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防范和化解企业关联信贷风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萍[1](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与我国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经济领域的政策刺激引发我国总体杠杆率短期内急速攀升;同时,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风险溢出效应逐渐显现,使得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的交叉传播几率不断上升。基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本文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本文阐释了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二,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首先,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产生的国内外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次,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丰富的知识储备、工作实践以及三次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来阐明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三,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第四,阐明了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原则与保障措施。第五,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政策实践。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赵磊[2](2021)在《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C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文中指出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指示,致力于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卓越贡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要紧密围绕“三农”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务必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纳入经济改革范畴。但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一般借款人、农村专业户和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等,大多数贷款的使用与当地农业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联,不过受市场波动、农业发展特征等因素的制约,小额贷款存在着抗风险差、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到位等特点。如何在精准甄别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对各类风险全面防控是农村商业银行当前亟待深入思考和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所以,有必要广泛深入地探寻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措施。本文将目光聚焦于C农村商业银行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地分析,首先明确了该行在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其业务开展过程中潜存的风险进行全面准确地甄别,发现3个层面中的10个影响因素,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进行风险度量。通过层次分析法的排序结果,发现借款人层面、C农村商业银行层面、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层面的风险影响程度不断降低。由此可知,小额贷款的风险多集中于借款人,在贷款申请审核环节,务必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加强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的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放贷后,也需要对贷款用途等进行追踪监督。最后对加强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借款人层面的风险管理措施,二是加强小额贷款流程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
石菲[3](2020)在《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商业银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方面,商业银行更是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信贷资产业务,该类业务在取得高收益的同时面临着相应的高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前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化的新形势下,面对竞争加剧和风险加大的金融环境,没有与业务拓展能力相匹配的风险管理能力,就难以实现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本文选取A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A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法人银行,具有一般性商业银行的特点。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结合相关信贷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等手段。首先阐述了关于信贷风险管理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利用比较分析法详细分析了信贷业务状况及信贷风险管理情况,再者结合因果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发现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信贷资产质量、信贷风险控制、信贷风险识别和计量、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信贷行为管理六大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如国家政策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等;内部因素如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完善,信贷业务人员短缺、经验不足,内部考核机制不严谨等。最后,基于问题与成因情况,进行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设计,包含的内容有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原则及目标,全面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优化,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状况,提升员工信贷行为管理能力,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为了确保方案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做好人力资源保障三大部分。本论文的研究有利于提高A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的质量,对推动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其他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申立东[4](2020)在《面向民营企业的A农商行信贷风险评价》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非公经济的政策限制逐渐放开,民营企业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数量、产值、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日益增加,与金融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村商业银行具有贴近基层、贴近中小企业的优势,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进行评价,既有经济意义也是现实需要。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等概念进行界定,对企业信贷理论、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依据相关文献及A农商行特点,构建了民营企业信贷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指标权重,基于功效系数法,对A农商行的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进行了综合量化评价,报告了A农商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状况;评价结果显示,A农村商业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总体较低,但十大民营客户贷款集中度、民营企业关注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制度建设、管理能力、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等指标得分较低,表明该行在信贷结构、资产质量控制、资本管理、制度建设、风险管理能力、外部环境应对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采取针对性对策予以解决。研究结论对于A农商行摸清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程度、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黄潜[5](2020)在《JY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文中研究表明农商银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做好“三农”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总结和交流了各地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强调各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边远落后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可见,农村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和农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商业银行业飞速发展,可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其面临的信贷风险也在逐步增加,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很多问题致使大量的贷款无法正常收回,很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短期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化解和防范信贷风险势。JY农商行是一家拥有24家支行和1个营业部的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完成了从原JY县农村信用社到JY农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组建工作。2018年存款总额达到240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40亿元,存贷比到了58.3%,其资金规模可以说是县各金融机构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县金融机构。JY农商银行的业务主要为贷款和存款业务,主要收入为贷款利息收入。首先,本文给出了信贷及信贷风险的定义,简要的介绍了什么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收集并整理了国内外关于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为下文如何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回顾和追溯了JY农商银行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JY农商银行的信贷现状进行数据描述,找出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鉴于JY农商银行的特殊性,分析研究JY农商银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下文叙述如何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做好铺垫。最后,将具体的防范和化解JY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方法及方法实施的保障呈现出来,并总结概括全文,为其他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低的农商银行提供借鉴之处。此外,JY农商行作为规模最大县域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升自己在金融机构中的竞争力。
翟楚桢[6](2020)在《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以P商业银行为例》文中认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在历次重大型会议上强调要把金融风险防控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放在首位,但随着我国金融整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杠杆率高、投资回报率低、不良贷款率高等金融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从我国金融体系来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信贷业务既是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也是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所以,防控我国金融风险总体来说就是防控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和转型之中,商业银行又处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频繁动荡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对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建立理论分析框架讨论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研究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的关键业务操作流程、信贷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控点、现有信贷风险防控的程序和策略;二是结合P商业银行形成的企业信贷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基于CVaR进行测度P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同时结合P商业银行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在案例分析的支持下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三是在理论结合实证分析和实践案例并进行总结分析,针对性提出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和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之后,本文总结出以下三点改善意见:一是商业银行的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点要进行全面了解并充分的掌握,在现有形势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金融科技手段识别风险;二是将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三是完善与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发展。
李中翘[7](2020)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供给侧改革 ——以浦发银行为例》文中认为加强金融监管,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金融体系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适应经济发展的时代诉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研究信贷风险监管,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供给侧改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已有研究基础上,运用主成分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剖解个案,评估监管效能,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供给端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探析和机理寻索。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工作滞后、监管方式陈旧、监管关系失调、监管流于形式,其根源在于监管政策和法制不完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监管工作不统贯、岗位和人员不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供给侧改革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监管需求调协监管供给,推进信贷供给迭代升级,完善风险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灵活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做好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规划,提高监管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考论了本文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构拟了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说和基础理论厘定。该部分缕述和界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现状论评。该部分综合考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现实景况和演变历程;第四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实证研究。该部分以浦发银行为例,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进行实证剖验;第五部分信贷风险监管供给体系的问题研析与原因寻绎。该部分诊断和剖析了信贷风险监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深度掘发了问题的本源;第六部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供给侧改革的应对之策。该部分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求两个进向,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和对策。本文创获之处:一是研究视角创新。论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究论视角,考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洞究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和对策,研究视角殊异;二是理论创新。论文以信贷风险监管三大理论为研究本根,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问题与机理的逻辑流变进行实证参验,就优化信贷风险监管体制,健全信贷风险控制和协调机制进行全面的理论求索,丰富了新时代商业银行供给侧监管的理论体系;三是实践创新。论文选择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全面诊察和重点解析,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贯注公共监管政策和对策的论证,为提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水平创制实践指引,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拓辟现实途径。
高锐[8](2020)在《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文中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随着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各类金融风险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中国金融杠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凸显出来。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项举措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但又出现政策持续放宽导致的局部领域杠杆率快速回升的问题。为什么“防风险”政策和行动会加剧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而随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和举措会再度引发风险?从公共治理学科的视角看,“防风险”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不能实现平衡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解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涵,给出推动“防风险”背景下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答案。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防控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间的矛盾,其本质上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政府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二者的协调本质上涉及金融体制结构改革、政府经济金融职能重新定位、政府金融管理权力分配等问题。因此,本文从金融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给出如何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答案。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各类金融活动主体在国家治理框架下维护金融稳定、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相互关系,以及治理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和能力。本文认为,“金融治理”的概念和框架更加适用于解释和应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事务管理活动和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其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蕴意是健全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塑造现代金融治理能力,即实现国家金融治理的现代化。本文所探讨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是金融风险可控,包括实现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同业业务等的良好治理,同时,把握好改革、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就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为金融体系注入源源活力、为金融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推论,构建现代化金融治理框架,对缓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出现的突出矛盾、实现两者的统一与平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旨向是要求政府履行现代金融治理职能,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明确政府干预边界、推进金融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有为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到“金融治理”的转变、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实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即如何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总体上,文章基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化的实践状态,通过建构现代金融治理分析框架,考察其中存在的金融治理偏差和失灵问题,继而寻求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首先,研究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可以进一步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而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变窄,促使银行收紧信贷政策、减少民营企业贷款份额,从而加剧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文章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就是要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推动传统的金融监管范式向金融治理转变。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模式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制度、金融治理体制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主体、金融治理工具的多元化,是政策供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动员能力、金融服务能力、通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强调金融治理中的部门整合和多元融合。再次,文章认为从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实践情况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表现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前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的变化,不同企业由于规模、类型、信用甚至隐性社会地位的差异而金融风险与融资水平不同,以及抑制金融业发展造成的金融资源配置和实体经济发展在结构上出现不协调、不适应。其原因在于金融治理制度、体制、政策、协调能力、动员能力等出现问题与偏差,以及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的固有矛盾引发的治理失灵。本文从金融治理偏差与失灵两个理论分析维度出发,通过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归因分析结构,系统地揭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一般规律。最后,本文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实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需要完善金融治理偏差与矫正金融治理失灵。其一,采用多元化治理工具,继续推进金融治理手段科技化,丰富已有治理理念。其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建立更加有序、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其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其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进程,为金融治理得以实现提供各种制度机制支持。其五,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其六,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等金融治理各项体系,继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增强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曹峰[9](2020)在《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的商业活动中,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工具和信贷手段而存在。金融业的改革和飞速发展,也使得银行承兑汇票被进一步广泛使用。中小企业及大型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银行承兑汇票采购货物,银行也在存款保证金、中间业务收入等利益的驱动下青睐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然而,伴随着信贷业务所产生的风险,银行承兑汇票授信违约也日渐增多,这给银行甚至整个经济环境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的增长因宏观经济下行、不良授信频发等原因而逐步放缓。银行对于银行承兑汇票授信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强管理。做好银行承兑汇票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还是保障金融的有效运转,使银行能更好地贯彻国家政策,使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将信贷资源高效利用,配置给符合授信条件和真正需要银行承兑汇票授信推动业务发展的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等授信业务主要有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声誉风险和其他风险。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商业银行在实务操作中,需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科学方法和步骤防控风险,以此获得长足发展。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文从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的现状入手,从加强对授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F银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陈述了实施改进措施所能带来的效果。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理论联系实际法、文献检索法、案例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F银行存在的问题概况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执行力不足,二是授信不良率逐年走高,三是经营效益被授信风险吞噬。F银行必须从风险管理全流程的细节入手,针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一一对症施策,才能改善当前的局面,获得较好的发展。一是风险识别方面的原因为:F银行的定性分析不够全面、定量分析比较肤浅、对限定性指标分析重视不足。二是风险评估方面的原因为:F银行的风险评级和准入制度不健全、手段落后、过度信任和依赖第二还款来源、缺乏对企业风险点的动态评估。三是风险应对方面的原因为:F银行合规理念不强、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回头看反馈机制。对此,论文一一对应地提出改进建议:一是在风险识别方面,F银行要严格遵循章法执行定性分析工作、围绕核心数据及财会培训深化定量分析工作、高度重视限定性指标分析工作等细节入手进行改进。二是在风险评估方面,F银行要从健全风险评级和准入体制提高风险评估效率、以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结合经济环境对授信主体进行动态风险评估等细节入手进行改进。三是在风险应对方面,F银行需要从深化合规教育使全员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建立AB角指导监督机制、形成风险反馈回头看机制等细节入手进行改进。在实施了这些改进措施之后,F银行将取得能较好地改善经营局面,获得良好效果。概况来讲,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F银行的从业人员素质显着提升、授信的不良率明显下降、整体经营效益逐步提升。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关系到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和未来的发展。F银行只有高度重视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断地努力优化和提升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和高质量的发展。
李威[10](2020)在《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关联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关联企业虽可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增加国家税收及就业,但不公平的关联行为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关联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对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BN银行管理层进一步提高本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并提升银行从业人员识别和化解关联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关联企业、信用风险及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梳理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从关联企业客户行业分布、信贷业务品种、信贷业务期限及信贷业务担保方式等角度分析BN银行关联企业客户信贷业务现状,并进行风险分析,介绍了BN银行关联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重点结合BN银行相关信用风险案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BN银行在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六大建议。
二、对防范和化解企业关联信贷风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防范和化解企业关联信贷风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依据及研究意义 |
(一) 研究依据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 研究视角的拓展 |
(二) 文献研究的拓宽 |
(三) 研究方法的增加 |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
一、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
(一) 国际背景 |
(二) 国内背景 |
二、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想 |
(二)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想 |
三、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 |
(一) 从学习工作中筑牢实践根基 |
(二) 从金融危机中提炼经验总结 |
第二章 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色 |
一、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一) 全面明确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二) 以维护金融安全为核心 |
(三) 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
(四) 正确处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
(五) 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本源 |
二、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色 |
(一) 时代性 |
(二) 科学性 |
(三) 人民性 |
第三章 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 |
一、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原则 |
(一)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
(二) 坚持底线思维原则 |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四) 坚持抓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矛盾 |
(五) 坚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二、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措施 |
(一) 创设良好的金融环境 |
(二) 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
(三) 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调节功能 |
(四)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
(五) 提高新时代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水平 |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的政策实践 |
一、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一) 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 |
(二) 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
(三) 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二、不断健全防控金融风险法律法规 |
(一) 逐步推进银行业和金融机构风险防控 |
(二) 稳固实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政策举措 |
(三) 有效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
三、持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
(一) 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推进 |
(二) 存款保险制度愈发合理 |
(三)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 |
四、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取得进展 |
(一) 强化房地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 |
(二) 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
(三) 初步遏制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
五、金融监管制度逐步完善 |
(一) 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基本形成 |
(二) 金融监管合力和有效性不断增强 |
(三)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C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概念 |
2.1.1 小额贷款风险的概念 |
2.1.2 小额贷款风险的分类 |
2.1.3 小额贷款风险的特点 |
2.2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相关理论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小结 |
第3章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现状 |
3.1.1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主要种类 |
3.1.2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3.1.3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分类 |
3.1.4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预警体系 |
3.2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信贷人员数量匮乏专业素质欠缺 |
3.2.2 风险管理意识匮乏管理制度欠缺 |
3.2.3 风险预警体系匮乏防范制度欠缺 |
3.2.4 信贷考核制度匮乏考核体系欠缺 |
3.3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审批流程中存在的不足 |
3.3.1 贷前风险调查存在的不足 |
3.3.2 贷中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
3.3.3 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
小结 |
第4章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识别 |
4.1 借款人层面 |
4.1.1 借款人财务特征 |
4.1.2 借款人个体特征 |
4.1.3 借款人贷款特征 |
4.1.4 借款人信用状况 |
4.2 C农村商业银行层面 |
4.2.1 贷款业务流程规范性 |
4.2.2 贷款内部管理合规性 |
4.2.3 贷款业务监督力度 |
4.2.4 银行员工综合素质 |
4.3 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层面 |
4.3.1 国家涉农政策 |
4.3.2 宏观经济波动 |
小结 |
第5章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度量 |
5.1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度量方法 |
5.1.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5.1.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5.2 建立小额贷款风险度量模型 |
5.2.1 指标选取 |
5.2.2 数据来源 |
5.3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
5.3.1 构建层次机构图 |
5.3.2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
5.3.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3.4 层次总排序及结论 |
小结 |
第6章 加强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
6.1 加强借款人层面的风险管理措施 |
6.1.1 借款人主体资格审查 |
6.1.2 借款人财务指标审查 |
6.1.3 借款人信用记录审查 |
6.2 加强小额贷款流程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 |
6.2.1 完善风险管理的相关机制 |
6.2.2 加强贷前调查分析 |
6.2.3 加强贷中风险控制 |
6.2.4 加强贷后风险管理 |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C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贷风险概念 |
2.1.2 信贷风险管理概念 |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篮子理论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A商业银行概况 |
3.1.1 A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3.1.2 A商业银行股东及组织架构 |
3.1.3 A商业银行财务经营情况 |
3.2 A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状况 |
3.2.1 A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规模 |
3.2.2 A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结构 |
3.2.3 A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 |
3.3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情况 |
3.3.1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3.2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3.3.3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3.3.4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
3.4 A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情况 |
3.4.1 A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情况 |
3.4.2 主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对比 |
第四章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信贷风险管理因果图分析法 |
4.2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卷设计 |
4.3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4.3.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有待改进 |
4.3.2 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不到位 |
4.3.3 信贷风险控制不够严格 |
4.3.4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
4.3.5 信贷风险识别与计量方法不够先进 |
4.3.6 信贷行为管理能力薄弱 |
4.4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
4.4.1 内部原因 |
4.4.2 外部原因 |
第五章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设计 |
5.1 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原则 |
5.1.1 全面风险管理 |
5.1.2 全流程化管理 |
5.1.3 统一性管理 |
5.2 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目标 |
5.3 全面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优化 |
5.3.1 信贷风险识别 |
5.3.2 信贷风险计量 |
5.3.3 信贷风险监测 |
5.3.4 信贷风险控制 |
5.4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
5.5 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管理情况 |
5.5.1 加强不良贷款比例控制 |
5.5.2 平衡信贷资产结构 |
5.6 提升员工信贷行为管理能力 |
5.7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相关制度 |
第六章 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6.2 充分利用信息科技 |
6.3 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面向民营企业的A农商行信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民营企业概述 |
2.1.1 民营企业概念 |
2.1.2 民营企业特点 |
2.1.3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
2.2 企业信贷理论 |
2.2.1 信贷与民营企业信贷 |
2.2.2 信贷风险与民营企业信贷风险 |
2.2.3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4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三章 A农村商业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及风险管理现状 |
3.1 A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
3.2 A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及风险状况 |
3.2.1 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
3.2.2 信贷风险现状 |
3.3 A农村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及风险管理模式 |
3.3.1 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 |
3.3.2 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四章 A农商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1.1 科学原则 |
4.1.2 全面原则 |
4.1.3 可操作原则 |
4.1.4 可靠原则 |
4.1.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4.2 A农商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构建 |
4.2.1 风险集中度指标 |
4.2.2 资产质量指标 |
4.2.3 审慎经营指标 |
4.2.4 内控管理水平指标 |
4.2.5 外部环境状况指标 |
4.3 计算各风险指标综合权重 |
4.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4.3.2 构造判断矩阵 |
4.3.3 层次单排序及检验 |
4.3.4 层次总排序及检验 |
第五章 A农商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评价 |
5.1 A农村商业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评价 |
5.1.1 设定风险等级标准 |
5.1.2 定量指标计算 |
5.1.3 定性指标计算 |
5.1.4 加权综合评价 |
5.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六章 A农村商业银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提升对策 |
6.1 A农商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6.1.1 信贷结构不优,民营企业信贷风险集中度高 |
6.1.2 资产质量控制不足,不良贷款存在反弹风险 |
6.1.3 资本管理不科学,风险化解能力存在不足 |
6.1.4 制度建设存在不足,风险管理能力仍是短板 |
6.1.5 宏观环境有所恶化,应对外部冲击能力不足 |
6.2 提升A农商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对策 |
6.2.1 优化民营企业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集中度风险 |
6.2.2 密切监测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做好风险处置工作 |
6.2.3 坚持审慎经营原则,为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留足缓冲余地 |
6.2.4 强化制度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
6.2.5 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环境 |
第七章 结论及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A农商行信贷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
附录B A农商行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定性指标调查表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JY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与化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贷 |
2.1.2 信贷风险 |
2.1.3 信贷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JY农村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
3.1 JY农商银行的概述 |
3.2 JY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
3.2.1 JY农商银行信贷资产规模 |
3.2.2 JY农商银行贷款结构 |
3.2.3 JY农村农商银行投放的贷款质量 |
3.3 JY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JY农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3.2 JY农商银行在信贷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 |
3.3.3 JY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3.3.4 JY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章 JY农村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
4.1 来自内部环境的因素 |
4.2 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 |
第5章 JY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的方案 |
5.1 公司类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方案 |
5.1.1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 |
5.1.2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流程 |
5.1.3 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工作 |
5.2 个人类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方案 |
5.2.1 贷前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 |
5.2.2 对贷款结构的优化 |
5.2.3 对驻村的信贷人员队伍进行全面建设和强化 |
第6章 JY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与化解的保障 |
6.1 制度的保障 |
6.2 风险防范文化保障 |
6.3 人力资源保障 |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6)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以P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技术路线图 |
1.3 论文创新点与下一步展望 |
1.3.1 论文创新点 |
1.3.2 下一步展望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4.3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2.1 企业信贷风险的界定 |
2.1.1 本文中“风险”的定义 |
2.1.2 企业信贷风险 |
2.2 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 |
2.2.1 信贷风险的概率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
2.2.2 信贷悖论现象 |
2.2.3 信贷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
2.3 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基本理论 |
2.3.1 资产负债理论与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
2.3.2 委托代理理论与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
2.3.3 信贷配给理论与企业信贷风险防控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问题分析 |
3.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点 |
3.1.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 |
3.1.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点 |
3.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目标和原则 |
3.2.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目标 |
3.2.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原则 |
3.3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程序和策略 |
3.3.1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程序 |
3.3.2 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策略 |
3.4 国内外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比较 |
3.4.1 组织结构 |
3.4.2 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手段 |
3.4.3 不良贷款处理 |
第四章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实证与案例 |
4.1 P商业银行简介 |
4.2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测度的实证分析 |
4.2.1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测度的方法 |
4.2.2 模型的建立 |
4.2.3 数据的选取 |
4.2.4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4.3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分析 |
4.3.1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一 |
4.3.2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二 |
4.3.3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案例三 |
4.3.4 P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案例总结 |
4.4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 |
4.4.1 企业信贷业务流程 |
4.4.2 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模式 |
4.4.3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信贷风险防控流程 |
4.5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效果和评价 |
4.5.1 P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效果 |
4.5.2 P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评价 |
第五章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结论 |
5.2 P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启示 |
5.2.1 掌握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点 |
5.2.2 完善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
5.2.3 完善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配套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供给侧改革 ——以浦发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文献考述 |
2.国内文献考述 |
3.已有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主要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二、相关概念界说和基础理论厘定 |
(一)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 |
1.供给侧改革概念的界定 |
2.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的梳理 |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理论基础 |
1.信贷风险及监管概念的界定 |
2.信贷风险监管理论的梳理 |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现状论评 |
(一)信贷风险监管体制 |
(二)信贷风险监管制度 |
(三)信贷风险监管方式 |
(四)信贷风险监管流程 |
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实证研究 |
(一)个案基本状况剖解 |
(二)基于SPSS主成分法的信贷风险监管效果评估 |
1.五级分类占比的SPSS主成分分析 |
2.主要监管指标的SPSS主成分分析 |
3.金融监控对信贷风险影响的综合评量 |
(三)基于GM(1,1)模型的信贷风险灰预测研究 |
1.模型建构 |
2.演证与测度 |
五、信贷风险监管供给体系的问题研析与原因寻绎 |
(一)信贷风险监管问题剖析 |
1.监管工作滞后 |
2.监管方式陈旧 |
3.监管关系失调 |
4.监管流于形式 |
(二)信贷风险监管问题成因探寻 |
1.监管政策和法制不完善 |
2.监管体制和机制不健全 |
3.监管工作不统贯 |
4.监管岗位和人员不匹配 |
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供给侧改革的应对之策 |
(一)推进信贷供给迭代升级 |
1.调整信贷配置,优化供给结构 |
2.实施体制创新,提高供给水平 |
(二)完善风险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 |
1.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2.完善风险监管法律法规 |
3.健全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
(三)建立灵活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 |
1.建立灵活的协调沟通机制 |
2.建立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 |
(四)做好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规划 |
1.统筹擘画监管人员培养蓝图 |
2.有序实施信贷人员培训规划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政府经济金融职能的理论演进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 |
(三)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研究 |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
(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概念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 |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的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政府金融监管改革理论 |
(二)现代金融治理理论 |
第二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概述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时代背景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行动机制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 |
(一)正面影响 |
(二)负面影响 |
三、实践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 |
(一)调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重点 |
(二)平衡“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 |
(三)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
第三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金融治理现代化 |
一、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 |
(一)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 |
(二)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三)金融治理模式现代化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意涵 |
(一)“防风险”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 |
(二)政府治理行为制度性约束的同步加强 |
(三)中央和地方金融治理权力的合理配置 |
(四)政府、市场和自组织治理机制的协调 |
(五)金融治理“公共理性”水平显着提升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理论框架建构 |
(一)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构面 |
(二)现代金融治理能力构面 |
(三)现代金融治理模式构面 |
第四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探析:金融治理的偏差与失灵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景观 |
(一)总体性失衡表现 |
(二)阶段性失衡表现 |
(三)结构性失衡表现 |
(四)冲突性失衡表现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偏差 |
(一)治理制度偏差 |
(二)治理体制偏差 |
(三)治理主体偏差 |
(四)治理工具偏差 |
(五)金融政策偏差 |
(六)协调能力偏差 |
(七)动员能力偏差 |
(八)服务能力偏差 |
(九)通用能力偏差 |
(十)治理模式偏差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失灵 |
(一)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 |
(二)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 |
(三)金融治理机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归因的二维结构 |
(一)基本假设 |
(二)二维结构 |
(三)结构矩阵 |
第五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路径选择:金融治理的矫正与完善 |
一、提升金融治理工具的运用水平 |
(一)实现治理工具多元化 |
(二)推进治理手段科技化 |
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
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 |
(一)加强各项政策紧密配合 |
(二)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政策 |
(三)落实民企长效发展政策 |
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 |
五、理顺金融治理之中的各种关系 |
(一)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 |
(三)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六、改革完善金融治理体制与体系 |
(一)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三)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
(四)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评述 |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主要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一)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概述 |
1.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及特点 |
2.授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
(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1.风险管理流程 |
2.相关理论 |
三、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一)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现状 |
1.风险识别的现状 |
2.风险评估的现状 |
3.风险应对的现状 |
(二)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问题 |
1.从业人员执行力不足 |
2.授信不良率逐年走高 |
3.授信风险吞噬经营效益 |
四、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风险识别方面的原因 |
1.定性分析不够全面 |
2.定量分析比较肤浅 |
3.对限定性指标分析重视不足 |
(二)风险评估方面的原因 |
1.风险评级制度不健全 |
2.过度信任和依赖第二还款来源 |
3.缺乏对企业风险点的动态评估 |
(三)风险应对方面的原因 |
1.合规理念不强 |
2.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
五、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及效果分析 |
(一)风险识别的改进措施 |
1.严格遵循章法进行定性分析 |
2.围绕财务数据深化定量分析 |
3.高度重视限定性指标分析 |
(二)风险评估的改进措施 |
1.健全风险评级和准入机制 |
2.以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进行风险评估 |
3.结合经济环境进行动态风险评估 |
(三)风险应对的改进措施 |
1.培养全员牢固树立合规意识 |
2.建立风险管理AB角指导监督机制 |
3.形成风险反馈回头看机制 |
(四)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 |
1.从业人员素质显着提升 |
2.授信的不良率明显下降 |
3.整体经营效益逐步提升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关联企业的概念及组织形式 |
2.1.1 关联企业的概念 |
2.1.2 关联企业的组织形式 |
2.2 信用风险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2.2.1 信用风险的概念 |
2.2.2 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 |
2.3 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
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4.1 信用要素分析理论 |
2.4.2 风险限额管理理论 |
2.4.3 风险收益及资产组合管理理论 |
第三章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现状 |
3.1 BN银行简介 |
3.2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
3.3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分析 |
3.3.1 信用风险监测指标分析 |
3.3.2 信用风险小结 |
3.4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3.4.1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4.2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
3.4.3 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 |
3.5 案例分析 |
3.5.1 关于AA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
3.5.2 关于LL房地产公司的案例分析 |
3.5.3 案例小结 |
第四章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 |
4.1.2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过于粗放 |
4.1.3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落后 |
4.1.4 信用风险差异化管理不到位 |
4.1.5 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
4.2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内部原因 |
4.2.2 外部原因 |
第五章 优化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
5.1 探索柔性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革 |
5.1.1 完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 |
5.1.2 差异化缩减组织架构管理半径 |
5.2 补足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短板 |
5.2.1 强化关联企业识别及统一授信管理 |
5.2.2 引入“评分表”提高尽职调查质量 |
5.2.3 建立信贷业务双线核查制度 |
5.2.4 增加法律性文件的预防性条款 |
5.2.5 提升贷后及资产保全工作质量 |
5.3 改进信用风险度量及预警方法 |
5.3.1 加强信用风险容忍度指标管理 |
5.3.2 进一步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
5.4 优化信贷结构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
5.4.1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
5.4.2 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
5.5 健全授信后绩效评价制度 |
5.5.1 成立薪酬绩效委员会 |
5.5.2 建立员工风险金制度 |
5.6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5.6.1 梳理和完善内控制度 |
5.6.2 强化员工风险文化教育 |
5.6.3 建立员工风险管理常态化机制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四、对防范和化解企业关联信贷风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论述研究[D]. 胡萍. 扬州大学, 2021(09)
- [2]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C农村商业银行为例[D]. 赵磊.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A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石菲.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5)
- [4]面向民营企业的A农商行信贷风险评价[D]. 申立东.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5]JY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与化解[D]. 黄潜.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5)
- [6]商业银行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研究 ——以P商业银行为例[D]. 翟楚桢. 广西大学, 2020(07)
- [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的供给侧改革 ——以浦发银行为例[D]. 李中翘.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D]. 高锐. 吉林大学, 2020(08)
- [9]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 曹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李威. 广西大学, 2020(07)
标签: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