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和东卫[1](2021)在《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是我国居民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绿色、方便、快捷。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八纵八横战略规划的提出,更是让铁路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就对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软件的开发质量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本文以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使用头脑风暴、因果图等质量改进工具对M公司的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得到了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存在的需求分析问题、人力资源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硬件设备问题、进度控制问题、设计实现问题、采购管理问题、验证确认问题等8个质量问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的方式,确定了M公司需要改进的影响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的3个关键问题,分别是:需求分析问题、进度控制问题和设计实现问题。最后,使用鱼骨图对这3个关键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确定产生这3个关键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需求分析问题是因为安全需求对应的分析不到位、需求变更频繁、需求分析人员水平不够和对需求工作不够重视;进度控制问题是因为同时开展的项目过多、认证进度慢、维护任务重和项目经理能力欠缺;设计实现问题是因为开发人员经验不足、详细设计不能指导编码和模块测试缺少功能测试案例。然后,在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后,根据六西格玛DMAIC模型,利用改进阶段的流程图质量工具,对得出的影响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的3个关键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法,对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为长期保证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提出了针对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的长期质量保障措施,包括需求分析质量保障、进度控制质量保障、设计实现质量保障、安排和开展有计划的质量改进活动等。在论文最后对本次研究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梳理了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的不完善之处。为完善本次研究提出了缺陷管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数据统计应用等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M公司的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对存在类似问题的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加以完善,以期找到适合各自企业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改进的最佳方法。
李璐[2](2021)在《Acc公司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软件开发模式也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敏捷软件开发模式应运而生。不仅如此,全球的商业模式也在悄悄进行着改变。我们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电商购物平台,社交网络平台。敏捷开发模式在国外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很多大型先进的企业对解敏捷开发还知之甚少。Acc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在数字化、云计算与网络安全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能力。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翘楚全球的卓越技术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依靠卓越的数字化能力,为客户提供战略与咨询、互动营销、技术和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中国公司的管理已经开始转向敏捷管理。如何才能借助现有的CMMI体系来帮助Acc公司成功的转型为敏捷开发就成为一个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的开始介绍了Acc公司的背景,项目C的产品简介,通过使用因果分析法整理分析了项目C面对的质量管理问题,然后找到影响软件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结合CMMI5和Scrum敏捷开发方式总结出一套可以实施的项目C的质量管理优化方案。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了定量的验证和分析。从实施结果看,产品的缺陷率,客户满意度,交付周期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对于正在考虑做企业项目从传统模式到敏捷开发转型的企业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已经获得CMMI证书的企业,了解敏捷转型后,如何裁剪CMMI来适应转型后的项目质量管理。对于已经实施敏捷开发的项目,同样可以作为问题参考手册。
马丙龙[3](2021)在《X公司按摩椅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传统行业当中去。按摩椅也由原来的单独按摩功能开始增加远程控制,扫码按摩等功能。本项目就是用控制软件联合通信和硬件设备,将按摩椅实现扫码启动,后台统计等多个功能的好项目。本项目运用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使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本项目由于系统的子功能繁杂,分别应用于按摩椅启动控制、后台数据统计、商家客户分类等,各个功能相互之间必须协调,因此软件的关系较为复杂。除了关注功能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性能、硬件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数据方面,必须具有高准确性。在X公司按摩椅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在过程质量的管理控制有一定的问题,导致了软件没有达到要求的质量,给公司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该篇论文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分析并且识别出了影响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原因。使用这些管理的方法和管理的工具,再结合CMMI理论和PDCA,总结出来了用于X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角度提出了适合公司的质量管理措施:从质量管理的视角,对X公司按摩椅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深入研究X公司应用软件开发项目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找出现质量管理问题的影响因子,提出X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优化方案,使产品得到客户的认可,并且可以持续升级更新。在此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其它公司在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似问题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郭晓波[4](2021)在《CMMI在HS公司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也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断提升的信息化需求,软件产品开发的相关业务需求、开发技术和开发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软件开发企业为了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在产品质量管理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增加在提升软件产品质量上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通过质量管理实践提升企业的整体项目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而,如何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对软件开发企业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关于如何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行业内提出了有许多通用的实践模型,其中,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提升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参考模型,其核心是通过总结软件开发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提出软件开发不同阶段的实践目标和过程改进思想,企业通过参考模型,定义符合企业自身的的开发过程改进实践,以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和提高软件开发能力。HS公司是一家从事医疗IT行业软件开发的信息化企业,为提升其自身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产品开发效率,解决软件开发项目中存在的缺陷率高、需求实现不完整、交付进度延迟等相关质量问题,参考CMMI模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项目环境,设计并实施了以提升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能力为目标的过程改进方案。本文主要通过对HS公司实施软件开发过程改进活动的分析研究,阐述软件质量管理和CMMI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HS公司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并总结CMMI应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成果。通过分析CMMI在HS公司实施过程中的特定实践,总结本次过程改进在质量管理和软件开发能力成熟度提升方面的经验,并基于此次CMMI实施过程,探索持续提高软件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适应软件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环境方案,为企业进行持续过程改进和CMMI高成熟度要求的实施提供基础和重要参考。
马秀文[5](2021)在《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起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相关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发展迅速,路通公司也参与其中。在政策红利下,路通公司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软件开发流程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对流程进行优化,使流程在软件制作中的起到积极作用,减少问题,助力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对软件开发流程展开研究。(1)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现状分析。首先,介绍了软件开发流程概况。其次,对流程进行研究,得出现行流程存在规范性和指导性不足等问题。然后,分析总结出流程缺乏完善的体系、缺乏有效性、指导性、规定不足等原因。(2)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方案设计。首先,提出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的总体思路,制定优化目标、确定优化的方法和优化的内容。其次,对整体框架进行优化。规范各阶段活动、组建跨部门团队、引入异步开发模式。第三,需求分析流程优化。运用原型模式和领导确认机制等辅助需求确认。第四,系统设计流程优化。第五,编码流程优化。第六,测试流程优化。第七,进行优化前后的对比分析,说明使用改进措施后,解决软件开发流程整体规范性和指导性不足,项目开发风险高的问题。(3)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方案实施。首先,进行前期准备和实施步骤的规划。其次,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进行识别,提前制定解决措施。最后,制定持续改进保障措施,主要说明持续改进是有效以及流程持续改进的机制。本论文采用理论结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问题,通过对当前软件开发流程的优化,改进开发中的问题,达到路通公司综合实力提升,同时研究的成果也为其它相关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刘子昱[6](2020)在《基于CMMI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改进管理研究 ——以H公司为例》文中认为软件计算机产业作为全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在世界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随着软件产品的推广、深入的应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作用。作为朝阳产业之一,软件产业实际上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严峻挑战。其中,特别制约着整个软件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就是整个行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目前我国软件业中,中小企业比例较大,“重产品质量,轻过程管理”的情况较多,项目队伍普遍缺少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能力,经验往往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占据较大的地位。为此,很多企业希望通过采用各种成熟模型来提高过程管理水平。其中许多企业选择了软件项目开发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集成-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为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南和框架,因此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建立一套标准的软件开发流程和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解决和规避了软件的开发过程质量不稳定、软件项目的开发进度无法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H公司的数据分析设备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作为对象,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运用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理论,通过CMMI模型评估分析公司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问题进行优化,得到了过程改进后的效果,为国内软件企业选择CMMI模型进行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提供了参考案例。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效果,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理论,运用成熟度模型方法进行过程改进,探讨了CMMI成熟度模型在企业软件开发管理和改进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和突出的效果,并通过对H公司目前软件开发现状描述和过程管理要点分析,发现了公司在软件开发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通过对CMMI关键过程域的裁剪后,提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软件过程管理标准流程,使得项目团队能够更详细地度量软件开发的过程及控制开发进度、把控产品质量,进一步地提升了企业软件开发的能力。虽然本文研究构建的软件过程管理的框架模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因其理论来源于真实的实践案例,而又不同于传统企业实践,因此对于我国软件公司在过程管理改进案例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斯琴巴图[7](2020)在《米尔斯开创“净室软件工程”的历史贡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次公开提出术语“软件工程”至今,计算机界对“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实践已经经历了52年。这期间,出现了多种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和软件项目管理技术,也出现了很多为“软件工程”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净室软件工程”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以经济的方式生产高质量软件的工程技术,它将缺陷预防放在了绝对重要的首位,而不像传统开发那样开发之后再排除错误。迄今为止,软件开发方法中有两种方法可以把软件做到最好,趋近于零缺陷。第一种是形式化方法,第二种是净室软件工程方法。美国IBM公司的米尔斯(Harlan D.Mills)博士在其同事的协助下,从1970年至1990年的20年间奠定了净室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开发了其三大关键技术,也因此被称为净室软件工程创始人。此后几十年的软件实践也证明了净室方法的可靠与强大。本文通过分析软件工程和相关软件技术历史文献资料,展示了净室软件工程形成的历史环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米尔斯的论文着作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净室方法的形成历史,通过具体文献资料详细展现了米尔斯的贡献,探索了其思想(观点)的变化。全文分为七章。第1章为引言,主要包括研究意义、现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内容;第2章主要包括米尔斯的生平、论文着作和贡献,净室软件工程的介绍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上世纪60、70、80年代软件工程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概况;第3章主要包括米尔斯提出将数学引入软件开发达到提升软件生产率的观点的论证,米尔斯通过三篇文章确立净室软件工程数学基础的过程,以及将程序正确性引入“净室”的过程;第4章首先介绍了上世纪70、80年代流行的3种生命周期模型,然后介绍了“净室”增量开发技术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影响。第5章主要介绍了规格说明、设计、盒式结构,以及米尔斯提出和完善盒式结构方法的过程;第6章主要介绍了米尔斯在净室测试和净室软件认证方面的贡献;第7章为结语,包括净室的形成与米尔斯工作的总结,米尔斯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的总结,以及不足与展望。本文认为净室软件工程形成于1970年至1990年的20年之间。其数学理论基础形成于1970年至1975年之间;其增量开发技术的发展过程为:提出于1970年,经过不断发展,最终成熟于1986年;其盒式结构方法于1986年被开发,该方法取代了1979年提出的数学函数理论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于1988年米尔斯完善了该方法;其统计测试和软件认证技术的思想也出现于1970年,但直到1983年才开发出该技术。对于净室软件工程,米尔斯通过近20年的大量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贡献主要有:确立净室软件工程数学基础,提出统计过程控制下的增量开发技术,提出基于函数理论的规格、设计和验证方法,以及在统计测试和软件认证方面的工作。
杨军[8](2020)在《基于CMMI的Y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软件成为锂电池应用产品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进行有效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是提高软件质量和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的关键因素。Y公司产品软件以嵌入式轻量级软件开发为主,客户对于软件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变化导致软件需求变化的情况不断增加,客户对交货时间以及软件更新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Y公司现有软件开发管理流程难以应对快速的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基于Y公司实际情况,选择参考CMMI模型,按照IDEAL模型中五个阶段启动并有序推进整个流程优化工作。在每个阶段中采用PDCA指导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和持续改进,并结合WSR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思考如何使流程落地的问题。将IDEAL,PDCA和WSR三种方法有机结合用以指导软件开发流程优化工作,从流程优化策略、流程优化战略行动计划、过程体系框架、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研发主流程、体系指导方针和组织架构和团队指南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完成了流程优化总体方案设计。依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实现对CMMI模型中的项目管理类、工程类、支持类、组织过程管理过程域这四大过程域优化方案的详细设计,完成了Y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详细设计方案,然后展开试点并推广实施。通过统计软件缺陷、任务延期报警、项目进度和工作量等关键度量数据和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新流程的实施效果,数据显示新流程实施后软件缺陷降低了30%,进度偏差小于10%,过程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调查评分提高了25%左右,证明了流程优化方案得以成功实施并使组织初步具有了持续改进的能力。
闫鹏斌[9](2020)在《CMM评价模型在敏捷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软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优良的软件质量管理标准和软件开发方法是促进软件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如软件质量标准ISO9001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敏捷开发、瀑布模型等软件开发方法。在对敏捷软件开发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和统一,构建适用于敏捷软件开发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框架。首先,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以了解研究现状,研究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涵,研究敏捷软件开发的价值观和实践原则;其次,分析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敏捷软件开发之间的兼容性,根据敏捷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实践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实践域的目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发现敏捷实践可以较强实现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工程类和管理类实践域的目标,可以部分实现支持类和提升类实践域的目标,并分析工程和项目开发能力、软件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和项目管理类能力等与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过程、活动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此兼容的基础上,对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合理裁剪,构建敏捷软件能力成熟度框架;最后,通过实际项目对本框架进行验证,并对研究内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工作。敏捷软件能力成熟度框架可以作为评价和指导敏捷软件企业建立、管理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参考指南,规范和完善敏捷软件开发流程和实践,指导和帮助软件企业提升敏捷软件开发能力,对敏捷软件开发能力不成熟或将要采用敏捷软件开发进行过程改进的软件组织或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谢雯娟[10](2020)在《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发进度滞后问题是目前软件开发项目的一个通病,也是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的软件开发进度管理能够显着地避免软件开发进度滞后的问题,故而需要深入研究影响软件交付进度的关键因素,为软件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首先,通过对学术文献完成国内外研究概述,介绍软件开发项目交付进度管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归纳,发现现有文献对软件开发项目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定性分析居多,缺少定量分析。其次,通过对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现状的分析,理清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影响因素;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管理因素;12个三级评价指标为需求变更频繁度、客户方能力、人员能力、沟通协作、团队稳定性、需求管理、培训管理、沟通管理、开发方法选择、新技术应用、项目复用性。接着,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各种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找出影响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的80%的关键影响因素为:需求管理、沟通管理、需求变更频繁度、人员能力、开发方法选择以及项目复用性。最后,结合软件开发项目的特点及进度控制理论,引入敏捷方法,改善需求管理,完善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打造层次化专业人才梯队,开展特色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进度控制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软件项目进度控制的有效性,提升快速交付能力,打造拳头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如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铁路安全软件相关理论与工具 |
2.1 铁路安全软件简介 |
2.1.1 安全完整性等级 |
2.1.2 “故障-安全”原则 |
2.1.3 铁路安全软件的特点 |
2.2 软件质量管理 |
2.2.1 软件质量特性 |
2.2.2 软件质量特性度量 |
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4 六西格玛质量改进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M公司简介 |
3.2 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 |
3.2.1 产品质量目标 |
3.2.2 项目组织架构 |
3.2.3 安全生命周期V模型 |
3.2.4 软件测试流程 |
3.2.5 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3.3.1 需求分析问题 |
3.3.2 进度控制问题 |
3.3.3 设计实现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4.1 需求分析问题改进方案 |
4.2 进度管理问题改进方案 |
4.3 设计实现问题改进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5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保障措施 |
5.1 需求分析质量保障 |
5.2 进度控制质量保障 |
5.3 设计实现质量保障 |
5.4 安排和开展有计划的质量改进活动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问题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Acc公司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质量管理现状 |
1.2.2 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敏捷软件开发相关理论研究 |
2.2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3 质量管理方法与模型在敏捷软件方法中的应用现状 |
3 Acc公司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Acc公司软件产品简介 |
3.2 Acc公司项目C管理与开发现状 |
3.2.1 组织架构 |
3.2.2 项目开发方法 |
3.2.3 质量管理体系 |
3.3 Acc公司敏捷软件开发中的产品质量问题 |
3.3.1 软件缺陷率增大 |
3.3.2 项目交付周期延长 |
3.3.3 客户满意度降低 |
3.4 Acc公司敏捷软件开发中的产品质量问题分析 |
3.4.1 组织结构不合理 |
3.4.2 缺少代码开发规范 |
3.4.3 需求管理不规范 |
3.4.4 质量保证不足 |
3.4.5 配置管理不完善 |
3.4.6 缺少数据测量和分析 |
4 Acc公司基于CMMI的敏捷软件开发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4.1 调整组织结构 |
4.1.1 组织机构调整 |
4.1.2 明确责任分工 |
4.1.3 员工培训 |
4.2 完善需求管理过程 |
4.2.1 需求管理 |
4.2.2 需求分析流程优化 |
4.2.3 需求变更流程优化 |
4.2.4 历史需求管理优化 |
4.3 完善质量保证 |
4.3.1 质量计划 |
4.3.2 质量保证 |
4.3.3 质量控制 |
4.3.4 问题与缺陷跟踪 |
4.4 完善配置管理 |
4.4.1 版本控制 |
4.4.2 变更管理 |
4.4.3 过程管理 |
4.5 完善数据测量与分析 |
5 实施效果比较 |
5.1 项目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5.1.1 软件缺陷降低 |
5.1.2 功能交付延期减少 |
5.1.3 客户满意度提高 |
5.2 团队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5.2.1 团队人员能力提高 |
5.2.2 组织结构优化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X公司按摩椅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项目研究具体内容、思路和方法 |
1.3.1 项目具体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论文特点与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质量管理概念 |
2.1.1 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 |
2.1.2 全面质量管理 |
2.1.3 PDCA质量循环 |
2.2 项目质量管理 |
2.3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
2.3.1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 |
2.3.2 标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质量管理分析 |
3.1 X公司与软件开发项目概况 |
3.1.1 X公司简介 |
3.1.2 X公司按摩椅软件开发项目概述 |
3.2 X公司按摩椅软件开发项目 |
3.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2.2 项目特点 |
3.2.3 项目现状 |
3.3 X公司按摩椅软件项目的实施计划 |
3.3.1 项目实施组织 |
3.3.2 项目实施原则与策略 |
3.3.3 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
3.3.4 项目的进度安排 |
3.4 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 |
3.5 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1 项目组织上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
3.5.2 项目过程管理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
3.5.3 项目文档管理上的质量管理问题 |
3.6 项目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 |
3.6.1 立项阶段管理目标和影响因素 |
3.6.2 开发阶段管理目标和影响因素 |
3.6.3 实施阶段管理目标和影响因素 |
3.6.4 验收阶段管理目标和影响因素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
4.1 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思路 |
4.2 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
4.3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
4.3.1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保证措施 |
4.3.2 项目质量管理立项保证措施 |
4.3.3 项目质量管理实施保证措施 |
4.3.4 质量管理验收保证措施 |
4.4 项目改进结果 |
4.4.1 加强项目立项和需求的有效管理 |
4.4.2 加强开发阶段质量管理 |
4.4.3 项目进度质量管理 |
4.4.4 加强实施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CMMI在HS公司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
2.2 软件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
2.2.1 质量管理重要性 |
2.2.2 质量管理过程 |
2.2.3 质量管理评估项 |
2.2.4 质量管理提升方式 |
2.3 CMMI理论概述 |
2.3.1 CMMI模型 |
2.3.2 CMMI2.0 |
2.3.3 软件过程改进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公司背景 |
3.2 项目背景 |
3.3 项目质量问题 |
3.4 问题原因分析 |
3.4.1 需求管理混乱 |
3.4.2 资源投入不足 |
3.4.3 组织职能定义模糊 |
3.4.4 相关培训缺乏 |
3.4.5 相关标准和规范缺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4.1 设计依据 |
4.2 确定改进目标 |
4.2.1 降低缺陷密度 |
4.2.2 降低生产消耗率 |
4.2.3 提升测试缺陷密度 |
4.2.4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
4.3 优化组织架构 |
4.4 优化度量过程 |
4.4.1 度量任务与角色 |
4.4.2 度量流程 |
4.4.3 度量工具 |
4.5 优化需求开发和管理流程 |
4.5.1 增加资源投入 |
4.5.2 优化需求描述过程 |
4.5.3 优化需求分析过程 |
4.5.4 优化需求变更流程 |
4.5.5 实现需求双向追溯 |
4.6 实施过程质量保证 |
4.6.1 质量保证基础 |
4.6.2 质量保证计划 |
4.6.3 质量保证活动 |
4.7 实施验证和确认 |
4.7.1 优化测试流程 |
4.7.2 实施缺陷跟踪 |
4.8 实施同行评审 |
4.8.1 评审分类 |
4.8.2 评审对象 |
4.8.3 评审度量数据 |
4.8.4 评审执行参考清单 |
4.9 实施项目监督与控制 |
4.9.1 项目数据分析 |
4.9.2 项目监控计划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质量管理方案应用成果 |
5.1 改进目标完成率 |
5.2 缺陷密度降低 |
5.3 开发效率提升 |
5.4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完善 |
5.4.1 流程优化 |
5.4.2 标准库完善 |
5.4.3 过程改进经验库建立 |
5.5 项目质量管理能力提升 |
5.6 持续过程改进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软件项目管理理论 |
2.1.1 软件生命周期 |
2.1.2 软件项目控制 |
2.1.3 软件项目组织管理 |
2.2 流程优化理论 |
2.2.1 流程优化方式和方法 |
2.2.2 流程优化思路 |
2.2.3 流程优化评估 |
第三章 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现状分析 |
3.1 软件开发流程概况 |
3.1.1 软件开发组织结构 |
3.1.2 当前软件开发流程 |
3.1.3 研发部流程规范现状调查情况 |
3.2 软件开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软件项目团队协作困难 |
3.2.2 软件需求把握不准 |
3.2.3 软件系统设计水平低 |
3.2.4 软件编码质量低 |
3.2.5 软件测试要求不足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缺乏完善的流程开发体系 |
3.3.2 需求管理流程存在局限性 |
3.3.3 系统设计流程缺乏规范和工具 |
3.3.4 软件编码流程规范性不足 |
3.3.5 测试流程缺乏指导性 |
第四章 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方案的设计 |
4.1 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的总体思路 |
4.1.1 优化目标 |
4.1.2 优化方法 |
4.1.3 优化内容 |
4.2 软件开发流程整体框架优化 |
4.2.1 整体框架优化 |
4.2.2 整体框架优化具体措施 |
4.3 软件需求分析流程优化 |
4.3.1 需求分析优化具体措施 |
4.3.2 需求分析优化后的流程 |
4.4 软件系统设计流程优化 |
4.4.1 系统设计优化具体措施 |
4.4.2 系统设计优化后的流程 |
4.5 软件编码流程优化 |
4.5.1 软件编码优化具体措施 |
4.5.2 软件编码优化后的流程 |
4.6 软件测试流程优化 |
4.6.1 软件测试优化具体措施 |
4.6.2 软件测试优化后的流程 |
4.7 优化前后效果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方案实施 |
5.1 前期准备与实施步骤 |
5.1.1 前期准备 |
5.1.2 方案实施步骤 |
5.2 实施难点与解决措施 |
5.2.1 实施难点 |
5.2.2 解决措施 |
5.3 持续改进保障措施 |
5.3.1 流程持续改进是科学有效的 |
5.3.2 流程持续改进的机制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各部门人员建议表 |
B.非功能性测试标准表 |
致谢 |
(6)基于CMMI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改进管理研究 ——以H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对CMMI模型认识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基本思路 |
1.3.2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管理理论及过程改进方法 |
2.1 软件项目过程管理 |
2.1.1 软件项目管理 |
2.1.2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
2.1.3 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 |
2.1.4 进度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
2.2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的改进 |
2.2.1 过程改进的概念 |
2.2.2 过程改进方法 |
2.3 CMMI模型相关理论及改进的必要性 |
2.3.1 CMMI概述 |
2.3.2 CMMI的作用 |
2.3.3 CMMI成熟度模型的分级 |
2.3.4 CMMI过程域简述 |
2.3.5 CMMI在软件项目过程域持续改进的特性 |
2.4 软件企业实施CMMI的注意事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H公司概况及项目开发过程管理现状 |
3.1.1 H公司介绍及引入CMMI的背景 |
3.1.2 H公司项目开发过程管理现状 |
3.2 H公司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人员访谈及结果分析 |
3.2.2 进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3.2.3 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3.3 H公司项目过程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3.3.1 进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2 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MMI模型的软件开发项目过程的改进 |
4.1 前期准备 |
4.1.1 确定过程改进模型等级 |
4.1.2 基于CMMI模型改进的软件开发项目介绍 |
4.2 项目过程管理总体架构设计 |
4.3 制定过程改进目标 |
4.4 确定过程机构及人员 |
4.4.1 确定团队组织架构图 |
4.4.2 关键角色与职责权利描述 |
4.5 项目管理过程域设计 |
4.5.1 项目立项 |
4.5.2 做好项目的策划 |
4.5.3 项目监控 |
4.6 对软件开发进度管理的优化 |
4.6.1 加强进度计划编制 |
4.6.2 优化项目监督和控制 |
4.6.3 优化需求管理过程域 |
4.7 对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优化 |
4.7.1 加强质量控制 |
4.7.2 加强质量保证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CMMI模型的过程改进效果 |
5.1 项目的过程改进的总体效果 |
5.1.1 项目进度偏差变小 |
5.1.2 项目跟踪到位 |
5.2 公司总体项目过程管理水平提升 |
5.2.1 需求变更明显减少,确保进度按时完成 |
5.2.2 缺陷密度降低 |
5.2.3 代码稳定性提高,提升软件产品质量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1.1 CMMI过程域的实践经验总结 |
6.1.2 运用CMMI进行改进的要点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米尔斯开创“净室软件工程”的历史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1.1 净室软件工程及其历史 |
1.1.2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1.2.1 研究意义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之处 |
第2章 米尔斯与净室软件工程 |
2.1 关于米尔斯(Harlan D.Mills) |
2.1.1 米尔斯生平 |
2.1.2 米尔斯在净室方面的重要论文及着作 |
2.1.3 米尔斯对净室软件工程的贡献 |
2.2 净室软件工程 |
2.2.1 软件工程 |
2.2.2 净室软件工程 |
2.2.3 净室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2.3 净室软件工程形成历史 |
2.3.1 净室诞生的历史环境 |
2.3.2 净室的形成过程(1970-1990) |
第3章 米尔斯在净室软件工程数学基础方面的贡献 |
3.1 提出观点 |
3.2 确立净室数学基础 |
3.3 在净室中引入程序正确性证明 |
第4章 米尔斯在增量开发技术方面的贡献 |
4.1 上世纪70、80 年代的生命周期模型 |
4.2 净室增量开发的形成过程 |
4.3 净室增量开发技术的影响 |
第5章 米尔斯在盒式结构方法方面的贡献 |
5.1 规格说明与设计 |
5.2 盒式结构方法 |
5.3 盒式结构方法的提出及完善 |
5.3.1 盒结构方法的提出及完善 |
5.3.2 四个关键原则的论述 |
第6章 米尔斯在统计测试与软件认证方面的贡献 |
6.1 统计测试 |
6.1.1 测试技术 |
6.1.2 净室中的测试策略 |
6.1.3 在净室测试方面的工作 |
6.2 净室软件认证 |
第7章 结语 |
7.1 净室的形成与米尔斯的工作 |
7.2 米尔斯的贡献及其影响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CMMI的Y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软件管理相关体系和模型 |
2.2 CMMI模型 |
2.3 软件过程改进的实施方法 |
3 Y公司软件开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Y公司软件开发管理现状 |
3.2 Y公司软件开发管理现状分析 |
3.3 Y公司使用CMMI模型进行流程优化的探索性分析 |
4 Y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
4.1 流程优化的启动和问题诊断 |
4.2 基于CMMI过程域优化方案总体设计 |
4.3 基于CMMI过程域优化方案详细设计 |
5 Y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方案的实施 |
5.1 基于CMMI过程管理优化方案的应用 |
5.2 基于CMMI过程管理优化方案的改进 |
5.3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6 结论和建议 |
6.1 基本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CMM评价模型在敏捷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2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
2.1 软件成熟度模型概述 |
2.2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表示方法 |
2.2.1 阶段式表示法 |
2.2.2 连续式表示法 |
2.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实践域类型 |
2.4 本章小结 |
3 敏捷软件开发 |
3.1 敏捷软件开发方法概述 |
3.1.1 敏捷软件开发的价值观 |
3.1.2 敏捷软件开发的原则 |
3.2 SCRUM |
3.2.1 Scrum敏捷软件开发流程 |
3.2.2 Scrum团队中的主要角色 |
3.2.3 Scrum流程中的四个会议 |
3.2.4 Scrum流程中的三个工件 |
3.3 极限编程 |
3.4 本章小结 |
4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敏捷软件开发的兼容性 |
4.1 软件成熟度模型与敏捷软件开发的兼容性分析 |
4.1.1 敏捷软件开发与软件成熟度模型之间的统一 |
4.1.2 敏捷软件开发与软件成熟度模型之间的矛盾 |
4.2 工程类实践域 |
4.2.1 选择管理供应商能力 |
4.2.2 工程和开发产品能力 |
4.2.3 确保质量能力 |
4.3 管理类实践域 |
4.3.1 项目管理能力 |
4.3.2 管理人力能力 |
4.4 支持类实践域 |
4.4.1 支持实施能力 |
4.5 提升类实践域 |
4.5.1 建立和维护能力 |
4.5.2 提升性能能力 |
4.6 本章小结 |
5 构建敏捷软件能力成熟度框架 |
5.1 构建敏捷软件能力成熟度框架 |
5.2 案例研究 |
5.2.1 项目简介 |
5.2.2 存在的不足 |
5.2.3 项目实施 |
5.2.4 实施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软件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
1.2.2 国内软件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
1.3.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管理现状 |
2.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概述 |
2.1.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
2.1.2 软件开发项目的特点 |
2.1.3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 |
2.1.4 软件开发项目实施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
2.2 T公司软件项目开发项目概况 |
2.2.1 T公司企业简介 |
2.2.2 T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概况 |
2.3 T公司软件开发项目交付进度情况分析 |
2.3.1 T公司软件开发项目计划阶段交付进度影响因素 |
2.3.2 软件开发项目需求阶段交付进度影响因素 |
2.3.3 T公司软件开发项目实施阶段交付进度影响因素 |
2.3.4 T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收尾阶段交付进度影响因素 |
2.4 T公司软件开发交付进度问题的危害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ANP的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的模型与评价 |
3.1 ANP方法与AHP |
3.1.1 ANP简介 |
3.1.2 ANP与 AHP的比较 |
3.2 ANP方法与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的适用性 |
3.2.1 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
3.2.2 ANP方法与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的适用性 |
3.3 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的建立 |
3.3.1 构建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影响因素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
3.3.2 建立基于ANP的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网络结构 |
3.3.3 构建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评价模型超矩阵并计算权重 |
3.4 T公司软件交付进度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结论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管理改进措施 |
4.1 引入敏捷方法,改善需求管理 |
4.1.1 软件需求管理 |
4.1.2 敏捷需求管理的方法 |
4.1.3 T公司客户门户系统需求管理的改进措施 |
4.1.4 T公司客户门户系统敏捷需求管理实施效果 |
4.2 完善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 |
4.3 打造层次化专业人才梯队,开展特色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
4.4 T公司客户服务系统交付进度改善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5.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如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D]. 和东卫.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Acc公司敏捷软件开发中的质量管理研究[D]. 李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X公司按摩椅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 马丙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CMMI在HS公司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郭晓波.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路通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研究[D]. 马秀文. 兰州大学, 2021(02)
- [6]基于CMMI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改进管理研究 ——以H公司为例[D]. 刘子昱.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7]米尔斯开创“净室软件工程”的历史贡献研究[D]. 斯琴巴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基于CMMI的Y公司软件开发流程优化研究[D]. 杨军. 暨南大学, 2020(05)
- [9]CMM评价模型在敏捷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闫鹏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T公司软件项目交付进度影响因素研究[D]. 谢雯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