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

DNA甲基化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

一、DNA甲基化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金愈茗,陈子轩,陈权,沙雷皓,沈诚[1](2021)在《痰液中生物活性物质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的金标准需要进行组织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或脱落细胞学检查,二者的有创性和敏感性限制了他们的使用。痰液中含有大量核酸、蛋白质,是肺功能的良好反映物,肺癌组织也会影响痰液中的生物成分,检测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有助于肺癌的诊断。本文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痰液中可用于肺癌诊断的生物活性物质做一综述。

王延蛟[2](2021)在《mRNA/piRNA/piwi在DEN诱导肝癌中的表达及紫草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全球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约有841,000新发病例和782,000死亡病例,其中约50%来自中国,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寻找肝癌潜在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能早发现、早治疗的任务迫在眉睫。DEN(Diethylnitrosamine,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癌变过程与人肝癌的过程非常相似,是最广泛应用的肝癌模型。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涉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关于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信号转导、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基因芯片能对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病变特异性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并迅速将基因与疾病联系起来。mi RNA虽然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无明显的细胞特异性,而存在于生殖细胞piwi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近年被发现也存在于癌细胞,与piwi蛋白结合的piRNA(Piwi-interacting RNA)在维持DNA完整、抑制转录、翻译等均有重要作用,但关于piRNA/piwi与肿瘤发生的相关研究还在初始阶段。肝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研究表明紫草素具有抗癌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小,但具体机制并不清楚。综上所述,本研究以DEN诱导建立的大鼠肝癌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肝癌标志物、免疫、内分泌及相关指标,寻找肝组织差异表达的mRNA和piRNA及相关蛋白,揭示以上因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肝癌细胞CBRH-7919为研究对象,检测紫草素对其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为探索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选取40只6周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重量在150克左右,分为肝癌模型组(NC)和正常对照组(Md),其中,肝癌模型组自由饮用浓度为0.1 mg/m L DEN的无菌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20周后停药(9-12周断药用水代替),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外周血AFP、ASMA、HSP、IL-1、IL-6、TNF-α、ACTH、CORT等指标的改变;利用芯片技术检测组间肝组织mRNA的差异表达并筛选候选基因,采用RT-q 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检测肝癌组织中候选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2)利用二代测序法检测肝组织差异表达的piRNA;利用motif短序列模式比配算法辨认piRNA临近调控区域加工区域特征进行富集度解析和聚类,结合piRNA定位进行功能基因的分布总结,利用RT-q PCR对piRNA、mi RNA进行定量,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piwil2、piwil4等基因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敲除CBRH-7919细胞中的piwil4基因,利用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变化;3)用MTT、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法观察紫草素作用于CBRH-7919细胞后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紫草素作用CBRH-7919细胞后STAT3、Cyclin D1、piwil4、Bcl-xl蛋白。结果:1)利用改变饮水方式建立了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成癌率为75%,并避免了实验动物中途死亡,肝癌组肝脏表面粗糙度增加,假小叶、增生灶和大量癌结节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模型组血清AFP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1);组间血清ASMA无统计学差异,肝癌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SP差异显着(P<0.01)。血清免疫学指标IL-1、IL-6水平降低而TNF-α水平升高(P<0.05),内分泌指标ACTH和CORT的水平降低。mRNA芯片结果显示,31042个mRNA中表达上调的有1639个,表达下调的有360个,应用RT-q PCR法检测结果发现,STAT3和Cyclin D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Igfals、G6PC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中STAT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少,肝癌模型组STAT3和Cyclin D1蛋白的高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Igfals、G6PC以及Em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总计发现符合piRNA序列特征的为27439个,mRNA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现,肝癌模型组中上调表达的piRNA有4个(P<0.05),分别是piR-64745(piR-rno-51044),piR-64265(piR-rno-50623),piR-79437(piR-rno-48177),piR-64744(piR-rno-51043),表达下调的有2个(P<0.01),分别是piR-64143(piR-rno-50518)和piR-64142(piR-rno-50517)。组间表达异常的piRNA靶基因涉及嘌呤嘧啶代谢、氨基酸降解、黏多糖合成、复制、DNA剪切与修复、RNA和蛋白质降解、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众多途径,RT-q 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模型肝组织的piR-79437表达增加(P<0.01)、piR-64143表达降低(P<0.01),肝癌模型组血清中mi R-133b升高(P<0.05);在肝癌模型肝脏中Piwil2、Piwil4的蛋白高表达(P<0.01),Piwil4基因敲除后,与肝癌正常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KO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KO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Piwil4-/-细胞中STAT3、Cyclin D1、Bcl-x L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差异显着(P<0.05);3)紫草素的IC50是11.97μM,作用细胞的浓度确定为5、10、15μM,细胞的存活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发生梯度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CM结果显示,紫草素浓度为0μM、5μM、10μM、15μM时候,凋亡细胞数量分别为5.50±0.28%、7.88±0.51%、16.05±1.23%、26.88±0.22%,细胞凋亡率逐步上升,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依次用0μM、5μM、10μM、15μM的紫草素对应的迁移率分别为52.10±6.12%、47.01±9.01%、34.11±7.18%、13.98±4.52%,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依次用0μM、5μM、10μM、15μM的紫草素对应穿过小室膜的细胞数分别为482.33±55.54%、423.00±35.51%、386.33±68.37%、288.67±50.74%,呈现出浓度依赖性,侵袭能力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15μM紫草素处理CBRH-7919细胞48小时后,STAT3、Cyclin D1蛋白表达下调(P<0.05),piwil4和Bcl-x L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使用0.1mg/ml的DEN饮用水诱导大鼠肝癌模型20周(9-12周停药),成癌率为75%(15/20),效果良好,观察肝脏组织HE病理结果发现肝癌发生,且血清AFP、HSP均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大鼠模型。作者认为免疫相关IL-1、IL-6、TNF-α水平的升高,内分泌相关ACTH和CORT水平的降低,提示肝癌模型中免疫和内分泌功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紊乱;2)模型肝脏中,STAT3,Cyclin D1等癌基因的过表达和促凋亡基因EMP1低表达共同导致细胞的持续增殖,肝癌模型的G6PC表达的降低便于糖异生的中间产物用于肝癌细胞增殖所需能量的供应和物质的生物合成;3)本研究发现piR-79437、piR-6414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CC存在关联,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血清mi R-133b可能是肝癌的潜在标志物,PIWIL2和PIWIL4在肝癌模型组的高表达,提示具有促癌作用,PIWIL4基因敲除细胞中STAT3,cyclin D1和Bcl-xl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PIWIL4基因可能通过作用于STAT3/cyclin D1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通过STAT3/Bcl-x L抑制其凋亡;4)紫草素使STAT3和Cyclin D1蛋白表达下调,提示其对肝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紫草素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迁移及侵袭,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关系,但其作用细胞后的piwil4和Bcl-x L的表达水平没有变化,提示紫草素不通过Bcl-x L影响细胞凋亡,具体通过什么途径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还需进一步研究。

刘洪涛[3](2021)在《cfDNA浓度在前列腺癌中应用的荟萃分析及初步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cfDNA浓度检测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荟萃分析目的:不同分期前列腺癌(PCA)患者的临床结局迥异,早期诊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泌尿系感染等情况中均有可能升高,往往导致过度诊疗,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对PC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价值的其它生物标志物。PCA患者血液中的循环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水平较高,是一种对诊疗具有应用潜能的生物标志物。然而,由于多种原因,cfDNA在PCA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仍然难以实现。因此,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荟萃分析,以探究血浆cfDNA检测对PCA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PMC、EMBASE和Web of Science这6个数据库2020年6月30日前的所有相关文献,以了解cfDNA检测与PCA之间的关系。应用STATA(15版)以及R(3.4.6版)进行荟萃分析,包括PCA患者与对照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健康个体组)血浆cfDNA浓度差异、cfDNA浓度检测诊断PCA、评估PCA患者尤其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CRPC)的预后。探讨PSA与cfDNA联合应用提高cfDNA、PSA单个变量在PCA诊断及预后中应用效能的可能性。结果:荟萃分析共纳入了23篇文献,其中69.6%(16/23)与诊断相关,56.5%(13/23)与预后相关,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04年。与PSA相似,PCA患者的cfDNA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SMD=0.89,95%CI 0.53,1.26)。对于诊断试验变量,cfDNA浓度的SROC及95%可信区间(95%CI)为0.87(0.84,0.90)。在预后变量方面,cfDNA浓度与PCA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着相关,其发病风险比的对数log HR(95%CI)分别为0.84(0.39,1.28)、0.60(0.29,0.90);对于CRPC患者,这种相关性更加明显,其发病风险比的对数log HR(95%CI)分别为0.65(0.33,0.98)、0.59(0.34,0.83)。除诊断相关的研究外,PCA组和对照组之间cfDNA浓度差异以及预后相关的其他试验没有显着的发表偏倚。第二部分:血浆cfDNA浓度在PCA诊断中的初步临床研究目的:荟萃分析表明了cfDNA浓度检测在PCA诊断中的潜在价值,这项研究检测PCA患者血浆cfDNA浓度水平,探讨cfDNA以及其与PSA联合时在PCA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8例健康个体(健康个体组)、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和24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磁珠法提取cfDNA,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cfDNA浓度进行定量检测,应用统计软件SPSS25.0分析三组血浆cfDNA浓度的差异,应用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fDNA与PSA联合对PCA的诊断价值,并探讨cfDNA浓度与PCA患者Gleason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PCA组患者血浆cfDNA浓度水平明显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fDNA浓度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90,cfDNA浓度与PSA二者联合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为0.792(0.678,0.905),cfDNA联合PSA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个变量,cfDNA 0.790(0.677,0.9030),PSA 650(0.514,0.787)。当以cfDNA浓度与PSA的联合诊断变量截断值为199.50ng/ml诊断PCA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69.6%。血浆cfDNA浓度与Gleason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cfDNA浓度可作为PCA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cfDNA浓度,尤其是当其与PSA联合应用时,诊断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高水平的cfDNA浓度与PCA患者,尤其是CRP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二者的联合预测因子在PCA预后评估中价值更佳。

张晓洁[4](2021)在《BALF中SHOX2和RASSF1A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效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患者静脉血肿瘤标记物、痰液细胞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及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甲基化等各项指标在周围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的敏感性,分析单一及多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的诊断效力,评估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0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两院就诊的6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入组后,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收集所有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两种方法进行SHOX2和RASSFl A基因甲基化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患者双基因甲基化检出阳性率;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比较静脉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痰液细胞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及其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等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索单一或多个指标之间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效力及临床应用的价值,并通过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肺癌预测模型。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史、肿瘤家族史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对全体受试者分别采用RT-PCR与Sanger测序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HOX2和RASSF1A双基因甲基化。其中,SHOX2甲基化检测,Kappa=0.868(P<0.001);RASSF1A甲基化检测,Kappa=0.819(P<0.001)。3、SHOX2观察组阳性率为74.5%,对照组阳性率为7.6%;RASSF1A观察组阳性率为59.8%,对照组阳性率为3.0%,观察组与对照组在SHOX2、RASSF1A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HOX2和RASSF1A甲基化联合检测,观察组阳性率为85.3%。,对照组为10.6%,观察组与对照组在SHOX2、RASSF1A甲基化联合检测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观察组在静脉血CEA、CYFRA21-1、NSE、痰液细胞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SHOX2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2%、30.4%、14.7%、19.6%、42.2%、74.5%、59.8%、85.3%,对照组分别为3.0%、3.0%、1.5%、1.5%、3.0%、7.6%、3.0%、10.6%,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以上检测方法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病理类型中,SHOX2基因甲基化在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其他类型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5.0%、76.5%、77.8%、50.0%;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9.7%、58.8%、66.7%、50.0%;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7%、88.2%、88.9%、75.0%,其阳性率明显高于任一单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在静脉血CEA、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SHOX2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SHOX2和RASSF1A基因联合检测方面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采用ROC曲线进行比较分析,静脉血CEA、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SHOX2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SHOX2和RASSF1A基因联合检测,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SHOX2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三者联合检测,AUC值分别为0.676、0.696、0.835、0.784、0.873、0.893。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SHOX2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肿瘤家族史、吸烟史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上较静脉血肿瘤标记物、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HOX2和RASSF1A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可以显着提高周围型肺癌的阳性诊断率,是周围型肺癌病理学诊断的有效补充工具,有望成为周围型肺癌的新型分子标志物;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SHOX2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肿瘤家族史、吸烟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个体是否患有肺癌。

朱深圳[5](2021)在《DACH1基因在乳腺癌及外周血中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癌症相比,5年生存率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也有明显差异,同时随着乳腺癌年轻化趋势,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则需要探索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应用于临床实践。由于通过检测DNA甲基化这一高效、敏感的分子标志物能够提高肿瘤诊断率,目前已成为肿瘤学研究领域热点。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shund homolog 1,DACH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异常甲基化是多种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发生及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与患者预后情况关系显着。DACH1在乳腺癌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及调控机制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探讨DACH1在乳腺癌组织及对应血浆中该基因甲基化情况,并比较DACH1与乳腺癌患者各项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及通过检测外周血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来为临床寻求新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乳腺癌病理组织标本55例,术前乳腺癌血浆样本20ml;对照组良性肿瘤对照血浆样本23例。本实验所有样本均新鲜采集,术前均未做任何治疗。提取相应组织及血浆DNA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甲基化法检测DACH1甲基化状态,并通过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单独检测术前血清CA153,及联合外周血DACH1甲基化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DACH1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价值。结果:1.55例乳腺癌患者中的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程度均数和标准差结果为(0.22,0.19)和(0.04,0.09),统计学意义上有明显差异(P<0.05);DACH1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有无淋巴结转移、ER表达状态、Her-2表达状态、PR表达状态及Ki-67水平等,统计学意义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有相关性,统计学意义上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肿瘤大小组比较,肿瘤T1(≤2cm)组与肿瘤在T2(2~5cm)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1);肿瘤在T2(2~5cm)组与肿瘤T3(>5cm)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375);肿瘤T1(≤2cm)与肿瘤T3(>5cm)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39),因此可认为肿瘤T1(≤2cm)组患者DACH1基因甲基化程度低于肿瘤在T2(2~5cm)组及肿瘤T3(>5cm)组。2.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DACH1基因甲基化程度与血液中DACH1检出率相关性分析,用Kendall及Spearman两种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结果系数分别为0.378、0.454均小于0.5,P值均小于0.05,提示乳腺癌患者DACH1甲基化状况与配对血液中DACH1甲基化检出率有显着相关性;3.外周血DACH1指标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0%(44/55),特异性为78.3%(18/23),阳性预测值为89.8%(44/49),阴性预测值为62.1%(18/29),与病理诊断采用一致性分析检验,即Kappa检验,结果为0.542,诊断一致性中等,P<0.001,Kapp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CA153指标检测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检验Kappa值为0.256,诊断一致性较低,两者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分析检验Kappa值可达到0.699,统计学意义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乳腺癌组织DACH1甲基化程度显着高于癌旁组织,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关系密切;2.乳腺癌组织中DACH1甲基化状态与外周血DACH1甲基化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可通过检测外周血DACH1反映;3.外周血中DACH1甲基化表达程度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上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但仍需要多样本数据进一步论证;4.外周血循环DACH1甲基化检测与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阳性率显着高于血清CA153指标,两者联合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率,在乳腺癌早期筛查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隋静[6](2020)在《肺癌lncRNA生物标志筛选及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迅速增长,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在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首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肿瘤发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肺癌的环境病因学已较为明确,但遗传改变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明确该过程的早期生物效应,是早期发现并且干预肺癌进展的有效分子工具,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使得该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表观遗传分子在对外界环境的应答上,比编码蛋白质的mRNA要迅速的多,对其进行干扰调控更及时,更容易逆转下游的生物学效应。因此表观遗传分子改变属于早期分子生物标记,对其研究可为肺癌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带来希望。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目前表观遗传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且lncRNA具有组织特异性和疾病特征性,基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探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lncRNA特异性改变及其调控机制,不仅可深入了解肺癌的发病机理,更重要的是为肺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可能生物标志。因此,本研究首先选择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筛选肺癌相关lncRNA,并结合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对肺癌关键候选lncRNA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中国汉族肺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肺癌相关lncRNA在肺癌人群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价值、肺癌发病风险以及与肺癌病人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最终筛选出与肺癌诊断密切相关的lncRNA潜在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以筛选出的关键分子LINC00961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深入研究LINC00961的调控通路。最后,结合最新的m6ARNA甲基化表观遗传调控理论,应用MeRIPseq技术对受m6ARNA甲基化调控的lncRNA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并检测了lncRNA在m6ARNA甲基化关键蛋白调控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了解肺癌发生发展机制和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本研究首先将纳入了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和肺鳞癌人群,按照肺癌分期和淋巴转移进行分组,并对RNA测序数据进行表达差异倍数计算。选取交集差异化表达基因,作为与肺癌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的关键差异化表达基因,并通过GEO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随后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肺癌预后相关lncRNA进行筛选,构建肺癌风险评分。综合分析了肺癌中lncRN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作用。2.为研究与肺癌病人分期、转移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并参与肺癌相关通路的关键lncRNA(AFAP1-AS1、CHIAP2、DGCR5、FER1L4、LINC00472、LINC00961和MGC27382),本研究应用qRT-PCR技术在100对中国汉族人群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148例中国汉族肺癌病人血清及165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中对其表达水平进行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lncRNA与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lncRNA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价值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lncRNA表达水平与肺癌病人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3.针对筛选出的关键分子LINC00961,构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培养LINC00961稳定转染A549细胞株,应用qRT-PCR检测其转染效率,通过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LINC00961过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在对LINC00961调控机制研究时,首先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qRT-PCR筛选LINC00961靶向调控的miRNA,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INC00961过表达对PI3K-AKT、MAPK和m 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最后在裸鼠荷瘤实验探索LINC00961对肿瘤生长及PI3K-AKT、MAPK和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合体内体外实验来探讨LINC00961对肺癌可能的调控机制。4.为了探讨最新的m6ARNA甲基化及其对lncRNA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检测了肺癌细胞A549和B(a)P 16HBE中的m6ARNA甲基化水平及关键甲基化转移酶METTL3的表达水平。应用MeRIPseq检测技术对sh-METTL3稳定转染A549细胞中的lncRNA和mRNA进行m6ARNA甲基化水平和表达量检测;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检测METTL3对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最后,结合sh-METTL3稳转A549细胞和B(a)P 16HBE的m6A测序结果,对差异化表达和m6A水平改变的lncRNA进行筛选,应用qRT-PCR技术进一步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1.TCGA肺癌相关lncRNA筛选通过对TCGA中肺癌患者的数据分析,分别绘制出肺腺癌和肺鳞癌ceRNA调控网络。其中肺腺癌中共有21种关键lncRNA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肺鳞癌中共有25种关键lncRNA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结合临床特征分析和可能参与的肺癌相关通路对肺腺癌和肺鳞癌中表达趋势一致的17种lncRNA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种lncRNA(AFAP1-AS1、CHIAP2、DGCR5、FER1L4、LINC00472、LINC00961和MGC27382)与肺癌的分期、转移等重要临床特征相关,并参与肺癌相关的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GEO数据库的肺癌人群中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这7种关键候选lncRNA表达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经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分别有4种和2种lncRNA与总体预后相关。随后通过上述lncRNA分别构建肺腺癌和肺鳞癌的预后风险模型,综合分析提示,风险评分可作为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单独预后指标,并具有较高的预后诊断价值。2.中国汉族肺癌人群关键lncRNA生物标志筛选100对肺癌患者组织qRT-PCR结果显示,CHIAP2、LINC00472、LINC00961和MGC27382在肺癌组织中显着下调(P<0.05),而AFAP1-AS1、DGCR5和FER1L4在肺癌组织中显着上调(P<0.05)。AFAP1-AS1和LINC00472与病理类型显着相关。7种lncRNA均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AFAP1-AS1、DGCR5和FER1L4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关系;CHIAP2、LINC00472、LINC00961和MGC27382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肺癌组织结果提示,7种lnc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具有更高的机制研究价值。148例肺癌病人血清及165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qRTPCR结果显示,肺癌人群中的CHIAP2、LINC00961、FER1L4、SFTA1P和LINC00312均显着性下调(P<0.05),其中CHIAP2、LINC00961、SFTA1P和LINC00312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表达水平相符。lncRNA表达水平均与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且与肺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联合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CHIAP2、LINC00961、SFTA1P和LINC00312具有较高的单独诊断价值和联合诊断价值(AUC=0.81),可能成为肺癌潜在的诊断潜在生物标志物。3.LINC00961对肺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通过数据库分析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发现,LINC00961在肺癌组织和血清中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LINC00961参与了多种肺癌相关调控通路,因此对其进一步开展功能和机制探讨。qRT-PCR结果显示:LINC00961在A549细胞和B(a)P 16HBE细胞中表达水平均下调。CCK-8增殖实验显示,LINC00961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61过表达可显着增加凋亡率(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61过表达的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着降低(P<0.05)。LINC0096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5种miRNA可能与LINC00961直接结合。qRT-PCR和细胞回复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61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19a-3p、miR-19b-3p和miR-125b-5p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后,蛋白表达结果显示,LINC00961稳定转染组中PI3KAKT、MAPK和m TOR信号通路中的多种关键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61稳定转染组A549细胞成瘤体积显着减小(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INC00961通过调控PI3K-AKT、MAPK和m TOR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生长。4.m6ARNA甲基化调控lncRNA对肺癌生物学功能影响m6A水平检测结果显示,A549细胞和B(a)P 16HBE细胞的m6A水平均显着升高,说明m6ARNA甲基化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并起关键作用。qRT-PCR结果显示:A549细胞中METTL3的表达水平上调3.74倍,B(a)P 16HBE细胞中METTL3的表达水平上调2.81倍。sh-METTL3稳定转染A549细胞的MeRIPseq测序结果显示,共有29,840种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中共有5,866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7,974种基因的m6A水平改变。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有569种lncRNA的表达水平和m6A水平发生改变。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METTL3下调可显着增加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经q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METTL3稳转A549细胞中7种lncRNA(GABPB1-AS1、LINC00662、LINC01184、SNHG15、ZFAS1、MIR4435-2HG和PVT1)表达均下调,与MeRIP-seq测序结果相符。研究结论1.通过对TCGA中肺癌患者的数据分析并构建ceRNA网络发现,共有29种和83种关键lncRNA参与肺腺癌和肺鳞癌ceRNA网络调控。其中共有17种关键lncRNA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表达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AFAP1-AS1、CHIAP2、DGCR5、FER1L4、LINC00472、LINC00961和MGC27382与肺癌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并参与肺癌相关的通路。风险评分可作为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单独预后指标,并具有较高的预后诊断价值。2.通过对关键候选lncRNA在肺癌人群中的病例对照研究结合数据库分析结果发现,AFAP1-AS1、CHIAP2、DGCR5、FER1L4、LINC00472、LINC00961和MGC27382与肺癌的发病风险有密切相关性。结合肺癌血清和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分析发现,CHIAP2、LINC00961、SFTA1P和LINC00312具有较高的单独诊断价值和联合诊断价值,可成为肺癌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3.LINC00961在肺癌A549细胞和B(a)P 16HBE细胞中表达均显着降低。过表达LINC00961可显着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降低迁移、侵袭和抑制肿瘤形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qRT-PCR、细胞回复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61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19a-3p、miR-19b-3p和miR-125b-5p调控PI3K-AKT、MAPK和m TOR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4.MeRIP-seq测序结果显示,METTL3下调m6A水平改变过程中,共有569种lncRNA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关键lncRNA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提示m6ARNA甲基化可调控lncRNA影响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MeRIP-seq测序结果为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更深入的机制学探讨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更有效的线索。综上,本论文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从而缩小研究范围,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增加后续研究可靠性、准确性以及更高的针对性。最终为探索肺癌中发挥关键生物学作用的lncRNA分子提供线索,从而为肺癌的三级预防以及环境暴露健康评估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

赵琦[7](2020)在《IL-37介导的m6A RNA甲基化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肺腺癌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治愈率低、五年生存率差。前期研究表明,白介素37(Interleukin 37,IL-37)可以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但具体机制不清。本研究探讨了IL-37通过调控m6A RNA甲基化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为IL-37干预肺腺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与深入挖掘TCGA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starBase数据库,明确肺腺癌与癌旁组织中IL-37的表达差异以及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IL-37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与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的表达。利用慢病毒系统在A549细胞中过量表达IL-37,并验证其过表达效率。通过比色法检测IL-37过量表达前后总体m6A含量的差异。利用联合高通量测序和免疫沉淀的MeRIP-Seq(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ing,MeRIP-Seq)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IL-37过表达前后mRNA甲基化的基本特征、m6A peak在基因中的分布以及m6A明显差异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GO)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差异基因所涉及的相关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辅以q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IL-37对A549细胞m6A RNA甲基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为构建裸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采用IL-37进行干预,探讨并验证上述细胞实验的结果。选用GraphPad Prism5自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CGA及starBase数据库分析显示人肺腺癌组织中IL-37表达较癌旁组织显着下调约40%(t=5.62,P<0.05),且IL-37的表达量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1)。肺腺癌A549细胞中IL-37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分别显着降低约80%和70%(tmRNA=14.12,PmRNA<0.05;t蛋白=9.481,P蛋白<0.05)。IL-37过表达的A549细胞中IL-37 mRNA和蛋白分别升高约90%和80%(tmRNA=9.231,PmRNA<0.05;t蛋白=9.481,P蛋白<0.05),去甲基化酶ALKBH5(a-ketoglutarate-dependent dioxygenase alkB homolog 5,ALKBH5)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约30%(tmRNA=5.014,PmRNA<0.05;t蛋白=5.740,P蛋白<0.05),且总体m6A RNA含量显着升高约1.5倍(t=56.12,P<0.001)。MeRIP-Seq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IL-37过表达前后m6A总体分布差异不大;m6A差异基因富含保守的m6A基序(P=6.99e-7);IL-37引起的肺腺癌细胞m6A的改变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相关,如RNA核输出、蛋白质入核以及干细胞多能性的调控等过程;IL-37可促进Wnt5b m RNA在5’UTR上游区域的m6A甲基化。且肺腺癌细胞A549中Wnt5b蛋白的表达较BEAS-2b显着升高约35%(t=7.551,P<0.05),但IL-37过表达后,Wnt5b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着下降约60%(t=13.6,P<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证实,IL-37过表达后肿瘤组织重量和体积较对照组均显着下降约60%(t体积=2.704,P体积<0.05;t重量=2.330,P重量<0.05)。结论 肺腺癌组织和A549细胞中IL-37表达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肺上皮细胞显着降低。初步推断IL-37通过抑制ALKBH5的表达促进Wnt5b mRNA的m6A修饰,进而抑制Wnt5b蛋白表达,从而在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锐[8](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LncRNAs预后生物标志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探索LncRNA介导的ceRNA网络揭示肺鳞癌LncRNA诊断标志物研究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竞争性的内源RNA(ceRNA)的一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lncRNA介导的ceRNA网络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潜在的lncRNA生物标记物,以预测肺鳞状细胞癌(LUSC)的预后。方法:1.差异表达的RNA数据集的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运用edge R包从TCGA数据库中的LUSC组织和非LUSC组织中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mRNA数据集。2.LncRNA相关的差异表达的mRNA的功能富集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lncRNA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的相关功能。3.预测lncRNAs在LUSC中的机制:我们使用miRCode数据库(http://www.mircode.org/)来预测lncRNA与miRNA之间的关系。通过miRTarBase(http://mirtarbase.mbc.nctu.edu.tw/),miRDB(http://www.mirdb.org/)和 TargetScan(http://www.targetscan.org/)数据库来预测 miRNA 的靶基因 mRNA,得到miRNA与mRNA的关系对,最终通过Cytoscape构建(lncRNA-miRNA-mRNA)ceRNA网络。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的构建:对差异表达的lncRNA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的构建,确定潜在的lncRNA是否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5.预测Cox模型中的lncRNA的机制:构建以Cox模型中lncRNA为中心的ceRNA子网络,来预测lncRNA的机制。结果:1.使用edge R分析TCGA的LUSC和非LUSC数据,得到差异表达的LncRNAs 共 2185 个,miRNAs 共 170 个,mRNAs 共 2053 个(P<0.01,|logFC|>2),其中在LUSC中表达上调lncRNAs的有1777个,表达下调的有408个;表达上调的miRNAs有143个,表达下调的有27个;表达上调的mRNAs有1263个,表达下调的有790个。2.构建的LUSC的ceRNA网络中包括184个lncRNA,18个miRNA和49个mRNA。184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中的11个,18个差异表达的miRNA中的1个和49个差异表达的mRNA中的5个与肺鳞癌的总体生存率显着相关(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六个lncRNA构建的Cox模型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来预测肺鳞癌患者的预后。结论:1.竞争性内源RNA(ceRNA)参与LUSC的发生发展。2.六个lncRNA组成的Cox模型可能是预测LUSC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联合分析揭示肺腺癌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目的:DNA甲基化可以调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肺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甲基化驱动的lncRNA和mRNA鉴定为肺腺癌(LUAD)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差异表达的RNAs的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运用edge R从TCGA数据库的535例LUAD和邻近的59例非LUAD组织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2.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筛选:通过Limma R从TCGA数据库的475例LUAD和邻近的32例非LUAD组织获得差异的甲基化基因。3.甲基化驱动基因的筛选:使用MethylMix R软件包从465个具有匹配的DNA甲基化和RNA表达的LUAD组织和32个具有DNA甲基化的非LUAD组织中获得甲基化驱动的mRNA和lncRNA。5.甲基化驱动基因的功能预测:GO功能分析和ConsensusPathDB通路富集分析以鉴定甲基化驱动基因的功能富集。6.预测LUAD的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识别每个变量对预测LUAD预后的独立作用。7.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可能为LUAD患者提供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 99个差异甲基化驱动的mRNA和17个差异甲基化驱动的lncRNA.2.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6个lncRNA(FOXE1,HOXB13-AS12,VMO1,HIST1H3F,AJ003147.8,ASXL3)以构建与 LUAD 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的预测模型。3.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联合生存分析表明,4 个 lncRNA(AC023824.1,AF186192.1,LINC01354 和 WASIR2)和 8 个 mRNA(S1PR1,CCDC181,F2RL1,EFS,KLHDC9,MPV17L,GKN2,ITPRIPL1)可能是独立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预测LUAD的预后。结论:1.甲基化驱动基因参与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2.4个lncRNA和8个mRNA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LUAD的预后。第三部分下调的LncRNA BBOX1-AS1对肺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具有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并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BBOX1-AS1的可能的生物学性能。方法:1.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评估了 LncRNA BBOX1-AS1的表达与肺癌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利用edge R分析获得差异表达的lncRNA。2.使用Kaplan-Meier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生存分析。3.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GSEA富集分析。4.细胞增殖,划痕,侵袭迁移实验分别验证了 LncRNA BBOX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功能。结果:1.LncRNA BBOX1-AS1 在 LUAD 和 LUSC 中均高表达。2.Kaplan-Meier 数据库显示,lncRNA BBOX1-AS1的高表达在肺腺癌中预后较差(P=0.011)。3.LncRNA BBOX1-AS1的下调显着抑制了对A549,H129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4.GSEA分析表明,Wnt信号通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细胞周期在lncRNA BBOX1-AS1高表达表型中差异富集较多,JAK-STAT信号通路,造血细胞系,移植物抗宿主病在lncRNA BBOX1-AS1低表达表型中差异富集较多。结论:1.LncRNA BBOX1-AS1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长链非编码RNA来预测肺腺癌的预后。2.LncRNA BBOX1-AS1可以作为癌基因来促进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3.Wnt信号通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细胞周期,JAK-STAT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可能成为lncRNA BBOX1-AS1调控的关键通路。

沈健[9](2020)在《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评估价值》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循环肿瘤细胞对TACE治疗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本课题对不可行切除术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进行 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并通过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EpCAM-positive CTC)数量,评价 CTC 在 HCC 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ellSearch系统检测了 97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不可手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量。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来评价每个CTC计数截断值(1-10)对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的影响,基于风险比率,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低水平CTC组(CTC计数0/1,计为0组)、中水平CTC组(CTC计数2-5,计为1组)以及高水平CTC组(CTC计数≥6,计为2组)。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价CTC数量与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入排标准,97例中8例患者达到排除标准而被剔除,最终共有89例HCC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C数量是肝癌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49和0.007。经调整混杂因素之后,高水平CTC组和中水平CTC组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比低水平CTC组升高2.819倍(95%可信区间:1.218-6.526;P=0.016)和1.301倍(95%可信区间:0.630-2.685;P=0.477)。高水平CTC组和中水平CTC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分别比低水平CTC组升高3.705倍(95%可信区间:1.628-8.433;P=0.002)和 1.648 倍(95%可信区间:0.843-3.223;P=0.144)。结论:高水平CTC数量(CTC≥6)提示行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明显增加,预示较差的预后。第二部分 索拉非尼对TACE治疗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生存预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观察索拉非尼对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及生存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观察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入排标准,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36例接受单用TACE治疗,30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治疗前后的CTC数量。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价影响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C数量的变化。同时通过缺氧培养HepG2细胞系模拟TACE术后肿瘤局部缺氧微环境,采用CCK-8、Transwell以及划痕试验评价索拉非尼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检测索拉非尼对HepG2细胞E-cadherin、VE-cadherin以及Vimentin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差异的显着性。结果: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组患者的中位OS相比单用TACE治疗组明显延长(16.3 vs.11.2个月;P=0.016),中位PFS相比单用TACE治疗组也明显延长(10 vs.4.5个月;P=0.001)。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患者治疗后CTC数量明显下降(2.6±0.6 vs.1.2±0.2个;P=0.01),而单用TACE组患者治疗后CTC数量无显着下降(2.4±0.5 vs.1.6±0.3个;P=0.08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P=0.003)以及BCLC分期(P=0.006)两项指标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epG2细胞缺氧培养后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观察到EMT相关的蛋白表达改变。索拉非尼可以抑制HepG2缺氧后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EMT现象。结论:索拉非尼可明显降低TACE治疗肝癌患者CTC数量,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索拉非尼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而减少CTC的产生。第三部分 循环肿瘤DNA与TACE治疗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与TACE治疗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CTC)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TACE近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检测CTC数量,并纯化提取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P53突变的ctDNA含量。采用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估患者 TACE 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TP53突变ctDNA与CTC之间相关性,以及TP53突变组与非突变组之间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并分析ctDNA与TACE近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中11例TP53基因突变检测为阳性,突变率为36.7%。TP53突变组和非突变组中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分期)、血管侵犯以及肝外转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53突变组与非突变组CTC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TACE术后六个月,TP53突变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12.5%和25%,明显低于非突变组的60%和7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8和P=0.037)。突变组11例患者中有7例进行了 TACE术后第二次ctDNA检测,显示7例患者中有6例TACE前后ctDNA含量的变化与近期疗效相符,一致率为85.7%。结论:TP53突变ctDNA与CTC无明确相关性,TP53突变可能是影响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TACE前后ctDN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近期疗效有较高一致性,有望成为监测TACE近期疗效的可靠指标。

王攀[10](2020)在《CDO1和MARCH11甲基化在肺癌早诊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常居于首位,肺癌的发生与发展常常受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共同调控。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使肺癌患者诊断较晚从而影响生存和预后,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之一,常参与肺癌从早期到晚期的整个发生过程,而且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的早期便会出现而且非常稳定,因此在肺癌的早期筛查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有研究表明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ysteine dioxygenase 1,CDO1)和膜相关环指11(membrane associated ring-CH-type finger 11,MARCH11)基因在肿瘤中存在甲基化改变但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CDO1和MARCH11在肺癌中的甲基化水平并探索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CDO1和MARCH11基因在肺癌中的甲基化水平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2018年9月-2020年1月的肺部肿瘤患者血浆样本270例,组织样本104例以及健康人群外周血104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O1和MARCH11在不同人群中的甲基化水平。分析CDO1和MARCH11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通过对TCGA数据库肺癌CDO1和MARCH11甲基化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DO1和MARCH11在肺癌与正常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此外,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r=-0.46),但甲基化的差异并不会对5年生存率造成明显影响(P>0.05)。2.对38对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分析时发现CDO1基因和MARCH11基因在两组中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同时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时发现,腺癌和鳞癌的癌组织甲基化水平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对23例患者的肺癌组织和配对的外周血液样本的基因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DO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肺癌和外周血中存在相关性(P=0.04,r=0.432),MARCH1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肺癌和外周血中也存在相关性(P=0.02,r=0.48)。4.对351例研究者的外周血进行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中CDO1甲基化水平在不同年龄、疾病类型、TNM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MARCH11甲基化水平在不同年龄、疾病类型、TNM分期、是否有吸烟史和淋巴结转移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此外,CDO1和MARCH11在肺癌患者中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种基因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中位数、25%、50%和75%位数为临界值进行分组对甲基化水平比较时,结果显示肺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甲基化分层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以中位数为临界点将甲基化水平分为高甲基化和低甲基化进行分析时同样表明肺癌组和对照组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5.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DNA甲基化对肺癌的诊断效能,CDO1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635,MARCH11的AUC为0.695。采用约登指数最大法获得CDO1的cut-off值为0.079,约登指数为0.308。MARCH11的cut-off值为2.93,约登指数为0.292。通过分析发现CDO1诊断的灵敏度为52.2%,特异性为78.6%,准确度为65.2%。MARCH11诊断的灵敏度为69.1%,特异性为60.1%,准确度为64.7%。其余5种临床常用的诊断指标包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鳞癌抗原(SC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特异性分别为95%、96.9%、93.5%、100%、81%,但其灵敏度较低分别为29%、37.7%、17.1%、13.7%、37%。对比分析表明MARCH11的灵敏度最高(69.1%),Pro GRP的诊断特异性最高(100%),CDO1的诊断准确度最高(65.2%),MARCH11的AUC最高(0.695)。对CDO1和MARCH11联检发现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0.3%,特异性为50.3%,准确度为65.6%,曲线下面积为0.604。经典的5项诊断指标的联合检测结果显示灵敏度为69.1%,特异性为69.4%,准确度为69.2%,AUC为0.691。最后七项指标联检的灵敏度高达90.4%,而特异性只有37.7%,整体的准确度为75.1%,AUC为0.615。此外,对可能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CYFR211以及性别为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通过TCGA数据库挖掘证明CDO1和MARCH11在肺癌中存在明显的甲基化。2.肺癌组织中CDO1和MARCH11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同时肺癌患者血浆中甲基化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3.CDO1和MARCH11对肺癌诊断的准确度和效能整体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其联检效能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优势。

二、DNA甲基化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NA甲基化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痰液中生物活性物质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痰液中的DNA
3 痰液中的mi RNA
4 痰液中的m RNA
5 痰液中的蛋白质
6 展望

(2)mRNA/piRNA/piwi在DEN诱导肝癌中的表达及紫草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mRNA芯片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piRNA/piwi与肝癌的关系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紫草素对肝癌细胞CBRH-7919 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piRNA/piwi 在癌症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3)cfDNA浓度在前列腺癌中应用的荟萃分析及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breviations)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cfDNA浓度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中应用的荟萃分析
    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检索策略
        2.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3.数据摘录及提取
        4.研究的质量评价
        5.统计分析
    (三)结果
        1.检索结果和质量评价
        2.cfDNA浓度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
        3.cfDNA浓度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效能
        4.发表偏倚
        5.回归分析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血浆cfDNA浓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一)背景与目的
    (二)方法
        1.一般资料
        2.主要试剂及仪器
        3.实验方案
        4.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循环游离DNA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BALF中SHOX2和RASSF1A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效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 在肺癌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5)DACH1基因在乳腺癌及外周血中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标本采集及处理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
    2.实验步骤及方法
        2.1 组织DNA的提取
        2.2 血浆DNA的提取
        2.3 DNA的硫化纯化
        2.4 引物的合成与设计
        2.5 PCR检测
        2.6 3次PCR结果分析
        2.7 结果分析及解释
        2.8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DACH1基因在女性相关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部分)
附录:中英文缩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肺癌lncRNA生物标志筛选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肺癌lncRNA筛选和ceRNA网络及预后风险模型构建
    第一节 肺癌lncRNA筛选和ceRNA网络构建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TCGA肺癌病例基本信息
        2.2 肺癌相关的关键lncRNA分析
        2.3 肺腺癌和肺鳞癌相关的功能分析
        2.4 miRNA靶基因预测和ceRNA调控网络的构建
        2.5 肺癌关键lncRNA与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因素之间的关系
        2.6 肺癌交集关键lncRNA筛选
        2.7 GEO数据库验证
    第二节 肺癌预后相关lncRNA筛选和预后风险评分构建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相关差异表达lncRNA分析
        2.2 预后相关lncRNA筛选及预后风险得分构建
        2.3 lncRNA风险得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肺癌人群候选lncRNA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
    第一节 候选lncRNA组织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人群基本情况
        2.2 候选lncRNA的 qRT-PCR表达检测
        2.3 候选lncRNA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2.4 候选lncRNA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
        2.5 候选lncRNA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第二节 候选lncRNA血清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候选lncRNA的 qRT-PCR表达检测
        2.2 候选lncRNA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
        2.3 候选lncRNA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
        2.4 候选lncRN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INC00961 对肺癌生物学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LINC00961 在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LINC00961 细胞中表达水平检测
        2.2 LINC00961 稳定转染A549 细胞株及转染效率检测
        2.3 LINC00961 过表达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2.4 LINC00961 过表达对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
        2.5 LINC00961 过表达对A549 细胞迁移的影响
        2.6 LINC00961 过表达对A549 细胞侵袭的影响
    第二节 LINC00961 对肺癌PI3K-AKT、MAPK和 m TOR信号通路调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INC00961 靶向调控的miRNA
        2.2 qRT-PCR验证miRNA表达
        2.3 肺癌A549 细胞功能回复实验
        2.4 LINC00961对PI3K-AKT、MAPK和 m 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2.5 LINC00961 对肺癌A549 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的影响
    3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6ARNA甲基化调控lncRNA对肺癌生物学功能影响
    第一节 肺癌组织和细胞中m6A水平及METTL3 表达水平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细胞中m6A水平检测结果
        2.2 METTL3 在细胞和TCGA数据库中的表达水平检测
    第二节 METTL3对lncRNA的 m6A水平及表达量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METTL3 干扰慢病毒稳定转染A549 细胞株及转染效率检测
        2.2 测序序列统计与质量控制
        2.3 参考基因组比对区域分布
        2.4Reads在基因上分布、差异Peak分析及Motif分析
        2.5 基因差异结果分析
        2.6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2.7 差异基因与差异Peak关联分析结果
    第三节 m6ARNA甲基化调控lncRNA对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sh-METTL3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sh-METTL3对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
        2.3 sh-METTL3对A549 细胞迁移的影响
        2.4 sh-METTL3对A549 细胞侵袭的影响
        2.5 lncRNA在 m6A参与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3 讨论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Review 癌症中竞争性内源性 RNA 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IL-37介导的m6A RNA甲基化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2 主要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IL-37过表达体系的构建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2.5 荧光标记检测
        2.6 m6A定量检测
        2.7 MeRIP-Seq
        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2.9 裸鼠皮下成瘤
        2.10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TCGA及starBase数据库分析结果
    2 A549细胞和BEAS-2b细胞中IL-37的表达比较
    3 IL-37过表达的A549 细胞中去甲基化酶ALKBH5 表达
    4 IL-37过表达A549 细胞中总体m6A RNA含量改变
    5 A549NC与A549 IL-37组m6A RNA的基本特征
    6 差异m6A mRNA基因GO和KEGG通路分析
    7 IL-37对Wnt5b(Wnt family member5b,Wnt5b)mRNA m6A修饰的影响
    8 Western-blot 检测 Wnt5b 蛋白水平的表达
    9 IL-37过表达的肿瘤组织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8)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LncRNAs预后生物标志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探索LncRNA介导的ceRNA网络揭示肺鳞癌LncRNA诊断标卷物研究
    前言
    材料、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第二部分 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联合分析揭示肺腺癌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第三部分 下调的LncRNA BBOX1-AS1对肺腺癌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综述 Ln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循环肿瘤细胞对TACE治疗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
        2. 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3. 肝癌患者TACE术前和术后CTC的比较
        4. 肝癌患者TACE前后CTC变化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5. 肝癌患者TACE术前CTC对总生存期的影响
        6. 影响总生存期的CTC截断值确定与CTC风险分组
        7. CTC风险组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8. 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9. 影响总生存期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10. 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11. 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索拉非尼对TACE治疗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生存预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TACE组及其联合索拉非尼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比较
        2. TACE及其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
        3. TACE及其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
        4. TACE及其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总生存期(OS)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5. TACE及其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前后CTC比较
        6. 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7. 索拉非尼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循环肿瘤DNA与TACE治疗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肝癌患者的TACE治疗
        2. TP53基因突变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3. TP53突变组与非突变组血浆游离DNA浓度比较
        4. TP53突变与循环肿瘤细胞的相关性
        5. TP53突变与肝癌TACE疗效的相关性
        6. 循环肿瘤DNA与肝癌患者疗效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在肝细胞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致谢

(10)CDO1和MARCH11甲基化在肺癌早诊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基于TCGA数据库的DNA甲基化相关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基于PCR检测的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表观遗传学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DNA甲基化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痰液中生物活性物质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J]. 金愈茗,陈子轩,陈权,沙雷皓,沈诚. 中国肺癌杂志, 2021
  • [2]mRNA/piRNA/piwi在DEN诱导肝癌中的表达及紫草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王延蛟.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cfDNA浓度在前列腺癌中应用的荟萃分析及初步临床研究[D]. 刘洪涛.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BALF中SHOX2和RASSF1A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效力的影响[D]. 张晓洁.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5]DACH1基因在乳腺癌及外周血中甲基化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D]. 朱深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肺癌lncRNA生物标志筛选及功能研究[D]. 隋静. 东南大学, 2020
  • [7]IL-37介导的m6A RNA甲基化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赵琦. 青岛大学, 2020(01)
  • [8]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LncRNAs预后生物标志物[D]. 李锐. 山东大学, 2020(02)
  • [9]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评估价值[D]. 沈健. 苏州大学, 2020(06)
  • [10]CDO1和MARCH11甲基化在肺癌早诊中的作用研究[D]. 王攀.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DNA甲基化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