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军[1](2021)在《西安理工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财务做好信息化建设,实现业财融合,改变以往工作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财务工作的发展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传统的依靠会计人力能够解决的财务工作很多已经无法实现,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实施。文章主要对西安理工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展开研究。
谢光萍[2](2021)在《伊宁市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其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5G等信息技术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及共享,也改变了教育方式,提高了教育质量,这将有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制定了多项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伊宁市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由于其地理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相对滞后。近年来国家在该地区实施了多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以改善当地教育信息化落后的情况。目前,该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数字化教学资源也逐渐丰富,如何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完善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成为该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普通高中(本文简称“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其教学创新不被重视,信息化教学方面往往被忽视,大量信息化教学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的现象最为突出。因此本研究以伊宁市普通高中学校为研究对象,着力研究促进该地区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其管理的有效策略。本论文围绕选题搜索查阅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分析。根据文献整理分析的结果将本文所要研究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三大类。然后根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的维度分为信息化硬件教学资源、信息化软件教学资源、信息化潜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最后结合本研究的具体调查对象的特点制定出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此基础上以伊宁市现有的6所普通高中的信息化管理者和学科教师为调查对象开展伊宁市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及管理的调查与分析工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该市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硬件资源方面:原有设备老化,新设备使用率不高;软件资源方面:数字化教育内容资源匮乏且未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潜件资源方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资源管理方面:管理机构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保障维护体系落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硬件方面:创新经费保障机制,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改善资源闲置状况;软件方面:鼓励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丰富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内容;科学构建学校信息化资源管理平台,提升资源的管理及应用能力;潜件方面:分层次进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资源管理方面:树立信息化资源管理理念,构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立健全资源管理机构,完善资源管理制度。
张文策[3](2021)在《风险导向的A职业技术学院内控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高校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推进,由于高校规模发展迅速、财政资源丰富、经济业务活动复杂,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贪腐危机也逐年加剧。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各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日渐凸显。尤其是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的颁布和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为高校内控建设提出了指导建议,另一方面对高校管理活动的全面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经济业务活动的规范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各高校应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新政策的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各职业院校能否规范高效运行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其内部控制体系应确保学校发展目标和规章制度得以贯彻实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保障学校各项管理活动和经济业务活动有序进行。高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在于以风险为导向,本文即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理论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 A职业技术学院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评价监督五方面的现状,找出了学校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风险点,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足、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控制活动流程不规范、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内控评价制度缺失、内部监督力度不足及内部审计作用发挥不大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体系:一是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关键岗位设置等。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识别和分析风险。三是规范学校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和合同管理等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并对学校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流程梳理与再造。四是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公开机制。五是完善学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和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作用。最后提出了构建方案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其有效实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风险思想嵌入高校内部控制的全过程,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基于此构建了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对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本次研究充实了国内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其他高校或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或完善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对A职业技术学院内控体系的构建,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活动和经济业务活动的规范性,有效防止舞弊腐败等行为的发生,促进学校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许琼丹[4](2021)在《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Y州Z镇X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教师是补齐教育短板、均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不高不仅会制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更会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要创新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机制,但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仍旧没有大的改观,如何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聚焦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缺乏针对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以X小学为个案,以信息素质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破解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不高的策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存在以下问题:信息意识比较弱,信息知识水平较低,在信息能力上呈现出个体差异性,信息伦理道德概念不清。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其一从教师个人因素来看,包括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内驱力、年龄因素;其二从学校环境因素来看,包括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和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因素;其三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包括少数民族教师的语言转换因素,家庭隔代教养与社区老龄化因素;最后从制度因素来看,包括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和信息技术培训方式因素。基于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解决策略。首先,于教师个体而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其次,于学校而言,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最后,于政府和社会而言,政府和社会合力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王静[5](2020)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TOPSIS的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研究 ——以安徽省A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长期坚持的方向。随着5G通信、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产生的巨大作用,各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制定规划、抓紧了智慧校园工程的建设,希望通过构建一个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条件。但在各地智慧校园建设中我们看到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鉴于此,为了对安徽省各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本文试图构建一套针对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能对安徽省职业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进行科学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保留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体系中的6一级指标,提取了二级和三级指标中的关键性指标,最后形成了15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然后进行评价模型的构建,本文综合考虑采用基于专家打分的主观赋权法和基于评价数据的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最大程度避免两种赋权方法的不足。对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通过数学分析挖掘各评价方案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关联度的大小来表示关联关系的强弱。TOPSIS方法是一种逼近理想解的评价方法,选出评价结果的所有最优结果构成理想解,最劣的评价结果作为负理想解,通过对评价方案与理想解的距离计算判断评价方案的优劣。TOPSIS方法计算需要大量指标数据,考虑到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很多难以准确的量化造成评价结果不够精确,所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TOPSIS方法组合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最后,以安徽省A职业学校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安徽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的实例研究。根据评价指标量化方法对A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各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根据评价模型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本文分别编写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matlab程序进行指标权重计算、灰色关联分析-TOPSIS法的matlab程序进行项目的综合评价。最后得到A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总体得分69.54分,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贴近度为0.776,处于区间[(8)8.0,4.0之间,说明A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处于良好发展中。
林炜煌[6](2020)在《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构建研究 ——以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现代化推进的战略重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成效却不理想。究其原因,缺乏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面向一线教学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是最主要的因素。为此,本研究提出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成立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针对区域内的教育信息化问题,建立教育信息化服务机制,稳步推进县域教育信息化工作,解决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了解基层的教育信息化需求是构建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基石,为此,我们向本县域内10所中小学校的33位正(副)校长、185名教师发放了问卷,面向校级领导了解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方面的服务需求,面向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服务需求。在需求调查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的启示,本研究提出了以TPCK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等为指导,以“需求驱动-行政支撑-专业引领”为服务理念的县域教育信息化团队构建设计思路,设计了涵括高校教育技术专家、县域电教馆专家、教师进修校学科教研员和一线信息技术应用骨干在内的多层级服务团队成员构成。根据精细化管理理论将具体业务细分为基础层、专业层、应用层三个服务层级,进而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经过一年多的服务实践,本研究的案例团队——德化县信息化服务团队在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效,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县域信息化服务团队构建方案的有效性。案例团队取得的服务成效主要有:(1)帮助学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在各类信息化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2)推进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校本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基础;(3)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将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具有综合化、精细化、智能化特点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大平台。研究中也发现,服务团队的定位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规划是否一致、团队成员的时间保证、以及如何帮助学校明确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服务需求等,对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否取得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从服务团队工作机制、服务团队专业成长、团队活动设计、团队工作评价等方面作更加深入的探索,更加有力地推进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建设。
李欣[7](2020)在《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文中指出档案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长远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地位,它不仅承担着妥善保存学校档案的职责,更在开发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和治理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职业院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致力于在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经历了教职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等发展后,档案管理工作在经费投入、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很大程度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本论文详述了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理论,阐述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基本原则及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和特征等,并以湖南M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档案收集工作困难、档案案卷质量不高、档案利用效率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突出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等。针对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体、提升档案保管保护水平、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打造档案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刘冉[8](2020)在《信息技术支持陕北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乡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经济、交通、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与城区相比,乡村基础教育与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一直尽力扶持乡村基础教育,然而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促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迎来了新局面。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信息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为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乡村小学教师获得更多发展平台的同时也得到相关政策保障,城乡之间教育条件的差距,被信息技术的普及迅速缩小。然而乡村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业发展时仍然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了解乡村地区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其中问题,探寻解决对策,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对陕北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信息技术支持陕北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主要有以下问题:乡村小学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明确,践行不力;教师对信息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深刻,乡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条件不能满足教师需要,软硬件设施都有待提升;学校及有关部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不能真正满足教师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分析认为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教师缺少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信息素养;二是学校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培训平台不够完善以及缺少激励教师发展的政策;三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基于这些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教师需唤醒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其次,学校优化有关政策和管理,改善学校信息化学习条件;最后,政府有关部门需增加、优化投入,为学校搭建优良的信息化平台。
樊晓燕[9](2020)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智能化的设备和产品,也促进了教育领域中智能分析、精准推送的个性化产品的发展。智慧教育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为教育发展、教师提高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教师,需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信息敏锐性,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教学需求的新一代智慧型教师。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智慧教育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二是当前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现状以及有哪些方面的不足?三是如何密切结合智慧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之道?基于以上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内涵、原则以及必经阶段,分为关注应用阶段、借鉴学习阶段、融合提升阶段以及创新发展阶段。通过对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分析,明确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信息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分析发现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不足、存在专业学习和教书育人脱节问题。二是学校缺乏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和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进而导致学校信息化学习氛围缺失。三是智慧教育宣传措施不够深入具体、培训形式缺乏活力和新意以及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现状调查。本研究提出了促进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可行策略:一是通过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开展融合新型技术的培训、加强培训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来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体系建设。二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空间、建立教师研修共同体、创设引领智慧生态圈为教师提供信息素养发展的保障体系。三是通过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使教师自觉成为信息社会的终身学习者、教学引领者、技术掌握者以及道德坚守者。
江燕[10](2019)在《浅谈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都已建设数字校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数字校园存在有信息孤岛,高校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数据难以共享,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不畅,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解决,工作效率不高。智慧校园的建立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打破信息孤岛,学校各部门共享数据,而且可以加快学校的现代化进程。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不断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智慧网络建设的情况和必要性,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建设内容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趋势。
二、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理工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财务信息化实施背景 |
2 西理工财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困难 |
2.1 西理工对财务工作重视度不高 |
2.2 西理工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不足 |
2.3 西理工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 |
2.4 西理工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薄弱 |
2.5 西理工财务队伍信息化学习培训比较少 |
3 西理工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
3.1 发挥西理工财务管理职能,助力学校发展 |
3.2 统一推进西理工信息化建设 |
3.3 加大西理工信息化人才招聘和培养工作 |
3.4 加大信息化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
3.5 积极推进财务共享和业财融合 |
3.6 加大西理工财务队伍信息化培训,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使用能力 |
(2)伊宁市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其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2.0 的到来 |
1.1.2 信息化教学资源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动能 |
1.1.3 伊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的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理论基础 |
1.4 文献综述 |
1.4.1 信息化教学资源研究 |
1.4.2 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研究 |
1.4.3 研究述评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伊宁市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其管理现状调查 |
2.1 调查设计 |
2.1.1 调查准备 |
2.1.2 确定调查对象 |
2.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1.4 访谈设计 |
2.2 伊宁市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
2.2.1 硬件资源 |
2.2.2 软件资源 |
2.2.3 潜件资源 |
2.3 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
2.3.1 管理机构设置 |
2.3.2 管理制度 |
2.3.3 管理措施实施情况 |
第三章 伊宁市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其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硬件资源 |
3.1.1 原有设备老化,亟待更新 |
3.1.2 新设备使用率不高 |
3.2 软件资源 |
3.2.1 数字化教育内容匮乏 |
3.2.2 未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 |
3.3 潜件资源 |
3.4 资源管理 |
3.4.1 管理机构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 |
3.4.2 保障维护体系落后 |
第四章 伊宁市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及其管理的建议 |
4.1 硬件资源方面 |
4.1.1 创新经费保障机制,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4.1.2 建立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改善资源闲置状况 |
4.2 软件资源方面 |
4.2.1 鼓励教师进行资源开发,丰富学校资源内容 |
4.2.2 科学构建学校信息化资源管理平台,提升资源的管理及应用能力 |
4.3 潜件资源方面 |
4.3.1 分层次进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
4.4 资源管理方面 |
4.4.1 树立信息化资源管理理念,构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 |
4.4.2 建立健全资源管理机构,完善资源管理制度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
附录 B:关于伊宁市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其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科教师问卷) |
附录 C: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访谈提纲 |
附录 D:伊宁市普通高中学校考察照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风险导向的A职业技术学院内控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内部控制 |
2.1.2 内部控制目标 |
2.1.3 内部控制要素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COSO内部控制框架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
2.3.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
2.3.3 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
2.4 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框架 |
2.4.1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特征 |
2.4.2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特征 |
2.4.3 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框架 |
第3章 A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及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A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
3.2 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
3.2.2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方面 |
3.2.3 控制活动方面 |
3.2.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3.2.5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方面 |
第4章 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风险点及成因分析 |
4.1 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数据统计分析 |
4.2 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风险点分析 |
4.2.1 控制环境中的风险点 |
4.2.2 风险评估中的风险点 |
4.2.3 控制活动中的风险点 |
4.2.4 信息与沟通中的风险点 |
4.2.5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中的风险点 |
4.3 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3.1 学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
4.3.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
4.3.3 信息沟通不畅 |
4.3.4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
第5章 风险导向的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
5.1 A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目标、原则及思路 |
5.1.1 构建目标 |
5.1.2 指导原则 |
5.1.3 构建思路 |
5.2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
5.2.1 完善组织架构 |
5.2.2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
5.2.3 完善工作机制 |
5.2.4 加强关键岗位管理 |
5.3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5.3.1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
5.3.2 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5.4 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
5.4.1 预算业务控制 |
5.4.2 收支业务控制 |
5.4.3 采购业务控制 |
5.4.4 资产业务控制 |
5.4.5 合同业务控制 |
5.4.6 专项资金业务控制 |
5.5 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
5.5.1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
5.5.2 增强信息公开力度 |
5.6 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
5.6.1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
5.6.2 强化内部监督力度 |
5.6.3 切实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
第6章 构建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培训 |
6.2 成立临时工作推进小组 |
6.3 分步推进构建方案 |
6.4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Y州Z镇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
(三)后疫情时代要求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
(四)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五、文献综述:相关研究进展 |
(一)国内信息素养相关内容研究 |
(二)国外信息素养相关内容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一)信息素养 |
(二)教师信息素养 |
七、理论基础阐释 |
(一)信息素质理论 |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流程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观察法 |
四、样本选择 |
(一)随机抽样样本选择 |
(二)目的抽样样本选择 |
五、调研工具设计 |
(一)调查问卷 |
(二)访谈提纲 |
(三)样本敏感信息处理 |
六、可能的创新 |
(一)从双语环境视角来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
(二)聚焦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探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第二章 教师所在场域与教师群体素描 |
一、教师所在场域 |
(一)Y州整体环境速写 |
(二)X小学特写 |
二、教师素描 |
(一)Y州农村小学教师素描 |
(二)X小学教师素描 |
第三章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意识: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一)整体的信息意识呈积极样态 |
(二)信息及信息技能的需求不够强烈 |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存在教龄和年龄差异 |
(四)信息技术的兴趣来源非教师自身 |
二、信息知识: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知识的专业术语掌握不深且理解程度不高 |
(二)信息工具学习缺乏系统化 |
(三)信息工具的使用灵活度存在教师个体差异 |
三、信息能力: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一)整体信息能力提高但复杂性操作存在教龄差异 |
(二)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狭窄 |
(三)信息能力单一且缺乏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加工 |
四、信息伦理道德: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伦理道德涵盖于公民基本道德之中 |
(二)具备基本的信息伦理道德判断力和辨识力 |
(三)信息伦理道德能够惠及学生群体 |
(四)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时较少涉及信息伦理道德内容 |
小结 |
第四章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 |
一、教师个人因素 |
(一)终身学习意识 |
(二)内驱力 |
(三)年龄 |
二、学校环境因素 |
(一)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 |
(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数量 |
(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
三、社会环境因素 |
(一)少数民族教师的语言转换 |
(二)家庭隔代抚养与社区老龄化 |
四、制度因素 |
(一)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
(二)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
第五章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
一、教师个体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
(一)后疫情时代需要教师双线混融教学的信息素养 |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
(三)采用“模拟—整合—创新”的分步式学习模式 |
二、学校信息化环境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
(一)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的维修和管理 |
(二)多途径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 |
(三)扩大信息资源库建设与资源开放度 |
三、政府和社会助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
(一)要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提升农村社会整体信息素养 |
(二)加大对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本土化培训 |
(三)建立农村信息化联盟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附录三:课时教案 |
致谢 |
(5)基于灰色关联分析-TOPSIS的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研究 ——以安徽省A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智慧校园项目国外研究现状 |
二、智慧校园项目国内研究现状 |
三、项目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技术路线 |
一、论文技术路线图 |
二、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智慧校园基本理论与评价方法 |
第一节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简介 |
一、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简介 |
二、智慧校园特点 |
第二节 智慧校园评价研究 |
一、智慧校园评价目的与原则 |
二、智慧校园评价方法 |
第三章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简介 |
第二节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一、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二、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第三节 指标的计算或量化方法说明 |
一、师生服务L1 |
二、应用服务L2 |
三、数字资源L3 |
四、基础设施L4 |
五、保障机制L5 |
六、特色发展L6 |
第四章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模型构建 |
第一节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的赋权方法 |
一、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的层次分析法赋权 |
二、熵权法 |
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组合权重的计算 |
第三节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TOPSIS法的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 |
一、灰色关联分析法和TOPSIS法简介 |
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TOPSIS法的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步骤 |
第五章 安徽省A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评价实例研究 |
第一节 A职业学校介绍 |
第二节 A职业学校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情况 |
第三节 A职业学校智慧校园项目评价 |
一、评价数据收集、整理 |
二、A职业学校智慧校园项目评价计算 |
第四节 评价结果分析 |
一、总体分析 |
二、指标具体分析 |
第五节 对策与建议 |
一、尽快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保障经费供给 |
二、坚持应用第一,强调为用而建 |
三、充实学校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熵权法确定权重的matlab程序 |
致谢 |
(6)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构建研究 ——以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 |
二、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构建模式 |
二、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人员构成 |
三、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服务内容 |
四、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活动类型 |
第三章 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需求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标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与工具 |
四、实施过程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信效度分析 |
二、需求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总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构建设计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TPCK理论 |
二、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模型 |
三、PDCA循环理论 |
四、精细化管理理论 |
五、实践共同体理论 |
六、柯氏四级评估模型 |
第二节 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构建理念 |
一、服务理念 |
二、需求驱动 |
三、行政支撑 |
四、专业引领 |
第三节 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成员设计 |
一、基础层 |
二、专业层 |
三、应用层 |
第四节 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实践活动设计 |
一、统筹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活动设计 |
二、县域教师TPCK能力培养活动设计 |
第五章 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工作实践 |
第一节 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的建立 |
一、组织管理 |
二、人员机制 |
三、工作流程 |
第二节 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实践与成果 |
一、统筹本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 |
二、教师TPCK能力提升实践活动 |
第三节 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服务成效调查与分析 |
一、反应评估结果与分析 |
二、学习评估结果与分析 |
三、效果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实践反思 |
一、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工作机制反思 |
二、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专业成长反思 |
三、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活动设计反思 |
四、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评价设计反思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本文总结 |
二、工作展望 |
附录1 德化县中小学校(园)长教育信息化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2 德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3 德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服务成效调查问卷 |
附录4 德化第七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7)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职业院校档案 |
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
第二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
一、来源原则理论 |
二、科学管理理论 |
第二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 |
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
四、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
第三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与依据 |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 |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 |
第三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
一、档案机构设置情况 |
二、室藏档案类别及数量 |
三、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
四、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
第二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档案保管设施建设落后 |
二、档案收集工作较困难 |
三、档案案卷整理不规范 |
四、档案利用效率较低 |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
第四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 |
一、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
二、档案机构领导责任意识不强 |
三、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二节 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三节 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
一、档案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
二、档案人员缺乏进取意识 |
三、档案队伍变动性较大 |
第四节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
一、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二、档案人员的编研专业素养不够高 |
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落后 |
第五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议 |
第一节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
一、提高档案工作重视程度 |
二、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
四、建立档案工作考核常态制 |
第二节 提高档案保管保护水平 |
一、完善档案库房设施 |
二、配备档案信息化设备 |
第三节 重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
一、落实部门归档立卷制度 |
二、严格归档案卷质量 |
三、重视档案鉴定工作 |
四、优化档案室藏资源结构 |
五、做好档案开发利用服务 |
第四节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 |
一、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
二、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
三、打造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读研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信息技术支持陕北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有关研究与实践 |
2.国内有关研究与实践 |
3.有关研究简评 |
(四)研究目标、内容与关键概念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3.关键概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政策与理论基础 |
1.主要政策依据 |
2.主要理论基础 |
一、信息技术支持陕北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内容框架 |
3.调查对象与样本选取 |
(二)调查实施 |
1.调查问卷前测 |
2.问卷发放与回收 |
3.访谈与资料查阅 |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1.存在的主要问题 |
2.问题成因分析 |
二、信息技术支持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
(一)教师需唤醒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
1.唤醒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发展自觉性 |
2.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
3.制定信息技术支持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
(二)学校优化有关政策和管理,改善学校信息化学习条件 |
1.保证教师专业发展时间 |
2.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 |
3.改善学校信息化条件 |
(三)政府有关部门增加、优化投入,为学校搭建优良的信息化平台 |
1.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
2.建设信息化教育平台 |
三、研究结果与展望 |
(一)基本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1.研究局限 |
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学习成果 |
(9)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信息时代的现实需要 |
2.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呼唤 |
3.自身的专业和研究兴趣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 |
2.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
3.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智慧教育 |
2.信息素养 |
3.教师信息素养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泛在学习理论 |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六)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阐释 |
(一)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
1.主动发现的信息意识 |
2.系统全面的信息知识 |
3.动态发展的信息能力 |
4.自我约束的信息道德 |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阶段 |
1.关注应用阶段 |
2.借鉴学习阶段 |
3.融合提升阶段 |
4.创新发展阶段 |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原则 |
1.分层细化原则 |
2.创新应用原则 |
3.系统融合原则 |
4.动态开放原则 |
(四)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认识 |
1.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增强 |
2.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
3.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的设计 |
1.调查背景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内容 |
(二)调查的结果 |
1.教师信息意识较强但应用意识较弱 |
2.教师掌握基本信息知识但缺乏深层次学习 |
3.教师具备初步的信息能力但组织能力较差 |
4.教师具备相关的信息道德但仍需加强 |
(三)调查问题的分析 |
1.教师层面 |
2.学校层面 |
3.社会层面 |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基本策略 |
(一)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体系建设和培训 |
1.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 |
2.融合新型技术的培训形式 |
3.加强培训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 |
(二)强化教师信息素养的保障机制 |
1.构建智慧学习空间 |
2.建立教师教研共同体 |
3.创设引领智慧生态圈 |
(三)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途径 |
1.强化教师信息意识,成为终身学习者 |
2.丰富教师信息知识,成为智慧教学引领者 |
3.增强教师信息能力,成为教育技术能力掌握者 |
4.加强教师信息道德建设,成为技术发展的坚守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术成果 |
(10)浅谈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二、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一)目前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
(二)资金筹措 |
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
(一)系统架构图(如图2) |
(二)智慧校园功能应用: |
1.公共基础应用 |
2.教务管理应用 |
3.网络教学应用 |
4.学生管理应用 |
5.行政后勤管理应用 |
四、智慧校园的建设效果及未来展望 |
四、浅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理工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 陈永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22)
- [2]伊宁市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 谢光萍. 伊犁师范大学, 2021
- [3]风险导向的A职业技术学院内控体系构建研究[D]. 张文策. 山东大学, 2021(02)
- [4]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Y州Z镇X小学为例[D]. 许琼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灰色关联分析-TOPSIS的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研究 ——以安徽省A职业学校为例[D]. 王静.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4)
- [6]县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构建研究 ——以德化县教育信息化服务团队为例[D]. 林炜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7]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D]. 李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信息技术支持陕北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冉. 延安大学, 2020(12)
- [9]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D]. 樊晓燕. 西南大学, 2020(01)
- [10]浅谈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J]. 江燕. 南方论刊,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