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神经阻滞用于髌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曾晓娟[1](2021)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50例髌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术后予以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炎症应激反应、主动关节屈曲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时和活动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AngⅡ、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主动关节屈曲度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较对照组(32.0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下调髌骨骨折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提高镇痛效果,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减少不良反应。
娄丽丽,赵俊[2](2021)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8~2020-08于我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2例,按照镇痛方法的不同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阻滞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镇痛,阻滞组采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比较两组应激反应、疼痛评分、髌骨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阻滞组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6、12h阻滞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24h阻滞组股四头肌肌力、主动关节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阻滞组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术后发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减轻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疼痛感,有利于手术恢复。
邓笔生,桂福鑫,蒋龙华,秦凯,汪雅[3](2021)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髌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髌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江西省广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L组)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N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麻醉入室时(T0)、麻醉结束平卧位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心率(HR)],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T1、T2、T3时DBP、SBP均较T0时降低,但N组T1、T2、T3时点DBP、SBP高于L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HR均较T0降低,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与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髌骨骨折手术采取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保持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高。
郑芳玉[4](2020)在《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IPACK(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早期患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BMI18-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组(F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375%的罗哌卡因15 ml行收肌管阻滞,25 ml行IPACK阻滞,F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375%罗哌卡因各20 ml分别行股神经阻滞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待患者受阻滞区域皮肤出现感觉迟钝后,行喉罩控制通气下的全身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案: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注射液(欧贝)8 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 ml,背景输注量2 ml/h,自控单次追加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塞来昔布镇痛补救发生率及镇痛泵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 h静态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术后48和72 h行走距离、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 h静态及动态时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塞来昔布镇痛补救发生率以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改良Bromage评分A组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评分A组高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下床行走距离,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下床行走距离,A组较F组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没有发生神经损伤和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病例,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相比,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安全的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提供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对患者术后患肢肌力影响小,可允许患者尽早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林志文[5](2020)在《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与评估在常规治疗与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味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疗效以及对慢性疼痛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为临床优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方法:病例收集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六区收治,术前诊断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手术指征,并由同一组医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60例。将患者编号,行随机数字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均3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治疗方案与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味,连续服用3个月。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记录患者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膝关节肿胀度,并计算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记录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最终将记录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最终对照组与试验组中,完成完整3个月治疗与随访的患者分别为26例与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VAS评分: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数据比较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2周、1个月两组数据相较显示,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数据相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疼痛发生率:对照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8.5%,试验组中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1.1%,两组数据相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膝关节肿胀度:术前及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患膝髌骨上极上10cm及患膝髌骨下极下10cm处周径比较显示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髌骨上极上10cm肿胀度及髌骨下极下10cm肿胀度术后于第7天、术后2周、术后1个月比较显示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两组数据虽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SS评分: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比较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2周、1个月及3个月的术膝HSS评分相较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与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味对于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肿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水平,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日常生活质量及全膝关节置换疗效满意度,可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胡泽钦[6](2020)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关节外科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90例的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镇痛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每日1剂,连服2周。收集对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1、3、7、14天患者VAS疼痛评分,患肢髌骨上极上10cm、髌骨下极下10cm两处周径,患膝活动度、血清CRP以及血浆D二聚体。结果:获得完整随访病例8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部位、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患膝活动度、CRP、D二聚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VAS评分,患膝活动度、CRP、D二聚体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膝髌骨上极上10cm、髌骨下极下10cm处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4天肿胀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能有效缓解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及肿胀,改善患者关节活动,有利于患者早期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曾敏,张燕,刘小斌[7](2019)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对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本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82例髌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椎管内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满意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和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上,对照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镇痛效果满意度上,观察组满意度达10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9%,对照组为21.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在髌骨手术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且能够减少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卫东[8](2019)在《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ERAS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快速康复(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纳入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复合组予以患者20ml浓度0.375%的罗哌卡因复合2mg羟考酮收肌管阻滞,对照组单予以患者20ml浓度0.375%的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8h、12h、24h、36h以及48h静息及运动时膝关节疼痛程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予以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8h、12h、24h、36h及48h运动痛VAS评分分别为:0.4±0.2、0.7±0.3、0.8±0.2、0.5±0.1及48h 0.3±0.1,对照组患者术后8h、12h、24h、36h及48h运动痛VAS评分分别为:4.8±0.7、5.4±1.1、5.9±1.1、5.1±1.4、4.9±0.7。复合组患者术后8h、12h、24h、36h、48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呕吐、恶心、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复合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快速康复中有较为显着的镇痛效果,同时无不良反应的增多,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冯洁[9](2019)在《股神经阻滞两种不同给药模式对髌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辅助超声引导下脉冲式股神经阻滞和恒定速率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从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选取择期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神经刺激仪辅助超声引导下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使用连续恒速股神经阻滞给药镇痛模式,观察组采用脉冲式股神经阻滞给药镇痛模式,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来评估股神经阻滞后患者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时的疼痛程度,分别比较两组6h、12h、24h、36h、48h时的疼痛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和48h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疼痛评分参数采用中位数表示,秩和检验用于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股神经阻滞后6h、36h、48h静息状态疼痛评分分别为1(0-2),2(1-3),2(1-2)分与对照组评分1(0-2)、2(2-3),2(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股神经阻滞后12h、24h静息状态疼痛评分分别为2(1-3)、2(1-3)分,低于对照组的3(2-5),3(2-4)分,相应时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h、36h、48h运动状态疼痛评分分别为1(0-2),3(2-4),3(2-4)对照组分别为1(0-2),3(2-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2h、24h运动状态疼痛评分分别为3(2-5)、3(2-4)分,低于对照组的4(3-6)、4(2-5)分,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曲马多使用率为10%,与对照组的40%相比,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两组均无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程度评分为(8.3±0.73)分对比对照组的(7.5±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神经脉冲式和恒速给药模式均能为髌骨骨折术后疼痛提供有效镇痛,但与恒速给药模式组相比,脉冲式给药方案术后24h内能产生更好的镇痛效果,无论是静息状态或被动运动时的疼痛,术后额外补充的镇痛药物明显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李栩[10](2019)在《老年膝关节畸形患者不同体位股神经穿刺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仰卧足外旋30°体位与仰卧足直立体位下行股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Ⅲ级,年龄>65岁,BMI1827kg/m2,且患者伴有关节畸形无法伸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仰卧足外旋30°体位组(R组)(n=30),仰卧足直立体位组(N组)(n=30)。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方式穿刺,对患者进行股神经阻滞。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包括ECG、NIBP、SPO2、BIS等项目;开放静脉通路,持续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h。R组与N组患者均进行股神经阻滞。展露患者腹股沟区域并标记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铺巾,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超声探头套无菌套后,将超声探头放置于腹股沟韧带下方1cm股动脉搏动最强点。连接神经刺激器,设置刺激电流为0.30.5mA。在超声图像中识别股动脉,选用平面内穿刺技术进行股神经穿刺阻滞。首先在皮肤表面注射1%的利多卡因23ml,之后使用100mm的神经刺激针进针,进针的角度取决于股神经的深度。针尖首先突破阔筋膜,之后突破位于髂腰肌上方的髂筋膜,达到股动脉外侧的股神经位置,在神经刺激器引出股四头肌收缩和提髌运动后,提示针尖到达目标神经附近。开始注射局麻药物。通过调整穿刺针的角度使药物尽可能包裹神经,注射药物为0.375%的罗哌卡因和1%的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共30ml。每次穿刺时要保持针尖在超声视野内,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重要组织。记录两组的操作时间、药物起效时间、药物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的操作时间为8.66±1.18min,R组的操作时间为3.96±0.66min;N组的药物起效时间为7.55±0.97min,R组的药物起效时间为6.15±0.60min;N组的药物持续时间为269±29min,R组的药物持续时间为324±41min;N组出现1例误伤血管,而R组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N组的操作时间、药物起效时间均较R组延长(P<0.05)。N组的药物持续时间较R组缩短(P<0.05)。与仰卧足直立位相比仰卧足外旋30°位下进行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药物起效时间短且持续时间更长,值得临床推广。
二、股神经阻滞用于髌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神经阻滞用于髌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
2.2 两组炎症应激反应对比 |
2.3 两组主动关节屈曲度对比 |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
3讨论 |
(2)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两组应激反应差异比较 |
2.2 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比较 |
2.3 两组术后12、24h恢复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髌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N组 |
1.2.2 L组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4)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主要材料与设备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时间及地点 |
2.3 随机化与盲法 |
2.4 样本量的估算 |
2.5 流程图 |
2.6 试验方法 |
2.7 观察指标 |
2.7.1 患者一般情况 |
2.7.2 视觉模拟评分(VAS) |
2.7.3 记录患者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h的改良Bromage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
2.7.4 记录患者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评级标准如下 |
2.7.5 记录患者术后48h和72h行走距离 |
2.7.6 记录患者术后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 |
2.7.7 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 PCIA 有效/无效按压次数 |
2.8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两组患者术后静态和动态 VAS 评分比较 |
3、两组患者术后改良 Bromage 评分比较 |
4、两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比较 |
5、两组患者术后 48 h 和 72 h 行走距离比较 |
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镇痛补救发生率、足下垂发生率比较 |
7、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 PCIA 有效/无效按压次数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5)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手术指征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试验设计 |
2 术前准备 |
3 手术方式 |
4 治疗方案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脱落结果 |
2 一般资料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体质量指数 |
3 VAS疼痛评分 |
4 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
5 膝关节肿胀度 |
5.1 术前患膝膝关节周径 |
5.2 术后膝关节肿胀度 |
6 HSS评分 |
第四章 讨论 |
1 西医对TKA术后肿痛产生的认识 |
1.1 术中损伤 |
1.2 术后隐性失血 |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1.4 肌肉功能不全 |
1.5 心理因素 |
2 中医对TKA术后肿痛产生的认识 |
3 肿痛干预对TKA患者术后康复的意义 |
3.1 疼痛对TKA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
3.2 肿胀对TKA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
3.3 肿痛对TKA术后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
4 独活寄生汤加味的选方依据 |
5 独活寄生汤加味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5.1 独活寄生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5.2 加味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6 结果与疗效分析 |
6.1 VAS疼痛评分与慢性疼痛发生率疗效分析 |
6.2 膝关节肿胀度疗效分析 |
6.3 HSS评分分析 |
7 安全性分析 |
8 不足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脱落标准 |
2.6 脱落病例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及观察指标 |
3.2 术前处理 |
3.3 手术方法 |
3.4 术后处理 |
3.5 试验设计 |
4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4.1 VAS疼痛评分 |
4.2 肿胀值 |
4.3 患肢膝关节活动度(ROM) |
4.4 实验室指标 |
4.5 数据收集 |
4.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2 一般资料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VAS疼痛评分比较 |
3.2 术前1天患膝周径比较 |
3.3 肿胀值比较 |
3.4 患膝活动度(ROM)比较 |
3.5 血清C反应蛋白(CRP)比较 |
3.6 血浆D二聚体比较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早期疼痛的认识与治疗 |
1.1 TKA术后早期疼痛的认识 |
1.2 TKA术后早期疼痛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早期肿胀的认识与治疗 |
2.1 TKA术后早期肿胀的认识 |
2.2 TKA术后早期肿胀的治疗 |
3 中医对TKA术后早期肿痛的认识与治疗 |
3.1 中医对TKA术后早期肿痛的认识 |
3.2 中医对TKA术后早期肿痛的治疗 |
4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的组方和药理学分析 |
4.1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TKA术后早期肿痛的辨证论治 |
4.2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5 疗效分析及结果评价 |
6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阻滞起效时间情况 |
2.2 两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情况 |
2.3 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 |
2.4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
3 讨论 |
(8)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ERA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方法与对象 |
1 研究与分组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方法 |
1.5 手术方法 |
2 镇痛方法 |
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3.1 观察指标 |
3.2 评价标准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纳入患者一般资料的情况 |
2 VAS评分 |
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
4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膝关节的神经支配 |
2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意义 |
3 临床常用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方法 |
4 收肌管解剖 |
5 超声引导下ACB |
6 罗哌卡因 |
7 羟考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ERAS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9)股神经阻滞两种不同给药模式对髌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资料和方法 |
一、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主要仪器与耗材 |
3 主要药物 |
二、方法 |
1 研究分组 |
2 研究方法 |
3 偏倚控制 |
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静息状态两组疼痛评分的比较 |
3. 运动状态时两组疼痛评分的比较 |
4. 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的对比 |
5.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关节手术术后疼痛处理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10)老年膝关节畸形患者不同体位股神经穿刺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试验药物、器材、材料 |
2.1 实验用药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仪器 |
3 试验方法 |
3.1 麻醉前准备 |
3.2 麻醉方法及过程 |
3.3 统计方法及分析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药物起效时间和药物消退时间比较 |
4.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
5 讨论 |
5.1 超声技术应用的临床现状 |
5.2 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股神经阻滞用于髌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 曾晓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3)
- [2]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J]. 娄丽丽,赵俊.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03)
- [3]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髌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J]. 邓笔生,桂福鑫,蒋龙华,秦凯,汪雅. 中国当代医药, 2021(13)
- [4]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郑芳玉. 青岛大学, 2020(01)
- [5]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志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肿痛的疗效观察[D]. 胡泽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 曾敏,张燕,刘小斌. 当代医学, 2019(23)
- [8]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ERAS中的应用[D]. 刘卫东. 青岛大学, 2019(02)
- [9]股神经阻滞两种不同给药模式对髌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D]. 冯洁. 苏州大学, 2019(08)
- [10]老年膝关节畸形患者不同体位股神经穿刺比较[D]. 李栩.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