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综合勘探中的应用模式及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李朋宇[1](2021)在《煤田地质与勘探技术浅议》文中研究指明地质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以及开采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勘探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煤田地质勘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煤田勘探中地质勘探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地质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龙海波[2](2021)在《遥感找矿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地质矿产勘探工作中,使用传统的勘探工作模式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要求,但不足之处在于耗费较多的时间与人力,随着遥感找矿技术的融入,使得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高效,节省工作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成本。通过遥感技术ETM成像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光谱图中的各个波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预测出成矿的主要依据和相关的概率,对其进行追踪调查,明确矿产的地理分布情况,探讨遥感找矿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探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与方法设计。
朱文[3](2021)在《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地质勘探一直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地质勘探中通过应用完善的测绘测量技术便可以提高地质勘探的准确性。此外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质勘探中所使用的测绘技术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在地质勘探中所应用的GPS测绘技术、RS测绘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数字制图技术、地理信息测绘系统、数字测图系统、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等使测绘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更详细地阐述了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
任君宇[4](2020)在《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库大道因连接张家口和库伦(今乌兰巴托)而得名,其向南延伸至湖北、福建,向北达恰克图、莫斯科,形成了跨越欧亚大陆,距离逾万里的“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是草原丝绸之路衰落后连接欧亚大陆的又一重要陆上通道,对清朝至民国时期中蒙俄三地的交流和沟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万里茶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历史资料,是中蒙俄三国共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连通中俄的“世纪动脉”。作为一个拥有着重要文化、政治和经济价值的域跨多国的线性文化遗产,万里茶道正在积极申报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张库大道作为万里茶道在内蒙古境内的中路,是万里茶道在中国北方极具代表性的线路,其拥有张库官马大道即张家口驿站、张库商道、张库汽车路及张库邮政路四种不同功用的路线,是万里茶道进入蒙俄地区的重要中转站,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万里茶道的申遗、科研、遗产保护及沿线经济的开发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目前学界对张库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往来、行商文化、兴衰变迁等方面,从考古学角度对张库大道的路线、沿线遗址点及沿线环境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仍属空白。张库大道所涵盖区域十分广袤,整体面积将近6万平方公里,交通线路距离达一千多公里,而且所属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人烟稀少,十分不利于对其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因而需采用遥感考古学的手段对该线路进行调查分析。遥感考古虽在我国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广泛的应用到考古勘探和文物保护中。因其具有耗费时间和财力人力较少、调查范围广、对遗存破坏小、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对张库大道此类线性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及保护。本文根据对室内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目视判读,确定了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实地田野考古调查的区域和疑似遗址点,并依据在田野考古调查中采集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张库大道路线图,进行了相关的空间GIS分析,进而解析张库大道线路的环境概况,同时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分析了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的特点。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遥感考古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对国内遥感考古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梳理。同时分析了线性遗产与万里茶道申遗的内在联系及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的需求,为张库大道进行遥感考古调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第三部分介绍了张库大道暨万里茶道的形成背景,从交通线路的角度对张库大道的变迁和兴衰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研究张库大道的重要历史作用和意义,论证了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通过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地图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张库大道的调查范围和疑似遗址点。同时对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进行概括,为之后的GIS空间分析提供相关的论证支持。第五部分运用ArcGIS软件对老地图中张库大道的台站路线和汽车道进行矢量化,确定卫星遥感影像的采集区域和目视判读疑似遗址点的标准,继而通过对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的解译和目视判读,确定待调查的疑似遗址点,为田野考古调查提供数据支持。第六部分对疑似遗址点、拟调查区域和拟调查的重点村镇进行实地田野考古调查,并依据田野调查收集的资料,总结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点的特点。同时以伊林驿站考古发掘为例,对目视判读疑似遗址点的标准和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点的特点和环境进行验证。其后,依据田野调查中采集到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张库大道路线图,并对张库大道进行水文、人口、坡度进行了GIS空间分析,继而解析张库大道沿线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情况。第七部分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不足和以后的工作展望进行了陈述。
王薪源[5](2020)在《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此,本文对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带去一些技术方面的帮助,推动矿区地质勘探工作的有序发展。矿区地质勘探需要使用到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现代化的测绘技术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适用性强,给矿区地质勘探带去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可以提高勘探数据的准确性、简化地质勘探工作流程、提高地质勘探安全性,
付光明,严加永,张昆,胡浩,罗凡[6](2017)在《岩性识别技术现状与进展》文中认为自从1815年世界上第一幅地质图诞生以来,岩性识别即如何刻画、认识地下岩性分布一直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问题.一个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从手工填图发展到了数字填图,但鉴于地表地质填图受深度的限制,只能反映浅表岩性的分布,难于识别深部岩性,在覆盖区更不能给出下伏岩性的变化,限制了资源勘查的效果.为了克服地表地质填图的缺点,地球物理、遥感等技术逐渐引入到岩性识别中,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从岩性识别原理、方法、效果等方面入手,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当前主要几种岩性识别技术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三维岩性识别将是资源勘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准确识别地下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是实现深部矿产、油气资源勘查突破的关键;从技术层面分析,认为采用钻孔等先验信息约束,开展重磁三维反演,获取地下密度和磁化率模型,根据物性与岩性的逻辑关系,识别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是现阶段三维岩性识别最有可能成功并适合推广的方法.
高山[7](2016)在《遥感技术在铁路勘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遥感技术为铁路线路方案的勘察设计、越岭隧道选址提供宏观的地质依据,以及指导工程地质调查和综合勘探工作,可以显着减轻外业劳动强度,缩短勘测周期,提高地质勘察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由于铁路设计行业对遥感勘察技术的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应用模式、作业细则方面没有十分明确,限制了其在铁路勘察体系中的应用深度和层次。研究结论:(1)明确了铁路遥感勘察技术体系在基础资料获取、宏观分析评价和综合业务指导方面的功能和作用;(2)铁路遥感勘察技术体系可以满足线路选线、航测制图、区调填图、地质测绘、综合勘探、环境评价、资料整理、规范修编等方面的业务需求;(3)本研究为构建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新型铁路遥感勘察平台和规范化的作业程序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
高山[8](2016)在《铁路遥感勘察技术体系功能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遥感技术为铁路线路方案的勘察设计提供了宏观的地质依据,但由于目前铁路遥感勘察技术体系的技术标准、应用模式、工作程序方面并不十分明确,因而限制了遥感技术的工程化和高层次应用,需要研究其功能定位。本文明确了遥感技术体系在整个铁路勘察系统的功能定位,建立了与线路选线、航测制图、区调填图、地质测绘、综合勘探、环境评价、资料整理、规范编制等方面业务关系,为构建新型铁路地质勘察系统和规范化作业程序奠定了理论基础。
董沐鑫[9](2015)在《中非Salamat盆地烃渗漏蚀变信息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遥感技术在油气探测领域已发展多年,作为一种经济、安全、非侵入式的高效率优势技术,其应用潜力已被各行各业重视。遥感技术“找油”作为以传统地物、化探和地震技术勘探油气已经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其成本低廉、高效率和大范围是遥感的特点。因此,本文以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分析和解译油气烃类异常蚀变信息,再结合已有构造、地震及地表温度反演等信息,比较提取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研究区位于中非共和国北部的Salamat凹陷盆地,其受走滑边界正断裂控制的中新生界断陷盆地,其内部的构造单元均从东向西向平行展布,具有三大构造单元分别是,北部洼陷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洼陷带。由地震化探资料,该盆地圈闭落实可靠,盖层条件优越,成藏的可能性非常大,具有较大的勘探油气资源的潜力。在充分收集,研读相关研究区资料以及理解烃类微渗漏及油气运移引起的地表蚀变异常矿物的形成,即烃类微渗漏理论。其中包含,微渗漏地表土壤及岩石的蚀变异常、地表土壤吸附烃化学异常,热异常等。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区地质油气背景资料,确定了几个方面的遥感特征标志,从而利用传统遥感技术获取微渗漏烃异常信息图。本文主要以ASTER多光谱数据为主,以中非共和国东北部Salamat盆地为研究区,获取覆盖研究区较好的影像,进行影像数据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提取了与油气相关的粘土、碳酸盐和铁离子等蚀变信息,圈定了油气疑似区。利用热红外数据进行温度反演,探寻烃蚀变矿物信息与地表温度信息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已有提取获得的烃渗漏蚀变矿物信息和热红外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再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油气、物化探等资料,评价Salamat盆地含油性。
崔静[10](2014)在《基于多/高光谱数据处理及其岩矿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见光-短波红外谱段(0.35~2.5μm)的多光谱/高光谱遥感矿物种类填图技术方法也已逐渐成熟,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方法体系。热红外高光谱技术的出现,使得高光谱矿物填图的光谱区间从可见光-短波红外谱段延伸到红外谱段,也使得增加矿物识别种属成为可能,但是仍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1、如何更好完成大气校正,实现地物反射、发射特征的精确反演以及如何评价反演的数据质量。2、热红外高光谱数据的处理还比较滞后,其大气校正、温度发射率分离、岩矿热红外遥感信息机理,矿物发射光谱特征与机理都面临许多难关,阻碍着热红外矿物填图的进一步发展。3、可见光-短波红外-热红外填图结果的综合地质应用问题,也是当下矿产资源勘查的重点和难点。4、对于多光谱与高光谱在矿物填图方面差别的研究仍不多见。本研究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主要矿物的可见光-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机理和分类,对常见矿物光谱进行了分析,修改、扩充、细化了基于光谱特征的分层识别矿物谱系,使矿物识别扩展到热红外谱段。本研究以甘肃柳园地区为例,针对航空高光谱谱可见光-短波红外的CASI/SASI,详细阐述了其数据处理流程,结合野外实测定标点数据,应用FLAASH和经验线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大气校正。针对航空热红外TASI数据,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热红外高光谱数据的相对辐射校正、大气校正、温度与发射率分离等问题,发展一套与TASI数据预处理(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发射率反演)相配套的预处理技术体系。参照成像光谱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基于“矿物分层识别规则”识别矿物端元,利用混合协调匹配滤波的方法实现矿物填图,得到研究区的矿物分布图。依据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CASI、SASI、TASI提取的矿物信息,初步对研究区进行了找矿应用探索。提出一个新的方法来计算水汽含量来实现ASTER数据的大气校正。结合机载CASI+SASI计算校正因子,消除ASTER波段异常。根据光谱特征,提出基于逻辑运算的光谱指数法进行矿物填图,并将高光谱填图结果与多光谱填图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空-地回归的大气校正,削弱了校正带来的虚假特征,减少了校正误差。利用ASTER第8波段吸收深度与水汽含量的关系计算水汽含量来进行ASTER数据的大气校正切实可行,且在干旱裸露地区取得较好效果。TASI数据预处理体系提高了地物热红外发射率反演的精度,可见光-短波红外的成像光谱数据填图处理方法是热红外矿物填图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机载全波段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矿产勘查效果良好,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把找矿异常信息快速定位。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综合勘探中的应用模式及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遥感技术在地质综合勘探中的应用模式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2)遥感找矿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遥感技术的概述 |
2 基于遥感找矿技术的地质矿产勘探方法设计 |
(1)检测分析地质成分信息。 |
(2)预测矿产分布位置。 |
3 实验论证分析 |
(1)实验背景。 |
(2)实验准备。 |
(3)实验结果。 |
4 结束语 |
(3)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
1.1 现阶段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 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分析 |
2 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 |
2.1 GPS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
2.2 地质勘探中RS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 |
2.3 地质勘探中摄影测量技术与数字制图技术的应用 |
2.4 地理信息测绘系统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
2.5 数字测图系统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
2.6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
3 结束语 |
(4)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遥感考古的发展与应用 |
2.1 遥感考古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2.1.1 遥感考古的起源与发展 |
2.1.2 遥感考古在中国的研究概况 |
2.1.2.1 研究成果综述与分析 |
2.1.2.2 研究机构 |
2.1.3 遥感考古在中国的应用 |
2.2 遥感考古的理论与展望 |
2.2.1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
2.2.2 遥感考古的优势与展望 |
2.3 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调查的需求 |
2.3.1 线性遗产概念的由来和形成 |
2.3.2 我国线性遗产和万里茶道的申遗 |
2.3.3 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调查需求 |
第3章 张库大道的形成与变迁 |
3.1 张库大道的形成 |
3.1.1 草原丝绸之路与茶叶之路 |
3.1.2 中俄贸易 |
3.1.3 万里茶道与张库大道 |
3.2 张库大道的道路及变迁 |
3.2.1 张库大道的路况及运输工具 |
3.2.1.1 张库大道的路况 |
3.2.1.2 主要的运输工具 |
3.2.2 官马大道 |
3.2.3 张库商道 |
3.2.4 张库公路 |
3.2.4.1 商办汽车运输公司 |
3.2.4.2 筹办西北行驶汽车事宜处 |
3.3 张库大道的贸易兴衰 |
第4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室内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4.1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区域概况 |
4.1.1 地形与水文 |
4.1.2 气候 |
4.2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的文献及地图资料收集 |
4.2.1 文献资料 |
4.2.1.1 官马大道 |
4.2.1.2 张库商道和张库汽车路 |
4.2.2 地图资料 |
第5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影像收集与解译 |
5.1 老地图的数字化及研究区域的确定 |
5.2 卫星影像的目视判读及分析 |
第6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田野调查和GIS空间分析 |
6.1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田野调查与分析 |
6.2 伊林驿站田野发掘 |
6.2.1 伊林驿站 |
6.2.2 伊林驿站考古发掘 |
6.3 制图及GIS空间分析 |
6.3.1 张库大道路线图的绘制 |
6.3.2 张库大道线路的GIS空间分析 |
6.3.2.1 水资源分析 |
6.3.2.2 人口聚居情况分析 |
6.3.2.3 地势地貌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优势 |
1. 准确性高 |
2. 工作简化 |
3. 安全性高 |
二、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
1. GPS-RTK技术的应用 |
2. RS遥感技术应用 |
3. 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4. 全自动全站仪应用 |
三、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发展趋势 |
四、结语 |
(6)岩性识别技术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 |
1.1 重磁技术 |
应用实例 |
1.2 地震技术 |
应用实例 |
1.3 测井技术 |
应用实例 |
1.4 遥感技术 |
应用实例 |
1.5 综合地球物理技术 |
2 岩性识别技术对比 |
3 结论与展望 |
(7)遥感技术在铁路勘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分析 |
1.1 现行规范与遥感应用差异问题 |
1.2 工程地质遥感解译精度问题 |
1.3 遥感解译流程与作业规范问题 |
1.4 遥感勘察技术应用深广度问题 |
1.5 遥感勘察业务平台问题 |
1.6 遥感技术应用的局限性问题 |
2 铁路遥感勘察技术的作用 |
2.1 工程地质选线 |
2.1.1 线路选线 |
2.1.2 桥位选址 |
2.1.3 隧道工程选址 |
2.2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2.3 工程地质测绘 |
2.3.1 地貌、岩性调查 |
2.3.2 地质构造调查 |
2.3.3 不良地质调查 |
2.3.4 水文调查 |
2.3.5 水文地质调查 |
2.4 区域地质资料修补[7] |
2.5 综合地质勘察 |
3 铁路遥感勘察技术体系的功能定位 |
3.1 铁路选线与航测制图 |
3.2 地质测绘、综合勘探与资料整理 |
3.3 工程地质遥感填图 |
3.4 生态环境评价 |
3.5 相关技术规范修编 |
4 结论 |
(8)铁路遥感勘察技术体系功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问题分析 |
2.1 规范与遥感技术不相适应问题 |
2.2 遥感地质解译精度问题 |
2.3 遥感作业程序问题 |
2.4 遥感手段单一性问题 |
2.5 遥感应用深广度问题 |
3 遥感勘察技术的优势 |
3.1 工程地质选线 |
3.2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3.3 工程地质测绘 |
3.4 区域地质资料修正 |
3.5 综合地质勘察 |
4 遥感勘察技术体系功能定位 |
4.1 铁路选线与航测制图 |
4.2 地质测绘、综合勘探与资料整理 |
4.3 工程地质遥感填图 |
4.4 生态环境评价 |
4.5 相关技术规范修编 |
5 结论 |
(9)中非Salamat盆地烃渗漏蚀变信息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范围及交通位置 |
2.2 研究区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
2.3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
2.3.1 构造和地层 |
2.3.2 储层 |
第3章 遥感油气研究基础 |
3.1 遥感直接找油理论基础 |
3.2 烃物质运移方式 |
3.2.1 渗漏运移 |
3.2.2 水动力运移 |
3.2.3 扩散运移 |
3.3 遥感直接找油指示标志 |
3.3.1 土壤异常表现及光谱特征 |
3.3.2 植被的光谱异常表现 |
3.4 热红外地热异常表现 |
第4章 遥感数据预处理 |
4.1 遥感数据源 |
4.2 .ASTER多光谱图像预处理 |
4.2.1 Crosstalk校正 |
4.2.2 辐射定标 |
4.2.3 大气校正 |
4.2.4 去边框 |
4.2.5 干扰信息去除 |
4.2.5.1 植被和水体去除 |
4.2.5.2 云层、阴影的去除 |
第5章 烃蚀变矿物信息提取 |
5.1 各蚀变矿物波谱特征 |
5.1.1 粘土矿物波谱特征 |
5.1.2 碳酸盐矿物波谱特征 |
5.1.3 铁离子矿物波谱特征 |
5.2 烃蚀变信息提取方法 |
5.2.1 波段比值法 |
5.2.2 主成分分析法(PCA) |
5.3 ASTER数据油气异常信息提取 |
5.3.1 粘土矿物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
5.3.2 碳酸盐矿物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
5.3.3 铁离子矿物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
5.4 热红外反演油气异常 |
5.5 疑似油气区圈定 |
5.5.1 研究区烃蚀变异常及油气疑似区 |
5.5.2 研究区温度异常及油气疑似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基于多/高光谱数据处理及其岩矿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成像光谱仪进展 |
1.2.2 岩矿波谱特征研究现状 |
1.2.3 数据处理研究现状 |
1.2.4 岩矿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
1.2.5 存在问题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遥感岩矿信息提取理论基础及岩矿波谱特征分析 |
2.1 岩矿波谱响应机理 |
2.2 可见光-短波红外波谱特征分析 |
2.3 热红外波谱特征分析 |
2.4 高光谱矿物分层识别规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数据特征 |
3.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岩浆岩 |
3.1.4 矿产 |
3.2 数据获取与数据特征 |
3.2.1 CASI/SASI/TASI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特征 |
3.2.2 ASTER遥感影像特征 |
3.2.3 光谱数据采集 |
第四章 机载高光谱CASI+SASI数据的岩矿信息提取 |
4.1 数据预处理 |
4.2 大气校正 |
4.2.1 大气校正 |
4.2.2 大气校正精度评价 |
4.3 矿物填图 |
4.3.1 填图方法 |
4.3.2 填图精度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载热红外高光谱TASI数据岩矿信息提取 |
5.1 数据预处理 |
5.2 大气校正 |
5.3 温度发射率分离 |
5.3.1 方法选择 |
5.3.2 温度发射率分离 |
5.4 大气校正和迭代算法模型精度评价 |
5.5 研究区发射光谱质量评价 |
5.6 矿物填图 |
5.6.1 研究区样品的岩石光谱特征 |
5.6.2 矿物填图方法 |
5.6.3 矿物填图结果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多景ASTER数据的大气校正及数据质量评价研究 |
6.1 ASTER数据VNIR-SWIR的光谱重建 |
6.2 VNIR-SWIR大气校正精度评价 |
6.3 VNIR-SWIR矿物填图 |
6.3.1 矿物填图方法 |
6.3.2 填图结果验证 |
6.3.3 方法讨论 |
6.4 多光谱/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对比 |
6.4.1 ASTER与CASI_SASI大气校正对比 |
6.4.2 矿物填图对比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CASI_SASI_TASI高光谱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初步应用 |
7.1 研究区提取的岩矿信息分布特征 |
7.2 基于CASI_SASI_TASI高光谱遥感在地质找矿中初步应用 |
7.2.1 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预测 |
7.2.2 矽卡岩型矿床找矿预测 |
7.2.3 提取的岩矿信息在找矿预测中的综合应用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 |
8.1 主要成果 |
8.2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遥感技术在地质综合勘探中的应用模式及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田地质与勘探技术浅议[A]. 李朋宇. 2021年重庆市矿山学会年会优秀论文集, 2021
- [2]遥感找矿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J]. 龙海波. 世界有色金属, 2021(09)
- [3]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J]. 朱文. 居舍, 2021(03)
- [4]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D]. 任君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 王薪源. 中华建设, 2020(05)
- [6]岩性识别技术现状与进展[J]. 付光明,严加永,张昆,胡浩,罗凡.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1)
- [7]遥感技术在铁路勘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研究[J]. 高山. 铁道工程学报, 2016(12)
- [8]铁路遥感勘察技术体系功能定位研究[J]. 高山. 铁道建筑技术, 2016(11)
- [9]中非Salamat盆地烃渗漏蚀变信息提取研究[D]. 董沐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5)
- [10]基于多/高光谱数据处理及其岩矿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 崔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