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规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一个“常规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一、一道“常规题”的教学及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宇[1](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创新题解题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素养”是当今数学教育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国家大力倡导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所要解决的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随之迫切。但是目前还未出现关于高中数学创新题与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性的研究,以此为契机,尝试通过问卷调查,来说明高中数学创新题解题水平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为:(1)如何编制具有合理的信度、效度的高中生数学素养发展水平的调查问卷?(2)如何编制数学创新题、准确测量出高中生创新题解题水平?(3)高中生数学创新题解题水平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在查阅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数学创新题的解题能力和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问卷研究以及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高中生数学创新题解题水平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具有较为显着的相关性,基于此结论,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从创新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入手,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创新题的融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对于数学创新题的教学提出如下教学策略:(1)注重常规型数学题的教学;(2)重视创新题知识的产生过程;(3)借助教材中的创新类型题目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5)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6)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完整性

朱茂盛[2](2021)在《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率先出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新版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内容选编、呈现方式、栏目设置、素材选编、习题创新等多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多个测量评估工具系统分析人教版新旧教科书习题的特点特征,从而填补了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2019年版)习题对比研究的空白,以便教学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并使用新版教科书习题,提升习题使用和编制能力,并对教科书习题进行二次开发。为尽可能分析教科书习题的各方面特点特征。本研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教科书习题构成体系中的习题结构、习题栏目和习题表征方式三个方面;第二,教科书习题形式中常规分类和核心素养分类两个角度;第三,教科书习题内容中习题的针对性、习题的情境性、习题的层次性和习题的开放性四大原则;第四,教科书习题难度比较。新旧版本教科书习题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新旧版本教科书习题结构同为正文习题、节习题和章习题三元结构,新版教科书习题栏目名称优化且数量减少,习题表征新增坐标系且表征方式多样化。2.教科书习题数量由旧版教科书的338道减少到292道,习题的重复率是41.84%;新旧教科书素养题型中,两版本相同点有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题占比最高,新版教科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题占比变化最大,综合素养题增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题占比低。3.新版教科书的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较旧版教科书要好。4.旧版教科书习题总难度低于新版教科书习题总难度。

单必英[3](2020)在《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适当的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成为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随着智慧教育的不断深入,以智慧课堂等为载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成为教与学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为更多、更细、更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为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导向、激励功能,增强评价的“伴随”提供了现实可能。在此情境下,以“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为指导,增强教学评价以数据为导向、追踪教学全过程、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伴随”取向,通过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展开评价,来定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把握学生的短板与缺点,从而支撑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过程、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与答疑,对于增强评价的多维作用、提升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研究聚焦于“如何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动态学习数据展开‘伴随式评价’”这一主要问题,及其对应的三个子问题(1)“伴随式评价”是什么,以及当前基于数据的“伴随”评价尝试现状如何?(2)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数据是如何流动的,以及这些学习数据的“伴随”评价意义是什么?(3)如何利用动态学习数据构建“伴随式评价”框架,以及该框架的应用效果如何?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以准实验法为主导,辅以课堂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展开了研究。研究先基于课堂评价的现状以及“伴随式评价”的理念,提出了构成“伴随式评价”的要素的五大要素,即目的确定、阶段划分、内容选择、主体遴选、工具设计,并梳理了对其进行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与策略;接着以数据流图的制图理念为指导,按照智慧课堂中学习数据的流动过程与路径,绘制了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流图,并剖析了这些数据的评价意义;最后,以学习数据的流动为脉络,以五个元素为组成成分,构建了包含学情诊断-备课、互动参与-教学、效果检验-迁移三个节点的“伴随式评价”活动设计框架。为了验证该框架的有效性,研究又选取了N中学八年级3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展开了相应的教学和评价活动设计和实验,并收集了实验结果进行了有效性分析,也通过访谈等采集了教师和学生对“伴随式评价”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建议。实验结果表明:“伴随式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诊断学生的进步与进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且,得出了设计和实施“伴随式评价”时,应当以教学内容和学科需求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评价参与以及开展团队协作等建议。评价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伴随式评价”既是强化发挥评价多重作用的一种尝试,也是智慧教育语境下教学评价转变和发展的需求与方向。以“伴随式评价”框架为指导,围绕五大要素设计和实施教学和评价活动,能够为教师改善教学和评价提供些许参考。

王珊珊[4](2020)在《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文中研究说明开放题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开放化社会,但如何对小学生开放题学习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大难题。SOLO分类理论作为成熟的评测体系,能够对个体在开放题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层次进行具体、清晰地划分,使得学生的思维水平变得清晰、可评价。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SOLO分类理论构建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工具,通过德尔菲法对工具进行修改和确立,并运用该工具对六年级学生开放题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获得客观评价学生开放题学习质量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测试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取SOLO分类理论与数学开放题的契合点;另一方面依据SOLO分类理论,构建出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工具,并应用该工具对L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了解小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学生整体开放题学习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开放题理解程度与学情不一定成正比;不同学习任务下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存在差异。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教学建议:立足学情,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学习任务,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空间;“质”“量”结合,合理评价学生思维水平。最后,通过研究可以看出: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基于SOLO分类理论构建的评估工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数学开放题评估工具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林敏婷[5](2020)在《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题因其显着的开放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备受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开放题研究的热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开始明确提出对“开放题”的教学要求。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仍停留在中学,开放题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缺乏关注,对小学数学开放题展开教学设计研究的规范论文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将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建构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并给出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案例。本研究基于教学设计的视角,旨在将开放题融入现实的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构建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丰富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案例,扩充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文献分析和课例研究的研究方法,按以下思路开展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小学数学开放题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分析,展开了对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特点与分类以及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意义的理性思考。其次,基于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教学观四个方面的前提性思考,从课程标准和教材两方面对教学内容做深入分析,建构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再次,根据构建的一般流程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利用数学开放题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再借助PTA量表和“等级赋分制”进行教学评价与分析,呈现最终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结合本研究实施情况和教学评价结果,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并提出若干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需要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教学观的转变作为前提;而融入则需要建构一般的教学设计流程,并将“开放”贯穿始终;就基于一般教学设计流程而形成的4节“多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而言,在教师、学生和课堂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把“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时,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融入的顺畅”:以教材为灵感,改编或自编数学开放题;以开放为主线,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编制和评价数学开放题测试卷。本研究弥补了先前研究者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开放题教学设计研究不足的缺陷,丰富了开放题教学设计案例。但本研究选择的教学对象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构建的教学设计一般流程和呈现的教学案例的可行性还有待验证。今后的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学校的教学班级同时开展教学设计研究,进一步验证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邓汉玲[6](2020)在《高二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问题解决都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问题解决能力也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基于此背景,学校逐渐从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向国家输送能迅速适应社会、造福社会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之前,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当前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因为只有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反馈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高较低水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选拔高水平人才.这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测试与访谈、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式,建立了 4维度8指标16要素的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一套信效度良好的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测试卷,并以此对某示范中学的高二学生展开实证研究,最后根据测试与访谈的分析结果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角度提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建议.本文以解析几何内容为例,对某示范中学的高二学生展开了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研究,全文主要围绕五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测量与评价高二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2)高二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如何?(3)高二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在性别、班级、选课上的差异性如何?(4)影响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有哪些?(5)如何培养或提高学生的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本次实证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该校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整体水平较高;(2)该校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发散性有待提高;(3)能力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着差异,但男女优势不同;(4)班级差异显着,G班比H班水平更高;(5)选课差异显着,偏理生比偏文生的水平更高;(6)学生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时浅尝辄止,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二是不善于整理总结,反思能力较低;(7)影响学生能力水平的因素可能有:思维的品质、对拓展训练的喜欢程度、反思能力、课外涉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论文选题上看,在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研究中,进行评价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多,更是鲜有以解析几何为内容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构建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出一套信效度良好的测试卷,进而利用该评价工具对某校高二学生进行测评并取得实证结果.(2)从数据分析上看,已有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的方式进行分析,而本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定性分析:根据学生的答案判断和分析其具有的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及所处水平,横向分析每个水平学生的答案样例及基本能力点的满足情况,纵向分析各班在每个阶段的满足情况,同时辅以师生访谈来挖掘教与学的建议;定量分析:从已有数据上整体分析能力水平在性别、班级和选课上的差异,试图找到某些规律,得到某些结论.(3)从实证结论上看,本研究通过对低水平学生和高水平学生的访谈分析,初步得出影响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水平的因素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思维的品质、对拓展训练的喜欢程度、反思能力、课外涉猎,为后续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勤[7](2020)在《2015年以来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中“非常规题”的解析及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演越烈,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关键在于人才。在我国,高考是国家、社会对各行人才选拔的最重要的途径。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作为高考科目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年高考之后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是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种文献和专题讲座层出不穷。笔者发现,针对高考生物命题特点研究的文献多见于期刊,论文极少,相应的论文也基本上是对2015年以前的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命题特点的分析研究有很大的意义。此外,在纵向对比之后,近几年高考试题所表现出来的与2015年之前的高考题不同之处,即一些“非常规”、“反套路”的题型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给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和专题研究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把2015至2019年全国I卷生物试题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得出结果,高考命题的总体趋势表现为:1)每年的试题在三本必修课本中都有分布,必修3相对较高;2)答案文字量显着增加;3)信息提取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仍是重点。而2015至2019年全国I卷生物试题的“非常规”特点包括:1)注重“边缘”知识的考查;2)注重课后习题的考查;3)部分考题与大学知识接轨或以大学语言来表达;4)试题的设问思路重复性较大;5)实验题更加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以高考命题总体趋势为基调,结合高考命题的“非常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结论表明:1.从成绩指标上看,可提高班级平均成绩;2.显着降低了低分率的分布比率;3.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沈丽群[8](2019)在《高中数列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颁布,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开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对数列是如何要求的?高中数列教学要怎么来进行,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本文通过研究课改实施以来全国高考数列试题以及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数列教学策略。研究一方面能使现有的数列教学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的、有效的数列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更好的进行数列教学提供参考作用。论文结合高考数列试题研究、学生和教师调查研究两方面所得出的结论以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数列的要求,进而提出数列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结合策略设计教学案例。三个教学案例中,其中两个是新授课案例,一个是复习课案例,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为验证教学策略效果,选取两个班级(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进行教学策略实践研究,之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数列知识检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中得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结果证明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助推的作用。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考数列试题方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即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中基本量的运算,通过考查基础知识间接考查学生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及观察能力,全国课标卷试题的难易度基本保持稳定,基础题和中档题占了很大比重,难题占的比重少,文科试题比理科试题更简单,自主命题卷试题整体偏难,全国课标卷与自主命题卷之间在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面的考查会重复出现,全国课标卷(自主命题卷)已经考查过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自主命题卷(全国课标卷)后面又会考查。数列教学策略方面,数列新授课教学策略:注重概念和公式的形成过程;注重数列中公式、性质的推导;注重等差(等比)数列常规题型的教学;“以本为源”重视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的教学;强化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数列复习课教学策略:强化数列求通项公式与求和问题的解题方法;注重学生差比数列解题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易混知识点和题型进行归纳、对比和整理;注重数列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杜函晓[9](2019)在《《成功之路》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文中提出逆序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较为特殊的词汇现象,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成功之路》系列教材的逆序词进行全面检索,梳理统计了逆序词的分布和等级划分,并调查了汉语学习者对逆序词的掌握情况。从词性、词义和结构等方面对逆序词进行分析,在教材现有的基础上设计针对逆序词的教学辅助材料,以期促进教材逆序词的科学编排,为汉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直观可参考的教学辅助。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并简述了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学习者逆序词掌握情况,从具体教材出发,着眼于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期望能为对外汉语逆序词教学做出一点贡献。研究现状部分从逆序词本体和教学两个视角进行阐述,就对外汉语逆序词教学指出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第二章首先对《成功之路》教材进行梳理,包括初中高三个阶段共计15册综合课本。梳理整理出:初级阶段逆序词134个;中级阶段76个;高级阶段94个。按照逆序词对出现的情况再结合大纲、词典收录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共分为九类)。其次,针对学习者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习者对逆序词的掌握情况(逆序词调查问卷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以及学习者和老师关于逆序词学与教的经验(练习题态度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为后文辅助材料设计提供现实依据。第三章是对需要辨析的逆序词对进行本体分析和辅助材料设计。辅助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学习者,包括练习题和阅读材料。习题有常规题型和根据词对特点设计的针对性题型。初中高三个阶段一共涉及12种具体题型,共计164道题;另一类是提供给教师的讲解设计,主要包括游戏安排、图示讲解还有网络资源参考。第四章是将设计的辅助材料作为资料发放给学习者,采取试用的方式检验材料。选取两组高级阶段学习者作为对比组,对比学习者逆序词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辅助材料的使用建议。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所做主要工作以及存在的不足。

王爽[10](2019)在《两名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该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差异性。为此设置了以下的研究问题:(1)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特点如何?(2)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特点有何异同?(3)影响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哪些?针对以上问题,该文以一名职前教师与一名初中新手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多项式一课为例,采用录像带分析、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和比较法研究了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访谈法比较了影响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通过研究,该文得到如下结论:(1)职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概念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管理四个方面有待提高;(2)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概念讲授、课堂小结、课堂管理三个方面优于职前教师;(3)影响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不同。针对以上结论,该文提出如下建议:(1)增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的时间和机会;(2)高师院校重视数学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协调培养;(3)完善课前准备,从多角度进行课后反思。

二、一道“常规题”的教学及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常规题”的教学及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一学生数学创新题解题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8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创新题研究
    2.2 数学素养的研究
    2.3 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2.4 数学创新题解题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5 文献述评
3 理论研究
    3.1 对数学创新题的认识
    3.2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3.3 理论基础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工具
    4.3 测试题
    4.4 测试题评价框架
    4.5 解题过程与表现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创新题解题水平
    5.2 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5.3 创新题解题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关性
6 教学建议
    6.1 注重常规型数学题的教学
    6.2 重视创新题知识的产生过程
    6.3 借助教材中的创新类型题目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6.4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6.5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6.6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完整性
7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的目的
    第七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做中学理论
        四、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
        二、习题
第三章 教科书习题构成体系比较
    第一节 习题组成比较
    第二节 习题栏目比较
    第三节 习题表征方式比较
第四章 教科书习题形式比较
    第一节 习题类型比较
        一、习题的常规分类
        二、习题的素养水平要求分类
        三、习题数量比较
第五章 教科书习题内容比较
    第一节 针对性比较
        一、针对性原则
        二、针对性评价模型
        三、针对性比较结论
    第二节 层次性比较
        一、层次性原则
        二、层次性评价工具
        三、层次性比较结论
    第三节 情境性比较
        一、情境性原则
        二、情境素材的分类
        三、情境性比较结论
    第四节 开放性比较
        一、开放性习题
        二、统计分析方法
        三、习题开放性比较结论
第六章 教科书习题难度比较
    第一节 习题难度评估工具
        一、评估赋分说明
        二、教科书习题难度评估实例
        三、习题难度比较分析
第七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科书习题结构体系
        二、教科书习题表征方式
        三、教科书习题形式
        四、教科书习题数量
        五、教科书习题内容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第三节 学科素养下习题使用策略
        一、正确认识教科书习题定位
        二、教科书习题的使用策略
        三、教科书习题的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智慧课堂促使教学评价发生转型
        1.1.2 现阶段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缺乏连续性
        1.1.3 “伴随”评价理念为教学评价改善提供新视角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
    2.1 “伴随式评价”相关研究
        2.1.1 课堂评价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2.1.2 不同阶段教学评价的数据采集需求解析
        2.1.3 “伴随式评价”的概念和教学解读
        2.1.4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数据的“伴随”评价尝试
    2.2 教学评价的框架及模式相关研究
        2.2.1 Carless的学习取向评价框架
        2.2.2 澳大利亚学习委员会的评价模式
        2.2.3 英国北爱尔兰的模式
        2.2.4 我国香港的PDICE模式
    2.3 数据流与数据流图相关研究
    2.4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数据相关研究
        2.4.1 智慧课堂的内涵解析
        2.4.2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内容和类型
第三章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框架构建
    3.1 “伴随式评价”活动框架设计指导原则与策略
        3.1.1 活动框架设计的指导原则
        3.1.2 活动框架设计的策略
    3.2 “伴随式评价”活动框架设计要素
        3.2.1 教学评价的通用要素
        3.2.2 “伴随式评价”的其他要素
        3.2.3 “伴随式评价”框架的设计要素
    3.3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流与数据流图
        3.3.1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流动
        3.3.2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流图
        3.3.3 动态学习数据流的评价价值剖析
    3.4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框架构建
        3.4.1 学情诊断-备课阶段
        3.4.2 互动参与-教学阶段
        3.4.3 效果检验-拓展迁移阶段
第四章 面向初中数学的“伴随式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
    4.1 实验思路
    4.2 前期准备
        4.2.1 教学环境准备
        4.2.2 教学内容说明
        4.2.3 教学对象剖析
    4.3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4.3.1 活动设计
        4.3.2 活动过程和实施
    4.4 实验效果分析
        4.4.1 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4.4.2 学习态度分析
        4.4.3 课堂参与度分析
        4.4.4 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分析
        4.4.5 访谈结果分析
    4.5 “伴随式评价”实施建议
    4.6 实验反思与总结
第五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关于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风格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关于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针对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课堂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五 :课堂上学生问题提出情况观察表
    附录六 :面向初中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测评问卷
    附录七 :访谈提纲

(4)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要求
        三、小学开放题评价的现实困惑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相关研究
        二、SOLO分类理论相关研究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章 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与SOLO分类理论
    第一节 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
        二、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的内涵
        三、开放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四、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开放题及评价的要求
    第二节 SOLO分类理论
        一、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
        二、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 SOLO分类理论之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
        一、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的必要性
        二、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的可行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编码与分析
第四章 SOLO分类理论下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工具的构建
    第一节 基于SOLO分类理论数学开放题评估工具的初建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测试卷的设计
        二、基于SOLO分类理论小学数学开放题测试题评价标准的制定
    第二节 基于SOLO分类理论数学开放题评估工具的修改与确立
        一、评估试题的信度效度检验
        二、德尔菲专家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估:以L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例
    第一节 测试
    第二节 数据处理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学生整体开放题学习水平处于较高层次
        二、学生的开放题理解程度与学情不一定成正比
        三、不同学习任务下学生开放题学习水平存在差异
    第四节 建议
        一、立足学情,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
        二、设置多元学习任务,提供自主发展空间
        三、“质”“量”结合,合理评价学习水平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德尔菲专家访谈问卷
    附录2 数学开放题试题工具(修订版)
    附录3 小学数学开放题评价标准(修订版)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
        二、常态课堂
        三、融入
        四、教学设计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貌
        二、研究现状
        三、小结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与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特点与分类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内涵
        二、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特点
        三、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分类
    第二节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意义与价值
        一、知识与技能——促进小学生“双基”的掌握与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信心、意志力的增强
    第三节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前提
        一、教师观的变化:从传授到学习
        二、学生观的变化:从接受到探究
        三、教材观的变化:从唯一到之一
        四、教学观的变化:从学生个体发展到师生共同发展
第二章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构想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分析《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分析教材单元、课时的内容
        三、确立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如何选择数学开放题教学内容
        二、如何设计所选单元或课时的数学开放题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 教学过程的建构
        一、情景导入、突出重点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三、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四、应用反馈、拓展提升
    第五节 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教学评价的考察内容与方法
        二、教学评价的设计依据和评分标准
第三章 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课例研究
    第一节 如何确立“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分析“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内容
        三、确立“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如何组织“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立足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
        二、自编数学开放题,生成创新的教学内容
        三、聚焦编排顺序,组织恰当的教学课时
    第三节 如何选择“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方法
        一、开放式教学法
        二、探究式教学法
    第四节 如何建构“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突出重点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三、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四、应用反馈、拓展提升
    第五节 如何评价“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学习情况
        一、利用测试卷对实验班级每节课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二、设计单元数学开放题测试卷对所有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融入的前提: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教学观的转变
        二、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流程:将“开放”贯穿始终
        三、融入的实际效果: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方面均有成效
    第二节 若干建议
        一、以教材为灵感,改编或自编数学开放题
        二、以开放为主线,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过程
        三、以学生为主体,编制和评价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附录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附录3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附录4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附录5 “多边形的面积”课堂探究报告
附录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附录7 “三角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附录8 “梯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附录9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附录10 “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
附录1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附录12 “三角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附录13 “梯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附录14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附录15 “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开放题测试卷评价标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高二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1.1.2 《2017版课标》提倡评价学生的能力
        1.1.3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1.1.4 解析几何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小结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问题
        2.2.2 问题解决
        2.2.3 问题解决能力
        2.2.4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2.3 高中解析几何相关内容
        2.3.1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体系
        2.3.2 高中解析几何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3.3 高中解析几何中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 研究设计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指标体系
        3.1.2 评价标准
    3.2 调查研究的设计
        3.2.1 测试卷的编制
        3.2.2 访谈提纲的编制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过程实施
        3.4.1 测试
        3.4.2 访谈
    3.5 信效度分析
        3.5.1 项目分析
        3.5.2 信度检验
        3.5.3 效度分析
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1 各题的分水平表现和指标满足情况分析
        4.1.1 有关Q1的统计与分析
        4.1.2 有关Q2的统计与分析
        4.1.3 有关Q3的统计与分析
        4.1.4 有关Q4的统计与分析
        4.1.5 有关Q5的统计与分析
        4.1.6 分阶段分析
    4.2 整体性描述统计与分析
        4.2.1 学生成绩总体分布
        4.2.2 各班分数情况
        4.2.3 各班能力水平情况
    4.3 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3.1 性别差异分析
        4.3.2 班级差异分析
        4.3.3 选课差异分析
    4.4 师生访谈语录分析
        4.4.1 低水平学生的访谈分析
        4.4.2 高水平学生的访谈分析
        4.4.3 教师的访谈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教师教的建议
        5.2.2 学生学的建议
6 结语
    6.1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 研究的局限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测试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各班学生成绩表
致谢

(7)2015年以来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中“非常规题”的解析及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生物高考及要求
    1.2 生物高考题型演变及研究
    1.3 生物高考中的“非常规”题及研究
    1.4 拟研究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路线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3.高考试题及“非常规”题解析
    3.1 前言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果
4.教学实践及评价
    4.1 前言
    4.2 研究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及建议
5.结论与反思展望
    5.1 研究结果
    5.2 反思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致谢

(8)高中数列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课标的要求
        1.1.2 高考改革的要求
        1.1.3 数列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1.1.4 近几年高考对数列知识的考查
        1.1.5 数列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数列
        1.2.2 等差数列
        1.2.3 等比数列
        1.2.4 教学策略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
    2.2 高中数列和高考试题研究
        2.2.1 高中数列教材研究
        2.2.2 高考数列试题研究
        2.2.3 数列教学方面研究
        2.2.4 学生学习数列常见错误研究
    2.3 文献评述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
        2.4.3 问题解决理论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比较研究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访谈法
        3.3.5 案例分析法
        3.3.6 实验法
    3.4 研究工具
        3.4.1 测试卷的编制
        3.4.2 访谈提纲的编制
        3.4.3 教学案例的选取
    3.5 研究的创新之处
    3.6 研究的伦理
    3.7 小结
第4章 近九年高考对数列内容的考查分析
    4.1 高考关于数列的考查要求
    4.2 2010年—2018年高考数列试题分析
        4.2.1 2010年—2018年全国课标卷数列试题分析
        4.2.2 2010年—2018年其它省(市)数列试题分析
        4.2.3 全国课标卷与其它省(市)卷数列试题对比分析
        4.2.4 近九年高考中涉及数列试题的具体评析
        4.2.5 近九年高考数列试题综合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学生学习数列情况以及教师教学的调查
    5.1 学生学习数列情况的调查研究
        5.1.1 学生测试卷设计
        5.1.2 实施测试
        5.1.3 学生测试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5.1.3.1 测试结果统计
        5.1.3.2 测试结果分析
    5.2 对学生和教师访谈
        5.2.1 访谈设计
        5.2.2 实施访谈
        5.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5.2.3.1 学生访谈结果
        5.2.3.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5.2.3.3 教师访谈结果
        5.2.3.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5.3 调查结论
    5.4 小结
第6章 高中数列教学策略研究
    6.1 构建高中数列教学策略
        6.1.1 高中数列新授课教学策略
        6.1.1.1 注重概念和公式的形成过程
        6.1.1.2 注重数列中公式、性质的推导
        6.1.1.3 注重等差(等比)数列常规题型的教学
        6.1.1.4 “以本为源”重视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的教学
        6.1.1.5 强化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
        6.1.1.6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
        6.1.2 高中数列复习课教学策略
        6.1.2.1 强化数列求通项公式与求和问题的解题方法
        6.1.2.2 注重学生差比数列解题技能的训练
        6.1.2.3 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6.1.2.4 注重对学生易混知识点和题型进行归纳、对比和整理
        6.1.2.5 注重数列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6.1.2.6 注重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6.2 高中数列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6.2.1 基于新授课教学策略的案例分析
        6.2.2 基于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案例分析
    6.3 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7.3 研究的展望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三学生数列测试题
附录 B:高二学生数列测试题
附录 C:高三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D: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成功之路》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逆序词本体研究
        1.2.2 逆序词教学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成功之路》逆序词统计及使用情况考察
    2.1 逆序词的界定
    2.2 《成功之路》中的逆序词
    2.3 问卷调查
        2.3.1 调查说明
        2.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3.3 小结
3 教学辅助材料设计
    3.1 初级阶段
    3.2 中级阶段
    3.3 高级阶段
4 试用反馈
    4.1 调查目的、对象、过程
    4.2 调查设计
    4.3 结果分析
    4.4 小结及使用建议
5 结语
    5.1 主要工作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成功之路》逆序词统计表
    附录2 初级阶段逆序词调查问卷
    附录3 中级阶段逆序词调查问卷
    附录4 高级阶段逆序词调查问卷
    附录5 学习者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6 对外汉语教师逆序词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7 补充材料安排表
    附录8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逆序词统计表
    附录9 “演讲-讲演”历时频次对比图
    附录10 后测发放资料
    附录11 后测测试题
    附录12 书目
致谢

(10)两名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主要术语界定
    1.5 创新点
2 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背景
        2.1.1 概念
        2.1.2 理论基础
        2.1.3 方法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特点研究
        2.2.2 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开发与实施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4 小结
4 结果与分析
    4.1 两名教师基本情况
    4.2 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特点
        4.2.1 A教师课堂教学特点
        4.2.2 B教师课堂教学特点
    4.3 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特点比较
    4.4 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影响因素
        4.4.1 A教师课堂教学主要影响因素
        4.4.2 B教师课堂教学主要影响因素
    4.5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A教师《多项式》教学文本
附录 B B教师《多项式》教学文本
附录 C 访谈提纲
致谢

四、一道“常规题”的教学及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一学生数学创新题解题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关性研究[D]. 张天宇.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D]. 朱茂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研究[D]. 单必英. 江南大学, 2020(01)
  • [4]小学数学开放题学习评价研究 ——基于SOLO分类理论[D]. 王珊珊.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开放题融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D]. 林敏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高二学生解析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研究[D]. 邓汉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7]2015年以来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中“非常规题”的解析及教学实践[D]. 杨勤. 西南大学, 2020(01)
  • [8]高中数列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沈丽群.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9]《成功之路》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D]. 杜函晓.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两名职前与新手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D]. 王爽.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一个“常规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