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主电网运行情况

2003年11月主电网运行情况

一、2003年11月份主要电网运行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黄春辉[1](2020)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下售电公司-电动汽车互动电价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产生的售电公司,如何利用庞大的数据信息,在电力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润,成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获得利润大小的关键,在于售电公司的偏差考核机制。为了减少考核费用,本文在泛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负荷预测,从引导电动汽车合作,寻求弥补偏差考核电量的角度对售电公司展开了研究。本文首先运用演化博弈论,构建售电公司与电动汽车用户互动博弈的模型,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计算出互动模型的各类平衡点,通过分析双方的合作关系,确定在互动过程中影响双方合作的因素。通过实际算例分析,求解出合理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电价范围,推导出具有合作意义的最小可行偏差率曲线,为售电公司是否进行互动合作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售电公司面对可能的负偏差考核时的应对措施。采用Elman神经网络,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共享平台提取的气象数据,对用户负荷进行预测;根据售电公司当月后15天的可预见售电量,判断是否存在偏差电量风险。分析当前售电公司-电动汽车用户互动策略下,售电公司受偏差考核的风险;根据激励电价和电动汽车用户参与调控积极性的关系,制定可行的合作电价,动态调控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充放电电价,最终达到售电公司收益和受偏差考核机制风险的平衡。算例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所提互动模型和互动方法,可有效避免售电公司受偏差电量考核的风险;并在满足偏差电量的条件下,促进售电公司和电动汽车用户合作,使双方获得更高收益。

刘凌云[2](2020)在《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燃煤发电项目是指以煤炭为燃料,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投产运营的火力发电单元。由于煤炭燃料约占到火力发电生产运营成本的70%,我国煤炭产量70%以上用于发电,燃煤火力发电量又占到我国各类发电总量的70%以上,这“三个70%”的根本问题是煤炭。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以什么方式有效配置煤炭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怎样调整能源结构,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我国煤炭价格购销市场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频次增加和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给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认真研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及如何规避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纲领指导下,火电项目建设面临着硬约束。相反,新能源发电装机呈高速发展态势,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影响显着。但水力发电出功不稳定性,给燃煤火力发电项目功率稳定输出产生不可忽视的风险。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及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造成的冲击定义为双因素风险。本研究主要从如何利用动力煤期货工具视角深入研究化解双因素风险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度探究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变化与燃煤火力发电出功之间的经济理论关系和数量关系。在理论方面,采用价格波动理论较先进的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煤炭价格与煤炭社会库存之间的关系特征,选择合适的状态空间模型类型,构建了完善分析模型:实证方面,通过收集了十年以上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社会库存、新能源发电及燃煤火力发电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经济计量分析,构建了四大计量经济理论模型,检验了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策略诸经济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和金融期货理论,构建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煤炭现货和期货库存最优比例模型、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这些模型,为燃煤发电项目运营有效利用煤炭期货对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量化分析我国煤炭价格、新能源发电与煤炭社会库存及火力发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研判煤炭价格走势、煤炭社会库存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比例关系,并在煤炭期货市场上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达到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及思路,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1)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的成因。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了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认为我国煤炭购销市场化而加剧了煤炭价格的波动,给煤炭消费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随后分析了引起煤炭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及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发电替代及出功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的冲击及原因分析,准确定义为“双因素”及“双因素风险”,为论文展开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2)对本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把经济波动理论及价格波动理论引入到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根据经济滤波理论,对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整理,为得到构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提供了处理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期货对冲策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状态空间模型理论是本论文主要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3)双因素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研究。应对风险必须准确分析风险源问题,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在供给方面,煤炭价格波动是主要因素,影响很大;在需求方面,对煤炭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中,就波动性而言,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主要因素。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这两个变量风险定义为煤炭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的“双因素风险”。(4)构建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依据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运用状况空间模型理论,针对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的关系特征、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关系特征,构建了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及煤炭价格对库存影响模型,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燃煤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煤炭现货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理论模型,得到了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策略模型。(5)模型实证研究和燃煤火力发电项目案例应用分析。建立“煤炭价格波动与火力发电量变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变动”、“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社会库存量”的实证模型。最后选取了江苏某火电项目案例,验证了本论文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

李晓乐[3](2020)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作为基础性生产生活资料,对一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石油危机时代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时代相叠加的现今,新能源凭借可持续、环保性、广泛分布等优势,在世界各国寻找化石能源替代能源进程中备受广泛关注。本文以日本新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支持政策体系在推进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并立足我国能源经济现实国情,旨在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借鉴与启示。发展好新能源产业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打赢“三大攻坚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理清日本政府不同阶段对“新能源”概念的界定与对象范围演变的基础上,考察了新能源在日本一次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主要利用形式,并结合新能源的特征,概观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从日本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出发全面阐述了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系统梳理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具体剖析了日本促进新能源普及扩大的战略目标规划、以及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日本包括RPS制度、FIT制度、补贴政策、优惠税制、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技术对策、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以及民间支援举措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并总结了相关政策的推进机制。运用实证手法探讨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日本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日本RPS制度与FIT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对比了中日两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支持政策,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通过系统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日本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与实施方面存在诸多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起步时期十分重视对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与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均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政策工具多样,且政策之间衔接与协调性较好,不同时期政策重点鲜明,目标规划清晰,重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发挥相结合,并根据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能源经济环境变化适时做出政策调整。尽管我国与日本在资源能源禀赋、能源市场环境以及政策推进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本文认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结合日本经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施建华[4](2020)在《广东电力市场评价指标与方法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电力改革持续深化,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亟待加快形成和完善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与评价体系工作机制,用以开展对电力市场的事前事后评估,以辅助市场成员、市场运营以及市场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市场、做出决策。由于电力实时平衡等运行特性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政策监管、信息披露、市场环境、电网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电力市场往往需要不同的研究模型,需具体市场具体时期具体分析。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和监测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总结归纳了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与评价体系的工作流程特别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流程,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本文结合广东电力市场实际和信息披露情况,从效益、公平和发展三个方面,探寻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前广东电力市场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效益类指标根据其价值度量的难易程度,细分为市场效益、电网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类一级指标;而市场公平类指标则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设置。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方面,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熵权法和证据推理等方法,提出了一个同时考虑定性与定量指标、主观与客观赋权的电力市场综合评价方法模型。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统一标准化之后,分别进行置信度评估和权重的分析计算,在得到所有指标的置信度向量和权重的基础上,利用证据推理法进行融合。其中,权重同时考虑了评价主体主观认识、指标数据客观存在的相关性及波动特点。最后,用算例计算和分析了广东电力市场2017-2019年度的效益和公平指标。由分析可知,平均发电成本、市场总剩余、市场剩余率以及生产者剩余占比4个指标为关键指标,而市场结构对关键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电力市场存在较小的市场力,但总体表现是好的。算例同时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广东电力市场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来俊[5](2019)在《浙江电网调控运行业务调度人员承载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发展,浙江电网物理形态和运行特性发生显着变化。浙江电网已成为电压等级高、输送容量大、运行特性极其复杂的省级电网,随着新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发电调度、电力监管等来自多方面的政策新要求,同时电网设备监控、电网调度业务逐渐融合,传统调度运行值班工作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调度运行人员工作强度日益增大。本论文通过对浙江电网省级调度实时调控运行业务现状的分析,识别浙江电力调控实时运营业务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整个浙江电网包括地区电网调度的实时运行业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通过运用人力配置理论的相关方法,构建调控实时运行业务承载力模型,根据实际业务的调查结果,将实际工作业务小时数进行统计,建立调度人员业务素质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运用,确定调度人员业务承载力影响因素,并对人员业务能力影响因素做重点设置,确定包括业务知识差异、操作技能差异、研判分析差异、经验履历差异、知识储备差异等5个大项15个小项的指标,充分考虑人员静态现有业务能力和动态发展学习提高的因素,实现承载力指标的可持续性。通过邀请全省调控运行专业专家打分的形式,设定合理业务能力素质指标权重。然后以省调监控人员为例,根据权重设置合理的评分标准,得出每名员工业务素质的权重系数,从而科学测算出每一名员工的业务能力小时,而后将实际工作业务小时和人员业务能力小时进行比较,从而科学地分析调度人员承载力水平,得出科学合理的承载力结果。根据这一模型,选取省调调度、省调监控、杭州、嘉兴、湖州三个不同地区的调度和监控进行业务承载力分析,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调控实时运行业务承载力优化实施措施,提出在组织优化、人员素质、技术手段、业务流程等方面优化提升措施,实现为浙江电网提供优质的实时运营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论文将承载力理论与人员配置管理理论相结合应用在生产型企业,不但使承载力管理理论更加充实,还为电网调控实时运营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程龙[6](2019)在《县域配网故障分析及灵活接地的应用》文中认为县域配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对电网的整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力行业管理维护工作中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配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如何快速隔离故障,避免造成停电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10kV配网中不同线路故障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并且在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存在着明显运行差异。随着电容电流快速增加,电流过大而造成的事故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对如何合理地选用并改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对县域常见的几种故障类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实际运维情况分别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得出,接地故障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单相接地故障占比最大。而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又与单相接地故障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引入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其次对三种接地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运行情况分别进行了数据建模、理论计算和ATP软件仿真,通过比对三种接地方式下电压电流的数据和波形特点,总结出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紧接着通过优化整合三种接地方式的优点,采用灵活接地的方法,即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并接可灵活投切的小电阻。随后对灵活控制的逻辑进行了设计,并在灵活接地方式下进行了单相故障仿真,验证其合理性及优越性。最后选取一座变电站(和县35kV黄坝变)作为工程实例,借助全站改造的机会,对灵活接地方式进行实地设计并投入使用。在对现场实际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后,总结出相关运行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糜自龙[7](2019)在《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电力资源配置,国家电网公司加大了配电网建设力度,电网建设投资和项目数量逐年攀升,各类型变电站的建设是重点之一。变电站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其成本管理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因忽略成本控制而导致成本超支的情况,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科学管理成本,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节约有限的建设经费,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文章简要概括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电网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经验做法,梳理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成本控制的有关方法,在此基础上,以SD110kV新建变电站为研究对象,从项目的成本构成,费用执行现状入手,展开对该项目成本控制的分析研究。文中重点研究了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通过对项目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等数据的监控、收集,采用挣值分析法对项目进度和成本偏差进行分析。将项目成本/进度控制与项目成本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找出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造成成本失控的原因,以此为依据提出偏差纠正措施即成本控制方案,并对执行纠偏措施后的成本控制成效进行评价。通过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成本管理达到预定的目标,完工成本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在个例研究的基础上,以点扩面对110kV新建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提出了可以借鉴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建立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从变电站项目决策阶段开始直至最后建成启动送电,将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贯穿项目的各个环节,定期选取时间节点对费用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执行阶段性的成本核算,及时纠正偏差,严防成本失控;二是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权责利体系,强化组织管理,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分要素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管理费等能对项目最终成本构成重大影响的予以重点关注。多措并举促进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提高,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的变电站,为供电公司节约投入提升效益做出贡献。

武菲[8](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指出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丁浩[9](2018)在《基于线损计算分析的反窃电研究》文中指出电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人们正常工作生活所使用到的绝大多数工具,都消耗电能。当今社会,有些人为了能够少交或者不交电费,通过各种违法手段实现窃电的目的。窃电行为不仅为供电企业造成极大的利益损失,更是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窃电问题屡禁不止,如何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的反窃电能力,更好地打击窃电违法行为,已经迫在眉睫。想要解决窃电,首先需要了解窃电是如何产生的。了解窃电的手段,更有利于查找和发现窃电。想要确定客户是否存在窃电,需要到现场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检查。供电企业所辖客户数量巨大,绝大多数客户都能够按照《电力法》规定合法使用电能。想要通过逐一核实的方法找出窃电户,无疑是大海捞针。因此,如何从茫茫人海中锁定可能存在窃电嫌疑的客户,更是需要探讨的课题。无论采用何种手段进行窃电,由于窃电行为损失的电量并没有被电能计量装置所计量,必然会导致对应线路或台区的供电量与售电量不平衡。这部分窃电电量会算作线损的损失电量当中,将造成线损率直线上升,远超出理论线损值。利用电网系统筛选出线损率异常的线路或台区,通过对线损进行实时监测,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出影响线路或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进而锁定嫌疑客户,将其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进一步缩小查找范围,再派遣用电检查专员跟踪检查,确定窃电位置及窃电手段,精准有效地打击窃电行为,既提高了发现窃电行为概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线损数据的监测为反窃电提供了有效地实施途径。本文通过对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进行研究,明确了线损的产生和可能影响线损异常的因素;通过对窃电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分析,为精准打击窃电行为提供技术手段与理论支撑;再利用线损与窃电之间的关系,基于线损计算,对10千伏电网和0.4千伏电网的线损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到基于线损分析窃电的判断方法。本文针对10千伏线路提出了基于线损理论计算最大值与基于实时线损率波动异常的两种反窃电方法,针对0.4千伏线路台区提出高损台区反窃电分析法,并通过实际窃电案例,验证了反窃电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以本溪电网的数据作为支撑,利用线损情况进行分析,将线路或台区的线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异常线损进行锁定、分析,与线损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对比线路与台区所辖客户的用电情况,并结合现有的反窃电方法与措施,找寻更加高效的反窃电方法,从而为缩小窃电可能存在的范围、提高反窃电工作效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张文[10](2018)在《建成环境光伏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生存长期面临的两大严峻考验。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光伏发电,逐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供应是解决这两项难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建成环境是为满足人类活动需求而建设的人为环境,对其的光伏应用可以将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紧密结合,进一步发挥已开发土地潜能,节约集中式电站所占用土地,大幅度减少远程输电线损。同时,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还可以减少用电高峰期电力需求,并可将所发多余电力并入电网,进而提升区域经济水平,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以及碳排放。因此,建成环境光伏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收集,结合近20年更新发展的光伏应用技术,对国际能源署于1997年提出的建成环境光伏应用的概念,从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范围以及需要考虑的经济、社会、美学等相关影响方面进行完善,并界定了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进而,从光伏组件选型以及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方式两个层面对于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设计提出建议,还提出在建成环境光伏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环境、美学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在国际能源署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设计形式标准建议,并提出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设计流程,并增加方案评估阶段,以推动建成环境光伏应用项目落成,降低公众对于光伏应用的消极态度。本文还对于现有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对于复杂环境下的非建筑类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技术潜力测评方法相对较少,所以本文也提出基于正射影像图与GIS相结合的区域停车场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以及基于图像的三维点云重建与GIS相结合的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然后,结合文献研究,对现有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此外,本文对两种光伏潜力测评方法进行实例操作。采用正射影像图与GIS相结合的潜力测评方法对天津某大学内停车场光伏应用潜力进行了测评,采用基于图像的三维点云重建与GIS相结合的潜力测评方法对于新加坡某停车场以及一处建筑屋顶光伏应用潜力进行测评,验证了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然而,大面积建成环境光伏应用势必影响区域热环境。为了了解不同光伏组件对于局部热环境影响,本文以建筑屋顶为例进行局部区域温度场实验。首先对安装于建筑屋顶的不同光伏组件局部区域热环境温度场进行了比较,确认高效率且背面为高反射性材料的光伏组件在有安装间隙的情况下对减缓混凝土屋面局部区域热环境影响最为明显;然后,实验还对屋顶绿植,屋顶光伏应用以及无遮挡混凝土屋面的局部区域热环境温度场进行了实验比较测试,测试得出屋顶绿植对于减缓混凝土屋面区域热环境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屋顶光伏应用;第三,实验对于不同材料光伏组件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温度进行了对比,得出光伏组件正反表面温度差异主要与光伏组件背板材料相关,背面材料为高反射性材料时,日间上下表面温差约为1℃,夜间则基本相同;最后,实验还对光伏组件背面空气传热距离进行了统计,得出新加坡屋顶光伏组件下方传热距离约为6.2cm。本测试以屋顶为例进行了温度场相关实验,对于建成环境其他组成要素的热环境研究,该测试方法的原则和思路同样适用。综上所述,本文对于建成环境光伏应用从概念演进、设计方法与流程、潜力评估方法以及建成环境中屋顶光伏应用局部区域热环境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未来建成环境生产性改造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二、2003年11月份主要电网运行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11月份主要电网运行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泛在电力物联网下售电公司-电动汽车互动电价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UPIoT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2 负荷预测和机器学习研究现状
        1.2.3 售电公司和偏差考核机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算法与理论基础分析
    2.1 Elman神经网络的构建
    2.2 偏差考核机制及相关指标
    2.3 演化博弈论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售电公司-EV互动基本调控策略
    3.1 互动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3.1.1 售电公司-EV互动基础
        3.1.2 售电公司-EV用户的四种互动模型
        3.1.3 售电公司-EV用户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3.2 双方获益充放电电价及最小可行偏差率
    3.3 算例分析
        3.3.1 算例设计
        3.3.2 互动充放电电价取值范围
        3.3.3 随月度出清电价变化的最小可行偏差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动态负荷的售电公司-EV合作方案
    4.1 UPIoT背景下售电公司的负荷预测
        4.1.1 部分原始数据举例
        4.1.2 气象数据处理
        4.1.3 时间数据处理
    4.2 售电公司受偏差考核风险及日前滚动调整策略
        4.2.1 售电公司滚动优化的EV互动方案流程
        4.2.2 预测日天气数据处理方法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设计
        4.3.2 数据处理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4章算例负荷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径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波动理论
        2.1.1 经济波动理论
        2.1.2 价格波动理论
        2.1.3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基本分析法
        2.1.4 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分析的滤波法
    2.2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1 动力煤价格指数
        2.2.2 期货价格理论
        2.2.3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2.2.4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3 协整理论
    2.4 状态空间模型基本理论
        2.4.1 状态空间模型概念及构成
        2.4.2 状态空间模型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
    3.1 我国煤炭及燃煤发电现状分析
        3.1.1 煤炭供给状况分析
        3.1.2 燃煤发电行业现状分析
    3.2 影响燃煤火力发电量因素分析
        3.2.1 影响火力发电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3.2.2 火力发电量影响双因素分析
        3.2.3 煤炭价格、火力发电量、煤炭库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3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3.3.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
        3.3.2 煤炭价格波动对火电项目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3.3.3 新能源替代波动因素及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4.1 煤炭现货市场
        4.1.1 煤炭国际现货市场
        4.1.2 煤炭国内现货市场的特点
    4.2 煤炭期货市场
        4.2.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
        4.2.2 国内煤炭期货市场
    4.3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利益分析及操作步骤
        4.3.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参与者利益分析
        4.3.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策略
    4.4 基差及煤炭期货风险对冲
        4.4.1 基差概念
        4.4.2 期货风险对冲
    4.5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
        4.5.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4.5.2 煤炭期货套保操作的风险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双因素风险的期货对冲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总体设计
    5.2 燃煤火电项目双因素关联性模型研究
        5.2.1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2 煤炭价格对煤炭库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3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量波动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4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理论模型
    5.3 煤炭最优库存与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模型
        5.3.1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思想基础
        5.3.2 煤炭实际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建立
        5.3.3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应用
        5.3.4 煤炭期货对冲模型
    5.4 模型特点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发电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与应用
    6.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分析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2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6.1.3 煤炭价格对库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4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火力发电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案例应用分析
        6.2.1 燃煤火电项目案例简介
        6.2.2 煤炭现货库存和与期货虚拟库存安排
        6.2.3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
        6.2.4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收益分析
        6.2.5 煤炭期货等量对冲策略算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既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目标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框架安排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点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
        一、日本的新能源概念界定、范围及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
        二、新能源的优势与课题、普及必要性
        三、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第二节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四、外部经济性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与发展历程演变
    第一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际背景
    第二节 发展历程演变
        一、石油危机后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阶段
        二、促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初步阶段
        三、推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加速深化阶段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现状
        一、总体战略目标规划
        二、发展现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
    第一节 新能源政策推进体制
        一、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
        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三、内阁府能源环境会议
        四、民间新能源政策促进框架
    第二节 新能源利用普及扩大促进政策
        一、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
        二、固定电价制(Feed-in Tariff,FIT)
    第三节 新能源设备投资支援政策
        一、补贴制度
        二、优惠税制措施
        三、优惠融资制度——环境能源对策资金
    第四节 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制约相关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一、送电系统接入制约问题的出现背景
        二、电网接入制约问题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
        一、清洁能源汽车补贴制度
        二、环保汽车减税制度
        三、充电设施补贴
    第六节 民间推进新能源普及扩大支援举措——绿色电力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日本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
        一、绿色经济增长的内涵与体系构成
        二、日本绿色经济增长指标构建与数据说明
        三、测度方法与结果分析
    第二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动态交互关系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DL模型估计
        三、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政策有效性评价——基于RPS制度、FIT制度的对比分析
        一、RPS制度——自行开展新能源发电业务
        二、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
        三、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相当量(TGC)
        四、RPS制度与FIT制度并存运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与现状
        一、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性与进程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三、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演变、优势与发展课题
    第二节 中日新能源产业政策对比及政策建议
        一、中日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对比
        二、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4)广东电力市场评价指标与方法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
        1.2.3 经验启示
    1.3 本文工作
第二章 电力市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的工作流程和研究内容
        2.1.1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与评价体系的工作流程
        2.1.2 电力市场评价体系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
        2.1.3 构建电力市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及其动态发展流程
    2.2 广东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2.1 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基本情况
        2.2.2 广东电力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建设情况
        2.2.3 广东电力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实施情况
    2.3 广东电力市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1 市场效益指标
        2.3.2 电网效益指标
        2.3.3 环境效益指标
        2.3.4 市场公平指标
        2.3.5 市场发展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市场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确定指标集和评价集
    3.2 对指标进行置信度评估
        3.2.1 定性指标置信度的确定规则
        3.2.2 定量指标置信度的确定规则
    3.3 确定指标权重
        3.3.1 用AHP确定各层指标的基础权重
        3.3.2 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的相关性权重
        3.3.3 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熵权重
        3.3.4 合成权重
    3.4 对指标进行融合
        3.4.1 构造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3.4.2 构造递推公式
        3.4.3 融合结果的处理
    3.5 效用分析
    3.6 灵敏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指标评价与分析
        4.1.1 指标数据测算
        4.1.2 指标0-1标准化
        4.1.3 指标权重计算
        4.1.4 指标融合
        4.1.5 结果分析
    4.2 灵敏度分析
        4.2.1 对指标数据进行微调及其结果
        4.2.2 对权重进行微调及其结果
    4.3 比较分析
        4.3.1 与分层融合的比较分析
        4.3.2 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浙江电网调控运行业务调度人员承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3.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业务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2.2 业务承载力的相关理论
    2.3 相关理论的内涵及特征
        2.3.1 企业承载力理论
        2.3.2 人力资源配置理论
        2.3.3 劳动定额理论
        2.3.4 时间定额理论
    2.4 人员配置方法的内涵和特征
        2.4.1 人员数量匹配
        2.4.2 人员能力匹配
第3章 浙江电网实时调控业务现状分析
    3.1 浙江电网实时调控运营情况简介
    3.2 省级电网实时调控业务运作现状及问题
        3.2.1 省调调度实时业务汇总
        3.2.2 省调监控实时业务汇总
        3.2.3 省级、地区电网实时调控业务问题分析
    3.3 浙江电网实时调控业务运作现状调查
    3.4 省级、地级电网实时调度业务现状调查结果
        3.4.1 省级、地区电网实时调控业务电网规模情况
        3.4.2 省级、地区电网实时调控业务人员基本情况
        3.4.3 省级、地级电网实时运行调度业务汇总
        3.4.4 省级、地级电网实时运行监控业务汇总
第4章 浙江电网实时调控业务承载力模型构建
    4.1 构建实时调控业务承载力模型总体思路
    4.2 调控业务岗位业务分析
    4.3 调控业务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工作业务用时影响因素分析
        4.3.2 人员业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3.3 人员业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业务知识差异分析
        4.3.4 人员业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操作技能差异分析
        4.3.5 人员业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研判分析差异分析
        4.3.6 人员业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经验履历差异分析
        4.3.7 人员业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知识储备差异分析
    4.4 业务承载力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
    4.5 业务承载力系数计算
    4.6 业务承载力分析基本步骤总结
    4.7 浙江电网实时调控业务承载力实证研究
        4.7.1 调控业务承载力分析模型实证说明
        4.7.2 调控业务承载力分析模型数据收集
        4.7.3 调控业务承载力分析模型结果推导
第5章 浙江电网调控业务承载力结果分析
    5.1 省级电网调控业务承载力年度基本情况
    5.2 省调调度业务承载力分析
    5.3 省调监控业务承载力分析
    5.4 地区电网调控业务承载力年度基本情况
    5.5 地区电网调度业务承载力结果分析
    5.6 地区电网监控业务承载力结果分析
    5.7 调度运行人员业务承载力变化原因汇总分析
第6章 浙江电网实时调控业务承载力优化提升措施
    6.1 组织优化提升措施
        6.1.1 省级调度职能优化提升
        6.1.2 地区调度职能优化提升
    6.2 人员优化提升措施
        6.2.1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6.2.2 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6.3 业务流程优化提升措施
    6.4 技术创新优化提升措施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县域配网故障分析及灵活接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概况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县域配电网线路故障类型和原因分析
    2.1 故障类型
    2.2 故障原因
    2.3 和县配电网现状及线路故障分析
    2.4 面临的情况
第三章 配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3.1 配网中性点接地系统概况
    3.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及故障仿真分析
    3.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及故障仿真分析
    3.4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及故障仿真分析
    3.5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
第四章 中性点灵活接地的研究
    4.1 中性点灵活接地的定义
    4.2 灵活接地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4.3 灵活接地控制装置逻辑设计
    4.4 灵活接地方式运行仿真分析
    4.5 灵活接地的优势
第五章 中性点灵活接地在变电站的设计应用
    5.1 和县县域接地现状及面临问题
    5.2 灵活接地方案设计及实施
        5.2.1 方案设计
        5.2.2 方案实施
    5.3 运行分析
    5.4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相关理论
    第一节 项目资源计划的编制
    第二节 项目成本估算和预算
        一、项目成本估算
        二、项目成本预算
    第三节 项目成本分析和控制
        一、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二、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第四节 基于挣值法的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一、挣值法的相关指标
        二、挣值法用于成本控制的意义
第三章 SD110kV变电站项目概况及成本管理现状
    第一节 项目概述
        一、设计依据
        二、依据规程规范及强制性条文
        三、建设、设计单位及工期
        四、设计规模
        五、项目组织结构
    第二节 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构成
        一、建筑工程费
        二、设备购置费
        三、安装工程费
        四、其他费用
    第三节 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一、成本超支现状
        二、成本超支可能的原因
        三、成本管理评价
第四章 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
    第一节 挣值法分析项目成本偏差
        一、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和进度偏差
        二、SD110kV变电站项目偏差产生原因
    第二节 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偏差纠正措施
        一、采用全员成本管理模式
        二、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权责利体系
        三、加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四、加强对分包商的考核管理
        五、改进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三节 基于挣值法的SD110kV变电站项目安装阶段成本控制
        一、安装阶段成本控制原则与流程
        二、安装阶段的工作分解和责任矩阵
        三、安装阶段成本/进度计划
        四、安装阶段成本控制情况
    第四节 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成效评价
        一、成本控制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二、成本与进度偏差得到有效纠正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一、潘绥计划
        二、萨凡奇计划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一、最初的争论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三、“有利无弊”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二、建设中的波折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一、坝址选择
        二、纷争再起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一、蓄水位之争
        二、党内外的争论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一、开展重新论证
        二、论证中的论争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第二节 表决定案
        一、三峡宣传热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一、一期工程建设
        二、二期工程建设
        三、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一、实施优惠政策
        二、外迁移民安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基于线损计算分析的反窃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1.3 国内窃电形势及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2.1 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基本概念
    2.2 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网线损的理论计算方法
        2.2.1 潮流算法
        2.2.2 均方根电流法
        2.2.3 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比较
    2.3 10千伏电压等级配电网线损的理论计算方法
        2.3.1 基于配电变压器容量的等值电阻法
        2.3.2 基于配电变压器电量的等值电阻法
        2.3.3 潮流算法
        2.3.4 计算方法优缺点比较
    2.4 0.4千伏以下电压等级低压网线损的理论计算方法
        2.4.1 台区损失率法
        2.4.2 计算方法优缺点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窃电与反窃电研究
    3.1 引言
    3.2 窃电产生的原因
    3.3 窃电常见手段分析
        3.3.1 欠/失压法
        3.3.2 断/失流法
        3.3.3 移相法
        3.3.4 其他方法
    3.4 反窃电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分析
        3.4.1 反窃电的技术措施
        3.4.2 反窃电的组织措施
    3.5 反窃电技术方法分析
        3.5.1 直观分析法
        3.5.2 电量分析法
        3.5.3 数据分析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线损异常数值及波动的窃电分析
    4.1 引言
    4.2 代表日
    4.3 本溪市区线损理论计算分析
        4.3.1 电网基本情况
        4.3.2 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4.3.3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4.4 基于线损值分析的窃电判断方法
        4.4.1 基于线损理论计算最大值反窃电方法
        4.4.2 基于实时线损率波动异常反窃电方法
    4.5 反窃电方法案例分析
        4.5.1 基于线损理论计算最大值反窃电方法案例一
        4.5.2 基于线损理论计算最大值反窃电方法案例二
        4.5.3 基于实时线损率波动异常反窃电方法案例三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压台区反窃电案例分析
    5.1 低压台区线损理论计算分析
    5.2 低压台区反窃电案例分析
        5.2.1 低压台区反窃电案例一
        5.2.2 低压台区反窃电案例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建成环境光伏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能源形势
        1.1.2 太阳能光伏技术
        1.1.3 光伏政策
    1.2 研究现状
        1.2.1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发展研究
        1.2.2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研究
        1.2.3 光伏应用热环境影响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概念演进
    2.1 建成环境概念学理界定
        2.1.1 城市环境
        2.1.2 建成环境
    2.2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方式研究现状
        2.2.1 建筑
        2.2.2 道路
        2.2.3 景观
        2.2.4 其他基础设施
    2.3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概念
        2.3.1 概念界定
        2.3.2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范围与影响
第三章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设计方法研究
    3.1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材料选择
        3.1.1 晶体硅太阳电池
        3.1.2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3.1.3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太阳电池
        3.1.4 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
        3.1.5 有机和特种薄膜太阳电池
        3.1.6 聚光和特种太阳能电池
        3.1.7 高效率光伏发电技术
    3.2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方式选择
        3.2.1 建筑光伏应用方式
        3.2.2 道路光伏应用方式
        3.2.3 景观光伏应用方式
        3.2.4 其他基础设施光伏应用方式
    3.3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设计方法与流程
        3.3.1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设计选择建议
        3.3.2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组件设计选择
        3.3.3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方式设计选择
        3.3.4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方案评估
        3.3.5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设计流程
第四章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研究
    4.1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软件选择与精度分析
        4.1.1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软件选择
        4.1.2 PVSYST软件精度测试
    4.2 一种基于正摄影像图与GIS的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
        4.2.1 基于正射影像图与GIS空间光伏停车场潜力测评方法流程
        4.2.2 以天津某大学为例的光伏停车系统潜力研究
        4.2.3 基于正射影像图与GIS的建成环境区域停车场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的优势
        4.2.4 小结
    4.3 一种基于图像三维点云重建与GIS的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
        4.3.1 建成环境光伏应用约束条件
        4.3.2 基于图像三维点云重建与GIS相结合的建成环境光伏潜力测评方法流程
        4.3.3 方法案例研究与分析
        4.3.4 小结
    4.4 不同建成环境光伏应用潜力测评方法比较
第五章 建成环境屋顶光伏应用局部区域热环境影响实验测试
    5.1 实验目标以及实验对象
    5.2 搭建实验平台
        5.2.1 实验平台设计
        5.2.2 测试仪器选择
        5.2.3 测试探头布置
        5.2.4 测试仪器检验
        5.2.5 测试安排
    5.3 实验数据分析
        5.3.1 光伏组件开路与有回路工况下温度比较
        5.3.2 混凝土屋面、屋顶绿植以及屋顶光伏应用局部区域热环境温度场数据比较
        5.3.3 不同材料光伏组件正面与反面温度比较
        5.3.4 不同材料光伏组件屋顶光伏应用对于屋面温度影响比较
        5.3.5 光伏组件对空气传热分析
        5.3.6 测试结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2003年11月份主要电网运行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泛在电力物联网下售电公司-电动汽车互动电价方案研究[D]. 黄春辉. 南昌大学, 2020(01)
  • [2]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D]. 刘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 李晓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广东电力市场评价指标与方法模型研究[D]. 施建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浙江电网调控运行业务调度人员承载力分析[D]. 来俊.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6]县域配网故障分析及灵活接地的应用[D]. 程龙. 东南大学, 2019(01)
  • [7]SD110kV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 糜自龙. 青岛大学, 2019(03)
  • [8]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9]基于线损计算分析的反窃电研究[D]. 丁浩.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10]建成环境光伏应用研究[D]. 张文. 天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2003年11月主电网运行情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