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

一、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谭志军[1](2021)在《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进展研究》文中认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肺部、支气管等被真菌直接侵犯后,形成的一种组织病理损害性疾病,比较常见的病症表现为真菌血症、深部组织感染等。近年来,受临床中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引入导管介入及肿瘤放化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患者不断增多,导致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基于此,现就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发病机制、研究现状及治疗现状展开综述,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吕丽霞[2](2021)在《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抗菌素、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病原学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将收集的所有标本分为两组,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的标本记作第1组,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的标本则记作第2组。结果:(1)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共送检2596份标本,两组细菌病原学阳性检出率比较,第2组阳性标本率较第1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01)。(2)菌种分布中革兰氏阴性菌(351株,89.31%)所占比例最大。两组对比,各细菌阳性分离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3)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72.26%),其次为血液、泌尿道,分别占9.67%、5.09%。两组对比,第2组中段尿分离率较第1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第2组腹水分离率较第1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余标本分离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4)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在38.71%~42.11%之间,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克肟耐药率均>90%。两组耐药情况对比,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9,P<0.001),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7,P<0.05),对粘菌素耐药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呋辛酯耐药率为100.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90%,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60%。两组对比,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呋辛(P=0.009)、左氧氟沙星(χ2=10.940,P=0.001)耐药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复方新诺明(P=0.001)、氨曲南(χ2=5.494,P=0.019)、阿米卡星(χ2=6.537,P=0.011)、替加环素(P=0.047)耐药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粘质沙雷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耐药率均达100.00%。两组粘质沙雷菌的耐药率变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酯耐药率均为100.00%,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20%。两组对比,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P=0.043)、复方新诺明(P=0.001)耐药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零。结论:(1)该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排名前6位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粘质沙雷菌。(2)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粘质沙雷菌均是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现象较严重,控制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继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尽早行标本病原学检测,从而根据药敏结果及早针对性使用抗生素,遏制感染进展。

夏初[3](2021)在《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糖尿病患病率高,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尤为严重。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侵袭性肺真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侵袭性肺真菌病早期诊治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调查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人群不同致病菌的分布及其临床特征,并尝试利用常用的临床数据,应用两种方法构建糖尿病患者罹患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分别评估其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快速可靠的客观依据。研究方法一、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和中山医院住院的157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Mycosis,IPM)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糖尿病相关指标、病原学等指标,比较不同病原所致真菌病患者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为临床早期鉴别不同类型肺真菌病提供初步依据。二、第二部分按既定的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收集长海医院255例呼吸道念珠菌培养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念珠菌病组92例和呼吸道念珠菌定植组16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分别构建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对两个模型进行评价,并简要比较两种建模方法。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一)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病原分析及诊断分级共收集到糖尿病合并IPM的患者157例,病原分别是念珠菌92例(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86例),曲霉34例(其中确诊4例/临床诊断30例),隐球菌26(其中确诊18例/临床诊断8例),肺孢子菌4例(临床诊断4例),毛霉1例(确诊1)。(二)不同病原肺真菌病患者的特征比较1.一般情况:念珠菌组平均年龄为69.9±13.1岁,曲霉组62.1±11.0岁,隐球菌组58.9±10.0岁,念珠菌组高于曲霉组(P<0.001)和隐球菌组(P<0.001)。念珠菌组合并高血压(70.0%)和脑血管病(30.4%)高于曲霉组(高血压35.3%,P<0.001;脑血管病5.9%,P=0.004)和隐球菌组(高血压42.3%,P=0.011;脑血管病5.9%,P=0.001);念珠菌组合并冠心病(32.6%)和肾功能不全(20.7%)高于隐球菌组(冠心病3.9%,P=0.003;肾功能不全0.0%,P=0.011);曲霉组合并慢阻肺(23.5%)高于念珠菌组(7.6%)(P=0.014)。采用肺炎严重指数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估疾病严重度,发现隐球菌组为69.5(60.5-82.5),低于念珠菌组[114.5(98.8-139.0)]和曲霉组[100.5(84.3-123.0)],P值均小于0.001。2.宿主因素: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在宿主因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前广谱抗生素使用占比在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分别为39.1%和47.1%,高于隐球菌组(3.9%,P<0.001);念珠菌组分别有41.3%和43.5%的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和机械通气治疗,曲霉组分别为26.5%和23.5%,隐球菌组无此类患者。3.诊断分级:隐球菌组确诊患者最多,占比69.2%,高于念珠菌组(11.8%)和曲霉组(6.5%),P值均小于0.001。4.主要症状:隐球菌组出现发热(19.2%)低于念珠菌组(52.2%,P=0.003)和曲霉组(64.7%,P<0.001);咳痰(19.2%)低于念珠菌组(47.8%)(P=0.009);胸闷(7.7%)低于曲霉组(35.3%)(P=0.012)。5.影像特征:病灶类型念珠菌组最常出现片状浸润(81.5%),高于曲霉组(50%,P<0.001)和隐球菌组(15.4%,P<0.001);隐球菌组以结节肿块(80.8%)最多见,高于曲霉组(23.5%,P<0.001)和念珠菌组(7.6%,P<0.001);曲霉组出现空洞(23.5%)高于念珠菌组(6.5%,P=0.007)。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分别有83.7%和61.8%的患者病灶呈双侧分布,而隐球菌组以单侧分布为主(57.7%),病灶分布特征念珠菌组和隐球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胸腔积液发生率念珠菌组和曲霉组均高于隐球菌组。念珠菌组最为多见(35.9%,P<0.001),其次为曲霉组(29.4%,P=0.002),隐球菌组为零。6.实验室检查:1)G试验曲霉组53.0(21.8-126.2)pg/L高于念珠菌组20.6(10.4-72.1)(P=0.015)pg/L;2)感染相关指标隐球菌组白细胞总数7.1(5.4-9.0)×109/L低于念珠菌组10.5(7.6-15.2)×109/L、曲霉组9.0(6.4-12.1)×109/L;隐球菌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2%(64.1%-71.7%)低于念珠菌组83.8%(77.8%-89.3%)、曲霉组84.5%(70.0%-90.2%);隐球菌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5.6(1.1-12.0)ug/L低于念珠菌组69.1(13.7-98.3)ug/L、曲霉菌组38.5(16.6-112.0)ug/L,各组间P均小于0.001;3)营养指标隐球菌组血红蛋白128.7±19.9g/L和白蛋白42.0(39.3-43.0)g/L均高于念珠菌组109.9±25.3g/L和31.0(28.0-34.0)g/L、曲霉组血红蛋白109.1±24.1g/L和白蛋白31.0(28.0-35.5)g/L,各组间P均小于0.001。7.糖尿病相关因素:1)空腹血糖隐球菌组为8.3(6.6-11.5)mmol/L,低于念珠菌组11.7(8.9-15.8)mmol/L,P=0.002和曲霉组12.5(9.0-15.8)mmol/L,P=0.016;2)糖化血红蛋白隐球菌组为7.2(6.7-8.1)mmol/L,低于念珠菌组8.2(7.1-9.6)mmol/L,P=0.01和曲霉组8.6(7.9-9.4)mmol/L,P=0.002;3)糖尿病病程念珠菌组为120.0(36.0-180.0)个月,长于曲霉组42.0(6.0-115.0)个月(P=0.016)。由于肺孢子菌和毛霉菌病例数过少,代表性不足,故未纳入统计分析。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只有年龄和血红蛋白符合正态分布。第二部分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1.共255例呼吸道念珠菌培养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病例组(念珠菌感染组)92例,对照组(念珠菌定植组)163例,两组基线情况基本一致,在年龄、合并结缔组织病和影像检查出现空洞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将三者纳入Logistic单因素回归;预后指标方面,病例组总住院日天和ICU住院日均长于对照组(总住院日18.5(13.0-30.0)VS 11.0(7.0-16.5),P<0.001;ICU住院日0.0(0.0-10.0)VS 0.0(0.0-0.0),P<0.001)。2.将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外周血指标、PSI评分及宿主因素进行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比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分级、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试验、PSI评分及分级、化疗、激素治疗、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和血液透析方面存在差异。3.将糖尿病指标和其他存在差异的因素共18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合并结缔组织病、影像学空洞、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分级、血白蛋白、化疗、血液透析、全身激素治疗、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治疗、中心静脉置管、PSI评分、PSI分级与呼吸道念珠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展为肺念珠菌病有关(P<0.05)。4.将Logistic单因素分析中与阳性结局有关的变量(相同指标只纳入分类变量),通过逐步向前回归法,筛选出糖化血红蛋白分级、全身激素治疗、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SI分级6个预测因子(P<0.05),建立呼吸道念珠菌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展为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绘制患病风险的列线图(Nomogram)。Nomogram预测肺念珠菌病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54,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实测概率与期望概率基本重合,校准度良好。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显示,应用本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决策,患者可从中获益。采用计算机重采样Bootstrap 500次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ROC曲线的AUC=0.855(95%CI 0.813-0.905),表明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5.纳入性别、年龄、基础病、影像学病灶类型及分布、糖尿病相关指标、外周血指标、宿主因素共33个变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通过排序、降维筛选出广谱抗生素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糖化血红蛋白、全身激素治疗、化疗、PSI分级共7个变量,在训练集建立呼吸道念珠菌培养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展为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测试集进行内部验证,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0.815,灵敏度为0.792,特异度为0.857,该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研究结论1.本研究收集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病例,发现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以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最为多见。2.糖尿病合并各种肺真菌病各有特点,其中肺隐球菌病患者与肺曲霉病和肺念珠菌病相比一般状况较好,大多为确诊病例,较少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血糖控制水平较好,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少,影像学表现以单侧分布、结节肿块较多见;肺念珠菌病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较多,疾病严重度更高,症状较多,影像学以双侧分布、片状浸润多见,合并胸腔积液最多见;肺曲霉病合并慢阻肺较常见,伴有胸闷症状较多,影像学出现空洞比例较高。3.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的目标人群:糖尿病患者,合并充分抗菌治疗无效的肺部感染且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患者;4.本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选用简便易得的临床参数建立了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Nomogram评分工具,通过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意义,显示此预测模型评分工具可用于目标人群完善相关检查及进行抗真菌治疗前的个体评估,有助于对目标人群开展肺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决策。5.初步探讨了随机森林算法在小样本数据构建预测模型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Logistic回归法建模的对比,证实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双双[4](2021)在《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792例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科室分布及人口特点,分析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致病菌种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及药敏结果,以指导临床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合理诊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792份病历,用excel表格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基础疾病、入住科室、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各类插管、有创操作、实验室检查、标本类型、病原学资料、抗真菌治疗、药敏结果及预后等情况,SPSS24.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计79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男性456例,女性336例,男女比例1:0.79,平均59.4岁,≥60岁428例(54.04%)。792例患者来自27个临床科室,其中,ICU占比最多,为231例(29.2%),其次为呼吸内科133(16.8%)例,血液内科82(10.4%)例。患者标本来源中以痰液最多,共283例,占所有病例数的35.7%,其次为尿液68(8.5%)例,粪便176(22.2%)例,肺泡55(6.9%)例;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74.4%,曲霉菌属42(5.3%)例;近3年菌种变化趋势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呈下降趋势,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呈上升趋势,2019年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甚至超越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长累及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曲霉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隐球菌最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IFD常伴有不同的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有创操作等,提示这些可能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入住ICU、呼吸机的使用及住院时间延长是IFD患者死亡的主要预测因子(OR=5.555;OR=3.128;OR=0.022)。绝大多数致病菌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对唑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抗真菌药物仍以唑类为主,联合用药也有较大比例,大多患者预后良好。结论1、我院IFD患者年龄跨度大,≥60岁的患者占比50%以上,三年中发病人数有升高趋势,男性患者占比多余女性;2、侵袭性真菌病多发的科室有ICU、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故在上述科室,应更注意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工作;3、假丝酵母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有升高趋势,曲霉菌是第二大致病真菌;痰液、尿液、粪便、肺泡是致病菌最主要的来源部位,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4、侵袭性真菌病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结构性肺病、糖尿病、CTD、CAD、CKD、恶性肿瘤等,较多患者发病前有一些侵入性操作及其他易感因素,入住ICU、呼吸机的使用及住院时间延长是患者死亡的主要预测因子,因此,临床应注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易感因素;5、大部分真菌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部分对唑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尽可能行药敏试验,合理及时的用药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李创[5](2021)在《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文中认为目的:基于中医阴阳辨证探究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不同证型中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中敏感抗生素的分布规律,来指导临床诊治过程中在未得到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更好的经验性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为中西医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一定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20年01月-2021年03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的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中医辨证要点、病原学培养结果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首先,按照阴阳辨证方法统一进行中医证型,对分属不同证型的患者临床资料、检出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中敏感抗生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DFU患者分泌物培养显示,68例检出病原菌,2例无细菌,共检出84株病原菌。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20株(23.81%);前4位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粪肠球菌(7株)、大肠埃希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革兰阳性菌32株(38.09%),革兰阴性菌52株(61.90%)。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路登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以肠杆菌最多,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84株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中,前3位为庆大霉素(71株)、环丙沙星(58株)、复方新诺明(52株);其中32株革兰阳性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分布中,前3位为万古霉素(30株)、利奈唑胺(30株)、庆大霉素(26株);52株革兰阴性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中,前3位为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50株)、美罗培南(46株)、庆大霉素(45株)。感染程度不同其病原菌种类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2.70例DFU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依次为阳证43例(占61.43%)、半阴半阳证16例(占22.86%)、阴证11例(占15.71%);中医不同辨证分型组间对比,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病史资料(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在创面相关资料方面,创面部位、感染程度、创面面积在不同证型组间无差异,P>0.05,而在感染病原菌方面表现出组间差异,P<0.05。3.中医辨证为阳证的DFU患者中共检出48株病原菌,2例无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54.17%)、革兰阴性菌22株(45.83%),前4位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半阴半阳证中共检出2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检出18株(81.82%),革兰阳性菌4株(18.18%),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证中检出1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2株(85.71%),革兰阳性菌2(14.29%),前3位为阴沟肠杆菌、摩根氏摩根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阳证组(48株病原菌)检出敏感抗生素,排在前5位的抗生素为庆大霉素(39)、环丙沙星(31)、复方新诺明(30)、万古霉素(26)、利奈唑胺(26);半阴半阳证组(22株病原菌)敏感抗生素,前5位抗生素为庆大霉素(21)、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8)、环丙沙星(17)、美罗培南(16)、头孢吡肟(16);阴证组(14株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前5位为美罗培南(12)、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2)、亚胺培南(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及庆大霉素(11)。结论:1.DF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1.90%)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美罗培南、庆大霉素敏感性高;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8.0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性高;未见感染真菌。2.中医辨证分型以阳证最多,其次为半阴半阳证。临床实践中基于阴阳辨证的经验性抗生素选择方法如下:阴阳辨证为阳证,优先考虑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的感染,抗生素优先选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阴阳辨证为半阴半阳证,优先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具体细菌优先考虑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优先选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阴阳辨证为阴证,优先考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主要以阴沟肠杆菌、摩根氏摩根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主,抗生素优先选择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

徐玉惠[6](2021)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的价值》文中提出背景:重症肺炎是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症疾病,早期、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是实施精准抗感染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基石。目前临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检测速度、灵敏度、广度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难以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作为新型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病原谱广、灵敏度高等优势,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日益突出。目的:探讨m NGS在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重症肺炎且送检m NGS病原学检测的110例患者,收集其痰、血或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常规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培养、涂片、抗体、抗原检测、PCR检测、GM试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结果及m NGS微生物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微生物检出率、病原体类别的差异及一致性,评估m NGS在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纳入的110例患者中,m NGS在82例中检测出病原体,常规检测方法在50例中检测出病原体,m NGS的阳性率高于常规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5%vs 45.5%,P<0.05)。110份m NGS样本中,血、痰、BALF分别为35份、37份、38份,三种样本m NG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8.4%、54.3%、89.5%,均高于同组常规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m 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均阳性,25例m 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均阴性,一致性检验,kappa=0.339<0.4,m NGS与常规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差。在60例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阴性的患者中,35例m NGS检测阳性,m NGS检测出细菌14例、真菌14例、病毒2例、非典型病原体2例、真菌合并病毒2例、病毒合并结核分枝杆菌1例,检测出的最多的病原体为耶氏肺孢子菌(12/35=34.3%),其次为曲霉菌(7/35=20.0%)。2.m NGS共检测出27种病原体,检测出的最多的病原体为耶氏肺孢子菌(20/110=18.2%),其次为曲霉菌(12/110=10.9%);常规检测方法共检测出20种病原体,检测出的最多的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12/110=10.9%),其次为念珠菌(7/110=6.4%)。m NGS检测阳性的病例中,单一感染51例,混合感染31例;常规方法检测出单一感染38例,混合感染12例。与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m NGS诊断混合感染的阳性率更高(10.9%vs 2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 NGS检测出细菌40例、真菌35例、病毒22例、结核分枝杆菌3例、非典型病原体4例,常规方法检测出细菌32例、真菌13例、病毒10例、结核分枝杆菌2例、非典型病原体3例。m NGS检测细菌的阳性率高于常规检测方法(36.4%vs 29.1%),但两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NGS检测真菌、病毒的阳性率均高于常规检测方法(31.8%vs 11.8%、20.0%vs 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检测方法对比,m NGS检测细菌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2.1%;检测真菌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4.2%;检测病毒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87.0%。4.在48例存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m NGS病原学检测阳性37例(77.1%),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阳性18例(37.5%),m NGS的阳性率高于常规检测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BALF、痰m NGS的阳性率分别为54.3%(19/35)、89.5%(34/38)、78.4%(29/37),BALF、痰的阳性率高于血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的阳性率高于痰的阳性率(78.4%vs 89.5%),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82例m NGS阳性的患者中,59例在送检m NGS病原学检测前已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最终32例根据m NGS检测结果调整了抗感染治疗方案,其中19例好转出院,13例死亡。在60例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未能明确致病微生物的患者中,m NGS在35例中检测出病原体,22例依据m NGS结果调整了抗感染治疗方案,其中13例好转出院。结论:1.在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m NGS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尤其对真菌、病毒、常规方法检测困难的病原体及混合感染的检测更具优势,其可作为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的辅助或补充工具为重症肺炎精准抗感染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2.血、BALF、痰m NGS检测均有较高的阳性率,BALF、痰的阳性率优于血的阳性率。

康慧真[7](2021)在《肺泡灌洗液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支原体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DNA对儿童MP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诊断方法和早期诊断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01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我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的9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集BALF和血清,分别进行PCR荧光探针法和被动凝集法(passive agglutination test,PA)检测MP。以单份急性期血清PA法(总抗体滴度≥1:160视为阳性结果)作为对照,计算2种方法的一致性、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对比分析2种方法在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程中检测MP结果的差异。结果:(1)以急性期血清PA法为对照,2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2.31%,阴性符合率为26.42%,总符合率54.35%,2种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检验,K=0.167,P=0.022)。(2)92例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中,BALF-PCR荧光探针法的MP阳性率为81.52%,急性期血清PA法的MP阳性率为42.3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McNemar检验,P<0.001)。(3)在男性患儿中,PCR荧光探针法的MP阳性率为83.33%,急性期血清PA法MP阳性率为37.50%;在女性患儿中,PCR荧光探针法的MP阳性率为79.55%,急性期血清PA法的阳性率为47.73%;在不同性别患儿中,BALF-PCR荧光探针法M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急性期血清PA法MP阳性率(McNemar检验,P<0.01)。(4)本研究通过建立年龄和BALF-PCR荧光探针法ROC曲线、年龄和急性期血清PA法ROC曲线算得2种方法的最佳临界值年龄为7岁。在年龄≤7岁患儿中,BALF-PCR荧光探针法的MP阳性率为79.10%,急性期血清PA法的阳性率为34.33%,前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McNemar检验,P<0.001);而在年龄>7岁患儿中,BALF-PCR荧光探针法MP阳性率为88.00%,急性期血清PA法阳性率为64.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109)。(5)本研究通过建立病程和BALF-PCR荧光探针法ROC曲线、病程和急性期血清PA法ROC曲线算得2种方法的最佳临界值病程为7天。在病程≤7天患儿中,BALF-PCR荧光探针法的MP阳性率为84.38%,急性期血清PA法的阳性率为31.25%,前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McNemar检验,P<0.001);而在病程>7天患儿中,BALF-PCR荧光探针法的MP阳性率为75.00%,急性期血清PA法的阳性率为67.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687)。结论:在病程≤7天和年龄≤7岁的大叶性肺炎患儿中,BALF-PCR荧光探针法诊断价值明显优于急性期血清PA法。故BALF-PCR荧光探针法的结果可作为MP肺炎早期诊断及≤7岁患儿诊断MP肺炎的重要参考依据。

刘璇[8](2021)在《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肺炎先发治疗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一种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个体的危及生命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从症状出现到开始接受抗PCP治疗的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难以挽回的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先发治疗是对已有真菌感染迹象但尚无明显临床表现的高危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有临床研究证明早期行先发治疗能提高深部真菌病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对于肾移植受者PCP先发治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临床诊断的肾移植受者PCP给予针对病因的先发治疗的疗效,优化临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病案统计室编码的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诊断为肾移植受者PCP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发病距肾移植手术的时间、临床症状、CT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氧饱和度、是否机械通气、治疗结局、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等信息。结果: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7±8岁,年龄范围23~60岁。从出现症状到接受目标先发治疗方案的平均时间是5.57±2.83天。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高血压(17/53,32.08%),其次是糖尿病(2/53,3.77%)和冠心病(1/53,1.89%)。42例(42/53,79.25%)患者在移植后半年内发生PCP,发病中位时间是3.23(2.93~4.24)个月。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0/53,94.34%),其次是进行性胸闷(39/53,73.58%),干咳(26/53,49.06%)和咳痰(18/53,33.96%)。入院时氧饱和度<91%的患者有21例(21/46,45.65%),氧饱和度≥91%的患者有25例(25/46,54.35%)。入院后单份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升高的患者有20例,双份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升高的有17例,平均值215.84±371.91pg/ml。CD4+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有11例(11/45,24.44%),平均值为38.64±11.39%。CRP水平升高的患者有45例(45/49,91.84%),平均41.02±26.56 mg/L。PCT水平升高的患者有7例(7/46,15.22%),中位水平为0.15(0.10,0.41)ng/m L。所有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对称的磨玻璃阴影,其他影像学特征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充气征(5/53,9.43%)、肺气囊(5/53,9.43%),其次是胸腔积液(4/53,7.55%),胸膜增厚(3/53,5.67%),气胸(2/53,3.77%)和肺实变(1/53,1.89%)。49例患者好转出院后随访,均达到临床治愈,临床治愈率92.45%,全因死亡率7.55%。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接受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3.77%),1例(1.89%)气管插管。治愈后随访一年无患者因PCP再入院。平均住院天数14.75±10.01天,平均住院费用15665.44±16327.99元。结论:当肾移植受者术后符合PCP的临床诊断标准,立即予以规范化先发治疗,可以达到较高的临床治愈率,但经济学效益有待进一步评价。

李钊,王全义,曹新娜,姜鲁宁[9](2021)在《病理确诊肺真菌病43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病理确诊肺真菌病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外科手术、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病理确诊的肺真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结果入选经病理学确诊肺真菌病患者43例,分别经外科手术确诊26例(60.47%),经支气管镜确诊14例(32.56%),经皮肺穿刺确诊3例(6.98%);肺曲霉病27例(62.79%),肺隐球菌病11例(25.58%),肺念珠菌病3例(6.98%),肺毛霉病2例(4.65%)。43例患者中27例(62.79%)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糖尿病10例(23.26%),恶性肿瘤7例(16.28%),支气管扩张症4例(9.3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3例(6.98%),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2例(4.65%),肺结核2例(4.65%),结肠癌术后化疗1例(2.33%)。43例患者主要呼吸系统症状:咳嗽24例(55.81%),咳痰21例(48.84%),咯血16例(37.21%),发热9例(20.93%),喘息8例(18.60%),胸痛7例(16.28%),声音嘶哑1例。胸部影像学改变:肺部结节20例(46.51%),"血管贴边征"12例(27.91%),斑片渗出影10例(23.26%),团块/实变8例(18.60%),空洞7例(16.28%),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6例(13.95%),空气新月征5例(11.63%)。结论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病为多见;常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咯血;影像学表现主要以肺部结节多见,肺隐球菌病可见"血管贴边征"。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10](2021)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提出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临床样本中微生物和宿主核酸的测序分析,可以无偏倚地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然而业界对该技术的临床适应证、实验流程、质量管理、性能验证和报告解读等方面仍有困惑。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组织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撰写了专家共识,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推荐意见和处理方法,希望有益于业界的良性互动,促进该技术规范和发展,为临床抗感染诊治提供帮助。

二、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发病机制
    1.1 病原学特点
    1.2 发病机制
2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2.1 直接镜检与真菌培养法
    2.2 组织病理学与分子生物检测法
    2.3 免疫与生化检测法
3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3.1 侵袭性肺念珠菌和毛霉菌感染的治疗
    3.2 侵袭性肺曲霉菌与隐球菌感染的治疗
4 小结与展望

(2)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
    2.2 菌种分布
    2.3 标本来源
    2.4 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2.5 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
    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采集
        (一)研究人群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三)数据收集
        (四)相关定义
        二、相关指标的检测
        (一)微生物学标本
        (二)外周血相关指标检测
        (三)胸部CT图像分析及结果定义
        三、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一)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病原分析及诊断分级
        (二)不同病原肺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讨论
        一、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病原谱构成
        二、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
    结论
第二部分 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采集
        (一)研究人群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三)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四)构建预测模型病例筛选流程图
    研究结果
        (一)念珠菌感染与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二)念珠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Logistic回归法构建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念珠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四)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糖尿病患者发生肺念珠菌病预测模型及验证
        1.变量重要性排序
        2.降维
        3.验证
    讨论
        一、构建模型的筛选流程和纳入排除标准
        二、糖尿病合并肺念珠菌病的预测模型构建因子分析
        三、两种方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
        四、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二、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标准
    三、PSI评分表
综述: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1.糖尿病是侵袭性肺真菌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
        1.1 肺曲霉病
        1.2 肺念珠菌病
        1.3 肺隐球菌病
        1.4 肺毛霉病
    2.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3.糖尿病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
    4.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4)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流行病学
    1.2 常见致病菌及其特点
    1.3 发病机制
    1.4 易感因素
    1.5 不同基础疾病IFD感染特点
    1.6 疾病诊治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科室分布
    3.3 致病菌种分布与标本来源
    3.4 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合并基础疾病
    3.5 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可能的易感因素
    3.6 真菌感染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7 致病菌药敏试验
    3.8 治疗与转归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参考文献
综述 侵袭性曲霉病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5)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一、文献综述
    中医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西医综述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二、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下呼吸道微生物组
        2.1.1 下呼吸道微生物特点
        2.1.2 下呼吸道微生物与肺炎
    2.2 重症肺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诊断现状
        2.2.1 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
        2.2.2 重症肺炎病原学
        2.2.3 微生物检测方法
    2.3 mNGS的特点
    2.4 mNGS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2.5 mNGS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2.6 总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研究方法
        3.3.1 常规实验室微生物检测
        3.3.2 mNGS检测
    3.4 病原学结果的判读
        3.4.1 常规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方法结果的判读
        3.4.2 mNGS检测结果的判读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基本资料
    4.2 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及一致性检验
    4.3 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阳性病原体分布及对于病原体检测类别的比较
        4.3.1 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检测的病原体分布
        4.3.2 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对于病原体类别的比较
    4.4 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的结果比较
    4.5 不同样本间mNGS阳性率的比较
    4.6 mNGS检测结果对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7)肺泡灌洗液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支原体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及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种方法检测MP一致性比较
    2 两种方法不同性别间MP检测结果比较
    3 两种方法不同年龄间MP检测结果比较
    4 两种方法不同病程间MP检测结果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测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肺炎先发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实体器官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四、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进展研究[J]. 谭志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24)
  • [2]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吕丽霞.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3]糖尿病合并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肺念珠菌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D]. 夏初.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4]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D]. 王双双. 汕头大学, 2021(02)
  • [5]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D]. 李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的价值[D]. 徐玉惠. 吉林大学, 2021(01)
  • [7]肺泡灌洗液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支原体的临床价值[D]. 康慧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8]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肺炎先发治疗疗效分析[D]. 刘璇.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病理确诊肺真菌病43例临床特征分析[J]. 李钊,王全义,曹新娜,姜鲁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02)
  • [10]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02)

标签:;  ;  ;  ;  ;  

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