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初探

玉溪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初探

一、玉溪师院人才培养方案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冯兆增[1](2021)在《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研究(1928-1938)》文中研究说明云南近代中等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在民国初期得到初步发展,1928年后的十年间,社会安定,教育系统逐渐完善。出于推行义务教育所产生的师资需求,相应的中等师范教育被教育当局所重视,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且日渐多样化,管理机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中愈发体现师范性。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不仅为云南这个民族众多的边陲省份提供了可观的师资,也进一步推动了滇省义务教育的普及。本文以1928-1938云南中等师范教育为研究对象,基于云南省档案馆、图书馆馆藏资料,对此时期云南省中等师范教育进行研究。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首先,分析此时期云南中等师范教育得以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其中,云南省对于义务教育普及的需要是本时期中等师范教育得以发展的动力,政局平稳与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中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其次,在政策上和数量上梳理了1928-1938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情况;再次,从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管理情况;然后,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与训育等方面对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贡献及其存在的问题,该时期的中等师范教育对于云南省厉行义务教育以及维持云南边地和内地的联系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该时期义务教育师资的过分需求主导着这一时期云南省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致使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缺乏相对自主性,在发展中难免出现急于求成的问题,加之时代限制、经费不足等原因,又导致其发展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云南中等师范教育为云南近代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是“新云南”发展的人才基础,也是义务教育、民众教育推行的保证。经过这十年左右的发展,云南省中等师范教育的基础大体奠定,对之后的云南教育事业乃至现代的义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对近代云南中等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的反思,为今天的云南师范教育提供借鉴。

沈海亮,郑竹君[2](2021)在《奋力提高教育质量 用教育温度温暖民心——社会各界人士畅谈“十三五”玉溪教育体育新变化》文中指出"十三五"期间,玉溪市教育体育事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强化教育体育保障、促进教育体育公平、提高教育体育质量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及一条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发展路子,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亲历者和见证者对玉溪教育体育发展的认识和看法。

严一翀[3](2020)在《中国大学生网球竞赛30年发展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大学生网球竞赛(以下简称大网赛)到2019年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在网球运动传播、网球人才培养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然而,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关于大网赛发展历程的研究尚属空白。在前期调研及本人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实习期间了解到,由于以往网球分会工作机构不够健全,工作人员少,管理工作不到位,加之网球分会换届时,没有严格地进行竞赛档案交接工作,相关竞赛史料遗失严重。随着岁月的流逝,前辈的退休和离世,如再不及时进行挖掘整理,大网赛的许多史料将石沉大海,其发展历史和宝贵经验也将无法完整地记录、保存与传承下去。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对尚存于各处的秩序册、成绩册、会议记录等竞赛史料进行挖掘、梳理、统计与整理。按照时间顺序,对大网赛30年的发展过程、发展成就进行系统的阐述,对主要比赛成绩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进而揭示大网赛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发展特征,并针对大网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网赛3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其赛事规模及发展演变的特点,大体上可划分为:萌芽起步、开创发展和改革探索3个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1)竞赛规模由小到大,(2)竞赛分组不断优化,(3)比赛次数明显增加。(4)赛事内容更加丰富,(5)组织管理更加规范五个显着发展特征。2.1994-2019年中国高校竞技网球整体实力名列前茅的学校是:从获得金牌总数来看,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名列前三。从团体总分来看,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名列三强。其中,浙江大学和暨南大学既是金牌的前2名,又是团体总分的前2名,充分体现出两所高校悠久的校园网球传统和雄厚的网球竞技实力。3.大网赛走过的30年,是奋斗与成功的30年,是凝聚着体育前辈和广大高校网球爱好者智慧与汗水的30年。历届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在主席的带领下,团结各会员高校,以赛事为抓手,在推动中国高校网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桂琳[4](2020)在《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比赛项目设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响应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学校体育改革效率,教育部于1997年开展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迄今为止已举办了9届。本文以历届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比赛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基本功大赛的基本竞赛现状,结合办赛目的与目标对大赛比赛项目设置进行剖析,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大赛赛制有待完善,存在备赛时间较长、参赛程度低等问题。参赛学校存在明显差距,一定程度影响参赛的积极性,被抽选的参赛队员拥有较长的备赛时间,且未能达到全员参与,检查评估办学质量的效果大打折扣;(2)比赛项目设置大程度上依附于体育教育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在与实际体育教学的结合程度上略有逊色。大赛的实际内容更像是一场“期末考试”,而非基本功比赛,未能更全面地反映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客观要求;(3)体育理论知识比赛任务较重,仍缺少教育学的相关内容,且运动技术技能中也有各个项目的基础理论、裁判、竞赛组织知识等不能通过运动技术比赛进行考核的内容,需要借助卷面体现具体要求。(4)基础理论知识比赛内容逐渐结合实践,但在题型、微课与英语的比赛方式上未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微课属教育教学能力基本功的比赛,大赛没有强调例如队列口令的运用、队形的调动、讲解示范面的切换等体育教学基本能力。(5)运动技术技能比赛内容相对较全、整体内容较多,但对于目前备赛压力较小的赛制来看略显简单,运动技术技能的考察局限于体能与运动效果,大赛的评分方式缺少对美观度与标准化的要求。(6)大赛的比赛项目内容比例基本合理,队列及其他项目的占比偏少,全国大赛对于省级大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并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对大赛赛制的调整,提高大赛的实际广度、普及度、参与度;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体育教学实践现状,完善比赛项目设置;在体育理论知识比赛中加入教育学内容以及理论课程外的体育基础知识;增加主观题型与应用题型的比重,对微课的评价提出更详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运动技术技能比赛内容,并增加技术评价;结合办赛目的与赛制,完善比赛项目设置与占比。

李晴敏[5](2020)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文中指出选题依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挂牌成立以来,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全省文化事业发展的轨迹为背景,在国家宏观历史叙事与学院微观历史讲述相叠置的视野中,立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筚路蓝缕的历程,特别是通过对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几代开创者与承继者现有文本资料与口述的有机结合,力求通过口述方法论的立场,以求回望六十年岁月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阶段性发展的过程,兼及专业建设的状况,通过“集体叙事”和带有个体温度的口述,“再现”几代云艺音乐人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历史步履,记录一个甲子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历史样本,以此考察作为“工作母机”的云艺音乐学科对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或许可以说,本选题的重点不在“音乐本体”的研究,而是借音乐现象打开一扇透视历史与当下的窗户,这样的工作,对于刚刚过去的云南艺术学院六十年的校庆而言,是有时代意义的。由于历史的局限,云艺音乐学科六十年学科发展中都积累了哪些值得书写的经验、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云南、乃至对全国音乐文化建设产生了哪些值得书写的成就,这方面的文本成果所见不多,甚至许多坊间记忆与仅有的历史记录并不相符,因此,通过口述的视角或许是获得确证的另一种途径。首先,作为一种微观的研究,文本的写作以历史时间为顺序,立足学科建设要素的指向,就学科发展中许多具体的人和事进行纵时性多角度、多层面口述的访谈,将口述的内容与有限的历史资料开展多方位的求证,特别是文献记载与口述记录相抵牾的内容,努力在“不对等”信息中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辨,在“多重对应”中以求拉近与历史真相的距离,因此,文本写作不求历史事实的唯一性、但求历史记录的参考性;其次,作为一种宏观的考察立场,文本写作更以时代空间为剖面,历时性地探讨“大历史”的社会整体变革中,作为一个社会单元的缩影,60年间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小历史”在社会变迁大潮中经历的曲折坎坷与顺势而为的成就,更记录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特别是在举国上下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何搭乘时代快车,依托国家利好政策与本土文化优势,书写区域高等音乐办学模式、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的绚丽篇章,同时,作为一种学术反思或曰“问题意识”,作为后学,由此也思考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在六十年办学历程中积累的学科优势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对如何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与主动吸纳前沿共性化学科观念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钩沉,特别对六十年间与其发生关联众多的“人”进行的口述记录,由此获得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的许多“富有温度”的第一手资料,无论对于文本的写作抑或历史的“定格”,都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文本的写作过程,使笔者不单完成了学业的积累、更获得了对云南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轨迹进行深入认知的一把钥匙,其为个人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全文的写作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依托文本史料与口述手段,通过整理,梳理了云艺音乐学科“前世”的经历及其口述者对“今生”的感悟,即,亲历者通过对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逻辑历史背景的回溯及其社会生态基础的回顾,书写了过去时代云艺音乐学科筚路蓝缕的坎坷历程;第二章,回溯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即学科建设、团队建制的历时性梳理及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将学科的发展置于社会变迁的轨迹中进行了考察,更对其过程中“人”的历史性作用进行了描述,考察了历史与个人并行发展的互动关系;第三章,通过口述记录,回顾了云艺音乐学科的发展依托社会环境与物质条件,站在社会发展的格局中,考察了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拉动学术成就的取得进行了政策性的探讨;第四章,立足音乐学科当代办学观念变迁的大格局,讨论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成就与不足,对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学术期待的宏观判断,指出,人才建设与特色发展是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结语,历时地进行考察,作为边疆地区的高等音乐办学机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的历史沿革、办学历程,始终以捕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学术发展动态为己任,努力将培养目标与云南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60年办学的历史,为云南乃至全国都输送了人才,同时,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作为“工作母机”,也助推了整个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并为全省文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步伐。因而,笔者认为,应既立足纵向的角度,更在共时考察的基础上,以理性的目光去审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走过的办学轨迹,以开放的心态顺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尊重多元文化存在、结合跨学科的视角,实现“以文化理解为目标的音乐教育”这种观念的转换。

李亚萍[6](2020)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间的竞争也在增加,文化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越来越重要。青年人肩负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重任,他们对整个民族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领域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也使得文化自信的地位不断上升。高中的思政课堂是提高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领地,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思政课不应该成为死板的应试学科,应该通过课程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立足于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角度来进行思政课的内容设计有利于冲破传统教育理论的束缚,充实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可以使相关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本文首先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文化自信、文化自觉、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中生文化自信进行理论研究。其次,以云南省玉溪市三所直属高中为例,从认知、情感、实践三方面对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现状进行相关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再次,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和学校建设等方面对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出可行性策略建议。最后,以《文化生活》中的《永恒的民族精神》一课为例进行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教学设计分析。

孟成才[7](2019)在《“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曲靖竞走、玉溪体操为例》文中提出云南省“一州(市)一精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下云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布局重构,也是优化资源的路径转化。云南省“一州(市)一精品”项目布局,是基于自身体育特点和优势的视角,扬长避短,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优势竞技项目。自云南省“一州(市)一精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出以来,被列入精品项目的各地州政府围绕该主题,紧密联合省政府,加强督促培养单位落实各方面工作,与省政府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各州市培养单位也高度重视“一州(市)一精品”项目人才培养。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个培养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1.从曲靖市体育训练中心和玉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现状调查中得出:在现行管理体制、训练体制、运行机制、选材模式、后备人才培养状况;经费投入、场馆设施、后勤服务、科技投入、科研与训练,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员人员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2.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两个培养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地方政府经费配套不足;生源面窄,选材壁垒严重;场馆配套设施不完善;教练员队伍缺乏,训练理念陈旧;欠缺科研投入和医疗服务保障;运动员选材方式单一;家长担忧学训矛盾,支持率较低;后备人才梯队衔接不充分。3.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两个培养单位应对策略选择是:加强地方政府经费投入比例;扩大招生面,打破招生壁垒的局限;完善场馆配套设施;提高教练员待遇,引入优秀教练员;引入科研服务,完善医疗服务;强化运动员选材方式、促进选材科学化;扭转家长思想观念,排除后顾之忧;加强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与衔接。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与结果,所提出两个培养单位所存在的共性现实问题,以及给出应对策略选择,以期对“一州(市)一精品”所有优势竞技项目在未来人才培养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中对曲靖市竞走和玉溪市体操项目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对两个培养单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借鉴之处,逐步探索与完善培养体制机制,为下一步优势项目发展与改革做好铺垫,不断积累优势竞争力,使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中的竞走和体操,以及其他优势项目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促使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再次腾飞。

杨颖[8](2019)在《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动态课程体系的重构》文中指出通过研究玉溪师院旅游管理系现行课程体系的现状和问题,重构一个动态的课程结构以适应行业发展。

汪杨[9](2019)在《基于新闻实训平台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文中指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亟需突破传统培养机制,力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地方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办学实力规模等限制,在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上较为落后,这一点在新闻专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玉溪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发展实践为例,以基于新闻实训平台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机制的项目实施情况为支撑,分析新闻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走向。

李琳玉[10](2018)在《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被迫迁往西南边疆——昆明,并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师范学院教育学系,教育学学科依存于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开始了其学科发展的历程。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以1938年教育学系的成立,统一招考新生,以及1943年第一批统一招考新生毕业为时间节点,将其学科发展历程划分为以学科组织形态发展为主的创设时期,以学科知识形态发展为主的形成时期,以及以学科研究形态发展为主的拓展时期。其中学科的创设时期,实质上是教育学学科的萌芽期,作为一门新进学科,中国的教育学学科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教育学的影响,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也不例外,它形成了在融合北大、南开、云大教育学学科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科组织形态;学科的形成时期,学科成为大学中的科目,主要通过建立相对完备的师资队伍通过课程传授学科知识,同时进行学科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学科的拓展时期,学科从关注知识形态转向关注研究形态,学科发展有了自己的师承关系,并立足于云南教育,开展研究活动,积极服务云南教育。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且不成熟、不完善的发展,但它的发展在中国教育史上起到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值得当今云南师大乃至中国教育学学科有所反思的。云南师大的学科建设要注重在学科建设三内涵:学科队伍、学科方向以及学科平台的建设,中国教育学学科要关注学科体系构建、如何建立中国的教育学、走属于中国的教育学之路等方面的问题。

二、玉溪师院人才培养方案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溪师院人才培养方案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研究(1928-193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寻求真相:展现1928-1938 年间云南中等师范教育发展情况
        (二)现实诉求:对当代云南省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师范教育的研究
        (二)文献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等师范教育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28-1938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动力
        一、义务教育普及需要
    第二节 发展基础
        一、各级政府政策推动
        二、政治经济基础
        三、教育发展基础
第二章 1928-1938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情况
    第一节 改进规范时期(1928-1932)
        一、规划办学:师范学校的改进办理
        二、兼顾乡村:乡村师范教育的充实
    第二节 巩固发展时期(1933-1938)
        一、划分学区:师范学校恢复独立设置
        二、教化边地:发展边教以培养师资
第三章 1928-1938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行政管理
        一、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
        二、校务组织设置和管理
    第二节 教师管理
        一、教职员任用资格
        二、教职员待遇
        三、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学生管理
        一、招生与管理
        二、师范生待遇
        三、就业与服务
第四章 1928-1938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培养目标
        一、省立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设置
        二、县立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设置
        三、边地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设置
    第二节 课程设置
        一、以实用性为主的课程设置
        二、体现师范性的课程设置
    第三节 实习与训育
        一、学生实习
        二、学生训育
第五章 1928-1938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评价和启示
    第一节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成就
        一、促进了义务教育推广指导地方教育发展
        二、为维持边地和内地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第二节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二、师范生毕业率低
        三、教育教学存在局限
    第三节 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的主要启示
        一、教育经费是师范教育的存续之基
        二、师范课程设置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三、教学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国大学生网球竞赛30年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教育部启动校园网球推广工作
        1.1.2 习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1.1.3 中共中央“体教融合”意见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不足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1.1 大学生体育协会相关研究
        2.1.2 大网赛相关研究
        2.1.3 网球赛事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2.1.4 国内其它运动项目竞赛史研究
    2.2 国外关于网球赛事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大网赛发展历程与竞技实力分析
    3.1 萌芽起步时期的回顾与比赛实力分析(1989-1993)
        3.1.1 基本概况
        3.1.2 赛事分析
        3.1.3 参赛学校比赛实力分析
    3.2 开创发展时期的回顾与比赛实力分析(1994-2012)
        3.2.1 基本概况
        3.2.2 赛事分析
        3.2.3 参赛学校比赛实力分析
    3.3 改革探索时期的回顾与比赛实力分析(2013-2019)
        3.3.1 基本概况
        3.3.2 赛事分析
        3.3.3 参赛学校比赛实力分析
    3.4 大网赛参赛各高校整体竞技实力分析
        3.4.1 获得金牌总数情况
        3.4.2 获得团体总分情况
        3.4.3 获得奖牌总数情况
第四章 大网赛组织机构的发展与演变
    4.1 萌芽时期的组织模式(1989-1993)
    4.2 开创时期的组织模式(1994-2000)
        4.2.1 开创初期的组织模式(1994-1995)
        4.2.2 开创后期的组织模式(1996-2000)
    4.3 发展时期的组织模式(2001-2012)
        4.3.1 2001-2006年发展初期的组织模式
        4.3.2 2007-2012年发展后期的组织模式
    4.4 改革探索时期的组织模式(2013-2019)
        4.4.1 大网赛总组织机构
        4.4.2 大网赛分组织机构
第五章 大网赛30年发展的主要特征
    5.1 竞赛规模由小到大
    5.2 竞赛分组不断优化
    5.3 比赛次数明显增加
    5.4 赛事内容更加丰富
    5.5 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大学生网球竞赛相关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1994-2006年大网赛男子比赛成绩汇总
附录3 1994-2006年大网赛女子比赛成绩汇总
附录4 2007-2013年大网赛男子比赛成绩汇总
附录5 2007-2013年大网赛女子比赛成绩汇总
附录6 2014-2019年大网赛男子比赛成绩汇总
附录7 2014-2019年大网赛女子比赛成绩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比赛项目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教师教育改革政策的需要
        1.1.2 学校体育改革需要具有扎实基本功的体育教师
        1.1.3 全国基本功大赛的比赛项目设置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基本功大赛的研究
        1.4.2 其他专业基本功大赛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对比分析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功大赛发展现状分析
        3.1.1 基本功大赛的参与程度分析
        3.1.2 基本功大赛的竞赛规程分析
    3.2 基本功大赛的目的与目标
        3.2.1 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2.2 评估检查办学质量,促进高校体教专业综合改革与发展
        3.2.3 培养一批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体育教师
    3.3 基本功大赛比赛内容设置分析
        3.3.1 基本功大赛中基础理论知识比赛内容设置分析
        3.3.2 基本功大赛中运动技术技能比赛内容设置分析
        3.3.3 与省级基本功大赛项目对比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赛制有待完善,存在备赛时间较长、参赛程度不高等问题
        4.1.2 项目设置大程度依附于体育教育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
        4.1.3 体育理论知识比赛任务较重且有待完善
        4.1.4 基础理论知识比赛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具体要求
        4.1.5 运动技术技能比赛内容略显简单且缺少技术评价
        4.1.6 比赛项目比例整体合理,对省级大赛有参考作用
    4.2 建议
        4.2.1 调整大赛赛制,提升比赛影响力与普及度
        4.2.2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完善比赛项目设置
        4.2.3 加入教育学内容以及理论课程外的体育基础知识
        4.2.4 更替题型比重,对微课的评价提出更详细的要求
        4.2.5 进一步完善运动技术技能比赛内容,并增加技术评价
        4.2.6 结合办赛目的与赛制,完善比赛项目设置与占比
5 参考文献
6 附件
致谢

(5)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与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预期结果
第一章 云艺音乐学科的“前世”口述与“今生”感悟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背景与口述记录
        一、概念的呈现
        二、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三、历史逻辑的顺应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生态基础
        一、多民族的文化构成
        二、潜在的办学基础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的坎坷经历
        一、社会前行步伐的产物
        二、社会转折的投射
第二章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音乐学科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口述史(1959 年~1962 年)
        二、“后麻园”时代的口述史(改革开放后至2011 年)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口述表达与笔者的亲历感受
    第二节 音乐学科团队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二、“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团队构成
    第三节 标志性学科建设项目
        一、省级重点学科“音乐学”的建设
        二、国家级特色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建设
        三、特色专业“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的建设
        四、省级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
第三章 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及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
        二、学科建设的价值定位
        三、加强团队打造与规划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人才培养的口述记忆
        一、地方文化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二、特色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
        三、研究生培养对学科建设的推动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学术成果举要
        一、学术研究的肇始期
        二、学术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三、存在的短板与差距
第四章 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宿命与超越
    第一节 嬗变历程的文化审思
        一、转折期——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模式化
        二、稳步前行——学科建设特色化方向的逐渐明确
    第二节 学科建构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人才建设是发展的关键
        一、以人为核心的团队打造
        二、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的价值定位
        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素养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

(6)《文化生活》教学中的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概述
    一、高中生文化自信的概念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自信的概念
        (三)高中生文化自信的概念
    二、《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的必要性
        (一)《文化生活》课程培育目标蕴含文化自信
        (二)《文化生活》课程培育内容贯穿文化自信
        (三)《文化生活》课程担负着达成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重担
    三、《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高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二)有利于高中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三)有利于高中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与践行
第二章 《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分析
    一、《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调查现状
        (一)调查概况
        (二)高中生文化自信现状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相关现状
    二、《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文化生活》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生活》教学改革推进不够
        (二)思政课教师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对高中生的分析、关注和引导不到位
        (四)学校对文化建设重视、研究程度不够
第三章 优化《文化生活》教学,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
    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一)推进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
        (二)调整《文化生活》教学安排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引领作用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三)教师应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三、加强对高中生的关注与引导
        (一)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中华文化
        (二)提高高中生辨别不同文化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假期鼓励学生阅读增加文化储备
        (四)关注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四、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自信的外部环境
        (一)创建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为文化自信培育提供物质载体
        (二)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为文化自信培育提供制度支撑
        (三)创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为文化自信培育提供精神引领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曲靖竞走、玉溪体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竞技体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
        1.1.2 打破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1.2 研究目的
        1.2.1 新时期下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布局重构
        1.2.2 构建云南竞技体育强省的重要举措
        1.2.3 打造“高原特色”体育文化品牌
    1.3 研究意义
        1.3.1 深化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路径改革
        1.3.2 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拓宽领域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3.3 “一带一路”战略下搭建与东南亚各国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
    1.4 文献综述
        1.4.1 核心概念界定
        1.4.1.1 “一州(市)一精品”理论释义
        1.4.1.2 优势项目含义分析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4.2.1 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1.4.2.2 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4.2.3 对省(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研究
        1.4.2.4 关于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研究
        1.4.3 国外文献综述
        1.4.3.1 国外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特征
        1.4.3.2 国外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特征的研究
        1.4.4 综述评述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4.1 问卷信度检验
        2.2.4.2 问卷效度检验
        2.2.5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历程及特点
    3.1 云南省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回眸
    3.2 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分析
    3.3 云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特点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发展现状
        4.1.1 竞走和体操项目近期参与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4.1.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体制、机制分析
        4.1.2.1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管理体制
        4.1.2.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训练体制
        4.1.2.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运行机制
        4.1.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运动员选材分析
        4.1.4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4.1.5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人力资源现状
        4.1.5.1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管理员现状
        4.1.5.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教练员现状
        4.1.5.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运动员现状
        4.1.6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物质资源现状
        4.1.6.1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训练场馆现状
        4.1.6.2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训练设备现状
        4.1.6.3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后勤保障现状
        4.1.7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的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1 场馆建设和维修、训练设备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2 后勤、奖励机制、外出训练和比赛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3 医疗服务和科技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7.4 项目科研经费投入现状分析
        4.1.8 后勤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4.1.9 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毕业运动员出路分析
    4.2 制约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
        4.2.1 竞走项目制约因素分析
        4.2.2 体操项目制约因素分析
    4.3 “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发展的现实问题
        4.3.1 地方政府经费配套不足
        4.3.2 生源面窄,选材壁垒严重
        4.3.3 场馆配套设施不完善
        4.3.4 教练员队伍缺乏,训练理念陈旧
        4.3.5 欠缺科研投入和医疗服务保障
        4.3.6 运动员选材方式单一
        4.3.7 家长担忧学训矛盾,支持率较低
        4.3.8 后备人才梯队衔接不充分
    4.4 “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曲靖市竞走、玉溪市体操项目发展的对策研究
        4.4.1 加强地方政府经费投入比例
        4.4.2 扩大招生面,打破招生壁垒的局限
        4.4.3 完善场馆配套设施
        4.4.4 提高教练员待遇,引入优秀教练员
        4.4.5 引入科研服务,完善医疗服务
        4.4.6 强化运动员选材方式、促进选材科学化
        4.4.7 扭转家长思想观念,排除后顾之忧
        4.4.8 加强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与衔接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修改建议

(8)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动态课程体系的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二、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设计深度不足
    (二) 课程内容老化, 缺乏对社会需求和行业变化的响应
    (三) 课程结构固化, 师资队伍自我更新能力不足。
    (四) 课程实训项目老套、传统没有新意, 实践环节质量不高
    (五) 缺乏创业就业相关课程, 未能较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 基础课程模块
    (二) 专业课程模块
        1. 学科平台课程
        2. 专业必修课程
        3. 专业选修课程
    (三) 拓展课程模块
        1. 创新创业课程
        2. 地方特色课程
        3. 学术讲座和旅游讲坛
        4. 专题培训
        5. 特色和兴趣课程
        6. 专业比赛
四、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 改善教学条件, 优化教学环境
    (三)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积极推进教材的研究和开发

(9)基于新闻实训平台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玉溪师范学院新闻实训平台的搭建
    (一) 我校新闻实训平台建设情况
    (二) 学院官网内容更新, 夯实采写基本功
    (三) 微信公众号运营维护, 提升编创能力
    (四) 多方渠道促实训, 助力实践技能提升
二、基于新闻实训平台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思路
    (一) 结合业界需求, 搭建体系化实践课程
    (二) 重视师资建设,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三) 校内校外联动, 共同培养创新应用型新闻人才
三、未来发展方向
    (一) 完善新闻实训中心管理制度
    (二) 拓展新闻实训平台, 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 进一步探索创新实践型新闻人才培养机制

(10)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科
        (二)学科发展
        (三)教育学学科
        (四)教育学学科发展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西南联大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西南联大文献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的创设时期
    第一节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创设的背景
        一、引进西方教育学学科
        二、教育学学科与新学制
        三、教育“科学化”运动
    第二节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创设的基础
        一、北京大学的学科奠基
        二、南开大学的学科融合
        三、云南大学的学科合并
    第三节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创设的过程
        一、三校南迁联合办学校
        二、西南联大的师范学院
        三、师范学院的教育学系
第二章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的形成时期
    第一节 教育学学科教师队伍的初步形成
        一、学科教师队伍的规模
        二、学科教师队伍带头人
        三、学科教师队伍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学学科研究方向的初步形成
        一、中等教育方向的研究
        二、比较教育方向的研究
        三、教育心理方向的研究
    第三节 教育学学科课程设置的基本完备
        一、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
        二、课程设置的鲜明特点
        三、开设课程的教材教法
第三章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的推进时期
    第一节 教育学学科师承队伍的逐步推进
        一、学科师承队伍的培养
        二、学科人才培养的规模
        三、学科师承关系的延续
    第二节 教育学学科研究活动的逐步推进
        一、教育学会与生活教育团
        二、第二学部与教育参观团
        三、其他研究团体及其活动
    第三节 教育学学科立足云南的教育拓展
        一、立足云南的教学实习
        二、立足云南的基础教育
        三、立足云南的社会服务
第四章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地位与启示
    第一节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地位
        一、西南联大教育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西南联大教育学引发学科发展的反思
        三、西南联大教育学促进云南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对云南师大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
        一、对学科队伍建设的启示
        二、对学科方向建设的启示
        三、对学科平台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对中国现代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
        一、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二、教育学学科中国化探索
        三、教育学学科立场的探讨
        四、教育学学科趋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玉溪师院人才培养方案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中等师范教育研究(1928-1938)[D]. 冯兆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奋力提高教育质量 用教育温度温暖民心——社会各界人士畅谈“十三五”玉溪教育体育新变化[J]. 沈海亮,郑竹君.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21(03)
  • [3]中国大学生网球竞赛30年发展历程研究[D]. 严一翀.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比赛项目设置研究[D]. 金桂琳. 苏州大学, 2020(03)
  • [5]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D]. 李晴敏.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6]《文化生活》教学中的高中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 李亚萍. 西南大学, 2020(01)
  • [7]“一州(市)一精品”理念下云南省优势竞技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曲靖竞走、玉溪体操为例[D]. 孟成才.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8]玉溪师院旅游管理专业动态课程体系的重构[J]. 杨颖. 当代旅游, 2019(02)
  • [9]基于新闻实训平台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J]. 汪杨. 视听, 2019(01)
  • [10]西南联大教育学学科发展研究[D]. 李琳玉.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玉溪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