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郭敦[2](2018)在《基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学讨论》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人们对计算机的安全保障性和稳定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故现今可靠稳定的计算机网络成为了其综合性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列举了各种关键原因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再基于这些因素的分析探讨,结合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可增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学技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可以通过方法技术的改良和管理的优化得到有效改善;最后总结出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路径。
李睿[3](2016)在《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为当代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服务方式。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问题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为了提高计算机在运行期间的可靠性,文章以高校校园网为基础,利用容错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其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颜兴辉[4](2015)在《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的过程中,信息已经成为个行业发展的根本。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关键设备。就当代企业而言,计算机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与服务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多部门的关键,不少部门已经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出一定的依赖性。但是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不可能不会出现故障,一旦故障出现就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其中计算机运作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可靠性,而容错技术是计算机可靠性的保证。该文就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缪存孟[5](2006)在《基于Internet的容错技术研究与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已经融入并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成了备受关注的一个国际化问题,每年全球因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受破坏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为此许多研究机构和信息技术公司致力于包括容错技术在内的各种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求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本文对容错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着重介绍了容错的基本理论和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针对计算机网络的自身特点及其常见错误的产生根源,将容错技术应用于网络的核心设备网络服务器中,以提高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总结了前人的成果之后,针对网络服务器的功能特点,设计一种异构并行容错服务器集群系统PCFTS,将该服务器集群系统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集群管理及控制层、web/应用服务器层、数据服务器层和数据磁盘阵列;本文将服务器固有负载能力和剩余负载权值的概念引入了PCFTS系统的用户请求负载分配策略设计中,并推导出了服务器固有负载能力和剩余负载权值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最大剩余负载权值的web/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分配算法;在系统管理服务器中加入了内容关联代理,用于定时收集数据日志中的用户使用信息,从中挖掘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最终找到数据的关联模式,并将该模式分布于不同的后端数据库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内容所涉及的数据,以数据库服务器的剩余负载权值作为负载分配的依据,提出了基于内容和动态剩余负载权值的数据服务器均衡算法;在系统理服务器与所有的后端服务器节点之间也建有心跳线检测,利用心跳机制判断后端服务器是否为活动状态;并根据导致系统用户任务失败的原因,可以将它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web/应用服务器故障型、数据库服务器故障型、任务超时型和混合故障型;通过动态重构算法实现系统的容错功能。
钱华明[6](2004)在《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及其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是一门应用型边缘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涉及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工程、数理统计、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以及相应的应用学科,它的出现、兴起与迅速发展,是实际应用需求与多学科理论发展两个方面交替作用的结果。随着现代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高度的重视。因此,开展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的研究,切实保障现代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电子战和导航技术的发展使舰船导航系统的结构和任务需求日益复杂,对其控制精度和稳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容错控制及故障检测与诊断为提高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和有效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成为当今导航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从研究系统的可靠性为出发点,对组合导航系统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系统地介绍了故障诊断的内容及方法和容错设计方法;并针对舰船综合导航系统,对目前国内外应用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进行设计的几种典型的综合导航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 组合导航系统故障检测通常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其检测性能主要取决于残差对故障的敏感度。本文对x2检验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双状态x2检验法的故障诊断策略,并用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其有效性。同时还针对系统野值存在情况下如何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隔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野值剔除方法。 对小波变换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调频高斯小波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调频高斯小波变换的组合导航系统多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该算法仅利用传感器的观测量来直接诊断传感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对方差突变等软故障能够进行有效的在线检测。 故障诊断是容错控制的基础和准备,本文通过对目前综导系统的工作现状分析研究,提出了综合导航系统容错总体方案及其设计,主要有:系统信息网络化,以网络通信为主、串口通信为辅进行信息冗余设计,导航系统内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亩面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亩采用1553B总线网络,系统之间采用以太网进行通信;在局域网中,1553B总线网络采用主从方式的双总线控制器(BC),以太网采用具有容错的双网双冗余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系统采用大模块级+双口RAM冗余方式,并就双机通讯及输出接口进行了设计,给出了双口RAM+双机仲裁模块的实现方案;通过对软件容错技术及其设计过程的分析,将综导系统软件分成四大任务模块,给出软件系统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功能层次结构,并对系统任务模块的调度方式进行了设计:对综导系统故障进行了分类,分析故障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基于特征矩阵的主存故障检测、1553B数据总线网的故障检测与冗余、以太网故障检测与冗余、串口的故障检测的具体实现方法。 本课题是致力于舰船组合导航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舰船导航系统的可靠性,保证舰船航行安全,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马毓函[7](2016)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使得现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问题。因此,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分析和设计研究十分必要。
郭洪泽[8](2012)在《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通讯技术以及光纤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当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设计师与客户本身所关注的重点所在。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针对于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特点及结构形式展开了分析和说明,并对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相应的指出提高网络可靠性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这样一种探讨和分析能够对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陆陆[9](2012)在《列控系统及其计算机网络的故障诊断与故障容错研究》文中提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控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其主要职能是对列车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因此,列控系统可靠性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故障诊断和故障容错是两种保证系统可靠性的有力工具。故障诊断的主要职能是确定系统故障的发生及故障发生的原因,故障容错则能够保证系统在故障条件下依然正常完成工作。这两种技术对于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它们在列控系统中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列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故障容错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在对列控系统的结构和特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1.针对列控系统中的雷达测速传感器的性能退化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监测方法和补偿方法;2.对于保障列控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列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故障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分次探测思想的故障检测方法,有效地减小故障检测过程对网络传输性能的影响;3.研究了列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容错问题,以及相应的容错网络设计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在雷达测速传感器的性能退化研究中,本文主要根据雷达测速的原理和性能退化的机理建立其性能退化的模型。同时,根据模型和轨旁应答器中给出的准确列车运行距离信息进行性能退化量的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性能退化量与性能退化模型相结合,实现对测速结果的补偿,从而保证了列车在雷达测速传感器性能退化情况下的安全运行。对于列控系统计算机网络故障检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次探测思想的主动探测故障检测方案。针对不确定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该方法将检测过程分为多个子过程,从而减少了故障检测对网络正常运行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设计了相应的探针选择算法,以选择各次探测中使用的探针,保证对整体网络检测的顺利进行。在列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故障容错方法设计及容错网络设计方面,本文主要对多源点单目标节点的多路径传输网络进行研究。该网络结构类似于列控系统中多传感器向车载主机发送数据的网络结构。本文通过利用正常工作路径中的空闲带宽传输故障路径的数据流的方法实现故障容错的目标。而对于容错网络设计问题,本文则利用备用路径策略实现网络容错,并设计了算法以构建最优容错网络。针对各个研究的成果,本文都设计了相应的仿真算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的验证。各个仿真均利用文中提出的数学模型建立仿真对象,并以此为基础生成仿真数据。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个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实现既定目标,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列控系统的可靠性。
曾德明[10](2011)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方法分析》文中提出伴随着通讯技术、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同时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也成为计算机网络设计师与客户重视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的特点和对其结构形式的介绍,分析了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因素,研究了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方法。
二、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2)基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学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网络组成部分 |
2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 |
3 计算机网络容错性分析 |
3.1 电缆线路容错分析 |
3.2 网络组成部件容错分析 |
3.3 网络设施单元容错分析 |
3.4 通信线路与服务器容错分析 |
3.5 网络技术管理容错分析 |
4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提高策略 |
4.1 计算机网络体系容错策略 |
4.2 计算机备用网络设计策略 |
4.3 计算机网络层次设计和体系容错策略 |
(3)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容错技术相关概述 |
1.1 容错技术的概念 |
1.2 容错技术的主要内容 |
1.3 容错技术发展趋势 |
2 容错技术的相关性 |
2.1 系统故障的表现形式 |
2.2 容错典型设计 |
3 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
3.1 校园网功能需求分析 |
3.1.1 信息交流功能 |
3.1.2 教学服务功能 |
3.1.3 学生学习功能 |
3.1.4 学校管理功能 |
3.2 服务器与热备系统 |
3.3 在计算机组网中的应用 |
4 结语 |
(4)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容错技术的应用方法 |
1.1冗余设计 |
1.2集成技术 |
2 容错技术的相关性 |
2.1故障分类 |
2.2比较典型的容错设计 |
3 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
3.1集群的概述 |
3.2容错接管集成技术的应用 |
3.3容错集成技术的应用 |
4 结语 |
(5)基于Internet的容错技术研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网络安全研究的重要意义 |
1.2 容错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 |
1.2.1 容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容错技术的分类 |
1.2.3 容错技术的应用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1 课题背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容错的理论基础 |
2.1 容错的基本思想 |
2.2 可靠性与故障的基本概念 |
2.2.1 可靠性的定义 |
2.2.2 可靠性指标 |
2.2.3 故障、失效和错误的概念 |
2.2.4 故障的分类 |
2.2.5 错误的根源 |
2.3 冗余的概念及分类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容错技术的研究 |
3.1 容错计算的四个方面 |
3.2 容错技术的分类 |
3.3 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功能及分类 |
3.4 逻辑网络的故障安全与自校验特性 |
3.4.1 逻辑网络故障安全性 |
3.4.2 自校验特性 |
3.4.3 自校验网络的基本结构 |
3.5 故障屏蔽研究 |
3.5.1 元件级故障屏蔽 |
3.5.2 逻辑级故障屏蔽 |
3.5.3 模块级故障屏蔽 |
3.5.4 系统级故障屏蔽 |
3.6 冗余技术 |
3.6.1 硬件冗余 |
3.6.2 软件冗余 |
3.6.3 动态冗余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络服务器集群系统的容错设计与实现 |
4.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
4.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
4.1.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
4.2 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容错技术 |
4.3 服务器集群系统 |
4.3.1 集群系统分层结构 |
4.3.2 负载均衡策略 |
4.4 并行容错服务器集群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4.5 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
4.5.1 PCFTS系统中的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
4.5.2 服务器负载指标的选择 |
4.5.3 负载权值的计算 |
4.5.4 异构web服务器动态负载均衡算法设计思想与性能分析 |
4.5.5 数据库服务器动态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
4.6 系统容错设计 |
4.6.1 后端服务器的动态重构容错设计 |
4.6.2 PCFTS系统的动态重构容错算法性能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及其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概述 |
1.3 组合导航系统 |
1.4 国内外研究水平及现状 |
1.4.1 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研究现状 |
1.4.2 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在组合导航系统中应用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综述 |
2.1 引言 |
2.2 故障诊断技术 |
2.2.1 故障类型及分类 |
2.2.2 故障诊断的任务及内容 |
2.2.3 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 |
2.2.4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
2.3 容错技术 |
2.3.1 容错技术及其分类 |
2.3.2 容错设计方法 |
2.4 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x~2状态残差的故障诊断 |
3.1 引言 |
3.2 x~2检验法 |
3.2.1 残差x~2检验法 |
3.2.2 状态x~2检验法 |
3.2.3 双状态x~2检验法 |
3.3 基于x~2故障检测 |
3.3.1 故障诊断策略 |
3.3.2 故障仿真结果 |
3.4 野值存在情况下故障诊断策略 |
3.4.1 野值剔除方法 |
3.4.2 野值故障诊断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故障诊断 |
4.1 引言 |
4.2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 |
4.2.1 小波变换 |
4.2.2 调频高斯小波变换原理 |
4.3 基于调频高斯小波变换的故障诊断 |
4.3.1 导航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 |
4.3.2 故障仿真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综合导航系统容错方案设计 |
5.1 综合导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5.1.1 系统容错方案模型 |
5.1.2 容错网络的选择 |
5.1.3 系统总体容错方案设计 |
5.1.4 系统容错功能 |
5.2 系统硬件容错设计 |
5.2.1 系统硬件容错选择与设计 |
5.2.2 系统工作方式的选择 |
5.2.3 双机仲裁切换模块的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综合导航系统软件容错设计 |
6.1 软件设计方法概述 |
6.1.1 软件概述 |
6.1.2 软件容错技术 |
6.2 系统软件结构 |
6.2.1 VxWorks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
6.2.2 系统软件结构 |
6.3 多任务动态管理与调度算法 |
6.3.1 任务状态转换 |
6.3.2 任务调度算法 |
6.3.3 综导系统任务管理与调度 |
6.4 双机同步 |
6.4.1 任务级松散同步 |
6.4.2 双机通信 |
6.4.3 同步故障诊断 |
6.5 故障诊断与重组 |
6.5.1 综导系统故障的分类 |
6.5.2 基于特征矩阵的主存故障检测 |
6.5.3 网络的故障检测与冗余 |
6.5.4 串口的故障检测 |
6.5.5 系统重组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内涵 |
1.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概念 |
1.2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特点 |
1.3 保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意义 |
2 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
2.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2.2 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 |
2.4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 |
2.5 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
3.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
4.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 |
4.1 容错性设计 |
4.2 网络层次优化设计 |
4.3 网络冗余设计 |
5.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有效对策 |
5.1 调整拓扑结构 |
5.2 定期检查维护系统 |
5.3 及时进行系统更新 |
6. 总结 |
(8)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靠性的研究背景分析 |
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2.1 网络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影响 |
2.2 网络可靠性的网络管理影响 |
2.3 网络可靠性的网络拓扑结构影响 |
3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容错策略 |
3.1 第一集容错:电缆容错 |
3.2 第二级容错:网络部件容错 |
3.3 第三级容错:网络单元容错 |
3.4 第四级容错:通信线路容错 |
3.5 第五级容错:网络服务器容错 |
3.6 第六级容错:网络管理容错 |
3.7 第七级容错:网络中心容错 |
(9)列控系统及其计算机网络的故障诊断与故障容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列控系统简介 |
1.3 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在列控系统中的应用 |
1.3.1 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
1.3.2 列控系统的故障诊断 |
1.4 故障容错技术及其在列控系统中的应用 |
1.4.1 故障容错技术概述 |
1.4.2 列控系统的故障容错 |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1.5.1 研究意义 |
1.5.2 主要工作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列车车载雷达测速传感器性能退化监测及测速读数补偿 |
2.1 引言 |
2.2 列车雷达测速传感器测速原理 |
2.3 车载雷达测速传感器性能退化数学模型 |
2.4 车载雷达测速传感器性能退化在线监测方法 |
2.5 测速读数补偿方法 |
2.6 仿真算例 |
2.6.1 仿真设计 |
2.6.2 性能退化量估计方法验证 |
2.6.3 测速读数补偿方法验证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列控系统计算机网络故障检测 |
3.1 引言 |
3.2 计算机网络模型 |
3.3 问题描述 |
3.4 探针选择算法 |
3.5 仿真算例 |
3.5.1 仿真设计 |
3.5.2 针对不同规模网络的仿真及结果 |
3.5.3 不同S值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
3.5.4 比较算例 |
3.5.5 仿真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列控系统计算机网络容错方法 |
4.1 引言 |
4.2 网络模型及问题描述 |
4.2.1 网络模型 |
4.2.2 问题描述 |
4.3 网络的可容错性 |
4.4 最优重分配方法 |
4.4.1 最优数据流重分配的FD算法 |
4.4.2 初始化算法 |
4.5 仿真算例 |
4.5.1 初始化算法研究 |
4.5.2 参数α%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
4.5.3 带有可变α%的初始化算法 |
4.5.4 故障容错方法仿真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列控系统容错计算机网络设计 |
5.1 引言 |
5.2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
5.2.1 网络模型 |
5.2.2 问题描述 |
5.3 路径选择和带宽分配的影响 |
5.3.1 dis_1子分配研究 |
5.3.2 dis_3子分配研究 |
5.4 最优容错网络设计方法 |
5.4.1 dis_1子分配优化算法 |
5.4.2 dis_3子分配优化算法 |
5.4.3 最优容错网络构建算法 |
5.5 仿真算例 |
5.5.1 dis_1子分配优化算法研究 |
5.5.2 dis_3子分配优化算法研究 |
5.5.3 最优容错网络构建算法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引理4.1证明 |
附录B 定理4.1证明 |
附录C 定理5.1证明 |
附录D 定理5.2证明 |
作者简历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问的科研成果 |
(10)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
(1) 网络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影响 |
(2) 网络可靠性的网络管理影响 |
(3) 网络可靠性的网络拓扑结构影响 |
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容错策略 |
(1) 第一级容错:电缆容错 |
(2) 第二级容错:网络部件容错 |
(3) 第三级容错:网络单元容错 |
(4) 第四级容错:通信线路容错 |
(5) 第五级容错:网络服务器容错 |
(6) 第六级容错:网络管理容错 |
(7) 第七级容错:网络中心容错 |
四、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基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学讨论[J]. 郭敦.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8(04)
- [3]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J]. 李睿. 无线互联科技, 2016(17)
- [4]容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J]. 颜兴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24)
- [5]基于Internet的容错技术研究与探讨[D]. 缪存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6]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及其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钱华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7]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实现[J]. 马毓函. 智能城市, 2016(03)
- [8]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策略研究[J]. 郭洪泽. 无线互联科技, 2012(06)
- [9]列控系统及其计算机网络的故障诊断与故障容错研究[D]. 陆陆. 浙江大学, 2012(07)
- [10]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方法分析[J]. 曾德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