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

延长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

一、延长退休年龄 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孙小雁[1](2021)在《中国城乡老年人收入:个人、家庭和政府的作用》文中认为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2.64亿,占人口总量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1.9亿,占13.5%。121世纪中叶以后,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可高达30%-50%。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代际赡养关系和老年人的养老带来空前严峻的挑战。老年人由于生理机理衰退,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收入将逐步减少乃至丧失,另一方面他们的基本医疗与长期护理需要将显着增加,如果家庭转移支付与公共转移支付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基本收入,他们极易陷入贫困。论文将重点研究个人、家庭和政府三大主体对城乡老年人收入来源、收入差距及收入水平的影响和作用。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镇户籍之上附加了各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政策,使得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在收入结构、社会保障和养老模式等方面呈现出非常显着的差异。伴随着子女数量减少和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代际赡养关系受到极大挑战,农村以家庭供养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经济更发达的城镇聚集,农村老龄化程度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城镇,家庭成员将难以向农村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已经从主要面向城镇居民提升为覆盖全民,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正在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但是,城乡老人的收入差距和养老保障水平差距仍然相当悬殊。为进一步研究近十年城乡老年人收入变化和收入差距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城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入开展研究,重点考察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两个群体的收入水平、来源和决定因素。第一,论文根据老年人收入来源的三个不同主体,将总收入划分为来源于个人的收入、来源于家庭的收入和来源于政府的转移收入。对近年来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按城乡、区域等不同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在城乡、区域、年龄段、性别等维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最大,收入结构差异也非常显着。第二,论文分析了城乡老年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以及相关因素对不平等的贡献度。本文采用各类不平等指数分别测算全体老年人、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并从两个维度对收入差距进行分解。一是用泰尔指数对老年人的收入差距进行组间组内分解,二是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按不同收入来源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再缩小的趋势,农村内部差距趋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显着缩小,结果总体差距缩小。在各类收入来源中,社会保险转移净收入对总收入的基尼系数综合贡献率最高。第三,论文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了城乡总体老年人、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个体收入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包括个人自然禀赋和人力资本积累等个人相关因素,家庭相关因素,以及社会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结果发现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影响因素有显着差异,城镇老年人收入受社会保障制度影响较大,农村老年人则受家庭转移支付的影响较大。第四,论文进一步研究了近年来社会保障在缩小老年人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方面所起的作用,发现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藩篱仍然存在,社会保障受益水平差距悬殊,城乡老年人来自社会保障的收入差距远高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第五,论文对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老年人收入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各国国情有所不同,但都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以及国民基本养老金的财政压力,在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维持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求;基本养老金更加注重公平,实现收入再分配功能保证低收入者的经济来源;完善收入最低保障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贫困和患病的老年人提供托底保障等。最后,论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实施积极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继续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提升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公平性与效率;加大对未来老年人的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提升中国人口生育率,减缓人口少子老龄化进程等。

张鹏[2](2021)在《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到总人口约13%,远超国际上公认的老龄化标准7%,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多变,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建立起来。退休是我国城镇居民迈入老年生活的标志性事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退休居民消费已然是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把握退休居民消费特征,激发退休居民消费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理性经济人将在一生之中平滑其消费,退休这一事件不会导致消费骤降。但是学界发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并将此称之为“退休消费之谜”。根据消费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等理论,本文着力研究退休是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严重影响,构建退休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基于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实证检验影响效应,从提振退休居民消费角度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探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总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构建退休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整体研究框架:文献梳理——基础分析——作用机理——实证检验——政策建议。其次,构建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机制框架。一方面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角度分析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就业与劳动力供给、收入与财富等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验证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目标和内容,阐述了全文的研究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消费理论、退休消费之谜研究以及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后文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撑。第三章是现状分析。详细阐述我国退休制度、居民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老年居民消费的发展演变与特征,探究基于时间分布的交互变化规律,刻画退休与消费的影响关系。第四章是理论分析。深入剖析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收入变动、消费供给、消费需求、财富积累等是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发生改变,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宏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带动收入与财富的变动,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继而推动消费产生变动。第五章是微观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2017年数据(CHFS),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引起轻微变动,总消费支出略微增加,食品、医疗、旅游等家庭日常消费以及健康消费显着增加,与工作相关的消费、家政服务、娱乐等消费显着下降,消费结构发生调整。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保障、房产、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居民家庭消费的变动。第六章是宏观实证检验。基于2005年至2018年的宏观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影响方面,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退休之后城镇居民消费率出现下降现象,退休对消费产生负向抑制作用;第二,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方面,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与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结果均显示,退休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与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支出降低;第三,收入对退休消费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退休导致收入变动,继而影响消费。第七章是政策建议。结合目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范璐璐[3](2021)在《城镇职工养老金保障风险、双平衡约束与规避机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等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本文对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趋势下养老金保障潜在风险及显化可能性进行预判,增强对退休期养老保障给付动态变化的预见性,是对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前瞻性研究,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民生思想的贯彻落实和理论回应。随着预期寿命逐渐提高,参保者养老金领取周期显着延长,退休期内养老金保障风险加大并且具有显化的可能性,如何对养老金保障风险进行判定,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规避养老金保障风险,风险规避政策受到哪些因素制约,风险政策设定是否合理等问题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也是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研究焦点。本文创新构建养老金保障风险判定标准及数理模型,测度预期寿命延长趋势下养老金保障风险系数水平及显化可能性,男性职工最低缴费标准对应的退休期养老金保障风险系数由0.52提高至0.79,风险显化趋势明显,女性职工最低标准对应的退休期养老金保障风险系数由0.58提高至1.44,风险已经显化,面临养老保障困境。本文以养老保险精算平衡和收支平衡为约束条件,提出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现实政策工具和潜在政策工具的合理边界,在未延迟退休年龄情况下,采用计发系数与调整指数5%联动,且将最低缴费年限标准提高至17年,在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情况下,将养老金调整指数提高至6%是较优选择。通过分析外部经济波动冲击和内生参保激励因素对风险规避需求及政策工具实施的影响,对养老金保障风险政策工具边界进行再考量,设定最终的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最优政策组合为最低缴费年限提高至20年,养老金调整指数设定为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65%,个人账户计发系数与养老金调整指数、预期寿命联动调整。进一步通过计量检验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经济效应,确定风险规避机制的合理性。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对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现实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梳理关于养老金保障功能、制度可持续性及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契合关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提炼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阐述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及不足。第二章是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养老金保障风险相关概念内涵进行界定,进一步分析世代交叠模型、养老保险生命周期和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等理论基础,并梳理了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逻辑演进框架,为进行养老金保障风险测度及应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是城镇职工养老金保障水平现状及长寿风险冲击。本章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现状以及地区间、参保选择差异的给付水平异质性进行定量测算,分析预期寿命延长对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影响,以现实数据为基础,判断养老金保障水平发展趋势,为确定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金保障风险提供基础。第四章是养老金保障风险测度及政策回应。本章重点构建退休期内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及养老金保障风险系数模型,对不同参保主体、不同参保选择的养老金保障风险进行测度。同时分析现阶段养老金调整指数政策对保障风险的现实回应,以及最低缴费年限标准、延迟退休年龄和个人账户计发系数等潜在风险规避政策工具对养老金保障风险的影响。第五章是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双平衡约束。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政策工具边界设定会受到养老保险精算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约束性影响,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不能够以制度不可持续为代价,本章重点研究在双平衡的制度可持续性约束条件下,实现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目标的可能性,检验同时实现风险规避与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帕累托改进。第六章是风险规避政策、外部冲击与内生激励。本章以外部经济冲击和参保内生激励性对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影响为依据,对风险规避政策工具边界设定进行再考量,利用VAR模型检验外生冲击对风险规避需求及政策实施可能性的影响,利用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模型检验内生激励性提高对风险规避政策优化的影响,最终确定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最优政策组合。第七章是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经济效应检验。本章重点分析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对消费、人力资本投资和就业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研究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与经济发展契合关系,判断风险规避政策设计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第八章是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本章梳理养老金保障风险测度、潜在风险显化的可能性、双平衡约束下风险规避政策设计及其经济效应等方面的结论,从风险规避实施路径、提高内生激励性和合理应对外部冲击等方面提出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对策建议。

孙精通[4](2021)在《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良性发展探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这项制度正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覆盖的参保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政策规定依然缺乏地区针对性,出现了多个省份养老金支付告急的情况。黑龙江省自2016年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耗尽的问题,并且是目前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最严重的省份。探索如何保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良性发展,如何提高养老金未来的支撑能力,如何提高更多企业的缴费意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现有的研究文献为依托,在综述养老保险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明确了对其研究的价值,梳理了逐步建立与发展完善的过程。分析了黑龙江省养老保险的运行现状,将近些年参保人数和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对比为研究提供背景和条件,了解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状况为探寻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提供参照和基础,对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待遇水平的分析,客观地认识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水平及其中的不足之处。对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突出表现为当前面临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问题,支出显着超过收入,部分企业未能履行缴费责任,对欠缴企业执行难。对此进行了五个层面的原因分析,分别为制度设计、人口结构、运营管理、监督管理、企业自身层面,深度剖析出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发展处于低水平的根本原因。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回顾和理论综述以及上述分析结果,探寻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良性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出了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积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加强养老保险的监管、大力提高参保缴费积极性的应对措施,为实现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良性发展提供方法和对策,为未来养老保险的改革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王小玲[5](2021)在《云南省降低费率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新”就意味着一些情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变化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变化,社会各因素既一个矛盾的整体,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在经济市场环境低迷、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情况下,国家从当前国际国内大坏境出发,也为了更好地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进行了供给侧改革,以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以便积极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其中降低成本就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而降低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因此,国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政策,但是,缴费率的降低也直接影响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也就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问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对此,着力研究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针对统筹账户)的收支平衡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研究云南省降低缴费率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文章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状况,分析发现基金总量虽然是呈上升趋势,但是增长的速率却在放缓,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是超过基金收入增长率的,基金结余增长速度在下降,未来养老金收支压力会增大。其次,具体分析云南省的老龄化程度,一方面,纵向比较云南省最近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老年人口占比在不断增加,已明显超过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横向比较发现云南省老龄化程度稍缓于全国。最后从云南省单独一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行分析:基于2009-2019年云南省基本养老保险运行现状分析发现,参加养老保险的总人数是在上涨的,同时云南省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支出增长幅度,但从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情况分析,云南省目前的基金支付能力虽尚属宽裕,收支能力相对平衡,但显现出问题的复杂性是不能忽略的。为了进一步分析云南省降低缴费率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在利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精算在20%,19%,16%这三种缴费率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具体影响,得出的结果显示:1.在缴费率为20%和19%的情况下,2020年-2039年云南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没有出现问题,说明云南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良好,是能够负担养老的;2.当缴费率为16%的数值时,云南省在2020年就会出现养老金支出超过收入的现象,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由此可以得出,降低缴费率会明显使养老保险基金不平衡的时间点提前到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不止受费率这一个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其他相关措施来解决因降费给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影响,比如延长缴费年限,夯实缴纳养老金的工资基数来增加基金收入,建立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加大计发工资基数年限,合理调整养老金的计发数额;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延长不同人员的退休年龄,同时也要完善退休政策的相关规定;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配套相关措施加快全国统筹,平衡不同地区的养老负担;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确保养老金在不贬值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解决降费后基金不平衡的问题。

阳甜[6](2020)在《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研究(1949-1997)》文中认为自2017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多次强调指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养老保险则是该表现之一,是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各国政府、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其实,早在1948年8月,为发展解放区工业,以及保护劳动权益与发展职工福利事业,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或工厂集中的城市创办劳动保险。在该指示下,东北行政委员会汲取苏联经验,于1949年4月,制定并试行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养老补助金的领取方法、工龄的计算依据,以及劳动保险金的支配与管理问题,对解决各类城镇企业工人养老问题起到了真正作用,揭开了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新篇章。在此基础上,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与发展,国家开始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51年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100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私营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做出了规定。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逐步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了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以及控制全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和为21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做好准备,在城镇,原有的以苏联为蓝本的养老保险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亟需改革。就在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正处于理论准备与思想启蒙的关键时刻,刚刚打开国门,就恰巧迎来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改革浪潮,国家开始思考能否借鉴与学习西方的经验教训。于是,通过对国内形势和国外经验的考量,我国开始了一系列对养老保险探讨、抉择、实践摸索等过程。根据不同地区试验情况的利与弊,1997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归并了各地区不同调研、试点方法。这标志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完成了早期探索,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模式、制度和基本政策框架。至此,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1949-1997这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许多异常深刻的变化,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社会保险起着重要的“配套”作用。而作为社会保险重要内容的养老保险,在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力市场变化、人口结构变化等发展要求,伴随人口流动加大、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退休养老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等问题,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其探索的背后,是政府决策层、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们的思想交锋。又因研究该时期内我国养老保险思想的发展脉络,必须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下进行,因此,本文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为主线,又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主要覆盖群体是城镇企业及其职工,故以城镇职工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时期内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内容的历史发展特点,本文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统包”阶段(1949-1976年);调整阶段(1977-1984年);社会统筹阶段(1985-1991年)、“统账结合”探索阶段(1992-1997年)。第一阶段先概述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缘起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工权益的维护。新中国成立后,因经济尚处恢复阶段,财政吃紧,为解决工人、职员“老有所养”问题,鼓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在总结解放区的劳动保险经验、教训,以及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后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以及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思想的指导下,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职工的需要,对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内容做了修缮和补充,覆盖面不断扩大。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原本不断完善的养老保险内容,使其丧失了社会互济功能。总体上,该阶段内,我国养老保险主要由国家包揽,具有“单位化”特征,且养老保险始终作为劳动保险的一部分而加以推进。第二个阶段基本上是对受“文革”影响而陷入停滞的养老保险思想的进一步恢复与发展。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我国逐渐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并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以及为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而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受“文革”影响的劳动保险,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试点和探索。该阶段,主要探讨我国在重新对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分设养老保险的思想,同时针对过去劳动保险未覆盖人群的养老保险应该如何制定进行了讨论,并重新提出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想法。同时,基于人口层面,分别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此外,介绍了该阶段养老保险管理思想,包括立法思想、社会化管理理念等。因该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养老保险思想在市场化方向的努力与创新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险理论认识不足;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第三个阶段为“社会统筹”阶段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的养老保险的某些弊病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为了解决企业之间退休费用负担苦乐不均的问题,以及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驱动下,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重要性愈发明显。故分析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理论性质,探讨了是否引入个人缴费机制,以及个人缴费比例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开征养老保险税进行统筹等。同时,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反思了退休费用计发基数问题,对劳动合同制工人和固定工的养老金是否应该合并进行分析,逐步确定了由单一转向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此外,对养老保险立法、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性进行了思考。该阶段,对养老保险理论认识得到提升,合理地探索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问题,充分认识到我国统筹模式应逐步过渡为“部分积累”式,并明确了“企业、个人、国家”的三方责任。第四个阶段主要是对“社会统筹”阶段养老保险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实现。该阶段,在试点的经验基础上,探讨了对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调整的思想,并通过对调研、试点情况,分析了各地区不同模式的利弊,从而逐步确定并统一了全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因20世纪90年代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劳动力跨企业、跨地区之间的流动增强,认识到提高统筹层次和扩大覆盖面的必要性,以及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提出了多元化投资路径、内部审计等思想;并逐步认识到向省级统筹发展的方向,以及建立单一的社会保险法规与统一的社会保险监管机构的重要性。论文最后,先论述了1997年“统账结合”模式统一以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新情况,包括“统账结合”模式统一之后的实施情况或存在的问题,包括争议、试点与推广;全国统筹模式的逐步实现;社会保险法规的正式出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基金社会化管理的落实等。后从整体上,对1949-1997年内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与历史规律加以考察:一是总体上兼具渐变性与突变性;二是养老保险思想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辅相成;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养老保险政策理论的影响;四是养老保险“配套型”理念突出;五是养老保险管理分散化、复杂化;六是养老保险基金增殖无术。并揭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养老保险发展的一些重要启示:一要稳步渐进式推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二是要注重对国外养老保险理论的学习;三是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法制化监管;四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明确政府责任;五是法定退休年龄的设定有待进一步变通。

邱蕾[7](2020)在《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养老和企业养老的“双轨制”并行存在诸多弊端,对此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启动了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本文基于“并轨制”改革的大背景,通过查阅文献、访谈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改革一线,以青岛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岛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中的实践情况和产生的问题。研究发现,改革实施以来,青岛市完成了改革参保登记、养老待遇调整、基金清算、按制度发放养老金、职业年金上解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机关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大、制度设计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健全、经办能力不足几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提出可行性、实践性的思考和建议:即保障机关养老基金可持续性、设计统一完善的制度体系、健全配套措施、加强经办能力建设等,从而助力改革的深入顺利地进行。

解雨[8](2020)在《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老、医疗、失业、伤残等问题不能再仅仅被视为个人及家庭的责任,社会也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来降低“生老病死”等特殊情况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能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人类平等、维护社会公正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运行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其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保证、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与医疗、失业等其他社会保险相比,养老保险覆盖面广、影响大,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最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逐渐显现;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将不断加大;全国统筹尚未实现,地区间、人群间存在发展不均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行存在矛盾,基金保值增值存在隐性风险;社保领域中法律、监督、基金投资管理等制度建设亟待推进。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老年人数量多、养老保险待遇逐年提高,造成养老金支出增速高,还要向中央上解调剂资金,养老基金支付压力持续增大,收支矛盾突出。同时,随着山东省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势必有部分企业和劳动力被市场淘汰,对参保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实行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也对社保基金收入增长造成一定压力。虽然尚有一定的基金结余,但各统筹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基金保值增值存在隐性风险,未来山东省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山东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为基础,运用养老保险基金精算分析模型(PFA),开展山东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和基金支撑能力预测,分析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提高基金投资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社保领域各项制度建设和改革、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张健[9](2020)在《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两套并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得社会的质疑声不断,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养老待遇差距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为了妥善解决好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国开始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重大行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养老待遇不公的质疑;其次,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有利于统一社会保险经办流程,做到真正服务于民;最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随着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例如养老公平问题依然突出,养老保险并轨成本较高,法律层面缺乏相关改革配套措施,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面临严峻挑战,养老保险管理存在风险。为此,本文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历史沿革进行了仔细分析,以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做理论指导,研究现阶段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对策,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三)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到并轨的演进历程及并轨意义;(四)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的现状;(五)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的突出问题;(六)关于推进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对策;(七)结论,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理论研究进行展望。

高恒涛[10](2020)在《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从2001年开始,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人口、高龄人口的比例仍在逐年攀升,养老保险在保障我国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堪称国之重器。然而,由于政治环境、行政体制、历史沿革等原因,长期以来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着两套截然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我国养老保险领域独特的“双轨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双轨制在学术界及社会公众当中引起了众多争议,要求并轨的呼声越来越高。考虑改革发展需要、社会和谐稳定等因素,根据兼顾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价值原则,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上述背景下,2015年1月3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正式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进程。本文借助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公共政策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河北省1994年起实施的地方试点制度和2014年10月起实施的全国性改革制度进行深入对比。通过实证分析,梳理出当前改革当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与现实障碍,如非财政全额供款事业单位欠费、财政压力增大、职业年金记账模式的隐性风险、统筹层次过低存在的支付风险、试点制度并轨衔接政策不明确、社保部门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等,并系统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完善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利益关系、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完善职业年金制度、提升经办服务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提供一定参考。

二、延长退休年龄 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长退休年龄 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城乡老年人收入:个人、家庭和政府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与养老保障理论
        三、西方经济学理论
        四、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老年人收入来源的研究
        二、关于老年人群体收入差异的研究
        三、关于老年人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四、老年人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章 城乡老年人收入来源与差异研究
    第一节 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一、老年人收入来源分类
        二、来源于个人的收入
        三、来源于家庭的收入
        四、来源于政府的转移收入
    第二节 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城乡老年人收入变化趋势比较
        二、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比较
    第三节 东中西部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东中西部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变化及来源差异
        二、东中西部老年人的收入结构变化差异
    第四节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变化及来源差异
        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收入结构变化差异
    第五节 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变化及来源差异
        二、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收入结构变化差异
    第六节 个人、家庭和政府对城乡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一、个人对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二、家庭对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三、政府对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第四章 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测度收入差距的指数
        二、泰尔指数分解法
        三、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的方法
    第三节 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城乡总体老年人收入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二、城镇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三、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第四节 老年人不同人群组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各类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一、城乡老年人收入来源对总体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二、城镇老年人收入来源对总体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三、农村老年人收入来源对总体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第六节 社会保障对老年人收入差距作用的分析
第五章 城乡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模型构建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第二节 城乡总体老年人的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基本描述
        二、个人、家庭和政府对总体老年人收入的作用
    第三节 城镇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描述
        二、个人、家庭和政府对城镇老年人收入的作用
    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描述
        二、个人、家庭和政府对农村老年人收入的作用
    第五节 生命历程视角下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六章 发达国家保障老年人收入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第—节 美国老年人的收入与社会保障
        一、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与收入差距
        二、美国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制度与政策
        三、对美国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的评价
    第二节 日本老年人的收入与社会保障
        一、日本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与收入差距
        二、日本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制度与政策
        三、对日本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的评价
    第三节 英国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制度
        一、英国养老金制度
        二、英国老年人的其他收入保障制度
        三、对英国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的评价
    第四节 美日英三国养老收入保障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1.6.1 关键问题
        1.6.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1.1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2.1.2 跨期消费理论
        2.1.3 其他相关消费理论
        2.1.4 我国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2 退休消费之谜研究
        2.2.1 部分学者认为不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2 部分学者认为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3 对退休后消费下降现象的解释
    2.3 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的研究
        2.3.1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
        2.3.2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
        2.3.3 老年消费
    2.4 相关述评
第三章 退休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退休制度发展演变
        3.1.1 基于时间维度的退休制度
        3.1.2 基于逻辑维度的退休制度
        3.1.3 基于实践维度的退休制度
    3.2 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分析
        3.2.1 退休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2.2 退休制度的复杂性
        3.2.3 退休制度仍有待完善
    3.3 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3.1 居民宏观消费
        3.3.2 居民微观消费
    3.4 老年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4.1 我国人口老龄化
        3.4.2 我国的老年居民消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退休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变动机制分析
    4.1 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4.1.1 收入变动
        4.1.2 财富资产
        4.1.3 消费供给
        4.1.4 消费需求
        4.1.5 其他因素
    4.2 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的作用机理
        4.2.1 对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影响
        4.2.2 对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微观层面
    5.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5.1.1 模型推导
        5.1.2 实证策略
    5.2 数据与变量处理
        5.2.1 数据来源
        5.2.2 主要变量选择与处理
    5.3 实证分析与检验
        5.3.1 实证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4 影响机制分析
        5.4.1 收入保障
        5.4.2 房产财富
        5.4.3 消费需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宏观层面
    6.1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1.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1.2 数据来源
        6.1.3 计量模型
        6.1.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1.5 基准回归
        6.1.6 相关检验
    6.2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2.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2.2 数据来源
        6.2.3 计量模型
        6.2.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2.5 基准回归
        6.2.6 相关检验
    6.3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3.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3.2 数据来源
        6.3.3 计量模型
        6.3.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3.5 基准回归
        6.3.6 相关检验
    6.4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4.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4.2 数据来源
        6.4.3 计量模型
        6.4.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4.5 基准回归
        6.4.6 相关检验
    6.5 影响机制分析
        6.5.1 实证策略
        6.5.2 数据来源
        6.5.3 计量模型
        6.5.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5.5 计量分析结果及相关检验
    6.6 研究结论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城镇职工养老金保障风险、双平衡约束与规避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养老金保障风险
        2.1.2 风险规避政策工具
        2.1.3 风险规避约束条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2.2.2 养老保险世代交叠理论
        2.2.3 养老保险生命周期理论
        2.2.4 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契合理论
    2.3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内在机理
        2.3.1 预期寿命延长与养老金保障风险显化
        2.3.2 风险规避与制度可持续性的选择悖论
        2.3.3 风险规避政策、外部冲击与内在激励
        2.3.4 风险规避政策与经济发展契合性检验
第3章 城镇职工养老金保障水平现状及长寿风险冲击
    3.1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历史演进
        3.1.1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3.1.2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给付模式演进
    3.2 城镇职工养老金保障水平现状
        3.2.1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测算
        3.2.2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异质性
    3.3 预期寿命延长对养老金保障水平的冲击
        3.3.1 预期寿命延长趋势
        3.3.2 预期寿命延长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
第4章 养老金保障风险测度及政策回应
    4.1 养老金保障潜在风险测度
        4.1.1 养老金保障风险测度模型
        4.1.2 模型指标参数设定
        4.1.3 养老金保障潜在风险测算
    4.2 预期寿命延长与养老金保障潜在风险显化
        4.2.1 预期寿命延长与养老金保障风险显化可能性
        4.2.2 基于预期寿命延长的养老金保障风险测算
    4.3 降低养老金保障风险的现实政策回应
        4.3.1 养老金调整风险回应机制及其本质
        4.3.2 养老金调整机制降风险效应典型案例
        4.3.3 养老金调整机制降风险效应共性测算
    4.4 降低养老金保障风险的潜在政策工具
        4.4.1 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4.4.2 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
        4.4.3 个人账户计发系数调整
第5章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双平衡约束
    5.1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与跨期精算平衡约束
        5.1.1 精算平衡约束模型构建
        5.1.2 精算平衡约束指标参数
        5.1.3 精算平衡约束下风险规避政策边界测度
    5.2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与基金收支平衡约束
        5.2.1 收支平衡约束模型构建
        5.2.2 收支平衡约束指标参数
        5.2.3 收支平衡约束下风险规避政策边界测度
    5.3 基于双平衡约束的风险规避政策设定
        5.3.1 基于双平衡约束条件的风险规避政策工具边界
        5.3.2 风险规避政策工具的组合设计
第6章 风险规避政策、外部冲击与内生激励
    6.1 风险规避政策与外部冲击
        6.1.1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外部经济波动冲击
        6.1.2 风险规避需求、政策工具与外部冲击实证检验
        6.1.3 经济波动对风险规避政策工具设定的影响
    6.2 风险规避政策与内生激励
        6.2.1 内生激励因素BP神经网络识别
        6.2.2 内生激励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再检验
        6.2.3 内生激励因素对提高风险规避空间的影响
    6.3 基于双向影响的风险规避政策工具边界修正
        6.3.1 潜在政策工具实施的可能性
        6.3.2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政策组合最优设定
第7章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经济效应检验
    7.1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提振消费效应
        7.1.1 门槛效应模型
        7.1.2 指标参数设定
        7.1.3 提振消费效应实证检验
    7.2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
        7.2.1 门槛效应模型
        7.2.2 指标参数设定
        7.2.3 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实证检验
    7.3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的就业效应
        7.3.1 门槛效应模型
        7.3.2 指标参数设定
        7.3.3 就业效应实证检验
第8章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研究结论
        8.1.1 养老金给付水平下降且异质性分化
        8.1.2 预期寿命延长加大养老金保障风险
        8.1.3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政策受制度可持续约束
        8.1.4 基于外部冲击与内生激励的风险规避政策优化
        8.1.5 风险规避政策组合最优设计与经济发展相契合
    8.2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对策建议
        8.2.1 合理实施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政策
        8.2.2 优化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约束条件
        8.2.3 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内生激励性
        8.2.4 养老金保障风险规避与外部冲击相适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良性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文章的创新点
2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及良性运行
    2.1 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
        2.1.1 养老保险
        2.1.2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2.2 养老保险良性运行的理论基础
        2.2.1 结构功能理论
        2.2.2 系统理论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
    2.4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良性运行
        2.4.1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良性运行的内涵
        2.4.2 影响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良性运行的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运行现状及主要问题
    3.1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运行现状
        3.1.1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情况
        3.1.2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
        3.1.3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3.1.4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情况
    3.2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3.2.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
        3.2.2 部分企业未能履行缴费责任
        3.2.3 对欠缴企业执行难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产生的原因
    4.1 制度设计调整滞后
        4.1.1 缴费计发办法已过时
        4.1.2 基金的统筹层次低
        4.1.3 法定退休年龄较早
        4.1.4 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
        4.1.5 做实个人账户的影响
    4.2 人口老龄化及人口流出的影响
        4.2.1 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保险运行负担
        4.2.2 人口流出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4.3 基金运营能力差
        4.3.1 基金运营效率低
        4.3.2 基金运营回报率低
    4.4 监督管理不完善
        4.4.1 对违规行为执法力度不够
        4.4.2 监察执法体系不够成熟
        4.4.3 基金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4.5 企业缴费率不足
        4.5.1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4.5.2 对养老保险的责任感缺失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良性发展的建议
    5.1 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
        5.1.1 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5.1.2 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
        5.1.3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5.1.4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5.1.5 创新奖惩工作机制
    5.2 积极优化人口结构
        5.2.1 放开生育提高人口出生率
        5.2.2 采取措施减少人口流出
    5.3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
        5.3.1 合理规范基金的投资方式
        5.3.2 实行专业化投资运营
        5.3.3 健全运营责任追究机制
    5.4 加强养老保险监管
        5.4.1 建立健全多方面的监督体系
        5.4.2 健全政府监管稽核制度
        5.4.3 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
    5.5 大力提高参保缴费积极性
        5.5.1 加大按规缴费的宣传力度
        5.5.2 拓宽企业缴费纠纷的解决渠道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云南省降低费率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本文研究思路
        二、本文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三、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四、养老保险缴费率
    第二节 缴费率与基金收支平衡的理论基础
        一、公平性理论
        二、生命周期理论
        三、拉弗曲线理论
        四、精算理论
第三章 云南省养老保险缴费率与基金收支现状运行分析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发展历程及基金现状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发展历程
        二、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情况
        三、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第二节 云南省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与基金运行状况
        一、云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二、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变迁
        三、云南省人口老龄化总体趋势
        四、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运行特征
        五、云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第三节 云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面临的困难
        一、供给侧改革使得养老保险费率降低(2020 年阶段性政策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与预期寿命提高
        三、养老保险金标准不断提高
        四、巨额的转制成本和个人账户“空账”
        五、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大
第四章 不同费率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云南省职工人口的预测
        一、理论基础
        二、具体人口预测
    第二节 利用静态平衡方法分析降低缴费率对基金收支的影响
        一、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模型
        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模型:
        三、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模型
        四、模拟不同缴费率下云南省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状况
第五章 降低费率导致基金收支矛盾的应对
    第一节 优化养老金收入支出相关参数
        一、延长缴费年限
        二、增大计发工资基数的时间
        三、建立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
        四、夯实缴费基数
    第二节 逐步开展延迟退休政策
        一、分类完善延长退休年龄
        二、建立健全的退休政策
    第三节 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界定责任边界
        一、协调各主体利益关系
        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第四节 加强基金的投资运营
        一、完善法律法规
        二、强化基金的投资运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研究(1949-199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三、养老保险相关概念的厘定
    四、研究思路、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五、主要资料来源
    六、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统包”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49-1976)
    第一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的缘起
        一、关于劳动保险基金的责任主体与缴费标准
        二、关于养老补助金的领取资格
        三、关于养老金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初创阶段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1950-195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所体现的养老保险思想
        二、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的修正
        三、鼓励年老体弱职工退休的思想
    第三节 发展与停滞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58-1976)
        一、职工养老退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退职老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
        三、养老保险“单位”模式的出现
    第四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的特点
        一、劳动保险条例适用范围逐渐增大
        二、是一种较高福利性的“单位”保险
        三、养老保险仅是作为劳动保险的一部分进行一揽子推进
        四、退休费用统筹思想从有到无
第二章 调整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77-1984)
    第一节 调整过去养老保险制度的思想
        一、再次分设“双轨制”的养老保险思想
        二、退休费用“统筹”思想的重新提出
        三、对过去劳动保险未覆盖企业与人员退休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基于人口层面的养老保险思想
        一、对计划生育中实行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
        二、人口老龄化加速下实行养老保险的预备性认识
    第三节 关于养老保险的管理问题
        一、关于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务处理问题
        二、关于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问题
        三、对西方养老保险管理思想的学习探讨
    第四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特点
        一、对养老保险的理论认识不足
        二、覆盖面窄,制度不统一
        三、养老退休福利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平衡
第三章 “社会统筹”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85-1991)
    第一节 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思想
        一、对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认识
        二、强调个人缴费责任的思想
        三、开征养老保险税的思想
        四、由单一向多层次养老保险转变的思想
    第二节 退休养老费计发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退休养老金计发基数问题
        二、关于养老金与物价挂钩的思想
        三、关于实行弹性退休年龄的思想
    第三节 “部分积累”式的统筹思想
        一、逐步过渡为“部分积累”的思想
        二、关于“两项基金”合并问题
        三、关于社会统筹计提标准问题
    第四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监管思想
        一、养老保险立法思想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思想
        三、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思想
    第五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特点
        一、对养老保险理论的认识得到深化
        二、对养老基金的收支问题进行了合理探索
        三、明确了养老保险的多方责任与多层次结构体系
        四、对退休费用统筹模式进行了反思
第四章 “统账结合”探索阶段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1992-1997)
    第一节 “统账结合”型养老保险模式思想
        一、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思想
        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思想
    第二节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面的思考
        一、人口流动中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思考
        二、扩大统筹覆盖面的思想
        三、提升统筹层次的思想
    第三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监管思想
        一、建立单一社会保险法的思想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思想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思想
    第四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特点
        一、实现了养老保险范围的广覆盖
        二、明确了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
        三、缺乏单一的社会保险法规
        四、由分散走向相对统一
第五章 “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新进展
    第一节 “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定型
        一、“统账结合”模式的争议、试点与推广
        二、逐步迈向全国统筹
    第二节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完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出台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实现入市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化管理逐步落实
结语与启示
    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评述
        (一)养老保险总体上兼具渐进性与突变性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养老保险之间相辅相成
        (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养老保险政策理论的影响
        (四)养老保险“配套型”理念突出
        (五)养老保险管理分散化、复杂化
        (六)养老保险基金增殖无术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养老保险的启示
        (一)稳步渐进式推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二)注重对国外养老保险理论的学习
        (三)养老保险法制化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明确政府责任
        (五)法定退休年龄的设定有待进一步变通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养老保险统一前的格局
附录B: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养老保险相关国际研讨会一览表
附录C:1949-1997 年我国养老保险相关政策文件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统计分析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基本理论
第二章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历程与现状
    第一节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
    第二节 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和成效
第三章 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大
    第二节 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第三节 配套措施不健全
    第四节 经办能力不足
第四章 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制度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保障养老基金可持续性
    第二节 设计统一完善的制度体系
    第三节 健全配套措施
    第四节 加强经办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重要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险
        2.1.2 养老保险
        2.1.3 社会保险基金
        2.1.4 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
        2.2.2 代际转移与世代交叠理论
        2.2.3 隐含协议理论
        2.2.4 持久收入理论
        2.2.5 投资组合理论
第3章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演革及现状
    3.1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历史演革
        3.1.1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建立
        3.1.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调整
        3.1.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持续改革
    3.2 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
        3.2.1 制度覆盖范围及统筹层次
        3.2.2 基金收支余现状
        3.2.3 基金委托投资情况
第4章 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的预测
    4.1 养老保险基金精算分析模型概述
    4.2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精算预测数据来源
    4.3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精算预测的方法
    4.4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精算预测的主要参数假设
        4.4.1 人口参数
        4.4.2 经济参数
        4.4.3 制度运行参数
    4.5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精算预测结果
        4.5.1 山东省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预测
        4.5.2 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预测
        4.5.3 各统筹区域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预测
        4.5.4 参数假设和敏感性分析
    4.6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精算预测主要结论
        4.6.1 现有的人口增长模式下基金长期支付压力巨大
        4.6.2 基金短期运行走势不容乐观
        4.6.3 各统筹区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差异较大
第5章 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逐渐凸显
    5.2 人口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
    5.3 地区间发展不均衡
    5.4 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存在隐性风险
    5.5 社保领域各项制度建设亟待推进
    5.6 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存在突出矛盾
第6章 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6.1 宏观经济发展形势
    6.2 人口老龄化影响深远
        6.2.1 老龄化问题对基金收入的负面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6.2.2 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养老金基金支出
    6.3 各统筹区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因素
    6.4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7章 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7.1 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增速
        7.1.1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7.1.2 持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7.1.3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改革
    7.2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切实推进国企改革
    7.3 创新养老金投资管理
        7.3.1 解放思想,更新社保基金投资观念
        7.3.2 运用投资组合理论指导基金投资
        7.3.3 分离社保基金管理和投资职能
    7.4 继续提高统筹层次,加大调剂力度
    7.5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7.6 利用基金精算提高基金管理水平
    7.7 加快推进社保领域制度建设与改革
        7.7.1 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
        7.7.2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监督制度
        7.7.3 发展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到并轨的演进历程及并轨意义
    (一)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到并轨的演进历程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意义
三、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的现状
    (一)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改革目标与基本原则
    (二)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现实依据及配套措施
四、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的突出问题
    (一)养老公平问题仍然突出
    (二)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成本较高
    (三)法律层面缺乏相关改革配套措施
    (四)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
    (五)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面临严峻挑战
    (六)养老保险管理存在风险
五、关于推进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对策
    (一)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二)推动建设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合理分担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成本
    (四)推动养老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五)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六)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和运营机制
    (七)配套相关改革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机关事业单位
        2.养老保险制度
        3.养老保险并轨
    (五)相关理论
        1.社会公平理论
        2.生命周期理论
        3.养老保险三支柱理论
一、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河北省试点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河北省试点制度的特点
        1.单基数和双基数并行的缴费筹资机制
        2.统账结合的基金管理模式
        3.差异化的养老金计发办法
        4.条块分割的县级统筹模式
    (三)河北省试点制度评价
二、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一)改革推进落实的基本情况
        1.数据采集和参保登记阶段
        2.征缴、发放业务启动阶段
        3.实施准备期基金清算阶段
    (二)改革推进落实的初步成效
        1.实现法定参保人员全覆盖
        2.实现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
        3.实现职业年金实质性投资运营
    (三)改革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1.统一了养老保险缴费筹资机制
        2.革新了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机制
        3.建立了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
        4.完善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
三、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困境和原因分析
    (一)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困境
        1.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欠费现象频现
        2.改革之后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
        3.职业年金记账模式存在隐性风险
        4.基金统筹层次过低存在支付风险
        5.试点制度并轨衔接政策不明确
        6.社保部门经办服务能力不足
    (二)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困境的成因分析
        1.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尚未到位
        3.职业年金筹资机制不尽合理
        4.个人账户“空账”运转名不符实
        5.人事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
四、推进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
        1.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推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3.适当延长法定退休年龄
    (二)妥善处理改革中的利益关系
        1.科学合理设置视同缴费指数
        2.审慎制定试点制度“清盘”政策
    (三)提高社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1.尽快研究制定省级统筹办法
        2.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
        3.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精算制度
    (四)完善职业年金制度设计
        1.将财政全额供款单位的职业年金统一做实
        2.加强对职业年金管理与运营的监管
    (五)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
        1.加强基层经办机构管理
        2.充分发挥“社保+互联网”的优势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延长退休年龄 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城乡老年人收入:个人、家庭和政府的作用[D]. 孙小雁.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2]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D]. 张鹏.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3]城镇职工养老金保障风险、双平衡约束与规避机制[D]. 范璐璐. 辽宁大学, 2021
  • [4]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良性发展探析[D]. 孙精通.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5]云南省降低费率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D]. 王小玲.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研究(1949-1997)[D]. 阳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 [7]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D]. 邱蕾. 青岛大学, 2020(02)
  • [8]山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D]. 解雨. 山东大学, 2020(10)
  • [9]吉林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健.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恒涛.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延长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