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棚蔬菜气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冷德良,肖建强,何永梅,徐克兰,蔡勤[1](2019)在《大棚蔬菜冷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文中指出冷害是指尚未达到冰点的低温,导致蔬菜出现叶片发紫、上卷、白干,花芽分化不良,花打顶,果实转色慢等现象,是冬春季大棚蔬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现象,虽然造成的损失没有冻害严重,但也需要引起菜农注意。一、大棚蔬菜冷害症状1.叶片异常(1)叶片发紫。多集中在大棚的风口下或入口处,是由于缺磷所致。缺磷原因:一是温度低,磷元素在吸收
冯小鹿[2](2017)在《谈春棚蔬菜的安全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防冻害在春棚内低温、高湿、寡照条件下,蔬菜既易遭受冻害,又易感染病虫害。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是:1.雪后及时清除大棚积雪,防止大棚倒塌;在大棚四周清沟排水,以降低棚内湿度。2.大棚内增设小拱棚,晚上多层覆盖防寒保温,白天揭去覆盖物增加光照。3.雪后或连续阴天转晴后,要适当遮荫或循序渐进地揭棚,以防植株因陡然失水而"闪苗"。4.控制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增加空气湿度。5.对未受害或受害轻的蔬菜,可酌情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颜色发黄缺氮的植株
司鹏飞,王建中,王忠武[3](2016)在《长期大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集约化种植条件下,广大菜农为追求生产效益长期大量施用高氮磷含量的化肥和有机肥,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养分失衡、盐分累积、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现针对保护地施肥现状及氮肥对其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减量施肥是基本防治对策,以期为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李顺[4](2014)在《HS提高番茄硝酸盐胁迫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不仅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长,而且降低其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设施土壤中主要阴离子类型为N03一。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我国设施和露地中主要栽培的蔬菜之一。硫化氢(H2S)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外源H2S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缓解逆境胁迫。本论文研究了外源H2S对N03-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以及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探讨H2S提高硝酸盐胁迫抗性的分子机理。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以番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施加H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N03-显着抑制番茄种子萌发,100mmol·L-1NO3-处理下种子发芽率降低了45%。在100mmol·L-1NO3-胁迫下,外源施加100、200、500和800μmol·L-1的H2S供体NaHS能缓解N03-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00Hmol·L-1 NaHS处理效果最好。外源NaHS处理降低了N03-胁迫下番茄胚根中TBARS和ROS的含量。进一步分析表明100 μmol·L-1 NaHS处理显着提高了N03-胁迫下番茄胚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及胚根中SOD、POD、CAT和APX活性,缓解了N03-对种子造成的氧化损伤作用。此外,还发现NaHS处理增加N03-胁迫下番茄胚根中NO含量。以上结果表明,H2S缓解N03-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与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及增加NO含量有关。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施加0、50、100、150和200 mmol·L-1硝酸盐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6d后,番茄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根冠比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番茄幼苗根系TBARS、ROS、H2O2和PC的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番茄幼苗根系SOD、POD、CAT和APX活性和基因表达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根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0mmol·L-1NO3-对番茄幼苗生长影响不大,但浓度达到100mmol·L-1时已对番茄生长产生了显着胁迫,导致膜脂氧化损伤加重,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的活性,但番茄能通过调节渗透调节剂的合成代谢来抵御硝酸盐胁迫,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硝酸盐耐受性。3.研究了外源施加H2S供体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mol·L-1 NO3-胁迫下,外源施加50、100和300 μmol·L-1的NaHS能缓解NO3一胁迫对幼苗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00μmol·L-1 NaHS处理效果最好。处理10d后,与单独100mmol·L-1 NO3-处理相比,100μmol·L-1 NaHS能够增加番茄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而根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番茄幼苗根系TBARS、ROS、H2O2和PC的含量均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外源100μmol·L-1 NaHS处理显着提高了N03-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中SOD、POD、CAT和APX活性及渗透调节剂含量,缓解了N03-对幼苗根系造成的氧化损伤作用。此外,还发现NaHS处理增加硝酸盐胁迫根系中H2S含量。以上结果表明,NaHS缓解NO3-胁迫对番茄幼苗的影响可能与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调节渗透调节剂的合成代谢及增加H2S含量有关。4.应用Affymetrix番茄基因芯片分别研究了100 mmol·L-1硝酸盐、100μmol·L-1 NaHS以及硝酸盐和NaHS共同处理后3h番茄幼苗根系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三种处理3h后,分别有10773,9122,10885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差异表达变化倍数值在大于2和小于-2范围内的基因分别有503(其中上调基因250个,下调基因253个),430(其中上调基因190个,下调基因240个)和484个(上调基因213个,下调基因271个)。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这些基因功能涉及代谢、信号转导、胁迫抗性、转录因子、转运、蛋白合成与降解、激素响应、细胞壁等多个方面。我们采用RT-PCR的方法验证了24个基因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其与芯片的结果基本符合。5.应用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外源H2S和NO供体处理对N03-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指标及缓解盐胁迫引起的氧化伤害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100mmol·L-1 NO3-处理相比,100 μmol·L-1NaHS和100 μmol·L-1SNP均能够减少番茄根部脂质过氧化及调节体内多种抗氧化酶(包括SOD、POD、CAT和APX)的活性,从而缓解盐胁迫引起的氧化伤害。H2S上述的生物学效应均能够被H2S的清除剂HT和抑制剂PAG以及NO的专一性清除剂cPTIO所逆转。通过荧光显微镜的方法测定内源NO发现,NaHS处理能够显着促进番茄体内NO的产生,且被HT、PAG和cPTIO所逆转。因此,我们认为H2S上述的保护作用可能与NO产生有关,并且H2S触发了NO产生。
张娜[5](2014)在《两种水栽方式及其水旱轮作对设施土壤性质影响的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设施土壤盐渍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阻碍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江解增等(2011)提出的设施水生蔬菜-旱生蔬菜的轮作模式集换茬轮作和灌水洗盐于一体,压盐降渍效果明显,不仅免去了换土、揭膜、覆膜等繁琐操作及相关费用,而且水生蔬菜作为特色蔬菜经济效益可观,便于有效实施和推广。但是由于水资源及设施建设的限制,长时间保持水层有很大难度。为了探索一种有效可行且经济节水的设施水旱轮作模式,本文通过充分湿润种植湿栽水芹,淹水种植豆瓣菜,调查比较了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对0-40cm土层土壤EC值、离子含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同时进一步比较分析种植同种水生蔬菜进行两种水旱轮作后0-40cm土层的土壤EC值、离子含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等指标的变化。本文还以聚乙烯栽培桶和蕹菜为材料,以常规旱作为对照,模拟了两种水作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治理与缓解的过程。主要结果如下:1.充分湿润栽培明显降低0-30cm土层的总盐含量,且降幅高于淹水栽培,而30-40cm深层土壤盐分含量有所上升,表明下渗盐分部分滞留在深层土壤。充分湿润栽培处理下作物吸收量小的离子均有较大幅度下渗,而主要养分离子N03-在作物根系主要吸收层反而上升,K+的下降幅度也明显小于淹水栽培,说明充分湿润栽培降低盐分含量的同时对作物吸收量较大的养分离子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不会造成土壤N03-和K+的缺失。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处理下,各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仍有降低,但降幅较少,且水作方式间差异不大;各土层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有所下降,且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大于蔗糖酶。2.土壤总盐含量在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处理两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在改旱作2个月后均有不同幅度的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处理前的盐分含量,且两种水作方式的效果相当。两个月的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处理下,各土层NO3、SO42--和Cl-的含量明显降低,且两种水作方式下相应土层SO42-含量的降幅大于N03-含量的降幅,改旱作2个月后各土层NO3、SO42-和Cl-的含量均有所回升,且充分湿润栽培2个月处理的各土层NO3-的含量的回升要明显高于淹水栽培处理。各土层阳离子的含量在2个月的充分湿润栽培和淹水栽培下均明显降低,在改旱作后均有所增加,且充分湿润栽培处理的各土层K+的含量回升要明显高于淹水栽培处理。在两种水作方式处理下各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均有所下降,两种水作方式的下降幅度相近;各土层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也均有所下降,且两种方式下降幅度相近3.在设施盐渍化土壤上,通过模拟常规施肥,比较分析了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均能有效降低盐渍化土壤耕作层盐分含量和N03-含量,使其恢复到植物生长的适宜范围(EC5:1<500μS·cm-1),且每茬蕹菜的产量及株高茎粗等农艺学性状均优于常规旱栽;两种水作中,淹水栽培处理的降盐效果明显优于充分湿润栽培,但试验中淹水栽培处理后土壤的含盐量过低,相反充分湿润栽培处理后的土壤含盐量适中,更适合下茬作物的生长。4.两种水作方式均能有效控制健康土壤盐分的增加,缓解推迟生产常规超量施肥可能导致的盐渍化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植株体内硝酸盐的含量,且充分湿润栽培处理后能在控制盐分增加的同时保证土壤N03-含量在正常范围,避免养分的过量流失。
王波[6](2013)在《密山市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评价及耐盐番茄品种筛选》文中研究表明番茄在中国又称“西红柿”、“洋柿子”,原产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安第斯山脉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等国的高原或谷地。番茄果实中含有极丰富的营养,由于营养丰富,风味可口,色泽鲜艳,又比一般水果价格低廉,是大众喜爱的水果。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影响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盐害是番茄等蔬菜作物在含水溶性盐类较多的土壤上栽培,而造成的生长不良、产量下降、甚至死亡。随着我国保护地各设施的发展,近年我国保护地蔬菜面积逐年增加,蔬菜连作,保护地小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设施内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设施内番茄生产也受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产生定植后番茄缓苗较慢,叶片颜色变深,叶片量减少,缓苗后生长慢。本研究就是针对密山市保护地番茄种植现状,在对密山市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主栽的番茄品种进行耐盐性筛选,以期为密山市及我国保护地耐盐番茄品种选择奠定筛选数据基础。实验结论如下:1.密山市和平乡大棚土壤在种植3年后,土壤盐分累积比较迅速,总体320年种植年限内盐分累积呈上升趋势,种植3年大棚土壤土样盐分浓度为33.987cmol/kg-1,而种植20年的大棚土壤土样盐分浓度达到63.702cmol/kg-1,盐分浓度增加了87%。同时种植15年的大棚pH值为6.24,露地pH值为7.11,大棚土壤出现明显的酸化。2.本试验对密山市主栽番茄品种瑞菲、美利、改良百利、东农720、欧盾和东农712共6个番茄品种进行耐盐性鉴定,通过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方法对6个品种苗期和全生育期生物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瑞菲、东农720和改良百利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同时果实性状、植株生长势以及熟期等性状均比较突出,可以作为耐盐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3.在利用间接鉴定指标进行6个品种苗期耐盐性鉴定的过程中发现,脯氨酸及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与品种耐盐性呈显着相关,可以作物番茄苗期耐盐性鉴定的间接指标,用于番茄品种和种植资源苗期耐盐性筛选。
郭广新[7](2013)在《人工营养土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使用多年的设施栽培(温室)内土壤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和连作障碍,造成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病虫害增多等严重问题,本文以田园土,粉碎的玉米秸秆和干鸡粪作为试验的主要材料,连续种植两季番茄,共设四个处理,处理1(秸秆:园土=3:1),以下简称T1,处理2(秸秆:园土=2:1),以下简称T2,处理3(秸秆:园土=1:1),以下简称T3。分析不同配比中营养土对温室土壤理化性状、微环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结果表明:1. T1处理连续两茬番茄的根际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有机质,全氮含量最高。第二茬番茄在生长中期的根际营养土速效钾含量分别比T2,T3,CK高11%,34.8%和59%。第二茬番茄根际营养土在生长后期的有机质含量比T2,T3,CK高82.3%,151.3%和117.7%。2. T1处理连续两茬番茄的根际土壤中,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第一茬番茄在生长中期的根际营养土氨化细菌含量分别比T2,T3,CK高4.4%,35.4%,99.1%。第二茬番茄在生长后期的根际营养土放线菌含量分别比T2,T3,CK高30.4%,56.2%,91.7%。3. T1处理连续两茬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都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第二茬番茄在生长中期的株高比T2,T3,CK高13.1%,15.8%和28.6%。第二茬番茄在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比T2,T3,CK高8.1%,20.8%和35.5%。4. T1处理连续两茬番茄的品质(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好于其他处理,第一茬维生素C含量T1处理比T2,T3,CK高18.75%,60.1%和45.8%。
蒋朝晖[8](2013)在《氮肥施用对大棚内土壤氮素转化及主要气态污染物释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大棚是个接近封闭的生态系统,其施用氮肥量大,氮肥的利用率低,与敞开体系相比挥发氮素不易扩散,各种环境问题易发生。为了提高氮肥使用效率,进行了各种尝试,如利用尿素包膜,或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聚合物、元素硫。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田间试验,在蔬菜大棚中单独施入尿素,或包膜,或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分析了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转化、测定了氨气、二氧化氮和臭氧等气体。研究了大棚内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释放特征,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室内模拟,不同尿素水平施入土壤一周后,随着施肥水平的的增大,pH值明显上升,NH4+-N浓度上升较大,N03--N浓度上升缓慢,土壤中有效态A1、Mn、Cu、Zn、Ca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大而下降。动态试验表明,土壤中五种元素(Al、Mn、Cu、Zn、Ca)随着pH升高,有效态含量逐渐降低,然后随pH降低而升高,其中Al受pH影响最大,当pH上升7.00以上时,有效态A1就很少了,试验发现Ca受pH影响最小。用二次方程Y=ax2+bx+c模拟这些元素含量与pH的关系,在pH4-8范围内,五种元素含量与pH呈负相关。2、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4个尿素品种(普通尿素、保水型控释尿素、德国缓释尿素、矿物改性保膜尿素)施入土壤后pH变化和氨气释放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德国缓释尿素pH下降速度最慢,而氨气挥发量最多,五周内在冲积性菜园土、红壤性菜园土、茶园土和北京菜园土中挥发NH3-N分别占总施N量的25.6%、16.7%、3.0%和34.4%。矿物改性包膜尿素pH下降最快,氨气挥发量最少,五周内在冲积性菜园土、红壤性菜园土、茶园土和北京菜园土中挥发NH3-N分别占总施N量的8.07%、5.19%、0.85%和13.0%。这是由于德国缓释尿素含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抑制硝化反应,pH下降缓慢,氨气挥发量大,矿物改性包膜尿素外面一层磷矿粉,能缓解尿素的溶解,降低氮的释放,减少氨气挥发,优于其它尿素品种。3、采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双氰胺在不同温度下对两种不同土壤(碱性菜园土和酸性菜园土)中氨挥发的影响,以及对尿素氮转化和)H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中,随着温度的升高pH值和氨的挥发量都升高。碱性土壤氨的挥发量远远大于酸性土壤,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的处理中,15℃时氨挥发总量增加了353.18%,25℃时增加了618.33%,35℃时增加了1080.46%。总体上土壤硝态氮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铵态氮的量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铵氮含量出现峰值的时间提前,约为一周。4、在长沙大棚田间试验四个不同氮肥处理:不施氮肥(T1)、施普通尿素(T2)、施矿物改性包膜尿素(T3)、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普通尿素(T4)中,利用被动采样器,进行了一个半月对NH3、N02和03的采样,氨气、二氧化氮和臭氧平均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μg/m3):T4(31.66)>T2(25.93)>T3(23.52)>T1(7.96),T2(10.99)>T3(8.16)>T4(7.48)>T1(5.20),T2(75.05)>T364.20)>T4(63.85)>T1(49.02)。塑料大棚中施入氮肥后,发生了光化学反应,并且产生了有害气体的积累。双氰胺抑制铵根离子向硝酸盐的转化,增加了氨挥发和减少二氧化氮的生成。矿物改性包膜尿素减少了氨挥发和二氧化氮的生成,增加了氮素利用效率。极显着正相关(p<0.01)在大气温度与氨气和二氧化氮水平之间、土壤pH值与氨气和二氧化氮水平之间被证实。高纬度大棚中,银川其臭氧浓度是低纬度长沙的两倍。银川郊区臭氧日浓度在168.03到214.83μ g/m3之间变化,超过了160μ g/m3(国家一级标准),最大值214.83μ g/m3超过了200μ g/m3(国家三级标准)。5、用气相色谱并使用质谱检测器对非甲烷碳氢化合物进行分析,检测限在0.1μ g/m3以下。长沙市郊区温室大棚内外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平均浓度,大棚内的NMHC的浓度远远高于大棚外,棚内NMHC总浓度是132.53ppb,是棚外的4.44倍。棚内植物释放了大量异戊二烯,棚内大气中VOCs化学活性强于棚外,更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大棚内莴苣叶片中POD活性棚外大于棚内,说明了大棚施肥明显地抑制了POD活性,而棚外较高的POD抑制植株的生长,因此棚外莴苣生长矮小。特别是棚内施氮肥处理第二次测定中,POD活性异常低,受到严重抑制,此时棚内施氮肥处理第二次测定中MDA含量异常升高,远远高于同次测定的其它处理,表明此时莴苣已经受到了明显的环境胁迫作用,在塑料大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施入氮肥后,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产生有害气体的积累,造成了对植物的伤害。
罗佳[9](2008)在《不同棚龄蔬菜大棚番茄硝酸盐的累积和ALA/DCD的调控效应》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番茄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四种棚龄土壤和番茄果实内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探讨了随着棚龄变长,土壤和番茄果实内硝酸盐累积的规律。又在相对应不同棚龄(10年,7年,5年,3年)大棚内分别对番茄施用了不同浓度(高,中,低)的ALA、DCD,以引起番茄果实NO3-,NO2-含量和有关营养品质(糖度,番茄红素,总酸,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通过频数分布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差异的显着性检验,揭示了施用ALA、DCD后所产生的番茄安全品质(NO3-,NO2-含量)和营养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棚龄的变长,番茄果实内的硝酸盐含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和土壤内硝酸盐含量有较明显上升密切相关。土壤和番茄果实内的硝酸盐含量上升速度相比较,番茄果实的升速明显较快,似乎存在着由土壤污染引起的激发、放大效应。(2)长龄棚和短龄棚比较,硝酸盐在土壤各个层次的含量都较短龄棚同层次的含量为高;在垂直方向上,长龄棚和短龄棚内土壤硝酸盐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长龄棚的递减梯度较短龄棚为大。从而造成在土壤深层长龄棚和短龄棚的硝酸盐含量趋于接近的态势。(3)施用ALA和DCD后,取得抑制番茄果实内NO3-,NO2-累积的较好效果,尤其对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长龄棚,抑制效果更好。在ALA和DCD的浓度试验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对NO3-,NO2-累积的抑制效应明显上升。从对NO3-,NO2-累积抑制的比较看,对后者的抑制效果更佳。(4)施用ALA和DCD后,不但取得抑制番茄果实内NO3-,NO2-累积的较好效果,且对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有所改善,在品质中以对糖度,番茄红素和总酸含量的改善更为明显。ALA和DCD的作用相比较,ALA的改善营养品质的效应明显超过DCD的效应。若对番茄果实NO3-,NO2-累积的抑制效应和改善营养品质的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则ALA的作用在总体上超过了DCD的。(5)施用ALA和DCD后,番茄果实内NO3-,NO2-含量的变化和其营养品质的变化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现象,而是具有一定关联,其中NO3-,NO2-累积机的抑制水平和糖度增加幅度呈明显负相关;其次,和VC含量增加亦有一定负相关关系。这启示人们在采取施用ALA或DCD的措施时,既要考虑对提高番茄果实安全品质的效用,又要考虑对改善番茄营养品质的效用,应全面衡量、综合评价,争取获得双赢的最好结果。
王玉堂[10](2004)在《大棚蔬菜气害及其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
二、大棚蔬菜气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棚蔬菜气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大棚蔬菜冷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棚蔬菜冷害症状 |
1. 叶片异常 |
2. 花芽分化不良 |
3. 花打顶 |
4. 果实转色慢 |
二、冷害预防措施 |
1. 保温增温 |
2. 降湿 |
3. 养护叶片 |
4. 预防病害 |
三、冷害补救措施 |
(2)谈春棚蔬菜的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冻害 |
1. 雪后及时清除大棚积雪, 防止大棚倒塌;在大棚四周清沟排水, 以降低棚内湿度。 |
2. 大棚内增设小拱棚, 晚上多层覆盖防寒保温, 白天揭去覆盖物增加光照。 |
3. 雪后或连续阴天转晴后, 要适当遮荫或循序渐进地揭棚, 以防植株因陡然失水而“闪苗”。 |
4. 控制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增加空气湿度。 |
5. 对未受害或受害轻的蔬菜, 可酌情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 对颜色发黄缺氮的植株可喷施2~3次0.3%尿素溶液。 |
二、防肥害 |
1. 施肥量太大或离植株太近, 作物被高浓度肥料烧伤:例如尿素一次用量太大使种子或幼苗烧伤等。 |
2. 某一营养元素施用过量, 导致其他元素缺乏:例如过量施用钾肥会导致作物缺钙、缺镁等。 |
3. 在封闭管理条件下, 过量施用氮肥, 施后不覆土或未及时通风, 发生氨气或亚硝酸气体毒害。 |
三、防雪害 |
1. 及时扫雪。 |
2. 注意放风换气。 |
3. 巧用雪水化害为益。 |
四、防气害 |
1. 科学施肥。 |
2. 及时通风换气。 |
3. 减少毒气源。 |
4. 选用无毒塑料薄膜。不使用掺入较多增塑剂的塑料薄膜作棚膜。 |
5. 补救措施。 |
(3)长期大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地施肥现状 |
2 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
3 防治对策 |
(4)HS提高番茄硝酸盐胁迫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 |
1.1.1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现状 |
1.1.2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症状 |
1.1.2.1 土壤症状 |
1.1.2.2 作物症状 |
1.1.3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 |
1.1.3.1 盲目大量施肥 |
1.1.3.2 不合理灌溉 |
1.1.3.3 保护地特殊环境 |
1.1.3.4 种植种类单一 |
1.1.4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 |
1.1.4.1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土壤的伤害 |
1.1.4.2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作物的伤害 |
1.1.4.2.1 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1.1.4.2.2 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1.4.2.3 对作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1.1.4.2.4 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1.4.2.5 对作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1.1.4.2.6 对作物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
1.1.5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
1.1.5.1 合理施肥 |
1.1.5.2 合理灌溉 |
1.1.5.3 改良土壤 |
1.1.5.4 覆盖地膜 |
1.1.5.5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 |
1.1.5.6 使用外源物质 |
1.2 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植物中的调控作用 |
1.2.1 H_2S的性质及存在形式 |
1.2.2 植物中H_2S的产生和释放 |
1.2.3 植物体内H_2S的测定 |
1.2.4 H_2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1.2.4.1 H_2S与种子萌发 |
1.2.4.2 H_2S与根发育 |
1.2.4.3 H_2S与气孔运动 |
1.2.4.4 H_2S与光合作用 |
1.2.4.5 延缓衰老及延长花期 |
1.2.4.6 参与生长发育 |
1.2.4.7 调节硫代谢 |
1.2.5 H_2S在植物逆境生理中的作用 |
1.2.5.1 H_2S与水分胁迫 |
1.2.5.2 H_2S与盐胁迫 |
1.2.5.3 H_2S与高温胁迫 |
1.2.5.4 H_2S与离子胁迫 |
1.2.5.5 H_2S与其他胁迫 |
1.2.6 H_2S与其他信号分子的互作 |
1.2.6.1 H_2S与NO和CO的相互关系 |
1.2.6.2 H_2S与Ca~(2+)/CaM的相互关系 |
1.2.6.3 H_2S与H_2O_2的相互关系 |
1.2.7 H_2S与激素之间的作用 |
1.2.8 H_2S的调节机制 |
1.3 NO是逆境胁迫下重要的信号分子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外源H_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处理方法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3.1 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计算 |
2.1.3.2 胚根长和鲜重 |
2.1.3.3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
2.1.3.4 抗氧化酶活性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的测定 |
2.1.3.5 荧光显微镜测定ROS和NO含量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硝酸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2 不同浓度H_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3 不同浓度H_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种子TBARS含量和ROS积累的影 |
2.2.4 H_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种子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2.2.5 H_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种子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2.2.6 H_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种子NO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硝酸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幼苗培养及处理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3.1 株高、鲜重、干重、根冠比及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3.1.3.2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H_2O_2含量的测定 |
3.1.3.3 荧光显微镜测定ROS含量 |
3.1.3.4 蛋白质羰基(PC)、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3.1.3.5 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3.1.3.6 总RNA的提取及半定量RT-PCR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分析 |
3.2.1 硝酸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2 硝酸盐胁迫对番茄幼苗根系TBARS和ROS含量的影响 |
3.2.3 硝酸盐胁迫对番茄幼苗根系H_2O_2和PC含量的影响 |
3.2.4 硝酸盐胁迫对番茄幼苗根系抗氧化酶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5 硝酸盐胁迫对番茄幼苗根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外源H_2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幼苗培养及处理 |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1.3.1 株高、鲜重、干重、根冠比及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4.1.3.2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H_2O_2含量的测定 |
4.1.3.3 荧光显微镜测定ROS含量 |
4.1.3.4 蛋白质羰基(PC)、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4.1.3.5 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4.1.3.6 H_2S含量的测定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分析 |
4.2.1 外源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2 外源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TBARS和ROS含量的影响 |
4.2.3 外源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H_2O_2和PC含量的影响 |
4.2.4 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5 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4.2.6 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H_2S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外源H_2S缓解番茄硝酸盐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材料和试剂 |
5.1.2 幼苗培养及处理 |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5.1.3.1 cDNA芯片杂交和数据分析 |
5.1.3.2 总RNA的提取和RT-PCR分析 |
5.2 结果分析 |
5.2.1 番茄幼苗根系中硝酸盐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 |
5.2.2 番茄幼苗根系中H_2S响应基因的鉴定 |
5.2.3 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中H_2S响应基因的鉴定 |
5.2.4 总RNA的质量检测分析 |
5.2.5 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
5.3 讨论 |
第六章 H_2S和NO缓解番茄硝酸盐胁迫引起氧化损伤作用的关系研究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材料和试剂 |
6.1.2 幼苗培养及处理 |
6.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6.1.3.1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H_2O_2含量的测定 |
6.1.3.2 荧光显微镜测定NO含量 |
6.1.3.3 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6.1.4 数据处理 |
6.2 结果分析 |
6.2.1 不同浓度NaHS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TBARS含量的影响 |
6.2.2 不同硫钠衍生物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TBARS含量的影响 |
6.2.3 H_2S清除剂和抑制剂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TBARS和NO积累的影响 |
6.2.4 不同浓度SNP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TBARS和NO积累的影响 |
6.2.5 NO清除剂逆转了H_2S和NO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 |
6.2.6 H_2S和NO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6.2.7 H_2S和NO对硝酸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NO积累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H_2S和NO缓解硝酸盐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 |
6.3.2 H_2S与NO在抵抗硝酸盐胁迫方面可能存在的互作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5)两种水栽方式及其水旱轮作对设施土壤性质影响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设施土壤盐渍化研究进展 |
1.1 设施盐渍化的主要特征 |
1.2 设施盐渍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1.3 对作物的影响 |
1.4 设施盐渍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
1.5 防治措施 |
1.6 展望 |
2 水旱轮作研究现状 |
2.1 主要的水旱轮作模式 |
2.2 水旱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2.3 水旱轮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2.4 水旱轮作对病虫草害及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 |
2.5 展望 |
第二章 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性质影响的差异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与土样采集 |
1.2 测定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种水作前后土壤EC值的变化 |
2.2 两种水作前后土壤主要阴离子含量的变化 |
2.3 两种水作前后土壤主要阳离子含量的变化 |
2.4 两种水作前后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
2.5 两种水作前后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的变化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两种水旱轮作对设施土壤性质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种水旱轮作对土壤EC值的影响 |
2.2 两种水旱轮作对土壤主要阴离子含量的影响 |
2.3 两种水旱轮作对土壤主要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
2.4 两种水旱轮作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
2.5 两种水旱轮作对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两种水作方式治理设施土壤盐渍化的模拟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土层EC值的变化 |
2.2 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土层NO_3~-含量的变化 |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蕹菜的农艺性状 |
2.4 不同栽培方式下蕹菜植株硝酸盐的含量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两种水作方式缓解设施土壤盐渍化的模拟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与实施 |
1.2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土层EC值及NO_3~-含量的变化 |
2.2 不同栽培方式下蕹菜植株硝酸盐的含量 |
3 小结与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密山市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评价及耐盐番茄品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
1.2.1 盐分胁迫对番茄表型及生理生化影响 |
1.2.2 耐盐番茄育种研究进展 |
1.3 设施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 |
1.3.1 保护地次生盐渍化 |
1.3.2 保护地盐分累积的特点 |
1.3.3 设施次生盐渍化对蔬菜的危害 |
1.4 植物耐盐机理 |
1.5 密山市设施番茄栽培现状 |
1.5.1 密山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1.5.2 密山市番茄品种种植现状 |
1.6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密山市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测定 |
2.1 供试材料 |
2.1.1 盐渍化测定地点选择 |
2.1.2 仪器、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土壤盐分离子测定 |
2.3.2 土壤酸化测定 |
2.4 讨论 |
2.4.1 不同年限盐离子浓度 |
2.4.2 土壤酸化 |
2.4.3 设施土壤盐渍化调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密山市保护地耐盐番茄品种筛选 |
3.1 供试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苗期耐盐性鉴定 |
3.2.2 不同种植年限大棚种植生物性状比较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苗期耐盐性鉴定 |
3.3.2 不同种植年限大棚番茄种植生物性状比较 |
3.4 讨论 |
3.4.1 番茄苗期耐盐性直接鉴定指标 |
3.4.2 番茄苗期耐盐性间接鉴定指标 |
3.4.3 不同种植年限大棚番茄种植生物性状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人工营养土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设施农业 |
1.1.1 国外研究发展 |
1.1.2 国内研究发展 |
1.1.3 存在问题 |
1.2 无土栽培 |
1.2.1 国外研究发展 |
1.2.2 国内研究发展 |
1.2.3 存在问题 |
1.3 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 |
1.3.1 定义、特征 |
1.3.2 成因、危害 |
1.3.3 防治措施 |
1.4 有机土栽培技术发展情况 |
1.4.1 定义、特点、操作流程 |
1.4.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5 有机物料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7 拟解决的问题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的时间地点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3.1 试验方法 |
2.4 调查项目及方法 |
2.4.1 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
2.4.2 植株生长发育情况 |
2.4.3 番茄品质 |
2.4.4 番茄产量 |
2.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人工营养土的堆制方法及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 |
3.1.1 堆肥温度的变化 |
3.1.2 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
3.1.3 堆肥过程中的 pH 的变化 |
3.1.4 堆肥过程中 C/N 的变化 |
3.1.5 堆肥过程中的养分含量 |
3.2 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3.2.1 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分析 |
3.2.3 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 |
3.2.4 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情况分析 |
3.3 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 |
3.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
3.3.2 不同处理对土壤氨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
3.3.3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
3.3.4 不同处理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3.4 番茄的生长发育情况 |
3.4.1 番茄株高变化情况 |
3.4.2 番茄茎粗变化情况 |
3.4.3 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情况 |
3.4.4 番茄根系的根系活力 |
3.5 番茄品质分析 |
3.6 番茄产量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营养土对温室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
4.2 营养土对温室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影响 |
4.3 营养土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
4.4 营养土对温室番茄品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氮肥施用对大棚内土壤氮素转化及主要气态污染物释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尿素在土壤中的行为 |
2.1 引起土壤pH值急剧上升 |
2.2 尿素被土壤利用的效率低,N素损失量大 |
2.3 长期施用尿素导致土壤酸化 |
3 对流层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污染水平 |
3.1 VOCs的来源和危害 |
3.2 VOCs污染水平 |
4 大棚中的环境问题 |
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和意义 |
5.1 主要内容 |
5.2 预期目标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尿素水平施入土壤后对氮素转化及金属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和pH变化特性 |
2.2 尿素施入后土壤中有效态Al、Mn、Cu、Zn、Ca变化特性 |
3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尿素品种施入土壤后PH变化和氨气释放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根据土壤pH变化和氨气释放特性筛选优良的尿素品种 |
2.2 普通尿素与矿物改性包膜尿素对土壤短期内pH和氨气释放日变化影响研究 |
3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温度下双氰胺对两种土壤中尿素氮转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温度下双氰胺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2.2 不同温度下双氰胺对氨挥发的影响 |
2.3 双氰胺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
3 结论 |
第五章 大棚内不同氮肥施用对棚内NH_3、NO_2和O_3的浓度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棚不同处理之间NH_3、NO_2和O_3浓度日变化特征 |
2.2 pH值、温度和相对湿度对NH_3、NO_2和O_3释放的影响 |
2.3 不同地区的臭氧水平 |
3 结论 |
第六章 大棚内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释放特征及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1 试验 |
1.1 试验地点与步骤 |
1.2 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的采样与分析方法 |
1.3 MDA和POD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棚内外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浓度水平和化学反应活性 |
2.2 棚内外莴苣叶片中POD活性和MDA含量比较 |
3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不同棚龄蔬菜大棚番茄硝酸盐的累积和ALA/DCD的调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累积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 |
1.1.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1.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2 硝酸盐的吸收、转运及还原 |
1.2.1 硝酸盐的吸收、转运 |
1.2.2 硝酸盐的还原 |
1.3 硝酸盐的累积机制 |
1.4 影响硝酸盐累积的因素 |
1.4.1 内源因素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1.4.2 气象因素的影响 |
1.4.3 土壤因素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1.4.4 栽培措施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1.4.5 采后因素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1.5 蔬菜大棚中存在的主要公害及预防管理(和硝酸盐累积有关的) |
1.5.1 化学农药危害 |
1.5.2 化肥危害 |
1.5.3 其他危害 |
1.5.4 预防管理 |
1.6 硝酸盐含量的食用卫生标准 |
1.7 调控措施 |
1.7.1 肥料施用上的调控 |
1.7.2 农药施用上的调控 |
1.7.3 其它生态因子(光,热,水)的调控 |
1.7.4 栽培制度上的调控 |
1.7.5 抑制剂施用上的调控 |
1.8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和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棚龄蔬菜大棚土壤和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累积 |
3.1.1 蔬菜大棚土壤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棚龄的变化 |
3.1.2 不同棚龄土壤硝酸盐含量的比较 |
3.2 调控措施对不同棚龄蔬菜大棚番茄果实的的效应 |
3.2.1 ALA 的调控效应 |
3.2.2 DCD 的调控效应 |
3.2.3 ALA 和DCD 调控效应的比较 |
3.2.4 在 ALA 和 DCD 作用下,对番茄果实 NO_3~-、NO_2~-累积的抑制效应与营养品质变化的相关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大棚蔬菜气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棚蔬菜冷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J]. 冷德良,肖建强,何永梅,徐克兰,蔡勤. 科学种养, 2019(11)
- [2]谈春棚蔬菜的安全管理[J]. 冯小鹿. 山东农机化, 2017(01)
- [3]长期大量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司鹏飞,王建中,王忠武. 北方园艺, 2016(01)
- [4]HS提高番茄硝酸盐胁迫抗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初探[D]. 李顺.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8)
- [5]两种水栽方式及其水旱轮作对设施土壤性质影响的差异研究[D]. 张娜. 扬州大学, 2014(01)
- [6]密山市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评价及耐盐番茄品种筛选[D]. 王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7]人工营养土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郭广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10)
- [8]氮肥施用对大棚内土壤氮素转化及主要气态污染物释放的影响[D]. 蒋朝晖.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9]不同棚龄蔬菜大棚番茄硝酸盐的累积和ALA/DCD的调控效应[D]. 罗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10]大棚蔬菜气害及其防治措施[J]. 王玉堂. 北京农业,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