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关注域与分析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黄嘉兴[1](2020)在《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收益率 ——基于分析师网络特征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分析师在公司治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外部监督作用,分析师关注对于提升公司价值,改善资本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学者普遍认为分析师的异质性会影响分析师关注的作用效力,但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分析师性别、年龄、预测能力等个人属性的异质性,对分析师所在团队或者群体的社会属性异质性却关注不足。分析师彼此之间的网络关系具有一定的网络结构,网络一般不是随机的而是聚类、相互交织的,而且现实中分析师群体之间的确受到彼此之间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师群体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分析师的所处网络关系以及社会属性对其分析决策的影响。以2001至2018年我国A股市场3362家非金融、非公用事业上市公司的33469个年样本为总样本,本文通过网络拓扑分析法考察了分析师的分级网络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分析师关注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分析师网络特征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分析师关注改善公司内部控制或者提高公司外部监督,提升了公司股票收益率。第二,内部控制影响机制检验中,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非国有企业、独立董事占比高等这些内部控制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中,分析师关注对股票收益率更具有积极作用。第三,外部监督影响机制研究中,对于新闻媒体报告数量少、持股机构数量低等外部监督相对较差的上市公司中,分析师对股票收益率更具有积极作用。第四,分析师网络关联度、网络交往密切度以及网络稳定性对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收益率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而分析师网络信息隔离度对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收益的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了分析师之间的关联性一是让分析师之间沟通观点更多、更为频繁,二是分析师之间相互影响决策,损害了其发挥改善公司内部控制或者提高外部监督的作用。而分析师网络信息隔离度积极促进了分析师对股票收益率的作用。第五,分析师网络关联度在内部控制好、外部监督好的上市公司中损害分析师发挥的作用更大。网络信息隔离度在分析师顺势的情况下积极作用更大,而分析师交往密切度在分析师逆势的情况下损害程度更大。
毛志勇[2](2020)在《网络媒体关注、内部控制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证券法》实施的背景下,公司上市正式从审核制改为注册制,这一举措意味着股票市场将迎来新的一轮扩容。证券分析师作为证券市场上公司主体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也对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黑嘴”事件的频频发生以及我国证券分析师存在盈余乐观倾向,导致证券分析师预测的有效性受到严重质疑。因此,探究影响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因素,提高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推进新《证券法》的有效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文献表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与证券分析师及时、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收益状况密切相关。那么内部控制会影响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吗?另外,网络媒体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外部机制,能够发挥积极的信息中介和外部监督作用,改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网络媒体报道又能否通过改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以影响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本文以2013-2018年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网络媒体关注度、内部控制质量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之间的分析模型,并运用因果步骤法检验内部控制是否能在网络媒体关注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和网络媒体作为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改善了公司信息透明度,能有效提高证券分析师关注度,降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进一步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在网络媒体关注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网络媒体能通过内部控制质量这一中间渠道提高证券分析师的关注度和盈余预测准确度。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相关理论的拓展,更深入地发掘了网络媒体提高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新途径。
李蓥雷[3](2019)在《微博、分析师与股价同步性》文中指出本文以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的信息效率观点为基础,分别探讨了分析师整体关注、明星分析师关注、非明星分析师关注以及微博信息质量水平对股价同步性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分析师群体中,明星分析师对股价同步性具有显着的降低作用并且该结果通过了所有的稳健性检验,据此推论明星分析师的确俱备分析、传递公司特有信息以及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作用,分析师整体以及非明星分析师对股价同步性的降低作用只能通过部分的稳健性检验。微博信息质量水平也与股价同步性呈显着负相关并且结果稳健,说明上市公司在微博进行非正式信息披露也有助于促进股价反映出更多的特质信息。通过对微博信息质量水平与各分析师关注交叉项在回归方程中的系数以及显着水平进行考察,依照实证结果分析了微博和分析师的联合作用,发现分析师与微博披露信息是联合对股价同步性起作用的,通过进一步把分析师进行分类来探讨联合作用,本文发现微博的信息披露对于明星分析师帮助不大,但是对普通分析师起到了有效的帮助,由此进一步推测产生这种实证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分析能力强但受限于信息获取的普通分析师可以通过对微博上披露的特质信息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再通过自身将其传导到市场从而降低股价同步性。这样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两点重要信息:一是明星分析师的确是一群在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上较强的市场信息中介,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效率;二是普通分析师群体中也有不少人的潜力值得挖掘,可以通过为他们提高更好的信息平台,来为我国资本市场输送优秀的信息工作者,促进资本市场的效率。
谢光华[4](2019)在《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行业专长对预测行为的影响及后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长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亟需高质量的资本市场,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效率。证券分析师作为信息传递的中坚力量,其天职就是缓解信息不对称,对于培育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资本市场意义重大。然而,证券分析行业的“研报门”事件接二连三出现,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证券分析师队伍良莠不齐,研究能力不足,工作没有做到尽职尽责,导致研究报告的质量低下,提高分析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迫在眉睫。最近的一些文献研究表明,分析师之间的个人能力存在显着差异,行业专长体现了分析师在特定行业所具有的专业技能或专有经验,是影响其盈余预测质量和职业生涯最为重要的个人特征因素。然而,国内外研究分析师行业专长的文献还比较有限,关于行业专长如何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行为,我们对此的认识依然模糊。行业集中度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影响企业信息披露成本与收益的关键因素,为我们从信息补充挖掘角度认识分析师行业专长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情境。本文基于转型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和分析师行业的发展现状,以行业专长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为逻辑主线,着重从盈余预测修正、现金流预测和盈余预测准确性三个维度,深入研究了行业集中度差异下的分析师行业专长对其预测行为倾向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弥补了现有文献关于分析师行为的研究过多局限于企业层面和对行业专长这一重要分析师个人特征关注较少的不足。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绪论部分,对论文做一个简要介绍。首先,从我国资本市场上分析师的信息中介职能还有待改善的现状出发,阐释了行业专长对于培养分析师的职业能力和帮助投资者辨别研究报告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层次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论文的研究构架。最后,基于将行业集中度作为研究视角对于认识分析师行业专长的积极作用,介绍了本文与以往文献的不同之处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第二,对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基础理论加以阐述,梳理和评述了重要的相关文献。首先,本文在第二章中总结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与分析师预测相关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与分析师行业专长相关的干中学理论和分工及专业化理论,与行业集中度相关的信息披露专有性成本理论。然后,分别从分析师行业专长的角度回顾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工作信息来源和分析师行业专长的相关文献;从分析师预测的角度回顾了分析师预测修正、分析师现金流预测和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相关文献;从企业信息披露的角度回顾了与行业集中度相关的文献。勾勒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和文献基础。第三,展开制度背景分析,以期为后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提供现实依据。本文第三章分别对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分析师的预测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证券分析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增长趋势有所放缓,步入转型期,市场饱受噪音干扰。接着,结合分析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分析师预测特征,概括了行业发展面临着证券公司业务同质化、分析师的能力不强、对分析师执业行为的规范不足等诸多问题。第四,从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幅度、现金流预测和预测准确性三个维度,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行业专长对其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行业专长是分析师一项重要的个人特征,然而关于行业专长对分析师盈余行为的影响,我们仍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对于行业集中度如何影响分析师行业专长作用的发挥,更是知之甚少。本文通过第四、第五、第六章的研究发现:行业专长有助于提高分析师的盈余分析能力,具有行业专长的分析师有能力或低成本的从行业内竞争对手处获取信息,从而表现出与其他分析师不一样的盈余预测倾向。进一步,在产品市场集中度高行业,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更为紧密,同一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的经营状况、产品成本、价格水平等信息更具实质性,噪音也更少,可以在分析师盈余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行业专长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显着加强。具体表现为:(1)具有行业专长的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更大胆,更有可能发布额外的现金流预测,并且预测也更准确;(2)行业集中度越高,行业内共同信息及竞争性信息的传播效应提高,具有行业专长的分析师预测修正大胆性和发布现金流预测的意愿显着增强,预测准确性也显着提升。变换关键变量的度量方式和采用变化模型得到的结果同样支持了以上结论。(3)进一步,为了解潜在的机制,我们还研究了企业信息披露特征如何影响行业集中度与行业专长的互补作用,发现行业集中度与行业专长对分析师预测修正大胆性、现金流预测意愿、预测准确性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水平较低、没有披露详细客户、供应商信息和没有发布管理层业绩预告的企业中。第五,分别从盈余预测修正和现金流预测两个角度,围绕具有行业专长分析师的市场反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了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行业专长的市场反应。本文通过第七章的研究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分析师获得了更高的市场反应。然而,随着产品市场集中度提高,分析师行业专长的市场反应并没有显着增强。具体表现为:(1)对于具有行业专长的分析师来说,其盈余预测修正和现金流预测都能够带来更大的市场反应;(2)行业集中度提高并没有增强具有行业专长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修正和现金流预测的市场反应。说明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不同行业集中度下,分析师行业专长作用的差异。第六,研究启示、结论与展望。本文第八章基于前面各章节的研究结论,从资本市场的舆论整治、分析师研究报告的产权保护、市场竞争的行为规范和企业自愿信息披露的制度完善等方面给出对政府部门的启示;从信息真伪辨别能力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加强和价值投资观念的建立等方面给对投资者的启示;从行业专长的培养方面给出对证券公司和分析师的启示。第九章在总结了本文所有研究问题的结论之后,指出了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些设想。
肖晓乐[5](2019)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情况愈来愈普遍,审计意见的购买、财务困境、意见分歧、降低成本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变更,事务所变更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上专业的信息使用者和解读者,他们通过分析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上市公司相关信息,发布盈利预测报告,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事务所变更背后隐含的信息风险可能会影响分析师的信息分析和判断。因此,分析师如何解读事务所变更这一信号,事务所变更是否会对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机理如何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审计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播理论,选取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跟踪、盈余预测准确度和分歧度三个方面研究事务所变更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一,事务所变更导致分析师跟踪人数减少,盈余预测准确度下降,对预测分歧度没有显着影响。其二,上期审计意见类型和事务所变更方向对两者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上期被发布非标准审计意见且发生变更的样本,分析师跟踪人数减少更多,盈余预测准确性下降更大,事务所降级变更(由非“十大”变更为“十大”)对分析师预测的负面影响更大,这表明存在“审计意见购买”和“盈余操纵”嫌疑公司变更事务所的行为会导致更大的负面影响。其三,使用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质量指标,发现事务所变更通过降低会计盈余质量进而影响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盈余质量是事务所变更和分析师行为的中介变量。本文拓展了事务所变更的经济后果和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事务所变更与分析师预测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证据;特别地,本文的研究对事务所变更影响分析师预测的深层机理进行了剖析,极大地丰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为监管部门加强独立审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信息质量以及投资者对事务所变更的解读和相关投资决策提供了借鉴。
倪程丽[6](2019)在《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文中提出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中介,其通常会在获取公司公开与非公开信息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优势,向投资者传递合理反映证券内在价值的信息。虽然近些年来,分析师实地调研这一研究课题越来越热,但是目前我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仍受到诸多质疑,而分析师实地调研活动的价值也有待验证。本文以2012-2017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介绍了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与实地调研活动的制度背景,并对分析师实地调研的强度以及行业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然后,以股价同步性作为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师实地调研次数越多,股价同步性越低,说明分析师通过实地调研活动能够获取更多公司层面的特质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市场中的投资者,使得股价中融入更多公司特质信息,而股价中包含的行业和市场层面的信息比例降低,从而降低了股价同步性,提高了资本市场信息效率。(2)相对于牛市,分析师实地调研在熊市中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相对于高竞争行业中的公司,分析师实地调研低竞争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相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分析师对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更能降低其股价同步性,即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3)基于盈余反应系数模型来反映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时,验证了分析师实地调研能够显着加强投资者对盈余的反应程度。(4)本文还在替换了股价同步性衡量方式、分析师实地调研强度衡量指标以及行业竞争水平衡量指标后,同样验证了前文假设,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跟进行为也能提高股价中融入公司特质信息的比例,从而降低股价同步性,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对分析师行为与实地调研活动进行深入了解,为分析师实地调研活动的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陈家浩[7](2019)在《董秘特征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实证研究 ——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5-2017年间监管机构对我国董秘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和完善,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确保董秘在信息披露事务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董秘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发布者,分析师作为主要的信息利用者,两者通过上市公司信息紧密相连,董秘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很可能传递到分析师的预测行为上。同时,从近几年监管者的处罚信息来看,缺乏勤勉忠实义务是董秘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高层梯队理论,董秘的特征很可能表明他们是否会积极履行勤勉忠实义务,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此,本文将董秘特征、信息披露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着重探讨信息披露质量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本文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在高层梯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道德风险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聚焦于董秘特征(持股情况、性别及年龄)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引入温忠麟(2005)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来探究信息披露质量在上述二者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提高;2.持有任职公司股票的董秘、女性董秘和年长的董秘更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3.持有本公司股票的董秘、女性董秘和年长的董秘都能够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来进一步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即信息披露质量在上述三种情况中都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有:1.将董秘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研究延伸至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拓展了董秘相关研究的思路;2.从持股情况、性别、年龄三者入手,丰富了董秘特征相关研究的内容;3.选取深交所考评等级为信息披露质量衡量指标,扩展了董秘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研究的指标构建体系。同时限于时间和能力,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没有选取更多的董秘特征进行研究;2.样本时间段为2013-2017年,缺乏2018年最新数据使得本文时效性不够强。本文的研究既证明了公司法、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对董秘制度完善带来的市场价值,也为分析师今后开展上市公司调研考察、获取公开信息等工作拓宽了视野——不仅要注意董秘公布的各种信息,还应该关注董秘特征对信息质量的影响。此外,希望本文的研究思路能够为监管者在制定董秘任职资格及条件时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为上市公司聘用董秘时提供恰当的衡量标准,为后续研究开拓新的视角。
李淑君[8](2019)在《内部控制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运用股票价格的信号机制来合理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使得稀缺资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相对低下,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股票价格的"同涨同跌"现象明显,这是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在股价波动方面的体现,即绝大部分股票,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区间内,价格呈现同步下跌或同步上涨的现象,该现象不仅说明股价所折射的公司特质信息含量少,而且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运行效率较为低下。从而,有必要对股价同步性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以缓解证券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的内部控制是全面的内部控制,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合理保证,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企业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质量,被视作内控目标实现程度的度量指标,不但从根本上影响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对企业未来的盈余能否实现起着决定作用,而盈余预测无疑是分析师主要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作为证券市场的信息中介,分析师基于其良好的信息搜集加工能力及其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挖掘公司层面特质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引导投资者做出更为高效的投资决策。内部控制质量作为一种颇为重要的公司特质信息,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而推动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因此理论上内部控制质量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会产生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分析师盈余预测和股价同步性的相关文献;然后根据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所有A股非金融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迪博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以分析师跟踪数量、预测准确性和分歧度定义分析师盈余预测,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第二部分分别从分析师跟踪数量、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和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三个维度检验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第三部分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内部控制质量与股价同步性负相关;(2)分析师跟踪数量、分析师预测准确性与股价同步性负相关,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3)随着分析师跟踪数量的增加,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提高,分析师预测分歧度的减小,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能够起到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使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反映在股价中。此外,证券分析师可以向证券市场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以更好地发挥其信息中介作用。内部控制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两者共同作用,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引导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降低股价同步性。
陈婧,方军雄,秦璇[9](2018)在《证券分析师跟踪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文中提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要素,其配置效率决定着人力资本价值的发挥,什么因素影响劳动投资效率自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选取2005-2016年上市公司样本,考察资本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跟踪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能够显着改善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劳动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缓解。进一步研究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是分析师跟踪改善劳动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行为的两个重要渠道。此外,研究还发现,分析师跟踪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对于民企更为明显,而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及劳动密集程度对二者关系没有显着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如何发挥信息中介和外部治理作用,进而改善企业人力政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张小曼[10](2018)在《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股价同步性可以反映不同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差别,严重的股价同步性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股价同步性。作为一个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属性,可比性可以通过决策有效性效应、信息激励性效应和信息挤出性效应来影响股价同步性,然而相关研究成果十分匮乏。本文度量了2013-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值,实证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价同步性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价同步性显着正相关,即在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中,信息挤出性效应比决策有效性效应和信息激励性效应发挥了更主要的作用。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起到与可比性的决策有效性效应和信息激励性效应互补并放大其影响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的正向影响;而在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跟踪分析与国有控股性质则起到与信息挤出性效应互补的作用,会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的正向影响。最后,本文研究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会计信息可比性是一种重要且较为特殊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本文从会计信息可比性视角探讨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提供了相关经验证据并弥补现有研究较少考虑可比性的不足;此外,从会计信息可比性、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和终极控制人性质等角度为降低股价同步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二、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关注域与分析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关注域与分析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收益率 ——基于分析师网络特征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公司治理与股票收益率 |
2.2 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收益率 |
2.3 分析师网络的作用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收益率 |
3.2 分析师网络特征的作用机制 |
4 分析师关注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 |
4.1 分析师关注的现状 |
4.2 分析师关注的实证检验 |
4.3 分析师关注的影响机制 |
5 分析师网络的现实特征 |
5.1 分析师—证券公司网络 |
5.2 分析师—分析师报告特征 |
6 分析师网络特征的影响 |
6.1 网络关联程度—点度中心性 |
6.2 网络信息隔离程度—特征路径长度 |
6.3 网络交往密切度—聚类性 |
6.4 网络关联稳定性—点度中心性的变化 |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
7.1 相关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网络媒体关注、内部控制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相关研究 |
2.1.1 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价值研究 |
2.1.2 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2.2 媒体关注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研究 |
2.2.1 媒体效应研究 |
2.2.2 媒体关注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 |
2.3 内部控制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研究 |
2.3.1 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2.3.2 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影响研究 |
2.4 文献简评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网络媒体关注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影响机理分析 |
3.1.1 网络媒体关注对分析师跟踪人数影响分析 |
3.1.2 网络媒体关注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影响分析 |
3.2 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影响机理分析 |
3.2.1 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跟踪人数影响分析 |
3.2.2 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影响分析 |
3.3 内部控制质量的部分中介效应机理分析 |
3.3.1 网络媒体关注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分析 |
3.3.2 内部控制质量的部分中介效应 |
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4.1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4.2 变量定义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3 模型构建 |
4.3.1 网络媒体关注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模型设定 |
4.3.2 内部控制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模型设定 |
4.3.3 内部控制质量的部分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
5 实证研究与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5.3.1 网络媒体关注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分析 |
5.3.2 内部控制质量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分析 |
5.3.3 内部控制质量的部分中介作用分析 |
5.3.4 稳健性检验 |
5.4 实证结论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媒体层面 |
6.2.2 企业层面 |
6.2.3 分析师层面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微博、分析师与股价同步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与安排 |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
2.1 文献回顾 |
2.1.1 股价同步性 |
2.1.2 分析师与股价同步性 |
2.1.3 新闻媒体、网络媒介等与股价同步性 |
2.2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变量定义 |
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3.2.1 股价同步性 |
3.2.2 分析师数据 |
3.2.3 微博数据 |
3.2.4 其他数据 |
3.3 实证模型与研究方法 |
3.3.1 分析师与股价同步性 |
3.3.2 微博与股价同步性 |
3.3.3 微博、分析师与股价同步性 |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1 股价同步性的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
4.1.2 其他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
4.2 OLS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
4.2.1 分析师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
4.2.2 微博信息质量水平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
4.2.3 微博如何与分析师联合作用影响股价同步性 |
4.2.4 区分明星与非明星分析师之后的进一步探讨 |
4.3 通过使用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回归 |
4.3.1 对工具变量有效性的讨论 |
4.3.2 第一阶段回归模型 |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稳健性检验 |
5.1 加入其他控制变量与微博的交乘项 |
5.2 引入上市公司新闻报道控制变量 |
5.3 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 |
5.3.1 对假设一的检验 |
5.3.2 对假设二的检验 |
5.3.3 对假设三的检验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行业专长对预测行为的影响及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2.1 理论基础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2 信号传递理论 |
2.1.3 “干中学”理论 |
2.1.4 分工及专业化理论 |
2.1.5 专有性成本理论 |
2.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2.1 分析师的行业专长相关文献回顾 |
2.2.2 分析师预测相关文献回顾 |
2.2.3 行业集中度与企业信息披露相关文献回顾 |
3 制度背景分析 |
3.1 我国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分析师行业的发展现状 |
3.2.1 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 |
3.2.2 证券分析师的发展现状 |
3.2.3 分析师研究报告的发展现状 |
3.3 我国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特征 |
3.3.1 分析师预测修正特征 |
3.3.2 分析师现金流预测特征 |
3.3.3 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特征 |
3.4 我国分析师行业面临的问题 |
3.4.1 证券公司业务同质化严重 |
3.4.2 分析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
3.4.3 监管部门对分析师行为的规范不足 |
4 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专长对预测修正的影响 |
4.1 问题的引出 |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1 分析师行业专长与盈余预测信息修正 |
4.2.2 行业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
4.3 研究设计 |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
4.4 实证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4.4.2 分析师行业专长与其预测修正 |
4.4.3 行业集中度、分析师专长与预测修正 |
4.4.4 稳健性检验 |
4.5 拓展研究 |
4.5.1 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4.5.2 是否披露客户和供应商信息的影响 |
4.5.3 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专长对现金流预测的影响 |
5.1 问题的引出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1 分析师行业专长与现金流预测 |
5.2.2 行业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
5.3 研究设计 |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
5.4 实证分析 |
5.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5.4.2 分析师行业专长与现金流预测 |
5.4.3 行业集中度、分析师专长与现金流预测 |
5.4.4 稳健性检验 |
5.5 拓展研究 |
5.5.1 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5.5.2 是否披露客户和供应商信息的影响 |
5.5.3 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专长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
6.1 问题的引出 |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2.1 分析师行业专长与预测准确性 |
6.2.2 行业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
6.3 研究设计 |
6.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6.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
6.4 实证分析 |
6.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6.4.2 分析师行业专长与预测准确性 |
6.4.3 行业集中度、分析师专长与预测准确性 |
6.4.4 稳健性检验 |
6.5 拓展研究 |
6.5.1 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6.5.2 是否披露客户和供应商信息的影响 |
6.5.3 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7 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专长的市场反应分析 |
7.1 问题的引出 |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2.1 分析师专长的市场反应 |
7.2.2 行业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
7.3 研究设计 |
7.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7.3.2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
7.4 实证分析 |
7.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7.4.2 行业集中度、分析师行业专长与预测修正的市场反应 |
7.4.3 行业集中度、分析师行业专长与现金流预测的市场反应 |
7.5 本章小结 |
8 研究启示 |
8.1 对政府部门的启示 |
8.1.1 开展资本市场专项舆论整治 |
8.1.2 加强分析师研究报告的知识产权保护 |
8.1.3 规范产品市场竞争秩序,完善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 |
8.2 对投资者的启示 |
8.2.1 保持怀疑精神,提高信息真伪辨别能力 |
8.2.2 加强维权意识,树立价值投资理念 |
8.3 对证券公司和分析师的启示 |
8.3.1 证券公司要提高分析师独立性,注重分析师行业专长的培养 |
8.3.2 分析师要切实提高自身行业专长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目录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5)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
1.2.2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 |
1.2.3 事务所行为与分析师盈余预测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
2.1 理论基础 |
2.1.1 审计契约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信号传递理论 |
2.2 理论分析 |
2.2.1 事务所变更与会计盈余质量 |
2.2.2 事务所变更与分析师盈余预测 |
第3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1.1 事务所变更与分析师盈余预测 |
3.1.2 上一年度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
3.1.3 事务所不同变更方向的影响 |
3.2 变量定义 |
3.2.1 被解释变量 |
3.2.2 解释变量和调节变量 |
3.2.3 控制变量 |
3.3 模型构建 |
3.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4.1.1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分析 |
4.1.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1.3 单变量分析 |
4.1.4 相关性分析 |
4.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2.1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 |
4.2.2 上年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调节作用 |
4.2.3 事务所不同变更方向的调节作用 |
4.3 基于会计盈余质量的路径检验 |
4.4 稳健性检验 |
4.4.1 变更主要变量衡量指标 |
4.4.2 不进行匹配下的全样本回归 |
4.4.3 采用下一年度的分析师特征变量 |
第5章 政策建议 |
5.1 上市公司和会计事务所 |
5.1.1 上市公司应加强事务所变更的披露 |
5.1.2 事务所应保持继任审计的独立性 |
5.2 证券分析师 |
5.2.1 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
5.2.2 参考审计工作结果 |
5.3 监管部门 |
5.3.1 加强事务所变更的监管 |
5.3.2 重视分析师的预测行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6)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有效市场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行为金融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信息效率相关研究 |
2.2.2 分析师行为相关研究 |
2.2.3 实地调研相关研究 |
2.2.4 文献评述 |
3 我国分析师实地调研现状分析 |
3.1 相关背景 |
3.1.1 证券分析师相关背景 |
3.1.2 实地调研相关背景 |
3.2 分析师实地调研现状 |
3.2.1 分析师实地调研次数统计 |
3.2.2 分析师实地调研行业分布 |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 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 |
4.2 市场态势对分析师实地调研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关系的影响 |
4.3 行业竞争对分析师实地调研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关系的影响 |
4.4 信息披露质量对分析师实地调研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关系的影响 |
5 研究设计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1.1 样本选择 |
5.1.2 数据来源 |
5.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
5.2.1 变量定义 |
5.2.2 模型设计 |
6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6.1 描述性统计 |
6.2 相关性分析 |
6.3 实证结果 |
6.3.1 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影响的结果分析 |
6.3.2 市场层面——市场态势影响的结果分析 |
6.3.3 行业层面——行业竞争水平影响的结果分析 |
6.3.4 公司层面——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结果分析 |
6.4 稳健性检验 |
6.4.1 替换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衡量指标 |
6.4.2 替换股价同步性衡量方式 |
6.4.3 替换分析师实地调研衡量指标 |
6.4.4 替换行业竞争水平衡量指标 |
6.5 进一步分析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7.1.1 研究结论 |
7.1.2 论文局限性 |
7.2 相关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董秘特征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实证研究 ——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文献综述 |
2.1 董秘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研究 |
2.1.1 理论研究 |
2.1.2 政策研究 |
2.1.3 特征研究 |
2.2 信息披露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相关研究 |
2.2.1 关于证券分析师了解上市公司信息途径的研究 |
2.2.2 关于分析师利用公开信息提升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
2.2.3 关于分析师利用私人信息提升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
2.2.4 关于信息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综合研究 |
2.3 其他影响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
2.3.1 分析标的内部特征 |
2.3.2 分析标的外部环境 |
2.3.3 分析机构特征 |
2.3.4 分析师特征 |
2.4 文献评述 |
3.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
3.1 理论基础 |
3.1.1 高层梯队理论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3.1.3 道德风险理论 |
3.1.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 相关概念界定 |
3.2.1 董事会秘书 |
3.2.2 证券分析师 |
3.2.3 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方法 |
3.2.4 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度量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研究设计 |
4.1 假设提出 |
4.1.1 董秘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 |
4.1.2 信息披露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 |
4.1.3 董秘特征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 |
4.1.4 信息披露质量的中介效应 |
4.2 模型构建 |
4.3 变量解释 |
4.3.1 被解释变量 |
4.3.2 中介变量 |
4.3.3 解释变量 |
4.3.4 控制变量 |
4.4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4.1 样本选择 |
4.4.2 数据来源 |
5.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1.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5.1.2 信息披露质量分年度描述性统计 |
5.2 相关性分析 |
5.2.1 相关系数矩阵检验 |
5.2.2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
5.3 董秘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二项LOGIT回归 |
5.4 信息披露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OLS回归 |
5.5 董秘特征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OLS回归 |
5.6 信息披露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
5.7 稳健性检验 |
6.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3 相关启示及建议 |
6.3.1 监管机构 |
6.3.2 上市公司 |
6.3.3 分析师 |
6.3.4 董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8)内部控制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与背景 |
1.1.1 股价同步性与证券市场效率 |
1.1.2 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
1.1.3 内部控制、分析师盈余预测与股价同步性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 |
1.4.1 研究对象的创新 |
1.4.2 研究角度的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综述 |
2.1.1 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 |
2.1.2 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 |
2.2 分析师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分析师盈余预测 |
2.2.2 分析师羊群行为 |
2.2.3 分析师推荐的投资价值及投资策略 |
2.3 股价同步性相关研究综述 |
2.3.1 股价同步性与盈余信息的关系 |
2.3.2 股价同步性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关系 |
2.3.3 股价同步性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
2.3.4 股价同步性与市场开放程度的关系 |
2.3.5 股价同步性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
2.4 内部控制、分析师盈余预测与股价同步性相关研究综述 |
2.4.1 内部控制与分析师盈余预测 |
2.4.2 分析师盈余预测与股价同步性 |
2.4.3 内部控制与股价同步性 |
2.5 小结与评述 |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内部控制 |
3.1.2 分析师盈余预测 |
3.1.3 股价同步性 |
3.2 基础理论分析 |
3.2.1 有效市场假设理论 |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四章 假设提出及模型构建 |
4.1 研究假设 |
4.1.1 内部控制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
4.1.2 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
4.1.3 内部控制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共同影响 |
4.2 研究设计 |
4.2.1 变量选择 |
4.2.2 模型设计 |
4.3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1 内部控制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1 描述性统计 |
5.1.2 相关性分析 |
5.1.3 回归分析 |
5.2 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5.2.1 描述性统计 |
5.2.2 相关性分析 |
5.2.3 回归分析 |
5.3 内部控制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共同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证券分析师跟踪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
(一) 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
(二) 证券分析师跟踪的信息完善功能 |
(三) 分析师跟踪与劳动投资效率 |
三、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一) 劳动投资效率的指标度量 |
(二) 研究模型 |
(三)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基本回归结果与分析 |
(二) 稳健检验 |
(三) 分组检验 |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
(10)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会计信息可比性相关研究 |
2.1.1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概念 |
2.1.2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度量方法 |
2.1.3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经济后果 |
2.2 股价同步性相关研究 |
2.2.1 股价同步性概念 |
2.2.2 股价同步性度量方法 |
2.2.3 股价同步性影响因素 |
2.3 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第3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3.1 相关理论基础 |
3.1.1 有效市场假说及争论 |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1.3 股价同步性成因 |
3.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
3.2.1 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
3.2.2 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进一步检验分析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2 变量定义 |
4.2.1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度量 |
4.2.2 股价同步性的度量 |
4.2.3 进一步检验变量的度量 |
4.3 回归模型设计 |
4.4 实证方法设计 |
第5章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5.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检验 |
5.1.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1.2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
5.2 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
5.3 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进一步检验结果分析 |
5.3.1 机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价同步性关系的影响分析 |
5.3.2 证券分析师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价同步性关系的影响分析 |
5.3.3 终极控制人性质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价同步性关系的影响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方法设计 |
5.4.2 结果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关注域与分析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师关注与股票收益率 ——基于分析师网络特征视角[D]. 黄嘉兴. 暨南大学, 2020(04)
- [2]网络媒体关注、内部控制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D]. 毛志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微博、分析师与股价同步性[D]. 李蓥雷. 厦门大学, 2019(08)
- [4]行业集中度差异下分析师行业专长对预测行为的影响及后果研究[D]. 谢光华. 重庆大学, 2019(01)
- [5]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D]. 肖晓乐. 湖南大学, 2019(07)
- [6]分析师实地调研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D]. 倪程丽.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7]董秘特征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实证研究 ——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的分析[D]. 陈家浩.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8]内部控制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D]. 李淑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9]证券分析师跟踪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J]. 陈婧,方军雄,秦璇. 投资研究, 2018(12)
- [10]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张小曼. 天津大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