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鹅副粘病毒感染实验

鸡鹅副粘病毒感染实验

一、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潘建波[1](2020)在《一株鹅副粘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文中研究指明临床送检的鹅场病料,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RT-PCR检测为鹅副粘病毒感染,用9~11日龄SPF鸡胚连续传3代分离到该毒株,为鹅副粘病毒新型疫苗株的研究奠定基础。

向斌[2](2018)在《H9N2亚型AIV对NDV致病性的影响及鸡SOCS3蛋白在ND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和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分别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是危害家禽养殖业两大最主要的烈性传染病,可引起家禽100%发病和死亡,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和我国农业部分别列为法定报告疫病和一类传染病。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大面积的湿地、发达的养殖业和大量的活禽交易市场,这些因素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控制AI和ND的发生,我们采取了密集的免疫措施,但AI和ND仍然偶有发生。为了及时了解危害我国广东省家禽养殖业AIV和NDV的流行情况,我们在广东省收集疑似AIV和NDV感染家禽的组织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研究代表毒株对其易感宿主SPF鸡的致病性和传播特性。本研究中,从广东省各地区收集疑似AIV和NDV感染家禽的组织病料,共分离鉴定13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AIVs(High pathogenicity AIVs,HPAIVs)、6株H7N9亚型HPAIVs、8株NDV强毒(5株VIId亚型、2株VI型和1株基因XII型)和2株H9N2亚型低致病性AIVs。值得注意的是,2份来源于鸡的组织病料中,既可检测到基因VIId亚型NDV又可检测到H9N2亚型AIV,表明在我国广东省鸡群中,存在基因VIId亚型NDV与H9N2亚型AIV混合感染的现象。为了研究H5N6与H7N9HPAIV对易感宿主SPF鸡的致病性和传播特性,选取H5N6毒株QY01和H7N9毒株Z1,对SPF鸡以106EID50感染剂量通过滴鼻途径进行攻毒,攻毒12 h后,各组中再放入3只健康SPF鸡作为同居对照组。结果表明,H5N6与H7N9亚型HPAIV均可使感染组和同居组中SPF鸡100%发病死亡,MDT分别为2.25和4 d,且可在SPF鸡体内广泛复制。为了研究H9N2亚型AIV与基因VIId亚型NDV强毒(velogenic NDV,vNDV)混合感染对SPF鸡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当前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和vNDV(rGM株)进行混合感染实验。试验结果表明,H9N2和vNDV同时感染不会影响SPF鸡的死亡率,但可延迟感染鸡发病,vNDV感染后3 d,vNDV在SPF鸡体内的复制水平降低;先感染H9N2后再感染vNDV,SPF鸡的死亡率明显增加,vNDV感染后3 d,vNDV在SPF鸡体内的复制水平增高。以上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与vNDV同时感染,可延缓vNDV的复制从而延缓感染鸡的发病死亡;先感染H9N2后感染vNDV,可加快vNDV的复制从而加剧感染鸡感染发病。为了深入分析H9N2亚型AIV与vNDV混合感染影响对SPF鸡致病性的作用机制,我们选取H9N2亚型AIV与vNDV株共同的靶器官肺脏进行转录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与vNDV单独感染组比较,H9N2亚型AIV与vNDV同时感染组中的差异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主要集中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细胞代谢等过程;先感染H9N2亚型AIV后感染vNDV组的DEGs主要集中在宿主免疫应答的过程,并表现出下调。随后我们选择抗病毒相关基因,通过q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RNA-seq的趋势一致。以上结果表明,H9N2亚型AIV与vNDV同时感染时,在感染的早期2者可能竞争能量以及其他复制所需原材料,从而造成H9N2亚型AIV延缓vNDV的复制;先感染H9N2亚型AIV后感染vNDV,H9N2亚型AIV可压制宿主免疫反应,尤其是抗病毒反应,从而加速vNDV的复制进而加剧感染鸡发病死亡。转录组学分析显示,vNDV感染SPF鸡的肺脏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s signaling 3,SOCS3)的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SOCS3分子是免疫反应中一种负调控蛋白,可抑制多种免疫分子过度表达,在宿主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多种病原微生物可利用SOCS3蛋白拮抗宿主干扰素抗病毒反应。针对ND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一问题,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本研究通过过表达、siRNA干扰和抑制剂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探索了鸡SOCS3蛋白在ND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NDV体外感染可诱导SOCS3蛋白的表达,这一过程依赖病毒复制;NDV感染NF-κB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处理的DF-1细胞,可观察到SOCS3蛋白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表明NF-κB信号通路介导了NDV感染诱导SOCS3蛋白表达的过程。在DF-1细胞中过表达和siRNA抑制SOCS3蛋白的表达后,可明显观察到NDV的复制受到影响。NDV感染siRNA干扰SOCS3基因表达的DF-1细胞后,干扰素刺激因子(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ISGs)如Mx1、Viperin和IFIT5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表明NDV可通过诱导SOCS3蛋白的表达调控ISGs的表达。综上所述,当前危害广东省家禽养殖的AIV和NDV分别为H5N6与H7N9亚型HPAIV及VIId亚型NDV,并发现自然条件下H9N2亚型AIV可与VIId亚型NDV在鸡群中发生混合感染。发现H9N2亚型AIV与NDV同时感染,在感染的早期可能通过竞争复制原材料造成病毒的拮抗作用;先感染H9N2亚型AIV后感染NDV,H9N2亚型AIV可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加剧NDV感染发病。另外,我们还探索了SOCS3蛋白在ND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证实NDV感染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SOCS3蛋白的表达拮抗宿主的干扰素抗病毒反应,丰富了NDV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周鹏[3](2018)在《鸭源NDV感染对鸡和鸭免疫相关分子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NDV能感染多种禽类,其中鸡最易感染NDV。传统理论认为NDV不易感染水禽,即使感染也不发病,但是近年来关于鸭、鹅等水禽感染NDV并发病的案例越来越多,对我国水禽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国内关于鸭源NDV对鸡和鸭致病性和免疫相关分子研究并不系统,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鸭源NDV感染鸡和鸭的致病性和免疫相关分子影响的研究,有利于了解鸭源NDV的生物学特点和鸭源NDV感染鸡和鸭后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采用不同毒力的鸭源NDV Duck/CH/HB/JZ-10-1毒株和NDV Duck/CH/HB/JZ-10-2分别感染雏鸡和雏鸭。分别在雏鸡感染后24h、48h和72h采集鸡的脾脏,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鸡16种免疫相关分子(IL-1β、IL-2、IL-6、IL-8、IL-15、IL-16、IL-18、IFN-α、IFN-β、IFN-γ、MHCⅠ、MHCⅡ、STAT1、TLR-7、IRF7、p65)mRNA转录水平;雏鸭感染后1d、3d和5d分别采集鸭的脾脏,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9种鸭免疫相关分子(IL-1β、IL-2、IL-6、IFN-α、IFN-β、IFN-γ、MHCⅠ、MHCⅡ、TLR-7)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2株鸭源NDV感染雏鸡24h,IL-1β、IL-2、IL-16、IL-18、IFN-α、IFN-β、MHCⅠ、STAT1、TLR-7和IRF7 mRNA转录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感染24h后,mRNA转录水平快速上升,其中上升最高的是P65,mRNA转录水平增加了235.99倍,其次为IL-6,Duck/CH/HB/JZ-10-1毒株感染24h后,mRNA转录水平增加了111.88倍,其它因子mRNA转录水平均出现不同倍数的增加。对感染后不同时间IL-8、IL-15、IFN-γ和MHCⅡ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显示,不同时间点转录水平的变化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数据分析进一步显示,2株不同毒力的病毒感染后不同的因子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整体上基本一致,但是增加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株鸭源NDV感染雏鸭后24h,IL-1β、IL-2、IL-6、IFN-α、IFN-β、IFN-γ、MHCⅠ、MHCⅡ和TLR-7 9种免疫相关分子mRNA转录水平均出现下降,感染后3d,mRNA转录水平快速上升,其中上升最高的是IFN-a,增加了14.17倍,其它8种因子mRNA转录水平在1-14倍之间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2株不同毒力的病毒感染后不同的免疫相关分子mRNA转录水平变化趋势整体上基本一致,但是增加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株不同毒力的鸭源NDV感染雏鸡和雏鸭后,在不同时间点,鸡免疫相关分子mRNA转录水平增加量更为明显,统计分析显示了鸡只对鸭源NDV的感染相较于鸭更为敏感。本研究的实施阐述鸭源NDV感染宿主后免疫相关分子的变化,为深入研究鸭源NDV感染宿主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翟骏飞[4](2017)在《狮籽鹅三种重要病毒病的免疫程序建立及疫苗免疫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狮籽鹅是通过狮白鹅和籽鹅杂交的方法选育的一种北方良种鹅。虽然该鹅具有抗寒、抗病性高、适合北方饲养等特点,但是在饲养过程中防疫问题仍然非常重要。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鹅种等差异,疫苗免疫的程序各有差异。为了探讨适用于本地区狮籽鹅的免疫程序,本试验将开展三种主要病毒病-小鹅瘟、禽流感和鹅副粘病毒病的免疫程序研究,并评价现有疫苗的现场免疫效果。该研究对于狮籽鹅主要疫病防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为了确定雏鹅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选用1日龄狮籽鹅雏鹅60只,在人工智能气候室中按照雏鹅饲养要求进行饲喂。分别在1、3、5、7、9、11、13等日龄每次随机选择10只采血,分离血清,应用琼脂扩散实验检测小鹅瘟抗体效价,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检测禽流感和鹅副粘病毒病的抗体效价。结果显示,雏鹅在1日龄至13日龄小鹅瘟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表明雏鹅体内无小鹅瘟母源抗体。1日龄禽流感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2.8log2;10日龄下降到临界值0.5log2,半衰期为4.3d。1日龄鹅副粘病毒病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2.4log2,10日龄下降到临界值0.4log2,半衰期为5d。其次,为了确定三种病毒病疫苗免疫的效果,选择1日龄狮籽鹅雏鹅,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第一组1日龄注射鹅源高免血清,6日龄加免小鹅瘟弱毒疫苗。第二组10日龄皮下注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Re-7株),第三组10日龄免疫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7天后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每间隔7天采血一次,每次随机采血5只。琼扩试验检测小鹅瘟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后第14天群体保护率可达90%以上;第二组鹅副粘病毒病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低于第三组,ELISA抗体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后第三组抗体量快速上升,明显高于第二组,24日龄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45日龄左右抗体量接近单独免疫的第三组;第二组禽流感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低于第三组,ELISA抗体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7日龄时,第二组的抗体量明显高于第三组,并于31日龄达到最高峰,逐步下降,并维持到50日龄左右;而第三组抗体量于24日龄时超过第二组,38日龄达到高峰,52日龄时仍明显高于第三组。第三,为了确定未经免疫的当地农村放养鹅副粘病毒病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30日龄鹅用新城疫弱毒疫苗饮水免疫,免疫一周后,颈部皮下注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6株),每7天采血测抗体效价。结果仅经过一次鹅副粘病毒病弱毒疫苗免疫的雏鹅HI抗体效价均低于4log2。禽流感疫苗免疫后抗体滴度快速上升,58日龄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79日龄后仍维持较高滴度。综上所述,研究所选狮籽鹅雏鹅无小鹅瘟母源抗体,1日龄注射鹅源高免血清,6日龄加免小鹅瘟弱毒疫苗,可使雏鹅获得有效抗体保护。副粘病毒灭活疫苗10日龄首免,免疫后第2周需进行加免。禽流感灭活疫苗17日免疫,免疫后第3周需加强免疫。弱毒疫苗饮水免疫不适用于放养鹅,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确实可靠,值得实际生产应用参考。

谭华龙[5](2017)在《12株NDV F/HN基因分析及鸭源毒株生物学特性测定》文中研究指明新城疫是由NDV引起禽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严重出血的一种传染病,是目前养禽业极为重视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水禽感染NDV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而且水禽感染NDV已经表现出新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不再局限于一般的生产能力下降,感染NDV的水禽发病率、死亡率正在逐渐升高,并以逐年增加的趋势向全国大部分区域蔓延,使得对NDV流行动态作研究分析十分必要。本研究对1997-2016年期间从广东佛山、肇庆、云浮等地疑似患新城疫家禽病料分离鉴定获得的12株NDV,采用RT-PCR方法对12株NDV的F基因和HN基因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并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参考毒株作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并对1株番鸭源NDV作了较为系统的生物特性测定,为今后的诊断与免疫防控研究提供更多详细的参考资料。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12株分离株中有9株属于基因Ⅶ型,这9株病毒来源禽种覆盖鸡、鸭和鹅,来源地域覆盖广东省4个地级市的6个县级市,来源时间覆盖最初的1997年至最近的2016年。提示,近20年来,基因Ⅶ型可能一直是广东各地、各种禽NDV流行的优势基因型,且自2007年以来,水禽NDV分离率有明显增高;(2)1株来自1997年病鸡的毒株(CK/FS-SS/N/1997株)和1株来自2014年病鸭的毒株(MDK/FS-SS/485/2014株)属于基因Ⅸ型,其来源均为佛山市三水区,提示,基因Ⅸ型一直存在流行的威胁,已经由鸡向水禽传染(或由水禽向鸡传染),但传播流行速度尚较缓慢,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3)鸽源PG/GZ-HD/PN/2011株属于基因Ⅵ型,与国内外鸽源分离株所属基因型一致。F基因和HN基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1)12株毒株与参考毒株间的相似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所有分离株与目前使用的疫苗株LaSota、B1、Mukteswar和Clone30的相似性在80.9%91.9%之间;(2)2株基因Ⅸ型毒株与传统强毒株F48E8的相似性高于99%,推测2株毒株为F48E8株的亲缘性较近;(3)12株毒株间相似性的差异较大,9株基因Ⅶ型的毒株中的5株鹅源毒株和1株鸭源毒株之间的相似性高于97%,但与其他3株Ⅶ型病毒(MDK/FS-SS/E/2007、WDK/FS-NH/A/2006和CK/YF-LD/L/1997)之间的相似性仅在83.4%87.8%之间。提示,本省流行的基因型相同的毒株之间存在基因亚型的差异。NDV的F基因与H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2株分离株与NDV强毒株的氨基酸特征相符,有10株病毒的HN基因第514氨基酸残基出现I→V的变异,有9株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的中和抗原位点出现变异。另外,2011年后分离的7株毒株中,有6株毒株的HN基因第347氨基酸残基出现E→D。由此推测,当前广东地区大部分的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这可能是目前大部分禽群对于NDV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鸭源NDV(MDK/FS-SS/E/2007)的生物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该毒株对鸭胚半数致死量为10-8.668/0.1 mL,MDT为75.2 h,ICPI为1.725和IVPI为2.48,均与NDV强毒标准相符。MDK/FS-SS/E/2007株对雏鸭和雏鹅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感染雏鸭和雏鹅出现精神沉郁,瘫痪和扭颈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部充血、出血,胰腺、脾脏和肝脏等器官出现变性坏死,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都呈现典型新城疫的特征。另外,利用MDK/FS-SS/E/2007株制备成灭活油乳疫苗免疫雏番鸭,结果表明,对番鸭于1、2、3周龄进行三次免疫后,HI抗体水平均值在第7周龄达到8log2,用约105个ELD50病毒液攻击番鸭,番鸭保护率达100%。提示本毒株对番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另外,本题尚对该毒株的F蛋白进行了表达,并利用抗His标签鼠单克隆抗体对产物进行了Western blot验证,显示在53 kDa位置只有一条清晰的蛋白印迹,可为制备针对F基因的单克隆抗体和诊断水禽源新城疫病提供参考,也为研究相关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一定基础。

刘燕,荀来武,彭洁,冯刚,施忠芬,陈红艳[6](2017)在《鹅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新城疫的分布和流行遍及全世界,在我国的养鸡地区也是常年发生,给养鸡业带来严重危害;除鸡以外,火鸡、雉鸡、鸽及很多鸟类都可以感染发病。水禽对新城疫的抵抗力很强,鸭、鹅可感染和带毒但不发病。然而近些年鹅感染新城疫而大量发病和死亡的报道越来越多,并严重威胁着养鹅业的发展。

闫瑞凤,谢晓芸,赵静,张红凤[7](2016)在《鹅副粘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用鹅副粘病毒BY株人工感染1月龄鸽,观察试验鸽的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对病毒抗原的组织分布进行检测,以研究鹅副粘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鹅副粘病毒人工感染可致试验鸽严重发病,发病率达100%,病死率达92%;病鸽临诊表现为下痢、眼睑发炎、呼吸困难、咳嗽,并表现瘫痪、翅膀下垂、转圈或震颤等神经症状;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病鸽各种器官都存在组织损伤,但以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较为严重,表现显着的变性、坏死或出血等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病毒可以在病鸽体内多种组织器官中复制。本研究结果表明,鹅副粘病毒对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徐芳芳[8](2016)在《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预防控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3月,广东省梅县区某个体养鹅专业户爆发一种以新生雏鹅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肿头、下痢、肠道黏膜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凝集试验等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通过采取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法,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宋学成[9](2015)在《皖北地区鹅副粘病毒病门诊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门诊2013年全年接诊"鹅副粘病毒病"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

刘莉,纪康,王海燕,於敏,孟婷[10](2015)在《鹅副黏病毒ZJ1人工感染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文中指出鹅副黏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1]。过去对鹅副黏病毒的研究非常有限,因为很多人认为鹅不会感染副黏病毒,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2]。但近期的研究发现,鹅副黏病毒不仅会感染鹅,还会感染鸡,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达到100%,这就引起了人们对鹅副黏病毒的关注,但有关该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组织学方面的研究依然欠缺。试验是以江苏省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分离的鹅副黏病毒ZJ1株进行鸡的人工感染,在观察

二、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一株鹅副粘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病料处理
    1.3 病毒分离
    1.4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1.5 RT-PCR鉴定
2 结果
    2.1 病毒分离
    2.2 HA、HI测定结果
    2.3 RT-PCR鉴定结果
3 讨论

(2)H9N2亚型AIV对NDV致病性的影响及鸡SOCS3蛋白在ND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禽流感概述
        1.1.1.1 H5亚型AIVs的流行情况
        1.1.1.2 H7N9亚型AIVs流行情况
        1.1.1.3 H9N2亚型AIVs的流行情况
        1.1.2 新城疫概述
        1.1.2.1 NDV的分类
        1.1.2.2 NDV的流行情况
        1.1.2.3 NDV的结构
        1.1.3 AIV与NDV混合感染
        1.1.4 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反应
        1.1.4.1 SOCS3简介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广东省AIV与NDV流行病学调查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2.2.5 分子生物学软件
        2.2.6 样本收集
    2.3 实验方法
        2.3.1 AIV与NDV分离鉴定
        2.3.2 病毒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2.3.3 引物设计与合成
        2.3.4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鉴定及产物的纯化
        2.3.5 目的基因的连接转化及序列测定
        2.3.6 序列分析
        2.3.7 H5N6和H7N9亚型HPAIV对SPF鸡致病性和水平传播能力的研究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病毒分离鉴定
        2.4.2 H5N6亚型AIVs的HA与NA基因进化分析
        2.4.3 H7N9亚型AIVs的HA与NA基因进化分析
        2.4.4 H9N2亚型AIVs的HA与NA基因进化分析
        2.4.5 NDVs的F基因进化分析
        2.4.6 H5N6和H7N9亚型HPAIV对SPF鸡致病性和传播性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H9N2亚型AIV感染影响vNDV对SPF鸡的致病性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毒株
        3.2.2 鸡胚及实验动物
        3.2.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3.2.4 主要仪器
        3.2.5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3.3 实验方法
        3.3.1 病毒EID_(50)的测定
        3.3.2 rGM株LD_(50)的测定
        3.3.3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3.3.4 H9N2亚型AIV与vNDV的共感染SPF鸡试验
        3.3.5 肺脏病理切片的制备
        3.3.6 组织中NDV滴度检测
        3.3.7 NDV排毒情况的检测
        3.3.8 HI试验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病毒EID_(50)及LD_(50)的测定
        3.4.2 感染组临床症状和存活状况的统计
        3.4.3 病理损伤观察
        3.4.4 攻毒组中NDV组织分布情况
        3.4.5 NDV排毒检测
        3.4.6 NDV的HI抗体
    3.5 小结
第四章 H9N2亚型AIV与vNDV共感染SPF鸡肺脏转录组学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毒株和实验动物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2.4 主要软件
    4.3 实验方法
        4.3.1 病毒感染及肺脏的采集
        4.3.2 肺脏总RNA的提取
        4.3.3 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RNA-seq)
        4.3.4 测序评估
        4.3.5 比对统计
        4.3.6 基因统计分析
        4.3.7 DEGs的Heatmap分析
        4.3.8 KEGG Pathway分析
        4.3.9 GO显着性富集分析
        4.3.10 qRT-PCR验证转录组结果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样本的重复性检测
        4.4.2 基因表达数的统计
        4.4.3 DEGs的GO分析
        4.4.4 DEGs的KEGG Pathway分析
        4.4.5 宿主抗病毒反应DEGs的聚类分析
        4.4.6 qRT-PCR验证RNA-Seq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鸡SOCS3蛋白在ND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病毒与细胞
        5.2.2 感受态细胞和载体
        5.2.3 鸡胚与实验动物
        5.2.4 主要试剂
        5.2.5 主要试剂配方
        5.2.6 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引物设计
        5.3.2 鸡SOCS3基因的组织分布
        5.3.3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动态分析NDV体外感染对SOCS3蛋白表达的影响
        5.3.4 鸡SOCS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
        5.3.4.1 鸡SOCS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5.3.4.2 转染
        5.3.4.3 重组鸡SOCS3蛋白过表达的鉴定
        5.3.5 体外过表达鸡SOCS3蛋白对NDV复制的影响
        5.3.6 siRNA干扰DF-1 细胞中SOCS3基因的表达对NDV复制的影响
        5.3.7 BAY11-7082 对NDV诱导SOCS3蛋白表达的影响
        5.3.8 数据处理与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鸡SOCS3蛋白介导NDV感染过程中的蛋白互作网络
        5.4.2 鸡SOCS3基因的组织分布
        5.4.3 NDV体外感染可诱导鸡SOCS3蛋白的表达
        5.4.4 鸡SOCS3基因的真核表达
        5.4.4.1 携带鸡SOCS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序列测定结果分析
        5.4.4.2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真核表达产物
        5.4.4.3 重组SOCS3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5.4.5 过表达鸡SOCS3蛋白对NDV增殖的影响
        5.4.6 siRNA干扰SOCS3基因表达影响NDV在DF-1 细胞上增殖
        5.4.7 干扰DF-1细胞中的SOCS3基因表达可促进干扰素刺激因子的表达
        5.4.8 NDV感染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SOCS3蛋白的表达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讨论和总结
    6.1 全文讨论
        6.1.1 AIV与NDV在广东省流行病学的分析
        6.1.2 H9N2亚型AIV感染影响v NDV对SPF鸡的致病性
        6.1.3 H9N2亚型AIV与NDV共感染SPF鸡的肺脏转录组学的分析
        6.1.4 SOCS3蛋白介导NDV复制过程
    6.2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B:参加的学术会议

(3)鸭源NDV感染对鸡和鸭免疫相关分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新城疫与新城疫病毒
        1.1.1 新城疫
        1.1.2 NDV的分类与结构
        1.1.3 NDV理化特性
        1.1.4 NDV的培养特性
        1.1.5 NDV流行病学
        1.1.6 NDV的毒力和致病性
    1.2 NDV实验室的诊断
        1.2.1 病毒的分离
        1.2.2 血清学诊断技术
        1.2.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1.3 细胞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3.1 细胞因子
        1.3.2 白细胞介素
        1.3.3 干扰素
        1.3.4 肿瘤坏死因子
        1.3.5 趋化因子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4.1 荧光定量技术
        1.4.2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1.4.3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的数学原理
        1.4.4 特异性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
        1.4.5 特异性荧光定量PCR-SYBRGreenⅠ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鸭源NDV感染雏鸡免疫相关因子变化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NDV毒株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4 引物设计
    2.2 实验方法
        2.2.1 NDV感染及鸡脾脏样品的采集
        2.2.2 脾脏组织总RNA提取
        2.2.3 RNA反转录
        2.2.4 荧光定量PCR检测
    2.3 计算和统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鸭源NDV感染后鸡IL-1β表达量分析
        2.4.2 鸭源NDV感染后鸡IL-2表达量分析
        2.4.3 鸭源NDV感染后鸡IL-6表达量分析
        2.4.4 鸭源NDV感染后鸡IL-8表达量分析
        2.4.5 鸭源NDV感染后鸡IL-15表达量分析
        2.4.6 鸭源NDV感染后鸡IL-16表达量分析
        2.4.7 鸭源NDV感染后鸡IL-18表达量分析
        2.4.8 鸭源NDV感染后鸡IFN-α表达量分析
        2.4.9 鸭源NDV感染后鸡IFN-β表达量分析
        2.4.10 鸭源NDV感染后鸡IFN-γ表达量分析
        2.4.11 鸭源NDV感染后鸡MHCⅠ和MHCⅡ表达量分析
        2.4.12 鸭源NDV感染后鸡TLR7表达量分析
        2.4.13 鸭源NDV感染后鸡STAT1表达量分析
        2.4.14 鸭源NDV感染后鸡P65表达量分析
        2.4.15 鸭源NDV感染后鸡IRF7表达量分析
    2.5 讨论
        2.5.1 鸭源NDV感染后鸡免疫相关分子的选择
        2.5.2 鸭源NDV感染后鸡干扰素表达量差异
        2.5.3 鸭源NDV感染后鸡脾脏TLR7表达量差异
        2.5.4 鸭源NDV感染后鸡脾脏MHCI和MHCII表达量差异
        2.5.5 鸭源NDV感染后鸡脾脏STAT1表达量差异
        2.5.6 鸭源NDV感染后鸡脾脏P65表达量差异
        2.5.7 鸭源NDV感染后鸡脾脏IRF7表达量差异
        2.5.8 鸭源NDV感染后鸡脾脏白细胞介素表达量差异
第3章 鸭源NDV感染鸭免疫相关分子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NDV毒株与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1.3 引物设计
    3.2 实验方法
        3.2.1 NDV感染及鸭脾脏样品的采集
        3.2.2 脾脏组织总RNA提取
        3.2.3 RNA反转录
        3.2.4 荧光定量PCR检测
    3.3 计算和统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鸭源NDV感染后鸭IL-1β表达量分析
        3.4.2 鸭源NDV感染后鸭IL-2表达量分析
        3.4.3 鸭源NDV感染后鸭IL-6表达量分析
        3.4.4 鸭源NDV感染后鸭IFN-α表达量分析
        3.4.5 鸭源NDV感染后鸭脾脏中IFN-β表达量分析
        3.4.6 鸭源NDV感染后鸭脾脏中IFN-γ表达量分析
        3.4.7 鸭源NDV感染后鸭MHCⅠ和MHCⅡ表达量分析
        3.4.8 鸭源NDV感染后鸭TLR7表达量分析
    3.5 讨论
        3.5.1 鸭源NDV感染后鸭免疫相关分子的选择
        3.5.2 鸭源NDV感染后鸭干扰素表达量差异
        3.5.3 鸭源NDV感染后鸭TLR7表达量差异
        3.5.4 鸭源NDV感染后鸭MHCI和MHCII表达量差异
        3.5.5 鸭源NDV感染后鸭白细胞介素表达量差异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狮籽鹅三种重要病毒病的免疫程序建立及疫苗免疫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养鹅业现状
    1.2 鹅疫病防控
    1.3 影响养鹅业发展主要疾病
        1.3.1 小鹅瘟
        1.3.2 鹅副粘病毒
        1.3.3 鹅禽流感
    1.4 本试验目的意义
2 小鹅瘟、禽流感和副粘病毒母源抗体检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副粘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材料与试剂
        2.1.5 禽流感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2.1.6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7 统计分析
    2.2 试验结果
        2.2.1 雏鹅各日龄血液中小鹅瘟母源抗体检测结果
        2.2.2 鹅副粘病毒母源抗体检测
        2.2.3 鹅禽流感母源抗体检测检测结果
    2.3 讨论
        2.3.1 小鹅瘟母源抗体
        2.3.2 鹅副粘病毒母源抗体
        2.3.3 鹅禽流感母源抗体
    2.4 小结
3 小鹅瘟、副粘病毒和禽流感免疫效果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与饲养
        3.1.2 方法
        3.1.3 试验设计
        3.1.4 主要仪器设备及疫苗制品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小鹅瘟免疫抗体检测
        3.2.2 鹅副粘病毒试验A组抗体检测结果
        3.2.3 鹅副粘病毒试验B组抗体检测结果
        3.2.4 鹅副粘病毒试验A组与B组ELISA试剂盒抗体含量检测结果
        3.2.5 鹅禽流感试验A组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3.2.6 鹅禽流感试验B组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3.2.7 禽流感试验A组与B组ELISA试剂盒抗体含量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小鹅瘟免疫效果
        3.3.2 鹅副粘病毒免疫效果
        3.3.3 鹅禽流感免疫效果
    3.4 小结
4 放养鹅副粘病毒和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及免疫方案
        4.1.2 试验检测方法
        4.1.3 主要仪器设备及疫苗制品
        4.1.4 统计分析
    4.2 检测结果
        4.2.1 副粘病毒弱毒疫苗饮水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4.2.2 禽流感灭活疫苗抗体检测结果
        4.2.3 禽流感ELISA试剂盒抗体含量检测结果
    4.3 讨论
        4.3.1 副粘病毒弱毒疫苗饮水免疫
        4.3.2 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
    4.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12株NDV F/HN基因分析及鸭源毒株生物学特性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1 前言
    1.1 NDV生物学特性
        1.1.1 NDV结构特征
        1.1.2 NDV的理化特性
        1.1.3 NDV的培养特性
        1.1.4 NDV毒力与致病性
        1.1.5 血凝活性与神经氨酸酶活性
    1.2 NDV基因组与结构蛋白特性
        1.2.1 NDV基因组
        1.2.2 NDV结构蛋白的特性
    1.3 NDV的流行病学
    1.4 NDV疫苗学概况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毒株、标准血清和抗原及雏禽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病毒复壮
        2.2.2 病毒HA/HI测定
        2.2.3 F基因与HN基因克隆与遗传进化分析
        2.2.4 MDK/FS-SS/E/2007株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2.2.5 动物致病性试验
        2.2.6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
        2.2.7 鸭源MDK/FS-SS/E/2007株F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表达
        2.2.8 阳性重组表达质粒表达
3 结果
    3.1 HA与HI试验结果
    3.2 F基因与HN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3.3 F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分析
        3.3.1 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3.2 F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3.3.3 F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
    3.4 HN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分析
        3.4.1 HN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3.4.2 HN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
    3.5 MDK/FS-SS/E/2007株的毒力指标的测定结果
        3.5.1 MLD与MDT测定结果
        3.5.2 ICPI的测定结果
        3.5.3 IVPI的测定结果
    3.6 鸭胚ELD_(50)的测定结果
    3.7 动物攻毒试验结果
        3.7.1 雏番鸭攻毒试验结果
        3.7.2 雏鹅攻毒试验结果
    3.8 MDK/FS-SS/E/2007株疫苗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3.8.1 MDK/FS-SS/E/2007株疫苗对雏鸭免疫应答结果
        3.8.2 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3.9 F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3.9.1 MDK/FS-SS/E/2007株的F基因PCR扩增结果
        3.9.2 重组质粒pET30a-F-E双酶切鉴定结果
    3.10 表达产物的SDS-PAGE鉴定
        3.10.1 诱导时间的优化结果
        3.10.2 IPTG诱导浓度的优化结果
        3.10.3 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结果
    3.11 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鉴定
4 讨论
    4.1 水禽源NDV的流行情况
    4.2 12株NDV的F基因与HN基因序列分析
    4.3 12株NDV的F蛋白与HN蛋白的抗原变异分析
    4.4 MDK/FS-SS/E/2007株毒力测定与攻毒试验结果分析
    4.5 MDK/FS-SS/E/2007株灭活疫苗免疫保护试验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鹅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城疫病毒概述
2 NDV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1 NDV的生物学活性
    2.2 NDV的培养特性
    2.3 NDV的致病性
3 ND在鹅群的流行及水禽在ND流行中的地位变迁
4 鹅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

(8)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预防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病理变化
4 病毒分离
5 血凝试验
6 血凝抑制试验
7 综合诊断结果
8 预防控制措施
    8.1 隔离饲养
    8.2 环境消毒
    8.3 注射卵黄抗体与疫苗免疫接种
    8.4 药物治疗
9 讨论

(9)皖北地区鹅副粘病毒病门诊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发病情况
2 临床发病症状
3 病理解剖变化
    3.1 发病早期
    3.2 发病中期
    3.3 发病后期
    3.4 混合感染期
4 临床诊断
5 防治措施
    5.1 无混合感染的治疗
    5.2 伴发混合感染的治疗
        5.2.1 注射抗体
        5.2.2 应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辅助治疗
6 小结

(10)鹅副黏病毒ZJ1人工感染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 1 试验分组
    2. 2 组织学检查
3 结果
    3. 1 临床症状
    3. 2 病理变化
    3. 3 显微病理学变化
4 讨论

四、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株鹅副粘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 潘建波. 中国动物保健, 2020(06)
  • [2]H9N2亚型AIV对NDV致病性的影响及鸡SOCS3蛋白在ND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 向斌.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鸭源NDV感染对鸡和鸭免疫相关分子影响的研究[D]. 周鹏. 长江大学, 2018(12)
  • [4]狮籽鹅三种重要病毒病的免疫程序建立及疫苗免疫效果观察[D]. 翟骏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7(01)
  • [5]12株NDV F/HN基因分析及鸭源毒株生物学特性测定[D]. 谭华龙.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7(01)
  • [6]鹅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J]. 刘燕,荀来武,彭洁,冯刚,施忠芬,陈红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1)
  • [7]鹅副粘病毒对鸽的致病性研究[A]. 闫瑞凤,谢晓芸,赵静,张红凤. 第三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论文集(上册), 2016
  • [8]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预防控制[J]. 徐芳芳. 甘肃畜牧兽医, 2016(07)
  • [9]皖北地区鹅副粘病毒病门诊调查与分析[J]. 宋学成. 当代畜牧, 2015(03)
  • [10]鹅副黏病毒ZJ1人工感染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J]. 刘莉,纪康,王海燕,於敏,孟婷.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2)

标签:;  ;  ;  ;  ;  

鸡鹅副粘病毒感染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