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三个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三个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三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梅[1](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常明明[2](2021)在《“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文中指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部编版”),在2019年秋季实现了全国统一使用。与其他版本的语文教科书相比较,“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在编排上有其特点,尤其是课后习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研究,旨在引起广大教师对课后习题的重视,加强对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们在完成习题、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掌握相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课后习题的价值。本研究以小学中段“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的内容包括课文课后练习题、单元练习题和专题练习题,其单元练习题特指“语文园地”板块,专题练习题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的使用为研究对象,对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界定了语文教科书、“部编版”语文教课书和语文课后习题的概念,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含义、特点、类型及功能。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从题量、题型、结构和内容四个方面对课后习题编制进行研究,并总结了其特点。其次,为了了解“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师生的使用情况,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某小学中段的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方面的问题有四:1.对课后习题重视度不够;2.未能完全开发课后习题的价值;3.对课后习题缺少主动开发的积极性;4.讲解课后习题方式单一。学生方面的问题有三:1.对课后习题的重视度不高;2.对课后习题的兴趣度有待提高;3.没有正确认识到课后习题的价值。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分别总结出关于课后习题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建议。教师方面的建议有六:1.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习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根据题目需要,跨越学科延伸;4.根据题目需要,适当补充调整;5.合理进行划分,灵活使用习题;6.转变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反馈。学生方面的建议有四:1.树立练习主体观念,充分重视课后习题;2.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3.增强合作、探究式的习题学习法;4.增强批判性思维,勇于提出质疑。希望此研究能对师生使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提供一些借鉴。

郑超[3](2021)在《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论说类文本观点明确、证据充足、论证合理、语言严谨、逻辑周密,蕴含着浓厚地思辨价值,论说类文本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充分把握文本观点和态度的基础上,探究领悟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从而养成思辨性阅读写作的自主意识与习惯。高中语文课程目标重视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在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证推理、批判发现、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阅读是以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综合分析的阅读模式,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宗旨在于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独立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论说类文本明确的观点中发展质疑批判精神、丰富的论说方法中建构推理论证能力、独特的文辞中提高理解分析水平。本文主体部分共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和教师层面分别寻找问题症结,具体分析以求突破,为高中语文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可行性基础。第二,在确定论说类文本核心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梳理归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内的论说类文本选篇,阐述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第三,建构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专题,结合课例研究,寻求阅读教学专题的实施策略。第四,以先秦诸子经典研读专题教学设计为例,展示论述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专题的实施过程。

刘丹[4](2021)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文中提出练习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的载体,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指导反馈。一套高效、科学、合理的练习系统不仅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水平,也反映着课程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作为教材中连接教与学重要枢纽的练习系统,其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设计出一套具有最大使用价值的课后习题成为教材编写者与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具代表性且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版教材,在练习系统的编写方面各有特色。本文围绕两版教材中相同篇目的练习系统进行研究,主要从教材编写与教学使用出发,通过使用列表统计、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比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编写特点、理念形式以及使用情况,系统分析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的优劣,希望能为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编写提出适当建议。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研究背景出发,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现状、内容与方法。主体部分细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教科书中练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设计原则。第二部分,首先对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练习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按照文言文、小说、古代诗歌、戏剧这四类文体从两版教材中选择一篇或数篇相同篇目选文,对其练习系统从数量、类型、特点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部分,对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课后习题从异同点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形式、编排理念以及优缺点。第四部分,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练习系统使用效果的调查,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教师则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现状,统整得出练习系统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使用问题。第五部分,高中语文教材练习题的编写建议,从前文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与使用现状出发,为语文教材练习题的编写提出建议。结语部分,总结反思本论文的成果与不足。

杨婷[5](2021)在《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研究》文中提出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帮助,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是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内容的有力工具;还提供相当多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是否重视课后习题及能否有效利用其进行语文学习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秉承“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理念,借鉴以往教材编写经验,更具科学性、时代性,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诸多板块都进行了创新,其中就包括课后习题。部编教材课后习题的数量、呈现方式、内容等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与之前人教版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此,本研究将从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入手,研究其课后习题特点及使用状况,并结合一定的问卷调查,提出对应的使用策略及教学建议,以期对一线语文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主要有四章。第一章是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作用及设计理论基础,包括课后习题在语文学习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发挥的重要作用,课后习题设计编排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对比,从宏观、微观角度对两版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设计特点:习题少而精,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注重文本细读和阅读学习方法指导;重视语言、文化知识积累;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强调“多读书”“好读书”。第三章从实践角度出发,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六盘水市两所中学七年级师生的课后习题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师生对教材习题的认知程度不深;二是学生完成习题的主动性不强;三是习题使用单一、刻板,拓展应用性习题关注不够;四是教师对习题的指导反馈还有待加强。第四章是结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特点及师生在使用习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及教学建议。

唐晨月[6](2021)在《基于学生认知起点的文言词句教学实证研究 ——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全国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深入,各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都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不仅课堂主体从教师转换到了学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固化教学方式也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变,需要更多的反思与突破。身处信息化时代,如何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得课堂教学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了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CTCL“学习”范式,关注学生在进行具体课程学习前的认知起点,并以初中语文文言文篇目“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学习内容为例,开展对学生文言词句认知发展的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初中学生在文言词句学习中存在哪些认知起点?成因是什么?2.技术如何辅助课堂教学,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文言词句认知发展,并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本研究选用了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问题一,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在学习前的文言词句认知情况进行了测查,并对其中呈现出的不同认知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与定义,得出存在的多个认知起点类型。针对问题二,本研究开展了促进初中学生不同文言词句认知发展的设计研究,并运用准实验法进行了教学验证。认知发展设计研究以CTCL研究范式为理论指导,以概念转变研究理论为依据展开,针对学生不同的文言词句认知起点,进行个性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学验证则以“陈太丘与友期行”篇目为例,设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一。在通过对前测数据的分析,判定两班水平一致后,对实验班进行提供不同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教学,与此同时对照班进行传统式的教学。最后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后测检验,分析数据并结合学生访谈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初中学生在学习本研究所涉及文言文篇目前,普遍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认知起点。二是经前后测的数据分析验证,通过针对不同认知起点所设计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文言词句认知发展,并且提高其学业水平成绩。

王文钰[7](2021)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科技、大数据、5G、AI智能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冲击着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爆发后,为响应党中央“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遵循教育部发布的相关通知,广大语文教师开启了线上授课模式。随之,线上语文教育几乎取代了线下传统的语文教育,展现出“互联网+语文”在语文教育领域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多数教师、学生家长反映线上语文教育相较于传统线下语文教育而言,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成绩方面助益效果乎微。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了解线上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广大师生对线上语文教育成果的评价,关注线上语文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经过问卷调查可知,目前线上语文教育存在忽视语文内涵、弱化书写能力、资源庞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基于此种状况,本文结合当前线上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一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智慧;二是建立多指标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三是促进线上线下语文教育的融合;四是构建全方位的线上语文教育平台;五是加强线上语文教育平台的监管。以此推动线上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线上语文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思考认识。

梁莹莹[8](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选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育人和发展人方面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但当前却发现革命文化选文在教学方面存在诸如教师理论修养不足、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学方式单一等教学问题。因此,针对当前出现的教学困惑与难题,本文从教师提高革命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程形式等角度提出的参考性建议,以期丰富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策略。本论文一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和结语。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是在国家坚持文化自信、语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突破革命文化选文教学困境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其次,详细地阐述研究目的与意义并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再次,通过梳理文献资料介绍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选文”等核心概念,为本文提供有效的研究基础;最后分别从“关于革命文化选文选编情况的研究”“关于革命文化选文语文教育价值的研究”“关于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三个方面来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述评。第二部分为正文。正文部分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是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首先,利用文本分析法从数量、体裁、主题等角度对革命文化选文进行静态分析;其次,总结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的选编特点,其特点包括“选文数量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与纪实性相结合”“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最后总结出革命文化选文具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引领学生发扬革命精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价值。第二章是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明确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明确了本文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分别从六个维度进行设计。根据师生问卷的作答情况,发现当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在教学方面存在“革命文化认识不足,忽略教学价值”“革命历史陌生化,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囿于教材,教学方式单一”等主要问题。第三章是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丰富革命文化的认识”“还原革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程形式,多方面整合渗透”等教学策略,以期为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提供借鉴,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革命文化选文的课堂教学。第三部分为结语。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做出未来的展望。

余淑文[9](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练习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教读课文小说练习系统题量、题型、考查内容三各方面进行梳理,以了解“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的特点。并结合问卷调查法,了解师生对小说练习系统的使用情况和评价,主要发现小说练习系统设计上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为教材编写者的练习设计和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论文的第一章要是对“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进行梳理,通过从题量、题型、和考查内容三方面下手,发现练习系统有以下特点:题量“少”而质量“精”;题型以理解性题目为主;考察内容凸显小说的文体特征。论文的第二章主要是对“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部分。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对小说练习的态度、对小说练习的评价以及使用情况三个方面展开;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对小说教学和小说练习系统的认知情况、对小说课后练习的评价以及使用情况三个方面展开。论文的第三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之上,总结出“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的优势和不足。基于第一章对小说练习系统的梳理和第二章的问卷调查,得出小说练习系统在设计上有以下优势: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小说阅读方法指导;贴合学生当代生活,关注小说课外阅读延伸;注重品味小说语言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小说练习系统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设计方面:叙事技巧题目考察方式以转换叙事角度为主;部分题目表述笼统,缺乏操作指示;题目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二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说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练习的能力训练点不明确;对小说练习系统的重视度不高,练习处理方式随意;使用方式单一,缺乏灵活运用;使用动机功利化,学生缺乏积极性。论文的第四章则是针对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供参考。在教材编写上,丰富小说叙事技巧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明确题意表述方式,适当提供点拨指导;题型设置多样化,提高题目的趣味性。在练习的使用上,教师应当丰富自身的小说理论知识储备,整合教材不同板块之间的知识体系;依题备课,随文而练;转变练习的使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宫义达[10](2020)在《人教版《藤野先生》练习系统变迁研究 ——从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文中认为《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 1904-1906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文质优美是《藤野先生》一经问世就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藤野先生》先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0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本文中选择其中8个版本进行分析:《初级中学课本文学 第二册》(1955年)、《初级中学课本文学 第六册》(1957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 第五册》(1978年)、《初级中学课本语文 第五册》(1982年)、《初级中学课本语文 第五册》(1987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语文 第六册》(199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2007年)、《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2017年)。在分析《藤野先生》练习系统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人教版《藤野先生》练习系统变迁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总结出如何更好地利用《藤野先生》练习系统进行教学。绪论部分分别从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这几个部分进行论文,阐明了笔者对本文写作的总体认识。第一章简要回顾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按照课程目标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摸索阶段、双基导向阶段、三维目标导向阶段。总结出初中语文课程目标变化的特点:从灌输知识到全面发展;从注重教法到关注学法;从笼统抽象到清晰具体。语文课程目标变化的原因首先是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最后对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进行总结:社会需求居于首位;学科意识逐渐苏醒;学生发展得到重视。第二章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个版本《藤野先生》练习系统从题型和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着重于课文传递的情感的体会;题型较为单一;习题的关联性强。不同之处是对写作手法的特殊价值侧重不同,对汉语基础知识重视不同。第三章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探究课程目标与《藤野先生》练习系统的关系,深入分析《藤野先生》练习系统的习题设计是否完全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得出结论:从练习系统的名称上来看,数量由少到多,显示了我国对于语文学科的研究从探索到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是贯穿在这三个阶段中;尊重怀念藤野先生的习题在这三个阶段中出现相对较少,教师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补充。第四章是在前三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就如何使《藤野先生》练习系统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价值,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提出建议。教师应加强练习系统的关联性:加强练习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加强练习系统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加强练习系统与设计教学的联系。学生应加强练习系统与学习实际的联系: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三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三题(论文提纲范文)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游戏
        1.4.2 游戏教学法
        1.4.3 彝族小学
        1.4.4 汉语拼音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6 理论基础
        1.6.1 沉浸理论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6.3 语境理论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访谈法
        2.2.2 实物研究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验法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研究场域分析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3.2.1 行动研究思路
        3.2.2 行动研究过程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问题和分析
        4.1.1 问题提出
        4.1.2 问题分析
    4.2 计划与实施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 观察和反思
        4.3.1 观察
        4.3.2 反思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问题和分析
    5.2 计划与实施
        5.2.1 计划
        5.2.2 实施
    5.3 观察和反思
        5.3.1 观察
        5.3.2 反思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6.1.1 笔试成绩分析
        6.1.2 口试成绩分析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6.4 教学建议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6.5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课后习题的重要价值
        二、教科书课后习题的利用现状
        三、课程标准对课后习题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课后习题相关理论的研究
        二、课后习题编排的研究
        三、课后习题使用的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语文教科书
        二、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
        三、语文课后习题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法
        三、统计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
        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后习题研究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二、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课后习题研究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总体概况
    第一节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分析
        一、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题量分析
        二、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题型分析
        三、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结构分析
        四、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特点
        一、题量设置少而精
        二、题型丰富,互相联系
        三、结构层次鲜明、重点明确
        四、内容注重能力培养、文化传承
第四章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使用现状的调查——以昆明xx小学为例
    第一节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小结
        一、教师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
    第一节 教师使用教科书课后习题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习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根据题目需要,跨越学科延伸
        四、根据题目需要,适当补充调整
        (一)补充课后习题的形式
        (二)调整使用练习的方式
        (三)根据题目需要补充适当的方法指导
        五、合理进行划分,灵活使用习题
        六、转变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反馈
        (一)评价以学生为主,鼓励互相评价
        (二)因人而异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体制
    第二节 学生使用教科书课后习题的建议
        一、树立练习主体观念,充分重视课后习题
        二、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三、增强合作、探究式的习题学习法
        四、增强批判性思维,勇于提出质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关于“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学生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关于“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教师的问卷调查
    附录 C 关于“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教师访问提纲
致谢

(3)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一、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一)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的转型
    (二)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情况调查
二、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一)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教学取向
    (二)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三、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专题
    (一)设立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专题的依据
    (二)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专题的设计
    (三)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专题策略分析
四、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专题例说
    (一) “初探理性之光,传承人文之韵”专题例说缘由
    (二) “初探理性之光,传承人文之韵”专题内容分析
    (三) “初探理性之光,传承人文之韵”专题实施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练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练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心理理论
    (二)练习系统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阶梯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二、人教版和苏教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的概述
    (一)人教版和苏教版练习系统简介
        1.人教版练习系统简介
        2.苏教版练习系统简介
    (二)人教版和苏教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的分析
        1.文言散文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2.小说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3.古代诗歌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4.戏剧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对比研究
三、人教版和苏教版练习系统对比分析
    (一)两版教材练习系统设计形式的对比
        1.一课一练与专题合练
        2.逐层递进式与由分到合式
        3.均呈现递进式的习题排列形式
    (二)两版教材练习系统设计理念的对比
        1.均以核心素养为本,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均强调实践性,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3.人教版重视基础积累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4.苏教版注重知识整合与文体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特点的对比
        1.人教版练习系统优点
        2.苏教版练习系统优点
        3.两版教材练习系统的不足之处
四、人教版与苏教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使用效果调查
    (一)练习系统教学使用调查概况
        1.调查问卷及访谈纲要的设计
        2.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问卷的发放
    (二)师生调查结果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
        2.教师访谈的调查结果总结
    (三)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1.人教版与苏教版练习系统使用情况对比
        2.练习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高中语文教材练习题的编写建议
    (一)重视文化传承,培养人文情怀
    (二)题型设置力求多样,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高语用能力及思维品质
    (四)增强习题趣味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重视学习方法的习得,增强习题的可操作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人教版与苏教版课后习题使用效果对比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六 关于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采访纲要(教师)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5)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关于非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研究
        2.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研究
    (三)研究创新点及思路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思路
    (四)概念界定
        1.语文教材
        2.课后习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作用及设计理论基础
    (一)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地位和作用
        1.课后习题的地位
        2.课后习题的作用
    (二)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的理论基础
        1.课程标准
        2.核心素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的对比分析
    (一)两版教材课后习题的宏观对比
        1.习题数量
        2.板块组成
        3.习题类型
    (二)两版教材课后习题的微观对比
        1.散文《济南的冬天》习题比较
        2.文言文《孙权劝学》习题比较
        3.诗歌《古代诗歌四首》习题比较
    (三)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的特点
        1.习题少而精,设计有梯度有层次
        2.注重文本细读和阅读学习方法指导
        3.注重语言、文化知识积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4.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强调“多读书”“好读书”
三、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调查
    (一)部编本课后习题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情况说明
        2.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3.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二)部编本课后习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部编习题缺乏深入了解
        2.学生完成部编习题的主动性不强
        3.习题使用单一、刻板,拓展应用性习题关注不够
        4.教师对习题的指导反馈有待加强
四、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策略及教学建议
    (一)及时关注教材变革,充分挖掘习题价值
        1.及时关注教材变革,抓住习题训练重点
        2.掌握不同习题特点,充分挖掘习题价值
    (二)适度引导巧妙设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利用习题预习,调动学生主动性
        2.巧设学习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
        3.学生认真完成,调动自我主动性
    (三)改善习题使用方式,做好拓展习题训练
        1.充分考虑教情学情,合理删改课后习题
        2.分层布置课后习题,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3.巧用课内课外时间,高效落实拓展习题
    (四)加强习题指导,认真评价反馈
        1.深入指导,强调方法
        2.多样反馈,高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B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致谢

(6)基于学生认知起点的文言词句教学实证研究 ——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1.2 教育信息化
        1.1.3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访谈法
        1.4.3 准实验研究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言文阅读教学相关研究
    2.2 认知发展相关研究
        2.2.1 概念转变相关研究
        2.2.2 认知领域的学习结果分类研究
    2.3 相关学习理论基础
        2.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3.2 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理论
        2.3.3 “学习技术”(CTCL)范式理论
第3章 认知起点的测查与分析
    3.1 测查内容的选定
    3.2 测查形式的选定
    3.3 认知起点的测查与分析
        3.3.1 认知起点的测查实施
        3.3.2 认知起点的类型与成因
第4章 正式教学实验设计与资源开发
    4.1 实验目标分析
    4.2 实验学习内容分析
    4.3 教学实验设计
    4.4 个性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第5章 教学实验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5.1 教学前测与结果分析
        5.1.1 教学前测
        5.1.2 前测数据初步分析
        5.1.3 学生认知情况分析
    5.2 教学实验的实施
    5.3 教学后测与结果分析
        5.3.1 教学后测
        5.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5.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认知发展对比分析
    5.4 后测访谈
第6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测查问卷
附录B 前测问卷
附录C 后测问卷
附录D 实验班学习任务单
附录E 后测访谈记录
致谢

(7)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现状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线上语文教育
    一、线上语文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线上教育
        (二)线上语文教育
    二、线上语文教育资源分类及特点
        (一)课程类
        (二)辅导类
        (三)答疑类
        (四)题库类
        (五)其他类
    三、线上语文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教师问卷及分析
        (二)学生问卷及分析
第二章 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依赖技术,忽视语文内涵
    二、线上学习,弱化书写能力
    三、资源庞杂,加大教师工作量
    四、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学业负担
第三章 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语文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智慧
        (一)帮助语文教师转变角色
        (二)引导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三)提升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二、建立多指标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一)转变语文教学评价观念
        (二)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三)完善语文学习评价记录
    三、促进线上线下语文教育的融合
        (一)推动教学资源融合发展
        (二)促使交流环境融合发展
        (三)增进语文课程融合发展
    四、构建全方位线上语文教育平台
        (一)建设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库
        (二)实现信息的实时互动共享
        (三)提供个性化线上教育服务
    五、加强线上语文教育平台的监管
        (一)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二)从严监察线上培训资质
        (三)建立线上教育行业规范
    六、线上语文教学案例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二)朗读教学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线上语文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
    附录二 线上语文课堂学习情况调查表(学生问卷)
致谢

(8)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坚持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二)语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突破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困境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文本分析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革命文化
        (二)革命文化选文
    五、文献综述
        (一)关于革命文化选文选编的研究
        (二)关于革命文化选文语文教育价值的研究
        (三)关于革命文化选文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概述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选编情况
        (一)革命文化选文数量分析
        (二)革命文化选文体裁分析
        (三)革命文化选文主题分析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选编特点
        (一)选文数量丰富,体裁多样
        (二)时代性与纪实性相结合
        (三)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育价值
        (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二)引领学生发扬革命精神
        (三)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二、初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革命文化认识不足,忽略教学价值
        (二)革命历史陌生化,缺乏学习兴趣
        (三)学习囿于教材,教学方式单一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丰富革命文化的认识
        (一)提高自身素养,重视革命文化
        (二)转变教学观念,走进革命文化选文
        (三)树立德育观念,发挥革命文化选文德育价值
    二、还原革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革命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补充革命历史知识,拉近学生与革命历史的距离
        (三)精读教材文本,提升阅读兴趣
    三、丰富课程形式,多方面整合渗透
        (一)利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二)实现革命文化的跨学科交流与融合
        (三)优化教学方式,组织革命文化教学活动
        (四)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多方面整合与渗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统计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梳理
        一、小说练习系统题量
        二、小说练习系统题型
        三、小说练习系统考查内容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特点
        一、题量“少”而质量“精”
        二、题型以理解性题目为主
        三、考查内容凸显小说的文体特征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第一节 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一、学生对小说课后练习的态度
        二、学生对小说课后练习的使用
        三、学生对小说课后练习的评价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情况
        一、教师对小说教学和小说练习系统的认知
        二、教师对小说课后练习的使用
        三、教师对小说课后练习的评价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的优势和不足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的优势
        一、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小说阅读方法指导
        二、贴合学生当代生活,关注小说课外阅读延伸
        三、品味小说语言魅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的不足
        一、小说练习系统设计待改进之处
        二、小说练习系统教师使用中的问题
第四章 “部编本”初中小说练习系统设计思考和使用建议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设计思考
        一、丰富叙事类题目考察方式
        二、明确题意表述,提供点拨指导
        三、题型多样化,提高练习趣味性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使用建议
        一、依题备课,随文而练
        二、丰富小说理论,整合教材体系
        三、转变使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学生卷)
附录二 :“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教师卷)
附录三 :“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题型分类表
致谢

(10)人教版《藤野先生》练习系统变迁研究 ——从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练习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 研究语文课程目标的需要
        (三)《藤野先生》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语文教科书
        (二) 练习系统
        (三) 语文课程标准
        (四) 语文课程目标
    四、文献综述
        (一) 语文练习系统的相关研究
        (二) 语文课程目标的相关研究
        (三) 《藤野先生》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七、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 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简要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轨迹
        (一) 摸索阶段
        (二) 双基导向阶段
        (三) 三维目标导向阶段
    二、初中语文课程目标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一)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变化的特点
        (二)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变化的原因
    三、初中语文课程目标发展的总结
        (一) 社会需求居于首位
        (二) 学科意识逐渐苏醒
        (三) 学生发展得到重视
第二章 不同版本《藤野先生》练习系统的梳理和比较
    一、不同版本《藤野先生》练习系统的题型分析
        (一) 根据名称分类
        (二) 根据特定题型分类
        (三) 根据一般题型分类
    二、不同版本《藤野先生》练习系统的内容分析
        (一) 对积累记忆类习题的分析
        (二) 对理解类习题的分析
        (三) 对应用类习题的分析
    三、比较的结论
        (一) 相同之处
        (二) 不同之处
第三章 从语文课程目标出发解析《藤野先生》练习系统
    一、摸索阶段
        (一) 1955年版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二) 1957年版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二、双基导向阶段
        (一) 1978年版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二) 1982年版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三) 1987年版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四) 1992年版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三、三维目标导向阶段
        (一) 2007年版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二) 统编本教科书《藤野先生》的练习系统分析
第四章 《藤野先生》练习系统的教学建议
    一、加强练习系统与教师教学的关联性
        (一) 加强练习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二) 加强练习系统与教学目标的联系
        (三) 加强练习系统与设计教学的联系
    二、加强练习系统与学生学习的联系
        (一) 改进学习方式
        (二) 提高语文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人教版历年《藤野先生》作业系统
        1955年版
        1957年版
        1978年版
        1982年版
        1987年版
        1992年版
        2007年版
        部编本
致谢

四、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三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D]. 常明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中论说类文本批判性阅读教学实践[D]. 郑超.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4]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D]. 刘丹. 延安大学, 2021(11)
  • [5]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研究[D]. 杨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学生认知起点的文言词句教学实证研究 ——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D]. 唐晨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王文钰.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8]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教学策略研究[D]. 梁莹莹.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9]“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练习系统研究[D]. 余淑文.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10]人教版《藤野先生》练习系统变迁研究 ——从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D]. 宫义达.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三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