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与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谢文亮,翟欣,姚伟欣,潘志萍[1](2020)在《编辑出版类Top100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及启示——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科技期刊"研究主题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全面梳理编辑出版类Top100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重点、内容概况、引用情况等,揭示不同时期期刊人关注的热点以及期刊人普遍关注的主题,为编辑出版类选题制定、稿件遴选、核心作者人才培养、提高办刊质量等提供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上以"科技期刊"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84028篇论文。共有106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50次(含50次),定义为Top100论文。统计Top100论文的研究方向、各个方向论文的被引频次、刊发期刊的情况等。【结果】Top100论文共被引用了7622次,平均72次/篇。其中60篇发表在《编辑学报》上,33篇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共占论文总数的87.7%。论文主要分布在如下16个方向上:期刊评价和引文分析、国际化、改革与发展、审稿、网络化及网站建设、参考文献、基金资助、编辑素质和培养、新媒体、选题组稿和栏目、学术不端、数字出版、开放获取、经营模式、作者群、摘要。【结论】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高被引论文大多集中在与期刊发展密切相关、可操作性较强的领域,与期刊人关注的主题相关,与作者知名度、刊发期刊有关。研究结果对科技期刊建设、稿件遴选、人才培养等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刘聪[2](2020)在《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新形势背景社会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针对当前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开展分析,选择合理的方法探索科技期刊编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分析各级指标,明确其指标对期刊编辑素质发展产生的影响,促使人才全面发展,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同时保证科技期刊编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实践与完善,适应新时代。
周畅[3](2018)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背景下,出版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编辑人员是出版企业的立社之本,编辑这个古老的职业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和内涵。新媒体编辑需要怎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其是否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出较高的绩效,以往基于智力因素的人才测评体系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出版企业的需要,因此以职业胜任需求出发的胜任力理论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胜任力是研究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工具。相比其他行业领域,国内编辑领域胜任力理论研究较少,对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的研究更是极度缺乏。因此本文将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国内新媒体编辑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构建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基础。胜任力一直是业界热点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间,国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模型建构、应用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取得大量优秀成果。但是关于我国编辑胜任力尤其是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研究却少之又少。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文明传承和文化导向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是出版业生存发展之最宝贵、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资源。我国编辑出版人才战略已纳入国家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全面规划。新媒体编辑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出版业人力资源的新兴力量,其编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出版业转型升级发展。因此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并使之在出版企业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挥效用,成为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胜任力、工作分析、新媒介素养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我国目前出版产业发展形势和新媒体编辑工作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加以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并对其进行验证。随后结合当前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人才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业务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8个胜任力特征所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9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坚持、抗压性、成就感、注重细节、自控、灵活性、诚实可靠、积极倾听、主动学习。专业能力包含6个胜任特征要素,即口头理解、思维创造力、书面表达、制作与推广、广泛涉猎、领导力。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3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6个胜任力特征要素:主动学习、信息组织能力、积极倾听、批判思维、时间管理、诚实可靠。专业能力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口头理解、想象力、思维创造力和书面表达。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网络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1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职业素质、人格特质和新媒介素养。职业素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领导力、协调能力、时间管理和主动性。人格特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自控、抗压性、坚持和成就。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本文认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现代化管理理念,真正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习惯。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员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可以起到巨大作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可以贯穿于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它为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职前教育与测评、人才选拔与培养、职业规划与设计、岗位考核与激励、组织人才盘点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技术工具,成为现代新媒体编辑管理的新基点。
李来福,刘莹娟,刘培一[4](2014)在《近10年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研究综述》文中认为从期刊主编、编委、学科编辑、审稿专家和经营管理团队等5个方面,对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进行了文献梳理和综述研究,归纳了各类办刊队伍的定位、作用、素质、责任意识和相关要求,并对各类办刊队伍建设的发展做了展望。
严秀丽[5](2014)在《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编辑已经成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的生力军。青年编辑的素质高低与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青年编辑的特点,阐述了青年编辑素质培养的内容及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李淑琼,李庆华,吴银松,张素芳[6](2013)在《体制改革下的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培养》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科技和文化体制改革,将改变科技人员评价机制。科技期刊要在体制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以高质量的编辑和经营策划,促进期刊品牌建设和效益双增。体制改革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树立团队、责任、竞争、服务、法律5种意识,通过期刊文化建设、继续教育、挂职锻炼等培养形式,稳步提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两种素质。
潘月红[7](2013)在《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刍议》文中指出文章分析了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是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论述了加强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认为当前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战略发展和青年编辑培养方面尚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表明:加强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是解决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可通过专业培训、自我学习、横向交流和机制完善4个方面加强对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
庞旻,徐环[8](2012)在《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培养与管理》文中认为在科技期刊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对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如何有效管理期刊编辑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编辑业务素质、再教育培训及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期刊编辑的素质。认为只有全面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综合素质,并在健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期刊编辑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
李海燕[9](2012)在《论科技期刊中编辑人员的素质》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目前编辑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现状,对新时期需要怎么样的编辑人才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怎样才能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使其在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上发挥作用。
郭珊珊[10](2011)在《探析科技期刊编辑前沿知识体系》文中指出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最前沿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责所在。本文针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概念"科技期刊编辑前沿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构筑在新时代网络电子化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为科技期刊编辑提高自身素养、构建更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及专业性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
二、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与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编辑出版类Top100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及启示——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文献检索方法 |
1.1 数据库选择 |
1.2 检索策略 |
1.3 检索词的挑选 |
2 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Top100论文概况 |
3 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研究重点分析 |
3.1 期刊评价和引文分析 |
3.2 国际化 |
3.3 改革与发展 |
3.4 审稿 |
3.5 网络化及网站建设 |
3.6 参考文献 |
3.7 基金资助 |
3.8 编辑素质和培养 |
3.9 新媒体 |
3.1 0 选题组稿和栏目 |
3.1 1 学术不端 |
3.1 2 数字出版 |
3.1 3 开放获取 |
3.1 4 经营模式 |
3.1 5 作者群 |
3.16摘要 |
4 分析与启示 |
4.1 Top100论文的主题 |
4.2 Top100论文高被引因素 |
(2)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
二、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一)分析评价指标探索指标体系 |
(二)优化评价指标修正指标体系 |
(三)根据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 |
三、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发展策略 |
(一)加强编辑人员素质培养的重视力度 |
(二)优化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深化专业知识体系 |
(三)积极培养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与意识 |
(四)合理培养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 |
(3)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新媒体编辑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 |
1.2.3 我国编辑领域胜任力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理论基础 |
2.1.1 胜任力理论 |
2.1.2 工作分析理论 |
2.1.3 新媒介素养理论 |
2.2 本文研究框架 |
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要素的确定 |
3.1 新媒介素养视角下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 |
3.2 O*NET工作分析导出的胜任力特征 |
3.3 基于网络招聘信息的数据补充 |
3.4 新媒体编辑胜任特征要素的最终确立 |
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4.1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预试 |
4.1.1 预试模型的建立 |
4.1.2 预试模型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4.2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
4.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
5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
5.1 问卷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
5.2 新媒体编辑与传统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 不同工作类别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1 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 |
5.3.2 网络编辑胜任力 |
5.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4.1 同性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2 不同工作年限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3 不同工作类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4 不同工作职务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5 不同职称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6 不同学历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6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6.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6.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 |
6.2.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选拔的优势 |
6.2.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体系建设 |
6.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 |
6.3.1 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难点和困境 |
6.3.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优势 |
6.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体系 |
6.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 |
6.4.1 我国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
6.4.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的优势 |
6.4.3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体系的建立 |
6.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 |
6.5.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 |
6.5.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 |
6.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组织人才盘点 |
6.6.1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的优势 |
6.6.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机制 |
6.7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7 总结与讨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本文创新之处 |
7.3 本文的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4)近10年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主编 |
1.1 主编的角色定位 |
1.2 主编的能力要求 |
1.3 主编的责任意识 |
2 编委团队 |
2.1 编委的作用 |
2.2 编委团队常见问题 |
2.3 编委团队的组建原则 |
2.4 编委积极性的调动 |
3 学科编辑团队 |
3.1 学科编辑的素质 |
3.2 学科编辑的意识 |
4 审稿专家团队 |
4.1 组建审稿专家团队 |
4.2 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 |
5 经营管理团队 |
6 结束语 |
(5)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青年编辑的特点 |
1.1 学历高, 英语水平高, 电脑应用能力强 |
1.2 思路开阔, 思维活跃, 开拓创新精神强 |
1.3 经验不足, 责任心不强, 驾御语言能力差 |
1.4 思想波动大, 持之以恒的耐力差 |
2 青年编辑素质培养的内容 |
2.1 职业素质 |
2.1.1 政治素质 |
2.1.2 职业道德 |
2.1.3 业务素质 |
2.2 科研素质 |
2.2.1 科研意识 |
2.2.2 科研能力 |
2.3 创新素质 |
2.3.1 创新意识 |
2.3.2 创新思维 |
2.3.3 创新能力 |
2.4 信息素质 |
2.4.1 编辑信息意识 |
2.4.2 信息应用能力 |
3 编辑素质提高途径 |
4 结语 |
(6)体制改革下的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制改革对科技期刊的影响 |
(一)科技体制改革中稿件来源变化 |
(二)文化体制改革中科技期刊的转型 |
二、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培养两种素质 |
(一)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 |
(二)稳步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
三、高素质的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五种意识 |
(一)树立团队意识,实现互惠共赢 |
(二)树立责任意识严把质量关 |
(三)树立竞争意识,促进期刊质量稳定提升 |
(四)树立服务意识,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
(五)树立法律意识,为期刊保驾护航 |
四、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培养途径 |
(一)建设期刊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
(二)倡导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 |
(三)挂职锻炼丰富工作阅历和经验 |
(10)探析科技期刊编辑前沿知识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科技期刊编辑前沿知识体系的内涵 |
2 科技期刊编辑与前沿知识体系的背景 |
2.1 科技期刊编辑的现状分析 |
2.1.1 科技期刊编辑的人员结构 |
2.1.2 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 |
2.2 科技信息时代的特征 |
2.2.1 思维方式的改变 |
2.2.2 工作方式的改变 |
2.2.3 学习方式的改变 |
2.2.4 生活方式的改变 |
2.3 新时代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式的改变 |
2.3.1 编辑过程“六艺”程序的一体化 |
2.3.2 编辑过程的互动性 |
2.3.3 编辑策划更加重视创新度 |
3 创建前沿知识体系的要求 |
3.1 新时期赋予科技期刊编辑广阔的天地的同时, 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1.1 学术专业能力。 |
3.1.2 学术探索能力。 |
3.1.3 创新思维能力。 |
3.1.4 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
3.2 在这样的前提下, 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在工作中, 逐步创建前沿知识体系。而这一体系的构成, 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
3.2.1 具备较强的科技前沿意识 |
3.2.2 具备一定的科技前沿知识 |
3.2.3 具备充足的获取科技前沿知识能力 |
4 创建前沿知识体系的途径 |
4.1 自学 |
4.2 论坛与讲座 |
4.3 短期培训 |
4.4 网络 |
5 结束语 |
四、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与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编辑出版类Top100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及启示——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研究[J]. 谢文亮,翟欣,姚伟欣,潘志萍.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12)
- [2]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编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探索[J]. 刘聪.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6)
- [3]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周畅. 武汉大学, 2018(01)
- [4]近10年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 李来福,刘莹娟,刘培一. 编辑学报, 2014(06)
- [5]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培养[J]. 严秀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11)
- [6]体制改革下的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培养[J]. 李淑琼,李庆华,吴银松,张素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7]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刍议[J]. 潘月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2)
- [8]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培养与管理[A]. 庞旻,徐环. 2012年第四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12
- [9]论科技期刊中编辑人员的素质[J]. 李海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03)
- [10]探析科技期刊编辑前沿知识体系[J]. 郭珊珊. 科技信息,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