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唐荣,李帅锋,苏建荣[1](2021)在《云南红豆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文中指出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W. C. Cheng&L. K. Fu)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树种,同时也是我国红豆杉属中分布最广和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物种.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为大量砍伐,云南红豆杉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生长缓慢且天然更新困难,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对云南红豆杉天然资源的保护和药用人工林的培育对于云南红豆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云南红豆杉资源分布现状及种群和繁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云南红豆杉的濒危是由其自身繁殖机制引起的天然更新困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以及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同时从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因素及获取方式、人工药用林培育方面总结了云南红豆杉的开发利用现状,发现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受其自身特性及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包含紫杉醇在内的紫杉烷类物质目前主要通过直接提取和半合成两种方式获取;此外在全合成、组织或细胞培养及真菌诱导等方式上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建议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引种回归3个方面对云南红豆杉天然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同时大力推进紫杉烷工业化合成方式的研究和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的培育,提高云南红豆杉的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云南红豆杉天然林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表1参129)
王希清,寇萍,李弘琨,秦祥宇,王立涛,赵春建,付玉杰[2](2020)在《红豆杉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红豆杉是广谱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天然来源,国际市场对紫杉醇的需求量逐年增长,我国虽然红豆杉储量已超过世界储量二分之一,出口量约占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但出口产值仅占世界紫杉醇总产值十分之一,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快速提高红豆杉产品附加值并建立完整的高附加值产业链是我国红豆杉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红豆杉资源储量、产品类型、产品质量控制及其分析检测方法、技术瓶颈及产业规模等进行了调研,对我国当前红豆杉产业存在的野生资源稀少、人工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以及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等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红豆杉产业未来资源储量、技术创新方向及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可为红豆杉资源绿色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王欢[3](2020)在《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以及水提液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红豆杉属(Taxus)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一种野生珍稀植物,因含有高效抗癌物质紫杉醇(Paclitaxel)而倍受瞩目。紫杉醇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并取得显着效果,也因此使红豆杉种群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在现有阶段,由于野生资源的匮乏,人工培育红豆杉成为一个红豆杉作为中药资源发展的整体走势。山东省境内的红豆杉种植初具一定的规模和研究价值,但是目前有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天一红豆杉种植园培育的红豆杉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外部基源、化学成分、种内变异以及其水提液(根据临床应用汤剂口服给药途径)安全性评价的方面进行实验,以期为山东威海红豆杉达到中药临床应用标准提供理论依据。1.对山东威海红豆杉进行基源鉴定以及茎叶组织横切面的显微观察;采用薄层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紫杉醇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山东威海红豆杉与现有红豆杉研究结果存在性状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红豆杉的遗传变异和生长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在展开剂为三氯甲烷和甲醇12:1(v:v)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Rf值为0.6,该点证明山东威海红豆杉提取物中存在紫杉类化合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结果显示山东威海红豆杉树皮、茎、叶内的紫杉醇浓度分别为38.838 mg/kg、0.482 mg/kg、5.082 mg/kg。本部分实验为红豆杉内主要药用成分紫杉醇的高效分离纯化提供新方法和思路,也完成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紫杉醇的定性定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存在显着差异,这为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中药临床应用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确定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trnL-F序列对于红豆属植物的鉴别能力,以及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亲缘关系远近做出初步判断。本部分实验发现红豆杉ITS序列相对于trnL-F序列存在略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前者的鉴别能力存在相对优势;根据K2P模型以及对比分析ITS与trnL-F构建的NJ树和ML树后,发现山东威海红豆杉与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均具有较高支持率,初步确定山东威海红豆杉与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部分研究旨在为不同种红豆杉植物作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亲缘关系初步鉴定可为后续探究影响近缘红豆杉中药品质变异的生态因子提供理论依据。3.为山东威海红豆杉做出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以大鼠与小鼠设计动物模型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通过研究受试动物的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切片,确定山东威海红豆杉水提液经口服给药途径时的临床治疗指数范围。在14 d连续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中,给药剂量为水提液组17.50 g/kg时,小鼠死亡率为10%,即水提液组的LD50远大于17.50 g/kg,该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山东威海红豆杉安全性可控,按照国际标准可判为低毒。亚慢性毒性实验中,在30 d给药期内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给药剂量最高为7.40 g/kg时,也未出现毒性现象或者动物死亡现象;血液学生化指标出现少部分生物化学参数变化记录,但不具有给药剂量依附性。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山东威海红豆杉实验组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通过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证实红豆杉提取物的毒性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尚鹏程[4](2019)在《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紫杉醇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好的一线广普药物,解决其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至关重要。以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为材料,采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对比两种实生苗的枝叶生物量和10-DAB含量的动态规律及差异。以10-DAB含量和单株10-DAB累积量为主要依据,为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选择合适的建园材料和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提供部分理论支撑。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生长旺盛期为每年3月至9月,在此阶段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生长量的70%,最高可达82.8%,秋冬两季长势减弱。容器苗26a各年生枝叶生物量分别为29.8g、77.0g、244.0g、537.3g、902.8g,裸根苗26a各年生枝叶生物量分别为23.7g、64.4g、245.7g、534.2g、898.6g;2a和3a的容器苗枝叶生物量显着高于裸根苗(P﹤0.05),差异在14.1%24.5%之间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呈减小趋势;两种实生苗木枝叶生物量与月份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经验公式为一元三次方程,且拟合关系良好,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2)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枝叶10-DAB含量年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每年7月或9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或3月;容器苗26a生年均含量分别为0.906%、0.934%、0.071%、0.030%、0.007%。裸根苗26a生年均含量分别为0.888%、0.941%、0.067%、0.031%、0.007%。枝叶10-DAB含量在34a均出现直线下降现象;容器苗枝叶10-DAB含量最高为1.307%,最低为0.005%,两者相差约260倍。裸根苗枝叶10-DAB含量最高为1.232%,最低为0.005%,两者相差约245倍。最高值都出现在3a生的第9月;容器苗和裸根苗之间各月份含量和年均含量总体差异不显着(P>0.05);枝叶10-DAB含量与月份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经验公式为一元多次方程,且拟合关系良好,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3)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枝叶10-DAB累积量与10-DAB含量的年基本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苗木3a生各月份的10-DAB累积量均显着高于其他树龄对应月份(P﹤0.05);容器苗累积量最高值0.938g/株和裸根苗累积量最高值0.743g/株均出现在3a生第9月;两种苗木24a的枝叶10-DAB累积量总体差异显着(P﹤0.05),56a总体差异不显着(P>0.05)。(4)目前,10-DAB含量0.15%以上的红豆杉干枝叶市场价为50-100元/kg。根据单株10-DAB累积量最大化原则,建议在苗木生长到3a第9月的时候进行枝叶采摘,此时容器苗和裸根苗单株枝叶生物量分别为71.8g、60.3g,按6000株/亩计,容器苗比裸根苗高69kg/亩,价格按60元/kg计,多收入4140元/亩,扣除前期多投入的1108元/亩,最终收益多3032元/亩。综上:建议以容器苗为建园材料,并在苗木生长到3a第9月采摘枝叶为宜,能获得相对较高收益。
李志军[5](2019)在《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生长发育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以我国自主选育的平欧杂交榛(Corylus avellana×C.heterophylla)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初果期的平欧杂交榛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树体结构和产量的生物学效应;以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欧榛、平榛和毛榛为对照,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幼苗紫杉醇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取得了以下的研究结果:1、11g/株和22g/株的氮肥施用量对供试品种的平欧杂交榛幼苗形态建成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氮肥施用量为22g/株时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当施氮量达到44g/株时,平欧杂交榛植株的总叶重、总叶面积、地径、茎干重和株高都出现负面效应,须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当氮肥施用量达到到88g/株时,平欧杂交榛须根出现死亡现象。2、高浓度氮胁迫处理的平欧杂交榛新叶抽生速度明显减慢,8月中旬开始空白对照处理的平欧杂交榛不再抽生新叶片;低浓度氮胁迫和标准氮浓度处理的平欧杂交榛根系增长效果和根系数量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标准氮浓度培养、低浓度氮胁迫的平欧杂交榛叶片的POD、SOD、CAT活性逐渐增强,而高浓度氮胁迫处理的平欧杂交榛叶片的POD、SOD、CAT活性降低,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3、平欧杂交榛(“达维”)在控制一定用量磷肥和钾肥的试验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的树体结构和产量的生物学效应不同。适量氮肥施用量对平欧杂交榛(“达维”)初果期植株的树体结构和产量产生促进作用,其中氮肥施用量为160g/株时促进效应最为明显。4、从榛属样品的图谱结果和紫杉醇含量图来看,榛属不同种的根、枝、叶等主要部位都存在紫杉醇,榛属同种同株植物不同组织器官内紫杉醇的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5、氮肥对平欧杂交榛幼苗中紫杉醇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显着。氮肥通过影响平欧杂交榛的生物总量来影响紫杉醇的总产量的效应明显,平欧杂交榛不同品种各组织器官的紫杉醇产量在施肥量达到22 g/株前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平欧杂交榛不同品种各组织器官的紫杉醇产量在施肥量达到22 g/株后与施肥量呈负相关。当施氮水平为22 g/株,获取紫杉醇总产量最高,在这一施氮水平下,平欧杂交榛“达维”单株各组织器官的紫杉醇总产量为根系(0.402 mg)>茎(0.267mg)>叶(0.156 mg),并且平欧杂交榛“达维”单株总产量(0.826 mg)>平欧杂交榛“玉坠”单株总产量(0.592 mg)。
董艳,孙利鑫,尹翠,张亚红[6](2015)在《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系统地总结了曼地亚红豆杉繁殖方式、栽培管理、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并对曼地亚红豆杉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其进一步规范化种植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张丽娜[7](2015)在《红豆杉内生菌A.niger紫杉醇相关酶基因的确定》文中研究表明紫杉醇是一类具有抗癌作用的新药,采取各种途径增加紫杉醇产量是当今研究和规模开发的重点。与从红豆杉中提取、化学合成方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产紫杉醇的优势明显。本试验以从东北红豆杉分离的紫杉醇产生菌黑曲霉A.nige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杉醇合成相关酶的诱导子、前体物(即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酶底物)和代谢旁路酶抑制剂对A.niger合成紫杉醇含量的调控作用;采用RT-PCR技术从内生菌黑曲霉A.niger中获得了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合成酶(GGPPS)基因片段,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发酵产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和代谢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向S-7发酵培养基添加适当浓度三类代谢调控因子即,分别添加诱导子:100.0mg/L茉莉酸甲酯,20mg/L水杨酸,1.5mg/L硝酸银,100mg/L壳寡糖;同时加入前体物质:10.0mg/L苯丙氨酸,20.0mg/L丝氨酸,0.6mg/L乙酸钠和15mg/L苯甲酸钠;分别添加代谢旁路抑制剂:2mg/L赤霉素,15mg/L肉桂酸时,都能提高黑曲霉A.niger发酵产紫杉醇的产量;2、从内生真菌A.niger中获得了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合成酶(GGPPS)酶基因片段克隆,片段大小375bp,编码109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收录的东北红豆杉GGPPS酶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同源性达到98%;3、证实了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合成酶(GGPPS)基因存在于紫杉醇产生菌-黑曲霉A.niger中,预示GGPP酶也存在于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
涂晓彬[8](2014)在《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明溪县红豆杉产业的现状、发展条件、竞争力等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竞争力以及是否能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寻求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该项研究来进一步促进明溪县红豆杉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充分发挥产业的优势,为明溪县域经济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且对于增加林农收入、拓展林业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应用文献法对国内外在研究红豆杉方面的动态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对红豆杉产业研究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红豆杉产业发展的对策。其次,通过SWOT分析法对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发展条件进行剖析,探讨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指出了其当前存在的的机遇和挑战。接着,论文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红豆杉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明溪县福建喜果红豆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概况,从喜果红豆杉全株利用产业化生产项目和福建喜果红豆杉文化产业园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明溪县当地实际情况,总结红豆杉产业的多元化。最后,论文运用“钻石模型”分析,对明溪县红豆杉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进行分析,从四项主要因素和两项辅助性因素来分析,从而得出产业集群化的结论和启示,从而提出与当地红豆杉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对策建议。
王红萍,段红梅[9](2013)在《红豆杉的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红豆杉是抗癌药紫杉醇及其半合成前体的重要来源,近几十年受到了广泛关注。现对红豆杉的资源概况进行了系统阐述,着重介绍了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及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并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开发以及红豆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绿化价值进行综述,以期对红豆杉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王磊[10](2010)在《不同海拔及气候类型下云南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幼苗可塑性的研究》文中指出云南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是红豆杉属植物这一古老物种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同时也是抗癌药物紫杉醇及其他紫杉烷类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由于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客观因素,以及人类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云南红豆杉物种的濒危程度。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树种资源,同时也为了实现紫杉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对云南红豆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引种栽培、扦插育苗、优树选育、采穗圃营建、种子萌发、植物化学、资源保护等方面,而国外则主要关注红豆杉属植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而关于云南红豆杉树种在幼苗期可塑性适应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不同海拔地区及不同气象因子对该树种在形态塑造、生物量及代谢产物即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方面有何影响,尚缺乏研究。因此,开展此类研究不仅有助于加强该树种的资源保护,而且有利于提高该树种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于该树种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补充。本研究选择丽江、昆明、丘北、普洱和普文五个不同海拔高度和气候类型地区开展实验,通过对相同地理种源、相同出圃苗龄、相同基质露地栽培的云南红豆杉幼苗进行连续观测,并对其生长量、生物量、紫杉烷类物质含量与地理因素、气象因子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红豆杉在发育初期具有一定的形态可塑性;气温及降水量是影响云南红豆杉幼苗形态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2.各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幼苗的全株干重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与各环境因子间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地理因素对云南红豆杉幼苗全株鲜重的影响不显着;年均温、年干燥度、年日照及霜期是影响其全株鲜重的主要气象因子,也是造成其全株鲜重差异的主要原因。3.不同地区云南红豆杉幼苗的生物量积累情况依次为:滇南地区>滇西北地区>滇东南地区>滇中地区。4.在五种气候类型下的云南红豆杉幼苗植株根冠比(R/C)依次为:普洱>普文>丽江>丘北>昆明。5.云南红豆杉幼苗Baccatin-III的含量与年降水量呈显着正相关;7-XYl-TAXOL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着负相关,与年均温、≥10℃积温、年降水量呈显着正相关;Cephalomannine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和霜期呈显着负相关,与年均温、≥10℃积温、年降水量呈显着正相关;紫杉醇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年均温和≥10℃积温呈显着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存在极明显的正相关关系。6.海拔高度是影响云南红豆杉幼苗7-XYl-TAXOL、Cephalomannine及紫杉醇含量的主要地理因素;年均温、≥10℃积温及年降水量是影响云南红豆杉幼苗7-XYl-TAXOL、Cephalomannine及紫杉醇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年均温的影响强度最大。7.云南红豆杉幼苗紫杉烷类物质总含量的年变化情况为:丽江和普洱两地幼苗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三季;昆明与丘北两地幼苗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二季;普文实验点幼苗含量在第三季虽有增加,但未达到实验起始时的含量水平。
二、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红豆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红豆杉的基本概况 |
1.1 云南红豆杉的资源分布及生境概况 |
1.2 云南红豆杉的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
1.3 云南红豆杉的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
1.4 云南红豆杉的濒危原因 |
1.4.1 生物学因素 |
1.4.2 人为因素 |
1.5 综合保护建议 |
2 云南红豆杉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进展 |
2.1 紫杉醇概况及其影响因素 |
2.2 紫杉醇的获取方式及相关研究进展 |
2.2.1 直接提取 |
2.2.2 半合成 |
2.2.3 全合成 |
2.2.4 真菌培养 |
2.3 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林营建 |
2.3.1 适宜种植区选择 |
2.3.2 优树选育 |
2.3.3 人工繁殖 |
2.3.4 枝叶采收 |
3 结论与展望 |
3.1 结论 |
3.2 展望 |
(2)红豆杉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分布情况及利用部位 |
1.1 分布情况 |
1.2 主要利用部位 |
2 产品及加工技术 |
2.1 主要产品及加工技术现状 |
2.2 产品质量控制及其分析检测方法 |
2.3 技术瓶颈 |
3 产业发展趋势 |
3.1 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3.1.1 产业现状 |
3.1.2 未来发展趋势 |
3.2 存在的问题(除技术以外的问题) |
3.2.1 野生红豆杉资源稀少 |
3.2.2 人工红豆杉资源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
3.2.3 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弱 |
3.2.4 产业链新产品开发水平较低,多元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
4 产业发展建议 |
(3)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以及水提液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红豆杉的研究现状 |
1.2 紫杉醇的提取纯化 |
1.3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山东威海红豆杉的性状与化学成分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样品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山东威海红豆杉性状鉴定 |
2.2.2 紫杉醇制备 |
2.2.3 薄层色谱方法 |
2.2.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2.3 实验结果 |
2.3.1 基源鉴定结果 |
2.3.2 薄层色谱鉴定结果 |
2.3.3 液质联用实验结果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山东威海红豆杉的DNA分子鉴定 |
3.1 实验材料与序列筛选 |
3.1.1 实验材料 |
3.1.2 DNA序列筛选 |
3.2 实验方法 |
3.2.1 DNA提取方法 |
3.2.2 PCR扩增及基因测序 |
3.2.3 序列比对分析及聚类 |
3.3 实验结果 |
3.3.1 种内变异结果 |
3.3.2 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 |
3.3.3 系统发育树分析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山东威海红豆杉的安全性评价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准备 |
4.2.2 急性毒性实验 |
4.2.3 亚慢性毒性实验 |
4.2.4 生化指标和血液学检测 |
4.2.5 MTT法细胞毒性实验 |
4.3 实验结果 |
4.3.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4.3.2 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
4.3.3 生化指标及血液学检测结果 |
4.3.4 MTT法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紫杉醇与10-DAB |
1.1.2 红豆杉属植物在全球的分布 |
1.1.3 云南红豆杉资源概况 |
1.2 红豆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2.1 市场概况 |
1.2.2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国内外红豆杉相关研究进展 |
1.3.1 实生苗和扦插苗生长指标对比分析 |
1.3.2 实生容器苗和裸根苗生长指标对比分析 |
1.3.3 紫杉醇及10-DAB含量动态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 |
2.4 枝叶生物量测定 |
2.5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5.1 仪器 |
2.5.2 试剂 |
2.6 10-DAB含量测定 |
2.6.1 色谱条件 |
2.6.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6.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6.4 分析测试流程 |
2.6.5 计算方法 |
3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差异 |
3.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枝叶生物量变化趋势 |
3.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变化趋势 |
3.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分析对比 |
3.4 小结 |
4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枝叶10-DAB含量差异 |
4.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10-DAB枝叶含量变化趋势 |
4.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10-DAB含量变化趋势 |
4.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10-DAB含量分析对比 |
4.4 小结 |
5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10-DAB累积量差异 |
5.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枝叶10-DAB累积量 |
5.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枝叶10-DAB累积量 |
5.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10-DAB累积量对比分析 |
5.4 云南红豆杉10-DAB药用林建园模式 |
5.4.1 最佳采收时间 |
5.4.2 最佳种植模式 |
5.5 小结 |
6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果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实践简介 |
(5)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生长发育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国外榛子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
1.1.1 世界主要榛子生产国栽培生产现状 |
1.1.2 国外榛子育种研究 |
1.1.3 榛子资源评价、品种选育及亲和性研究 |
1.2 平欧杂交榛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
1.2.1 平欧杂交榛的选育研究 |
1.2.2 平欧杂交榛栽培技术研究 |
1.3 植物源药品-紫杉醇的发现和提取研究 |
1.3.1 植物源药品-紫杉醇的发现 |
1.3.2 植物源药品-紫杉醇的提取 |
1.3.3 榛属植物中紫杉醇的研究 |
1.4 氮素营养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1 试验地概况 |
2.1.1.2 试验设计 |
2.1.1.3 样本采集及测定方法 |
2.1.2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1.3 结果及分析 |
2.1.3.1 氮肥对平欧杂交榛功能叶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3.2 氮肥对平欧杂交榛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3.3 氮肥对平欧杂交榛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3.4 氮肥对平欧杂交榛植株各器官氮分配的影响 |
2.1.3.5 讨论与小结 |
2.2 氮胁迫对平欧杂交榛幼苗生长发育和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1 沙培法材料 |
2.2.1.2 试验设计 |
2.2.1.3 测定方法 |
2.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3 结果及分析 |
2.2.3.1 不同氮水平对平欧杂交榛枝叶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3.2 不同氮水平对平欧杂交榛根系生长的影响 |
2.2.3.3 不同氮水平对平欧杂交榛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
2.2.3.4 不同氮水平对平欧杂交榛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2.2.3.5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初果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样本采集及测定方法 |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及分析 |
3.3.1 平欧杂交榛初果期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年度变化规律 |
3.3.2 不同氮肥水平对平欧杂交榛初果期叶片的影响 |
3.3.3 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初果期树体结构的影响 |
3.3.4 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初果期其各器官氮分配的影响 |
3.3.5 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初果期树体产量的影响 |
3.3.6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树体紫杉醇的分布和含量的影响 |
4.1 平欧杂交榛中紫杉醇含量的测定 |
4.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1 仪器与试剂 |
4.1.1.2 色谱条件 |
4.1.1.3 样品的制备 |
4.1.1.4 取样及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
4.1.2 数据统计及分析 |
4.1.3 结果与分析 |
4.1.3.1 榛属植物紫杉醇液相图谱的比较 |
4.1.3.2 榛属不同种间和同种间不同部位紫杉醇的分布 |
4.1.3.3 讨论与小结 |
4.2 氮素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幼苗紫杉醇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1.1 试验地概况 |
4.2.1.2 试验材料 |
4.2.1.3 仪器与试剂 |
4.2.1.4 试验方法 |
4.2.2 数据统计及分析 |
4.2.3 结果与分析 |
4.2.3.1 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
4.2.3.2 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中紫杉醇积累量的影响 |
4.2.3.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6)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曼地亚红豆杉繁殖方式研究进展 |
1.1种子繁殖 |
1.2扦插繁殖 |
1.3组织培养 |
2 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管理研究进展 |
2.1生长适宜环境 |
2.2水肥管理 |
3 曼地亚红豆杉利用价值研究进展 |
3.1作为药用原料 |
3.2作为家庭园艺植物 |
3.3作为城市绿化植物 |
4 展望 |
(7)红豆杉内生菌A.niger紫杉醇相关酶基因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引言 |
1.2 紫杉醇简介 |
1.3 紫杉醇的来源 |
1.3.1 从天红豆杉植物中提取 |
1.3.2 紫杉醇的化学合成 |
1.3.3 红豆杉组织细胞培养产紫杉醇 |
1.3.4 微生物发酵法产紫杉醇 |
1.4 红豆杉紫杉醇合成途径及相关酶 |
1.4.1 红豆杉紫杉醇合成途径 |
1.4.2 红豆杉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酶 |
1.5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
1.5.1 植物内生真菌简介 |
1.5.2 提高内生真菌产紫杉醇产量的途径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代谢调节因子对内生菌A.niger发酵产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试验菌株 |
2.1.2 试验主要药品及试剂 |
2.1.3 培养基 |
2.1.4 实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内生菌A.niger发酵产紫杉醇 |
2.2.2 内生菌A.niger发酵产紫杉醇的提取 |
2.2.3 内生菌A.niger发酵产紫杉醇的检测 |
2.3 代谢调节因子对内生菌A.niger发酵产紫杉醇影响 |
2.3.1 内生菌A.niger生长曲线的绘制 |
2.3.2 诱导子对紫杉醇产量影响的测定 |
2.3.3 前体物质对紫杉醇产量影响的测定 |
2.3.4 代谢旁路抑制剂对紫杉醇产量影响的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内生菌A.niger发酵产紫杉醇的提取 |
2.4.2 内生菌A.niger发酵产紫杉醇的检测 |
2.4.3 紫杉醇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2.4.4 内生菌A.niger生物量和紫杉醇产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5 不同浓度诱导子对紫杉醇产量影响的测定 |
2.4.6 前体物质对紫杉醇产量影响的测定 |
2.4.7 代谢旁路抑制剂对细胞生长及产紫杉醇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克隆 |
3.1 材料 |
3.1.1 菌株 |
3.1.2 培养基 |
3.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与仪器 |
3.2 方法 |
3.2.1 黑曲霉A.niger总 RNA提取及鉴定 |
3.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3.2.3 反转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3.2.4 RT-PCR产物的电泳鉴定及凝胶产物回收 |
3.2.5 回收的PCR扩增产物与载体的连接反应 |
3.2.6 连接产物对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热激法) |
3.2.7 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制备 |
3.2.8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酶切鉴定 |
3.2.9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10 蛋白序列的基本性质分析 |
3.2.11 蛋白质功能预测 |
3.2.12 蛋白质结构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黑曲霉A.niger中总RNA提取及鉴定 |
3.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3.3.3 RT-PCR产物的电泳鉴定 |
3.3.4 连接产物对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3.3.5 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 |
3.3.6 重组质粒菌液PCR验证 |
3.3.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8 核酸序列限制性酶切与开放阅读框(ORF)分析 |
3.3.9 蛋白质序列的基本性质分析 |
3.3.10 蛋白质功能预测 |
3.3.11 蛋白质结构预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为进一步深化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提供新支点 |
1.2.2 为进一步丰富明溪县红豆杉产业文化内涵提供新思路 |
1.2.3 为进一步引进明溪县红豆杉产业高新技术提供新策略 |
1.2.4 为进一步开拓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数据与资料来源 |
1.4.4 研究方法 |
1.4.5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 |
2.1 产业集群理论 |
2.2 SWOT分析理论 |
2.3 钻石理论 |
3. 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发展现状 |
3.1 红豆杉概述 |
3.1.1 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 |
3.1.2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供不应求 |
3.1.3 红豆杉的珍稀和观赏价值突出 |
3.2 明溪红豆杉产业现状 |
3.2.1 明溪概况 |
3.2.2 明溪红豆杉天然资源状况 |
3.2.3 人工培育红豆杉资源状况 |
3.2.4 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 |
3.2.5 明溪县红豆杉景观苗木、盆景发展状况 |
3.2.6 明溪县红豆杉生物制药发展状况 |
4. 红豆杉产业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1.1 具备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资源 |
4.1.2 独特的客家经济圈地缘优势 |
4.1.3 多样化的特色产业互补 |
4.1.4 优越的自然环境 |
4.2 劣势分析 |
4.2.1 经济基础较差 |
4.2.2 高新技术人才不足 |
4.2.3 产业单一且要素不够健全 |
4.2.4 生物制药面临风险 |
4.2.5 明溪县红豆杉产业未能与当地特色文化因子相结合 |
4.3 机遇分析 |
4.3.1 政府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力度 |
4.3.2 政府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
4.3.3 进一步扶持和保障林农权益 |
4.4 威胁分析 |
4.4.1 受周边旅游产业的影响 |
4.4.2 消费者需求提高 |
5. 红豆杉产业成功案例 |
5.1 明溪县福建喜果红豆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概况 |
5.2 明溪县福建喜果红豆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 |
5.2.1 喜果红豆杉全株利用产业化生产项目 |
5.2.2 福建喜果红豆杉文化产业园项目 |
5.3 启示 |
6. 红豆杉产业集群化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 |
6.1 集群化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 |
6.1.1 生产要素 |
6.1.2 需求条件 |
6.1.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 |
6.1.4 生产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竞争 |
6.1.5 机遇 |
6.1.6 政府的作用 |
6.2 结论 |
7. 加快明溪县红豆杉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
7.1 合理统筹规划,提供优质服务 |
7.1.1 合理统筹规划,构建产业集群化 |
7.1.2 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产业竞争力 |
7.2 融入文化内涵,提高产业知名度 |
7.3 搭建引智平台,增加产业新活力 |
7.4 完善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可持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红豆杉的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红豆杉资源分布及状况 |
1.1 红豆杉资源分布 |
1.2 我国红豆杉资源状况 |
2 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及紫杉醇的药理作用 |
2.1 红豆杉的化学成分 |
2.2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
2.2.1 紫杉醇的药用价值 |
2.2.2 红豆杉其它活性成分的药用价值 |
2.3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 |
3 红豆杉的产品开发前景 |
3.1 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开发及市场需求 |
3.2 红豆杉的经济效益 |
3.3 红豆杉的生态效益与绿化价值 |
3.4 红豆杉植物开发现状 |
4 展望 |
(10)不同海拔及气候类型下云南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幼苗可塑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云南红豆杉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简介 |
1.2.1 形态特征 |
1.2.2 分类学位置 |
1.2.3 生态习性及生境 |
1.2.4 地理分布 |
1.3 红豆杉属植物研究概况 |
1.4 云南红豆杉的研究进展 |
1.4.1 栽培育种技术研究 |
1.4.2 组织培养研究 |
1.4.3 细胞培养研究 |
1.4.4 植物化学研究 |
1.4.5 云南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筛选 |
1.4.6 种群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
1.4.7 生殖生态学研究 |
1.4.8 资源保护研究 |
1.4.9 其他方面的研究概况 |
1.5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问题的提出 |
1.5.2 研究依据 |
1.5.3 研究内容 |
1.6 资助项目 |
2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
3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实验点的布设 |
3.2.2 数据收集 |
3.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各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幼苗初始形态特征 |
4.2 各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幼苗生长特征及可塑性分析 |
4.2.1 生长量 |
4.2.2 生物量 |
4.3 各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幼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变化 |
4.3.1 不同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年变化趋势 |
4.3.2 各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幼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4.4 各实验点云南红豆杉幼苗各项指标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
4.4.1 不同海拔和气候类型下云南红豆杉幼苗生长年均量比较 |
4.4.2 幼苗期云南红豆杉形态、生物量及紫杉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4.5 主要环境因子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的影响分析 |
5 讨论 |
5.1 气候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的影响 |
5.1.1 气候对云南红豆杉幼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5.1.2 气候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5.1.3 气候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5.2 地理因素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的影响 |
5.2.1 地理因素对云南红豆杉幼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5.2.2 地理因素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5.2.3 地理因素对云南红豆杉幼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5.3 关于云南红豆杉的几点思考 |
5.3.1 幼苗适应性 |
5.3.2 紫杉烷类物质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
5.3.3 树种的演变 |
6 结论及建议 |
6.1 幼苗期云南红豆杉的形态可塑性评价 |
6.2 不同地区云南红豆杉幼苗生物量的变化 |
6.3 不同地区云南红豆杉幼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分异性 |
6.4 关于云南红豆杉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
6.4.1 资源保护 |
6.4.2 产业化发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 |
致谢 |
四、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红豆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 唐荣,李帅锋,苏建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03)
- [2]红豆杉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J]. 王希清,寇萍,李弘琨,秦祥宇,王立涛,赵春建,付玉杰.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0(06)
- [3]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以及水提液安全性评价[D]. 王欢. 山东大学, 2020(11)
- [4]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D]. 尚鹏程.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生长发育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D]. 李志军.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管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 董艳,孙利鑫,尹翠,张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9)
- [7]红豆杉内生菌A.niger紫杉醇相关酶基因的确定[D]. 张丽娜. 黑龙江大学, 2015(12)
- [8]明溪县红豆杉产业发展研究[D]. 涂晓彬.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4)
- [9]红豆杉的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王红萍,段红梅. 北方园艺, 2013(12)
- [10]不同海拔及气候类型下云南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幼苗可塑性的研究[D]. 王磊. 云南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