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控镇痛泵在肿瘤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高宏,王立欣,杨君,周立江,殷东风[1](2021)在《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使用皮下自控阵痛泵给药,对照组口服吗啡片剂,5 d为一疗程,共计观察3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每疗程吗啡日均用量;疼痛起效时间、最佳缓解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爆发痛情况;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镇痛前显着降低(P<0.05);在吗啡用量比较方面,试验组吗啡用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同期用量;试验组在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最佳缓解时间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分析标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较治疗前显着改善;试验组便秘、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疗程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结论: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给药方式控制难治性癌痛临床疗效确切,止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疼痛起效时间短,疗程较吗啡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
丁昊[2](2021)在《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ERAS理念为基础,比较在足踝部损伤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崭露头角的方式连续坐骨神经阻滞,与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术后静脉药物镇痛,找寻两者中较为安全、有效、满意的术后镇痛方式。探讨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足踝部损伤手术患者60例,按照术中及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术中采用坐骨神经阻滞,术后患者腘窝处连续坐骨神经置管阻滞;对照组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患者采用静脉药物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最早出现疼痛时间、术后追加镇痛药次数);应激指标(术后半小时静脉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以及白介素-6);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心率;早期康复情况(住院时长、术后足踝关节开始活动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6h、12h、24h、48h研究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最早出现疼痛时间为14.80h,对照组为4.20h,研究组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追加曲马多的次数为0.73次,对照组为1.77次,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最早出现疼痛时间晚,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次数少。术后半小时静脉血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以及白介素-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收缩压、心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长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术后首次主动活动踝关节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研究组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研究组为16.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7%,研究组为9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坐骨神经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足踝部损伤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袁晓婧[3](2021)在《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便利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难治性癌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小剂量持续静脉给药以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12 h、24 h、48 h和72 h的NRS评分,以及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表现疼痛程度的降低(5.7±1.8)分vs(3.1±0.8)分,(5.4±1.2)分vs (2.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30, P<0.001)。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8,P=0.001)。结论舒芬太尼经PCA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具有控制疼痛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王鸽,卜煜琳,段娜[4](2020)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术后镇痛泵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术后镇痛泵随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2915例和3417例患者的病历,共计6332例,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随访率、镇痛泵有效按压率、患者满意率、静息疼痛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患者术后镇痛泵随访率、镇痛泵有效按压率、患者满意率明显提升(P<0.01),静息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显着降低(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泵随访率,而且可以降低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满意率,是术后镇痛泵随访的有效管理模式。
孟爱风[5](2020)在《江苏省成人癌症疼痛护理规范(2020版)》文中提出在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管理中,护士是患者疼痛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落实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也是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癌痛的全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成人癌痛指南强调疼痛管理应达到"5A"目标[1],即优化镇痛(Analgesia,Optimize analgesia)、优化日常生活(Activities,
肖燕[6](2020)在《舒芬太尼自控式镇痛泵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比较舒芬太尼自控式镇痛泵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中重度癌痛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试验组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治疗中重度癌痛,连续滴定3日;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连续滴定3日。观察和记录两组的起效时间、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1、舒芬太尼静脉泵的镇痛起效时间31.92±5.19min,奥施康定的镇痛起效时间74.62±4.11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舒芬太尼组总的疼痛缓解率为92.31%,其中,中度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100%,重度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3.33%;奥施康定组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4.62%,其中,中度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100%,重度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6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安静时评分、活动时评分和最严重时评分较用药前均显着下降,爆发痛次数也显着减少(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舒芬太尼成功转化为口服给药后也能达到平稳的镇痛效果。4、舒芬太尼组患者除人际交往未能改善外,食欲、精神、睡眠和日常生活均能明显改善(P<0.05),而奥施康定组仅能改善精神、睡眠两项生活质量指标(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的不良反应以便秘最常见,其他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嗜睡、头晕和尿潴留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未观察到肌肉强直、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舒芬太尼自控式镇痛泵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均能达到较好的疼痛缓解率,显着改善患者QoL,安全性高,大多数不良反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或对症处理后可好转或耐受。但舒芬太尼静脉自控式镇痛较口服奥施康定的滴定优势在于操作更简便,能以更快的速度达到较好的滴定疗效。因此,舒芬太尼静脉自控式镇痛泵可以有效地进行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初始剂量滴定,及时控制爆发痛,并在镇痛效果稳定后顺利转换为口服阿片类药物维持,可以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谭延芹[7](2020)在《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手机杏仁医生app移动网络平台,制定并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方案,比较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干预前后变化,探讨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护理的更多措施和建议,提高难治性癌痛居家患者社区护理水平,为下一步构建适合我国居家癌症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规范植入rDDS癌痛患者延续护理常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的时间连续性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到6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植入IDDS后居家癌痛患者88例,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基于杏仁医生app延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中4周、干预后8周对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ANOVA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晚期癌痛患者88例,年龄37岁-72岁,均为汉族患者,其中男性51人,女性37人。文化程度构成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9人,高中或中专学历43人,大学及以上学历26人。婚姻状况所有患者均为已婚,其中离异或丧偶者归为无伴侣者,所占比例为1 5.92%,余为有伴侣者所占比例为84.08%。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下者占21.59%,3000到5000元间占38.64%,5000元以上所占比例最大,为39.77%。医保支付方式构成中职工医疗保险为7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18.18%,自费支付患者比例最小,为6.82%。(2)干预前后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延续护理干预前患者疼痛评分为4.05±1.45分,疼痛强度处于中重度,一般人口学特征未对其产生影响。干预4周后疼痛评分为3.0±1.06分,干预8周后疼痛评分为1.05±0.76分,患者疼痛评分随干预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延续护理干预前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39.49±7.14)分,有伴侣者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生存质量总分高于无伴侣者,其余一般人口学特征未对生存质量各维度产生影响。生存质量总分干预4周后为(50.89±5.59)分,干预8周后生存质量总分为(62.28±7.30)分,患者生存质量随干预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干预前便秘的发生率最高,所占比例为60.23%,恶心呕吐次之,比例为46.59%,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分别占1 5.91%和13.64%,一般人口学特征未对其产生影响。干预4周后便秘发生率降低15.91%,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2.5%,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4.55%,尿潴留发生率降低6.82%;干预8周后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较干预前分别降低48.87%、39.77%、1 3.64%、12.5%。结论:(1)干预前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处于中重度程度,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较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余癌症患者;(2)基于杏仁医生app的干预方案能够更好地针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3)基于杏仁医生app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显着降低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邹丽容,潘志英[8](2018)在《自控镇痛泵在西藏使用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自控镇痛泵在西藏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自2017年1月4月在我院使用自控镇痛泵的142例患者,通过自拟问卷就自控镇痛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控镇痛泵使用中:接受过PCIA宣教112人(78.9%);患者对PCIA的认知方面,知道按压指征和方式89人(62.6%);医、护理人员对PCIA的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管道夹闭为17.6%,次之,套管针脱出或肿胀为15.4%,麻醉医生安装PCIA后未检查,造成不良反应11人(7.7%)。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应提高医护人员对PCIA的认识和疼痛治疗的意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PCIA。
陈理建,梁慧英,蔡妙国,罗华立,章明勇[9](2018)在《自控镇痛泵联合微信管理平台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联合微信管理平台对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肿瘤科105例癌症晚期患者,根据居家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3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采用电话随访;观察组1采用居家自控静脉镇痛泵治疗,采用电话随访;观察组2采用居家自控静脉镇痛泵治疗,采用微信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比较三组疼痛评分、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1个月三组疼痛评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2和观察组1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心理状态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2显着低于观察组1和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1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生活质量比较,食欲、睡眠、心理承受能力、自理能力、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显着高于观察组1(P<0.01),而观察组1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自控镇痛泵联合微信管理平台对癌症晚期患者居家治疗,能显着减轻疼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刘玉,林细吟,赵娟娟[10](2014)在《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行为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行为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23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疼痛评估维度得分为3.64分±0.80分,使用疼痛评估工具评估病人的疼痛得分最低;药物镇痛管理维度得分为3.02分±0.76分,最高得分集中于医嘱性护理行为,最低得分集中于护嘱性护理行为;非药物镇痛管理维度得分为2.91分±0.66分,最高得分集中于简便易操作的护理行为;治疗性沟通与宣教维度得分为3.63分±0.79分,最低得分集中于需要护患共同参与的护理行为。[结论]肿瘤科护士在疼痛评估以及治疗性沟通与宣教的癌痛控制护理行为表现较好,在药物镇痛与非药物镇痛的护理行为表现较差;肿瘤科护士未充分发挥自身独立职能、只倾向于实施简便易操作的非药物镇痛方式、评估工具未普遍使用、未认识到病人或家属参与到治疗或护理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控镇痛泵在肿瘤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控镇痛泵在肿瘤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终止标准 |
1.2 方法 |
1.2.1 设备及药物 |
1.2.2 研究分组及治疗方式 |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疼痛评分与吗啡用量 |
2.2 疼痛缓解起效时间及最佳缓解时间 |
2.3 每天平均镇痛维持时间与剂量稳定天数 |
2.4 PS评分 |
2.5 爆发痛次数 |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7 两组患者疗程费用 |
3 讨论 |
(2)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疼痛评分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4)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术后镇痛泵随访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2.1 传统管理模式 |
1.2.2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 |
1.2.2.1 计划(P) |
1.2.2.2 执行(D) |
1.2.2.3 检查(C) |
1.2.2.4 处理(A)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率比较,见表1。 |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率比较,见表2。 |
2.3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发生率比较,见表3。 |
2.4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率比较,见表4。 |
2.5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
3 讨论 |
(5)江苏省成人癌症疼痛护理规范(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癌痛相关概述 |
1.1 定义 |
1.1.1 疼痛(pain) |
1.1.2 癌症疼痛(cancer pain) |
1.1.3 难治性癌痛(refractory cancer pain或intractable cancer pain) |
1.1.4 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BTcP) |
1.1.5 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opioid dosage titration) |
1.1.6 耐受性(tolerance) |
1.1.7 依赖性(dependence) |
1.2 癌痛病因 |
1.2.1 肿瘤相关性疼痛 |
1.2.2 抗肿瘤治疗及相关性操作引起的疼痛 |
1.2.3 与以上二项均无关的疼痛 |
1.3 癌痛机制与分类 |
1.3.1 癌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分类 |
1.3.2 癌痛按疼痛发作和持续时间分类 |
2 癌痛筛查 |
2.1 筛查目的 |
2.2 筛查时机 |
2.3 筛查要求 |
2.4 筛查方法 |
2.4.1 询问法 |
2.4.2 行为观察法 |
3 癌痛评估 |
3.1 评估原则 |
3.1.1 常规评估原则 |
3.1.2 量化评估原则 |
3.1.3 全面评估原则 |
3.1.4 动态评估原则 |
3.2 评估工具 |
3.2.1 单维疼痛评估工具 |
(1)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2)数字疼痛强度评估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 |
(3)词语分级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 |
(4)面部表情疼痛评估量表-修订版(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 |
3.2.2 多维疼痛评估工具 |
3.2.3 行为疼痛评估工具 |
(1)认知障碍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 |
(2)成人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 |
3.2.4 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工具 |
3.2.5 爆发痛评估工具 |
3.3 癌痛评估的内容 |
3.3.1 疼痛部位 |
3.3.2 疼痛强度 |
3.3.3 疼痛性质 |
3.3.4 疼痛发生的时间特点 |
3.3.5 影响疼痛的因素 |
3.3.6 疼痛治疗史 |
3.3.7 疼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和情绪改变 |
3.3.8 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4 癌痛的非药物治疗 |
4.1 音乐疗法 |
4.2 分散注意力疗法 |
4.3 意象疗法 |
4.4 正念疗法 |
4.5 冷疗和热疗法 |
4.6 中医疗法 |
4.7 香薰疗法 |
5 癌痛药物治疗的护理 |
5.1 药物分类 |
5.2 阿片类药物滴定护理 |
5.3 给药护理 |
5.3.1 给药途径 |
5.3.2 给药时间 |
5.3.3 常用药物给药的注意事项 |
(1)羟考酮缓释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给药注意事项: |
(2)芬太尼透皮贴剂给药注意事项: |
5.4 常见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及护理 |
5.4.1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 |
5.4.2 阿片类药物 |
5.4.3 联合用药 |
6 癌痛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 |
6.1 神经毁损术的护理 |
6.1.1 物理性毁损术的护理 |
6.1.2 化学性神经毁损术的护理 |
6.1.3 躯体神经毁损术的护理 |
6.1.4 内脏神经毁损术的护理 |
(1)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的护理: |
(2)奇神经节毁损术的护理: |
6.2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 |
6.2.1 术前护理 |
6.2.2 术中护理 |
6.2.3 术后护理 |
6.3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护理 |
6.3.1 术前护理 |
6.3.2 术后护理 |
6.4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的护理 |
7 癌痛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
7.1 健康教育原则 |
7.2 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 |
(1)团体教育: |
(2)个体教育: |
(3)同伴教育: |
(4)疼痛教育宣传栏: |
(5)多媒体疼痛健康教育: |
7.3 教育内容 |
8 癌痛患者随访 |
8.1 随访原则 |
8.2 随访对象 |
8.3 随访时间 |
8.4 随访方式 |
8.5 随访内容 |
(1)患者疼痛情况。 |
(2)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3)患者镇痛药物应用情况。 |
(4)根据随访中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指导和建议。 |
9 附录 |
9.1 常用疼痛强度评估工具使用指导 |
9.1.1 视觉模拟评量表(VAS) |
9.1.2 数字疼痛强度评估量表(NRS) |
9.1.3 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估量表(FPS-R) |
9.2 临床常用健康小处方——改变我们对于疼痛的错误观念 |
9.3 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指导语 |
9.4 居家患者疼痛健康宣教 |
江苏省成人癌症疼痛护理规范(2020版)编写专家委员会 |
(6)舒芬太尼自控式镇痛泵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剂量滴定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RS评分及爆发痛次数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oL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两组对剂量滴定情况的影响 |
4.2 两组对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 |
4.3 两组对NRS评分及爆发痛的影响 |
4.4 两组对QoL评分的影响 |
4.5 两组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5.1 结论与展望 |
5.2 本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理论依据 |
1.6 文献回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设计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干预方法 |
2.5 资料收集 |
2.6 统计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问题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现状 |
3.3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
3.4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现状分析 |
4.2 基于杏仁医生app的延续护理干预对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 |
附录B 调査问卷 |
附录C 文献综述(己发表)植入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延续护理进展 |
参考文献 |
(8)自控镇痛泵在西藏使用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临床资料 |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2.1 镇痛 |
1.2.2 问卷 |
2 结果 |
2.1 宣教方面的问题 |
2.2患者对PCIA的认知 |
2.3 病房护理人员对PCIA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
2.4 麻醉在镇痛泵安装方面的问题 |
3 讨论 |
3.1 加强PCIA的宣教, 完善宣教内容 |
3.2 改善宣教方式 |
3.3 建立规范化的镇痛泵管理制度 |
3.3.1 病房的管理 |
3.3.2 麻醉科管理 |
(9)自控镇痛泵联合微信管理平台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自控镇痛泵治疗[8] |
1.3.2 癌症患者管理 |
1.4 评估指标 |
1.4.1 疼痛评分[9] |
1.4.2 心理状态的评估[10] |
1.4.3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癌症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疼痛评分比较 |
2.2 三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SAS、SDS评分比较 |
2.3 三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10)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研究工具 |
1.2.2 资料收集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肿瘤科护士的一般资料 |
2.2 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活动得分情况 |
2.3 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活动各维度得分情况 |
2.4 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活动附加条目得分情况 |
2.5 肿瘤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对其癌痛控制护理行为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行为的整体状况 |
3.2 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活动各维度分析 |
3.2.1 疼痛评估维度 |
3.2.2 药物镇痛管理维度 |
3.2.3 非药物镇痛管理维度 |
3.2.4 治疗性沟通与宣教维度 |
3.2.5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附加条目的护理行为状况 |
3.3 肿瘤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对其癌痛控制护理行为的影响 |
4 小结 |
四、自控镇痛泵在肿瘤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高宏,王立欣,杨君,周立江,殷东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18)
- [2]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对足踝部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D]. 丁昊.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舒芬太尼经自控镇痛泵(PC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J]. 袁晓婧. 中外医疗, 2021(01)
- [4]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术后镇痛泵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 王鸽,卜煜琳,段娜.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08)
- [5]江苏省成人癌症疼痛护理规范(2020版)[J]. 孟爱风.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04)
- [6]舒芬太尼自控式镇痛泵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对比研究[D]. 肖燕. 南昌大学, 2020(08)
- [7]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D]. 谭延芹. 延边大学, 2020(05)
- [8]自控镇痛泵在西藏使用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J]. 邹丽容,潘志英. 西藏医药, 2018(04)
- [9]自控镇痛泵联合微信管理平台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陈理建,梁慧英,蔡妙国,罗华立,章明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8(03)
- [10]肿瘤科护士癌痛控制护理行为调查[J]. 刘玉,林细吟,赵娟娟. 护理研究, 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