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罗茨泵转子型线设计及VBA参数规划图

三叶罗茨泵转子型线设计及VBA参数规划图

一、三叶罗茨泵转子的型线设计与VBA参数化编程绘图(论文文献综述)

翟云飞,张世伟,韩峰,赵凡,谢元华[1](2019)在《三叶转子罗茨真空泵内气体过程的热力学计算》文中提出本文以三叶转子罗茨泵为研究对象,从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对泵内被抽气体的输运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对被抽气体在泵内经历的过程作时序分析,将其分解为吸气、输运、反冲、排气四个阶段,详细讨论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机理。应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建模计算气体返流量,对吸气、输运、排气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被抽气体的压强、容积、总质量、总内能等热力学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探究排气功率与进出口压力之间的关系。

姜小军[2](2015)在《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转子泵性能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凸轮转子泵属于非接触式容积泵,因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输送介质粘度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造纸与纸浆、食品、车载、采矿及重工业、农业等领域。然而转子泵的泄漏、脉动问题一直阻碍着转子泵的发展和应用。泄漏导致输出流量减小,使得转子泵工作效率降低。流量脉动是产生压力脉动的源头,是引起机械系统压力脉动的根本原因。压力脉动会产生振动和噪声,降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降低流量脉动能够减小振动和噪声,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市场对转子泵的性能要求逐步提高,为了进一步降低转子泵的脉动和噪声,提高整体机械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以转子泵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软件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转子泵脉动的成因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其进出口进行了优化与改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Pro/E三维绘图软件,对转子泵端面型线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不同凸轮转子与泵壳的三维模型,最后生成转子泵的数值计算模型。2、对转子泵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在近壁区域采用壁面函数法,对转子附近的流域采用动网格计算方法中的弹簧光顺以及局部重构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转子泵内流场特性以及流量脉动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CFD软件环境下求解转子泵模型问题的优缺点进行探讨。3、对具有不同转子结构的转子泵模型进行多工况数值求解,分析、对比各自内部流场特性。探讨转子泵几何参数(扭转角、转子叶数、进出口结构、转子间隙)以及压差、转速等对转子泵内部流场和性能特性的影响。4、选取转子泵输送介质粘度参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随着转速变化粘度对转子泵效率的影响,为不同粘度下转子泵选型提供参考。

韩晶雪[3](2014)在《旋片—罗茨复合泵的开发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罗茨一旋片泵机组是低、中真空的常用获得设备,也是高真空、超高真空泵的常用前级获得设备。但旋片—罗茨泵真空机组仍有体积大、集成度低、消耗功率高、组装复杂、使用元件多等缺点。本课题来源于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的旋片一罗茨复合泵专利的设想,开发设计一种全新的复合泵。本复合泵可替代抽速为150L/s的罗茨—旋片泵机组,与机组相比,复合泵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消耗功率低,使用元件少等优点。本复合泵工程实用性强,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前景广阔。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的复合泵专利设想设计了全新的旋片—罗茨复合泵,包括泵的所有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初代样机模型。(2)基于有限元理论,利用ANSYS Workbench12.0软件对复合泵传动部件进行了强度分析。(3)对样机关键结构进行了优化,包括转子、传动部件及流道结构等。(4)对复合泵样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和理论分析并与罗茨—旋片泵机组的相应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复台泵的各项性能优于机组。(5)对复合泵样机的容积效率、最大零流量压缩比等进行了计算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旋片—罗茨复合泵的适用范围。主要结论如下:(1)本课题实现了旋片—罗茨复合泵设想从无到有的过程,建立了初代虚拟样机,从强度分析可以确定传动部件所受应力和变形量很小,机械性能较好,对初代机进行的结构优化形式为其它机械真空泵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为该产品的设计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由旋片—罗茨复合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可以得到:与罗茨—旋片泵机组相比,复合泵性能优于机组并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后者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使用元件少、消耗功率低,为复合泵的实际生产、应用及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3)旋片—罗茨复合泵的容积效率随着入口气体压强的降低而升高,适用于低、中真空系统中,或作为前级泵在中、高真空范围内使用。(4)被抽气体的分子量越小、温度越高,旋片—罗茨复合泵的最大零流量压缩比越小,不适用于在被抽气体的分子量很小或温度很高的工况下使用。

钱浩海[4](2013)在《基于流动分析的转子泵的优化选型》文中提出凸轮转子泵属于一种非接触式容积式泵,由于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和拆卸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化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转子泵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改善转子泵的使用性能,本论文采用三叶凸轮转子泵为研究对象,基于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对三叶凸轮转子泵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凸轮转子泵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方法对凸轮转子泵的优化选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以三叶外圆弧加包络线型凸轮转子泵为研究对象,通过PRO/E三维绘图软件,对凸轮转子泵的外圆弧加包络线型端面型线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三叶凸轮转子和机壳的三维模型,生成了凸轮转子泵的三维计算模型。利用PRO/E的仿真模块对凸轮转子进行干涉性检验,无干涉说明计算模型运动是可行的。(2)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并在凸轮转子泵的进出口与运动区域交界面上采用非一致网格,在近壁区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动网格采用弹簧光顺模型和局部重构模型,实现了对凸轮转子泵内部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和流量瞬时脉动曲线,得到了凸轮转子泵内部流动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容积效率影响的机理。其容积效率的模拟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其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效率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了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可靠的。(3)在上述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凸轮转子泵性能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得出了径向间隙和转速对转子泵容积效率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初步设计的转子泵进行性能预测。结果表明:径向间隙和转速对转子泵的性能影响很大。随着间隙的增大,转子泵的容积效率随之减小,而工作压力差越大,间隙对转子泵的性能的影响越大;转子泵的流量与转子转速呈线性关系,但是转速越高,对泵的要求就越高,输送介质的能力越低。分析得到了间隙在0.1-0.2mm之间,转子转速在200-600rpm之间,可以使转子泵有较好的工作性能。此研究方法也可以为其他产品的设计借鉴使用。

杜旭明[5](2012)在《转子泵转子型线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转子泵作为一种回转式容积泵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转子泵具有工作原理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密封安全、无污染等特点,不仅适用于油液介质输送,而且在日用化工、石油、医药、食品等行业也有广泛潜在的市场。转子泵还可以在部分场合可替代螺杆泵及离心泵。随着人们对转子泵逐渐了解与认识,其应用领域也在逐渐的扩大。随着对转子泵的应用的增多,也开始了对转子泵更多的相关研究。加之目前国内外的众多设计、分析软件的发展,绘图软件已经有强大的二维、三维功能,现代化的智能机柔性加工的发展,为转子泵的设计与生产提供了保证。本文着重在转子泵的转子设计及参数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研究。目前国内对转子泵理论化研究较少,以及对转子型线的研究起步较晚,资料较少,有些研究尚不成熟,对本文的研究很不利。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对转子型线进行研究,并进行参数化设计。对转子泵转子的设计提出设计要求,选取目前厂家仿制较多的摆线型和圆弧型转子进行曲线的理论分析,分别根据其曲线形成原理及共轭原理推导出理论型线方程和实际型线方程,以及不同型线的面积利用系数、径距比的选取。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绘制实际型线的程序,进行转子参数化设计。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的处理,可以方便的在AutoCAD软件中绘制转子图纸。可通过参数变换,快速的设计出不同系列的转子,缩短设计周期。并且此设计方法不仅可靠,而且精度高,可以方便的在数控加工中心或柔性制造单元中加工。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转子及转子其他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并装配,完成转子泵样机的设计。并且利用COSMOSMotion对所设计的转子泵进行了运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转子在运转过程中没有干涉,并且间隙均匀。设计的转子满足转子泵的设计要求,证明本文的转子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赵永东,单忠臣,穆乃旺[6](2002)在《三叶罗茨泵转子的型线设计与VBA参数化编程绘图》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内嵌于AutoCAD内部的VBA语言编程 ,完成转子三维实体的绘制 ,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赵永东[7](2001)在《螺旋式三叶罗茨泵设计与转子CAD研究》文中认为罗茨泵作为一种回转式容积泵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随着用途的不断扩展,对泵的高效率、低阻力、无污染,过流介质质量稳定,介质粘度范围宽等项要求逐渐提高,直面式转子罗茨泵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螺旋式罗茨泵在稳定过流剪切敏感介质压力脉动质量,减少噪音、振动,避免气蚀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当今国内外绘图软件强大的三维功能,现代加工手段智能化的发展进步,为该泵螺旋转子的设计、生产提供了前提。本课题力求在该泵的设计和转子参数化方面作一些探索研究。 课题主要工作: 1.研究罗茨泵理论并设计一台样机。力求实现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关于转子的型线设计,由于国内这方面研究起步晚,理论尚不成熟,资料较少,对本课题的研究很不利,诚然这也是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建立推导转子型线方程,使转子曲线光滑过渡连接,实现高效率、低阻力、无干涉。推导合理的螺旋角,以保证过泵介质质量稳定。最终完成LC—18/0.6型螺旋三叶罗茨泵设计。 2.利用内嵌于AutoCAD2000下的VBA编程语言,用程序驱动法实现渐开线—销齿圆弧罗茨转子的参数化三维实体设计。为不断完善转子型线参数,实现罗茨泵系列化设计、生产,满足敏捷制造技术需要奠定基础。

二、三叶罗茨泵转子的型线设计与VBA参数化编程绘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叶罗茨泵转子的型线设计与VBA参数化编程绘图(论文提纲范文)

(1)三叶转子罗茨真空泵内气体过程的热力学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过程分解与时序分析
    1.1 吸气过程
    1.2 输运过程
    1.3 反冲过程
    1.4 排气过程
    1.5 时序分析
2 气体抽气过程的热力学模型
    2.1 基本假设
    2.2 基本参数设定
    2.3 气体返流量的计算
    2.4 吸气阶段
    2.5 输运阶段
    2.6 反冲过程
    2.7 排气过程
    2.8 排气温度、压力与排气功耗
3 计算示例
    3.1 基本参数
    3.2 热力学参数的过程变化曲线
    3.3 热力学参数的压-容图
4 结论

(2)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转子泵性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转子泵理论方面研究现状
        1.2.2 转子泵实验方面研究现状
        1.2.3 转子泵数值模拟方面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数值计算的理论及模型建立
    2.1 湍流模型
    2.2 动网格模型
        2.2.1 动网格理论基础
        2.2.2 动网格模型算法
    2.3 计算模型的建立
        2.3.1 转子端面型线的建立
        2.3.2 三维模型的建立
    2.4 计算域网格划分
        2.4.1 转子泵网格划分
        2.4.2 边界条件以及动网格设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扭转角对转子泵性能的影响
    3.1 直叶转子数值模拟
        3.1.1 压力分布
        3.1.2 不同压差下的速度分布
        3.1.3 不同压差下的流线分布
    3.2 扭叶转子数值模拟
        3.2.1 速度分布
        3.2.2 流线分布
    3.3 扭叶转子泵与直叶转子泵对比
        3.3.1 扭转角对容积效率以及脉动的影响
        3.3.2 扭转角对内部流动的影响
        3.3.3 扭转角对转子载荷的影响
    3.4 喷射结构对转子泵性能的影响
        3.4.1 喷射结构对入口流场的影响
        3.4.2 喷射结构对出口流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叶数对转子泵性能的影响
    4.1 转子叶数对流量脉动的影响
    4.2 转子叶数对容积效率的影响
        4.2.1 不同转速下流量特性
        4.2.2 不同间隙下流量特性
        4.2.3 不同压差下流量特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体介质对转子泵性能的影响
    5.1 粘度对容积效率的影响
        5.1.1 容积效率的计算
        5.1.2 结果与分析
    5.2 转速对容积效率的影响
    5.3 粘度对总效率的影响
        5.3.1 总效率的计算公式
        5.3.2 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旋片—罗茨复合泵的开发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旋片泵发展动态
    1.2 罗茨泵发展动态
    1.3 罗茨—旋片泵机组发展动态
        1.3.1 罗茨—旋片泵机组发展动态
        1.3.2 复合泵与罗茨机组的差异分析
    1.4 真空泵的数字化虚拟设计
    1.5 课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意义
        1.5.2 课题主要内容
第2章 初代复合泵的开发设计
    2.1 整机布局设计
    2.2 转子部分设计
    2.3 传动部分设计
    2.4 轴系部分设计
    2.5 壳、腔体部分设计
    2.6 密封部件设计
    2.7 其它附件设计
        2.7.1 放油螺塞与油标的结合
        2.7.2 启箱螺钉、定位销等
        2.7.3 底座板
        2.7.4 散热片
    2.8 小结
第3章 传动轴的强度分析
    3.1 传动轴的受力分析
        3.1.1 轴4的受力分析
        3.1.2 轴3的受力分析
        3.1.3 轴2的受力分析
        3.1.4 轴1的受力分析
    3.2 ANSYS Workbench环境下的强度分析
        3.2.1 ANSYS Workbench简介
        3.2.2 模型的建立
        3.2.3 网格的划分
        3.2.4 约束和载荷的设定
        3.2.5 求解
    3.3 小结
第4章 初代复合泵的结构优化
    4.1 罗茨转子型线优化
    4.2 传动部分选型优化
    4.3 流道的优化
    4.4 其它细节的优化
        4.4.1 齿轮箱吸屑磁铁
        4.4.2 罗茨转子中空减重
        4.4.3 定位销形式优化
    4.5 小结
第5章 复合泵主要性能参数的分析
    5.1 几何抽速分析
    5.2 最大零流量压缩比分析
    5.3 极限压力分析
    5.4 中间流道的流导分析
    5.5 功率分析
    5.6 容积效率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获奖及发表论文情况

(4)基于流动分析的转子泵的优化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转子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研究现状
        1.2.2 转子泵的发展趋势
    1.3 转子泵的原理和应用
        1.3.1 工作原理
        1.3.2 转子泵工作特点
        1.3.3 转子泵的主要应用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子泵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2.1 Pro/Engineer 软件简介
    2.2 转子的端面型线
    2.3 转子端面型线的设计
        2.3.1 圆弧转子的型线的建立
        2.3.2 端面型线的参数化设计
    2.4 机壳的设计
    2.5 转子泵的干涉检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子泵的性能实验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要求
    3.4 实验仪器
    3.5 实验数据处理
        3.5.1 理论流量计算
        3.5.2 容积效率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泵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理论
        4.1.1 基本控制方程
        4.1.2 湍流模型
    4.2 FLUENT 简介及基本构成
    4.3 转子泵的建模和仿真分析
        4.3.1 模型的简化与建立
        4.3.2 网格划分
        4.3.3 非一致网格界面
        4.3.4 边界条件设置
        4.3.5 动网格技术
        4.3.6 求解方法与离散格式以及求解精度的选择
        4.3.7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8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4.3.9 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子泵优化选型性能分析
    5.1 转子转速对转子泵的影响
        5.1.1 转速对转子泵容积效率的影响
        5.1.2 转速对转子泵流量脉动率的影响
    5.2 径向间隙对转子泵的影响
        5.2.1 径向间隙对转子泵容积效率的影响
        5.2.2 径向间隙对转子泵内部流场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转子泵转子型线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转子泵简介
    1.2 转子泵的主要用途
    1.3 转子泵相对离心泵及螺杆泵的优点
    1.4 转子泵及转子型线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转子泵结构及原理
    2.1 转子泵的工作原理
    2.2 转子泵的构造
    2.3 转子泵的结构形式
    2.4 转子泵的传动方式
    2.5 转子泵的润滑方式
    2.6 转子泵的工作特点及性能指数
        2.6.1 转子泵工作特点
        2.6.2 转子泵的性能范围
    2.7 转子泵的转子型线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子泵的转子型线方程
    3.1 摆线转子型线
        3.1.1 摆线形成原理
        3.1.1.1 内摆线方程
        3.1.1.2 外摆线方程
        3.1.1.3 基本尺寸关系
        3.1.2 摆线型线方程
        3.1.2.1 理论型线方程
        3.1.2.2 实际型线方程
        3.1.3 面积利用系数
        3.1.3.1 内摆线对应的影线面积
        3.1.3.2 外摆线对应的影线面积
        3.1.3.3 转子横断面总面积
        3.1.3.4 面积利用系数
    3.2 圆弧转子型线
        3.2.1 基本尺寸关系
        3.2.2 圆弧型线方程
        3.2.2.1 理论型线方程
        3.2.2.2 实际型线方程
        3.2.3 径距比的选取
        3.2.3.1 叶谷曲率半径
        3.2.3.2 拐点和驻点存在的条件
        3.2.3.3 径距比的适用范围
        3.2.4 面积利用系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子泵的分析及型线设计
    4.1 转子泵转速的确定
    4.2 转子泵的排量计算
    4.3 转子泵的流量计算
    4.4 转子泵的容积利用系数
    4.5 转子间隙
    4.6 转子的最大半径设计
    4.7 转子型线径距比的确定
        4.7.1 摆线转子型线径距比的确定
        4.7.2 圆弧转子型线径距比的确定
    4.8 转子型线设计所用软件及方法介绍
        4.8.1 MATLAB 简介
        4.8.2 AutoCAD 简介
        4.8.3 AutoCAD 环境下转子参数化绘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9 转子型线的参数化设计
        4.9.1 参数化编程的基本思路
        4.9.2 型线方程的参数数值
    4.10 转子型线的 MATLAB 程序
        4.10.1 摆线型线转子的实际型线程序
        4.10.2 圆弧型线转子的实际型线程序
    4.11 AutoCAD 下转子型线绘制
    4.12 转子泵腔体进出口直径计算
        4.12.1 腔体进口直径计算
        4.12.2 腔体出口直径计算
    4.13 同步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4.14 机械密封
    4.15 两种型线的对比
    4.16 转子型线对互换性影响
    4.17 本章小结
第5章 转子泵三维设计及运动仿真
    5.1 SolidWorks 简介
    5.2 转子泵设计
        5.2.1 转子泵转子三维模型建立
        5.2.2 转子泵其它部件的三维模型建立
        5.2.3 所用标准件的三维模型建立
        5.2.4 转子泵的装配
    5.3 转子泵的运动仿真
        5.3.1 三叶圆弧转子的运动仿真
        5.3.2 两叶摆线转子的运动仿真
    5.4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三叶罗茨泵转子的型线设计与VBA参数化编程绘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渐开线—销齿圆弧型线解析计算
2 VBA编程及绘图
3 结束语

(7)螺旋式三叶罗茨泵设计与转子CAD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罗茨泵简介
    1.2 罗茨泵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罗茨泵的主要用途
    1.4 课题来源
    1.5 课题研究内容
    1.6 关于应用绘图软件UG
第2章 罗茨泵理论分析
    2.1 罗茨泵工作原理
    2.2 罗茨泵构造
    2.3 罗茨泵工作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罗茨泵转子
    3.1 转子型线
    3.2 渐开线—销齿圆弧型转子
    3.3 渐开线—销齿圆弧型转子型线方程推导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螺旋式三叶罗茨泵转子设计
    4.1 A/D值的确定
    4.2 罗茨泵性能指数的选定
    4.3 A、D值的确定
    4.4 泵的排量计算
    4.5 泵的流量计算
    4.6 泵的轴功率计算
    4.7 泵转速
    4.8 罗茨泵的容积利用系数
    4.9 螺旋转子螺旋角的计算
    4.10 罗茨泵泵体进油口、出油口直径计算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螺旋式三叶罗茨泵结构设计
    5.1 同步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5.2 轴承寿命计算
    5.3 同步齿轮键的选定与强度计算
    5.4 主、从动轴的渐开线花键计算
    5.5 机械密封
    5.6 罗茨泵壳体
    5.7 罗茨泵传动箱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叶转子的参数化设计
    6.1 AutoCAD2000环境下参数化三维转子的基本思路
    6.2 三叶渐开线—销齿圆弧转子型线方程参数化的解析计算
        6.2.1 IG段销齿圆弧齿谷曲线参数方程解析计算
        6.2.2 GK段渐开线曲线参数方程解析计算
        6.2.3 KJ段销齿圆弧齿峰曲线参数方程解析计算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三叶罗茨泵转子三维实体参数化绘图VBA编程
    7.1 概述
    7.2 关于VBA编程语言
    7.3 参数化编程方案
    7.4 VBA程序编制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三叶罗茨泵转子的型线设计与VBA参数化编程绘图(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叶转子罗茨真空泵内气体过程的热力学计算[J]. 翟云飞,张世伟,韩峰,赵凡,谢元华. 真空, 2019(03)
  • [2]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转子泵性能特性研究[D]. 姜小军. 浙江理工大学, 2015(10)
  • [3]旋片—罗茨复合泵的开发设计及性能研究[D]. 韩晶雪. 东北大学, 2014(08)
  • [4]基于流动分析的转子泵的优化选型[D]. 钱浩海. 浙江理工大学, 2013(03)
  • [5]转子泵转子型线的设计研究[D]. 杜旭明. 兰州理工大学, 2012(10)
  • [6]三叶罗茨泵转子的型线设计与VBA参数化编程绘图[J]. 赵永东,单忠臣,穆乃旺. 应用科技, 2002(01)
  • [7]螺旋式三叶罗茨泵设计与转子CAD研究[D]. 赵永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三叶罗茨泵转子型线设计及VBA参数规划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