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废纸制造泡沫包装材料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效林,迪静静,薄相峰,吕金燕,段婧婷,徐龙[1](2021)在《废纸高值化利用及其在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废纸(再生纤维)是废弃高分子材料领域中量大面广的重要废弃资源,目前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仍然是其主要的回收途径,废纸高值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广受关注。本文简述了国内废纸回用现状,综述了以废纸为原料制备再生纤维衍生物、废纸用作工程填料以及再生纤维复合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废纸高值化利用及其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陈贺迎[2](2017)在《常州万兴纸塑有限公司:开拓创新,从源头禁止“白色污染”》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10月,《中国工业报》《中国能源报》刊载消息,由常州万兴纸塑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铸造用纸质浇道管"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替代传统陶瓷浇道管,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家拥有铸造用纸质浇道管生产技术的企业。同年11月"铸造用纸质浇道管"又入选"第四届中国能源装备十大年度创新产品"。
张宇[3](2014)在《创新发展先行一步 产学研合作一石三鸟——常州万兴纸塑与河海大学推进“白色污染”问题的解决》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12月15日的重庆,第七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会场。主持人宣布,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的企业名单。第4名,江苏省常州市万兴纸塑有限公司!常州万兴纸塑有限公司创新开发的"可降解超耐压纸浆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效益显着"型新一代替代性包装材料,是全国率先独家生产,先后获得18项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这种由废纸再生利用生产的环保纸浆内包装,能彻底淘汰泡沫塑料包装,保护大气环境,还能节约资源,
韩艳[4](2010)在《以环境管理体系为依托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文中研究说明公司以环境管理体系为依托,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并取得了多项荣誉,为全社会和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杨星星[5](2009)在《可降解淀粉基缓冲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淀粉经糊化处理后,添加一定的增塑剂和防水剂,可以加工成一种新型完全可降解淀粉基发泡材料。淀粉基发泡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降解材料,淀粉基发泡材料的制备对寻求绿色缓冲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现阶段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论文以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对制备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测试,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制备材料的发泡泡孔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了淀粉基发泡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模压成型方法。本研究模压成型工艺简单,成型时需要的原材料少,工艺参数控制容易,本研究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模压成型的最优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含水率为50%,初始压力为3000N,初始温度100℃,定型压力4000N,最终温度160℃,定型时间8min,保温时间20min时成型材料的外观平整无裂纹、气泡多缓冲性好。(2)研究了不同种类淀粉的发泡材料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材料的外观好,缓冲性好,但气泡少;木薯淀粉和红薯淀粉材料缓冲性好,气泡多而且均匀,但成型较差;小麦淀粉成型后的材料裂纹多,豌豆淀粉成型后无气泡,这两种淀粉不适合淀粉发泡材料。(3)研究了PVA/淀粉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通过选用适当的增塑剂、阻湿剂和合适的模压成型工艺参数,实现了淀粉与PVA的共混,同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用量为50g、PVA用量为20g、甘油用量为10g、尿素用量为10g、甲酰胺用量为5g、液体石蜡为10g时制得的材料的缓冲性能最好,吸湿性最小,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最接近。(4)考察了不同种类淀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发泡程度的不同。结果表明:当木薯淀粉为30g,马铃薯淀粉为20g时,在体视显微镜下,材料的泡孔大而且气泡分散均匀,材料的缓冲性最好。
王木平[6](2007)在《二次纤维增强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日益贫乏,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成为热门课题。本论文根据复合材料和塑料填充改性的原理,选用农业用的废旧地膜和造纸工业废渣中二次纤维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辊混炼工艺,通过共混复合成材料。研究了二次纤维的填充量、不同处理剂、不同处理方法以及相容剂对填充体系性能的影响。开发这种材料的意义在于其具有人类亲和性,环保友好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又解决了日益困扰人们的造纸废渣和“白色污染”问题。本论文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与未清洗废旧地膜比较,以清洗地膜为基体材料时,复合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较好;当二次纤维含量为15%时,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最好,为29.87MPa;当二次纤维含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性能最好,为19.06MPa。二次纤维用NaOH溶液表面处理,NaOH含量达1%时,复合材料力学抗弯强度达最大值,为28.86MPa;而复合材料的抗拉性能总体上是呈下降的趋势,二次纤维在经过NaOH含量达1%处理后抗拉强度有所升高。苯甲酸为表面改性剂,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当苯甲酸含量4%时,抗弯、抗拉和抗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71MPa、19.02MPa、30.36KJ/m2。二次纤维用硅烷KH550进行处理,材料的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且当硅烷含量达1%时,复合材料力学抗弯、抗拉、抗冲击强度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9.97MPa、19.82MPa、30.32KJ/m2。体系中加入了组分MAPE对二次纤维和聚乙烯进行增容,MA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MAPE用量6%时,抗弯、抗拉和抗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是34.48MPa、21.21MPa、30.57KJ/m2。对复合材料进行着色,在着色基础上添加的着色剂量,不会使其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变化,其中抗弯和抗冲击性能反而是增强了。废旧聚乙烯长时间在有氧高温200~220℃的环境下加工,废旧地膜的韧性降低很大,而抗弯和抗拉性能降低较慢;经过老化的废旧地膜再纤维增强,二次纤维含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最高,是33.89MPa;二次纤维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最高,是18.34MPa,抗冲击强度都是随着二次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二次纤维增强经过热老化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比热老化的二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弯强度较高,但抗拉、抗冲击性能较低。本论文对此结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郑华明[7](2007)在《基于UR7505A型黏合剂的膨胀珍珠岩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文中提出缓冲包装材料是指包装物品在流通过程中,因受外力的作用而遭到冲击和振动时,能吸收外力产生的能量,以防止产品遭受损坏而使用的材料。论文综述了现有缓冲包装材料和正在研发的环保型缓冲包装材料制备的原理、工艺过程、缓冲性能以及现有缓冲包装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研究了将膨胀珍珠岩、环保型黏合剂与水,经过充分的均匀混合后放入模具中加热加压,混合物一方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网状的弹性的交联结构,另一方面产生的气体充当发泡剂的膨胀珍珠岩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测试和分析了材料的静态压缩性能、动态缓冲性能、振动传递性能,并将其与EPE及EPS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材料的配方为膨胀珍珠岩︰UR7505A型粘合剂︰水=72︰8︰9或10︰1︰1(体积比),制备工艺为:先将各原材料混合均匀,再经模压加热成型定型制得膨胀珍珠岩缓冲包装材料。材料的密度在0.015 g/cm3以上,发泡倍数3倍以上。2.材料的成型性好,能根据模具的不同几何结构制得相应的缓冲材料。3.UR7505A型黏合体系的膨胀珍珠岩缓冲材料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尤其是对脆值38.9~56.4g,静应力1.74~5.02kPa产品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4.振动传递率试验表明,共振点所对应的频率较小,说明该材料的固有频率较低,适合激振频率≥30HZ的激振环境的缓冲包装。5.经过反复的压缩实验,衬垫仍具有很好的缓冲性和恢复性。
耿东伟[8](2005)在《膨胀珍珠岩缓冲衬垫的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包装中大量使用的缓冲衬垫主要是EPS和EPE,虽然其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生产工艺,但其包装废弃物,不能自然降解,而且回收困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受到了绿色壁垒和能源资源危机的困扰,因此,开发环保型包装材料势在必行。本课题利用膨胀珍珠岩的质轻环保和廉价易得的特点,再加入环保型粘合剂与合适的发泡剂,及其他助剂,经过充分均匀混合后放入模具,加热、加压使料浆(膨胀珍珠岩、粘合剂、发泡剂和其他助剂的浆状混合物)失去水分而粘合,同时在粘合过程中发泡成型定型,而制得膨胀珍珠岩缓冲衬垫。论文在简述了现有缓冲包装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环保型缓冲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优选粘合剂和发泡剂等助剂,选定料浆体系,进行发泡成型定型工艺实验;分析了衬垫发泡成型定型机理,并与泡沫塑料发泡成型定型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粘合剂和发泡剂用量、压力、对衬垫密度(发泡倍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料浆的配比;对衬垫的静、动态缓冲性能,蠕变和回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为了客观的评价其缓冲性能,并与EPE、EPS、蜂窝纸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衬垫具有与EPE相同缓冲特性,适合于产品质量和产品脆值比较小的电子类产品缓冲包装。
陈彦[9](2004)在《膨化纤维制缓冲包装材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木材纤维为原料,通过湿法发泡使植物纤维在水混合态中搅拌引起帚化,加入胶粘剂使纤维定向、结合,后加入表面活性剂与胶粘剂在搅拌的条件下,形成很多小汽室从而达到体积增大的目的,然后通过合适的干燥工艺使液膜破裂过程中保持小室结构,使材料具有开孔小室结构从而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与缓冲性能的方法。湿法膨化制缓冲包装材料的特点是以开放空隙为主达到填充空间的目的。通过湿法膨化干燥的方法制得可降解的包装新材料,密度为17~40kg/m3对马尾松机械浆:该试验样品在表面压力为200kg/m2下不变形。成本为263元/m3 分析了制造缓冲包装材料基本方法与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膨化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膨化过程各助剂的用量和过程进行分析,对各种纤维复配的比例对膨化后密度和强度的综合作用进行分析。经验证实验证明可以达到效果。 使用扫描电镜、TGA、红外光谱、XPS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材料的结构性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证明新材料中化合均匀、结构合理。 该产品经室外放置六个月变褐色,开始降解,并失去机械强度。证明新材料保持了天然纤维的降解特性。 经过系统论证,湿法膨化制缓冲包装材料的方法是构造缓冲材料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有一定的工业化价值。
赵华[10](2001)在《用废纸制造泡沫包装材料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一些易碎产品所用的包装材料大多数采用苯乙烯多孔塑料,这种塑料所制成的仪器设备包装箱内的填充物,实际上消耗了不可更新的原料——石油。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地球臭氧层有害的气体。而且,这种包装材料是不能被降解的,它会长期积累在自然界中,最近德国一位科学发明了用废纸制造泡沫包装材料的新技术。将劣质的纸张切成细碎,然后辗成独特的纤维,与淀粉掺和在一起。由这些浆状物再压制成颗粒,把它们放进密封的器皿中,施加高压和过热的蒸汽,然后急剧地减压,颗粒便起泡沫,形成多孔的小球。它们在承受冲撞时,功能优于苯乙烯。采用这种新方法制造出来的包装材料,比苯乙烯便宜,而且丢弃以
二、用废纸制造泡沫包装材料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废纸制造泡沫包装材料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废纸高值化利用及其在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再生纤维衍生物相关技术进展 |
1.1 生物质燃料、塑料及化学品 |
1.2 纳米纤维素材料 |
1.3 纤维素基吸附材料 |
1.4 气凝胶和水凝胶 |
1.5 水质检测及优化材料 |
1.6 其他再生纤维衍生材料 |
2 废纸作为工程填料 |
2.1 水泥基填料 |
2.2 石膏基填料 |
3 再生纤维复合材料 |
3.1 废纸/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 |
3.2 废纸/可生物降解树脂复合材料 |
3.3 废纸复合发泡材料 |
4 结束语 |
(2)常州万兴纸塑有限公司:开拓创新,从源头禁止“白色污染”(论文提纲范文)
危害严重, 杜绝“白色污染”刻不容缓 |
校企联姻, 产学研合作闯出新天地 |
砥砺前行, 开创绿色环保产业新纪元 |
(3)创新发展先行一步 产学研合作一石三鸟——常州万兴纸塑与河海大学推进“白色污染”问题的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禁令”既发替品难觅 |
“阆苑仙葩”“禁白”先锋 |
“美玉无瑕”科研强手 |
“缔结良缘”创新破冰 |
美满姻缘, 两全其美 |
产学联盟, 硕果独特 |
(4)以环境管理体系为依托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清洁生产 |
1.1 加强源头预防 |
1.2 实施清洁工艺 |
1.3 创建绿色工厂, 建立绿色家园 |
2 发展循环经济 |
2.1 制造相关材料的循环利用活动贯穿生产产品的全过程 |
2.1.1 物流阶段的考虑 |
2.1.2 采购阶段的考虑 |
2.1.3 制造阶段的考虑 |
2.2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
2.3 水资源再利用 |
3 社会贡献活动 |
(5)可降解淀粉基缓冲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淀粉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2.1 成型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淀粉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淀粉的改性及发泡 |
2.1 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
2.2 淀粉的改性 |
2.2.1 淀粉改性的方法 |
2.2.2 淀粉的糊化 |
2.2.3 变性淀粉的性质 |
2.3 淀粉发泡成型的方法 |
2.4 模压发泡工艺路线 |
2.4.1 水蒸气发泡工艺流程 |
2.4.2 PVA/淀粉发泡工艺流程 |
2.5 影响模压成型的工艺参数 |
2.5.1 模压压力 |
2.5.2 模压温度 |
2.5.3 固化时间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 |
3.1 原材料 |
3.2 设备及仪器 |
3.3 成型试样的工艺参数 |
3.4 工艺参数最优化 |
3.5 不同种类纯淀粉的发泡 |
3.5.1 纯淀粉发泡材料的特点 |
3.5.2 纯淀粉发泡材料的不足 |
3.6 淀粉发泡材料特性的改善 |
3.7 与PVA共混淀粉材料的制备 |
3.7.1 单种淀粉添加增塑剂和阻湿剂 |
3.7.2 多种淀粉混合 |
3.8 性能测试方法 |
3.8.1 力学性能测试 |
3.8.2 硬度测试 |
3.8.3 吸湿性测试 |
3.8.4 耐热性测试 |
3.8.5 吸水性测试 |
3.8.6 体视显微镜测试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VA/淀粉发泡材料性能测试实验 |
4.1 PVA/淀粉发泡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
4.1.1 实验数据 |
4.1.2 力学性能最优的正交分析 |
4.1.3 淀粉种类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4 PVA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5 增塑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6 阻湿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7 不同比例淀粉混合后的力学性能 |
4.2 PVA/淀粉材料硬度实验 |
4.2.1 实验数据及硬度最优的正交分析 |
4.2.2 增塑剂对硬度的影响 |
4.2.3 不同比例淀粉混合后硬度的变化 |
4.3 PVA/淀粉材料吸湿性实验 |
4.4 PVA/淀粉材料耐热性实验 |
4.5 PVA/淀粉材料吸水性实验 |
4.6 PVA/淀粉材料显微镜测试 |
4.6.1 不同含量PVA与淀粉共混 |
4.6.2 不同比例淀粉相混合 |
4.7 PVA/淀粉发泡材料实物图 |
4.8 PVA/淀粉材料可降解性实验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二次纤维增强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废弃物复合材料及其意义概述 |
1.2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现状及其意义概述 |
1.2.1 废旧塑料回收处理的意义 |
1.2.2 国内外废旧塑料回收处理利用现状 |
1.2.3 废旧塑料的处置方法和回收处理技术 |
1.3 国内外造纸渣和污泥综合利用概述 |
1.3.1 造纸废渣污泥气化处理能量利用 |
1.3.2 造纸污泥制造生物有机肥料 |
1.3.3 造纸废渣生产饲料 |
1.3.4 造纸污泥制造造纸填料 |
1.3.5 造纸污泥制备建筑等材料 |
1.3.6 造纸污泥生产活性炭 |
1.3.7 用造纸污泥灰制备合成沸石 |
1.4 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概述 |
1.4.1 国内外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1.4.2 国内外植物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4.3 二次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用途 |
1.5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实验理论依据 |
2.1 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
2.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理论 |
2.2.1 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 |
2.2.2 界面作用机理 |
2.3 纤维增强理论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原材料及前处理 |
3.1.1 废旧地膜 |
3.1.2 二次纤维 |
3.1.3 其他辅助材料及药剂 |
3.2 着色剂 |
3.2.1 着色剂的性能 |
3.2.2 着色剂的选择 |
3.3 试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
3.4 实验方案及工艺流程的确定 |
3.4.1 混炼工艺参数的确定 |
3.4.2 实验工艺流程图 |
3.4.3 实验工艺流程简介 |
第四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
4.1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及结构分析手段 |
4.1.1 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测试 |
4.1.2 微观结构观察和测试分析 |
4.2 清洗的废旧地膜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图 |
4.3 提取的二次纤维微观观察和分析 |
4.3.1 提取的二次纤维的基本形貌 |
4.3.2 提取的二次纤维的长度分布 |
4.3.3 提取的二次纤维的 DSC分析曲线图 |
4.4 混炼温度、时间和成型压力的优化选择 |
4.4.1 混炼温度的优化选择 |
4.4.2 混炼时间的优化选择 |
4.4.3 成型压力的优化选择 |
4.5 复合材料性能及结构测试结果分析 |
4.5.1 基体材料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5.2 二次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密度的影响 |
4.5.3 二次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5.4 二次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
4.6 二次纤维处理在复合材料中应用研究 |
4.6.1 二次纤维碱液处理在复合材料中应用研究 |
4.6.2 二次纤维苯甲酸改性处理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
4.6.3 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
4.6.4 相容剂在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
4.7 着色剂在二次纤维/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中应用研究 |
4.7.1 着色目的 |
4.7.2 着色剂/纤维复合材料的一般性能 |
4.7.3 着色方法 |
4.7.4 着色实验 |
4.7.5 着色剂对复合材料的着色效果 |
4.7.6 着色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8 二次纤维/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热老化研究 |
4.8.1 热老化实验目的 |
4.8.2 热老化 |
4.8.3 二次纤维/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热老化及力学性能变化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基于UR7505A型黏合剂的膨胀珍珠岩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资源紧缺 |
1.1.2 严重污染环境 |
1.1.3 贸易壁垒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泡沫塑料 |
1.2.2 纸质类缓冲包装材料 |
1.2.3 淀粉泡沫塑料 |
1.2.4 可降解泡沫塑料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膨胀珍珠岩缓冲包装材料的制备 |
2.1 原材料的确定 |
2.1.1 膨胀珍珠岩 |
2.1.2 黏合剂的选择 |
2.1.3 发泡剂的选择 |
2.1.4 其它助剂的确定 |
2.2 材料制备方法 |
2.3 材料制备与工艺参数的确定 |
2.3.1 实验仪器 |
2.3.2 实验工艺路线 |
2.3.3 缓冲包装材料主要原料及参数的分析 |
2.3.4 工艺参数的确定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膨胀珍珠岩缓冲包装材料缓冲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3.1 材料缓冲抗压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3.1.1 实验参数设定 |
3.1.2 结果与分析 |
3.2 材料动态缓性能试验 |
3.3 材料振动性能测试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论 |
发表论文 |
致谢 |
(8)膨胀珍珠岩缓冲衬垫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目 录 |
第一章 综述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环保型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发泡成型定型实验与分析 |
2.1 膨胀珍珠岩 |
2.2 粘合剂的选择 |
2.3 发泡方法的选择 |
2.4 发泡剂及其助剂的选择 |
2.5 发泡成型定型原理分析 |
2.6 影响衬垫密度(或发泡倍数)的主要因素 |
2.7 影响泡孔结构的主要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衬垫性能测试与分析 |
3.1 静态缓冲性能测试与分析 |
3.2 动态缓冲特性测试与分析 |
3.3 蠕变性能测试与分析 |
3.4 压缩回弹性能测试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论 |
发表论文 |
致谢 |
(9)膨化纤维制缓冲包装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现有缓冲包装材料 |
1.2.1.1 泡沫塑料 |
1.2.1.2 可降解塑料 |
1.2.1.3 瓦楞纸板 |
1.2.1.4 蜂窝纸板 |
1.2.1.5 纸浆模塑 |
1.2.1.6 气垫缓冲材料 |
1.2.1.7 植物纤维类缓冲包装材料 |
1.2.1.8 国外环保型发泡材料现状 |
1.2.1.9 国内研制现状 |
1.2.2 缓冲方法 |
1.2.2.1 阻塞和支撑 |
1.2.2.2 漂浮/填料 |
1.2.2.3 外面包装 |
1.2.2.4 悬挂 |
1.2.2.5 模压外壳 |
1.2.3 膨化方案 |
1.2.3.1 一次膨化 |
1.2.3.2 二次膨化(14)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1 湿法膨化的可行性 |
1.3.2.2 湿法膨化发泡成工艺 |
1.3.2.3 助剂对材料密度的影响机理 |
1.3.2.4 研究材料的理化特性 |
1.3.2.5 初步研究该缓冲材料经济性 |
2 膨化材料的结构原理 |
2.1 植物纤维的表观结构 |
2.2 植物纤维的化学结构 |
2.2.1 植物纤维化学结构 |
2.2.2 植物纤维与水的关系 |
2.3 胶粘剂的作用 |
2.3.1 帚化现象 |
2.3.2 成膜助剂 |
2.3.3 协同复合作用 |
2.4 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机理 |
2.4.1 泡沫稳定性 |
2.4.2 表面张力 |
2.4.3 表面粘度 |
2.4.4 溶液粘度 |
2.4.5 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 |
2.4.6 气体透过性 |
2.4.7 泡沫稳定性小结 |
2.4.8 泡沫分离现象 |
2.5 干燥过程的原理 |
2.6 分析原理 |
2.6.1 缓冲性能分析原理 |
2.6.2 光谱分析原理 |
2.6.2.1 光谱分析 |
2.6.2.2 光的本质 |
2.6.2.3 光谱及光谱分类 |
2.6.2.4 红外光谱 |
2.6.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2.6.2.6 光电子能谱的化学位移 |
2.6.3 差热分析原理热分析法 |
2.6.3.1 动态法 |
2.6.3.2 差热分析 |
3 研究方案、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3.1 研究方案 |
3.1.1 研究思路 |
3.1.2 技术路线 |
3.1.3 技术关键 |
3.2 实验材料 |
3.2.1 纤维材料 |
3.2.2 实验药品 |
3.2.2.1 复合充脂剂 |
3.2.2.2 其他复合添加剂 |
3.2.2.3 防水剂 |
3.2.2.4 表面活性剂 |
3.3 仪器设备 |
3.3.1 制备膨化包装材料所用设备 |
3.3.2 检测膨化包装材料性能所用设备 |
3.3.3 检测膨化包装材料结构所用设备 |
3.4 实验安排 |
3.4.1 制备膨化材料 |
3.4.2 检测膨化包装材料性能 |
3.4.3 检测膨化包装材料结构 |
3.4.3.1 表面纤维结构 |
3.4.3.2 化学结构 |
3.4.3.3 降解性能对照分析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制备膨化包装材料结果与分析 |
4.1.1 胶对膨化包装材料的密度强度影响分析 |
4.1.1.1 机械浆正交实验结果 |
4.1.1.2 化学浆正交实验结果 |
4.1.1.3 机械浆与化学浆之间的区别 |
4.1.2 防水剂 |
4.2 验证实验方案与结果 |
4.2.1 机械浆的生产工艺 |
4.2.2 化学浆的生产工艺 |
4.3 检测膨化包装材料性能结果与分析 |
4.3.1 比较本实验的膨化材料与聚苯乙烯缓冲材料性能 |
4.3.2 比较化学浆缓冲材料与机械浆缓冲材料缓冲性能 |
4.4 膨化包装材料结构分析 |
4.4.1 膨化缓冲包装材料表观分析 |
4.4.2 膨化包装材料微观结构分析 |
4.4.3 膨化包装材料化学结构分析 |
4.4.3.1 机械浆制膨化材料DTA分析 |
4.4.3.2 红外光谱分析 |
4.4.4 降解性能对照分析 |
4.5 膨化包装材料成本概算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用废纸制造泡沫包装材料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废纸高值化利用及其在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 张效林,迪静静,薄相峰,吕金燕,段婧婷,徐龙. 中国造纸学报, 2021(03)
- [2]常州万兴纸塑有限公司:开拓创新,从源头禁止“白色污染”[J]. 陈贺迎. 中国科技产业, 2017(05)
- [3]创新发展先行一步 产学研合作一石三鸟——常州万兴纸塑与河海大学推进“白色污染”问题的解决[J]. 张宇.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02)
- [4]以环境管理体系为依托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J]. 韩艳. 天津科技, 2010(03)
- [5]可降解淀粉基缓冲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杨星星.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6]二次纤维增强废旧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木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 [7]基于UR7505A型黏合剂的膨胀珍珠岩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D]. 郑华明. 北京印刷学院, 2007(02)
- [8]膨胀珍珠岩缓冲衬垫的开发研究[D]. 耿东伟. 北京印刷学院, 2005(03)
- [9]膨化纤维制缓冲包装材料研究[D]. 陈彦.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10]用废纸制造泡沫包装材料新技术[J]. 赵华. 适用技术市场,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