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服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UU和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6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孟倩[1](2020)在《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利用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感染小鼠,制备非淋菌性阴道炎(non-gonococcal vaginitis,NGV)动物模型,通过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的阴道微生态整体菌群的消长变化、血清免疫因子的改变以及生殖器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评价疗效,探索萆薢分清饮治疗NGV疗效机制,为该方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中药金刚藤糖浆组、阳性西药罗红霉素组和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萆薢分清饮中剂量组、萆薢分清饮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经雌激素预处理后使用Uu感染液接种,制备Uu阴道感染致NGV模型。2.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外,各组小鼠分别给予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检测各组动物精神状态、体重。取阴道粘膜分泌物进行革兰氏染色,检测各组药物对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3.给药第0天(造模第7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收集各组小鼠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8+比例变化,探索萆薢分清饮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4.给药第21天后处死小鼠,采集各组小鼠生殖道粘膜样本和血清,HE染色和IL-6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病理学分析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的NGV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的改善作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8)水平、抗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水平变化,探索萆薢分清饮对Uu引起的NGV病理损伤所起作用。结果:1.行为学观察:萆薢分清饮可以改善Uu所致的NGV小鼠的精神状态和体重下降等行为学指标,给药第21天,金刚藤糖浆、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与西药罗红霉素组相比改善效果好,其中高剂量萆薢分清饮改善效果最优。2.阴道微生态的检测: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第7天,罗红霉素组对NGV小鼠阴道粘膜革兰氏阳性菌数目抑制作用最佳(P<0.01),但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给药第21天,金刚藤糖浆、中剂量和高剂量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阴道粘膜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高剂量萆薢分清饮改善阴道部位细菌感染程度最为明显。3.免疫水平和免疫损伤因子的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P<0.01),萆薢分清饮给药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4+/CD8+水平逐渐升高,并且CD8+水平降低(P<0.01)。并且,金刚藤糖浆组、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对CD3+、CD4+和CD4+/CD8+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提示了萆薢分清饮中药制剂对NGV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力改善效果,且随着萆薢分清饮剂量增高,改善效果越明显。4.生殖道粘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HE染色结果显示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NGV小鼠的阴道粘膜各层组织具有较好的修护作用,与罗红霉素组相比,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明显抑制了阴道壁组织水肿和炎性浸润。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萆薢分清饮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炎症敏感因子IL-6的表达水平较低(P<0.01)。其中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对IL-6的改善效果优于罗红霉素组。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NGV小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IL-8的水平具有抑制作用(P<0.01)和抗炎因子IL-4、IL-10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萆薢分清饮低、中、高剂量之间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了萆薢分清饮在Uu所致NGV模型中所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结论:萆薢分清饮可以改善Uu所致NGV小鼠的一般情况与体重,并且显着降低了NGV小鼠阴道部位革兰氏阳性菌的菌群密集度。通过检测比较各组小鼠的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萆薢分清饮也可以改善Uu所致的NGV小鼠型免疫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变化,且中、高剂量下的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的治疗效果优于罗红霉素组,且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优,提示萆薢分清饮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与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疗法相比,对治疗因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阴道炎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中医药疗法改善阴道微生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的非淋菌性阴道炎提供理论依据。
彭美霞[2](2012)在《加味虎杖散治疗湿热下注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研究加味虎杖散治疗湿热下注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加味虎杖散组30例,八正颗粒组30例,阿奇霉素组30例,7天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疗程、2疗程,观察三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CT及UU转阴率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1.加味虎杖散组总有效率为83.33%,八正颗粒组总有效率为66.67%,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为76.67%,加味虎杖散组与八正颗粒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奇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加味虎杖散组与八正颗粒组、阿奇霉素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加味虎杖散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八正颗粒组、阿奇霉素组,八正颗粒组与阿奇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加味虎杖散组转阴率为73.33%,八正颗粒组转阴率为43.3%,阿奇霉素组转阴率为70%;加味虎杖散组与八正颗粒组病原体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奇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加味虎杖散组复发率为9.10%,八正颗粒组复发率为15.38%,阿奇霉素组复发率为52.23%,加味虎杖散组、八正颗粒组与阿奇霉素组降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虎杖散是治疗湿热下注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有效方药;加味虎杖散临床疗效优于八正颗粒,与阿奇霉素疗效相当;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八正颗粒和阿奇霉素;且能降低复发率,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姜颖娟[3](2008)在《苍柏湿毒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比较苍柏湿毒清的水提剂及醇提剂的抑菌作用及其颗粒剂治疗脾虚湿毒型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2方法将80例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苍柏湿毒清组(27例)、阿奇霉素组(25例)及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28例),疗程为两周,分别于治疗前及后第7天、14天、21天,观察患者临床中医主症积分,检测尿道、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女性患者宫颈PH值变化。同时对从8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提取的菌株进行体外抑制试验,测定苍柏湿毒清水提剂及70%乙醇提剂对解脲支原体(Uu)最低抑菌度。3结果3.1苍柏湿毒清组27例,治愈12例,显效7例,进步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0.37%;阿奇霉素组25例,治愈13例,显效6例,进步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6%;苍柏湿毒清加阿奇霉素组28例,治愈22例,显效4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86%。经统计学比较,三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3.2在疲乏无力、会阴部潮湿多汗及腹痛腰痛等主要症状改善方面,苍柏湿毒清组与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而阿奇霉素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3.2苍柏湿毒清组和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宫颈PH值逐步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每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着(P<0.05),而阿奇霉素组差异不显着(P>0.05)。3.3三组尿道(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均逐步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显着;三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4苍柏湿毒清水提剂及70%醇提剂对所有病人支原体菌株的MIC值均相等。3.5苍柏湿毒清组和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均没有耐药菌株发生,阿奇霉素组耐药率为33.33%。4结论4.1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具有抑制Uu生长、繁殖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阴道理化环境,减轻尿道、宫颈炎症,缓解临床症状,适用于脾虚湿毒型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治疗。4.2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在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方面有较显着疗效,优于西药(阿奇霉素)。4.3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合用维宏胶囊(阿奇霉素)治本病具有显着疗效,且不易产生耐药现象。4.4苍柏湿毒清水提剂及70%醇提剂均能抑制解脲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两种提取方法对苍柏湿毒清组方的体外抑菌作用无明显影响。
李航,胡正波[4](2007)在《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药物治疗》文中指出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是指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种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感染的性传播性疾病,其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主要症状为尿道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尿道刺痒和疼痛,女性患本病时伴有粘液脓性宫颈炎(MPC)的症状。国内近年流行的性病虽仍以淋病为主,但NGU发病率已逐年上升,仅次于淋病和尖锐湿疣而占性病的第三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孙占学[5](2006)在《苍柏湿毒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1目的探讨苍柏湿毒清颗粒剂治疗脾虚湿毒型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2方法将110例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苍柏湿毒清组(37例)、阿奇霉素组(35例)、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38例),疗程为一周,分别于治疗前及后第7天、14天、21天,观察患者临床中医主症积分,检测尿道、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女性患者宫颈PH值变化。同时把苍柏湿毒清及其所含单味药、四妙丸、萆薢分清饮、热淋清颗粒、五味消毒饮和维宏胶囊(阿奇霉素)分别制成药液,连续倍比稀释,测定上述药物对解脲支原体(Uu)的抑制作用及最低抑菌度。3结果3.1苍柏湿毒清组总有效率为54.05%与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为57.14%)相比无显着性差异,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有总有效率为86.84%,与前两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 05 )。3.2苍柏湿毒清组和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没有耐药菌株发生,而阿奇霉素组耐药率高达42.85%。3.3苍柏湿毒清组和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宫颈PH值逐步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每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着(P<0. 05),而阿奇霉素组差异不显着(P>0. 05)。3.4苍柏湿毒清组、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能改善尿道、宫颈分泌物,每视野白细胞计数减少明显优于阿奇霉素组(P<0. 05)。3.5治愈病例随访3个月,3组复发率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 01),苍柏湿毒清+阿奇霉素组明显少于苍柏湿毒清组和阿奇霉素组,而后两者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3.6单味药物中抑菌效果由高到低的是黄柏、白头翁、柴胡、土茯苓;复方药物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是苍柏湿毒清(MIC为7.81 mg/ml)优于萆薢分清颗粒、五味消毒饮和热淋清颗粒冲剂,而四妙丸对解脲支原体几乎没有抑制作用(MIC为250 mg/ml)。4结论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具有抑制Uu生长、繁殖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阴道理化环境,消除尿道、宫颈炎症,缓解临床症状,适用于脾虚湿毒型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治疗。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合用维宏胶囊(阿奇霉素)治本
李艳明,冉隆华[6](2004)在《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临床用药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分析评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的临床用药概况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 ,按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分类对 8种代表药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 :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四环素、红霉素类药物为主 ,疗效较高 ,临床医师药师应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的抗菌药 ,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唐国芬[7](2000)在《口服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UU和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68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用单剂量阿奇霉素 (1.0 g顿服 )治疗 6 8例由解脲支原体 (UU)和 (或 )沙眼衣原体 (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患者 ,1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为 80 .9% ,总有效率达 88.2 % ,与 6 0例用福爱力治疗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表明口服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确切
刘淮[8](1999)在《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STD,其发病率日趋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万例由沙眼衣原体(CT)引起的新发NGU,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2500万例)〔1〕。国内近几年NGU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据调查〔2〕,NGU病原体在性病...
周海燕,王咏梅,单莉,张卫文,何菊仙[9](2013)在《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对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强力霉素组63例)、B组(阿奇霉素组60例)及C组(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组64例),疗程结束后2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衣原体和支原体转阴率。结果:联合用药(C组)对衣原体感染或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支原体混合感染都有很好的转阴效果,转阴率分别达到91.18%、89.47%和90.91%,能有效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其疗效分别显着优于单独使用强力霉素(A组)及阿奇霉素(B组)(P<0.05)。结论: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排[10](2013)在《生殖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研究》文中指出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 Mg)是近十年来新被确立的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原体,在女性中,Mg可能与黏液脓性宫颈炎(MPC)、盆腔炎(PID)等相关。然而,Mg的感染谱尤其是泌尿生殖道外的感染状况尚不明确,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研究。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是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危人群,其性行为方式决定了病原体在泌尿生殖道外的其他可能部位的感染。Mg基因分型是研究其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的一种重要手段,mgp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Mg基因分型方法,运用mgpB SNP分型,进行性伴之间以及同一感染者不同解剖部位的基因型分析,了解Mg在性伴间以及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规律。随着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Mg感染,国外报道临床上已出现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Mg菌株,Mg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位于23SrRNA基因V区,研究Mg耐药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结合实验室研究,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MSM人群中Mg的流行状况,尤其是泌尿生殖道外的感染状况;应用mgpB SNP基因分型方法对Mg阳性的MSM标本和STD门诊NGU/MPC患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对临床治疗失败的Mg阳性男性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患者标本进行23SrRNA基因V区基因突变检测。全文共分三章,各章主要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生殖支原体在男男性接触者不同部位感染状况研究本章旨在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酒吧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生殖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Ct)在尿道、肛管、咽部等不同解剖部位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感染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南京及周边城市MSM酒吧活动的人群进行调查和STD病原体检测。共388人接受问卷调查、体检并提供检测标本。Mg在尿道、肛管、咽部的感染率分别为17.2%(95%CI:13.4%to21.0%)、11.8%(95%CI:8.4%to15.2%)和13.5%(95%CI:9.9%to17.1%)。尿道Mg感染与尿拭子涂片中性粒细胞计数(AOR:2.40,95%CI:1.02-5.62).尿道不适症状(AOR:2.22,95%CI:1.09-4.52)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肛管Mg感染与近3个月肛管分泌物(AOR:6.06,95%CI:1.59-23.11)具有显着相关性。Ct在肛管部位的感染率为16.0%(95%CI:12.2%to19.8%),明显高于尿道的9.4%(95%CI:6.4%to12.3%)和咽部的0.8%(95%CI:0.1%to1.6%)。尿拭子涂片中性粒细胞计数(AOR:4.66,95%CI:1.80.12.07)和近3个月与男性具有被插入肛交史(AOR:2.27,95%CI:1.14-4.54)分别是尿道和肛管Ct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南京及周边地区酒吧MSM人群中尿道、肛管和咽部Mg感染率均较高,Mg感染与尿道及肛管症状具有显着相关性,Ct依然是MSM尿道及肛管部位主要致病菌之一。第二部分生殖支原体基因分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章旨在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Mg的基因分型特征。对第一章筛选出的Mg阳性MSM标本和性病门诊Mg阳性的NGU/MPC患者标本进行mgpB SNP基因分型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在220例Mg阳性标本中,共获得46种mgpB SNP基因型别,其中37种为新发现的基因型别。NJ01型和1型是本地区流行的优势型别。在149例MSM标本中,21例同时发生2个解剖部位的感染,其中10例患者在2个部位感染的Mg基因型完全一致,提示Mg可通过口交、肛交等性行为在同性性伴之间传播,造成同一菌株在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另外11例不同部位Mg基因型不一致提示其在不同部位同时感染了Mg不同的菌株,多性伴来源的感染以及现况感染对再次感染无免疫保护可能是造成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感染不同Mg菌株的原因。在3对Mg均阳性的异性性伴患者中,其中2对Mg基因型一致,确认Mg在异性性伴间的性传播。本研究表明南京及周边地区Mg基因型别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本地区Mg基因型别分布与国外其他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第三部分生殖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突变位点研究本章旨在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Mg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对就诊我院STD门诊的91例近期应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患者,收集前段尿标本进行Ng、Ct、Mg、Uu等病原体检测,排除同时合并感染Ng、Ct、Uu后,对Mg阳性标本应用套式PCR扩增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23S rRNA基因V区片段,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已登录的Mg标准株G37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91例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标本中单一Mg感染21例,其中18例标本成功扩增出23S rRNA基因V区片段,除1例未发现基因突变外,其余17例均发现2058和2059位点突变。其中A2059G突变10例,A2058G突变5例,A2058T突变2例。17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的Mg共有9个基因型,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与基因型之间无相关性。提示Mg可能是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23S rRNA基因V区片段基因突变可能是南京及周边地区Mg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二、口服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UU和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6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服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UU和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6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与实验菌种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设计 |
2.2 Uu感染液的制备 |
2.3 Uu感染致NGV模型的构建 |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4.1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
2.4.2 小鼠阴道细菌革兰氏染色 |
2.4.3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CD3~+、CD4~+、CD8~+水平 |
2.4.4 HE染色检测小鼠阴道粘膜病理学变化 |
2.4.5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阴道粘膜IL-6表达变化 |
2.4.6 ELISA实验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2.5 统计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1.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一般情况影响 |
2.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菌群密集度的影响 |
3.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4.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的影响 |
5.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6.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解脲支原体所致疾病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非淋菌性阴道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加味虎杖散治疗湿热下注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3. 安全性观测指标 |
4. 疗效性观测指标 |
4.1 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变化 |
4.2 分泌物培养 |
5. 观测方法 |
6.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7.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
8. 安全性评定标准 |
9.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疗效 |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2.3 三组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
2.4 病原体变化比较 |
2.5 治疗后三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
2.6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学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认识 |
1.1 古代中医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 |
1.3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
1.4 基础方加减治疗 |
1.5 专方专治 |
1.6 内外结合治疗 |
1.7 实验研究 |
2. 现代医学认识 |
3. 加味虎杖散组方分析 |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3)苍柏湿毒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中医研究与治疗概况 |
综述二 解脲支原体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现代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部分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证候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观察表见附页)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 疗效评定指标 |
2.1 临床证候积分 |
2.2 相关疗效指标 |
3 疗效判断标准 |
4 统计分析方法 |
实验研究部分 |
1 实验材料 |
1.1 试剂 |
1.2 菌株来源与选择 |
1.3 8×12 孔板 |
1.4 中药组成、来源及煎剂制备 |
2 实验方法: |
2.1 苍柏湿毒清(水提)体外抑菌试验操作步骤 |
2.2 苍柏湿毒清(醇提)体外抑菌试验操作步骤 |
3 中药药敏标准 |
结果与分析 |
1 临床结果分析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临床疗效 |
1.2.1 两组组治疗前后总体症候变化情况 |
1.2.1.1 治疗前后各时点总体症候变化情况 |
1.2.1.2 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候比较 |
1.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情况 |
1.2.2.1 治疗前后各时点尿(阴)道灼热变化情况 |
1.2.2.2 治疗前后各时点尿(阴)道瘙痒变化情况 |
1.2.2.3 治疗前后各时点会阴部潮湿多汗变化情况 |
1.2.2.4 治疗前后各时点腹痛腰痛变化情况 |
1.2.2.5 治疗前后各时点疲乏无力变化情况 |
1.2.3 三组临床疗效观察 |
1.3 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
1.3.1 阴道 PH 值检测结果分析 |
1.3.2 尿道(宫颈)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析 |
2 体外实验结果分析 |
2.1 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煎剂体外抑制试验结果分析 |
2.2 苍柏湿毒清体外试验结果 |
2.3 三组无效患者耐药情况观察 |
讨论 |
1 苍柏湿毒清的组方依据 |
1.1 中医理论依据 |
1.2 苍柏湿毒清方解 |
1.3 现代药理研究 |
2 疗效评价 |
3 本研究的启示与存在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4)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环内酯类 |
1.1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
1.2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
1.3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
2 四环素类 |
2.1 四环素(Tetracycline) |
2.2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Doxycycline) |
2.3 米诺环素(美满霉素,Minocycline) |
3 氯霉素类 |
4 喹诺酮类 |
4.1 芦氟沙星(Ruffoxacin) |
4.2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
4.3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
4.4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 |
4.5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
4.6 培氟沙星(Pefloxacin) |
5 乌洛托品(Methenamine) |
6 讨论 |
(5)苍柏湿毒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中医研究与治疗概况 |
综述二 解脲支原体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现代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部分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证候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观察表见附页)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 疗效评定指标 |
2.1 临床证候积分 |
2.2 相关疗效指标 |
3 疗效判断标准 |
4 统计分析方法 |
实验研究部分 |
1 实验材料 |
1.1 试剂 |
1.2 菌株来源与选择 |
1.3 8×12 孔板 |
1.4 药物来源 |
2. 实验方法: |
2.1 苍柏湿毒清颗粒剂体外抑菌试验操作步骤 |
2.2 萆薢分清颗粒、四妙丸、热淋清颗粒、五味消毒饮制剂体外抑菌试验 |
2.3 维宏胶囊(成分为阿奇霉素)体外抑菌试脸 |
3 判断标准 |
3.1 中药药敏标准 |
3.2 阿奇霉素药敏标准 |
结果与分析 |
1 临床结果分析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临床疗效: |
1.2.1 三组治疗前后症候变化情况 |
1.2.1.1 治疗前后各时点症候变化情况 |
1.2.1.2 治疗前后症候变化情况 |
1.2.1.3 治疗前后各时点尿(阴)道瘙痒变化情况.. |
1.2.1.4 治疗前后各时点疲乏无力变化情况 |
1.2.1.5 治疗前后各时点会阴部汗出变化情况 |
1.2.2 三组临床疗效观察 |
1.2.3 三组耐药率观察 |
1.3 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
1.3.1 阴道 PH 值检测结果分析 |
1.3.2 尿道(宫颈)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析 |
1.4 随访 |
2 体外实验结果分析 |
2.1 中药体外抑制试验 |
2.2 阿奇霉素体外试验 |
2.3 苍柏湿毒清对解脲支原体临床耐阿奇霉素菌株体外抑制试验 |
讨论 |
1 苍柏湿毒清的组方依据 |
1.1 中医理论依据 |
1.2 国内外对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研究近况 |
1.3 前期临床工作 |
1.4 苍柏湿毒清方解 |
2 苍柏湿毒清的疗效评价 |
3 苍柏湿毒清的作用机理探讨 |
4 本研究的启示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6)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临床用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环内酯类药物 |
1.1 阿奇霉素 |
1.2 交沙霉素 (Josamycin) |
1.3 罗红霉素 |
1.4 克拉霉素 |
2 氟喹诺酮类药物 |
2.1 氟罗沙星 |
2.2 左氧氟沙星 |
2.3 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司帕沙星、司巴乐、海正立特、巴沙Spara、Basha) |
3 四环素类药物 |
3.1 强力霉素 (Doxycycline Vibramycin, 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 |
3.2 美满霉素 (盐酸米诺环素) |
4 讨论 |
(9)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的判定标准[6]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组治疗方法对非淋菌性宫颈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 |
2.2 三组治疗方法对非淋菌性宫颈炎病原体的影响 |
3 讨论 |
(10)生殖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全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生殖支原体在男男性接触者不同部位感染状况研究 |
摘要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生殖支原体基因分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摘要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生殖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突变位点研究 |
摘要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附录 |
论文相关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论文相关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
致谢 |
四、口服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UU和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6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D]. 孟倩.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2]加味虎杖散治疗湿热下注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D]. 彭美霞.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 [3]苍柏湿毒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姜颖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4]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药物治疗[J]. 李航,胡正波. 中国药师, 2007(02)
- [5]苍柏湿毒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孙占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6]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临床用药评价[J]. 李艳明,冉隆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4(03)
- [7]口服单剂量阿奇霉素治疗UU和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68例疗效观察[J]. 唐国芬.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12)
- [8]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与治疗[J]. 刘淮. 皮肤病与性病, 1999(02)
- [9]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J]. 周海燕,王咏梅,单莉,张卫文,何菊仙. 中国性科学, 2013(09)
- [10]生殖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研究[D]. 刘排.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