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的拍摄和剪辑

电视节目的拍摄和剪辑

一、电视节目的摄录与编辑(论文文献综述)

徐启军[1](2021)在《论新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编辑的创新路径》文中提出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视频和音频进行素材排列,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电视编辑是更好地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工作,对于节目编辑直接会影响到电视节目质量的好坏。因此,该如何通过优化电视编辑节目的顺序达到提升电视节目的效果,成为当前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研究方向。

王玲[2](2021)在《新疆广播电视台高标清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规范浅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广播电视台高标清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流程与技术规范。我们结合新疆广播电视台实际,借鉴省级电视台成功经验与做法,制定了电视高清节目前期拍摄技术规范、高清节目后期制作技术规范、高标清节目播出系统技术规范、高清节目音频技术规范,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孙慧璞[3](2021)在《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台将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列为日常工作的核心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清电视节目不仅能够提供更佳的观赏效果,同时更可以有效提升收视率。因此,其画质的清晰程度对于设备的参数以及制作系统的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受到资金限制,其电视台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未能够进行全面完善。在后续改进过程中,必须就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以及实时进行研究。如针对电视节目音频延迟进行同步调整,探讨音频系统的延时设计,并分析其测量方法,得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杨福双[4](2021)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节目编辑需要进行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节目。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方式及技术,旨在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提供参考思路,以此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编辑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

周怡帆[5](2020)在《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城镇快速一体化发展带来自然村落减少,使用汉语方言的人群在迅速递减,诸多少数民族语言随着族人老龄化而迅速消亡。方言(1)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活化石,还是语言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更是语言生态发展的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现阶段方言面临的困境实则是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从“不敢说”到“不愿说”到现在的“不会说”,形成当代人虽拥有乡愁却难正乡音的现状。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将方言进行传播、保护和传承是本文的研究起点。本文立足于方言传播的现状与事实,采用跨学科研究视角将语言学与传播学相结合,从全媒体视域对方言传播图景、方言传播模式和方言传播省思及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全面审视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逻辑演进,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旨在为保护和传承方言提供新路径、建立新范式。全文共五章分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层次:研究问题和相关概念的确立,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理清思路,确立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价值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则在此基础上,探讨全媒体与方言传播联合共生的关系,对方言传播的内涵、外延、性质、属性进行阐述,对全媒体方言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现实动因和挑战进行考察。第二层次: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的解构,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层次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从方言节目、方言电影、方言微平台、方言短视频、方言出版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尽调查和研究,探寻不同形态下方言传播的特征、规律和问题。同时,就现阶段方言传播的模式进行总结,提出语言资源保护模式和参与传播模式。第三层次:方言传播机制和范式的建构,包括第五章;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和梳理,对全媒体方言传播进行省思并创新性地提出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新机制和新范式,为后人研究提供新思路。通过详尽的调查数据和分析,阐明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的缘起、现状、困境和对策。运用三个层次的逻辑递进,拓展方言学和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献策助力。

由磊[6](2020)在《基于移动网络的电子现场制作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文中研究表明现有的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系统整体资金投入大,从而限制了部门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制定,无法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实践操作场地。基于移动网络的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笔者对该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晁晓峰[7](2018)在《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纪录片家族中意识形态性最强、与政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文献纪录片具有弘扬主旋律、进行国族建构和社会整合的功能。修辞是语言发出者利用语言的选用和调整,以产生说服或认同效果为目标。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是创作者通过选择题材内容、采用一定的创作策略、风格,组合使用影像视听语言,创作出文献纪录片文本,目的是使观众认同作品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本文认为,中国文献纪录片的主导风格是格里尔逊式和形象化政论。在中国文献纪录片多个发展阶段中,这两种风格以强烈的观点倾向性和兼容性较强的修辞策略,成为构建国家民族、塑造集体记忆、反映当代意识形态的有力形态。根据政治经济、媒体政策、文艺思潮等外部因素进行权力支点选择是进行政治修辞的必要前提和措施。本文将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2年是意识形态的人文化呈现时期,这一时期创作者用“纪录”突破“汇编”美学,主要选用文化作为支点,利用纪录山川河岳进行国家民族精神的建构。1993-2002年受到纪实观念影响,以伟人题材作品为代表的这一时期文献纪录片利用平视的视角和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进行主旋律的弘扬。2003-2010年的创作思潮受到新纪录电影的影响,在重大历史题材和人文历史题材作品中充分利用情景再现等新虚构纪录手段,对历史进行当代的编织,完成符合当下意识形态的诠释。在政策的主导下,2010年开始,纪录片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对时代主题的反映中,非逻辑的论证这一政治修辞手段被广泛运用到“中国梦”、“反腐”等现实题材作品中,完成了当下国家主题展现的政治修辞。在纪录、诠释和论证三种政治修辞手段的选择中,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了不同的使用特征。它们的组合使用形成了文献纪录片不同的形态风格。它们内在的关联互动生发了文献纪录片的艺术性质。

李文君[8](2018)在《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现今多家电视台已然把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作为日常工作的核心任务,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要求愈发提高,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大多数电视台没有独属于其自身的完善的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本文主要从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出发,研究其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式,以供参考。

俞灵灵[9](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说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陆秀梅[10](2013)在《浅析电视摄录的编辑意识》文中指出摄录和编辑同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两大支柱,而其中电视编辑具体工作所指的是对由电视摄录所得的素材进行取舍和组接,即编排。由于电视编辑的最终编排成果往往决定了整体电视节目的质量,因而对于电视编辑工作者来说,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对于编辑工作能有一定的情感与素质把握。本文从电视摄录与编辑两者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电视编辑工作者编辑意识的素质要求。

二、电视节目的摄录与编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节目的摄录与编辑(论文提纲范文)

(1)论新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编辑的创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画面编辑所要注意要点分析
    (一)编辑制作所选用的画面要符合受众视角规律。
    (二)编辑制作过程中电视画面要跟电视节目的内容和主题吻合。
    (三)编辑制作所选择的画面跟节目题材相一致。
    (四)编辑制作画面剪接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性。
二、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特点
    (一)画面剪接要符合人物角色特点,要充分地掌握以下几点:
    (二)电视编辑要充分将画面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将艺术性特点和联想性画面作为屏幕形态的一种,对于电视节目的风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反映了美学追求,而且还体现了审美情趣。
    (三)编辑中要深入灵活地运用精彩画面。
    (四)编辑画面更具形象感,充分体现屏幕分割以及叠画等特技手段。
    (五)镜头连接要始终坚持以观众视角为中心开展。
三、电视画面摄录具体要求
    (一)
    (二)
    (三)
结语

(2)新疆广播电视台高标清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规范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清节目前期拍摄
    1. 前期高清摄录设备
    2. 高清数字录像设备
    3. 前期拍摄构图原则
    4. 新闻类、专题类等节目制播流程
    5. 节目录制技术要求
    6. 色域管理
二高清节目后期制作
    1. 幅型变换要求
    2. 节目制作技术要求
三高标清节目播出
    1. 高清节目播出规定
    2. 节目播出上载视频幅型变换规定
    3.应急播出要求
四高清电视节目音频技术规范
    1. 音频录制要求
    2. 音频录制标准
    3. 音视频同步要求
五节目封装要求

(3)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视节目高清系统设计概述
2 电视高清节目制作系统设计方针
3 电视高清节目制作系统常见问题——声画不同步
4 电视高清节目制作系统设计特征
    4.1 全方位实现电视节目录制功能
    4.2 拓展性极高
    4.3 操作便捷,性价比较为优良
5 电视高清节目制作系统兼容性
6 结语

(4)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语
    1.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必要性
        1.1 广播电视节目面临压力
        1.2 受众信息需求逐渐增多
        1.3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存在问题
    2.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方式
        2.1 注重节目内容上的创新
        2.1.1 增加节目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2.1.2 增加节目艺术气息
        2.1.3 增加节目社会影响力
        2.2 注重节目编辑上的创新
        2.2.1 秉承先进编辑理念
        2.2.2 提高编辑技术含量
        2.2.3 提高团队编辑效率
        2.2.4 提高节目吸引力
    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技术
        3.1 视频处理设备
        3.1.1 多媒体计算机
        3.1.2 视频采集卡
        3.1.3 视频压缩卡、解压缩卡
        3.1.4 模拟摄录机设备
        3.2 视频压缩技术
        3.3 数字压缩技术
        3.4 视频编辑技术
结语

(5)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思路
        1.1.1 研究缘起
        1.1.2 方言现状
        1.1.3 研究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
        1.4.1 研究学术价值
        1.4.2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全媒体与方言传播的联合共生
    2.1 方言传播的历史与逻辑演进
        2.1.1 方言传播的内涵和外延
        2.1.2 方言传播的性质与功能
    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理论建构
        2.2.1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界定
        2.2.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动因考察
        2.2.3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现实挑战
第三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图景解构
    3.1 方言节目的多元与统一
        3.1.1 方言节目的演化脉络
        3.1.2 方言节目背后的价值演进规律
        3.1.3 方言节目的文化本质与多元思考
    3.2 方言电影的固守与转变
        3.2.1 何谓“方言电影”与“方言元素”
        3.2.2 方言电影的创作流变
        3.2.3 方言电影的价值意义
        3.2.4 方言电影的文化透视
    3.3 方言微平台的融合与创新
        3.3.1 方言微平台全网数据呈现
        3.3.2 微博中方言传播的裂变和激增
        3.3.3 微信中方言传播的依存和互动
        3.3.4 客户端中方言传播的分享和叙事
    3.4 方言短视频的崛起与繁荣
        3.4.1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延伸与突破
        3.4.2 短视频中方言传播的集中和力量
    3.5 方言出版的嬗变与革新
        3.5.1 EP同步构建纸电融合新平台
        3.5.2 大数据与AR建立跨域沉浸新互动
第四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模式
    4.1 方言传播的决策力量:语言资源保护模式
        4.1.1 方言保护路径之单一的纸本记录
        4.1.2 方言保护路径之多角度的调查保存
        4.1.3 方言保护路径之全方位联动保护
    4.2 方言传播的推动力量:参与传播模式
        4.2.1 媒体近用:参与传播的切入口
        4.2.2 媒介参与:建构公众的主体性
        4.2.3 精英扩散:参与传播的突破点
        4.2.4 大众赋权:实现参与的关键点
第五章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省思与启示
    5.1 方言媒介化传播的文化省思
        5.1.1 传播主体价值偏离
        5.1.2 传播源始精准缺乏
        5.1.3 传播内容娱乐过度
        5.1.4 传播过程监管困难
    5.2 全媒体方言传播的多维启示
        5.2.1 树立方言传播新观念,奠定语言资源根基
        5.2.2 打造方言传播新内容,弘扬传统文化内涵
        5.2.3 建构方言传播新机制,凸显语言多元魅力
        5.2.4 创建方言传播新范式,提供语言发展动力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方言节目一览表
附录二 :方言电影一览表
附录三 :方言表情包一览表
附录四 :方言短视频一览表
附录五 :乡音情怀公众号内容统计一览表
附录六 :山西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
附录七 :口述史(一)
附录八 :口述史(二)
附录九 :国际音标的动漫设计
附录十 :言途网APP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基于移动网络的电子现场制作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现场制作概述
2 现阶段高校电子现场制作实践环节实现难度大
    2.1 资金投入不同,实验设备、场地差别大
    2.2 电子现场制作系统的整体价格昂贵
    2.3 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
    2.4 系统配备人员数量需求大
3 新技术飞速发展,为学校教学提供新选择
    3.1 无线电子现场节目制作设备整体费用低,简单易用
    3.2 视频摄录发射功能全面
    3.3 视频接收终端实现实时画面监看
    3.4 教师多路指导同时进行
    3.5 多种视频存储功能便于顺利完成任务
    3.6 5G网络投入使用为无线视频传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结 语

(7)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文献纪录片的内涵与外延
        (二) 文献纪录片文本的政治修辞现象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对文献纪录片的综合研究
        (二) 对“纪录片修辞”的研究
        (三) 和“纪录片政治修辞”相关的研究
    三、本研究展开思路
        (一)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任务
        (二) 本研究的展开思路和创新点
第一章 文献纪录片政治修辞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政治修辞的内涵解析
        一、文献纪录片的意识形态性质
        二、政治修辞:发出意识形态“声音”
    第二节 政治修辞的文本显现
        一、政治修辞的手段:纪录、诠释与论证
        二、政治修辞的主导风格:格里尔逊模式和形象化政论
    第三节 政治修辞的作用机制
        一、权力关系:政治修辞的作用支点
        二、修辞效果:观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
第二章 国家话语的人文化呈现:人本主义思潮中政治修辞初现(1978-1992)
    第一节 折射政治动向:作品内容回归现实
        一、反映“拨乱反正”的政治形势
        二、为正面历史人物与革命事件立传
        三、宣传“改革开放”政策
    第二节 “纪录”:政治修辞人文化的主导手段
        一、“人声”出现软化政治话语
        二、与“新闻”分家淡化宣教色彩
    第三节 “论证”:回归逻辑的政论手段
        一、使用“论据”:客观理性的论证手段
        二、“知识”权力:政治修辞的新支点
第三章 主旋律的大众化表达:纪实观念下政治修辞转向(1993-2002)
    第一节 对主旋律的坚守
        一、“一面提示”:用发展成就弘扬主旋律
        二、“合作”模式:对主旋律性质的保障
    第二节 故事化:主旋律表达的大众化策略
        一、将政治观点寓于故事讲述之中
        二、平视视角带来“日常化”效果
        三、故事结构的变化突出叙述主旨
    第三节 故事讲述迎合大众:纪录与诠释相结合
        一、多种纪录手段贴近观众的接受习惯
        二、对文献史料的诠释契合大众心理
第四章 在历史诠释中表现政治:新纪录电影理念下政治修辞变更(2003-2010)
    第一节 “历史相对论”推动对历史的诠释
        一、格里尔逊风格的回归加强政治修辞力度
        二、复归历史题材构建新型文化记忆
        三、红色记忆的强化与国族软形象的“硬化”
    第二节 “新虚构”:诠释历史的技术手段
        一、“情景再现”等手段填补文献空白
        二、“新虚构”的人物串联起历史碎片
        三、与观众的“契约”:通往意识形态的认同之路
    第三节 凸显当下意识形态:历史叙事的政治诉求
        一、与历史的时空对话:强化与重构文化记忆
        二、历史故事的编织带来“主体化”的认同效果
        三、象征与归纳论证导向政治意图
第五章 国家主题的多元化展现:产业化进程中政治修辞新阶段(2011-2017)
    第一节 发展动力:政策与产业的双轮驱动
        一、“意识形态+产业”:纪录片双重属性的确立
        二、政策保障:对重大题材作品创作的扶持
        三、产业助力:新型产业格局带动精品创作
    第二节 国家主题展现方式的多元化
        一、技术美学下政治内容的视听呈现
        二、周期性叙事的戏剧化策略
        三、中国故事的“世界讲述”
    第三节 论证手段主导政治话语表达
        一、“向人民汇报”:政治成就的影像展现
        二、兼容叙事:政治话语的“论证化”表达
        三、非逻辑论证:“论证”手段的发展
余论
    一、文献纪录片政治修辞策略的嬗递
    二、政治修辞的生成:三个手段的共生整合
    三、政治修辞提升文献纪录片的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纪录片主要片目(1976—2017)
致谢

(8)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研究现状与重要性
    1.1 研究近况
    1.2 研究重要性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前期拍摄
    2.2 后期编辑
    2.3 演播室体系
    2.4 相应媒体资产管理
3 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整体设计方针
4 系统特征
    4.1 全方位功能实现
    4.2 扩展性高
    4.3 操作简单、性价比优良
5 结语

(9)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10)浅析电视摄录的编辑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视编辑对于电视摄录的要求 (1) 由电视节目内容决定的要求
2. 电视摄录中对于编辑意识的具体化表现
3. 结语

四、电视节目的摄录与编辑(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编辑的创新路径[J]. 徐启军. 新闻传播, 2021(16)
  • [2]新疆广播电视台高标清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技术规范浅析[J]. 王玲. 现代电视技术, 2021(08)
  • [3]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 孙慧璞. 科技资讯, 2021(23)
  • [4]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研究[J]. 杨福双. 中国传媒科技, 2021(01)
  • [5]全媒体视域下方言传播研究[D]. 周怡帆. 山西大学, 2020(02)
  • [6]基于移动网络的电子现场制作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 由磊.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01)
  • [7]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研究[D]. 晁晓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5)
  • [8]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 李文君. 西部广播电视, 2018(09)
  • [9]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10]浅析电视摄录的编辑意识[J]. 陆秀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8)

标签:;  ;  ;  ;  

电视节目的拍摄和剪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