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选粉机立轴下轴承密封及润滑又一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孙雪娇[1](2018)在《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增加矿产资源储量,深部找矿成为必然,而深部钻探是深部矿床资源勘查的最直接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提升了对上游资源的需求,带动了地勘事业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勘探技术的发展,由于浅部资源已面临枯竭,地质勘探逐渐的由浅部向深部延伸。在深部钻探施工中,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是一种无需频繁提钻的钻进工艺,在深部的钻探工程中会拥有着更多的技术优势。但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现有绳索取心钻具也逐渐地显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到位报信机构不能自动调整复位、灵敏度低;虽然在绳索取心钻具内管总成的投放过程中,可以通过倾听绳索取心钻具内管总成投放到位后金属的撞击声,来判断投放是否到位,但在深孔钻进时,撞击声衰减至极弱,已不能通过撞击声来判断内管总成何时投放到位,这给现场的钻探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在深孔钻进中不能准确报信。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钻进辅助时间,甚至会影响到钻探的安全生产。现有技术,绳索取心钻具上,具有到位报信的机构,由片状的阀堵以及挂簧、压簧和定位弹簧等组成,但在实际使用时,时常出现憋泵、吸附、抽吸等问题,致使钻进无法正常进行;另一种用钢球和弹簧组成的一种到位报信机构,使用时能够起到位报信的作用,但这种结构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损失。所以,在进行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时,均不使用上述到位报信机构,现有的绳索取心钻具在结构上也都进行了简化,剔除了上述的到位报信机构,通常在500米以内的钻孔,一般都是通过倾听内管总成投放到位后的金属撞击声来确定是否投放到位,超过500米的钻孔是依据绳索内管总成投放的速度,来估算投放到位的时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流体力学理论、水击理论对深部钻探绳索取心钻具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优化,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了绳索取心钻具内管总成的投放及到位报信机构的工作过程,解决了深部钻进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了深部钻探的安全生产。对于深部钻探高效钻进和安全生产具有实际意义。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采用流体力学理论分析对活动阀堵处冲洗液流动过程中的运动平衡状态、阻力以及能量问题进行平衡方程,沿程阻力、局部阻力和沿程能量损失、局部能量损失从而得到内管总成投放到位时的总阻力和总能量损失的研究,并结合水击理论进行理论对内管到位时产生的水击压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内管总成的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过程中压力的损失值,在理论上计算了内管总成投放到位时压力损失值,对结构的优化有重要意义;(2)对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深部绳索取心钻具的外管总成、内管总成的以及内管中各个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叙述,特别对锁紧装置、定位装置、到位报信装置的到位报信机构进行结构原理优化和设计的研究。锁紧装置保证了中心通道在最大开启度时被锁定,中心通道畅通,压力损失小;内管总成到位后,通过定位装置锁定,缩短了绳索钻具长度;到位报信装置可自动复位,压力损失小;(3)对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绳索取心钻具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工作时绳索取心钻具内管中流场的压力变化,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研制了深部绳索取心钻具样机。
周静[2](2018)在《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磨机是一种高效粉磨及烘干的大型设备,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物料适应性良好,而且具备了较强的烘干能力、便捷的维修保养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水泥行业。液压系统是立磨机中最重要的设备,其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故障形式和故障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对立磨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以JLM-54.4立磨机为研究对象,对水泥立磨机以及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简介,为后面的故障分析打造了理论基础。并以液压系统的相关诊断理论为基础,对水泥立磨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故障消除方法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故障树分析法的液压系统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提出了基于故障树的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建立了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故障树,并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即底事件;又对故障树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公式计算出底事件对顶事件所产生影响的概率。最后,在水泥立磨液压系统故障树的基础上构建了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的专家系统,并且丰富了专家系统的知识库,针对专家系统推理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专家系统推理机制的算法流程。然后,通过实例,利用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对水泥立磨液压系统故障树进行了优先搜索策略研究,确定了专家系统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计算出顶事件到底事件的可能性,用结果表明了该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耿龙标,高翠芳,邢辰阳,蔡梅[3](2015)在《选粉机主轴总成轴承结构方案的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粉机作为粉磨系统的主要装备之一,在生料和水泥粉磨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选粉机的机械故障除了选粉机壳体的正常磨损外,主要表现在主轴总成轴承的损坏(特别是下轴承)、密封的失效及漏油。本文分析了选粉机原主轴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连接结构、轴承支承与密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改进设计,经工程应用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方案简单可靠、行之有效,从根本上解决了主轴总成轴承损坏、密封失效和漏洞的问题。
顾华彬[4](2014)在《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的改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生产流水线作业必将取代落后的产线,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任何一台设备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条生产线的停产。但面对生产线上如此多的设备不可能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管理,必须要有管理的重点。如此自动化流水线企业必须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管理,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观念,借鉴当今制造业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找到一条合适的设备管理之路。本文研究分析了 BT公司的发展历程、设备规模及特点、目前设备点检定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实际存在问题,得出点检定修制度实施效果不佳、未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检修计划进度控制不力、对设备状态管控力不够、设备检修队伍水平低、设备管理标准制度规程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进而采用目前国际国内现行的一些设备管理理论与设备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优化现有的点检定修的模式,完善各项设备维修的制度,并运用ABC分类法进行设备分类管理,实行三级设备点检制度,采用网络图进度计划图优化调整设备维修进度管控不力的状况,选择和建立一支成熟且可靠的检修队伍提高设备的检修水平,最后指出企业需要重视设备维修信息的整理和存档,视情建立设备维修信息系统,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夏能超[5](2013)在《基于卧辊磨的钢渣粉磨系统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钢渣在我国堆存量巨大,不仅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还污染了环境。钢渣不稳定,潜在活性大,其结构处于高能量状态,经粉磨处理后可激发其活性,能促进钢渣的回收利用。以粉磨模型、分级模型为基础,运用物料守恒原理,建立了卧辊磨钢渣粉磨系统的稳态模型。基于上述模型,研究了以卧辊磨为核心的循环预粉磨系统、联合粉磨系统、混合粉磨系统、半终粉磨系统以及终粉磨系统5种钢渣粉磨工艺系统,以期达到提高钢渣回收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为钢铁企业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参考。选择卧辊磨终粉磨系统将钢渣粉磨至比表面积为450m2/kg的粉体,用其替代部分水泥熟料,分别进行了单掺钢渣和掺钢渣-矿渣复合粉的水泥基混凝土胶砂强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单掺钢渣时,各掺量混凝土各龄期胶砂强度均低于同龄期纯水泥胶砂强度;而掺钢渣-矿渣时,各掺量混凝土28d(天)胶砂强度均强于同龄期纯水泥,且钢渣、矿渣质量之比为1:3时,7d胶砂强度相对最佳,实验结果证实经卧辊磨终粉磨系统粉磨后的钢渣在工程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黄书烽[6](2013)在《大型立式粉磨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立式粉磨机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是一种高效的粉磨以及烘干的大型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粉磨高炉矿渣、水泥熟料等工艺原材料。立磨是根据物料粉磨原理来设计和研发的,具备有效率高、能耗低、磨料适应性好、烘干能力强、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水泥行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国内该设备主要靠进口,大型立磨研发技术主要被国外几家公司所垄断,尽管近年来国内对立磨有了一定研究,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课题应用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手段,选择了立磨的立柱等部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首先,论文概述了立磨的工作原理、选粉原理以及结构特点,并对立磨加载系统进行了受力分析和计算,按照设计的相关要求,建立了关键部件的几何模型,运用ANSYSY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立柱和摇臂静力学分析,建立几何模型后,对其划分网格,添加约束和施加载荷,经过后处理,得到关键部件的变形云图和应力云图,进而确定关键部件的强度和刚度足够,设计合理。其次,对立柱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立柱的前八阶振型云图,通过了解立柱的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为设计和提高立柱的动态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运用Design Explorer优化模块,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以立柱的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对立柱进行结构优化,并且效果显着。课题选了立柱壳体厚度、支撑板厚度、两边的固定板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并标记为ds1、ds2、ds3、ds4,满足立柱最大等效应力小于许用应力,以及相关的设计参数满足边界约束条件,利用Design Explorer优化模块,对立柱最小质量的设计空间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各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图、响应曲面图、灵敏分析图,可知变量ds1和ds4对立柱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ds1对立柱的质量影响最大。当各设计变量ds1、ds2、ds3、ds4为27.003mm、22.503mm、225.03mm、225.03mm时,立柱质量减少了669kg,大约减少了2.51%,而优化后的立柱最大等效应力在许用应力范围之内。结构优化取得预期效果,使立柱的质量减小,节约了成本,节省了原材料。
孙亚忠[7](2011)在《大型立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立磨是一种集细碎、烘干、粉磨、选粉、输送为一体的粉磨兼烘干设备,具有能耗低、粉磨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质量轻、烘干能力强、寿命长和入磨粒度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泥行业生料制备系统中。立磨的核心为粉磨系统。立磨粉磨系统主要由磨盘、磨辊和加压装置等组成,实现物料挤压、研磨、剪切和粉碎等功能,其动力学、静力学和流场特性影响了立磨工作状态和生产效率。本文系统深入地研究大型立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并以某型立磨为对象,进行应用实践。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大型立磨结构和粉磨系统工艺流程;基于Pro/E、HyperMesh、ANSYS和ADAMS,提出立磨虚拟样机数据交互方法,实现立磨CAD建模、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的无缝连接;应用Pro/E,建立大型立磨磨盘、磨辊和加压装置等关键部件的三维模型。(2)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提出大型立磨动力学特性数值分析技术;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运动学基本理论和ADAMS动力学仿真平台,研究立磨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建立大型立磨动力学模型;基于仿真分析,获取立磨危险工况及其参数。(3)基于有限元技术,提出立磨静力学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和立磨关键部件模型简化方法;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平台,分析加压装置和磨盘等静力学特性,基于应力应变云图,判断立磨工作的可靠性。(4)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提出大型立磨流场特性数值分析技术,基于FLUENT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平台,建立立磨系统的流体几何模型,基于混合网格方法,生成立磨系统计算网格,分析计算边界条件;基于κ-ε双方程模型、离散相模型和气固两相耦合计算形式,分析立磨系统流场特性,基于速度场云图、温度场云图、压力场云图、流场流线图和物料颗粒轨迹图等,为减小系统阻尼、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粉磨及选粉效率提供研究基础。基于以上工作,以某大型立磨为对象,分析其动力学、静力学和流场特性,提出优化设计方法及建议,验证产品设计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刘妍[8](2008)在《宝田公司设备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不仅仅只限于产品、质量、技术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争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设备作为企业物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设备管理是企业系统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设备管理模式的改变创新满足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需求,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设备管理需求,是值得设备管理者深入研究的问题。宝田公司作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随着宝钢新一轮发展规划的确定,以及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正面临一个难得的黄金机遇期。但是,宝田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已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求,设备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的相对落后与设备规模的日益壮大及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设备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变革及更新迫在眉睫。本文从宝田公司的发展历程入手,运用国内外先进设备管理理论,综合比较目前设备检修的几种方式,并结合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同时针对宝田公司的特点,提出了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关键措施,即运用ABC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对生产线中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设备维修模式来进行管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维修标准体系,并推进“八定”工作,实行设备标准化管理,并且通过“六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实行全员管理,实现设备管理最优化。最后通过建立设备管理考核体系及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保障宝田设备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张路明[9](2008)在《国内外立磨发展概况及LGMS4624矿渣立磨的研制与使用(一)》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立磨的发展应用和国内外情况,论述了LGMS4624矿渣立磨的设计制造及技术特点,在作者实际经验基础上,对安装调试和操作进行了讨论分析。
李坤山,莫易敏[10](2005)在《基于绿色理念的高效转子选粉机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粉机是水泥工业闭路粉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设备,其技术关键是:“分散”、“分级”和“收集”。选粉机性能的好坏与“分散”、“分级”和“收集”过程密切相关,三者有机的结合及性能的优化是高效选粉机设计的关键。
二、解决选粉机立轴下轴承密封及润滑又一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决选粉机立轴下轴承密封及润滑又一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深部找矿钻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理论分析 |
2.1 流体力学理论 |
2.1.1 流体力学的平衡方程 |
2.1.2 沿程阻力和沿程损失 |
2.1.3 局部阻力和局部损失 |
2.1.4 总阻力与总能量损失 |
2.2 水击理论 |
2.2.1 一维非恒定流的基本微分方程组 |
2.2.2 水击压强的计算公式 |
2.2.3 水击波速的计算公式 |
2.2.4 水击计算的基本方程 |
2.3 绳索取心钻具的理论分析 |
2.3.1 内管总成的运动分析 |
2.3.2 压力损失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研究 |
3.1 绳索取心钻具外管总成结构研究 |
3.2 绳索取心钻具内管总成结构研究 |
3.2.1 锁紧装置结构与优化 |
3.2.2 定位装置结构与优化 |
3.2.3 到位报信装置结构与优化 |
3.3 绳索取心钻具结构原理 |
3.3.1 结构参数的确定 |
3.3.2 内管总成工作原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部绳索取心钻具报信机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
4.1 绳索取心钻具流场几何模型建立 |
4.2 绳索取心钻具流场模型网格划分 |
4.3 绳索取心钻具流场边界条件的设定 |
4.3.1 不同推送流量边界条件的设定 |
4.3.2 不同钻进深度边界条件的设定 |
4.4 绳索取心钻具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4.1 不同推送流量流场压力损失 |
4.4.2 不同钻进深度流场压力损失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部绳索取心钻具试验样机研制 |
5.1 绳索取心钻具试验样机的设计 |
5.1.1 外管零件加工图 |
5.1.2 内管零件加工图 |
5.2 绳索取心钻具试验样机的加工和装配 |
5.2.1 试验样机的加工 |
5.2.2 试验样机的装配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研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1.2.2 立磨机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
1.2.3 立式辊磨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立磨机液压系统诊断理论基础 |
2.1 立磨机简述 |
2.1.1 立磨机的结构组成 |
2.1.2 水泥立磨机工作原理 |
2.1.3 立磨机的主要特点 |
2.2 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分析 |
2.2.1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2 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理论 |
2.3.1 模糊故障诊断理论 |
2.3.2 故障树诊断分析理论 |
2.3.3 专家系统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立磨机液压系统故障模式与故障机理分析 |
3.1 立磨机液压系统关键部件常见故障模式分析 |
3.2 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分析 |
3.2.1 磨损 |
3.2.2 疲劳 |
3.2.3 密封件老化 |
3.2.4 液压油污染 |
3.3 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实例分析 |
3.3.1 立磨无法抬辊 |
3.3.2 水泥立磨液压系统突然失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立磨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及消除方法研究 |
4.1 立磨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4.1.1 简易故障诊断法 |
4.1.2 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法 |
4.1.3 其它分析法 |
4.2 立磨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步骤 |
4.3 立磨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消除方法研究 |
4.3.1 系统噪声、振动大消除方法 |
4.3.2 系统压力不正常消除方法 |
4.3.3 系统动作不正常的消除方法 |
4.3.4 系统液压冲击大消除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液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5.1 故障树分析法基础 |
5.1.1 故障树分析法的方法 |
5.1.2 建立故障树 |
5.1.3 建立故障树的方法 |
5.1.4 对复杂故障树的提前分解简化 |
5.2 液压系统故障树的实例分析 |
5.2.1 液压系统故障树 |
5.2.2 水泥立磨液压系统故障树 |
5.3 故障树分析 |
5.3.1 对于故障树定性的分析 |
5.3.2 对于故障树定量的分析 |
5.4 基于故障树的专家系统 |
5.4.1 基于故障树的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 |
5.4.2 水泥立磨液压系统基于故障树专家系统推理机制 |
5.4.3 推理机算法原则 |
5.4.4 推理机算法流程及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选粉机主轴总成轴承结构方案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原结构方案存在问题 |
2 改进方案 |
3 结语 |
(4)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的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设备维修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设备维修的概念 |
2.1.1 设备维修的含义 |
2.1.2 设备维修的作用 |
2.2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
2.2.1 事后维修(BM) |
2.2.2 预防维修(PM) |
2.2.3 生产维修 |
2.2.4 维修预防 |
2.2.5 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 |
2.2.6 基于状态维修(CBM) |
2.3 设备点检定修制 |
2.3.1 点检定修的概念 |
2.3.2 点检定修的分类 |
2.3.3 点检定修的职责 |
第3章 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的现状分析 |
3.1 BT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3.1.1 BT公司发展概述 |
3.1.2 BT公司设备情况介绍 |
3.2 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运行现状 |
3.3 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组织现状 |
3.3.1 点检定修的组织机构 |
3.3.2 设备点检人员技能水平低 |
3.4 BT公司点检定修管理现状 |
3.4.1 2013年设备故障情况 |
3.4.2 点检定修制实施效果不佳 |
3.4.3 设备维修进度管控不力 |
3.5 BT公司外协检修队伍的管理现状 |
3.5.1 外协检修人员素质偏低 |
3.5.2 设备管理相关制度及流程不够规范 |
3.6 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现状 |
3.6.1 未及时记录维修过程或记录不完整 |
3.6.2 设备改善性维修记录缺失 |
第4章 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改进对策的制定 |
4.1 点检定修组织结构的改进 |
4.1.1 人员素质要求 |
4.1.2 点检定修组织机构设置 |
4.2 设备分类管理 |
4.2.1 ABC管理法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
4.2.2 设备ABC分类数据整理 |
4.2.3 统计汇总 |
4.3 设备点检定修进度控制改进 |
4.3.1 设备维修进度控制的目的 |
4.3.2 设备维修进度计划的编制 |
4.3.3 网络计划的绘制及关键路线的确定 |
4.3.4 网络进度计划的优化调整 |
4.4 设备检修队伍的管理改进 |
4.4.1 检修外包考核评价标准 |
4.4.2 与外协检修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4.5 设备维修信息系统建立 |
4.5.1 设备维修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
4.5.2 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第5章 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改进对策实施 |
5.1 点检定修组织的改进实施 |
5.1.1 改进方案的实施组织 |
5.1.2 通过招聘和培训提高点检人员技能水平 |
5.2 编制完善点检定修管理制度 |
5.2.1 各标准的编制 |
5.2.2 设备维修流程 |
5.3 三级点检制度的实施 |
5.3.1 ABC分类设备管理 |
5.3.2 三层体系点检 |
5.4 点检定修进度的实施与跟踪检查 |
5.4.1 点检定修计划的实施 |
5.4.2 点检定修计划的跟踪检查 |
5.5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设备检修队伍 |
5.5.1 设备检修作业队伍的选择 |
5.5.2 设备检修作业的考核 |
5.6 建立设备维修信息系统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卧辊磨的钢渣粉磨系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卧辊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1.3.1 卧辊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卧辊磨研究现状的不足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几种典型粉磨设备的比较 |
2.1 传统粉磨设备球磨机 |
2.2 典型料床粉磨设备 |
2.2.1 立式磨 |
2.2.2 辊压机 |
2.2.3 卧辊磨 |
2.3 三种典型料床粉磨设备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卧辊磨粉磨系统的稳态模型 |
3.1 粉碎模型 |
3.2 粉碎过程的数学模型 |
3.2.1 BS 模型 |
3.2.2 动力学模型 |
3.3 卧辊磨粉磨系统的稳态模型 |
3.3.1 粉磨模型 |
3.3.2 分级模型 |
3.3.3 卧辊磨粉磨系统的稳态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卧辊磨的钢渣粉磨系统研究 |
4.1 粉磨设备选择的影响因素 |
4.1.1 能耗影响 |
4.1.2 成品活性影响 |
4.2 预粉磨系统 |
4.2.1 循环预粉磨系统 |
4.2.2 联合粉磨系统 |
4.2.3 混合粉磨系统 |
4.2.4 半终粉磨系统 |
4.3 终粉磨系统 |
4.4 五种粉磨系统的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掺钢渣粉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
5.1 实验 |
5.1.1 粉磨设备及工艺流程 |
5.1.2 原料 |
5.1.3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单掺钢渣粉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
5.2.2 钢渣-矿渣复合粉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
5.3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大型立式粉磨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意义及目的 |
1.3 立磨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立磨在国外的发展 |
1.3.2 立磨在国内的发展 |
1.4 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立式粉磨机概述及有限元理论基础 |
2.1 立磨简述 |
2.1.1 立磨的结构组成 |
2.1.2 立磨工作原理 |
2.1.3 立磨的主要特点 |
2.1.4 立磨粉磨系统 |
2.2 立磨主要参数 |
2.3 立磨加载系统的受力分析 |
2.4 有限元理论概述 |
2.4.1 有限元基础原理和基本概念 |
2.4.2 有限元技术的发展 |
2.4.3 有限元分析步骤 |
2.4.4 建模和分析软件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立柱等部件静力学分析 |
3.1 引言 |
3.2 基于 Solidworks 的下摇臂和机身立柱三维建模 |
3.2.1 三维软件简介 |
3.2.2 下摇臂、立柱模型 |
3.3 摇臂静力学分析 |
3.3.1 摇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2 施加载荷与添加约束 |
3.3.3 摇臂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
3.3.4 摇臂刚度计算结果分析 |
3.4 立柱静力学分析 |
3.4.1 立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2 施加载荷和约束 |
3.4.3 立柱静力学计算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立柱模态分析 |
4.1 引言 |
4.2 模态分析概述 |
4.3 模态分析的步骤 |
4.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4.3.2 施加约束 |
4.3.3 立柱在自由状态下的模态结果分析 |
4.3.4 立柱在约束状态下的模态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立柱结构优化 |
5.1 引言 |
5.2 结构优化理论 |
5.2.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5.2.2 结构优化的方法和收敛准则 |
5.3 基于 ANSYS Workbench 的立柱优化设计 |
5.3.1 Workbench 优化概述 |
5.3.2 优化设计的基本流程 |
5.3.3 立柱优化模型的构建 |
5.3.4 结构最优解分析 |
5.3.5 立柱最小质量设计空间和灵敏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大型立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磨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立磨应用现状 |
1.2.2 立磨性能研究现状 |
1.2.3 虚拟样机技术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课题支撑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本文的课题支撑 |
1.4.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大型立磨的数值模型构建与数据交互方法 |
2.1 立磨类型 |
2.2 立磨结构 |
2.2.1 磨盘 |
2.2.2 磨辊 |
2.2.3 加压装置 |
2.2.4 分离器 |
2.2.5 传动装置 |
2.2.6 传动臂装置 |
2.2.7 润滑系统 |
2.3 立磨粉磨系统 |
2.4 立磨虚拟样机数据交互方法 |
2.5 立磨模型建立 |
2.5.1 加压装置模型建立 |
2.5.2 磨盘模型建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型立磨动力学特性分析 |
3.1 多体系统动力学 |
3.1.1 多体系统动力学概述 |
3.1.2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的基本理论 |
3.1.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3.2 ADAMS动力学仿真 |
3.2.1 ADAMS软件概述 |
3.2.2 模型的元素类型 |
3.2.3 基本仿真流程 |
3.3 大型立磨的动力学仿真 |
3.3.1 建立动力学模型 |
3.3.2 立磨动态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型立磨静力学特性分析方法 |
4.1 有限元分析技术 |
4.1.1 有限元概况 |
4.1.2 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 |
4.1.3 有限元接触技术 |
4.1.4 ANSYS接触分析的面-面接触分析 |
4.2 立磨静力学特性计算流程及模型简化 |
4.2.1 立磨关键部件计算流程 |
4.2.2 立磨关键部件模型简化 |
4.3 立磨主要技术参数 |
4.4 基于ANSYS的立磨静力学特性分析 |
4.4.1 加压装置有限元分析 |
4.4.2 磨盘有限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型立磨流场数值分析方法 |
5.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
5.1.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5.1.2 湍流模型和流动控制方程 |
5.2 立磨系统的流体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 |
5.2.1 立磨系统的流体几何模型 |
5.2.2 网格生成的技术基础 |
5.2.3 立磨系统的网格生成 |
5.2.4 立磨模型的计算边界条件 |
5.3 数值计算方法 |
5.3.1 数值求解方法基础 |
5.3.2 系统数值模型选择 |
5.4 系统数值模拟结果及研究分析 |
5.4.1 立磨系统的计算条件和求解方法设置 |
5.4.2 系统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宝田公司设备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设备管理理论概述 |
2.1 设备管理概念 |
2.1.1 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
2.1.2 设备管理的作用 |
2.2 现行的几种设备管理模式及比较分析 |
2.2.1 计划预修制 |
2.2.2 后勤工程学 |
2.2.3 设备综合工程学 |
2.2.4 全员生产维修制 |
2.2.5 点检定修制 |
2.2.6 几种设备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
2.3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2.3.1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
2.3.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管理要素 |
2.3.3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ERP的关系 |
第3章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1.1 企业历史沿革 |
3.1.2 宝田公司经营现状 |
3.2 宝田公司矿渣粉磨设备现状 |
3.3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模式历史沿革 |
3.3.1 以事后维修为主的设备管理阶段 |
3.3.2 以计划预修模式为主的设备管理阶段 |
3.4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3.4.1 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分析 |
3.4.2 设备维修模式分析 |
3.4.3 设备管理评估指标分析 |
3.4.4 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分析 |
3.5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现存问题 |
第4章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模式的确定和实施 |
4.1 点检定修制的确定 |
4.1.1 点检定修制的实质 |
4.1.2 点检定修制的目的 |
4.1.3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模式的提出 |
4.2 宝田公司点检定修制管理模式推进方法 |
4.2.1 运用ABC设备分类管理办法,采用多种维修模式并行管理 |
4.2.2 实行全员管理,推行"六位一体"设备管理体系 |
4.2.3 建立设备维修标准体系 |
4.2.4 推进"八定"工作,实行标准化作业 |
第5章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建立合理有效的设备管理考核体系 |
5.1.1 宝田公司矿渣粉磨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5.1.2 宝田公司矿渣粉磨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3 宝田公司设备管理考核体系的实施 |
5.2 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
5.2.1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
5.2.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
5.2.3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型 |
5.2.4 系统实现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解决选粉机立轴下轴承密封及润滑又一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深部绳索取心钻具到位报信机构的研究[D]. 孙雪娇. 吉林大学, 2018(12)
- [2]水泥立磨机液压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D]. 周静.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3]选粉机主轴总成轴承结构方案的改进[J]. 耿龙标,高翠芳,邢辰阳,蔡梅. 四川建材, 2015(05)
- [4]BT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的改进对策研究[D]. 顾华彬. 东北大学, 2014(06)
- [5]基于卧辊磨的钢渣粉磨系统及应用研究[D]. 夏能超. 湖南工业大学, 2013(06)
- [6]大型立式粉磨机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D]. 黄书烽. 江西理工大学, 2013(04)
- [7]大型立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及应用[D]. 孙亚忠.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7)
- [8]宝田公司设备管理模式研究[D]. 刘妍. 东北大学, 2008(03)
- [9]国内外立磨发展概况及LGMS4624矿渣立磨的研制与使用(一)[J]. 张路明. 矿山机械, 2008(03)
- [10]基于绿色理念的高效转子选粉机设计[J]. 李坤山,莫易敏. 中国水泥,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