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路中电阻器耗散电功率极值问题

串联电路中电阻器耗散电功率极值问题

一、串联电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的极值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周焯勇[1](2021)在《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学习指导》文中研究指明冬天,你的家里有什么用电器呢?比如电炉,电视机,空调等等,你知道这些用电器谁做功更快吗?我们通过学习电功率相关知识,相信你不仅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更能解决大多数电功率的题目。一、知识回顾1.机械功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距离(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位移的累积的物理量。

钟志宏[2](2021)在《考虑车-地储能装置的城轨列车再生制动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列车运行性能的要求日益增高,列车的制动性能是运行性能的重要表征。为了保证列车更加安全平稳的运行,提升列车的再生制动性能,本文以车载-地面储能系统应用于城轨列车为前提,针对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问题,再生制动过程中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以及低速区再生制动控制性能下降问题三方面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再生制动带来的牵引网电压抬升,会导致制动电阻启动,甚至引发再生制动失效,造成制动能量的浪费,影响制动的平稳性。本文以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绿色的制动为目标,以含有车载储能系统和地面储能系统的非线性、多约束的牵引供电系统为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线运行且效果接近离线全局最优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以遗传算法在典型工况下的离线全局优化结果为基础,对影响因素较为单一的线性结果进行规律的提取,对非线性或多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规律的挖掘,将复杂的全局优化问题转化为规则与局部优化问题的结合。针对规律挖掘过程中提炼的局部优化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列车功率、列车位置、车载/地面储能装置状态等影响因素,结合局部变分法、潮流解析等方法,得到最优决策变量与多影响因素间的数学关系,可用于在线求解。基于八通线实际线路数据对该策略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再生制动过程中,牵引网存在电压振荡问题,并且车载/地面储能系统的加入会影响原牵引供电系统的阻抗,从而影响电压振荡规律。为了探究储能系统的加入对牵引供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小信号分析法,对12种列车典型运行工况进行了建模,分析对比了不同工况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差异。针对现有主动阻尼策略参数调节困难、补偿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从阻尼匹配的角度,基于串联虚拟阻尼的思想,从理论上设计了最优阻尼补偿形式,并通过简化得到了工程上可实现的简化补偿形式。考虑到储能装置不同控制结构下的最优阻尼形式存在差异,选取了6种补偿结构,并对比了不同补偿结构下的最优阻尼补偿效果,提出了考虑工况变化的变结构最优阻尼补偿策略,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最优补偿效果。城轨列车的再生制动主要通过牵引电机的控制算法实现。在低速下,输出转矩和测量转速精度的下降导致电机控制性能的下降,再生制动力在低速区难以精确控制,从而影响精准停车。本文以提升低速区的输出转矩精度和转速观测精度为目标,基于李雅普诺夫第二稳定性定律,提出了能够保证低速制动区稳定性的转速和定子电阻并行辨识策略。与传统设计中只对单参数进行设计的特点不同,本文利用转速和定子电阻误差间的耦合关系,对二者的自适应律进行综合设计。随后,采用小信号注入的方式,对转子电阻进行准确辨识。考虑到小信号注入会增加输出转矩脉动,本文设计了转矩脉动消除环节,保证了输出转矩的平稳性。为验证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搭建了功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和牵引电机对拖平台。功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基于RTLAB半实物平台和实物储能装置,搭建了包含储能装置、牵引供电网络以及列车的复杂系统,可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多种工况进行模拟。本文提出的车载储能装置和地面储能装置协调控制策略,以及变结构阻尼补偿策略均在该平台上得到了有效验证。提升低速再生制动性能的多参数在线辨识策略则在电机对拖平台上完成了验证,并在地面联调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图161幅,表21个,参考文献121篇。

陈菊清[3](2021)在《大概念引领下的高阶思维训练——以电学计算、动态电路分析等专题训练为例》文中指出建构大概念体系,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基本思路训练,应用到电学计算、动态电路分析、特殊方法测电阻、电路故障分析专题训练中.通过画图、列表、列算式建立图像模型和思维模型,让思维显性化,有利于思维交流与评价.引导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不同的问题,寻找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赵佩云[4](2021)在《基于学习进阶的电磁学衔接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程目标、内容安排以及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相比旧课标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内容精简、结构化,重视核心概念以及学生持续连贯的学习。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在高中阶段,电磁学的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说远离生活实际,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学习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划分不同的层次水平作为“台阶”,在教学活动中层层衔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近年来,学习进阶理论成为国际教育界热门话题,基于其对学习者在学习某一主题时所遵循的连贯逐渐深入学习路径的描述,笔者借助solo分类法,结合教材、课程标准解读、学生迷思概念研究建构出“电与磁”主题的学习进阶研究框架,按照学生的进阶需求设计层层递进的“衔接教学”,采用对比教学实验法研究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衔接教学对学生的概念掌握是否有促进作用。笔者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某普通高中教育实习,借此机会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对实验班采取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活动进行授课,对对照班采取传统常规教学,在实验前后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电与磁”概念测试并参考市统考成绩,实验结论为: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笔者结合前期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经历对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衔接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上,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第二,电磁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认知状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教学可视化程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第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受高考对电磁学要求的影响,习惯将精力放在刷题、突破难题上,轻视理解、巩固基础概念与规律,教师应当改善物理学习环境,适当开展一些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习惯。

冯玉洁[5](2021)在《承载式光伏路面发电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承载式光伏路面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打破传统光伏产业的发展瓶颈,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低碳、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不仅能够解决高速公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技术、收费站、服务区以及供电站的能源供应,同时有望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满足多样化、智能化以及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承载式光伏路面技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路面在服役过程中的发电特性以及路面使用性能退化规律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试验与仿真模拟相结合开展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开展室内试验探究光伏路面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表面构造、阴影遮挡、透光率、光照角度、灰尘堆积等,分析了各因素对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机制,评估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测试单个电池片不同比例遮挡后组件的输出特性,明确阴影遮挡对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电路特性。结果表明:组件的表面构造物会对其发电性能造成折减,折减系数为0.91;组件发电功率与透光率、光照强度呈现正相关,与积灰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组件发电功率随着单个电池片遮挡面积的增大逐渐减小。(2)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承载式光伏路面电池双二极管模型,结合最大功率点匹配以及牛顿-迭代法,实现电池模型内部串、并联电阻的求解。并提出遮挡面积比例系数,对阴影遮挡状态下光伏电池的伏安特性表达式进行修正,进一步得到光伏电池的精细化模型。通过对光伏电池进行拓扑连接建立光伏路面组件模型,并对其进行不同环境条件及遮挡情况下的发电性能仿真模拟,分析得到光照强度以及温度的变化分别对组件的电流、电压影响较明显;组件处于局部遮挡状态时的伏安特性曲线存在“多阶梯”特性。(3)建立光伏路面仿真模型,开展交通流与环境耦合作用下光伏路面发电特性研究。通过对交通量及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分析,计算车辆阴影宽度并建立移动车辆阴影遮挡模型,结合实际光伏路面模型单元,对移动阴影下的光伏路面输出特性曲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阴影遮挡状态下的光伏路面存在多个功率极值;车辆阴影遮挡作用下的光伏路面发电功率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夏季达到峰值;承载式光伏路面12个月的月平均日正午发电量折减率始终低于5%,证明承载式光伏路面在交通流与环境耦合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发电性能。(4)修筑不同承载式光伏路面结构足尺模型,基于足尺模型开展静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响应分析,明确了不同路面结构的受力特征,通过应变响应过程对比证明光伏路面受力性能优于传统沥青路面,确定了光伏路面最优路面结构形式及最不利荷载作用位置;利用MMLS3小型加速加载试验装备开展光伏路面加速磨耗试验,研究不同表面材料的抗滑性能衰减演化规律,并建立了承载式光伏路面抗滑性能使用寿命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可知,抗滑指标衰减至养护阈值(BPN20=45)的路面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远高于规范值,表明光伏路面组件在设计年限内具有优良的抗滑性能。

胡优良[6](2021)在《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直在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它也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我们都会学习物理,且初高中物理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初中物理主要是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受制于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所以研究的层次较浅,而高中物理则是初中物理的全面升华,更注重原理剖析。初高中物理研究的主题基本一致,高中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高中绝大多数研究都建立在初中已有的基础之上,因此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工作对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发现,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的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选择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进行衔接教学探究,原因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电学部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高中电学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主要是把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与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介绍,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部分主要是探究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在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初高中电学部分的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分析等,为后续采取衔接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均在刚学完电学后进行。根据调查数据我们主要得到以下三个结论:一是学生对初中电学知识遗忘较多且缺乏对初中知识的复习意识和资料;二是部分高中教师对初中电学教材的关注度不够;三是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第四部分主要是根据前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策略,如重视初中电学知识的复习制作初中电学知识清单、组织电学知识大比武了解学生基础加强师生交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注重分析初高中物理电学教材明确教学起点与终点等策略。第五部分是根据提出的衔接教学策略对高中电学重点和典型章节“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师备课提供一些参考;第六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与展望。希望通过本文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能对各位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点帮助。

彭叶蒙[7](2020)在《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表明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概念的“填灌”,而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认知是这一理念实施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初中物理教师虽然知道学生头脑中的部分电学前概念,但与物理教学研究探查到的全部学生电学前概念相比,仅占三分之一,说明教师还是缺乏对学生电学前概念的全面系统地掌握。通过对14本物理师范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相关教材的文本分析,发现其中前概念理论知识和转变策略在教材中篇幅少、内容不全面且分散。之后访谈调查得知初中物理教师在本科培养过程中很少系统了解前概念的相关理论;在入职培训中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他们获知学生前概念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经验的慢慢积累、教师之间的零星交流和偶然的相关文献阅读。教师对于学生头脑中典型的错误电学前概念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转变,但仍然存在部分是无法转变的;他们获知前概念转变策略的途径主要也是教师的学习积累及思考体会、教师间交流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经验和教师间的交流下意识地运用多种概念转变策略进行电学教学,使电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学知识,但未去发掘这些策略背后所对应的前概念。针对上述研究提出应该系统完善相关师范教育教材中前概念理论和概念转变策略的介绍并提供相应案例分析,市、区教研组及学校应继续重视新手教师在入职培训及职后学习中对学生前概念及概念转变策略的实践和研究,如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学习,市、区教研组可开展相关学习讲座;而新教师的职后学习,一方面市、区教研组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组织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开展物理教师备课组文献阅读交流会、安排新老教师“结对”等活动进行学生前概念及转变实践的研究。

李莎莎[8](2019)在《初中生电学部分学困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电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八年级物理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在进入九年级电学学习后,成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了调查这一现象是否普遍存在、若存在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能减轻这一现象,本研究选取了开封市立洋外国语初中部和睢县范洼初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2.30%的学生在进入九年级物理学习之后成绩出现明显下降(下降程度为10分以上),同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呈逐渐降低趋势。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八年级刚接触物理时,由于物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以及趣味性强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持有浓厚的兴趣。进入九年级之后,相较于八年级物理课程,增加了关于电学部分的全新知识,这一部分由于其抽象性和计算的繁琐性等因素,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开始增多。学习物理过程中随着困难的增多,学生开始出现沮丧、灰心、焦虑等消极学业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明显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物理成绩的明显下降,因此探究学生在九年级电学部分学习困难的原因迫在眉睫。本研究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定量分析法,以开封市立洋外国语初中部和商丘市睢县范洼初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成绩出现分化的整个过程。研究成果如下:(1)学生在电学部分出现问题最多的是概念的理解、公式的灵活运用、电路图的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和电路动态分析)、电路的转化、电学知识与实际联系的计算题等。(2)编制有关电学知识的试卷,根据题目中所考察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出错较多的题型对问题进行精确分析,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提出详细的有效的策略,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了教学设计。(3)在实习的过程中选取1个对照班和1个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教学干预,后测结果表明,有63.34%的学生成绩提升了10分以上,有37.50%的学生成绩提升了15分以上。

刘岩华[9](2019)在《第9讲 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专题复习》文中认为欧姆定律是电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它阐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与电能消耗有关的电功率的计算和焦耳定律则达到了电学的"最高境界".电学的物理量比较多,主要有六个,即电流I、电压U、电阻R、电能W、电功率P和电热Q.它们之间联系的公式也比较多,所以公式多、计算量大、综合程度高是本板块知识的显着特点.关于电功率和电热的计算是中考的必考点.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仍是实验探究的重点实验.压轴题常以电能表或家用电器(如电吹风、电热水器、电饭煲、各类敏感电阻或传感器等)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

谭龙飞[10](2015)在《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探讨》文中指出一、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的特点极值问题又叫最值问题.求极值问题就是求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发生在一种特殊状态下的极大值或极小值.鉴于初中电学知识课标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有以下特点:1.从解题方法看,大多采用物理方法求极值求极值一般有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就是根据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列出一般数学表达式,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方法就是根据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

二、串联电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的极值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串联电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的极值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考虑车-地储能装置的城轨列车再生制动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1.2.2 再生制动稳定性
        1.2.3 低速再生制动性能优化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 基于离线非线性多耦合建模的在线车地协调控制策略
    2.1 含车载和地面储能系统的城轨牵引供电系统
        2.1.1 车-地互联协调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
        2.1.2 制动能量损失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考虑安全可靠与经济的多工况离线优化
        2.2.1 车载和地面储能系统离线优化问题
        2.2.2 考虑多工况的离线优化结果分析
    2.3 基于规律挖掘的在线协调控制策略
        2.3.1 充放电阈值影响因素归纳
        2.3.2 充放电阈值的非线性规律挖掘
        2.3.3 在线协调控制策略设计
    2.4 仿真与实验
        2.4.1 仿真分析
        2.4.2 实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考虑储能系统多工况优化补偿的再生制动稳定性研究
    3.1 城轨列车稳定性问题机理分析
    3.2 加入储能装置前后的牵引系统稳定性分析
        3.2.1 数学模型描述
        3.2.2 无储能装置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2.3 带储能装置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3 基于车-地储能系统的变结构阻尼补偿策略
        3.3.1 多种阻尼补偿工况下的虚拟阻抗补偿
        3.3.2 串联虚拟阻尼的优化设计
        3.3.3 变结构阻尼补偿策略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提升低速再生制动性能的感应电机参数辨识策略
    4.1 再生制动低速域参数辨识机理性问题分析
        4.1.1 感应电机参数能观性
        4.1.2 低速辨识稳定性问题
    4.2 基于耦合的关键参数并行辨识策略
        4.2.1 转速和定子电阻的耦合性分析
        4.2.2 基于李雅普诺夫的转速、定子电阻辨识稳定性设计
        4.2.3 基于小信号注入的转子电阻辨识策略及其稳定性
    4.3 实验验证
        4.3.1 5.5 kW感应电机对拖实验平台
        4.3.2 关键参数在线辨识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概念引领下的高阶思维训练——以电学计算、动态电路分析等专题训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通过科学探究建构大概念体系
    1.1 欧姆定律:
Ι=
U
R
变形可得
U=ΙR?R=
U
Ι
    1.2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特点
    1.3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4 电功的计算公式
    1.5 电热的计算公式
2 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基本思路训练
    2.1 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
    2.2 进行基本思路训练
3 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专题思维训练
    3.1 电学计算专题训练
    3.2 动态电路专题训练
    3.3 特殊方法测电阻专题训练
    3.4 电路故障分析专题训练

(4)基于学习进阶的电磁学衔接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一)学习进阶
        1.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3.学习进阶的组成要素
        4.建构和呈现学习进阶的方法
    (二)基于学习进阶的衔接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三、高中阶段“电与磁”主题内容的学习进阶框架
    (一)建构进阶框架的流程
        1.进阶变量的确定
        2.进阶起点与终点的确定
        3.进阶水平的划分
    (二)教材概念梳理与课程标准
    (三)学习进阶框架的建构
        1.以“静电场”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2.以“恒定电流”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3.以“磁场”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4.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四、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电与磁”衔接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前测及分析
    (三)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案例
        1.传统教学
        2.电荷衔接教学案例
        3.电功率衔接教学案例
        4.教学反思
    (四)教学后测及其分析
        1.期末考试实验班对照班物理成绩分析
        2.CSEM问卷后测成绩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1.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的步骤
        2.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的效果
        3.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的几点建议
    (二)反思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电与磁”相关内容课程标准
    附录二 教学前电磁学学习情况检测题
    附录三 静电场测试题
致谢

(5)承载式光伏路面发电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路面研究现状
        1.2.2 光伏电池模型研究现状
        1.2.3 复杂光照状态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承载式光伏路面组件发电性能研究
    2.1 光伏路面组件概述
        2.1.1 光伏路面组件结构及材料
        2.1.2 光伏路面组件规格及其基本电学性能
    2.2 光伏路面组件发电特性试验研究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结果
    2.3 基于MATLAB/Simulink光伏路面组件仿真模型
        2.3.1 光伏电池发电原理
        2.3.2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及建模
        2.3.3 光伏路面组件的建模
        2.3.4 光伏路面组件发电特性的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通流对光伏路面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模型结构设计
    3.2 光伏路面建模
    3.3 交通流阴影遮挡模型研究
        3.3.1 交通量组成
        3.3.2 气候条件
        3.3.3 车辆阴影遮挡宽度计算
        3.3.4 车辆阴影比例模型
    3.4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足尺模型的承载式光伏路面使用性能研究
    4.1 足尺模型试验场建立
        4.1.1 足尺模型设计
        4.1.2 路面结构足尺模型施工
        4.1.3 材料性能及现场质量检测
    4.2 试验设计
        4.2.1 静载力学响应
        4.2.2 抗滑耐磨性能
    4.3 试验结果
        4.3.1 静载力学响应
        4.3.2 抗滑耐磨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流程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流程
2 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衔接教学的结合
    2.2 学习迁移理论与衔接教学的结合
3 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的问题探究
    3.1 问卷调查与访谈
        3.1.1 高二学生电学部分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3.1.2 高中教师电学部分的访谈及分析
    3.2 高中电学部分与初中相关电学内容的对比与分析
        3.2.1 初高中电学部分课程标准的对比与分析
        3.2.2 初高中电学部分教材内容的对比与分析
4 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策略
    4.1 研究教材,精准把控教学起点与终点
    4.2 重视初中电学复习,制作知识清单
    4.3 注意新旧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
    4.4 重视实验教学,增添学习趣味
    4.5 组织电学大比武,探查基础加强交流
5 高中电路部分的衔接教学设计
    5.1 教材分析
    5.2 学情分析
    5.3 教学目标
    5.4 教学重点、难点
    5.5 教学过程
6 总结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学习分析
附录二:问卷星原始数据
附录三:初中电学知识复习清单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7)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前概念
        2.1.2 教师认知
        2.1.3 概念转变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2.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3章 师范专业教材中有关前概念及转变策略的调查研究
    3.1 教材中关于前概念的文本分析
    3.2 教材中关于概念转变策略的文本分析
第4章 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4.1 认知情况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4.1.1 预测问卷的设计与施测
        4.1.2 预测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4.1.3 正式问卷的形成与施测
        4.1.4 正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4.2 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获知途径访谈的设计与分析
        4.2.1 预测访谈的设计与施测
        4.2.2 预测访谈的归纳与分析
        4.2.3 正式访谈的形成与施测
        4.2.5 正式访谈的归纳与分析
第5章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及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5.1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情况访谈设计与分析
        5.1.1 预测访谈的设计与分析
        5.1.2 正式访谈的形成与施测
        5.1.3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掌握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5.2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5.2.1 调查实施
        5.2.2 对教师概念转变策略运用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4本教材中关于前概念部分的文本分析
    附录2 14本教材中关于概念转变策略部分的文本分析
    附录3 预测问卷
    附录4 正式问卷
    附录5 教师预测访谈内容翻录
    附录6 教师正式访谈内容翻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初中生电学部分学困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问题与意义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中生电学部分学困调查设计
    2.1 电学部分访谈调查设计
    2.2 电学部分问卷调查设计
    2.3 电学部分试卷调查设计
第3章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1 访谈调查数据分析
        3.1.1 教师访谈记录
        3.1.2 学生访谈记录
        3.1.3 师生访谈结果
    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2.1 电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调查
        3.2.2 学生电学学习方式调查
        3.2.3 学生电学学习内容调查
        3.2.4 电学对学生学习状态影响调查
    3.3 试卷调查分析
        3.3.1 试卷分析
        3.3.2 电学知识难点汇总
第4章 电学部分学困策略研究
    4.1 调查结论
    4.2 电学部分学困策略研究
        4.2.1 电学概念形象化
        4.2.2 电学动态电路清晰化
        4.2.3 电学综合计算条理化
        4.2.4 电学答案规范化
    4.3 教学案例设计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创新
        5.1.1 结论
        5.1.2 创新之处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前测试卷
附录C 学生后测试卷
附录D 试卷区分度调查
致谢

四、串联电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的极值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学习指导[J]. 周焯勇. 初中生辅导, 2021(36)
  • [2]考虑车-地储能装置的城轨列车再生制动性能优化研究[D]. 钟志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大概念引领下的高阶思维训练——以电学计算、动态电路分析等专题训练为例[J]. 陈菊清. 理科考试研究, 2021(12)
  • [4]基于学习进阶的电磁学衔接教学实践研究[D]. 赵佩云.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5]承载式光伏路面发电及路用性能研究[D]. 冯玉洁. 山东大学, 2021(12)
  • [6]初高中物理电学部分衔接教学探究[D]. 胡优良.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电学前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D]. 彭叶蒙.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8]初中生电学部分学困分析及策略研究[D]. 李莎莎. 河南大学, 2019(07)
  • [9]第9讲 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专题复习[J]. 刘岩华.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 2019(04)
  • [10]初中电学求极值问题探讨[J]. 谭龙飞.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5(04)

标签:;  ;  ;  ;  ;  

串联电路中电阻器耗散电功率极值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