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确定研究

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确定研究

一、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汤晨阳[1](2019)在《强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以Bamboo West油田为例》文中提出苏丹124区Bamboo West油田为强底水油藏,天然水体能量充足,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具有底水锥进快,含水率上升迅速,储层产能差异大,低产层动用程度差,合采层间矛盾大,日产油下降快等问题,亟需优化调整开发方式以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本文结合Bamboo West油田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流体特征,对油田生产动态及措施调整进行分析,总结出直井、水平井的生产特征及导致油井高含水的原因,认识油田开发问题以便更好的确定开发调整方向;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开发调整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Bamboo West油田数值模型,在历史拟合良好的基础上,建立典型单井(直井、水平井)实际模型分析强底水油藏开发时,避水高度、射孔打开程度、隔夹层长度、隔夹层位置、采液速度、水平井长度等因素对底水水侵的影响,为后文开发调整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然后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开展了Bamboo West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研究,描述了剩余油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定量的表征了剩余油潜力,并总结出5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水侵规律及控制因素,提出了基础方案、调整射孔层位方案、加密直井方案、布水平井方案,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不同方案开采20年后的开发指标,优选出最佳方案,为下一步Bamboo West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思路与指导。

王敬朋,曹文江,史毅,范希彬,邱子刚[2](2018)在《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水平井在特殊的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实际运用中与油层条件的适应性问题十分突出,国内外研究报道很少等问题。以新疆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幅度、中高渗、透镜状薄层砂岩底水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钻井、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结合水平井实际开采效果,研究认识了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与井筒压力损失、油层适应性、油层钻遇率和开发效果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透镜体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长度的技术范围及界限,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应用性,为类似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方法和重要的技术参考依据。

赵风凯[3](2018)在《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规律及有效动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平井开发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油藏,在新开发油田产能建设和老油田调整挖潜中起到高效开发的作用。底水油藏的开发正是利用了水平井比直井泄油面积大,生产差小的特点,达到延缓底水锥进的目的,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水平井开发油气藏的过程中,水平井水平段的动用状况不均严重制约着水平井的开采效果,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获取底水油藏水平井动用状况。首先,利用水平井的试井资料对目标水平井进行传统试井解释,获得该井的有效动用长度及该井的地质和开发参数;随后利用数值试井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目标井井周的地质模型,加载该井及干扰井的产量,模拟油藏生产动态,获取水平井段的动用状况。研究地质参数和注采因素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动用状况的影响规律。针对陆9井区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利用试井解释方法、油藏工程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获取区块水平井动用状况,确定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表明:水平井沿程的动用状况与储层的物性、水平井的结构及水平井生产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均质模型下水平井沿程动用状况呈现中间好两端差的情况。储层物性中间差两端好的情况下,水平井段沿程动用状况最均匀。隔层的发育对于底水水脊上升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当隔层距离水平井较远,底水绕过隔层从水平井中部突破进入井底,水平前后两端动用状况明显改善。当隔层距离水平井较近时,底水突破的位置改变。隔层距水平井段位置过近也不利于水平井段均匀动用。此外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的比值、油水粘度比、水平井长度、水平井采液速度都是通过改变底水的锥进速度,改变水平井段动用状况。当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的比值越大、油水粘度比越小、水平井长度越长、水平井采液速度越小时,水平井段动用状况越均匀,区块最终采收率越高。陆9井区的优化方案为添加人工隔层控水,控制水平井的产液量在20方/天,水平井指端出水严重,应进行选择性的堵水。

王敬朋[4](2017)在《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与井网井距研究》文中认为透镜状、薄层砂岩底水油藏属于比较特殊的底水油藏,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油层厚度薄(3m-5m)、含油面积小、油层幅度低含油性较差等方面。这类油藏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漠腹地的陆梁油田白垩系地层,对于这类油藏应用水平井技术开采,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新疆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幅度、中高渗、透镜状薄层砂岩底水油藏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理论及方法,结合已开发水平井实际开采效果,研究认识了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与井筒压力损失、油层适应性、油层钻遇率和开发效果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透镜体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长度的技术范围及界限,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应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薄层底水油藏注采井网及井距,提出了合理的注采井网和注入水横向驱替的合理井距,并得到现场实际开采效果的检验,为陆梁油田水平井开发和井网调整提供了技术依据,为类似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方法和重要的技术参考依据,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油藏未动用储量大多属于透镜体状分布的油藏,多数流动单元可以部署水平井1-2 口,油层厚度达到水平井开采条件的注采井网部署区通常为长度和宽度比较有限的矩形区域。因此,需要优化水平井注采井网部署位置和直井注水井相应位置。通过水平井注采井网部署区大小(300m×l00m、500m×l00m、500m×300m)及水平井位置模拟研究,水平井位于部署区中心,水平井长度与矩形部署区长度方向一致。2)对于油层含油性稳定、厚度分布稳定、含油面积较大的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长度在300m左右;对于油层含油性复杂、油层厚度在部署区内达到开采条件要求透镜状未动用油层,水平井合理长度为200m-300m;当底水层厚度小于2m,300m长度的部署区水平井合理长度为200m,500m长度的部署区水平井合理长度为200m-250m;当底水层厚度大于2m,300m长度的部署区水平井合理长度为200m,500m长度的部署区水平井合理长度为300m左右。3)综合考虑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薄层底水油藏未动用储量的地质特点、注水井位的油层厚度减薄、含油性变差的边部区域、底水层厚度、直井利用等实际地质、开发特征等实际情况,注采井距可控制150m-250m范围内,一般为200m。

朱志强,李云鹏,葛丽珍,童凯军,杨志成[5](2016)在《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垂向位置确定模型及应用》文中认为为了控制油井气窜和水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需要准确判断不同类型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的垂向位置。在分析不同类型气顶底水油藏生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气体状态方程、物质平衡方程将气顶能量和底水能量与油环中水平井垂向位置建立联系,推导出水平井垂向位置关于气顶指数、水体倍数和油藏压力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利用气顶指数、水体倍数的相对大小来确定水平井合理的垂向位置,同时为了便于钻完井施工,给出了不同气顶底水油藏的最合理的水平井垂向位置。数值模拟试验及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气顶指数和水体倍数的相对大小来确定水平井在油环中垂向位置的方法对油藏具体几何形状没有限制和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唐林[6](2014)在《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底水油藏在我国油藏中占有比例大,其储量相当丰富,除了含有大量天然底水油藏外,随着油田进入二次开采阶段,许多油田的开发特征也逐渐趋近于底水油藏开发模式。由于水平井具有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含水上升的特点,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底水油藏开发。但用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水平井产能公式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临界产量计算值难以应用于实际以及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规律难以把握等等,所以,开展“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对指导底水油藏更为合理、高效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二维产能公式和底水油藏临界产量模型,再运用镜像反映等方法推导了考虑隔板影响的临界产量模型,对产量递减模型和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优选,并通过建立两者的联解模型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和产量递减规律进行研究,最后运用Welge方程结合水侵量的物质平衡原理得到底水油藏水侵量的计算式。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对常用临界产量模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导致临界产量值难以指导现场的主要原因在于模型的多样性以及忽略隔板对临界产量的影响。由此,分别提出了常规和带隔板地层的临界产量计算模型;(2)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得到影响产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水平方向渗透率、地层各向异性比、水平段长度、水平段避水高度、生产压差、油层厚度和原油黏度。而影响临界产量参数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水平方向渗透率、地层各向异性比、水平段长度、油水密度差、水平段避水高度、油层厚度和原油黏度;(3)研究认为HCZ&丁型和HCZ&张金庆型联解模型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和产量递减规律的预测效果最好。而在优化水平段长度前应该先确定水平段的垂向位置,且水平段合理位置在0.9h处,水平段最优长度为210m左右;(4)建立了底水油藏水侵量预测模型,并研究了水侵量与油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油田的水侵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fw<60%时,水侵量随含水率呈线性增长;当fw>60%后,地层亏空体积增大,水侵量急剧增加;当fw>80%时,水侵量随含水率的增加呈“上翘”式增长,油田的水淹程度加快,油田将趋于停产。

彭永灿[7](2013)在《克拉玛依油田稀油水平井开发方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水平井开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发展较快。国外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地质导向技术、开发技术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同时在水平井开发理论上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和新认识,积累了较多的开采技术和经验。我国经过“九五”、“十五”水平井攻关、试验,水平井钻井、完井、采油工艺等配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2005年以后国内水平井开发进入了“提高完善技术、规模高效开发”的新阶段。2006年克拉玛依油田仅1年部署实施水平井110口,其中分支水平井1口,油层钻遇率达到了91.8%,创下了历史记录。针对2005—2008年期间克拉玛依油田稀油油藏己开发水平井技术应用状况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在国内外水平井技术应用和开采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陆梁油田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幅度、高渗透薄层边底水砂岩油藏、石南油田石南31井区清水河组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两大类油藏已开发水平井地质、开采特征,结合车89、彩135等其它砂岩稀油油藏水平井应用状况,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现代地质与油藏工程理论、方法,对稀油油藏水平井筛选条件、合理长度、井眼轨迹及位置、水平井产能、开发方式、开发井网、合理井距等开发技术政策开展了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利用稳态点源函数的思想,推导了上下边界封闭油藏和底水驱动油藏的稳态产能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得到了新疆油田不同油藏类型的水平井的开发方式、合理长度、井眼轨迹以及井网井距的适用标准。研究对目前和今后稀油油藏水平井开发部署与已开发水平井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继续研究认识稀油油藏水平井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乐平[8](2013)在《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及见水动态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支水平井技术通过扩大油层泄油面积提高油井产能,但能否制定油井合理的工作制度,有效控制水脊水锥过早形成,是其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产能和见水动态,是优化分支形态、分支结构、分支数目、油井合理配产、合理工作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针对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渗流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分支水平井井筒和底水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对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油藏渗流和井筒变质量管流的耦合问题、分支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的临界产量、临界压差、见水部位、见水时间、见水动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对水平井、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简单解析公式回顾性分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和改进方法,基于简单解析公式的无限导流假设,通过泄油体简化,综合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镜像反映、势函数叠加理论和保角变换等方法,推导了适合特殊井型的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产能快速估算的稳态简单解析产能公式。运用点源精确解的方法建立了在三维空间任意展布的分支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考虑强底水油藏下边界恒压的特殊情况,研究了分支水平井从不稳定渗流逐步转化为底水恒压供给的稳定渗流问题,获得了分支水平井的稳态产能解析计算公式。基于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动模型,结合分支井的复杂结构,采用微元思想,考虑摩擦压降、加速度压降、重力压降、壁面入流产生的混合压降,以及主分支结合部产生的汇合压降的共同影响,建立了分支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动压降计算模型。采用点源思想、镜像反映和势函数叠加理论,研究了在底水油藏三维空间中任意展布的分支水平井的势分布函数,并将井筒压降模型与油藏渗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了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油藏渗流与井筒流动的耦合模型,完成了模型求解,对分支水平井的产能影响因素和井筒压降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分析底水油藏底水脊(锥)进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底水油藏底水上升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底水上升的新临界条件。结合新临界条件,采用镜像反映和势梯度叠加理论,对单支水平井,研究了考虑地层非均质性及隔夹层、井筒压降、井筒倾斜等单因素和多因素联合对水平井生产动态影响,推导了考虑隔夹层的临界产量和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建立了在三维空间任意展布的分支水平井临界产量、临界压差(势差)计算公式,可为分支水平井制定合理工作制度提供依据。建立了考虑储层物性(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井筒参数(井筒直径、表皮、位置)、井筒压降(摩擦、加速度、混合、重力、汇合压降)、开发动态参数(井底流压、油井实际配产、水驱油效率、水驱油垂向和平面波及系数)等因素在内的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可完成分支水平井各微元段见水时间的计算,以及见水部位先后顺序等动态的预测。运用了Visual Basic和Matlab混合编程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与常见公式的对比分析研究和矿场实例应用对本文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公式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陈阳[9](2013)在《底水油藏水平井流入控制器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各大油田广泛应用的水平井(尤其是长生产段水平井)在开采过程中受到井筒管流跟-指效应和/或油藏非均质性影响,导致无法均衡排液,原油产量和采收率无法有效提高,如果油藏存在气顶和/或底水,则容易形成非均匀推进的气脊和/或水脊,并首先由水平井跟端或油藏高渗透带突破进入井筒,导致井筒气窜和/或水淹,进一步降低原油产量和采收率,甚至关井。到目前为止,上述问题在国内完井领域未得到有效解决。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引入国外已流行使用的流入控制器(Inflow Control Device,简称ICD)技术,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分类、工具结构和现场应用情况,选择节流喷嘴型流入控制器为研究内容,从理论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ICD筛管(集成了流入控制器的新型筛管)布置方案设计方法,为该项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并形成设计和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奠定基础。本文主体分为两大部分,即模型介绍部分和参数分析部分。在模型介绍部分,以底水油藏水平井为研究对象,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数学求解手段,建立起同时包含油藏渗流、井筒管流和节流喷嘴射流的油水两相耦合模型,采用能准确反映油藏深部和近井筒区域渗流特征的混合网格,使用“简单迭代SEQ法”分别对常规完井和ICD完井方法(采用流入控制器技术的完井方法)下水平井生产动态进行求解;在参数分析部分,集中探讨了节流区段总长度、节流区段盲筛比、ICD筛管节流喷嘴公称直径和ECP封隔位置四种ICD筛管工作参数对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建立起ICD筛管布置方案优选原则,进而评选出最佳方案。本文主要创新点表述如下:(1)提出采用ICD筛管和盲管相结合的ICD完井管柱结构,将一根ICD筛管和若干根盲管装配形成一个节流区段,使得ICD筛管能够汇集更多的油藏产出流体,充分发挥节流喷嘴的节流能力。同时,在ICD完井管柱中使用盲管,降低了完井成本;(2)仿照油藏渗流传导率,提出具有类似物理含义的井筒管流拟传导率和节流喷嘴拟传导率,分别用于定量描述井筒管流动态和节流喷嘴节流特性。拟传导率使得井筒管流和节流喷嘴射流在数学上可以和油藏渗流写成统一的表达式,从而使得油藏渗流有限差分方程适用于整个混合网格系统,有效简化了耦合流动的计算;(3)提出“简单迭代SEQ法”求解模型,选择整个水平井生产段为控制体,建立以控制体质量守恒为判据的外循环,将SEQ法三大步骤作为当前时间步内简单迭代循环的循环体,从而改进了数据计算的收敛性和稳定性;(4)提出均质油藏和非均质油藏条件下调剖指标(亦称目标流率剖面)制定方法,从而给出ICD筛管布置方案的设计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当前完井方法条件下水平井流率剖面与调剖指标偏差程度的流率剖面基尼系数;(5)建立起ICD筛管布置方案优选六项原则,按照重要性先后排序,以此指导最佳方案评选工作。经实例计算得到结论表述如下:(1)ICD完井方法显着改善了水平井流入剖面,相比常规完井方法,ICD完井方法使得油藏下部水脊前缘均衡推进,底水突破时间有效延长,无水累积采油量有效增加,并允许水平井在较大生产压差下生产;(2)均质油藏水平井指端下游一段井筒区段内井筒管流压降通常较小,可以布置常规筛管以进一步节省成本,但其调节效果不如全井段布置ICD筛管配合盲管的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在水平井跟端制造的人工流动阻力,会促使底水在水平井指端位置加速上升,即优先由流动阻力较小的位置进入井筒,净生产压差剖面上的波动,引起了较明显的底水前缘非均匀上升现象,说明混合网格系统中压力和饱和度是相互影响的两个变量,且饱和度变化比压力更敏感;(3)均质油藏水平井单个节流区间内盲筛比越低,则调节效果越好,如果整个水平井完井管柱全部使用ICD筛管,则调节效果最好。然而全部使用ICD筛管的方案使得单根ICD筛管汇集的油藏产出液体较少,在调剖指标指导下设计出的节流喷嘴公称直径比较小,该方案在工具加工难度、工作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不占优势;(4)变节流喷嘴公称直径的ICD完井管柱使得现场装配过程复杂,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流行使用安装统一公称直径节流喷嘴的ICD完井管柱,其调节效果亦为明显,且实用性更强。实例计算表明,节流喷嘴公称直径越小,调节效果越好,然而节流喷嘴公称直径过小使得人工节流压降过高、工具加工难度大和工作可靠性低,应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选适当尺寸;(5)非均质油藏水平井所处参数环境非常复杂,常规完井方法开发效果很差,相比均质油藏,非均质油藏水平井使用ICD完井方法更具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井筒某一位置沿井筒轴线方向两侧油藏区域渗透率差异较大,则应在该位置下入管外封隔器(ECP),防止形成环空流,影响ICD完井方法调节效果。

蒋艳芳[10](2012)在《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水平井广泛用于开采底水油藏,使得如何准确预测底水油藏水平井稳态产能在当今石油工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新疆陆梁油田底水油藏为典型研究区块,综合应用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临界产量和合理产液量进行分析,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对常规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和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新疆陆梁油田底水油藏典型水平井为例,对影响水平井产能的水平段长度、油层厚度、泄油半径、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水平井位置等因素进行分析。(2)建立了水平井单井理论模型,综合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和解析方法,分别对常规水平井产能公式和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进行适应性分析,筛选出不同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油层厚度等条件下比较合理的产能预测公式。(3)分析了底水油藏水平井脊进动态,用国内外常见临界产量公式计算陆梁油田典型水平井临界产量,研究结果表明Guo&Lee公式计算的临界产量与水平井实际生产资料中水脊突破前低含水阶段的平均产量最接近,从而推荐用Guo&Lee公式计算陆梁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4)针对新疆陆梁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产液量进行定义。并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典型模型,绘制日产油量与日产液量关系曲线,对水平井合理产液量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水平井合理产液量的水平渗透率、渗透率比值、油层厚度、水平井位置等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本文研究,筛选出的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临界产量计算方法和合理产液量确定方法不仅对研究区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同类油藏的开发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强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以Bamboo West油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强底水油藏底水上升规律研究现状
        1.2.2 强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1.2.3 强底水油藏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开发技术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Bamboo West油田地质特征及生产动态
    2.1 Bamboo West油田地质特征
        2.1.1 构造特征
        2.1.2 储层特征
        2.1.3 油藏流体性质
        2.1.4 特殊岩心分析
    2.2 直井、水平井及高含水井生产动态分析
        2.2.1 直井生产特征分析
        2.2.2 水平井生产特征分析
        2.2.3 油井高含水原因分析
        2.2.4 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开发调整方向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Bamboo West油田数值模拟研究
    3.1 油藏数值模型建立
        3.1.1 压力和温度数据
        3.1.2 流体物性参数
        3.1.3 储层物性参数
    3.2 生产历史拟合
        3.2.1 储量拟合结果
        3.2.2 工区拟合结果
        3.2.3 单井拟合结果
    3.3 底水油藏水侵影响因素研究
        3.3.1 直井水侵影响因素分析
        3.3.2 水平井水侵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调整方案设计
    4.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4.1.1 剩余储量分布
        4.1.2 剩余油分布规律
        4.1.3 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4.2 开发调整方案设计及效果预测研究
        4.2.1 稳油控水实例分析
        4.2.2 目前开发条件下的开发效果预测
        4.2.3 调整射孔层位的效果预测
        4.2.4 加密直井的效果预测
        4.2.5 水平井的效果预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藏特征
2 井筒压力损失
3 油层的适应性
    3.1 水平井部署区
    3.2 地质模型及数值模拟
    3.3 水平井部署区大小与水平井位置及延伸方向的适应性
    3.4 水平井长度与油层的适应性
4 钻井及油层钻遇率
5 开采效果分析
6 结论

(3)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规律及有效动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研究现状
        1.2.2 数值试井技术研究现状
        1.2.3 底水油藏见水规律研究现状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现代试井分析
    2.1 底水油藏水平井压力分布研究
        2.1.1 点源解的建立和求取
        2.1.2 底水油藏水平井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1.3 井储和表皮效应的考虑方法
    2.2 底水油藏水平井典型曲线的绘制
        2.2.1 流动形态分析
        2.2.2 试井曲线影响规律研究
    2.3 水平井现代试井解释
        2.3.1 水平井基础参数及资料分析
        2.3.2 压力恢复测试曲线的解释模型诊断分析
        2.3.3 试井解释结果及开发效果分析
        2.3.4 试井解释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动用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1 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分析
        3.1.1 地质特征
        3.1.2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分析
        3.1.3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
    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1 地质模型的建立
        3.2.2 流体模型的建立
        3.2.3 生产动态模型
    3.3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分析
        3.3.1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
        3.3.2 水平井段内部产能分布规律分析
    3.4 储层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4.1 储层非均质性
        3.4.2 隔层的发育对水平井动用状况的规律研究
        3.4.3 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比值
        3.4.4 油水粘度比
    3.5 水平井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5.1 水平井长度
        3.5.2 水平井采液速度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陆9区油藏水平井动用状况及开发效果分析
    4.1 陆9井区基本情况
        4.1.1 油藏地质特征
        4.1.2 开发现状
    4.2 水平井现代试井分析
    4.3 精细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
        4.3.1 油藏构造模型和属性模型的建立
        4.3.2 流体模型的建立
        4.3.3 生产动态模型
        4.3.4 水平井压力历史拟合
    4.4 水平井动用状况及优化研究
        4.4.1 水平井动用状况分析
        4.4.2 水平井动用状况优化研究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与井网井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平井井筒压力损失研究现状
        1.2.2 水平井长度优化研究现状
        1.2.3 水平井井网井距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第2章 油藏特征研究
    2.1 勘探开发概况
    2.2 地质特征
        2.2.1 构造特征
        2.2.2 砂体特征
        2.2.3 储层物性
        2.2.4 油层展布特点
        2.2.5 油水分布特点
        2.2.6 油藏类型及分类
        2.2.7 渗流特征
        2.2.8 地质储量
        2.2.9 水平井类型划分
    2.3 开发特征
        2.3.1 实施概况
        2.3.2 开发方式
        2.3.3 试油试采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3.1 油藏模型
        3.1.1 数学物理模型
        3.1.2 井模型
        3.1.3 数值模型
        3.1.4 模型参数
    3.2 模拟方法
        3.2.1 水平井开采网格系统
        3.2.2 网格步长选取
    3.3 研究对象选取及模型
        3.3.1 开采机理模型
        3.3.2 模拟研究内容
        3.3.3 实际油藏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平井合理长度研究
    4.1 水平井开采条件
        4.1.1 水平井开采试验
        4.1.2 油层与底水层厚度
        4.1.3 水平井部署区
        4.1.4 开采条件的确定
    4.2 水平井长度与井筒压力损失研究
    4.3 水平井长度与油层适应性研究
        4.3.1 (中小透镜体)水平井位置及延伸方向适应性
        4.3.2 三类部署区大小水平井长度适应性
        4.3.3 一类、二类部署区水平井与底水层厚度适应性
    4.4 水平井长度与钻井技术和油层钻遇率研究
    4.5 实际开采效果综合分析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注采井网及井距研究
    5.1 整装油藏注采井网的类型及特征
        5.1.1 直井注-水平井采
        5.1.2 水平井注-直井采
        5.1.3 水平井注-水平井采
        5.1.4 注采井网及驱替效率
    5.2 小透镜状油藏注采井网
        5.2.1 水平井部署位置
        5.2.2 水平井注采方式
        5.2.3 井网方向
        5.2.4 注采方式理论与实际效果分析
    5.3 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5.3.1 数值模拟研究
        5.3.2 注采井距与开采效果对比分析
    5.4 注采比研究
        5.4.1 合理注采比
        5.4.2 底水型水平井注采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垂向位置确定模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气顶底水油藏垂向位置评价模型
    1.1 模型的建立
    1.2 模型的说明及用途
2 数值模拟验证
3 实例验证
4 结论

(6)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平井产能研究现状
        1.2.2 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研究现状
        1.2.3 产量递减模型研究现状
        1.2.4 水驱特征曲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
    2.1 目前常用的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
    2.2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的建立
    2.3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的校正
    2.4 各产能公式分析对比
        2.4.1 实例计算结果分析
        2.4.2 底水油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2.4.3 敏感参数正交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脊进机理研究
    3.1 底水油藏临界产量定义
    3.2 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研究方法
    3.3 底水油藏水脊稳定条件
    3.4 底水脊进机理研究
        3.4.1 常规地层的底水脊进
        3.4.2 带隔夹层的底水脊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研究
    4.1 目前常用的临界产量计算模型
    4.2 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的建立
        4.2.1 地层中不带隔板时的临界产量公式
        4.2.2 地层中带隔板时的临界产量公式
    4.3 实例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实例计算
        4.3.2 影响因素分析
        4.3.3 敏感参数正交分析
    4.4 水平井合理参数优化
        4.4.1 水平井垂向位置优化
        4.4.2 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研究
    5.1 常见水平井见水时间计算方法
    5.2 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底水油藏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6.1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6.1.1 常用产量递减模型
        6.1.2 产量递减模型优选
    6.2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6.2.1 常用水驱特征曲线
        6.2.2 水驱特征曲线优选
    6.3 产量递减模型和水驱曲线联解
    6.4 水侵量计算公式推导
        6.4.1 水驱特征曲线油水渗流关系推导
        6.4.2 水侵量计算模型的建立
        6.4.3 水驱曲线法的应用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克拉玛依油田稀油水平井开发方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开采特征及效果分析
    2.1 石南31井区低渗透K_(1q1)~(1-3)砂岩油藏
    2.2 石南31井区低渗透K_(1q1)~(1-2)砂砾岩油藏
    2.3 陆9井区薄层边底水砂岩油藏
    2.4 车89井区特高渗透边水砂岩油藏
    2.5 彩135井区中渗薄层底水砂岩油藏
第3章 水平井开采生产特征分析
    3.1 水平井井筒压力损失理论
    3.2 压力、产量分布及采油指数
    3.3 水动力场特征
    3.4 薄层底水油藏水脊特征
第4章 水平井稳态产量研究
    4.1 公式法
    4.2 利用稳态点源函数推导的水平井产量公式
第5章 开采技术政策
    5.1 地质开采筛选条件
    5.2 水平井合理长度
    5.3 水平井位置及轨迹
    5.4 开发方式
    5.5 井网井距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8)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及见水动态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平井、分支水平井应用现状
        1.2.2 水平井、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现状
        1.2.3 井筒变质量流压降研究现状
        1.2.4 底水油藏水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文取得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1.5.1 取得主要成果
        1.5.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单支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
    2.1 水平井三维椭球体势场的证明
    2.2 泄油体简化的单支水平井稳态产能公式
        2.2.1 常见的水平井产能公式
        2.2.2 本文新公式的理论推导
        2.2.3 二维公式的对比分析
    2.3 拟三维处理的单支水平井稳态产能公式
        2.3.1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
        2.3.2 气顶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
        2.3.3 顶底封闭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
        2.3.4 边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
    2.4 当量井径模型的水平井产能公式
    2.5 水平井产能公式修正方法
        2.5.1 表皮系数修正
        2.5.2 各向异性修正
        2.5.3 储层非均质性修正
        2.5.4 偏心井修正
        2.5.5 多相流修正
第3章 顶底封闭油藏无限导流分支水平井产能
    3.1 顶底封闭油藏分支水平井稳态产能公式
    3.2 单支与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的相容性
    3.3 顶底封闭油藏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改进
第4章 底水油藏无限导流分支水平井产能
    4.1 丛式放射状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
        4.1.1 模型描述
        4.1.2 模型求解
    4.2 主次垂直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
        4.2.1 分支处在同一侧
        4.2.2 分支处在不同侧
    4.3 鱼骨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
        4.3.1 模型描述
        4.3.2 模型求解
        4.3.3 模型分析
    4.4 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不稳定渗流
        4.4.1 四分支水平井不稳定渗流
        4.4.2 任意分支水平井不稳定渗流
第5章 水平井井筒流动及压降模型
    5.1 井筒压降计算模型
        5.1.1 井筒流动压降基础模型
        5.1.2 常用的井筒压降计算模型
        5.1.3 本文的改进模型
        5.1.4 各压降模型对比分析
    5.2 分支水平井耦合模型井筒压降计算
        5.2.1 耦合模型中井筒变质量流特性
        5.2.2 分支水平井耦合模型井筒压降处理
        5.2.3 摩擦系数计算方法
        5.2.4 混合压降计算方法
        5.2.5 汇合压降计算方法
第6章 井筒流动与油藏渗流耦合模型
    6.1 顶底封闭油藏水平井耦合模型
        6.1.1 单支水平井顶底封闭油藏当量井径耦合模型
        6.1.2 分支水平井顶底封闭油藏当量井径耦合模型
        6.1.3 分支水平井顶底封闭油藏点源耦合模型
    6.2 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耦合模型
        6.2.1 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简化近似耦合模型
        6.2.2 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点源精确耦合模型
    6.3 底水油藏耦合精确模型检验及分析
        6.3.1 模型正确性检验
        6.3.2 产能公式分析
        6.3.3 井筒压降分析
    6.4 耦合近似模型与精确模型对比
        6.4.1 产能计算结果对比
        6.4.2 计算速度对比
第7章 水锥水脊形成条件及临界参数
    7.1 水锥水脊形成条件
        7.1.1 常规水锥水脊形成条件
        7.1.2 水锥水脊形成的新条件
    7.2 底水油藏单支水平井临界参数
        7.2.1 常见的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
        7.2.2 临界生产参数计算新公式
    7.3 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临界参数
    7.4 临界参数公式的计算分析
        7.4.1 单支水平井算例及敏感性分析
        7.4.2 分支水平井算例及敏感性分析
    7.5 临界参数的数值模拟验证
        7.5.1 模拟模型
        7.5.2 模拟过程
        7.5.3 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对比
第8章 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计算
    8.1 单支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
        8.1.1 单支水平井现有见水时间公式
        8.1.2 见水时间新公式
    8.2 分支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
    8.3 见水时间公式分析
第9章 程序编制与实例运用
    9.1 计算程序编制
    9.2 实例运用分析
        9.2.1 单支水平井实例运用分析
        9.2.2 分支水平井实例运用分析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无限大地层点源精确解
研究生期间取得与本研究相关的成果

(9)底水油藏水平井流入控制器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底水锥/脊进概述
        1.2.1 基本原理
        1.2.2 国内外底水锥进的理论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控制底水锥进理论和技术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水平井延缓和控制底水锥进新型完井技术
    1.3 流入控制器(ICD)简介
        1.3.1 流入控制器应用现状
        1.3.2 流入控制器分类
        1.3.3 ICD筛管简介
第2章 模型建立
    2.1 模型简介
        2.1.1 物理模型
        2.1.2 数学模型
    2.2 网格建立
        2.2.1 混合网格简介
        2.2.2 笛卡尔坐标系网格区域
        2.2.2.1 x轴方向网格建立
        2.2.2.2 z轴方向网格建立
        2.2.2.3 y轴方向网格建立
        2.2.3 圆柱坐标系网格
        2.2.3.1 两种坐标系网格区域边界Ω的确定
        2.2.3.2 圆柱坐标系径向网格划分
        2.2.3.3 圆柱坐标系周向网格划分
        2.2.3.4 不规则网格
        2.2.3.5 中心圆柱形网格
        2.2.4 混合网格的自然排序法
    2.3 流动方程的有限差分近似
        2.3.1 混合网格的绝对渗透率
        2.3.1.1 圆柱坐标系网格区域绝对渗透率处理方法
        2.3.1.2 储层砂堆积层绝对渗透率处理方法
        2.3.1.3 钻井污染带绝对渗透率处理方法
        2.3.2 混合网格的传导率
        2.3.2.1 几何因子计算方法
        2.3.2.2 空间上流体势计算方法
        2.3.2.3 非线性参数计算方法
        2.3.2.4 空间上传导率计算方法
        2.3.3 井筒管流拟传导率
        2.3.3.1 井筒管流模型质量守恒方程的有限差分近似
        2.3.3.2 井筒管流模型动量守恒方程的有限差分近似
        2.3.3.3 拟传导率计算方法
        2.3.4 有限差分方程中的累积项系数
第3章 模型求解及实例计算
    3.1 常规筛管完井方法下模型求解
        3.1.1 混合网格系统隐式求解压力
        3.1.1.1 隐式求解压力的有限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
        3.1.1.2 建立隐式求解压力的系数矩阵
        3.1.1.3 压力系数矩阵求解
        3.1.2 混合网格系统饱和度求解
        3.1.2.1 显式求解饱和度
        3.1.2.2 隐式求解饱和度有限差分方程推导
        3.1.2.3 隐式求解饱和度有限差分方程中导数项计算方法
        3.1.2.4 隐式求解饱和度系数矩阵建立与求解
        3.1.3 混合网格系统求解思路
        3.1.3.1 混合网格系统初始化
        3.1.3.2 恒定原油配产量工作制度求解整体步骤
        3.1.3.3 恒定井底流压工作制度求解整体步骤
    3.2 ICD完井方法下模型求解方法
        3.2.1 ICD完井管柱结构
        3.2.2 ICD完井方法调剖指标
        3.2.2.1 ICD完井方法调剖指标制定原则
        3.2.2.2 ICD完井方法调剖指标制定方法
        3.2.3 节流喷嘴射流拟传导率
        3.2.4 ICD筛管节流喷嘴尺寸设计
        3.2.5 ICD完井方法下混合网格系统求解
        3.2.6 评价流率剖面非均匀程度的基尼系数
    3.3 实例计算
        3.3.1 实例参数
        3.3.2 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第4章 ICD完井方法参数分析
    4.1 均质油藏水平井不同ICD筛管布置方案调剖效果对比分析
        4.1.1 节流区段总长度对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
        4.1.1.1 方案2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1.2 参评方案组1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2 盲筛比对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
        4.1.2.1 方案3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2.2 方案4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2.3 参评方案组2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3 节流喷嘴公称直径(方案5和方案6)对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
        4.1.3.1 方案5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3.2 参评方案组3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3.3 方案6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3.4 参评方案组4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1.4 实例井(均质油藏)最佳方案优选
    4.2 非均质油藏水平井不同ICD筛管布置方案调剖效果对比分析
        4.2.1 常规完井方法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2.2 方案7条件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4.2.3 环空流对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技术关键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3.2 本文的技术关键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陆梁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特征分析
    2.1 陆梁油田基本情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勘探开发简况
    2.2 油藏地质简况
    2.3 水平井开发特征分析
        2.3.1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分析
        2.3.2 底水型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分析
第3章 水平井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
        3.1.1 常规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
        3.1.2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
    3.2 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3.2.1 常规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3.2.2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水平井产能公式适应性分析
    4.1 水平井采油指数公式推导
    4.2 常规水平井产能公式适应性分析
        4.2.1 理论模型
        4.2.2 水平井产能公式适应性分析
        4.2.3 认识
    4.3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适应性分析
        4.3.1 理论模型
        4.3.2 水平井产能公式适应性分析
        4.3.3 认识
第5章 水平井临界产量分析
    5.1 底水脊进机理研究
    5.2 水平井临界产量预测
        5.2.1 水平井临界产量定义
        5.2.2 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
    5.3 陆梁油田底水油藏典型井临界产量分析
        5.3.1 选取井的基本情况
        5.3.2 临界产量计算分析
第6章 陆梁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产液量分析
    6.1 陆梁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产液量定义
    6.2 模型基础数据
    6.3 理论模型
    6.4 合理产液量分析
    6.5 参数敏感性分析
        6.5.1 不同水平渗透率下的合理产液量
        6.5.2 不同渗透率比值下的合理产液量
        6.5.3 不同油层厚度下的合理产液量
        6.5.4 不同水体倍数下的合理产液量
        6.5.5 不同水平井位置下的合理产液量
        6.5.6 不同水平段长度下的合理产液量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以Bamboo West油田为例[D]. 汤晨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2]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的研究及应用[J]. 王敬朋,曹文江,史毅,范希彬,邱子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8(06)
  • [3]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规律及有效动用策略研究[D]. 赵风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4]透镜状薄层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与井网井距研究[D]. 王敬朋.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5]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垂向位置确定模型及应用[J]. 朱志强,李云鹏,葛丽珍,童凯军,杨志成. 石油钻探技术, 2016(05)
  • [6]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D]. 唐林.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8)
  • [7]克拉玛依油田稀油水平井开发方式优化研究[D]. 彭永灿. 西南石油大学, 2013(06)
  • [8]底水油藏分支水平井产能预测及见水动态理论研究[D]. 乐平. 西南石油大学, 2013(12)
  • [9]底水油藏水平井流入控制器优化设计研究[D]. 陈阳. 西南石油大学, 2013(10)
  • [10]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D]. 蒋艳芳. 西南石油大学, 2012(03)

标签:;  ;  ;  

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确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