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纸生产中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探讨

水松纸生产中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探讨

一、水松纸生产中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余家峰,叶益军,郑金成,莫佳青[1](2015)在《常压尾气热水炉处理MIBK装置有机尾气》文中认为总结了宁波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MIBK有机尾气原处理工况,对比了国内一些有机尾气处理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该公司常压尾气热水炉处理有机尾气技术改造项目,并阐述了该项目在节能减排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

孙创[2](2015)在《载有机废气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解吸研究》文中指出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中,常含有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文探究了在常温常压下利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微波辐照解吸处理含乙醇和甲苯的有机废气的工艺和性能。本论文以乙醇和甲苯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微波辐照解吸。研究表明活性炭纤维作为吸附剂对乙醇和甲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微波辐照对吸附了甲苯和乙醇的活性炭纤维具有较高解吸效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活性炭纤维的再生,有效节约了能源,回收了资源,同时控制了对空气的污染。实验研究表明:在温度为25 ℃时,常压下,在配气鼓气量为40 L/h实验条件下,乙醇饱和吸附值约为373 mg/g,穿透时间约为15 min;甲苯饱和吸附值约为465 mg/g,穿透时间约为50 min。此外,活性炭纤维对甲苯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竞争吸附作用,有利于含甲苯和乙醇废气中对环境危害更大的甲苯被较为彻底地除去。本研究运用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及内扩散模型三种吸附模型,对乙醇和甲苯的静态吸附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活性炭纤维吸附不同浓度的含乙醇或甲苯的混合气都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曲线的特征。以乙醇为研究对象,在25 ℃,常压下,进行了 3个不同乙醇初始浓度的模拟,结果分别为:乙醇初始浓度约为16.4 g/m3,准一级动力学曲线拟合度R2为0.996,拟合曲线方程为:l-qe)=-0.1093t + 4.5357;初始浓度约为98.6 g/m3,准一级动力学线性拟合度R2为0.986,拟合曲线方程为:l-qe-q)=-0.0795t +4.6870;初始浓度约为295.9 g/m3,准一级动力学线性拟合度R2约为0.991,拟合曲线方程为:ln(qe-q)=-0.0687t + 5.9786。以甲苯为研究对象,在25℃,常压下,进行了 3个甲苯不同初始浓度的模拟,分别得到:甲苯初始浓度约为18.1 g/m3,准一级动力学曲线拟合度R2为0.994,拟合曲线方程为:ln(qe-q)=-0.0728t + 5.1068;初始浓度约为108.4g/m3,准一级动力学线性拟合度R2为0.993,拟合曲线方程为:ln(qe-q)=-0.2622t +5.7597;初始浓度约为325.1 g/m3,准一级动力学线性拟合度约R2为0.986,拟合曲线方程为:ln(qe-q)=-0.5520t + 6.4780。以乙醇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考查了微波辐照功率、微波辐照时间、载气气速以及活性炭纤维填充密度等因素对微波辐照解吸载乙醇活性炭纤维的影响。试验得出最佳解吸条件为:微波功率为528 W、辐照时间为80 s、氮气流量为16 L/h、活性炭纤维填充密度0.085 g/cm3,载乙醇活性炭纤维的平均解吸率为99.52%,活性炭纤维平均烧失率为1.19%。在最优条件下,10次解吸后活性炭纤维对乙醇的饱和吸附值维持在375 mg/g至385 mg/g之间,再生后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稳定,活性炭纤维形态完好,但出现明显的灰化现象。以甲苯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考查了微波辐照时间、载气气速以及活性炭纤维填充密度等主要因素对微波辐照解吸载甲苯活性炭纤维的影响。试验得出最佳解吸条件为:微波功率为290 W、辐照时间为120s、氮气流量为48 L/h、活性炭纤维填充密度0.094 g/cm3,甲苯平均解吸率为95.59%。在最优条件下,10次解吸的载甲苯活性炭纤维对甲苯的饱和吸附值出现了约为35 mg/g的提升,解吸后的活性炭纤维出现一定灰化现象,同时多次再生的活性炭纤维易断裂。通过对活性炭纤维负载SnO2作为阻燃剂,明显降低了微波辐照解吸载甲苯活性炭纤维过程中的过热氧化现象,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解吸液的甲苯含量由97.95%提升到99.40%。

杨杰[3](2013)在《云南卷烟一氧化碳释放量控制材料机理研究及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卷烟燃烧所产生的大量化合物中,一氧化碳是一种对人体存在负面影响,而含量又较大的物质,也一直是烟草科技工作者们希望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但一氧化碳基础研究工作的缺失给化学手段降低一氧化碳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通过化学手段来降低卷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该研究紧紧围绕我省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一氧化碳释放量的需求,具体根据我省产品实际情况——卷烟香气充足、一氧化碳和焦油递送量的差距较大(一般一氧化碳递送量高于焦油递送量2mg左右)等特点,从最新的减害降焦技术、卷烟纸添加剂和烟丝添加剂等方面入手,开发低一氧化碳卷烟的综合配套技术。本研究遵循综合考虑的原则,运用多因素分析法、比例法、对比法等技术方法,在降焦、降一氧化碳(Co)和保持卷烟抽吸品质两方面寻求平衡点;论文选择了38种不同牌号的卷烟,系统研究了卷烟烟丝燃烧调节剂以及卷烟纸燃烧调节剂,同时为了考查其工业化可行性,对所筛选添加剂进行了中试放样和工业化验证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烟丝和卷烟纸燃烧调节添加剂在满足工业化的前提下,能够显着降低卷烟一氧化碳递送量。

王晨旭[4](2013)在《微波活性炭纤维处理印刷废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包装印刷行业中排放的有机废气还有大量乙醇,这些乙醇来源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排放到空气不仅会污染空气,也是资源的浪费。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有效的回收印刷废气中乙醇,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成本。本文通过不同种类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比较,选择江苏苏通碳纤维厂生产的活性炭纤维。设计了活性炭纤维吸附乙醇废气的实验流程图,讨论了空气流量、活性炭纤维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压力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活性炭纤维吸附乙醇废气的工艺条件:空气流量1.5L/min,活性碳纤维用量2g,吸附温度为常温,吸附压力为0.08MPa,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可达398.4mg/g。当活性炭纤维或乙醇气体中含有水时,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会明显下降,因此活性炭纤维应该保持干燥。载乙醇活性炭纤维在氮气氛围中微波解吸的研究中,通过对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纤维用量和氮气流量等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解吸的最佳实验条件:微波功率800W,辐照时间300s,氮气流量1.2 L/min,活性炭量2.5000g,活性炭纤维的解吸率可达93.4%,出口乙醇的浓度为95.4%。将真空技术与微波解吸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微波解吸技术的高效分离提纯效果。与在氮气氛围中的解吸相比,真空条件下得解吸效果更好,活性炭纤维的质量损耗率更小。其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5MPa,辐照时间300s,活性碳纤维质量4.0000g,微波功率680W,活性炭纤维的解吸率达到97.1%,出口乙醇浓度为97.5%。经过多次的吸附解吸,再生活性炭纤维对乙醇的吸附量比新鲜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高。采用K2S04和Na2SO4两种改性方法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讨论了浸渍浓度、浸渍时间、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纤维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2S04改性的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废气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将活性炭纤维在1.5%的K2S04溶液中浸泡4h,在700℃下碳化60min,改性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废气的吸附量达到554.7mg/g。通过SEM、XRD和FTIR对改性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经过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官能团脱落,使得孔数量增加。而且经过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孔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现象对于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废气吸附量的增加具有重要影响。

席劲瑛,武俊良,胡洪营,王灿[5](2012)在《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应用状况调查分析》文中指出在调研大量工业VOCs气体处理工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的应用状况,包括不同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处理气体流量、VOCs浓度、VOCs种类以及所应用的行业等.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吸附、生物法是应用较多的VOCs处理技术.冷凝、膜分离和吸附工艺多用于处理浓度大于10000mg/m3的VOCs气体,并可回收VOCs;催化燃烧、热力燃烧工艺多用于处理浓度200010000mg/m3且不具回收价值的VOCs气体;生物处理、等离子体多用于处理浓度低于2000mg/m3的VOCs气体.在进行VOCs处理技术选择时,应综合考虑VOCs气体特性(VOCs浓度、流量、温湿度、颗粒物含量)、VOCs处理技术的技术经济性能、排放标准等因素.

俞云锋[6](2012)在《改性13X分子筛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沸石分子筛是一种硅铝酸盐结构的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吸附容量,而且不会被灼烧,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气治理中。但是由于很多分子筛在比表面积、孔容以及抗湿性能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本文采用改性13X分子筛(M-13X,提高了抗湿性能)为吸附材料,以空气为载气,并采用工程设计中的床层气速参考值,研究其对甲苯的吸附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M-13X的相对结晶度,为32.12,表明其相对结晶度均大于13X和USY分子筛,说明M-13X分子筛的分子空间排列较它们整齐,具有更均匀的孔道分布。通过电镜扫描,得到M-13X分子筛的晶体形状为颗粒状,而且其内部存在大量分子大小的孔道,这些孔道排列比较整齐,有机废气分子能够进入这些孔道而进行吸附分离,从而有机废气得到净化。使用比表面积吸附仪测得M-13X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414.17m2/g、0.31mL/g和2.98nm。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得M-13X的硅铝比为6.77,是13X的5.3倍。本文通过对模拟甲苯废气的穿透曲线实验,测得M-13X和13X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为0.045 g/g和0.037g/g。通过控制不同的床层气速进行吸附实验,考虑设备占地面积和穿透时间,得到最佳的床层气速为24m/min。通过控制不同的进气相对湿度,并与13X分子筛相比,表明改性后的M-13X分子筛的硅铝比大大提高,具有很好的抗湿性能。M-13X分子筛对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表明,其对水蒸气的吸附量比13X要小的多。在热风床层气速为200m/min条件下,结合能耗、吸附/脱附周期时间和设备的利用率,得到合适的脱附温度为473K。本论文实验条件模拟实际工程工况,床层气速为工程设计中的参考值,因此所得数据可直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能。

王彦丽[7](2011)在《MDF热压工段VOCs成分及释放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的主题是“节能、低碳、环保”,针对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中释放大量的挥发物污染了大气、车间卫生环境的现象,本文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VOCs的来源和影响VOCs散发的因素,以及国内外在挥发性废气治理技术上的研究进展;热压工段作为中密度纤维板加工的重要环节,通过气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萜烯、醛酮、苯系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试验确定了热压工段中释放的挥发气体组成成分及含量;热压周期包括升压、低压保压、卸压排气三个阶段,现场采样对三个阶段的挥发物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对热压工段释放的挥发成分性质分析,甲醛是热压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甲醛效果,提出了治理VOCs的技术措施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中产生的挥发物主要成分是甲醛、萜烯类、醛酮、苯系物、饱和烃类等,其中醛酮类在总的VOCs中的所占比重为75%左右,其次是萜烯类(23%),苯系物和饱和烷烃所占比重较小2.中密度纤维板在多层压机热压工段中,高压、低压保压和压板张开排气阶段释放的挥发物浓度不同,组分也不同,甲醛是主要的挥发物;卸压排气过程中,总的VOCs释放量是23.45 mg/m3,高压和低压保压段总的VOCs释放量分别为0.09 mg/m3和0.34mg/m3,释放浓度较低。3.运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对不同甲醛入口浓度、处理时间、注入电压对甲醛脱除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甲醛脱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对热压工段其它挥发气体的去除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4.通过企业调研和试验分析,结合目前国内木材加工行业热压废气处理现状,分析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废气燃烧法、生物法、吸附法在热压工段废气处理方面的优缺点以及前景。

陈群胜[8](2011)在《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优先模式。我国根据自身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改变传统工业经济增长所呈现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和难循环”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利用方式,转变工业发展模式。而以产业结构生态化重组转型为核心内容的工业循环经济建设,将内在地支撑着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由此,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注重利用已有的理论成果,综合减物质化、产业生态学研究途径、系统研究方法和一般均衡模型工具,对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研究。试图为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理论与实践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循环经济发展始于工业,这里所谓的工业,指涉及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生产过程、原料及产品输入输出关系的产业。而发展模式转型,指推动产业系统的生态化质变。研究不仅以产业系统的生态质态改进为着眼点,而且包含在系统质态改进基础上向着更高的结构提升与演进及与此同时的技术、管理和制度的创新。一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研究认为,经济学的资源稀缺和外部性两大基本原理构成了循环经济的现实前提和理论基础,而物质平衡模型,本质上也正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模型。通过应用物质平衡模型(瓦尔拉-卡塞尔模型)和循环经济系统成本效益模型,对循环经济系统进行数理方法分析与阐述,同时对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结构与特征的量化分析方法作进一步探讨,进而丰富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二是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创新方法体系及循环经济的工程实践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的最基本环节是形成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和生态产业链,重视工业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建立耦合共生关系,提出了煤炭、化工、水泥和钢铁等典型工业发展转型的目标模式;三是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系统支持要素研究。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与旧有生产消费方式具有巨大惯性,转型需要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为依托,需要观念、管理和制度等系统要素的合力推进和支持;四是以河南省一个县级市为案例开展工业发展模式转型实证研究,给出区域工业发展模式转型具体的理论研究、实践模式和相关建议。其结果可为多产业并存区域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观点,在新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被采用。新郑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作为河南省循环经济施点单位正在报批中。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律性有新的认识。在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及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前提与理论基础上,对经济增长内涵进行扩展研究,通过自然资本价值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及工业循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分析并阐述了工业经济增长应符合S型发展规律,而转变工业发展模式正符合了这样的规律性要求。(2)构架和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模型,从而对循环经济系统仅描述性分析提升至量化分析,使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理论与方法研究更趋完善。应用物质平衡模型(瓦尔拉-卡塞尔模型)和构架的系统成本效益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论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同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系。(3)论述了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系统支持要素,以期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理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认为工业发展模式转型,区别与过去所倡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单一目标。以深层生态学的视角从哲学基础即文化构成的观念以及技术、管理、制度层面探讨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条件。(4)研究提出了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创新方法体系。该方法与途径体现在企业、园区和区域三个层面上,由此提出了煤炭、化工、水泥和钢铁等工业发展转型的典型目标模式,区域工业发展模式转型规划设计的一般框架和方法。

张建军[9](2008)在《活性碳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生产中的有机废气处理问题,阐述了解决有机气体回收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各种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凸显了活性碳纤维回收技术的优越性。通过其在印刷化工行业的应用实例,提出推广应用活性碳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技术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李洪美,王同华,张平,张建军[10](2008)在《活性炭纤维的功能化及其在印刷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活性炭纤维改性的方法及其对有机废气的吸附的研究进展,简要地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在吸附印刷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二、水松纸生产中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松纸生产中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常压尾气热水炉处理MIBK装置有机尾气(论文提纲范文)

1MIBK有机尾气原处理工况
    1.1MIBK有机尾气产生
    1.2MIBK有机尾气原处理工艺及效果
2国内有机气体处理工艺的调研及分析
3MIBK有机尾气处理工艺的选择
4常压尾气炉处理有机尾气技术改造项目
    4.1常压尾气热水炉工艺
    4.2项目投资及运行现状
        4.2.1项目投资
        4.2.2常压尾气热水炉运行现状
5镇洋化工MIBK有机尾气处理比较
    5.1成本比较
    5.2处理效果比较
6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6.2能源效益
    6.3环境效益
7结语

(2)载有机废气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解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废气及有机废气处理现状
        1.1.1 有机废气的危害及其主要来源
        1.1.2 印刷行业有机废气
        1.1.3 VOCs的处理现状
    1.2 活性炭纤维研究现状
        1.2.1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1.2.2 活性炭纤维的基团及微观结构
        1.2.3 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1.2.4 吸附理论及活性炭纤维再生方式
        1.2.5 活性炭纤维的改性及功能化
    1.3 微波能应用
        1.3.1 微波理论
        1.3.2 微波加热的特点和应用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用活性炭纤维
    2.4 实验方案
    2.5 实验流程及装置
        2.5.1 实验流程图
        2.5.2 实验装置
    2.6 主要分析方法
        2.6.1 吸附及解吸的分析
        2.6.2 微波辐照解吸效果的表征
    2.7 微波辐射的防护
        2.7.1 通常采用的防护方法
        2.7.2 本实验采用的防护措施
第三章 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和甲苯的动态吸附性能测定
    3.1 甲苯和乙醇的物化性质
    3.2 吸附柱中的吸附现象
    3.3 活性炭纤维吸附含有机物气体的动态吸附试验
        3.3.1 活性炭纤维吸附乙醇的动态吸附实验
        3.3.2 活性炭纤维吸附甲苯的动态吸附实验
        3.3.3 吸附过程吸附柱温度变化曲线
        3.3.4 活性炭纤维含甲苯和乙醇的气体的动态吸附试验
    3.4 小结
第四章 乙醇和甲苯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分析
    4.1 吸附热力学平衡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
        4.1.1 吸附热力学平衡模型
        4.1.2 吸附动力学模型
    4.2 吸附动力学实验设计
    4.3 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
        4.3.1 较低浓度的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
        4.3.2 中等浓度的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
        4.3.3 较高浓度的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
    4.4 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
        4.4.1 较低浓度的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
        4.4.2 中等浓度的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
        4.4.3 较高浓度的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
    4.5 小结
第五章 载有机组分的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辐照解吸
    5.1 微波辐照解吸的特点
        5.1.1 微波辐照活性炭纤维再生的特点
        5.1.2 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质分离回收的特点
    5.2 载气的选择
        5.2.1 空气环境下微波加热活性炭纤维
        5.2.2 氮气载气
    5.3 解吸实验流程
    5.4 载乙醇活性炭纤维解吸实验
        5.4.1 单因素试验
        5.4.2 正交试验
    5.5 载甲苯活性炭纤维解吸实验
        5.5.1 单因素试验
        5.5.2 正交试验
    5.6 小结
第六章 微波辐照对活性炭纤维性能的影响及阻燃剂的负载
    6.1 分析仪器
    6.2 微波辐照再生载乙醇活性炭纤维的分析
        6.2.1 再生次数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6.2.2 SEM表征
    6.3 微波辐照再生载甲苯活性炭纤维的分析
        6.3.1 再生次数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6.3.2 SEM表征
    6.4 阻燃剂负载对甲苯解吸的影响
        6.4.1 活性炭纤维经过阻燃负载后的SEM图对比
        6.4.2 负载与未负载的活性炭纤维解吸现象对比
        6.4.3 负载前后解吸液气相色谱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本文特色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云南卷烟一氧化碳释放量控制材料机理研究及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1 烟丝燃烧调节添加剂
        1.3.2 卷烟纸燃烧调节添加剂
    1.4 研究创新点
        1.4.1 烟丝燃烧调节添加剂
        1.4.2 卷烟纸燃烧调节添加剂
        1.4.3 创新点综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烟气中的CO的机理研究
        2.1.1 烟气中的CO的形成
        2.1.2 烟气中CO的分布
    2.2 卷烟烟气中CO的扩散要素研究
        2.2.1 自然透气性卷烟纸对CO的作用
        2.2.2 打孔卷烟纸对CO的作用
        2.2.3 通风滤嘴卷烟卷烟纸对CO的作用
        2.2.4 影响CO通过卷烟纸扩散的因素分析
    2.3 卷烟纸对卷烟烟气中CO的影响机理
    2.4 通风滤嘴对卷烟烟气中CO的影响机理
    2.5 减少一氧化碳生成的添加剂作用机理及技术发展综述
        2.5.1 燃烧调节剂的影响作用
        2.5.2 燃烧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
    2.6 减少一氧化碳递送的中低温催化氧化剂技术发展综述
        2.6.1 中低温催化氧化机理及研究现状
        2.6.2 纳米非贵金属简单氧化物
        2.6.3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2.6.4 非贵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2.7 减少一氧化碳递送的室温催化氧化剂技术发展综述
        2.7.1 贵金属催化剂机理及研究现状
        2.7.2 非贵金属氧化物机理及研究现状
        2.7.3 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它催化剂机理及研究现状
        2.7.4 其它催化剂机理及研究现状
    2.8 特殊过滤材料机理及技术发展综述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卷烟烟丝燃烧调节添加剂研究
    3.1 卷烟烟丝添加剂实验室筛选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2 卷烟烟丝添加剂实验室验证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卷烟烟丝添加剂规模实验验证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与讨论
    3.4 卷烟烟丝添加剂中试放样
        3.4.1 实验部分
        3.4.2 结果与讨论
    3.5 不同部位烟烟丝添加实验
        3.5.1 实验方法
        3.5.2 结果与讨论
    3.6 卷烟生产过程中烟丝添加剂损失率实验
        3.6.1 实验部分
        3.6.2 结果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卷烟纸燃烧调节添加剂研究
    4.1 卷烟纸添加剂筛选实验
        4.1.1 实验部分
        4.1.2 结果与讨论
    4.2 卷烟纸添加剂中试放样实验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卷烟纸添加剂食品安全性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烟丝和卷烟纸添加剂作用规律研究
    5.1 实验室制备的样品烟丝和样品卷烟纸热力学参数测定
        5.1.1 实验部分
        5.1.2 结果与讨论
        5.1.3 小结
    5.2 工业制备的样品烟丝和样品卷烟纸热力学参数测定
        5.2.1 实验部分
        5.2.2 结果与讨论
        5.2.3 小结
    5.3 工业制备样品烟支燃烧相关参数测定
        5.3.1 样品烟支阴燃温度及抽吸温度测定
        5.3.2 样品烟支成碳率、蔓延性和阴燃速率测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微波活性炭纤维处理印刷废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有机废气概况
        1.1.1 有机废气主要来源
        1.1.2 包装印刷行业有机废气
        1.1.3 有机废气的危害
        1.1.4 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
    1.2 活性炭纤维简介
        1.2.1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1.2.2 活性炭纤维特性
        1.2.3 活性炭纤维吸附基本理论
        1.2.4 活性炭纤维改性
        1.2.5 活性炭纤维再生
    1.3 微波技术
        1.3.1 微波加热原理
        1.3.2 微波加热特点
        1.3.3 微波能的应用
    1.4 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用活性炭纤维
    2.4 实验方案
    2.5 实验流程及装置
        2.5.1 实验流程图
        2.5.2 实验装置
    2.6 主要分析方法
    2.7 微波辐射的防护
第三章 活性炭纤维对含乙醇印刷有机废气吸附的实验
    3.1 实验样品的选择
    3.2 实验流程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空气流量对活性碳纤维吸附量的影响
        3.3.2 活性碳纤维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
        3.3.3 温度对活性炭纤维吸附量的影响
        3.3.4 压力对活性炭纤维吸附量的影响
        3.3.5 含水量对活性炭纤维吸附量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载乙醇活性碳纤维在氮气氛围中微波解吸研究
    4.1 载气的选择
    4.2 载乙醇活性炭纤维在氮气氛围中微波解吸的工艺流程
        4.2.1 工艺流程图
        4.2.2 实验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
        4.2.3 流程操作步骤
    4.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微波功率对活性炭纤维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4.3.2 辐照时间对活性炭纤维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4.3.3 活性炭纤维质量对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4.3.4 氮气流量对活性炭纤维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4.4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乙醇出口浓度
    4.6 小结
第五章 载乙醇活性碳纤维在真空氛围中微波解吸
    5.1 真空解吸的特点
    5.2 载乙醇活性碳纤维真空微波解吸的工艺流程
        5.2.1 工艺流程图
        5.2.2 实验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
        5.2.3 系统密闭性检测
    5.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微波功率对活性炭纤维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5.3.2 微辐照时间对活性炭纤维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5.3.3 活性炭纤维质量对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5.3.4 真空度对解吸率及质量损耗率的影响
    5.4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5.5 乙醇出口浓度
    5.6 多次吸附解吸对活性炭吸附的影响
    5.7 小结
第六章 活性碳纤维的改性研究
    6.1 浸渍剂的确定
    6.2 不同改性条件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
        6.2.1 浸渍液浓度的选择
        6.2.2 浸渍时间的影响
        6.2.3 碳化温度的影响
        6.2.4 炭化时间的影响
    6.3 改性活性炭纤维的结构性能
        6.3.1 改性后活性炭纤维的SEM分析
        6.3.2 改性后活性炭纤维的FTIR分析
        6.3.3 改性后活性炭纤维的XRD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应用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调查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VOCs处理技术的市场占有率
    2.2 不同技术处理VOCs气体的流量分布
    2.3 不同技术处理气体的VOCs浓度分布
    2.4 不同技术处理的VOCs种类分布
    2.5 不同VOCs处理技术的行业应用状况
    2.6 影响VOCs控制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
3 结论
    3.1
    3.2
    3.3
    3.4

(6)改性13X分子筛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废气的污染现状
    1.2 有机废气污染的控制
        1.2.1 回收技术
        1.2.2 销毁技术
        1.2.3 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1.3 国内外吸附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吸附材料
        1.3.2 吸附工艺
        1.3.3 吸附剂脱附工艺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1.4.3 课题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样品和试剂
    2.2 实验装置
        2.2.1 吸附柱基本参数
    2.3 分析方法
        2.3.1 BET比表面积法
        2.3.2 XRD测量方法
        2.3.3 X射线荧光光谱测量方法
        2.3.4 甲苯的定量分析方法
    2.4 吸附实验
        2.4.1 样品分子筛的预处理
        2.4.2 穿透曲线
        2.4.3 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穿透曲线
        2.4.4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脱附实验
第三章 M-13X分子筛的理化特性表征
    3.1 晶相结构
    3.2 表面结构
    3.3 比表面积
    3.4 分子组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13X分子筛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穿透曲线
    4.2 饱和吸附量
    4.3 影响因素
        4.3.1 气速的影响
        4.3.2 湿度的影响
    4.4 脱附曲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MDF热压工段VOCs成分及释放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发展现状
        1.1.2 纤维板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
    1.2 国内外关于VOCs的研究现状
        1.2.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范畴
        1.2.2 VOCs的来源
        1.2.3 VOCs的危害
        1.2.4 VOCs相关标准和法规
        1.2.4.1 VOCs排放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1.2.4.2 人造板行业VOCs释放的相关标准法规
        1.2.5 VOCs气体净化技术方法
    1.3 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VOCs研究现状
        1.3.1 木材加工过程产生VOCs的主要释放源
        1.3.2 木材加工过程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
        1.3.3 影响木材热压工段VOCs散发的因素
        1.3.4 木材热压产生VOCs机理
    1.4 木材行业VOCs控制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1.6 本课题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案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仪器与试剂
    2.3 试验装置
    2.4 试验原理
        2.4.1 TVOC测定分析原理
        2.4.2 醛酮的测定分析原理
        2.4.3 甲醛的测定分析原理
    2.5 试验方法
3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挥发物成分分析试验
    3.1 样品收集
    3.2 样品分析
        3.2.1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释放的TVOC成分分析
        3.2.2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释放的醛酮成分分析
        3.2.2.1 醛酮成分分析
        3.2.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醛浓度标准曲线
        3.2.2.3 测量精密度和检测限
        3.2.3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释放的甲醛成分分析
        3.2.3.1 甲醛成分分析
        3.2.3.2 光度法测甲醛的标准曲线
        3.2.3.3 测量精密度和检测限
    3.3 试验结果
        3.3.1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3.3.2 试验结果统计
    3.4 结果分析
        3.4.1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释放的总的VOCs浓度水平
        3.4.2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排放口释放挥发物的排放特征和组成分布研究
        3.4.3 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测定甲醛浓度的比较
        3.4.3.1 线性关系
        3.4.3.2 精密度
        3.4.3.3 检测限
    3.5 本章小结
4 热压周期内各阶段释放的挥发物特性对比分析
    4.1 热压概述
        4.1.1 热压周期
        4.1.2 热压曲线分析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试验结果统计
        4.3.2 试验结果讨论
        4.3.2.1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周期内各时段释放的挥发物总体水平
        4.3.2.2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周期内各时段释放的挥发物组分分布
    4.4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废气排放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热压工段中释放的挥发气体净化初步探讨
    5.1 中密度纤维板热压工段产生的挥发气体成分性质分析
    5.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热压废气的探讨
        5.2.1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介绍
        5.2.2 低温等离子体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5.2.3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甲醛气体的研究
        5.2.3.1 不同注入电压条件下甲醛进口浓度对脱除率的影响
        5.2.3.2 不同处理时间对甲醛脱除率的影响
    5.3 国内木材加工企业对热压气体的治理现状
    5.4 热压工段挥发物气体净化措施及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8)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1.1.1 经济发展的资源问题
        1.1.2 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1.1.3 重化工业超常发展的负面效应
        1.1.4 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路线根源
        1.1.5 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3 国内外循环经济认识的主要区别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技术线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2.1.1 循环经济概念
        2.1.2 循环经济的原则
        2.1.3 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
        2.1.4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2.1.5 循环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
    2.2 循环经济与经济学理论
        2.2.1 资源稀缺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循环经济与自然资本理论
    2.3 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学理论
        2.3.1 工业生态学理论
        2.3.2 生态工业基础理论
        2.3.3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本章小结
第3章 循环经济系统模型构建与辨析
    3.1 循环经济系统物质循环模型
        3.1.1 传统物质循环模型分析
        3.1.2 广义物质循环模型的提出
    3.2 循环经济系统物质平衡模型辨析
        3.2.1 系统物质平衡模型概念与条件
        3.2.2 基于物质平衡模型的分析
        3.2.3 物质平衡模型修正及理论意义
    3.3 循环经济系统成本效益分析
        3.3.1 循环经济系统成本效益模型构建
        3.3.2 循环经济系统成本效益模型与“3R”关系分析
        3.3.3 循环经济系统成本效益模型的作用与意义
    3.4 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结构与特征量化分析
        3.4.1 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内企业物质流关系分析
        3.4.2 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关键种企业的识别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发展与循环经济
    4.1 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本变化的一般关系
        4.1.1 自然资本的概念及分类特征
        4.1.2 自然资本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4.1.3 工业发展对自然资本要求
    4.2 工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4.2.1 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分析
        4.2.2 区域生态足迹定量分析
    4.3 工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4.3.1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分析
        4.3.2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价值分析
        4.3.3 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发展转型典型模式与技术研究
    5.1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方法与途径研究
        5.1.1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方法创新体系
        5.1.2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途径分析
    5.2 工业发展转型典型模式研究与分析
        5.2.1 煤炭工业发展模式
        5.2.2 钢铁工业发展模式
        5.2.3 水泥工业发展模式
        5.2.4 化学工业发展模式
    5.3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与技术体系
        5.3.1 技术转型与链接技术
        5.3.2 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系统要素分析
    6.1 认识论的转型与提升
        6.1.1 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升
        6.1.2 重估自然资本价值研究
        6.1.3 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
    6.2 体制转型与制度安排
        6.2.1 体制与制度的一般属性
        6.2.2 循环经济对体制变革的内在要求
        6.2.3 体制转型与制度安排
    6.3 管理理念转型与管理准则
        6.3.1 市场和政府行为失灵分析
        6.3.2 管理理念与转型分析
        6.3.3 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准则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实证研究
    7.1 新郑经济发展现状
        7.1.1 区位条件及优势
        7.1.2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7.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原则及目标
        7.2.1 发展模式转型的原则
        7.2.2 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模式
        7.2.3 发展的主要目标
        7.2.4 发展的主要指标
    7.3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规划设计研究
        7.3.1 煤炭工业
        7.3.2 建材工业
        7.3.3 化学工业
        7.3.4 医药工业
        7.3.5 食品工业
        7.3.6 烟草工业
    7.4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设计
        7.4.1 发展总体思路与方式
        7.4.2 循环经济工业空间秩序规划
        7.4.3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7.5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建设
        7.5.1 基础资源集成方法研究
        7.5.2 可持续消费体系构建
        7.5.3 建立绿色公共管理服务体系
    7.6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行动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丰富了循环经济理论
        8.1.2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路径选择是关键
        8.1.3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是过程性创新工程
        8.1.4 工业发展模式转型需要合力推进
    8.2 展望与建议
        8.2.1 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迁
        8.2.2 行业和企业发展模式转型
        8.2.3 技术改进与替代规律研究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获奖或鉴定项目
致谢

(9)活性碳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废气及其危害
2 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方法
3 活性碳纤维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3.1 设备组成
    3.2 工艺流程
    3.3 技术特点
4 案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4.2 设备运行情况
    4.3 运行效果分析
    4.4 技术指标实现情况
    4.5 小结
5 结语

(10)活性炭纤维的功能化及其在印刷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ACF的表面官能团
2 ACF的改性方法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添加或负载金属(单质、氧化物、盐)
    2.2 氧化改性
    2.3 光催化转化
    2.4 引入含氮基团改性
    2.5 其他改性方法
3 ACF在处理印刷有机废气中的应用
4 活性炭纤维的应用展望

四、水松纸生产中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常压尾气热水炉处理MIBK装置有机尾气[J]. 余家峰,叶益军,郑金成,莫佳青. 氯碱工业, 2015(08)
  • [2]载有机废气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解吸研究[D]. 孙创.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6)
  • [3]云南卷烟一氧化碳释放量控制材料机理研究及开发[D]. 杨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4]微波活性炭纤维处理印刷废气的研究[D]. 王晨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8)
  • [5]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应用状况调查分析[J]. 席劲瑛,武俊良,胡洪营,王灿. 中国环境科学, 2012(11)
  • [6]改性13X分子筛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研究[D]. 俞云锋.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7]MDF热压工段VOCs成分及释放特性的研究[D]. 王彦丽.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8]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 陈群胜. 上海大学, 2011(05)
  • [9]活性碳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J]. 张建军. 中国环保产业, 2008(10)
  • [10]活性炭纤维的功能化及其在印刷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J]. 李洪美,王同华,张平,张建军. 炭素技术, 2008(03)

标签:;  ;  ;  ;  ;  

水松纸生产中有机尾气净化回收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