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

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

一、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论文文献综述)

薛莹[1](2021)在《基于交易费用视角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与契约选择研究 ——以东北玉米生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正处在升级的关键时期,多元市场服务主体错位发展和分工协作格局逐渐显现,特别是新兴的全程托管服务逐渐占据市场,使农业经营格局逐渐从土地规模经营向服务规模经营过渡。然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内含较高的交易费用,潜在的抑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发展规范程度不一,使农户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如何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方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东北三省8个地区的实地调研,在新制度经济学基础上,以交易费用为中心,采用“分工深化—交易费用—契约匹配”的框架,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的本质及动因,解释农户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不同契约类型的原因,构建农户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之间稳定性契约关系的条件,并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最终为农业生产性服务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具体如下:第一,理论分析。首先,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从理论和现实方面,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的本质,并运用超边际分析进行数理推倒;其次,基于交易费用理论,运用效用最大化分析方法,探究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内在机理;最后,基于“交易费用—契约匹配”理论框架,构建农户模型和博弈模型分析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的影响,探究其内在机理,同时构建不完全契约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第二,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影响。运用Mlogit模型分析威廉姆森分析范式下交易特性对农户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对不同规模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进行异质性讨论。结果表明:交易特性对农户选择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具有显着影响,且对不同规模农户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表现出显着差异。首先,农户选择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主要受地形特征、老龄化程度和养殖规模差异的影响,其中农户选择全程托管服务比选择部分环节服务的影响更加显着。其次,资产专用性中,土地细碎化程度、土地地形特征以及老龄化程度对不同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均有显着差异影响。土地细碎化程度对规模逐渐变大的农户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地形特征和老龄化程度对不同规模农户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均呈现正向影响,其中对大规模影响最大,中规模和小规模农户影响不明显。风险特性方面,经营风险对中规模和小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具有显着的阻碍作用,对大规模农户影响不明显;而交易风险对不同规模农户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没有差异,均具有抑制影响。规模性对不同规模农户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的实证结果显示,养殖规模仅对小规模农户农业全程托管服务选择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影响。考虑到样本选择性偏误的问题,采用Heckman两步法模型分析交易特性中风险性、规模性和契约过程产生的搜寻信息成本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个人信任水平在其中的调节机制。最后,通过替换计量模型法对实证估计相关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交易特性中风险性、规模性和契约过程中的搜寻信息成本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行为具有显着影响,同时个人信任水平在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在修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后,具体得到以下四点结论。其一,风险性中尤其是交易风险在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影响中仍然是关键因素,当在交易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时,选择正式契约优于口头契约。其二,规模越大的农户,其在交易中面临的交易风险越大,选择正式契约的概率更高。其三,较高的搜寻信息成本会阻碍农户选择正式契约。其四,个人信任水平越高的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同时,个人信任水平在信息成本对农户选择正式契约负向影响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在风险性和规模性对农户选择农业生产性服务正式契约正向影响中有抑制性调节作用。第四,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影响。本部分契约稳定性影响从契约续约意愿和长期合作意愿进行衡量。首先,运用Mvprobit模型对交易费用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服务满意度在交易费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中的调节效应;其次,进行交易费用对农业生产性不同服务类型契约稳定性异质性讨论;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实证分析内容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一是契约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有显着影响,其中信息成本影响最大、谈判成本次之,执行成本最小。二是服务满意度在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影响中具有显着调节效应。三是交易成本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影响具有显着差异,特别是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在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续约意愿及长期合作意愿中表现出差异影响。四是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户更偏向于全程托管服务的续约行为。风险性的自然灾害和交易风险对农户部分环节服务长期合作意愿抑制影响较大,对农户全程托管服务长期合作意愿影响不大。第五,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首先,基于收益最大化理论,通过构建福利效应模型,对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农户福利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其次,运用ESR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不同服务类型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最后,从要素禀赋视角探讨农户福利效应差异。结论表明:一方面,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土地要素对农户福利效应均有显着影响。同时,农户基本特征中风险偏好、社会网络、受教育程度和信贷状况对农户福利均有稳健影响,其中风险偏好型、社会网络强、受教育程度高,有借贷经验的农户对福利效应具有促进作用,提高家庭收入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改善农户福利,且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收入或其他经营性收入,增加农户整体福利。同时,农户参与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福利效应存在差异,且均能有效改善农户福利,其中农户参与全程托管服务福利效应最高,参与部分环节服务次之。此外,农户参与部分环节服务和全程托管服务对玉米种植收入均有抑制影响,具体来看,农户参与部分环节服务比全程托管服务在玉米种植收入上损失更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规范部分环节服务市场,加强全程托管服务市场建设。一方面对农业生产性服务者加强技术培训,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服务者;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农业生产性服务者提供服务补贴。第二,健全风险保障机制,降低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可以与保险机构合作,制定并完善合理的保险制度。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可以通过构建以熟人为依托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中介机构,为农户提供完备的信息和沟通渠道。第三,政府应积极推广正式契约,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合同规范。可以针对每个地区不同特点设计合同内容、服务价格及保障范围,公开透明,防止信息不对称等机会主义行为。第四,减少契约过程产生的交易成本,促进农户与农业生产性服务者契约关系的稳定性。第五,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质量,提高农户服务满意度。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研究对象创新。研究重点探讨交易费用、契约选择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突破了过往只分析部分生产环节服务的范畴,重点研究全程托管服务。全程托管服务是新生事物,处于发展初期,属于制度安排的探索阶段,其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是新颖的,而且非常具有实际意义,可为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第二,研究视角创新。研究突破采用农户模型进行农户行为研究的常规思路,将其行为选择视为一种新型农业制度安排,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进行研究。围绕农户展开,以交易费用分析为基础,合理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选择原因、选择差异、契约选择及选择效果进行探究。交易费用分析和测度国内定量研究较少,分析一种新生制度安排的交易费用,可回答制度设立问题,可为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前瞻性的建议,使结论和建议更贴近实际。第三,研究思路创新。在已有研究中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选择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本文在揭示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选择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交易费用对农户与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关系内在影响机理,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上,做了进一步的推进。

王也[2](2020)在《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研究》文中认为

方钦[3](2018)在《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源流、误识及其未来》文中提出文章的主旨是梳理当代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思想史。通过文献考据文章主要论证了以下四个观点:第一,虽然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经济学制度研究着作,但是他的理论本身实际上是"反制度主义";第二,美国制度学派(旧制度经济学)内在的思想渊源之间的冲突决定了其无法建构起有效的理论体系;第三,"科斯定理"是一个被过度诠释的概念;第四,"交易成本"概念的形成是经济学内部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新制度经济学融入了主流理论。文章的结论是,应当抛弃以交易成本为中心的制度解释,转向"深描"的经济学制度分析。

李亚昕[4](2017)在《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本研究立足企业视角,聚焦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集体行动困境”(简称困境),通过分析企业参与困境的制度性障碍,为激发企业参与活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首先,本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从企业的性质入手分析企业参与行为。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修正假设,将企业参与的目标确定为效用最大化,进而遵循交易费用和产权因素的分析脉络,搭建出企业参与困境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研究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对企业参与困境的原因进行了阐释。一方面运用交易费用的分析工具,从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变化及资产专用性三个维度确认了企业参与困境中交易费用的存在,并结合外部市场因素与邻近企业博弈,分析了规模经济对企业交易费用的影响,指出较高的交易费用是造成企业参与困境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从企业参与的产权配置入手,阐述了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产权安排对企业参与困境的影响,重点阐述了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交易特征对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不完全实现的消极影响,得出产权交易的不完全性是造成企业参与困境的原因之二。研究结论基于资产专用性在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中的关联,利用企业资产专用性模型,推导出企业参与困境的多重治理结构——市场化治理、混合式治理与内部化治理,并辅之以相应的案例分析。研究重点以德国“教育企业”为例,从激励方式、管理控制及人力资本收益三方面,论述了企业参与内部化治理结构在降低交易费用上的优势,预见了企业参与内部化的制度变迁方向。最后,研究建议分别从市场化治理、混合式治理与内部化治理三方面,实现企业参与制度的均衡供给,研究着重提出应通过确定企业主体产权、明晰配套法律体系指向等制度化平台的建立,引导企业参与内部化治理结构的发展,以优化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组织体系,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关键能力。研究通过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企业参与困境的观察视角从“生产”转向了“交易”,特别是通过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的系统分析,有助于学界重新理解与识别企业参与困境的关键因素,明确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路径。研究框架建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链接,不仅有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有助于交叉研究的拓展。

乔洪武,李新鹏[5](2015)在《有限理性的人如何实现符合经济正义的利益追求——威廉姆森的经济伦理思想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威廉姆森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实世界中的人是有限理性的、机会主义的人,现实世界中物的最本质的属性是资产专用性,这种人和物构成的现实世界是一种治理的世界。二是个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面临交易成本的障碍,需要选择适当的治理形式来节约交易成本,组织创新对提高经济效率至关重要。三是追求利益的过程是一个适应性的过程,但并不表示个人是完全自发被动的,个人也应自觉协调,积极发挥人的理性建构作用。四是威廉姆森的正义观是历史的,资本主义层级制组织不是权力的产物,而是效率的产物。

李新鹏[6](2015)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致力于经济学的科学化,经济学成为一门选择科学,同时也导致经济学脱离了道德伦理的基础,偏离了斯密预想的方向。斯密首先构建了道德哲学体系,然后是法理学,最后在道德哲学体系和法理学的基础上着就了伟大的《国富论》。新制度经济学派跨域边沁、穆勒和庇古的理性传统,而回归斯密的经验传统。新制度经济学派首先回答了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本质属性问题,然后分析了市场、组织、国家等治理方式的演化,并对各种治理方式进行了伦理评价,从而形成了一个经济和伦理并重的思想体系。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中国的制度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制度经济学派蕴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现实世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不确定性的世界,构成现实世界中的人是有限理性、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人,物是具有资产专用性的物,由此决定了我们在获取利益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障碍。二是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问题将使我们受到交易成本的约束,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进而形成了市场、组织、国家等各种治理方式,市场、组织、国家等不存在绝对的对立。三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市场、组织、国家在交易成本的约束条件下都是有效率的,但历史上对市场的过度推崇而发展为相信自由市场、法律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对理性的盲目夸大而相信政府干预能够实现宏伟的规划目标,对组织的传统偏见延续至今,其实组织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所在。四是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伦理之争忽视了交易成本的存在,以至于认为市场能够反映所有价格和数量信息,反之则相信依靠政府的强大力量就能够削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能无限迷信市场的功能,政府也应从价格和数量的管制中摆脱出来,转而保障经济行为人的合约选择自由。五是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理性建构的过程,应强调适应性效率,关注经济演化的规则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成本:制度转型关键在于权利开放,首先要实现对精英的法治,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社会群体,权利开放是对国家的根本约束,而转型的核心就是权利的人际关系化向权利的非人际关系化转变。六是制度的伦理评价要遵循历史原则和非模式化原则,从历史原则看,发现即占有为权利的初始界定提供了伦理理由;从非模式化原则看,自由非强制的权利处置为利益的分配提供了伦理理由,由此判断资本主义私人产权制度具有正义性。

喻中[7](2014)在《论威廉姆森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文中研究表明威廉姆森是法律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对法律经济学理论的创造性贡献,在于把组织理论引入法律经济学,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强调法学、经济学、组织理论三大领域的彼此交叉、相互融和,使法律经济学理论走出了以往的经济学对法学单向入侵的阶段,为法律经济学打上了浓厚的交叉学科的色彩,拓展了法律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法和组织经济学"。梳理"法律—经济学—组织"研究范式,有助于全面把握威廉姆森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旨趣及其思想贡献。

张云亭[8](2013)在《科斯理论与交易成本思维》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思维方式,适用于极广泛的经济领域,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着交易成本,决定了资源组织的效率,从而也就决定资源组织的方式,是采用市场还是采用科层制。交易成本,或者说交易费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重

黄少安[9](2013)在《罗纳德·科斯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文中提出本文为纪念科斯而作。文章认为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一是把制度经济学发展到了"新古典"制度经济学阶段,重新构建了制度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联姻;二是创建了四个相互联系的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特别是所谓的科斯定理);三是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构件,并且为现代法经济学奠基,也改变了现代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框架;四是引领和成就了一批伟大的经济学家,使得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家群星璀璨。

韩雷,许明[10](2013)在《一个要素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学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劳动合约为分析单位,构建了要素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学模型。本模型把合约治理分为签约前治理和签约后治理两个阶段。合约签约前治理主要指劳资双方抵押资产的提供情况,合约签约后治理主要指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根据治理的不同可以把现存的劳动合约划分为9种不同的分立结构合约。模型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主要由劳动合约的签约后治理模式和合作剩余的变化量决定。

二、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交易费用视角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与契约选择研究 ——以东北玉米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分析框架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结构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生产性服务
        2.1.2 交易费用
        2.1.3 契约选择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研究热点及前沿变迁
        2.2.2 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研究
        2.2.3 交易费用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研究
        2.2.4 国内外契约选择行为研究
        2.2.5 农业生产性服务效果研究
        2.2.6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与契约选择的理论分析
    3.1 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的理论分析
        3.1.1 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的本质
        3.1.2 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的现实选择
        3.1.3 农业生产性服务产生的数理模型分析
    3.2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的理论分析
        3.2.1 经典理论分析下服务外包决策的交易费用理论模型
        3.2.2 交易费用在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中的理论应用
    3.3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选择的理论分析
        3.3.1 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选择约束因素分析
        3.3.2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的理论分析
        3.3.3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影响的博弈分析
    3.4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与契约选择研究的逻辑框架
第四章 调查设计及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政策背景及现状分析
        4.1.1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政策背景
        4.1.2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4.1.3 东北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4.2.1 问卷设计及主要内容
        4.2.2 数据来源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农户个体特征
        4.3.2 农户家庭特征
    4.4 交易费用的测度
        4.4.1 威廉姆森分析范式下交易特性的度量
        4.4.2 契约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的测度
    4.5 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与契约选择描述性分析
        4.5.1 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描述性分析
        4.5.2 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描述性分析
        4.5.3 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描述性分析
    4.6 交易费用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及契约选择的相关性分析
        4.6.1 交易费用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选择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4.6.2 交易费用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的相关性分析
        4.6.3 交易费用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影响研究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5.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5.2.1 变量选取
        5.2.2 模型设定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交易费用对农户部分环节服务选择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5.3.2 交易费用对农户全程托管服务选择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4 不同规模农户异质性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研究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6.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6.2.1 变量选取
        6.2.2 模型设定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的实证分析
        6.3.2 个人信任水平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类型选择的调节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影响研究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7.2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7.2.1 关键指标测度及检验
        7.2.2 变量选取
        7.2.3 模型设定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7.3.2 服务满意度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契约稳定性影响的调节分析
        7.3.3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业生产性不同服务类型契约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研究
    8.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8.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8.2.1 变量选取
        8.2.2 描述性分析
        8.2.3 模型设定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8.3.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户福利模型联立估计实证分析
        8.3.2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机制分析
        8.3.3 不同农业生产性服务类型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差异分析
        8.3.4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不同要素禀赋农户福利的处理效应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3)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源流、误识及其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源流
    (一)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制度研究
    (二) 美国制度学派
    (三) 新制度经济学与博弈论制度分析
三、过度诠释的科斯定理
四、错综复杂的交易成本概念史
五、结论:“深描”的经济学制度分析

(4)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背景
        1.1.1 问题解读
        1.1.2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对治理应用逻辑的梳理
        1.2.2 企业参与困境的国家化治理
        1.2.3 企业参与困境的市场化治理
        1.2.4 企业参与困境的制度化治理
        1.2.5 已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企业
        1.4.2 现代职业教育
        1.4.3 治理
        1.4.4 交易费用
        1.4.5 产权
        1.4.6 制度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比较研究法
        1.5.3 调查研究法
        1.5.4 案例研究法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技术路线
    1.7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7.1 研究重点
        1.7.2 研究难点
        1.7.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2.1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旨与“制度”变量的意义
        2.1.1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旨
        2.1.2 “制度”变量分析的意义
    2.2 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分析引入
        2.2.1 企业参与行动的外部性反思
        2.2.2 企业参与中价格系统的失调
        2.2.3 企业参与中制度供给的失衡
    2.3 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分析框架
        2.3.1 企业参与的交易费用与制度关联
        2.3.2 企业参与的产权介入与制度关联
        2.3.3 企业参与困境的新制度经济学诠释逻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困境的交易费用分析
    3.1 企业参与困境的交易费用分析前提
        3.1.1 企业完全理性决策的存疑
        3.1.2 企业参与效用最大化的追求
        3.1.3 企业参与的机会主义倾向
    3.2 企业参与困境的交易费用内因分析
        3.2.1 交易的不确定性
        3.2.2 交易频率的变化
        3.2.3 企业资产专用性的限制
    3.3 企业参与困境的交易费用外因分析
        3.3.1 市场因素的影响
        3.3.2 邻近企业的博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困境的产权因素分析
    4.1 企业参与的产权内容与功能
        4.1.1 企业参与的产权内容
        4.1.2 企业参与的产权功能
    4.2 企业参与的人力资本产权分析
        4.2.1 人力资本的产权结构与交易特征
        4.2.2 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不完全实现
        4.2.3 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非均衡供给
    4.3 企业参与的非人力资本产权分析
        4.3.1 企业参与实习计划的制定权
        4.3.2 企业参与组织文化的介入权
        4.3.3 企业参与主体确立的法律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困境的多重治理结构
    5.1 企业技术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对应
        5.1.1 技术结构与交易类型的匹配
        5.1.2 资产专用性模型与治理结构分层
    5.2 规模经济形态下企业参与困境的多重治理结构
        5.2.1 企业参与的市场化治理结构
        5.2.2 企业参与的混合式治理结构
        5.2.3 企业参与的内部化治理结构
    5.3 企业参与内部化治理的制度变迁方向
        5.3.1 内部化治理结构的制度介入
        5.3.2 内部化治理结构的运行优势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困境治理的制度供给路径
    6.1 市场化治理结构的制度供给路径
        6.1.1 对接专业与产业标准,提升院校的市场化意识
        6.1.2 制定标准化参与合约,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发展
    6.2 混合式治理结构的制度供给路径
        6.2.1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促使人力资本准租值内化
        6.2.2 建立企业参与的成本补偿机制,实施选择性激励
        6.2.3 打造企业参与的信息化平台,维护企业人力资本收益
    6.3 内部化治理结构的制度供给路径
        6.3.1 确定企业主体地位,引导内部化治理结构的发展
        6.3.2 配置企业参与的人力资本产权,降低交易费用产生
        6.3.3 明晰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指向,保障企业主体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企业案例访谈提纲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和参研课题
致谢

(5)有限理性的人如何实现符合经济正义的利益追求——威廉姆森的经济伦理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的有限理性和物的资产专用性
二、不同治理形式的道德比较和评价
三、层级制组织利益追求的正义性
四、结论与评价

(6)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理由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
        二、关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
        三、关于新制度经济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比较
        四、关于新制度经济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
        五、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伦理思想
        六、关于制度、组织的伦理评价
        七、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目标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诞生的时代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新旧制度经济学派的关联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生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发展
        三、新制度经济学派在中国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发展方向
        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发展趋势与前沿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式微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第三章 科斯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科斯定理的经济伦理思想史渊源
        一、科斯定理的版本
        二、科斯定理的思想史回顾
        三、科斯定理的重新概括
    第二节 权利界定的人性基础
        一、霍布斯、洛克和休谟的权利界定的人性基础
        二、科斯的权利界定的人性基础
        三、斯密的人性观、道德哲学及与科斯对比
    第三节 交易成本约束下的权利界定
        一、权利界定的三个层面
        二、政府管制与自由市场
    第四节 科斯定理审视下的理想世界建构
        一、理想世界及其道路
        二、科斯与功利主义的差别
    第五节 小结与评述
第四章 张五常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张五常的交易成本范式经济学
        一、经济学潮流的转变
        二、经济学的范畴与范式
    第二节 人性的本质与权利界定
        一、人性的本质及对斯密的解读
        二、人权与产权的划分
        三、权利界定的四个层面
        四、人权、产权与民主
    第三节 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伦理之争
        一、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两大思潮
        二、张五常对凯恩斯和哈耶克两方的批评
        三、张五常的货币伦理思想
    第四节 中国改革的经济伦理转型
        一、从人权与产权看中国转型
        二、从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角度看中国转型
        三、从人治与法治看中国转型
    第五节 小结与评述
第五章 诺思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理想世界:静态存在与动态适应
        一、新古典经济学各态历经的理想世界
        二、非各态历经的现实世界
        三、动态适应非各态历经世界
    第二节 制度变迁:人际关系化与非人际关系化
        一、制度变迁的门阶条件
        二、权利限制与权利开放
        三、与马克思的制度变迁伦理思想的比较
    第三节 国家:单一行动者与精英利益集团的组织
        一、两种视角看国家的伦理特征
        二、与奥尔森的国家伦理思想的比较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六章 巴泽尔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功利的权利界定:经济权利与法律权利
        一、权利界定的比较
        二、权利界定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权利的价值:功利的计算与本身之所在
        一、功利计算的价值
        二、自由的价值
        三、人权与产权的价值通约
    第三节 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的伦理态度
        一、三种伦理态度
        二、四个层面
    第四节 功利计算的国家:掠夺者与保护者
        一、文化、意识形态与国家特征
        二、功利的国家
        三、国家的伦理转型条件
    第五节 小结与评述
第七章 威廉姆森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
        一、有限理性的人
        二、机会主义的人
        三、资产专用性的物
        四、人和物构成的各种世界
    第二节 如何追求利益:自由市场与层级制组织
        一、市场、法律至上与政府干预
        二、层级制组织的反竞争辩护与适应性效率
    第三节 追求利益的正义性:层级制组织的伦理评价
        一、激进政治经济学派与威廉姆森的伦理之争
        二、三种正义理论
        三、威廉姆森的正义立场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八章 德姆塞茨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权利界定的资源与人性基础
        一、稀缺性基础
        二、自利性基础
    第二节 产权的道德伦理评价
        一、评价的规则
        二、对三种产权制度的评价
        三、基于效率的财产权利正义理论
    第三节 效率与平等的伦理之争
        一、效率与平等的一般关系
        二、容忍竞争失败
        三、改善弱势群体的不平等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九章 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的总体评析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的特色
        一、新制度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伦理思想总结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三、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的独特标识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的批判
        一、重视形式平等而忽视实质平等
        二、重视消极道德而忽视积极道德
        三、重视意识形态而忽视物质条件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对中国的借鉴
        一、消除市场与政府对立的教条思维
        二、适应性完善制度转型的门阶条件
        三、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义基础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7)论威廉姆森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一种新范式的“法律—经济学—组织”
二、“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中的法学资源
三、“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中的经济学资源
四、“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中的组织学资源
五、“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的理论意义

(8)科斯理论与交易成本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交易和交易费用
科斯的三个基本命题
    企业的起源
    企业的规模
长期合同与纵向一体化
科斯定理与科斯第二定理
科斯理论的自然演进

(9)罗纳德·科斯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斯把制度经济学发展到了“新古典制度经济学”阶段
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产权理论
    (三)企业理论
    (四)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科斯定理
三、科斯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及现代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制度起源理论
    (三)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
    (四)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
    (五)国家和意识形态理论
    (六)企业理论
        1. 企业的起源和企业的本质。
        2. 企业如何组织。
        3. 企业规模变动及企业边界。
        4. 企业产权及其结构。
    (七)公司治理理论
    (八)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制度演变理论
    (九)法经济学
    (十)环境经济学
四、科斯的引领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家群星灿烂
    (一)威廉姆森的契约治理理论和对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①
    (二)诺思和福格尔的制度变迁理论和新经济史学
    (三)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及机制设计理论
    (四)布坎南与新政治经济学

(10)一个要素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学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分析单位、对象和假设条件
    (一) 分析的单位和对象
    (二) 合约分析的假设
三、要素收入合约分析的模型
四、不同的合约分立模型和假说
    (一) 不同模型的分立结构
    (二) 合约治理发挥作用的机制
    (三) 不同合约下的要素分配格局
五、小结

四、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交易费用视角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为与契约选择研究 ——以东北玉米生产为例[D]. 薛莹.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4)
  • [2]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研究[D]. 王也.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3]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源流、误识及其未来[J]. 方钦. 南方经济, 2018(12)
  • [4]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D]. 李亚昕. 天津大学, 2017(09)
  • [5]有限理性的人如何实现符合经济正义的利益追求——威廉姆森的经济伦理思想探析[J]. 乔洪武,李新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6]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 李新鹏. 武汉大学, 2015(07)
  • [7]论威廉姆森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J]. 喻中.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4(04)
  • [8]科斯理论与交易成本思维[J]. 张云亭. 经济导刊, 2013(12)
  • [9]罗纳德·科斯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J]. 黄少安. 经济学动态, 2013(11)
  • [10]一个要素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学模型[J]. 韩雷,许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标签:;  ;  ;  ;  ;  

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