常青:股指期货有七个误区

常青:股指期货有七个误区

一、常清:对股指期货有七个误解(论文文献综述)

鲍颖焱[1](2019)在《中国证券监管权配置、运行及监督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也是顺应历史需要而产生的。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证券监管组织都已经阐明了证券监管的基本价值理念。实践中,关于证券监管本身的正当性分析更多被现实发展经验所取代。尽管各国法律制度具有可复制性,但没有因此减少证券监管法学研究的必要性。因为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并没有随着相关证券法律制度的移植而一同转移。即使在全球监管趋同的情况下,证券监管制度的运行效果仍取决于本国的国情。在证券监管研究领域,金融学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对金融监管制度的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研究。但金融监管制度本身却属于法律规则体系。通过研究法律制度的运行实效来探讨法治变革的具体方向,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证券监管制度中,国家作为最终的责任主体,拥有监督、管理证券市场中经济活动的权力,也对此负有义务。被监管对象享有合法参与证券市场活动的权利。证券监管者拥有的权力该如何行使,是否存在限制或者剥夺被监管对象权利的情形,是证券市场法治化、市场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证券市场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和稳定。证券市场的治理也必须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要求。第一章是关于证券监管权的一般理论。第一节介绍了证券监管的定义和历史。我国法制和实践语境中的证券监管,既包括政府行为,也包括自律管理组织的行为。国外对于监管的解释更广义。现代意义上的证券监管制度出现在证券市场发达的美国,美国国会在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立法建立了SEC,以期加强对证券市场的规范。证券监管制度随着市场发展在数次经济危机中进一步体系化。围绕证券监管有众多的理论假说和研究,这些争议代表着或放松或加强监管的立场。无论是放松监管,还是加强监管,都涉及国家权力的行使,最终表现有关证券监管权的法律问题,因为权力才是证券监管体制的核心。第二节介绍了本文研究对象——证券监管权。证券监管权是在有关证券的经济活动中来源于国家的具有强制作用的影响力,具有权力主体与权力内容上的综合性。阐明证券监管权设定的因由以及权力制约与权力保障的内在关系,作为研究证券监管权的基础。第三节探讨了证券监管权的性质及特征,证券监管权是一个包括多权能的综合性权力。围绕证券监管权形成了证券监管体制,从属于金融监管体制,自身也存在诸多的权力主体。制度安排中,需要具有深化普遍联系的系统思维,形成统筹协调的意识,也要求证券监管权的配置、运行、监督的各个环节体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理念,从而实现更好的监管。第二章是关于证券监管权的配置问题。第一节是阐述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理论。证券监管权的配置始终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权力如何在政府、社会与市场关系中确定边界,即表现为政府证券监管权与自律管理权之间的分配;二是权力如何在政府主体之间排布,即政府证券监管权在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内的安排,包括与其他行业金融监管权之间或统或分的横向配置关系,也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金融事权上的纵向配置关系。第二节是借鉴国外经验。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分为统一化监管体制和多元化监管体制,世界各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分为机构型、功能型以及目标型三类,不同程度适应了社会分工。早期社会功能分化体现为具体产品形式的差异,分业监管体制因此曾占据主流;当社会分工深入体现为产品的功能差异时,功能监管体制更适应现实需要,目标监管则更加反映了证券监管者的主观价值追求。功能型和目标型都比分业型更强调加深现有机构之间的协作,金融监管体制呈现由分业向统一发展的趋势。不同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决定了政府监管与市场主体自治之间的基本关系,各国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分配策略。第三节是以中国证监会系统为中心展开分析我国证券监管权力配置的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2)政府证券监管权横向配置不当。(3)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纵向配置不当。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1)科学处理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关系。(2)统筹政府证券监管权的横向配置。(3)协调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纵向配置。第三章是关于证券监管权的运行问题。第一节是对证券监管权运行的介绍。确定证券监管权运行指的是证券监管者行使权力对市场主体等被监管对象产生的作用。政府证券监管权分为准立法、行政、准司法权,每一种权力都有自己运行的原则。第二节是结合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的域外经验进行中外比较。我国证券监管权的主要运行机制有:(1)检查机制,(2)稽查机制;(3)行政处罚及复议机制;(4)自律管理机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通过比较中外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发现政府证券监管权和自律管理权监管功能上逐步统一,发生了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融合。各国证券监管权所受的制约是不同的;证券监管权行使的公开程度不同,所受制约不同;各国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程度也不同。第三节是整理我国证券监管权运行的现状、总结问题,并提出建议。我国证券监管权的现状包括,规则制定权的内容时常越位;行政许可权收缩集中;监管措施实施权繁杂、与行政处罚效果作用重复、行政复议作用不明显等等现象。除此之外,政府证券监管者还采用其他经济行政管理手段,实际上扩大了自己的权力。自律管理权运用较少,但在相关新规出台后,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政府证券监管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运动式、选择性监管;以及工作机制不合理,无法发挥作用。自律管理权存在的问题则是权力运行的法律责任不明确,与之有关的争议未被纳入行政诉讼,导致自律管理权运行内部化,难以直接观察,也缺乏制约。第四章是关于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问题。第一节是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的一般理论。监督证券监管权的意义在于肯定和保护证券监管权的运行,防止证券监管权的滥用。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分为三大类:政府内部监督、国家机关外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本文主要研究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机关监督,即权力机关、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司法机关的监督活动。第二节是具体介绍权力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提出相关建议。权力机关重点对政府证券监管权中的规则制定权发挥作用,而纪检监察机关则发挥全面专门监督的作用,对政府证券监管权以及自律管理权都进行监督。第三节是重点分析了司法机关监督。针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只有狭义的司法监督,也是狭义的司法审查,即通过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司法机关在个案审查中发现了证券监管权运行不公开、不合理、不合法的种种情形,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及时通过判决将其纠正,目前司法监督功能实际上较弱。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与证券活动有关的其他司法领域。但是,以苏嘉鸿案件为示范,显示出对于个案的深入审理往往能够真正指出证券监管权运行的问题原因,并树立正确运行的规则,是较好的能够普遍促进证券市场法治化的方式。应当全面加强司法者的能力建设,构建金融法院,并以司法审查为主导建立“三审合一”审判机制,逐步强化司法监督的作用。最后,从证券监管的法治化方向看来,权力配置的合理化问题、权利义务平衡问题、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问题都是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只要权力、权利主体都能积极参与多元治理,就能促进证券市场法治化、市场化发展的实现。

孙本瑶[2](2015)在《中国CPI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 ——基于混频数据模型》文中指出CPI预测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科学合理的预测CPI增长率,可以为我们判断未来经济形势提供参考,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具体到对通货膨胀驱动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则更加具有现实与经济意义。随着我国贸易依存度的加深,我国物价水平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联动性也愈加紧密。分析国际大宗商品因素在通胀预测中的作用,既可以使通胀预测更为科学,也有利于从大宗商品的角度控制通胀。基于同频数据的传统CPI预测模型只能进行样本外预测而无法进行月度内的实时预报,进而会影响预测的及时性。因此,本文采用混频数据模型(MIDAS)对CPI进行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本文将在高频金融数据的基础上选取股指、利率、汇率和多种大宗商品价格作为备选预测变量。由于数据变量较多,首先利用SSVS方法对27个高频金融变量进行筛选,选出深证综指、汇率、玉米、原油、柴油以及铁矿石、黄金价格7个对CPI影响较大的变量作为混频数据模型的预测变量。其次,分别建立单变量MIDAS模型和多变量MIDAS对CPI进行预测并与OLS和AR基准模型的预测精度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相比于OLS和AR基准模型,混频数据模型具有比较优势(MIDAS(m,K,h)除外)。与单变量MIDAS相比,多变量MIDAS模型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都较高。第二,各变量对通胀率的解释能力和作用方式是有差别的。在样本内预测方面,铁矿石价格、股指和原油价格对通胀率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是影响通胀率波动的重要因素,而汇率对通胀的预测能力较弱。第三,多变量混频数据模型的实时预报和短期预测结果均显示我国通胀率在未来3个月内有所缓解,物价水平有所回落,有转向通缩的风险。在较短的基准预测期内,我国通胀率在1.2%—1.6%之间。第四,大宗商品价格变量对改善我国CPI预测精度具有显着作用,与不包含大宗商品价格变量的混频数据模型相比,全变量混频数据模型样本内预测的绝对精度提高35%左右。

杨雪娇[3](2013)在《我国股指期货与股市波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指期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具有价格发现、信息透明度高、套期保值以及风险规避等功能,在国外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直到2010年4月16日我国才引入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上市之初引发了股市连续数月的下跌,因此,很多人开始讨论股指期货给股票市场带来的影响,由于股指期货的上市引发了较大的争议,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展开深入的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发现两个市场之间关系密切,为了探究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其次,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本文运用VAR模型来进行研究,包括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别就股指期货自上市初期及上市两年后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其短期波动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的大跌并不是由股指期货下跌引起的,同时在对外部信息的反应速度上,股指期货市场更迅速,而股票市场则更持久。在股指期货推出两年后,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值时,误差修正模型项系数表明了股指期货市场的调整更迅速、及时,而股票市场的调整力度则更强。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单项引导关系,股指期货价格引导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最后,采用GARCH模型来对比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实证表明,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没有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反而减弱了其波动性。这说明我国引入股指期货是正确的选择,不仅有助于熨平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对未来开发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淼[4](2008)在《对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经济高速增长,市场结构不断完善。但相较商品市场的繁荣,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却一直无法充分发挥其高效配置资源的功效。2001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却经历了连续5年的下跌,上证综指从2245多点下跌至1067点,跌幅超过一半,市值缩水近一万亿元。虽然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恢复了最初的活力,股票市场资金充裕,连创历史新高,近期上证指数已经达到了5500点左右;但是投资品种的单一,并且只能在价格的上涨中获利的投资形式,严重限制了其社会直接融资和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风险不能得到应有的分散与对冲,导致社会中大量资源形成储蓄和游资:一方面将风险积聚于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的银行系统,另一方面对社会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期货市场吸收了一部分从证券市场撤出的资金及人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06年11月末,我国期货成交量约为4.68亿手,与2005年同比上升了6.97%,而燃料油、棉花和玉米期货的相继上市也扩大了期货市场的容量。期货市场的卖空机制、保证金交易等交易方法更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获利空间。国内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再次生机勃勃,社会资金积聚颇丰,但是在缺乏合法正规的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地下私募期货投资基金。其主要投资期货市场,通过套利、投机等方式,发挥期货市场的杠杆作用,谋取高额收益。但这一投资类型属于法律和监管的灰色地带,运作不规范,具有较高的风险并对社会稳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会带来冲击和负面影响。针对现有的地下私募期货投资基金,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和保障投资者的根本利益,需要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在规范其运作、发挥其私募优势的同时,更需要建立一个通畅、合法、有效的投资渠道,即在我国设立公募期货投资基金,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环境。本文从期货投资基金的概述入手,通过分析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功能及管理运作,联系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论证了在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设计了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并从期货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结构设置、基金当事人角色以及基金管理运作、投资运作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方式,力求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市场波动,实现期货投资基金的试运行。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框架,指出国际市场上期货投资基金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第一章主要是从总体上对期货投资基金进行了概述。开始主要介绍了目前国际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功能与特点。第二章主要是对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现状的介绍。在第一节介绍了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现状,第二节则介绍了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包括其运作流程、投资策略、绩效评估等,第三节阐述了美国期货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的原因;最后,在前三节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方法,于第四节得出期货投资基金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的工具这一结论,并且谈到了对我国的启示。第三章主要内容则是鉴于我国期货市场日益壮大和快速发展,指出了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货投资基金可以在规避股市风险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减少股市波动带来的损失,在投资组合中可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同时也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适时的发展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条件。期货投资基金是一种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和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需求的先进的金融投资方式,是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内在需求,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只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和运用,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将会极大地促进期货业的发展。第四章是从市场运行的角度对期货投资基金进行设计研究。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2007年4月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参照美国期货投资基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并结合我国目前市场实际情况,对试点阶段的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设立、募集、交易及终止清算,基金的结算估值、费用设定及收益分配,基金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定,完善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运行流程设计,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期货投资基金的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对美国期货投资基金投资运作的分析研究,形成了我国期货投资基金投资操作的基本准则和规范,为具体投资操作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的借鉴。首先立足我国期货市场投资品种较少的现状,提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投资品种的多元化建议;而后分别从商品基金经理和商品交易顾问的角度论述了投资风格的确立与投资策略的选择;之后论述了动态的投资决策形成与执行过程,进一步明确揭示了商品基金经理与商品交易顾问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通道问题。第四节从投资风险管理的角度,对投资运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现金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详细内容设计,主要从制度层面对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本文的主要观点:1.期货投资基金具有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增加市场投资品种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等诸多优点,是值得引入我国资本市场中的。2.我国已经具备了设立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条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迫切的需要设立期货投资基金。3.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应当采用三步走的发展路线,在发展初期以公募封闭式契约型基金为主,兼顾稳定资本市场,规范社会投资的目的。4.近期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应当是在现有体制框架内,通过低成本和高兼容性的新设或角色转换方式来实现期货投资基金运作主体的功能。5.投资运作是其运作模式的核心。现阶段我国可将期货合约、中长期国债、货币市场产品、黄金远期合约作为投资对象,通过在制度层面设定限制性指标来有效控制风险。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针对我国期货市场近年的发展及地下私募期货投资基金不规范运作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思路。2.从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出发,结合市场要素的构成现状,提出了我国期货投资基金近期应采用契约型封闭式公募基金的形式,并创造性的设计了现有市场主体的角色转换渠道。期货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产品,国外市场将其投资组合视为商业机密,相关业绩数据资料的获取有较大的难度,因而在对国外期货投资基金的分析方面,主要参考的是国外相关学术论文中的数据结论。同时,由于期货投资基金在我国并未设立,也没有相关政策法规支撑,还处于理论探讨和研究阶段,因而本文对整个产品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外经验的一种借鉴,在国内的实践操作的实际效果有待通过交易数据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分析研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并囿于文章篇幅,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及同学不吝赐教,本人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对期货投资基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

李心广[5](2006)在《中国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研究》文中指出期货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一个没有期货市场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不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也是一个缺乏活力的现代市场经济。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期货市场引入中国的短短十几年间,在经历过刚开始建立时疯狂的投机到后来几次的清理整顿,生产经营企业逐渐对期货市场的作用有了较深认识,投资者也越趋理性,期货市场正发挥着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目前,期货界只是对期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有详细的理论阐述,而把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只作为由此两项基本经济功能所引申的经济功能,未能对期货的资源配置功能这一命题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正是从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角度,来阐述期货市场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作用。 本文首先从政治经济学理论上对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配置进行了分析,又介绍了福利经济学对资源配置要达到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条件及现实的市场经济无法一一满足的事实,接着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期货市场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使经济行为更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得出期货市场的建立进一步满足了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从而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后从期货市场的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和风险投资功能以及实物交割角度对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我国目前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状况以及一个对我国期货市场有效性检验的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得出:我国期货市场并非一个有效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从整个虚拟经济系统的角度(期货市场为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了当今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冲击,扭曲资源配置。最后,根据以上所作分析,提出一系列能够促进我国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发挥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进国民福利。

黎霆[6](2002)在《常清:对股指期货有七个误解》文中认为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将对外发布深证100指数,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继上证180后编制全国统一指数的另一先导,也是为股指期货推出所作的间接准备。但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认为,推出新指数固然是件好事,然而它和股指期货的上市之间并非?

二、常清:对股指期货有七个误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清:对股指期货有七个误解(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证券监管权配置、运行及监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证券监管权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证券监管的意义
        一、证券监管的由来
        二、证券监管的正当性
    第二节 证券监管权的界定
        一、证券监管权的解释
        二、证券监管权的本原
    第三节 证券监管权与证券监管体制
        一、证券监管权的内容
        二、证券监管体制的系统
    小结
第二章 证券监管权的配置问题
    第一节 证券监管权配置的一般理论
        一、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界定
        二、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相关理论
        三、证券监管权配置的具体原则
    第二节 境外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经验
        一、金融监管体制分类比较
        二、政府证券监管权的配置
        三、证券监管权的分配
    第三节 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的内容
        二、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的建议
    小结
第三章 证券监管权的运行问题
    第一节 证券监管权运行的一般理论
        一、证券监管权运行的界定
        二、证券监管权运行的分类以及原则
    第二节 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的比较
        一、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的国外经验
        二、我国证券监管权的运行机制
        三、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之比较
    第三节 我国证券监管权运行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一、我国证券监管权运行现状
        二、证券监管权运行的问题及建议
    小结
第四章 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问题
    第一节 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一般理论
        一、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界定
        二、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体系
        三、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原则
    第二节 权力机关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
        一、权力机关监督
        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
    第三节 司法机关监督
        一、司法机关监督的界定
        二、司法机关关注个案监督
        三、证券司法的总体表现及对策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2)中国CPI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 ——基于混频数据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CPI的影响
        1.2.2 CPI预测的研究现状
        1.2.3 混频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安排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混频数据模型及其应用介绍
    2.1 基础MIDAS回归模型
        2.1.1 单变量MIDAS回归模型
        2.1.2 h步提前的单变量MIDAS模型
        2.1.3 单变量自回归AR-MIDAS模型
        2.1.4 多元MIDAS和AR-MIDAS模型
        2.1.5 MIDAS模型的估计方法
    2.2 MIDAS回归模型的扩展
    2.3 MF-VAR模型
        2.3.1 基础的MF-VAR模型
        2.3.2 结合因子模型的MF-VAR模型
        2.3.3 BMF-VAR模型
第3章 基于随机搜索变量选择方法的CPI预测变量选择
    3.1 基于分层模型的变量选择方法
    3.2 利用f(γ/Y) 识别最佳模型
        3.2.1 γ的先验分布设定
        3.2.2 τ_i和c_i的选择
        3.2.3 R的选择
        3.2.4 v_γ和λ_γ的选择
    3.3 吉布斯搜索最优模型
    3.4 预测变量的筛选—基于SSVS方法
        3.4.1 指标的选取
        3.4.2 变量筛选
第4章 基于混频数据模型的CPI预测及预测能力评价
    4.1 数据处理与基准预测模型
        4.1.1 数据处理
        4.1.2 基准预测模型
    4.2 单变量MIDAS模型的实时预报和短期预测
        4.2.1 MIDAS(m,K)模型的估计与样本内预测效果比较
        4.2.2 MIDAS(m,K,h)模型的样本内预测效果比较与外预测
        4.2.3 AR(p)-MIDAS(m,K,h)模型的样本内预测效果比较与预报
    4.3 多元MIDAS模型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
        4.3.1 M(n)-MIDAS(m,K)模型的估计与样本内预测效果比较
        4.3.2 M(n)-MIDAS(m,K,h)模型的样本内预测比较与外预测
        4.3.3 M(n)-MIDAS(m,K,h)-AR(p)模型的样本内预测效果比较与预报
    4.4 大宗商品价格在CPI预测中的作用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我国股指期货与股市波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股指期货与股票波动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关于减小股市波动率的研究
        2. 关于增加股市波动率的研究
        3. 对股市波动率没有影响的研究
    (二)有关信息传递效率研究回顾
    (三)有关价格引导关系研究回顾
二、股指期货理论综述
    (一)股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二)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
        1. 套期保值功能
        2. 价格发现功能
        3. 资产配置功能
    (三)我国沪深300 指数及其期货合约简介
        1. 沪深300指数及特点
        2. 我国股指期货合约及风险控制制度
    (四)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和必要性
        1. 我国开展股指期货的条件
        2.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三、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短期波动实证研究
        1. 指标的选取及处理
        2. 股指期货是否引发股市“瀑布效应”的实证分析
        3. 小结
    (三)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长期波动实证研究
        1. 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2. 长期波动关系实证分析
        3. 小结
四、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股票市场的波动对比实证研究
    (一)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二)研究方法
    (三)实证检验过程
        1. 上证指数收益率波动分析
        2. 上证指数波动变化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3. 上证指数波动变化的实证分析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 金融监管建议
        2. 投资者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对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期货投资基金概述
    1.1 期货投资基金的形成和发展
    1.2 期货投资基金的类型及特征
    1.3 期货投资基金的组织结构及运作
2. 期货投资基金国际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例
    2.1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现状
    2.2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
        2.2.1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起和设立
        2.2.2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流程
        2.2.3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2.2.4 期货投资基金的申购、赎回、收益分配和终止
        2.2.5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
        2.2.6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运作机制评价
    2.3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的原因
    2.4 美国期货投资基金风险状况的实证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3. 中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3.1.1 有利于保证我国期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1.2 有利于扩大我国期货市场的广度
        3.1.3 有利于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和规范化发展
        3.1.4 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参与全球投资市场
    3.2 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可行性
        3.2.1 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广泛的资金来源
        3.2.2 商品期货市场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3.2.3 证券监管体系的完善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法律基础
        3.2.4 证券交易的计算机化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技术基础
        3.2.5 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使得基金操作具有客观性依据
        3.2.6 国外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为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经验.
4. 我国建立期货投资基金的构想
    4.1 期货投资基金的类型选择和组织结构
        4.1.1 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类型选择
    4.2 期货投资基金运作主体研究
        4.2.1 期货投资基金的主要当事人
        4.2.2 我国期货投资基金运作主体的角色定位
        4.2.3 期货投资基金主要当事人之间的风险揭示
    4.3 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4.3.1 风险测量
        4.3.2 风险控制的原则和目标
        4.3.3 风险管理方法
        4.3.4 投资限制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中国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详细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期货资源配置功能理论:文献回顾
        1.2.1 期货市场基本功能
        1.2.2 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 期货资源配置功能的经济学分析
    2.1 政治经济学分析
3 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具体分析
    3.1 规避风险与资源配置
    3.2 价格发现与资源配置
    3.3 实物交割与资源配置
    3.4 风险投资与资源配置
4 我国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4.1 微观层面
    4.2 中观层面
    4.3 宏观层面
    4.4 我国期货市场有效性的GARCH模型分析
    4.5 我国期货市场存在问题及分析
5 虚拟经济角度中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
    5.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
        5.1.1 虚拟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
        5.1.2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将影响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5.2 虚拟经济中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常清:对股指期货有七个误解(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证券监管权配置、运行及监督问题研究[D]. 鲍颖焱.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2]中国CPI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 ——基于混频数据模型[D]. 孙本瑶. 华侨大学, 2015(12)
  • [3]我国股指期货与股市波动关系研究[D]. 杨雪娇. 吉林财经大学, 2013(S2)
  • [4]对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探讨[D]. 杨淼.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 [5]中国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研究[D]. 李心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08)
  • [6]常清:对股指期货有七个误解[N]. 黎霆. 中国经济时报, 2002

标签:;  ;  ;  ;  ;  

常青:股指期货有七个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