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针织面料吸水速干技术探讨

纯棉针织面料吸水速干技术探讨

一、纯棉针织品的吸水速干工艺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倪鹏程[1](2021)在《棉织物吸湿速干和消臭复合功能整理研究》文中提出如今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服装的外观,更注重服装的穿着舒适感,为纺织品赋予吸湿速干性能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一大趋势。本文对32s的全棉针织汗布进行了吸湿速干和消臭复合功能整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首先使用氯化锌对棉纤维进行物理改性整理。氯化锌在水溶液中能水解成氢氧化锌,在纤维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纤维表面,增加纤维比表面积,提升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实验证明经过改性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156mm,纬向芯吸高度128mm,水分蒸发速率0.16g/h,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得到提升。最佳工艺:浸渍温度为60℃的条件下,将棉织物在60g/L氯化锌溶液中浸渍40min,且溶液p H为5.23,对棉织物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接着对氯化锌改性后的棉织物进行吸湿速干整理,选用羧酸乙氧基化合物(鲁道夫)、聚乙二醇与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TF-630)和树脂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QD-6030)三种吸湿速干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吸湿速干整理,由单因素实验确定吸湿速干整理剂的合适用量、定型温度、定型时间。结果表明鲁道夫对棉织物吸湿速干性能提升最好,整理后棉织物径向芯吸高度168mm,纬向芯吸高度142mm,水分蒸发速率0.204g/h。鲁道夫含有羧基等亲水基团,两端是截然不同的亲水聚氧乙烯链段和显疏水性的聚酯链段,能够使棉织物内外两层具有相对的亲疏水性差异提升了织物的毛细效应,含氧基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使棉织物拥有良好亲水性,水分能快速进入织物内层进行扩散提高织物吸湿速干性能。最佳工艺:50g/L鲁道夫吸湿速干整理剂,二浸二轧,在定型温度为170℃,定型时间90s的条件下热定型。然后将三种吸湿速干整理剂与三种不同的丙烯酸酯类拒水整理剂复配使用。目的是降低棉织物的吸湿溶胀性进一步提升棉织物的速干性能。通过对比棉织物的经纬向芯吸高度和水分蒸发速率进行表征。经实验证明鲁道夫吸湿速干整理剂与无氟类XF-5003拒水剂的复配效果最好且环保。复配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152mm,纬向芯吸高度127mm,水分蒸发速率为0.238g/h。棉织物的亲水性下降,速干性能显着提升。最佳工艺:选用4g/L的XF-5003拒水剂和5g/L的1306交联剂,二浸二轧,在定型温度180℃,定型时间90s的条件下热定型。第四,使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复配物的消臭整理剂(宾佑)对棉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硅酸盐类消臭整理剂有良好的物理吸附性能,能大量吸附寻常的臭气,而且其稳定性好,在高温定型时对其吸附性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耐洗性。整理后的棉织物对氨气的消臭率高达93.42%。最佳工艺:中性条件,宾佑消臭整理剂40g/L,粘合剂20g/L,二浸二轧,在温度为150℃条件下热定型80s。同时硅酸盐矿物表面具有羟基结构具有亲水性,粘合剂中含有树脂成分具有疏水性,整理后会影响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结果表明经过消臭整理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140mm,纬向芯吸高度117mm,水分蒸发速率达到0.245g/h。棉织物亲水性整体有小幅度下降,速干性能提升显着。最后本文探究了吸湿速干与消臭整理复合整理工艺的耐水洗性能。经过20次水洗后棉织物的蒸发速率和透湿量下降率都在10%以内,消臭率依旧维持在80%以上,依旧高于国家标准。

李珂,王明,张健飞,巩继贤[2](2016)在《纯棉针织物泡沫涂层单向导湿整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泡沫涂层技术对纯棉针织物进行单向导湿整理,研究整理剂用量、进气量、车速等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各因素的较佳取值范围。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以单向传递指数和滴水扩散时间为响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最终优化工艺:Repellan SMS 5 g/L,Foamer 5 g/L,Foryl HS 1 g/L,进液量30 L/min,进气量12 L/min,车速8 m/min,100℃预烘2 min,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2.5 min。用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单向传递指数达153.35,水滴渗透平均时间为0.91 s。

邵勤思,梁晶晶,唐志勇,孙晋良,任慕苏[3](2012)在《芳纶织物导湿排汗整理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导湿排汗整理前使用溶胀剂DMSO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纶)织物进行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导湿排汗整理的效果。研究DMSO预处理对芳纶织物的影响以及预处理后的导湿排汗整理工艺,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预处理后芳纶表面凹槽比未处理时明显,可提高织物的毛细效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预处理后芳纶织物玻璃化温度略有提高;热重分析显示,DMSO未使芳纶大分子发生降解;广角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经DMSO预处理后,芳纶的结晶度有所增大。经测定,与直接进行导湿排汗整理相比较,DMSO预处理后再进行导湿排汗整理,得到的芳纶织物芯吸高度更高,且耐洗性更好。

徐伟杰,张玉高[4](2011)在《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湿快干和单向导湿织物具有控制人体湿热平衡的功能,它作为附加值较高、穿着舒适性好以及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织物,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从织物导湿快干的原理、导湿快干纤维、单向导湿织物的纤维选择、织物组织结构对导湿性能的影响、导湿快干织物的染整加工以及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性能评价标准几个方面,综述了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戴春芬[5](2010)在《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传递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大麻、亚麻和苎麻织物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显微拉曼光谱仪对液氨处理前后3种麻纤维表面形态、结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散热性、吸放湿性、芯吸性、导湿性、保水性、干燥性和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分析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传递性能,探讨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湿传递性能与其纤维结构的关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判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传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液氨处理使麻织物结构变得更加紧密,纱线表面毛羽数量减少,纤维变得更加光滑圆润,纵向表面条痕和裂痕明显减小或消失,纤维结晶度下降,晶型基本上由纤维素Ⅰ转化为纤维素Ⅲ,麻纤维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的变化;液氨处理使麻织物的散热性、吸放湿能力、吸水性和保水性减弱,但透气性、透湿性、导湿性和干燥性增强,同时也使苎麻织物的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各项指数均有所改善,而大麻和亚麻织物的吸水速率和液态水扩散速度减小,但浸湿时间缩短,单向传递指数明显增加,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增加;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液氨处理使3种麻织物的湿传递性能均得到改善。液氨处理后,麻纤维表面形态和结晶结构的改变是造成麻织物湿传递性能变化的重要原因。

戴春芬,周永凯,李臣,张华,张建春[6](2010)在《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麻织物刚度大、易起皱、手感粗硬等问题,采用液氨处理来改善大麻、亚麻和苎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表面形态和麻纤维结晶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性、水分蒸发能力和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分析了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液氨处理使麻织物结构变得更加紧密,纱线表面毛羽数量减少,纤维纵向的表面条痕和裂痕明显减小或消失,纤维结晶度降低;液氨处理使麻织物透气率和透湿量增加,经纬芯吸效应减小,润湿面积增加,水分蒸发率略有增大,织物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OMMC)增加.液氨处理后,麻织物表面形态和纤维结晶结构的改变是造成麻织物湿性能变化的重要原因.

何天虹,姚金波,修建,赵海洋[7](2007)在《双侧结构吸湿快干纯棉针织物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单面整理技术开发双侧结构吸湿快干纯棉针织物。将拒水整理剂按一定图案印制于纯棉针织物的一面(贴近皮肤),使其具有非连续的疏水性,另一面仍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形成亲、疏水“双侧”结构的单向导湿织物。经对织物的吸湿回潮性能、干燥性能、显汗导湿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后的纯棉针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快干效果。实际穿着效果证实,40%拒水面积的织物湿舒适性较好,粘着性低,适合人体在湿热环境下中等运动量时穿着。

何天虹[8](2007)在《纯纤维素纤维吸湿排汗快干织物的设计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基于当前吸湿排汗面料的研究现状,以纤维素纤维为研究对象,围绕以下内容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具有皮-芯结构的吸湿快干纯粘胶纱线。由凉爽羊毛的凉爽性产生原理出发,依据纺纱过程中纤维的转移规律,选用了两种粗细不同的粘胶短纤维,构造了具有类似羊毛截面结构的皮-芯结构吸湿排汗快干纱线。该纱线的外层大部分由经过疏水整理的较粗纤维构成,纱线的内层由较细的未经过疏水整理的亲水纤维构成。皮-芯结构纱线的外层存在的部分亲水纤维,起到了芯吸窗口作用,可将人体表面的汗液吸收到纱线内部。而纱线表面的大部分疏水纤维则起到了隔离汗液的作用,使皮肤表面保持了干爽性。研究证实,用该皮-芯结构吸湿快干纱线所构造的织物比用仅具有亲水性能的普通纱线构造的织物具有明显的吸湿排汗快干效果,且当表面疏水性纤维含量为30%时,织物的吸汗性能及干爽性能较好。设计了一种具有亲疏水双侧结构的单层单向吸湿排汗快干织物。经纬纱选用吸放湿性能不一样的纱线,采用1/3斜纹组织,开发了正反两面亲疏水性能差异明显的双侧结构单向导湿织物。织物的内表面(和皮肤接触的一面)大部分由具有疏水性能的皮-芯结构纱线构成,并具有非连续疏水性;织物的外表面(和空气接触的一面)大部分由完全亲水的原纱构成,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湿能力比内表面高,所以该织物的内表面具有疏水性而外表面具有亲水性。研究证实,当和皮肤表面的汗液接触时,此类织物能够使汗液自发从织物的内表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织物外表面蒸发掉。提高了织物的干燥速率,保持了皮肤的干爽舒适性。利用单面整理法开发了一类具有亲疏水双侧结构的单层单向吸湿排汗快干织物。以纯棉为设计对象,采用印花手段,通过控制疏水整理剂在织物上的渗透深度、分布状态,构造“双侧结构”特征的单层单向导湿织物。并在疏水侧设计出一定的输水通道,水或汗液从织物内表面导向织物外表面,进而快速扩散、蒸发。织物内侧具有一定非连续性的疏水性、外侧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从而形成双侧亲疏水性能不同的双侧结构织物。研究证实,单侧拒水面积比在40%时,织物的湿热舒适性较好,人体穿着较为舒适。

吴烨芳[9](2006)在《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文中指出导湿快干织物的研究开发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天然纤维的最大优点是符合人们对健康、舒适的消费需求。 本研究主要设计了单向导湿棉织物,使其达到导湿快干的效果。设计形成的织物热阻和湿阻相对于同种规格的棉织物都有所下降,即热湿传递性增强,有利于排汗导湿。 本研究采取平网印制的方式在织物上进行单面整理,使拒水拒油整理剂以一定的图形分布在织物的一侧,并控制整理剂在织物上的渗透深度,使织物的一侧为亲水性,一侧为疏水性,构成亲疏水双侧结构。水或汗液从整理面导向织物的另一侧,并能快速扩散、蒸发,织物内层保持相对干爽,使穿着者获得舒适的感觉。 为获得单面整理的效果,本试验通过调整浆料的稠厚度以及刮浆压力来控制加工的深度。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得到在涂层机上对织物单面整理的最优工艺为:整理剂用量为50g/L,增稠剂用量为3%,刮浆厚度为2.5mm,低温交联剂FK-L4为6g/L,MgCl2用量为0.1g/L。优化所得平网印花机整理工艺为:刮浆棒直径为8mm,速率为8档,压力为2-3档,织物整理面积比为60%-70%左右。对织物进行耐摩擦性和洗涤性的测试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有很好的耐久性能,单向导湿具有持久的效果。 本研究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用于针织物单面处理后,同样也能改善其热湿舒适性。单面整理织物拒水性强的表面导湿能力要强于亲水性一侧,汗液、湿汽在织物内层快速导向外侧,在外层扩散蒸发,保持内层的相对干爽舒适。 本研究以接触角、透气、透湿、热阻及湿阻为主要测试指标,对整理的浆料、加工深度、网印图案进行了优化。 天然纤维符合人们对健康、舒适的消费需求,从心理上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棉织物,其舒适、透气、吸湿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本研究在棉织物上进行单面加工,提高其单向导湿快干能力,改善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将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王晓慧,马利霞[10](2003)在《纯棉针织品的吸水速干工艺探讨》文中研究指明

二、纯棉针织品的吸水速干工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纯棉针织品的吸水速干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棉织物吸湿速干和消臭复合功能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吸湿速干整理
        1.2.1 吸湿速干机理
        1.2.2 影响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因素
        1.2.3 吸湿速干的途径及研究现状
    1.3 拒水整理
        1.3.1 拒水机理
        1.3.2 拒水整理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1.4 消臭整理概述
        1.4.1 消臭机理
        1.4.2 消臭整理剂和消臭方法
        1.4.3 消臭效果评定法
        1.4.4 消臭整理的意义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2.1 氯化锌改性棉纤维
        2.2.2 纯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整理和拒水整理
        2.2.3 纯棉织物的消臭整理
        2.2.4 吸湿速干消臭整理先后顺序的影响
        2.2.5 整理后耐水洗牢度的测试
        2.2.6 实验测试方法及其表征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氯化锌改性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
        3.1.1 SEM电镜
        3.1.2 吸湿速干性能的测试
        3.1.3 氯化锌改性棉纤维工艺探究
    3.2 纯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整理
        3.2.1 吸湿速干整理工艺探究
        3.2.2 拒水整理工艺探究
    3.3 纯棉织物的消臭整理
        3.3.1 消臭整理剂种类及用量筛选
    3.4 纯棉织物多功能整理后性能研究
        3.4.1 消臭整理对吸湿性的影响
        3.4.2 消臭整理对速干性的影响
    3.5 吸湿速干以及消臭整理先后顺序的影响
    3.6 整理后水洗牢度测试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纯棉针织物泡沫涂层单向导湿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部分
    1.1 织物、试剂及仪器
        材料
        试剂
        仪器
    1.2 泡沫整理工艺
        整理液处方/(g·L-1)
        工艺流程
    1.3 性能测试
        1.3.1 滴水扩散时间
        1.3.2 单向传递指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单向导湿整理效果的因素
        2.1.1 拒水整理剂质量浓度
        2.1.2 进气量
        2.1.3 车速
    2.2 单向导湿工艺优化
    2.3 最优组合整理效果验证
3 结论

(3)芳纶织物导湿排汗整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
    1.2 化学品
    1.3 织物的预处理和后整理
        1.3.1 预处理
        1.3.2 导湿排汗整理
    1.4 测试方法
        1.4.1 导湿排汗性能测试
        1.4.2 耐洗性测试
        1.4.3 纤维形态结构测试
        1.4.4 织物力学性能测试
        1.4.5 纤维结晶分析
        1.4.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
        1.4.7 热重分析 (TGA)
2 结果与讨论
    2.1 导湿排汗整理效果
    2.2 DMSO对芳纶物化性能的影响
        2.2.1 形态结构
        2.2.2 拉伸性能
        2.2.3 结晶分析
        2.2.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
        2.2.5 热重分析 (TGA)
3 结语

(4)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织物导湿快干的理论研究
    1.1 水在织物中的运动理论
    1.2 织物湿传导的机理
    1.3 织物的湿热传导模型
2 导湿快干纤维
    2.1 聚酯纤维
    2.2 聚酰胺纤维
    2.3 聚丙烯纤维
    2.4 纤维素纤维
3 单向导湿织物纤维的选择
4 织物组织结构对导湿性能的影响
5 导湿快干织物的染整加工
6 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评价标准
    6.1 纺织品吸湿快干性能评价的国家标准
    6.2 导湿快干性能的AATCC测试标准
7 导湿织物研究的展望

(5)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传递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麻纤维简介
        1.1.1 麻纤维分类及特点
        1.1.2 麻纤维表观形态
        1.1.3 麻纤维化学组成
        1.1.4 麻纤维湿性能
        1.1.5 麻纤维功能性
    1.2 液氨处理
        1.2.1 液氨处理对纤维的作用机理
        1.2.2 液氨处理的发展史
        1.2.3 液氨处理在织物上的应用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样品
    2.2 实验内容和测试方法
        2.2.1 麻纤维微结构测试
        2.2.2 麻织物气态水传递性能测试
        2.2.3 麻织物液态水传递性能测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麻纤维的微结构
        3.1.1 液氨处理对麻纤维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
        3.1.2 液氨处理对麻纤维结晶结构的影响
        3.1.3 液氨处理对麻纤维化学组成的影响
    3.2 麻织物的气态水传递性能
        3.2.1 麻织物的通透性
        3.2.2 麻织物的吸放湿性
    3.3 麻织物的液态水传递性能
        3.3.1 麻织物的芯吸性能
        3.3.2 麻织物的导湿性能
        3.3.3 麻织物的保水性能
        3.3.4 麻织物的干燥性能
        3.3.5 麻织物的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
    3.4 麻织物湿传递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3.4.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
        3.4.2 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湿传递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3.4.3 麻织物湿传递性能模糊综合评价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2 织物性能测试
        1.2.1 织物表面形态测试
        1.2.2 纤维结晶结构测试
        1.2.3 织物透气、透湿性能测试
        1.2.4 织物芯吸性能测试
        1) 垂直芯吸法:
        2) 液滴法:
        1.2.5 织物水分蒸发能力测试
        1.2.6 织物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麻织物表面形态分析
    2.2 麻纤维结晶结构分析
    2.3 麻织物透气、透湿性能结果分析
    2.4 麻织物芯吸性能结果分析
    2.5 麻织物水分蒸发能力结果分析
    2.6 麻织物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结果分析
3 结 论

(7)双侧结构吸湿快干纯棉针织物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理
2 试验部分
    2.1 材料及设备
    2.2 加工工艺
    2.3 测试
        2.3.1 织物水接触角的测试
        2.3.2 织物吸湿性能的测试
        2.3.3 织物干燥性能的测试
        2.3.4 显汗导湿效果测试
    2.4 主观评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面整理对纯棉针织物水接触角的影响
    3.2 单面整理对纯棉针织物吸湿性能的影响
    3.3 单面整理对纯棉针织物干燥性能的影响
    3.4 织物显汗导湿性能
    3.5 织物实际穿着效果
4 结论

(8)纯纤维素纤维吸湿排汗快干织物的设计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吸湿排汗快干合成纤维面料的研究现状
        1.1.1 吸湿排汗快干合成纤维的发展状况
        1.1.1.1 涤纶类导湿纤维
        1.1.1.2 非涤纶类的导湿合成纤维
        1.1.2 吸湿排汗快干纱线的发展状况
        1.1.2.1 简单纱线
        1.1.2.2 复合纱线
        1.1.3 吸湿排汗快干织物的发展状况
        1.1.3.1 单层织物
        1.1.3.2 双层结构织物
        1.1.3.3 三层结构织物
        1.1.4 运用后整理技术开发吸湿排汗快干类面料
    1.2 对天然纤维进行吸湿排汗快干整理的研究现状
        1.2.1 常见天然纤维及其织物的特点
        1.2.2 天然纤维织物的吸湿排汗快干整理现状
        1.2.2.1 国内对于纯棉织物的吸湿排汗快干整理现状
        1.2.2.2 国外对于纯棉织物的吸湿排汗快干整理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部分
    2.1 服装的湿热舒适理论
        2.1.1 舒适性理论
        2.1.2 湿传递机理
    2.2 服装的湿热舒适性测试与评价
        2.2.1 主观评价法
        2.2.2 客观评价法
    2.3 织物润湿和导湿机理
        2.3.1 织物导湿
        2.3.2 亲水机理
    2.4 导湿快干织物
        2.4.1 吸湿性织物
        2.4.2 导湿性纤维织物
        2.4.3 多层织物结构设计
    2.5 改变纤维表面张力方法
        2.5.1 亲水性整理
        2.5.2 拒水整理
第三章 皮芯结构的吸湿快干纱线设计与开发
    3.1 皮芯结构的吸湿快干纱线设计思路
        3.1.1 皮芯结构纱线设计
        3.1.2 皮芯结构纱线成型原理
    3.2 实验部分
        3.2.1.1 试验材料及药品
        3.2.1.2 粘胶纤维的疏水整理
        3.2.1.3 皮芯结构纱线纺纱工艺
        3.2.2 测试方法
        3.2.2.1 纤维水接触角测试
        3.2.2.2 纤维吸湿性能测试
        3.2.2.3 纤维放湿性能测试
        3.2.3 纱线截面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疏水处理对粘胶纤维吸湿、放湿能力的影响
        3.3.2 纱线截面结构
        3.3.3 皮芯结构纱线吸湿和放湿性能的变化
        3.3.3.1 纱线吸湿性
        3.3.3.2 纱线放湿性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单层吸湿排汗快干织物的设计与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1.1.1 实验材料
        4.1.1.2 织造设备
        4.1.2 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案
        4.1.3 织物性能的测试
        4.1.3.1 织物干燥性能的测试
        4.1.3.2 织物放湿(汽)性能的测试
        4.1.3.3 织物吸湿(汽)性能的测试
        4.1.3.4 织物透湿(汽)性能的测试——透湿杯法
        4.1.3.5 模拟皮肤测试
        4.1.3.6 织物滴水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织物对潜汗时湿热舒适性的影响
        4.2.1.1 织物吸湿和放湿性能
        4.2.1.2 织物透湿性能分析
        4.2.2 织物对显汗的湿舒适性
        4.2.3 对织物干燥性能的影响
        4.2.3.1 平纹类
        4.2.3.2 2/2斜纹类
        4.2.3.3 平纹疏水与斜纹疏水的干燥性能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层单向导湿织物的设计与研究
    5.1 单层单向导湿织物的设计
        5.1.1 设计原理
        5.1.2 设计方案
        5.1.2.1 纱线选择
        5.1.2.2 织物组织结构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织物对潜汗时湿舒适性的影响
        5.2.1.1 织物吸湿性能的变化
        5.2.1.2 织物放湿性能的测试结果与讨论
        5.2.1.3 织物透湿性能
        5.2.2 显汗时的湿舒适性
        5.2.3 织物干燥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单面整理技术开发单向导湿棉织物
    6.1 双侧结构单向导湿棉织物的方案设计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6.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6.2.3 亲/疏水双侧结构单向导湿棉织物的研制
        6.2.3.1 印前准备
        6.2.3.2 印制工艺的优化
        6.2.3.3 对糊料渗透性的控制
        6.2.3.4 提高亲水面亲水性能
        6.2.3.5 织物的经纬密对糊料渗透性的影响
        6.2.3.6 拒水整理的面积对织物吸湿排汗快干效果的影响
        6.2.4 单面整理法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
        6.2.5 洗涤过程中含氟拒水整理剂对织物沾污问题的解决途径
        6.2.6 测试方法
        6.2.6.1 水接触角测试
        6.2.6.2 织物透湿性能测试
        6.2.6.3 拒水效果耐久性能测试
        6.2.6.4 显汗导湿效果测试
        6.2.6.5 织物水滴吸收时间测试
        6.2.6.6 主观评定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海藻酸钠对拒水整理效果的影响
        6.3.2 亲疏水双侧结构棉织物的整理工艺优化
        6.3.2.1 刮浆压力和刮浆速度的选择
        6.3.2.2 对拒水整理剂浓度(w/w)的选择
        6.3.2.3 对糊料渗透性的控制
        6.3.2.4 增加亲水面的亲水性
        6.3.2.5 织物的经纬密度对渗透性的影响
        6.3.2.6 显汗导湿性能
        6.3.2.7 拒水整理面积对潜汗状态透湿能力的影响
        6.3.2.8 整理耐久性
        6.3.3 在丝织物上的应用
        6.3.4 在洗涤过程中整理剂的沾污问题
        6.3.5 织物的实际穿着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1 加工深度的控制
        1.2.2 整理剂涂敷面积的优化
        1.2.3 测试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2.1.1 服装的传热机理
        2.1.2 服装的传湿机理
    2.2 织物的拒水机理
        2.2.1 接触角定义
        2.2.2 拒水拒油整理原理
        2.2.3 拒水透气原理
    2.3 排汗导湿机理
    2.4 单向导湿织物的整理机理
        2.4.1 整理纤维与纱线的放湿
        2.4.2 单向导湿织物整理方法的设计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试验材料及药品
    3.2 试验仪器及设备
    3.3 涂层机整理工艺的优化
        3.3.1 整理浆料的制备
        3.3.2 整理剂的优化
        3.3.3 增稠剂的优化
        3.3.4 涂层压力的优化
        3.3.5 正交工艺优化设计
    3.4 印花机整理工艺的优化
        3.4.1 平网制作方法
        3.4.2 印制速率的优化
        3.4.3 印制压力的优化
    3.5 织物组织对热湿舒适性影响的分析
        3.5.1 织物组织设计的种类
        3.5.2 织物的规格
    3.6 测试方法
        3.6.1 织物接触角的测试
        3.6.2 织物透气性能的测试
        3.6.3 织物透湿性的测试
        3.6.4 织物热阻及湿阻的测试
        3.6.5 织物放湿性的测试
        3.6.6 织物芯吸效应的测试
        3.6.7 织物放湿干燥性能的测试
        3.6.8 织物滴水测试
        3.6.9 织物耐久性能的测试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涂层机整理工艺的优化
        4.1.1 整理剂的影响
        4.1.2 增稠剂的影响
        4.1.3 刮浆厚度的影响
        4.1.4 正交试验结果的优化分析
        4.1.5 耐久性能的测试
        4.1.6 小结
    第二节 印花机整理工艺的优化
        4.2.1 刮浆速率的影响
        4.2.2 刮浆压力的影响
        4.2.3 织物整理面积的影响
        4.2.4 小结
    第三节 织物结构对排汗导湿的影响
        4.3.1 织物组织对织物热阻和湿阻的影响
        4.3.2 织物组织对织物放湿速率的影响
        4.3.3 针织物对织物热阻和湿阻的影响
        4.3.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纯棉针织品的吸水速干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吸汗速干原理
3 吸汗速干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吸汗速干整理工艺的制定
4 实验验证
    4.1 迅速吸水实验
    4.2 速干速率的比较实验
5 注意事项
    5.1 TM-1为吸汗速干助剂。
    5.2
    5.3
    5.4
    5.5
    5.6
6 结论

四、纯棉针织品的吸水速干工艺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棉织物吸湿速干和消臭复合功能整理研究[D]. 倪鹏程. 东华大学, 2021(01)
  • [2]纯棉针织物泡沫涂层单向导湿整理[J]. 李珂,王明,张健飞,巩继贤. 印染, 2016(22)
  • [3]芳纶织物导湿排汗整理的研究[J]. 邵勤思,梁晶晶,唐志勇,孙晋良,任慕苏. 产业用纺织品, 2012(02)
  • [4]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J]. 徐伟杰,张玉高. 印染, 2011(02)
  • [5]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传递性能研究[D]. 戴春芬. 北京服装学院, 2010(02)
  • [6]液氨处理前后麻织物的湿性能研究[J]. 戴春芬,周永凯,李臣,张华,张建春.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7]双侧结构吸湿快干纯棉针织物的研制[J]. 何天虹,姚金波,修建,赵海洋. 针织工业, 2007(06)
  • [8]纯纤维素纤维吸湿排汗快干织物的设计开发与研究[D]. 何天虹. 天津工业大学, 2007(09)
  • [9]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D]. 吴烨芳. 天津工业大学, 2006(08)
  • [10]纯棉针织品的吸水速干工艺探讨[J]. 王晓慧,马利霞. 针织工业, 2003(06)

标签:;  ;  ;  ;  ;  

纯棉针织面料吸水速干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