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胡慧琴[1](2022)在《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工科"背景下,笔者以"电子技术"课程为分析对象,详尽分析了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积极推动"互联网+"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混合式金课;删繁就简,发挥工程主导,突出专业导向;以赛促教,积极提高学生创造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等一系列教改举措。教改结果证明: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上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过硬、思想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有利于打造"金课"。
胥徐[2](2021)在《基于电子技术“流动工作坊”的课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伴随社会对电子技术专业的不断重视,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对高能电力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流动工作坊"这一课程建设模式又成为当下学科建设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将电子技术与这一课程建设模式相结合,能够解决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一大难题。针对上述情况,文章针对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流动工作坊"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唐达荣[3](2021)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郑婧婧[4](2021)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张书源[5](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莫济娣[6](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经济及电商行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尤其是在技能型人才供应链上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与传统的电子商务相比,农村电商人才除了要掌握传统电商需要的技能外,还应熟悉农民、农产品、农村等情况。如何通过中职教育培养适合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系统论,并结合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对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系统结构和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以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生源素质、目标定位、专业规划、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等六大方面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软件对问卷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系统分析了我国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其次,运用系统思维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界定了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概念,解读了该系统的要素、目的、环境和功能等内涵,构建了系统的结构模型,包括培养主体、过程和机制等子系统。再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入手,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步骤,明晰了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迈实AHP软件,明确指标模型的合理性和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体系模型。最后,参考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数值,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从生源素质、目标定位、专业规划、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六大方面提出“控制生源质量——准确定位培养目的——合理规划专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教学管理——重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学效果”的过程性协同建议。
庄紫玮[7](2021)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汽车行业正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朝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深度推进,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趋势相悖的是,新能源汽车从业者缺口逐年增大。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新增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力电子结构,这对从业者的电工电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除了能够具备传统汽车维修能力,还要求掌握电工电子知识和实践能力。中职院校作为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肩负着人才输出的重担,缓解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人才供给压力。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应该紧随行业发展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为培养优质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打下夯实的电学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承载的电学知识和技能贯穿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选择实训项目尤为重要。但是现有实训项目存在与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脱节、验证性实训项目过多的问题无法满足人才需求。因此,本研究首先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分别对企业、教师、学生和课程四类对象进行调研。通过对学生、教师和课程现状展开调查,了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其次采用模块化开发思想,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职业为基础分析电学能力,设计和开发实训项目,开发配套的教学资源。最后运用所设计的实训项目,开展实验实施,总结归纳学生评价,结合教师实践反思不断完善实训项目。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显着提高,对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后,笔者提出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孟瑜方[8](2021)在《基于课程观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建设有效的课程标准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职业教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都着重强调职业教育标准建设的重要性,作为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的建设是其中的主要议题。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梳理可知,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对怎样建设课程标准等应然层面的研究,对课程标准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实然研究较少,尤其对课程标准本身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对其文本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优化建设提供借鉴。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进行归纳可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经历了知识导向到能力导向,再到素养导向的转变,其中,知识导向课程观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客观主义知识观、主观主义知识观和生成主义知识观三种,能力导向课程观又可以具体划分为任务本位或行为主义导向的能力观、一般素质导向的能力观和整合的能力观三种,素养导向课程观主要体现为职业核心素养课程观。基于不同课程观的特点,采用个案研究法,以辽宁省三所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三所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文本进行分析可知,三种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标准同时存在,以能力导向为主,知识导向次之,素养导向发展不完善,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滞后于课程观的发展。不同课程观在课程标准中的贯彻程度不同,知识导向课程观中以客观主义知识观为主,能力导向课程观中以任务本位或行为主义导向的能力观、整合的能力观为主,职业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观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当前课程标准文本中,在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以及价值取向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对职业核心素养课程观的认识不足、标准开发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课程标准的作用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开发缺乏有效的技术与方法,需要构建相对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结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加强职业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内容的优化发展。
仇淼[9](2021)在《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教师参加在线培训是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以及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线培训模式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将培训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成某种标准样式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在线培训不是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线下培训的内容照搬,而是根据参训人员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培训偏好展开的新兴培训方式。受制于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实施趋于形式化和评价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本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其由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子系统组成。基于认识到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身需要、自主驱动、自我经验基础上的建构式学习,学习内容需与成人学习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相关,因此,成人教育理论成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理论支撑。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比较研究法,探索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过程、现实样态,形成的特点、普适性和可借鉴性,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历史溯源发现: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形成了肯普非线性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形成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形成了尼文混合模式。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不再以单一目标或内容框定某一固定培训模式,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个性化”“沉浸式”“全息化”的优势。第二章阐释了肯普非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肯普模式发布初期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社会不断发展,肯普模式经过多次修改,逐步完善。e MSS项目作为肯普模式的案例代表,呈现出非线性的实施方式。该项目专为工作1-3年的新任教师设计,其在线学习环境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参训教师可以按需选择任意学习空间。第三章阐释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史密斯-雷根模式作为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三大策略设计,从而达到学习者高效接受知识、内化知识、迁移知识的目的。美国人民大学教育硕士计划作为史密斯-雷根模式的实际运用案例,注重培训策略的设计,同时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强调参训教师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运用。第四章阐释了尼文混合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带有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的尼文混合模式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计算机设备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作为尼文模式的现实案例,致力于为不同层级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初级准备和高级准备等课程,注重将教育技术融于教育者准备计划各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并强调用教育技术协助参训教师查询、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第五章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特点、普适性及可借鉴性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美国中小学在线培训模式目标的设计呈现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和预测参训教师需求的特征;第二,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设计始终秉承参训教师需要完整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理念;第三,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重视以情景任务为导向,建构在线实践共同体;第四,美国带有州独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及政府、在线培训平台等组织协同保障培训质量。此外,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重视教师的内生需求以及个人发展差异性,并注重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融入在线培训项目和平台的设计中,这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六章根据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建构和运行的探索,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利用“全息化”技术全面、多维收集数据,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在线培训目标;二是关注教师个人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为参训教师提供定制化在线培训内容;三是注重参训教师、培训教师以及在线培训平台间多样化的交互方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四是重视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的质量,引入第三方和微认证评估机制,协同政府、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多方组织,建立在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李悦晨[10](2021)在《“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利用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职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分层+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分层+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本知识与项目训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当今企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面对时代的需要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笔者尝试在中等职业院校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分层+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获得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教育途径。分层+项目教学法是将不同层次的教学项目以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的方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信息整理、项目计划、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效果评估的过程。本论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调研与文献资料研究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分析中职教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引进分层+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探索。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进行了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分层+项目教学法设计及项目实施,研究项目教学法质量评价体系来综合评价教学实践效果,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比较,得出分层+项目教学法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本论文的研究为中职学校实施分层+项目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案,为中职学校电类专业教师实施分层+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服务。
二、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子技术”课程特点与现状分析 |
2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思路 |
2.1 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金课” |
2.2 “删繁就简”教学内容,发挥工程主导,突出专业导向 |
2.3 “以赛促教”,积极提高学生创造力 |
2.4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
3 结语 |
(2)基于电子技术“流动工作坊”的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基于电子技术专业的“流动工作坊”建设模式的分析 |
1.1“流动工作坊”含义分析 |
1.2“流动工作坊”的管理制度分析 |
2 基于电子技术“流动工作坊”的课程建设研究 |
2.1 课程建设理念的实用价值 |
2.2 重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2.3 实践技能研究的持续跟进 |
2.3.1 基础模块 |
2.3.2 技能模块 |
2.3.3 综合设计模块 |
2.3.4 重视实践效果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
3 结语 |
(5)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技能实训 |
2.1.2 中等职业教育 |
2.1.3 职业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CDIO理论 |
2.2.2 体验学习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2.2.4 “知行合一”理论 |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
3.1.1 就业面向岗位 |
3.1.2 专业培养目标 |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
3.1.4 教学标准分析 |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
3.2.1 教学目标 |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
3.3.5 调查问卷总结 |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
5.1 课程结构设计 |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
5.2 课程标准构建 |
5.3 课程目标构建 |
5.4 课程内容构建 |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
6.2 前期准备 |
6.2.1 实践目的 |
6.2.2 实践内容 |
6.2.3 授课对象 |
6.2.4 环境设计 |
6.2.5 教材准备 |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
6.3.1 环境搭建 |
6.3.2 材料准备 |
6.3.3 案例实施 |
6.3.4 分析调整 |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
6.4.1 材料准备 |
6.4.2 案例说明 |
6.4.3 案例实施 |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
附录Ⅶ 任务书 |
(6)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关于农村电商人才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关于中职教育资源系统论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框架 |
2 研究相关理论知识概述 |
2.1 主要概念概述 |
2.1.1 中等职业教育定义 |
2.1.2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
2.1.3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系统理论概述 |
2.2.2 文献法与调查问卷法概述 |
2.2.3 层次分析法理论 |
2.2.4 SPSS数据分析概述 |
3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及系统分析 |
3.1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
3.1.1 调查概述 |
3.1.2 调查问卷 |
3.1.3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3.1.4 调查结果分析 |
3.2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系统分析 |
3.2.1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要素 |
3.2.2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目的 |
3.2.3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功能 |
3.2.4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环境 |
3.3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专家调查法及迈实AHP软件简介 |
4.2 构建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模型 |
4.3 矩阵判断、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
4.4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模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优化 |
5.1 把握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整体性 |
5.2 明确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目的性 |
5.3 保持中职电子商务人才系统的适度稳定性 |
5.4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自组织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7)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
1.1.2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从业者电学要求严苛 |
1.1.3 中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规模急剧扩张 |
1.1.4 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无法满足人才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研究 |
1.3.2 国际主流模块化思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
1.3.3 国内主流模块化思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 |
2.1.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
2.1.3 实训项目 |
2.1.4 模块化 |
2.2 教学理论研究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杜威“从做中学”实用主义理论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研究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访谈法 |
2.3.4 实验研究法 |
2.4 实施流程 |
2.4.1 实施流程 |
2.4.2 实施流程图 |
第3章 实训项目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学生问卷调查对象 |
3.2.2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
3.2.3 学生问卷调查实施 |
3.2.4 学生问卷调查发放 |
3.2.5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3.1 教师访谈对象 |
3.3.2 教师访谈设计 |
3.3.3 教师访谈分析 |
3.4 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分析 |
3.4.1 企业访谈对象 |
3.4.2 企业访谈设计 |
3.4.3 企业访谈分析 |
3.5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
3.5.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定位 |
3.5.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安排 |
3.6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项目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实训项目开发 |
4.1 实训项目开发模式 |
4.2 实训项目开发原则 |
4.2.1 针对性 |
4.2.2 独立性 |
4.2.3 实用性 |
4.2.4 可操作性 |
4.3 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步骤 |
4.3.1 前期调研 |
4.3.2 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
4.3.3 实训项目设计 |
4.3.4 教学资源设计 |
4.3.5 教学实施 |
4.3.6 多方评价学习效果 |
4.4 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和工作内容 |
4.5 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电工电子能力分析 |
4.5.1 研讨专家团队 |
4.5.2 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电工电子能力 |
4.6 课程标准 |
4.6.1 课程基本信息 |
4.6.2 课程定位 |
4.6.3 课程目标 |
4.6.4 课程教学内容 |
4.6.5 课程教学方法 |
4.6.6 课程教学资源 |
4.6.7 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
4.7 实训项目的设计 |
4.7.1 实训项目的选取和序化 |
第5章 教学资源设计 |
5.1 教学资源特点 |
5.1.1 资源多样性 |
5.1.2 指导实践性 |
5.1.3 专业特性强 |
5.1.4 开放先进性 |
5.2 教学资源设计原则 |
5.2.1 科学性 |
5.2.2 技术性 |
5.2.3 效益性 |
5.2.4 发展性 |
5.3 教学资源内容设计 |
5.3.1 实训项目任务书设计 |
5.3.2 实训项目指导书设计 |
5.3.3 实训项目评分表设计 |
5.3.4 微视频 |
5.3.5 数字化网络资源 |
第6章 实训项目实施 |
6.1 实施对象 |
6.2 实施场地和设备 |
6.2.1 场地布置 |
6.2.2 硬件设备清单 |
6.2.3 软件资源清单 |
6.3 实训项目实施 |
6.3.1 实训项目实施教学过程 |
6.4 实训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
6.4.1 教师分析 |
6.4.2 学生访谈分析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存在的不足 |
7.3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1 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企业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5 企业访谈调查记录 |
(8)基于课程观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有效的课程标准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
(二)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 |
(三)未来课程标准是对当前课程标准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
(四)研究者兴趣使然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
(二)课程观 |
(三)职业核心素养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个案研究法 |
(三)内容分析法 |
六、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有创新 |
(二)研究方法有创新 |
第二章 基于课程观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
(一)知识导向职业教育课程观 |
(二)能力导向职业教育课程观 |
(三)素养导向职业教育课程观 |
二、不同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
(一)知识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
(二)能力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
(三)职业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
第三章 基于课程观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分析 |
一、案例选取情况 |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结构分析 |
(一)差异分析 |
(二)共性分析 |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
(一)知识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
(二)能力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
(三)职业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内容分析 |
(四)小结 |
第四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结构不规范、不统一 |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
(三)职业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观尚未深入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之中 |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 |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对职业核心素养课程观的认识不足 |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课程标准的作用 |
(四)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开发缺乏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
第五章 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的策略 |
一、构建相对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结构 |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编制的科学性 |
(一)探索本土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技术与方法 |
(二)邀请课程专家定期开展学校教师培训 |
(三)通过校际交流相互学习课程标准建设的先进经验 |
三、加强职业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 |
(一)课程目标方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方面,整合知识、能力以及素养要求 |
(三)课程实施方面,选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
(四)课程评价方面,确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价值凸显:在线培训是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二)现实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
(三)理论困惑: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研究不够突出 |
(四)他者参照: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具有较强借鉴性 |
二、概念界定 |
(一)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 |
(二)在线培训 |
(三)在线培训模式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
(二)关于国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一)系统论 |
(二)成人教育理论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步骤 |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进程 |
一、萌芽期(20世纪40-60年代) |
(一)时代背景:“八年研究”对教师培训的转向 |
(二)培训目标:“得到一个教师”转向“得到一个合格的教师” |
(三)模式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视听技术的发展 |
(四)模式样态:肯普的非线性模式主导 |
二、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
(一)时代背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运用的要求提高 |
(二)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能力 |
(三)模式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
(四)模式样态:史密斯-雷根的线性模式主导 |
三、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
(一)时代背景:全球化背景下对教师多样化要求 |
(二)模式目标:教师个性化发展 |
(三)模式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
(四)模式样态:尼文混合与肯普、史密斯-雷根模式并行 |
第二章 肯普的非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
一、模式的建构 |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并行 |
(二)建构条件:循环设计法保障内容针对性 |
(三)建构形态:四要素、双椭圆结构、三目标、九环节 |
二、实践运作:eMSS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
(一)运作准备:项目设计呈周期性 |
(二)运作流程:双椭圆式运行结构 |
(三)成效影响:因材施训成效显现 |
第三章 史密斯-雷根的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
一、模式的建构 |
(一)建构依据: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
(二)建构条件:形成性评价从教师需求分析起贯穿始终 |
(三)建构形态:分析、策略、评价三大版块 |
二、实践运作:美国教育硕士计划(美国人民大学) |
(一)运作准备:详细设计三大类培训策略 |
(二)运作流程:注重以传递教学策略为培训内容及培训策略的实施 |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学策略的实施成效显现 |
第四章 尼文的混合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
一、模式的建构 |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行 |
(二)建构条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障教学每个阶段质量 |
(三)建构形态:前研究、设计(再设计)、终结性评价三大板块 |
二、实践运作: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 |
(一)运作准备:注重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与学习理论的融合 |
(二)运作流程:注重计算机设备提供支持并保障实施 |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育技术与培训融合的成效显现 |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特性分析 |
一、对模式的独特性分析 |
(一)目标:基于大数据技术 |
(二)内容:注重教师为中心 |
(三)实施:关注在线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
(四)保障:聚焦多维度 |
二、对模式的普适性分析 |
(一)内部建构的普适性分析:教育技术对教师内生需求的支持度 |
(二)外部保障的普适性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保障机构聚合互动 |
三、对模式的可借鉴性分析 |
(一)内部建构可借鉴分析:关注教师完整生命成长 |
(二)外部保障可借鉴分析:兼顾教育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
第六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启示 |
一、目标:创新教师需求分析方法 |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多渠道集成数据 |
(二)“全息化”技术为教师精准画像 |
二、内容:回归教师专业成长本原 |
(一)促进教师个体生命发展 |
(二)体现教师实践性工作逻辑 |
三、实施: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载体 |
(一)优化参训教师与培训教师的交互方式 |
(二)建构中小学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 |
四、保障:建立多维在线培训保障体系 |
(一)多元整合质量保障团体 |
(二)互联整合质量保障技术 |
结束语 |
(一)研究回顾 |
(二)研究结论 |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0)“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
1.1.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职“分层+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2.1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
2.1.1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
2.1.2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
2.2 分层教学法 |
2.2.1 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
2.2.2 分层教学法的特点 |
2.3 项目教学法 |
2.3.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
2.3.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
2.4 “分层+项目”教学法 |
2.4.1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
2.4.2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
2.5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相关教育学理论依据 |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5.2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
2.5.3 黄炎培的“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教原则 |
第3章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 |
3.1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分析 |
3.2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自主积极 |
3.2.2 传统教学模式的效率低 |
3.2.3 传统评分考核机制不够全面 |
3.3 “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
3.3.1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总体教学流程框架设计 |
3.3.2 前期教学分析阶段设计 |
3.3.3 中期教学实施阶段设计 |
3.3.4 后期教学评价阶段设计 |
3.4 “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案例 |
3.4.1 实验对象 |
3.4.2 实验方法 |
3.4.3 实验目的 |
3.4.4 实验过程设计 |
3.4.5 “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案例实践 |
第4章 “分层+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结果分析 |
4.1 调查数据综合结果 |
4.1.1 后测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4.1.2 课后作业成绩结果统计 |
4.2 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评价 |
4.2.1 学生学习兴趣评价 |
4.2.2 学生学习任务完成主动性评价 |
4.2.3 学生对新知识渴望学习程度评价 |
4.2.4 学生课上注意力程度评价 |
4.3 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评价 |
4.4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 |
4.5 实践对象反馈综合评价 |
4.5.1 学生反馈综合评价 |
4.5.2 教师综合反馈评价 |
4.6 实践结果综合分析 |
4.6.1 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 |
4.6.2 课程内容的推进更加高效 |
4.6.3 成绩评估考核机制更加全面 |
4.6.4 对教师的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 |
第5章 对“分层+项目”教学法的思考与总结 |
5.1 “分层+项目”教学法所存在的局限性 |
5.1.1 学生方面 |
5.1.2 教师方面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Ⅰ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 Ⅱ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 Ⅲ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学生课后作业试卷 |
附录 Ⅳ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学生访谈问题提纲 |
附录 Ⅴ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应用“分层+项目”教学法教师访谈问题提纲 |
四、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 胡慧琴. 南方农机, 2022(02)
- [2]基于电子技术“流动工作坊”的课程建设研究[J]. 胥徐. 科技视界, 2021(22)
- [3]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 唐达荣.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4]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D]. 郑婧婧.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6]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系统的研究[D]. 莫济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7]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实训项目开发[D]. 庄紫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课程观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文本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孟瑜方.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9]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D]. 仇淼. 西南大学, 2021(01)
- [10]“分层+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李悦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