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东北羊草草地生态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萨仁其力莫格,荆佳强,秦洁,张海芳,王宇,鲍国光,红雨,杨殿林[1](2022)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掌握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贝加尔针茅草原围封、放牧和刈割3种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羊草和扁蓿豆3种主要植物叶片和土壤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与土壤化学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围封相比,放牧显着增加3种植物叶片全氮含量和贝加尔针茅、扁蓿豆叶片氮磷比;刈割显着增加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碳氮比,显着降低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全氮含量和氮磷比(P<0.05)。利用方式、物种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围封增加了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10~20cm土层土壤碳磷比。不同利用方式对2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不显着。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密切相关,但不同物种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分异。
姜丽霞,*田赟,刘新月,张克斌[2](2022)在《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功能群组成与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的构建、分布和环境适应机制,为草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方向的预测和永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禁牧、休牧和常牧样地中草地植被的物种、株数、高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观测,并采用植物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功能群的分类方法,分析不同放牧样地的群落特征、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和综合优势比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区内共记录物种35种,隶属于11个科,5种生活型,3种水分生态型。其中,菊科物种最多,占25.7%,禾本科占20%。常牧样地中寸草苔的重要值最高,而禁牧样地中羊草的重要值最高。休牧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着高于禁牧和常牧样地。从植物生活型功能群来看,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显着高于休牧和禁牧样地,而多年生丛生禾草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较低。从水分生态型功能群来看,本研究中植被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其综合优势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中生植物功能群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区草地群落中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的物种均为中生植物,而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的物种多为旱生植物。与长期禁牧相比,休牧显着提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促使多年生禾草和中生植物功能群逐渐取代一、二年生草本和旱生植物功能群。因此,科学的休牧制度有助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崔猛,冯媛媛,王新宇,高英志[3](2021)在《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野外样地实验研究了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及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4种放牧方式:禁牧、牛单牧、羊单牧、混合放牧.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降水量的不同而产生年际差异.2012年降水充足,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地下生物量最高,并显着高于禁牧、牛单牧和羊单牧,分别高出38%,118%和40%(P<0.01);而在2013年,由于干旱胁迫,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着.生物量向地下分配的比例主要受放牧方式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在两年的实验中,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分配的生物量比例均为最高,达到了57%,说明混合放牧有利于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而牛单牧和羊单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低于50%.从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两方面考虑,在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应该减少牲畜单独放牧,转而推行混合放牧较为合理.
高嵩,王俊锋,郭继勋,穆春生[4](2021)在《模拟增温对松嫩草地羊草有性生殖策略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通过连续3年的模拟增温实验,探讨了东北松嫩草甸草原单优种羊草的有性生殖策略对大气温度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羊草物候期从抽穗期开始比对照提前,尤其是从第一花粉囊外露之后到果实成熟期,物候期均比对照明显提前5~7 d.增温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量,但使生殖枝单株重量、每穗小花数、结实粒数、籽粒重量都显着增加.种群水平上,用于有性生殖的总能量减少,但单株水平上,用于籽粒发育的能量增加.羊草这一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在大气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会采取减少生殖枝数量而增加生殖枝结实能力的繁殖策略,说明类似于羊草的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生殖策略会发生较大改变,多年的持续增温可能导致种子产量的持续降低.
李彤,张宇,赵晋灵,闫瑞瑞,辛晓平,王旭,陈金强,吴冬秀,李凌浩,赵曼[5](2021)在《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放牧对群落3个组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杂类草]生物量和相对优势度产生影响。其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着线性降低,而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的生物量与优势度均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与羊草生物量显着正相关,与杂类草生物量负相关,而与贝加尔针茅生物量间的关系极弱。本研究为完善放牧优化理论,揭示放牧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的梯度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线索,为草地放牧优化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候文慧,张玉霞,杜晓艳,王鑫,鲍青龙,丛百明[6](2021)在《氮素水平对科尔沁沙地羊草叶片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合理的施氮量可以提高羊草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羊草氮素积累和利用,进而获得高产。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羊草适宜施氮量及其促高产的生理机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两块样地分别追施0、50、100、150、200 kg/hm2氮肥(纯N),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5月20日测定羊草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含氮物质含量,7月10日测定羊草产量。结果表明:羊草产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和游离氨基酸(A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NR、GS、GOT、GPT活性和AA含量在N3水平下达到最大值;羊草产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N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结论: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追施150 kg/hm2氮肥(纯N)羊草叶片的氮素代谢能力最强,最有利于羊草干物质产量的积累。
黎湘云[7](2021)在《中国农牧交错带草地/农田系统排汞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能够通过大气进行全球性传输。地表排汞是大气汞的主要来源,研究不同地表自然排汞过程是掌握大气汞迁移和转化的前提。为了掌握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地表释汞特征及影响因素,选择了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草地和农田(草改田)交错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草地/农田系统地表汞释放通量,同时测定了大气汞浓度、表层土壤汞浓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牧交错带内春季和秋季,TGM浓度均值依次为16.5±6.8 ng·m-3、3.7±5.7 ng·m-3,土壤汞浓度依次为12.8±0.9 ng·g-1、8.9±1.7 ng·g-1。草地和农田均表现均为土壤释汞作用明显,两种土地释汞作用春季均高于秋季,草地的汞释放通量在春季和秋季略高于玉米地。基于2000-2018年文献统计的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动态,计算得出我国半农半牧区地表排汞约为7.53~7.66Mg,其中,夏季草地释汞量比农田释汞量约大于0.64~0.99Mg,秋季草地约比农田释汞量大于0.95~1.29Mg,人类的田间/草地管理以及太阳辐射等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着农牧区地表排汞过程和总量。
翟纡润,陈振江,魏学凯,陈泰祥,段廷玉,李春杰[8](2021)在《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作为生态草的潜力浅析》文中认为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生态环境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我国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草地面积和产草量正在逐年减少,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同时还引发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多种环境问题。目前迫切需要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的优良生态草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来改善草地退化现状,积极应对环境变化。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广泛分布在我国盐碱化草甸上,其产量高,品质好,根系发达,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内生真菌侵染后野大麦的抗性和适应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除放牧、刈割、青贮、加工草粉或调制干草外,在低湿地建立栽培草地或改良盐渍化土壤等方面颇有前途。本研究从野大麦优良特性、利用价值以及内生真菌对宿主野大麦生长、抗性和竞争力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野大麦–内生真菌作为生态草种的潜力,以期为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侯路路,王旭,张翔,闫玉春,闫瑞瑞,程利,辛晓平[9](2021)在《放牧强度对肉牛行为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研究家畜行为对不同放牧强度和月份的响应规律,本文通过控制试验和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设置3个放牧强度(轻度(G1:0.23 cow·Au·ha-1)、中度(G3:0.46 cow·Au·ha-1)、重度(G5:0.92 cow·Au·ha-1))和3个重复,在2018年7—9月,每个小区选取2头肉牛佩戴GPS电子项圈并人工观测、记录其各行为发生的时间,分析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家畜采食时间>休息时间>游走时间,采食时间比例分别为53.19%(G1),62.06%(G3)和66.60%(G5);空间上,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家畜的运动距离越大,分别为3.53 km(G1),4.05 km(G3)和4.89 km(G5);家畜的活动区范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着增加,重度放牧为69.62%,8月份家畜活动区范围最大,为67.25%。考虑放牧强度和月份两个影响家畜行为的因子,放牧强度占据主导地位。家畜行为监测有利于实现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也对家畜进行智能化管理。
孙伟,刘玉玲,王德平,赵敏,杨合龙,宋倩,肖红,王开丽,曹婧,戎郁萍[10](2021)在《补播羊草和黄花苜蓿对退化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伦贝尔草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该地区退化草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探究牧草补播时间及补播比例对呼伦贝尔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退化草地修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幼苗数、高度、生物量等群落指标,并综合评价补播效果,结果表明:夏播羊草和黄花苜蓿幼苗数量显着高于春播和秋播(P<0.05),夏播和秋播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春播则呈减少趋势;补播措施提高了退化草地植物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豆科和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呈增加趋势,其他科植物呈下降趋势。呼伦贝尔地区夏季补播羊草和黄花苜蓿以1∶3补播效果较好,而春播由于恢复时间短,需进一步观察。
二、中国东北羊草草地生态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东北羊草草地生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样品采集 |
1.4 测定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利用方式下主要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
2.2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2.3 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相关关系 |
3 讨论 |
3.1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3.2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3.3 植物与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关系 |
4 结论 |
(3)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实验设计 |
1.3 测量与计算 |
1.3.1 地上生物量的获取和测定 |
1.3.2 地下生物量的获取及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的计算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总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2.2 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总生物量及不同土层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
2.3 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放牧方式对草地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3.2 放牧方式对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分配比例的影响 |
4 结论 |
(4)模拟增温对松嫩草地羊草有性生殖策略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点与方法 |
1.1 研究地概况 |
1.2 研究材料 |
1.3 实验设计 |
1.3.1 生殖物候期的观测 |
1.3.2 生殖输出的计算 |
1.3.3 生殖分配的计算 |
1.4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气候条件的变化 |
2.2 增温对羊草生殖物候期的影响 |
2.3 增温对羊草生殖输出的影响 |
2.3.1 对生殖枝数量和生殖枝生物量的影响 |
2.3.2 对每穗结实粒数、小花数量的影响 |
2.3.3 对千粒重的影响 |
2.3.4 增温对羊草生殖分配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羊草的生殖物候期 |
3.2 羊草的生殖输出和生物量分配 |
(5)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2.1 样地设置 |
1.2.2 植被与土壤取样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 |
2.2 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 |
2.3 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3个组份优势度的季节变化 |
2.4 环境因子与群落组份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6)氮素水平对科尔沁沙地羊草叶片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氮素水平对羊草产量的影响 |
2.2 氮素水平对羊草叶片含氮物质含量的影响 |
2.3 氮素水平对羊草叶片氮素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2.4 羊草产量与氮代谢酶及含氮物质间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9)放牧强度对肉牛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数据获取 |
1.2.3 数据预处理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时间运动分析 |
2.1.1 人工观测肉牛行为规律变化 |
2.1.2 不同放牧强度下家畜白天各行为时间占比 |
2.1.3 肉牛24h活动节律 |
2.2 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空间运动分析 |
2.2.1 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运动距离 |
2.2.2 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活动区面积变化 |
3 讨论 |
3.1 放牧家畜行为周期性特征 |
3.2 放牧影响家畜活动节律 |
3.3 家畜的空间行为特征 |
4 结论 |
(10)补播羊草和黄花苜蓿对退化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群落调查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补播时间和比例对黄花苜蓿、羊草幼苗数的影响 |
2.2 补播对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
2.3 补播对植物功能群重要值的影响 |
2.4补播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2.5 补播效果综合评价 |
3 讨论 |
3.1 补播时间和比例对羊草、黄花苜蓿建植的影响 |
3.2 补播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 |
4 结论 |
四、中国东北羊草草地生态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萨仁其力莫格,荆佳强,秦洁,张海芳,王宇,鲍国光,红雨,杨殿林.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 [2]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地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J]. 姜丽霞,*田赟,刘新月,张克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2(01)
- [3]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J]. 崔猛,冯媛媛,王新宇,高英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4]模拟增温对松嫩草地羊草有性生殖策略影响的研究[J]. 高嵩,王俊锋,郭继勋,穆春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5]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 李彤,张宇,赵晋灵,闫瑞瑞,辛晓平,王旭,陈金强,吴冬秀,李凌浩,赵曼. 草地学报, 2021(11)
- [6]氮素水平对科尔沁沙地羊草叶片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候文慧,张玉霞,杜晓艳,王鑫,鲍青龙,丛百明. 草原与草坪, 2021
- [7]中国农牧交错带草地/农田系统排汞特征研究[A]. 黎湘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二), 2021
- [8]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作为生态草的潜力浅析[J]. 翟纡润,陈振江,魏学凯,陈泰祥,段廷玉,李春杰. 草业科学, 2021(09)
- [9]放牧强度对肉牛行为的影响[J]. 侯路路,王旭,张翔,闫玉春,闫瑞瑞,程利,辛晓平. 草地学报, 2021(09)
- [10]补播羊草和黄花苜蓿对退化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 孙伟,刘玉玲,王德平,赵敏,杨合龙,宋倩,肖红,王开丽,曹婧,戎郁萍. 草地学报,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