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感冒颗粒的TLC鉴定

少阳感冒颗粒的TLC鉴定

一、少阳感冒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冯帅[1](2014)在《基于化学—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连翘药材质量评价与品—质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当前国内外中药材系统质量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资源分布广、临床用药量大的道地药材连翘为样品,建立连翘的生物指纹图谱、化学指纹图谱。从连翘生物物种遗传物质鉴别和化学成分定性定量鉴别等多方面、多角度评价中药的真伪优劣。综合研究中药材连翘品种和质量的内在关联,建立全新的中药品-质相关系统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以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技术(RAPD)、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等现代生物方法建立连翘的生物指纹图谱(确定品种真伪);以紫外光谱法(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等现代分析方法建立连翘的化学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确定质量优劣)。建立正品连翘化学、生物指纹图谱后,通过市售连翘药材及常见伪品金钟花的相应图谱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上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生物和化学指纹图谱品—质相关的角度,建立中药质量系统评价体系。结果:1、建立了连翘药材四种提取溶剂的紫外光谱图,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连翘药材的紫外谱线组图非常接近,有其共有特征峰,表明其主要成分团在不同产地样品中是相同或类似的。2、建立了以连翘苷为内标参照峰的连翘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作为连翘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峰,且共有峰面积均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3、进行气-质联用分析,确定了各产地连翘药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共检测出19个共有峰,且共有峰面积均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提出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p-蒎烯:α-蒎烯:香桧烯=(3.34±0.5):1:(0.8±0.3)的相对含量比例作为鉴定连翘挥发油成分的辅助指纹性指标。4、建立了连翘种子PAGE指纹图谱,得出8条共有带,且带的显色深浅、宽窄、泳动率相似,占总峰面积的80.9%-96.2%。5、RAPD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态条带比率为61.11%,表明试验的12个产地连翘样品之间RAPD条带多态性高,遗传多样性丰富。6、利用ITS2序列、ITS2二级结构,辅以trnH-psbA区序列,实现了正品连翘及其伪品的快捷鉴别。7、建立了正品连翘化学、生物指纹图谱后,对市售连翘药材及常见伪品金钟花进行了分析鉴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上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8、药材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果实色泽、表面斑点的分布情况与连翘的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确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药材绿褐色、表面斑点密集者的质量明显优于绿色、斑点散生者。建议将连翘药材表面斑点密集度作为重要的性状鉴别指标。结论:本研究较全面系统地开展了中药材连翘的品质相关研究,在连翘产地加工方法筛选、UV、HPLC指纹图谱、连翘挥发油组分及其比例关系、生物指纹图谱、连翘性状特征与指标性成分含量以及连翘蛋白指纹图谱和HPLC、GC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之间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喜发现和突破。初步建立了连翘药材的多元多息指纹图谱,为连翘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系统评价方法和依据。

韦静[2](2013)在《香芩解热颗粒制剂质量标准进一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香芩解热颗粒制剂质量标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研究,建立黄芩、连翘、藿香、青蒿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和黄芩苷、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拟定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为有效控制制剂质量和新药临床前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香芩解热颗粒制剂中黄芩、连翘、藿香、大青叶、青蒿5味药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化学鉴别方法对方中的石膏进行钙盐和硫酸盐的鉴别研究。(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芩的指标性成分黄芩苷,连翘指标性成分连翘苷、连翘酯苷A进行含量测定。(3)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ⅠC颗粒剂通则检查对香芩解热颗粒制剂进行检查项目研究。(4)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Ⅸ E重金属检查法、ⅨF砷盐检查法对制剂进行重金属和砷盐研究。结果:(1)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本项研究中,黄芩、连翘、藿香三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图谱清晰。斑点分离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鉴别方法具有专属性,作为香芩解热颗粒制剂定性鉴别的指标纳入质量标准草案。青蒿薄层色谱鉴别根据相关文献选择荧光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纳入香芩解热颗粒制剂定性鉴别的指标。(2)含量测定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的方法,结果黄芩苷每袋含量不低于127.45mg,连翘苷每袋含量不低于12.99mg,连翘酯苷A每袋不低于90.19mg。(3)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ⅠC颗粒剂通则项下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各项,结果均符合颗粒制剂要求。结论:本研究所确立的黄芩、连翘、藿香、青蒿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和黄芩苷、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质量可控、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方法简便,可以有效控制香芩解热颗粒制剂的质量,拟定的质量标准草案和质量标准草案的说明可为该制剂进行新药临床前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魏晓露[3](2013)在《广藿香油抗病毒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广藿香油体外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筛选出敏感病毒株,研究广藿香油体外抗病毒的作用方式,并通过体内验证广藿香油抗病毒效果。从广藿香油主要物质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以上5种病毒的效果,初步探讨广藿香油抗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方法:建立流感病毒(HINI)感染MDCK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感染Hep-2细胞、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Hela细胞模型和单纯疱疹病毒(HSV-I)感染Vero细胞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作为观察和检测指标,观察不同浓度广藿香油对细胞的毒性及体外抗病毒效果,筛选敏感病毒株,根据病毒复制周期特点研究药物作用方式,并用最敏感病毒株腹腔注射小鼠建立体内致病模型,观察广藿香油经腹腔注射给药对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生存率、心肝肺肾脏器指数,病理切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验证广藿香油体内抗病毒效果。另外从广藿香油主要物质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细胞的毒性及体外抗病毒效果,筛选出敏感病毒株,研究药物与病毒的作用方式,采用常规PCR和Real-time PCR的方法定位药物对病毒的作用靶点,初步探讨广藿香油抗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结果:广藿香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MDCK、Hep-2、Vero和Hela细胞的毒性结果都基本一致,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4种细胞的TC50浓度分别为0.101mg/ml、0.125mg/ml和0.071mg/ml,TCo浓度分别为0.092mg/ml、0.031mg/ml和0.063mg/ml;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能不同程度的抑制H1N1、CVB3和ADV所致的细胞病变,对RSV的抑制作用低或无作用,对HSV-1几乎无抑制作用。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H1N1的IC50分别为0.088mg/ml、0.031mg/ml和0.063mg/mI,治疗指数(TI)为1.13、4.0和1.13;对的IC50分别为0.08mg/ml、0.063mg/ml和0.067mg/ml,TI为1.25、2.0和1.06;对ADV的IC50分别为0.084mg/ml、0.063mg/ml和0.063mg/ml,TI为1.20、4.0和1.13。广藿香油和广藿香醇对病毒的作用优于广藿香酮。广藿香油和广藿香醇对病毒的直接作用效果都优于抗病毒吸附和抗病毒生物合成,而且在直接作用方面,同一浓度下广藿香油对CVB3的抑制率高于H1N1和ADV,广藿香醇对ADV的抑制率高于H1N1和CVB3。PCR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广藿香醇对ADV病毒的Hexon基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广藿香油腹腔注射给药LD50为4.441mg/g,95%预测区间为(3.768,5.317mg/g)。广藿香油对CVB3腹腔注射Balb/c小鼠建立的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0.096g/kg浓度组的小鼠存活率、心脏病变缓解程度都高于阳性药物组,而且对肝肾等脏器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TNF-α水平,会略微降低LDH和CK-MB水平。结论: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广藿香油显示出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几乎无作用,其中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对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体内致病模型也有治疗效果,说明广藿香油体内外具有抗病毒效果。广藿香油的主要单体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也有抗病毒作用,其中广藿香醇的抗病毒效果明显优于广藿香酮,在抗腺病毒方面作用最明显,作用靶点以腺病毒负责翻译衣壳蛋白的Hexon基因为主。

刘晖晖[4](2011)在《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与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经过近二十年的试点生产和应用,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在临床应用推广、产业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国大陆地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与日本、韩国和港台地区相比呈现相对缓慢趋势。本课题结合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开发、生产情况,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发展研究和竞争力分析,以金银花品种为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关键技术的示范研究,并进一步提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一、梳理和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含义和发展趋势中药配方颗粒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现代快节奏需要的、以临床需求为引领的供配方使用的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把单味中药饮片经现代科学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并定量分装而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可供医生直接配方的颗粒状中药。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可以辨证使用的特点,同时具有携带和服用方便、易于服用和接受等等优点。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中药产业的良好发展趋势,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国外(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也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考。临床研究证明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肯定的疗效,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中成药共同服务于中医临床,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临床应用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二、分析了中药配方颗粒产业良好的产业竞争力和存在的主要困难开展了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企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分析。选择了四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对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所调研的四家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三家企业的销售、资产、利润都明显上升,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下降,但销售利润和企业的资产都在增长,四家企业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能力;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有向上发展趋势,企业的生产、获利能力不断增强,说明企业对成本费用控制的能力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在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均有下降(小于50%),企业偿债能力较强且资金流动性好,处于良好状态,反映出企业经营风险的较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较强;企业流动资产利用速度在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在逐渐上升,运营能力在增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企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开展了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单味价格、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处方(方剂)价格、港台地区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价格、中药配方颗粒与中成药的价格等药物经济学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配方颗粒比中药饮片价格高,差距在1.6-6倍左右,多数在2-3倍。中药配方颗粒比中成药可能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我国台湾地区的中药配方颗粒与价格和饮片的差距和大陆的差距相似,而港澳地区的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与饮片的差距比较小。由于统计数量有限,以上结果还不能完全说明差别的本质,还有待进一步继续大样本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仍然超出大部分人的接受能力,成为影响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具有辨证论治且又方便快捷的特色和优势;符合现代药物的标准化、客观化要求,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疗效方面是否与中药汤剂具有等效性;价格比传统中药饮片高;国际竞争压力;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指导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和应用。三、通过金银花品种的示范研究总结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模式以金银花为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开展了金银花标准煎煮方法、提取工艺、浓缩干燥工艺、制剂成型工艺、中试生产的研究。通过研究,制订了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流程。通过研究,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指导原则,包括:(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每味中药不同特性,制定相应生产工艺。(2)尊重中药汤剂水煎历史,最大限度地保留水煎汤剂的有效成分。确定每味药的加水量、升温煮沸时间、煎煮次数,后下品种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因此多数药物以水为溶媒多成分提取,辅以其它提取方法,在尽量除去杂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中药的全部成分。(3)在制造过程中尽量避免添加辅料,将辅料的用量降到最低限度。根据金银花的示范研究结果,结合其他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初步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研究模式,主要包括提取工艺(标准煎剂、提取工艺、固液分离工艺、浓缩工艺、干燥工艺)、制剂工艺、包装工艺等技术环节。以金银花为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开展了金银花性状鉴定、鉴别、指纹图谱、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绿原酸含量测定、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等研究。通过研究,制订了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草案),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应该包括中药材(饮片)、中间体、成品全过程。应分别对药材(饮片)、中间体(提取物)、成品三个阶段按照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验,保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和稳定。其中,中药材(饮片)检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有关标准进行检验,没有国家标准的地方性品种可按照地方法定标准检验。半成品的标准按照企业标准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有水份、溶化性、鉴别、含量测定等。中药配方颗粒成品的质量标准应包括药材来源、性状、鉴别、指纹图谱、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提出应进一步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在线质量监控研究,研究建立各主要提取物内在物质含量的在线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保障配方颗粒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四、提出了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发展定位。中药配方颗粒是适应快节奏需要的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具有确定疗效的供中医临床配伍用的颗粒状中药,它与传统汤剂、现代的中成药都是中药应用的形式之一,不是传统汤剂和中成药的替代品,因此中药配方颗粒与汤剂、中成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共存于中医临床中,一起为中医临床服务。推行小复方配方颗粒与单味配方颗粒并存互补模式。借鉴日本和台湾等地中药颗粒剂的发展经验,采取复方配方颗粒配合单味配方颗粒的模式。在复方的选择上,建议以精简的经典方和常用方为主,即“小复方”为主,辅以常用的药对。在小复方的选择上,应该从经典方(如《伤寒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着作中的方剂)研究、临床调查、专家走访等进行筛选,再统计各方通过加味配方颗粒可以衍生出处方量。其次,要开展“小复方”的工艺优化和质量标准研究,优化提取工艺,开展浓缩、干燥、成型等条件研究,再通过中试放大研究,验证和修订生产工艺参数,并制定小复方相应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和标准的建立。建立从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可溯源质量管理模式,以保障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从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从部分品种开始制定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条件,建议应该加强国家标准的建立,并争取上升中药配方颗粒的国际标准。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在国内还处在探索阶段,部分学者已开始尝试用于配方颗粒的经济学研究,认为配方颗粒组的经济效果接近或甚至优于中药汤剂组,但这仅是小样本的探索。在本研究中,已经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与单味饮片、饮片的组方、中成药的价格进行对比,由于样本量小和方法的局限等原因,都不能提示问题的本质。所以,应该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已经广泛应用的医院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医生使用配方颗粒所治疗疾病及其费用、疗效、疗程等进行统计,得出初步的结果。第二步,在前面研究基础上筛选出10种左右的疾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中药配方颗粒与有关疾病分别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西药、中成药进行对比,并按照辨证论治对疾病进行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对比研究,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观察近期疗效、跟踪远期疗效、生命质量等,再综合评价各种治疗的成本效果或效益,从药物经济学视角察看中药配方颗粒的效益或效果,为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应用中存在的价格问题提供参考。加强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以疗效为核心,建立单用或多种形式配合应用、灵活多变的服用方法,建立医院动态疗效研究方法,以多方位建立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研究系统。重点针对“合煎单煎”的等量性和等效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进电子调配方式。应借鉴台湾等在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的先进经验,使用电子调配、临时包装的配药模式,这样既方便临床医生辩证使用,提高医生使用积极性,又省去企业固定包装的成本,并降低药房工作量,方便患者使用。降低价格。降低配方颗粒的价格是促进配方颗粒应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水平,技术和装备的改进等途径来降低成本,通过提高规模效益等途径,还要树立让利于患者来发展配方颗粒的理念,多途径降低配方颗粒的市场价格。同时,可进一步从定价机制系统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价格差异的形成机制,为探讨中药配方颗粒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价格问题提供参考。加强宣传与政策扶持。宣传配方颗粒的知识,使医生和患者了解配方颗粒的生产原理、方法,以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等环节,使医生了解现代制药技术和装备的进展,理解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的关系。通过宣传相关知识,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观念的引导。在政策上,应尽快结束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用状态,给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的、合法的地位,以便于推广应用和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促进中药配方颗粒走向世界。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质量稳定、可控的特点,利于与欧美的药物标准接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汤剂一样具有辨证用药的特色,保留与中药饮片相似的药性和药效,却克服了饮片的外形粗糙、煎煮麻烦等问题,符合处方的用药习惯,容易得到现代消费者的认可,比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更具备走向世界的优势,是中药走进天然药物市场的突破口。

杨小月[5](2010)在《HPLC法测定少阳感冒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少阳感冒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05~0.2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RSD为0.82%(n=6)。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少阳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马海勇[6](2009)在《“IBS胶囊”的药学研究》文中认为“IBS胶囊”具有舒肝解郁、理气止痛,健脾和胃、燥湿止泻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肠道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其处方是由黄连、吴茱萸等中药组成。现按照中药6类新药的研究要求,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处方中各味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化学、药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进行药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制备工艺研究和制剂成型工艺研究,最后进行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将其制成中药复方新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绪论: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全面阐述了本方的立题依据和意义,同时对处方中各药材所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归纳与总结。2制备工艺研究:首先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了黄连吴茱萸组的最佳醇提工艺;然后优选了黄芩组药材的水提工艺;再对挥发油的提取、包合工艺进行优选;提取工艺确定后,考察了浓缩方法,优选了喷雾干燥的条件;最后考察了成型工艺,并进行了小试研究,最后经中试工艺放大,得到中试产品。3质量标准研究:首先进行了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然后进行了喷干粉中间体和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黄连、吴茱萸、木香等药材;分别进行了黄芩中黄芩苷和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并进行了药典中胶囊剂检查项下的各项检查,最后建立了“IBS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4稳定性研究:考察了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室温留样稳定性和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

赵东英[7](2006)在《抗流感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流行性感冒,中医属外感热病和时行感冒等病范畴,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本课题是在继承导师王成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以及中药治疗流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出中药治疗流感在于提高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对细胞因子的调整作用,揭示了中药的作用靶点并在此理论指导下用药的临床疗效。从临床角度加以阐述证实。 本文由文献综述——流行性感冒文献回顾及现代研究进展和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文献回顾及研究进展,临床研究二部分组成。 文献综述总结了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流感流行的周期性及流感病毒的变异,流感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流感的诊断及病原学研究,现代医学对流感的治疗,以及古代医家对流感的研究与认识,北方地区的流感特点为表寒里热和近年来中医治疗流感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上从表寒里热论治流感,共选择了80例流感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法观察。以“抗流感合剂”为受试药,选择“双黄连颗粒(无糖型)”哈尔滨制药集团生产,作为对照药,以三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取得了72%的显效率,其退热平均起效时间为3.26小时,平均退热时间为26.69小时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抗流感合剂”治疗流感具有明显疗效。讨论部分分析了“抗流感合剂”对机体免疫状态的调整作用。 本课题研究显示:“抗流感合剂”治疗流感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合成,可抑制炎性反应及炎性损伤的发生,从而减轻病症,促进痊愈。抗流感合剂治疗流感与双黄连颗粒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稳定,不易复发,遗留症状轻。

张新力[8](2004)在《宣肺透解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在继承导师姜良铎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病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国古代医学文献,提出宣肺透解法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治疗方法这一观点,并且观察了在此理论指导下用药的临床疗效,从临床角度加以阐述证实。 本文由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和实验研究进展两篇文献综述、宣肺透解法探究和临床病例三部分组成。 文献回顾方面,包括“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进展”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 宣肺透解法探究总结了在中医史上两大外感学派——伤寒派与温病派代表人物: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对宣肺透解法的认识及运用。 临床病例观察部分是在门诊进行临床观察的记录和结果。共选择了110例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表证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法观察。以按照宣肺透解治疗法拟定的汤药(麻黄、荆芥、连翘、薄荷、青蒿)为受试药,根据同类有效的原则,选择双黄连口服液(哈尔滨中药三厂生产)作为对照药,以三天为一疗程,应用于临床。结果:治疗组取得了100%的显愈率,其退热平均起效时间为3.75小时,复常时间为20.48小时。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宣肺透解法运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表证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讨论部分分析了宣肺透解法的起效中医理论机理,探讨了宣肺透解法指导下用药的作用以及导师姜良铎教授的用药经验,指出运用宣肺透解法的适应症。 本课题研究显示:宣肺透解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适应症为-表证初起,恶风、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汗出不畅、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兼见咽痛、咳嗽、口渴等不适。此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表证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的抑制炎性反应及炎性损伤的发生,进而减轻病症,促进痊愈。并且由于起效快,在改善症状上有一定的优势。

王梦琼[9](2003)在《《伤寒论》剂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文辞简约,医理幽深,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医学典籍,也是一部药剂学巨着,其在制剂技术方面的许多独特创造,充分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在药剂学上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仲景学术现代研究如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开发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研究方法,也由传统的文献理论研究,转变为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的整体研究;从偏重主观、定性的研究,转向重视客观、定量的研究,从而将仲景学术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仲景着作以其独特的体系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许多经方以卓越的疗效一直为历代医家推崇和应用。经方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方证相对、药味加减、药量变化等多方面,而且其剂型也是丰富多彩的,并对后世剂型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然而以汤剂为主的中医药剂型仍存在着煎煮烦琐、个体煎药,操作不规范,服用、携带不方便,易变质,不易贮藏等诸多不足,因而造成了汤剂的疗效不稳定。随着现代制剂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疗效显着、使用方便的中药新剂型,如注射剂、颗粒剂、胶囊、冲剂等。将临床疗效奇特的经方制剂与现代制剂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跨学科的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思想、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走向世界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研究了《伤寒论》剂型的应用、对后世药剂学的影响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并以现代制剂学方法为手段,遵循“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基本原则,在继承传统医药学的前提下,探讨对中医药传统剂型的改革。本研究以《伤寒论》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药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仪器和设备,将遵仲景和、清、消、补法而组成的临床验方,由汤剂改为胶囊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客观评价。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验研究。1.文献综述: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药剂型的研究现状,并特别对与本文关系密切的汤剂和胶囊剂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2.理论研究:阐述了《伤寒论》在药剂学上的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并对《伤寒论》中所应用的剂型种类、药物的炮制方法、煎煮方法、服药方法及药后护理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仲景在制剂学上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伤寒论》对有关汤剂制备方面的经验,为现代药剂学和调剂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很多至今仍被广泛的使用。本文同时还探讨了现代制剂学对中医药学的促进和发展,认为经方剂型的创新发展是继承发扬仲景学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3.实验研究:包括汤剂改为制剂(胶囊剂)的实验和汤剂与制剂的比较实验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通过正交实验进行胶囊剂制备工艺的筛选。结果表明处方中药材以加入12倍水、浸泡3小时、煎煮1小时、煎煮3次效果最佳。应用此条件提取,经三次实验验证效果均较理想。在第二部分中,以处方中主要药物柴胡、黄芩、栀子、黄芪的组分为指标,用TLC法对汤剂与制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此四味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均在制剂中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证明本实验的提取方法能使方剂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较好的溶出,从而提高方剂的作用功效。 jZ《伤寒论》剂型研究j 综上所述,本文从制剂学角度对仲景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深入j 研究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法学研究思路。研究结果提示中药的浸泡时间、煎煮时 间、煎煮次数以及提取方法均对药物有效成份含量及最终制剂疗效产生重要影响, 充分表明从药效及服用等角度来看,将经方剂型由传统汤剂改为现代胶囊剂具有 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文所述研究内容仅对经方由汤剂改为胶囊剂作了一些初步的 探讨和定性的研究,因此,今后对该制剂的量化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以 及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将进一步的研究。总之,本研 究对于继承发扬仲景学术思想,改进原有经方剂型,使之成为增效、减毒、安全、 方便的现代剂型,进而使中药生产工艺科学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等都具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也为更为有效地提高经方的临床价值,使其更为广泛地造福于世人。

黄丽霞[10](2002)在《少阳感冒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对少阳感冒冲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黄芩、甘草、柴胡进行了鉴别。结果 :鉴别方法专属性强 ,重现性好 ,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为少阳感冒冲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二、少阳感冒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阳感冒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化学—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连翘药材质量评价与品—质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药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连翘的本草考证
    第三章 连翘的生物学特征
    第四章 连翘属植物的鉴别
    第五章 连翘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第一章 实验药材的常规检测
        第一节 实验药材的采集、产地加工、性状鉴别
        1 实验药材采集原则
        2 实验药材
        3 产地加工
        4 性状鉴别
        5 小结
        第二节 实验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1 试剂、仪器与样品
        2 方法
        3 小结
        第三节 实验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1 水分含量测定
        2 总灰分测定
        3 65%乙醇浸出物测定
        4 小结
        4.1 连翘药材水分的控制
        4.2 连翘药材总灰分的测定
        4.3 连翘药材浸出物的测定
        第四节 实验药材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1 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 测定法
        1.4 标准曲线的绘制
        1.5 方法学考察
        1.6 连翘苷含量的测定结果
        2 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测定法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方法学考察
        2.6 连翘酯苷A含量的测定结果
        3 小结
        3.1 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3.2 连翘苷含量测定
        3.3 综合分析
    第二章 不同产地连翘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第一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紫外谱线组法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供试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提取溶液的制备
        2.2 光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样品测定
        2.5 结果分析
        3 结果
        3.1 检测结果
        3.2 不同产地加工的紫外光谱及光谱数据比较
        3.3 不同产地同一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峰位比较
        3.4 不同产地同一提取液的共有吸收峰位的紫外吸收强度比较
        3.5 聚类分析及相似度评价
        4 小结
        4.1 连翘紫外谱线组共有图谱的建立
        4.2 不同产地连翘共有特征峰紫外吸收强度比较
        4.3 紫外谱线组法对连翘药材区域性的鉴别
        第二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试剂、仪器与样品
        1.1 试剂、仪器
        1.2 供试药材
        2 连翘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1 供试品提取溶剂的优选
        2.2 供试品提取时间的选择
        2.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2.4 连翘HPLC色谱条件的确定
        2.5 对照品实验
        2.6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
        3.1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连翘HPLC指纹图谱
        3.2 连翘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3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连翘HPLC指纹图谱的影响研究
        4 小结
        4.1 连翘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
        4.2 连翘HPLC指纹图谱分析
        4.3 不同产地加工方式连翘的HPLC图谱分析
        第三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和试剂
        1.2 供试药材
        2 方法
        2.1 挥发油的提取、分离
        2.2 GC-MS测定
        2.3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产地连翘的总离子流图
        3.2 共有峰的识别
        3.3 连翘挥发油GC-MS特征峰的选择
        3.4 聚类分析
        4 小结
        4.1 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检出化学成分分析
        4.2 连翘挥发油指标性成分及其相互比例的分析
        4.3 聚类结果分析
        第四节 连翘化学指纹图谱对市售连翘药材的鉴别
        1 实验药材
        2 市售连翘药材的常规检测
        2.1 市售连翘药材的薄层鉴别
        2.2 市售连翘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2.3 市售连翘药材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3 市售连翘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鉴别
        3.1 市售连翘药材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3.2 市售连翘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
        3.3 市售连翘药材的GC-MS图谱鉴别
        第五节 连翘化学指纹图谱对正品连翘和伪品金钟花的鉴别研究
        1 实验药材
        2 性状鉴别
        2.1 植物学特征
        2.2 药材性状特征
        3 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4 连翘和伪品金钟花的化学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4.1 金钟花果实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4.2 金钟花果实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
        4.3 金钟花果实的GC-MS色谱图鉴别
    第三章 不同产地连翘药材的生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供试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配制
        2.2 蛋白质提取方法
        2.3 蛋白含量测定
        2.4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3 实验结果
        3.1 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3.2 蛋白电泳结果
        3.3 蛋白电泳指纹图谱绘制
        3.4 聚类分析结果
        4 小结
        4.1 连翘种子蛋白PAGE电泳分析
        4.2 聚类分析
        4.3 连翘蛋白PAGE电泳指纹图谱分析
        第二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RAPD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DNA的提取
        2.2 PCR反应体系
        2.3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RAPD扩增结果
        3.2 RAPD扩增多态性分析
        3.3 聚类分析
        4 结论
        4.1 RAPD扩增结果
        4.2 聚类分析
        第三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DNA条形码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供试品
        2 试验方法
        2.1 DNA的提取
        2.2 PCR扩增
        2.3 测序
        2.4 聚类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PCR扩增结果
        3.2 DNA测序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连翘生物指纹图谱的应用
        1 实验药材
        2 连翘与金钟花的生物指纹图谱鉴别
        2.1 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
        2.2 RAPD
        2.3 DNA条形码
    第四章 连翘药材品-质相关研究
        第一节 连翘药材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1 不同产地连翘药材的性状聚类分析
        2 差异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2.1 不同产地连翘药材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
        2.2 果实形状、色泽、斑点密集程度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2.3 fisher判别
        3 小结
结语
    1 连翘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1.1 连翘紫外谱线组法研究
        1.2 连翘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1.3 连翘挥发油GC-MS研究
    2 连翘生物指纹图谱研究
        2.1 连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2.2 连翘RAPD生物指纹图谱
        2.3 连翘DNA序列分析
    3 连翘的品-质相关性研究
        3.1 连翘药材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附表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2)香芩解热颗粒制剂质量标准进一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香芩解热颗粒质量标准进一步研究
    第一节 定性鉴别
        1.1 仪器、材料与试药
        1.2 黄芩薄层色谱鉴别
        1.3 连翘的薄层鉴别
        1.4 广藿香的薄层鉴别
        1.5 大青叶的薄层色谱鉴别
        1.6 青蒿的薄层鉴别
        1.7 石膏的理化鉴别反应
        1.8 本章小结
    第二节 含量测定的研究
        2.1 仪器、材料与试药
        2.2 HPLC测定香芩解热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2.3 HPLC测定香芩解热颗粒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节 制剂通则项下检查项目
        3.1 粒度检查
        3.2 水分检查
        3.3 溶化性检查
        3.4 装量差异检查
        3.5 微生物限度检查
    第四节 重金属检查与砷盐检查
        4.1 重金属的检查
        4.2 砷盐的检查
第二章 香芩解热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2.1 质量标准草案
    2.2 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第三章 文献综述
    摘要
    一、香芩解热颗粒制剂处方来源
    二、香芩解热颗粒制剂处方组成及方解
    三、香芩解热颗粒剂组方中主要药味的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藿香油抗病毒的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常见病毒及其治疗现状
    1.2 病毒防治现状
    1.3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4 广藿香研究概况
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技术路线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广藿香油体内外抗病毒的研究
    一、广藿香油体外抗病毒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的细胞毒性测定
    
    2.2 病毒感染性测定
    
    2.3 药物抗病毒筛选试验
    
    2.4 细胞活性测定和实验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药物的细胞毒性
    
    3.2 各病毒TCID50的测定
    
    3.3 药物抗病毒筛选结果
    
4 小结
    二、广藿香油抗病毒作用方式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病毒与药物时效关系的研究
    
    2.2 药物对病毒感染周期的研究
    
    2.3 细胞活性测定和实验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药物与病毒作用的时效关系
    
    3.2 药物对病每感染周期的影响
    
4 小结
    三、广藿香油体内抗病毒的效果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CVB3的培养和制备
    
    2.2 广藿香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2.3 CVB3感染动物致病模型的建立
    
    2.4 广藿香油体内抗病毒试验
    
    2.5 标本的收集及检测
    
    
2.5.1 一般情况及死亡率
    
    
2.5.2 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5.3 组织中感染性病毒的分离测定
    
    
2.5.4 组织病理改变的检测
    
    
2.5.5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2.6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CVB3的滴度测定
    
    3.2 广藿香油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
    
    3.3 CVB3感染小鼠致病模型的建立
    
    3.4 广藿香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
    
    
3.4.1 广藿香油对模型小鼠一般生存状况的影响
    
    
3.4.2 广藿香油对模型小鼠体内脏器指数的影响
    
    
3.4.3 小鼠脏器组织病毒滴度的测定
    
    
3.4.4 小鼠脏器组织病例观察
    
    
3.4.5 广藿香油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部分 广藿香油体外抗病毒的物质基础研究
    一、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提取纯化及纯度测定
    
1 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提取
    
2 纯度测定
    
    2.1 广藿香酮的纯度检查
    
    2.2 广藿香醇的纯度检查
    二、广藿香醇与广藿香酮体外抗病毒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的细胞毒性测定
    
    2.2 病毒感染性测定
    
    2.3 药物抗病毒筛选试验
    
    2.4 细胞活性测定和实验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药物的细胞毒性
    
    3.2 各病毒TCID50的测定
    
    3.3 药物抗病毒筛选结果
    
4 小结
    三、广藿香醇抗病毒作用方式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病毒与药物时效关系的研究
    
    2.2 药物对病毒感染周期的研究
    
    2.3 细胞活性测定和实验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药物与病毒作用的时效关系
    
    3.2 药物对病毒感染周期的影响
    
4 小结
    四、广藿香醇抗腺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广藿香醇对ADV Hexon基因扩增的干扰作用
    
    2.2 Real Time-PCR分析广藿香醇对ADV DNA载量的影响
    
    2.3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广藿香醇对ADV Hexon基因扩增的干扰作用
    
    3.2 Real Time-PCR分析广藿香醇对ADV DNA载量的影响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与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背景与起源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发展背景
    
(一) 世界植物药的发展近况
    
(二)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近况
    
(三) 中药配方颗粒在国外(境外)发展概况
    二、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起源
    
(一) 中成药、中药饮片与汤剂的发展历史
    
(二)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史
    三、中药配方颗粒的含义
第二节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与质量研究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学研究
    三、中药配方颗粒的中医临床研究
    四、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研究
    五、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
小结 第二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
第一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企业现状与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企业概况
    二、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 企业资产总额比较
    
(二) 销售收入比较
    
(三) 利润总额比较
    
(四) 劳动生产率比较
    
(五) 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
    
(六) 资产负债率比较
    
(七) 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
    小结
第二节 中药配方颗粒药物经济学的初步研究
    一、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单味价格比较研究
    二、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处方(方剂)价格比较
    三、港澳台地区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价格对比
    四、中药配方颗粒与中成药的价格对比研究
    小结
第三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第三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以金银花为例)
第一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标准煎煮方法的研究
    
(三) 提取工艺研究
    
(四)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五)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六) 中试生产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指导原则
    
(二) 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
    
(三)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第二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性状鉴定
    
(三) 鉴别研究
    
(四) 指纹图谱研究
    
(五) 检查
    
(六)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七) 绿原酸含量测定
    
(八) 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二)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 结语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单价对比表
附件2 附图
附件3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件4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6)“IBS胶囊”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IBS胶囊”的处方来源及中医药理论基础
    第二章 组方药材所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制备工艺研究
    第三章 剂型选择及依据
    第四章 制备工艺流程选择
    第五章 工艺合理性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制备工艺小结
    第七章 中试研究
第三部分 质量标准研究
    第八章 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第九章 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十章 喷干粉中间体和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第四部分 稳定性研究
    第十一章 “IBS胶囊”加速稳定性试验
        附图
    第十二章 “IBS胶囊”室温留样考察试验
        附图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抗流感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上篇 文献综述
    流行性感冒文献回顾及现代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文献回顾及研究
下篇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与讨论
致谢
个人简历

(8)宣肺透解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中篇 宣肺透解法探究
下篇 临床研究
    前言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导师经验
致谢
个人简历

(9)《伤寒论》剂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剂型的研究现状
        1 新剂型简介
        2 制剂工艺与技术的发展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汤剂和胶囊剂的研究进展
        1 汤剂的研究现状
        2 胶囊的研究现状
        3 研究与展望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剂型历史发展回顾
        1 先秦时期的剂型
        2 汉唐时期的剂型
        3 宋金元时期的剂型
        4 明清时期的剂型
    二、 《伤寒论》剂型研究
        1 《伤寒论》对中药药用部位的选择和炮制
        2 汤剂
        3 丸剂
        4 散剂
        5 其他制剂
        6 结论
        7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1 设计思路
        1.1 方法的选择
        1.2 剂型的选择
        1.3 方剂的选择
    2 实验方法
        2.1 处方及主要药物
        2.2 主要药物
        2.3 原料药鉴别
        2.4 汤剂改为胶囊剂的实验
        2.5 制剂与汤剂的比较实验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少阳感冒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化学—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连翘药材质量评价与品—质相关研究[D]. 冯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4)
  • [2]香芩解热颗粒制剂质量标准进一步研究[D]. 韦静. 云南中医学院, 2013(03)
  • [3]广藿香油抗病毒的物质基础研究[D]. 魏晓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4]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与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D]. 刘晖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5)
  • [5]HPLC法测定少阳感冒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J]. 杨小月. 中国药师, 2010(02)
  • [6]“IBS胶囊”的药学研究[D]. 马海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8)
  • [7]抗流感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D]. 赵东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8]宣肺透解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步研究[D]. 张新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9]《伤寒论》剂型研究[D]. 王梦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 [10]少阳感冒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J]. 黄丽霞. 时珍国医国药, 2002(12)

标签:;  ;  ;  ;  ;  

少阳感冒颗粒的TLC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