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学概念的教学

论生物学概念的教学

一、试谈生物学概念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生[1](2021)在《加压训练对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下肢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员在场上反复快速移动达500次左右,再加上蹬、跳、跨、击球、跳起扣杀等,对下肢力量的要求很高。因此,科学系统地增强下肢力量已经成为羽毛球教学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加压训练已经运用在田径、橄榄球、足球、网球、手球等项目上,且在提高下肢力量方面已有较多的可行性分析及研究成果。纵观文献资料鲜少见到加压训练运用在羽毛球下肢力量训练中。为探索加压训练对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下肢力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18名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加压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训练,实验干预6周。在实验前、后分别采用左大腿围度、右大腿围度、水平方向爆发力、垂直方向爆发力、专项移动来反映下肢力量,考量加压训练对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下肢力量的影响。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6周训练干预后,对照组的左大腿围度不存在显着性,两组的右大腿围、立定跳远、纵跳摸高、左右移动成绩均存在显着性。加压训练和传统训练均对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的下肢力量产生了积极影响。(2)在6周训练干预后,左右移动成绩呈下降趋势,实验组的左大腿围度、右大腿围、立定跳远、纵跳摸高成绩均值高于对照组,且各指标呈现出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实验组增长趋势大于对照组。(3)加压训练比传统训练在改善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的大腿围度、水平方向爆发力、垂直方向爆发力、专项移动速度方面更具有优势,反映了加压训练比传统训练对下肢力量影响的效果更好。建议:(1)在运用加压训练前,应对受试者体适能进行评估,保证受试者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并遵守循序渐进、适宜负荷和安全性的原则,合理安排训练。(2)在实际生活或训练中,加压带属于简单便携装置。将简便易行的加压训练推广运用于器械条件不足的偏远地区、或羽毛球训练营等,丰富少年羽毛球训练方法,提高羽毛球练习者的下肢力量。(3)加压训练较为灵活,训练手段具有创新空间。在实际训练中,依据其“低强度、短时间、短期间”的特点,结合练习者的爱好、场地、器材等,因地制宜,合理设置训练方案,激发练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练习者的训练热情。

徐勤洁[2](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刘怡[3](2021)在《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文中提出动物观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目前学术界对先秦时期动物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学史、动物文化史以及动物伦理学等方面,但有关先秦儒家动物观的内容、特征、实质等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先秦儒家动物观旨在探索先秦儒家如何认识动物以及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不仅要把握人类对动物的基本认识,而且要探索动物在人类社会生活、政治、经济、道德、信仰等领域的作用和地位,考察动物与人类的互动关系。先秦儒家对动物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动物的起源和动物的特征。先秦儒家从天地化育的宇宙论模式、动物的生殖以及化生现象等角度考察了动物的起源。动物与人类共享同样的起源方式和生殖模式,两者共存于统一的宇宙体系当中。动物与人一样,都是天地化育的产物,都是由血气构成的“血气之属”,都是有血有肉、有知觉、有情感、有语言的生命体。但动物和人类有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动物是无仁无义、无社群组织、无劳动创造能力的生命体,只能依靠本能而生活,而人类独具有理性与道德的能力,能够建立有人伦秩序的国家与社会。先秦儒家所论人禽之辨一方面肯定了动物与人类在生物特征方面的共通之处,另一方面确立起两者在道德领域内的差异,这深刻影响到两者的地位和关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道德世界和信仰世界中。在两者的生活联系方面,动物能够广泛运用于饮食、衣物饰品、商品贸易、运输畜力、礼物交换、祭祀牺牲等活动中,是保障人类社会秩序的基本物质条件。动物管理是合理使用动物的重要条件。从孔子的正名思想到《周礼》动物职官体系的设置,动物管理逐渐纳入到人类社会制度体系中,使动物管理与人类社会管理相得益彰。在具体的治理方式上,先秦儒家主张人类对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礼制的约束和道德的要求,这与西方动物福利论可能产生某种共鸣。在动物的法律地位方面,先秦儒家并没有赋予动物独立的法律地位,但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了人类对动物的职责和义务。人兽冲突实质上是礼法分歧,是一项政治管理问题。人类也是动物的保护者。先秦儒家注重从利益需求、王道政治、礼仪规范、仁义道德等方面提出保护动物的思想。动物的合理使用、有序管理、妥善保护,是先秦儒家王道政治的重要表现,也是圣王明君实现国泰民安的展现。动物与人类在道德方面有密切关联,这主要表现在动物的道德形象、道德地位及其道德教化等方面。在道德形象方面,禽兽是无仁无义的象征,但某些动物却可以因其生活习性、情感特征而升华成为仁禽义兽,由此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寓意和道德含义。这种变化为动物敞开了道德领域的大门。在道德地位方面,先秦儒家尽物之性、仁民爱物的思想强调人们应当关爱动物,一方面扩展了道德的视野,使动物成为了儒家扩充仁心、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又确立起人与动物的道德阶梯。仁民爱物与西方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敬畏生命的哲学不同,实是一种拓展式的伦理,本质上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先秦儒家认为圣王明君不仅应当关爱动物,而且能够以仁爱道德驯化动物。儒家的乐教理论能够实现百兽共舞、游鱼倾听的场景,不仅能有效遏制动物的残暴之心,而且能实现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表面上看,这是对动物兽性的遏制,实质上反映出儒家仁义道德的教化作用。动物还能够进入人类的信仰体系中,这主要集中在动物神灵、动物献祭与动物占卜等方面。动物神灵是人类神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拒斥精怪,排除淫祀,将动物神灵集中在农业动物神与灵禽瑞兽的范围内,表达出对农业的关注和对人文道德的重视。先秦儒家坚持动物献祭的仪式,同时悬置人神关系,在献祭对象、祭品样式、献祭仪式等方面进行了变革,动物牺牲由沟通神灵的媒介演变成象征礼仪秩序的符号。动物与占卜的关系主要涉及到龟甲占卜、占梦术、占星术等。先秦儒家批判了占卜的神秘成份,但继承了占卜的思维方式,经此转化,动物由沟通人神的工具转变为天道的承载者。先秦儒家虽然深受原始巫术的影响,但更强调人文的信仰,倡导神道设教。动物在先秦儒家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元素。先秦儒家动物观基本确定了儒家动物观的面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确定了中国古代动物观的基本状况。通过动物而思,我们不仅可以透视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而且能够深入理解先秦儒家对人与动物伦理关系的思考。

王小江[4](2021)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同时打破当前的实验课低频现状,提高实验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兼顾思维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以科学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以期为其他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科学思维和生物学实验教学等概念,并对目前科学思维培养、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综述;(2)对当前科学思维培养、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合阳县两所高中的一线生物教师进行访谈;(3)根据访谈结果,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针对性实验教学策略;(4)通过在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至五章中的部分实验为教学内容,选取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1个次重点班和1个普通班)进行教学实践,并以同类班级作为对照,实践后以自制“科学思维后测卷”进行科学思维水平再次测试。经分析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科学思维水平都有所提升,次重点班级的提升幅度大于普通班,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次重点班级在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的提升较为明显,普通班则主要表现在水平二和水平三的提升。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得出: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够较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但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的培养途径并不唯一,结合专题训练的实验教学提升效果可能会更佳;科学思维的培养中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对科学思维的培养效果有影响,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时,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技能;另外,为了使实验教学高效成功进行,需要在课前做好分组,指导学生制定好实验计划,课堂中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本研究为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参考,同时也丰富了科学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案例。

冯春艳[5](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李慧婷[6](2021)在《中美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科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参考,也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我国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的编写现状,寻求继续完善的空间,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本研究依据丁朝蓬构建的教科书评价标准,重点研究教科书教学特征维度。采用比较研究法,对中美高中普遍使用的最新版高中生物教科书——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2019年版)和美国《科学发现者》系列中《生物:生命的动力》第二版进行研究,先对中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实验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接着对教学特征维度下的实验类型和数量分布、实验栏目设置、实验背景信息、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实验插图、实验分析讨论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在实验类型和数量分布方面,两国设计了不同的实验类型,但都体现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我国实验数量少于美国实验,且在各章节分布不均,分子与细胞模块实验数量多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美国则相反,体现两国对生物的宏观知识应用和微观结构基础的侧重不同。实验栏目设置方面,中美两国教科书的实验栏目都包含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相比之下,我国的各种类型实验栏目设置总体都较为科学、规范。美国教科书除“生物实验室”之外,大部分实验栏目较为简单,且设有“安全注意事项”栏目。在实验背景信息方面,两国背景信息大都包含对实验对象、实验原理、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方法的介绍等。我国的背景信息多为平铺直叙,且介绍的较为详尽。美国多以问句引入,启发学生思考,且较简洁。实验材料用具方面,我国选用的实验材料用具数量多,分类呈现,除常见材料外大都较为科学规范。美国实验材料用具数量少,呈现无规则,大部分实验材料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验方法步骤方面,我国实验步骤较为具体全面,工作量大,较为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美国的实验步骤较为简略,凸显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习惯的养成,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插图方面,我国实验插图数高于美国,且实物图占绝大部分,实验插图部分缺少图名和图注,色彩较单一,清晰度不高。美国教科书中主要是统计图和示意图,插图标注较为严谨,色彩鲜艳,印刷清晰。实验分析讨论方面,我国教科书很少列出讨论及交流的具体内容,所提出的讨论和分析要求描述较为宽泛、不具体,注重学生对实验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美国教科书以具体的行为动词分点陈述学生所要提升的实验能力,着重于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根据对比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几点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的编写和教师实际教学方面的启示和建议:增加简单易行的实验数量;完善实验内容的细节;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引导性;实验选材简单化和生活化;实验插图科学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实验分析讨论具体化和启发性;实验安全教育渗透。

杨静雯[7](2021)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而凝炼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后,就如何切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思考和实践就迫在眉睫。为了在更大的视野上即单元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理解,让评价和教学真正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而起到促进教学、改善教学的作用,本研究将在2019年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开展基于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对教材中的章节进行重新地划分,以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应用。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教育实验研究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首先对UbD模式和单元教学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搜集整理,其次将两者的操作流程结合起来制订适用于该种教学模式的全新的操作流程,再次就是遵照教材中各章节的逻辑顺序重新划分单元并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将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两次后测成绩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以及总成绩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表明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显着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观察记录,表明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欲望;通过综合分析四位一线生物教师的访谈记录,表明该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将放置于“课时主义”和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视野,转向关注在单元的范围内规划各课时,并适当增加形成性评价在评价中的占比。对学生成绩、课堂观察记录以及对教师的访谈记录综合进行分析后,本研究的结论如下:第一,基于UbD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二,基于UbD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第三,基于UbD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张文君[8](2021)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对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正朝向单元整体化和大概念教学方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备受关注,生物学概念作为基础知识,对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何从概念出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将素养发展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中。基于此问题,本研究从概念教学着手,选取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概念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作用,逐步完善概念教学的实施策略和途径,以期提高师生对于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视,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本研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结合文献资料,对“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研究背景、现状、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进行了梳理。第二,为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济南市莱芜四中的高一生物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师生两方面分析了目前影响概念教学和科学思维发展的因素。第三,为了顺利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了概念教学与科学思维培养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总结出可操作的教学途径。第四,选取济南市莱芜四中的四个班级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借助教学策略和创新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概念内化中培养科学思维;对照组主要以讲授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学进度和内容与实验组尽量一致,教学结束后通过编制测试题和自我评价量表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进行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分析。第五,对研究所得结论进行归纳,结合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和展望。通过实践研究发现:①合理运用概念教学策略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科学思维活动,进而起到科学思维训练的作用。实验组的学生在考察科学思维的测试题中平均分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批判性思维、演绎与推理思维、归纳与概括思维的自我评价得分比对照组更高。②学习者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实现概念的深化理解,完善了概念知识体系,为思维的进阶发展奠定基础。③现阶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仍需要提高师生对于概念教学和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综上所述,本研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概念教学对科学思维的培养作用,丰富了教学案例和研究思路,希望能够为基础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孙佳倩[9](2021)在《基于系统思维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文中认为社会在高速发展下积聚了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尖锐的对立面。眼下,要解决生态问题给人类带来的重重威胁,就要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就成为了目前国家政府、乃至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的一项举措。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之策,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且必要的突出地位。而中小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了未来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程度,在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必然是刻不容缓。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生态文明教育大多都忽略了思维的培养,本文根据系统思维对于理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指导作用,提出将系统思维培养引入生态文明教育中,目的使学生在系统思维指导下构建扎实的生态文明知识,形成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表现稳定的生态文明行为,构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于是,通过分析生态文明思想中系统思维的体现、以及从多角度阐述基于系统思维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认为将系统思维培养引入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可行且必要。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第一,通过问卷调查法,以上海W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高中生目前的生态文明素养水平的调查,同时在生态文明知识中,考察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否具有系统性特点。在调查中发现以下三个问题:(1)生态文明知识不够扎实,停留在认知层面,缺乏深度理解;(2)生态文明意识不够强烈,虽知道要保护环境,但对环境保护的理解过于片面,对预防污染的重要性认同度不够;(3)生态文明行为与知识、意识层面表现不够一致,虽认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但行为却不能一致的表现出来,这与上述两个层面的不足有关。本文认为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自己去理解生态文明思想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产生了片面性。因此提出,生态文明教育要重视思维的培养,尤其是系统思维的培养。第二,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辅助条件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构建可基于系统思维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单元教学模式,根据该教学模式,从单元规划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以”光合作用的过程“课时为例)、教学评价进行《光合作用》单元教学设计,为教育工作者们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最后,针对具体实施基于系统思维培养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提出三点建议:(1)教师要做“引路人”而不是“带路人”;(2)开展生态问题讨论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3)开展生态问题讨论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角度出发。

赵玲玉[10](2020)在《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中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科课程的宗旨,并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数学思维的运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维有望达成新课标培养新一代人才科学素养的要求。目前对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运用的研究大多数倾向于建议采用某种具体的数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而对于教材本身所呈现的数学思维,并将其结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数学思维的迁移能力等方面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将数学思维有效的运用于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并尝试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生物学概念或生物学知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比较分析法、行为观察法、教学实践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首先,以比较分析法对20152019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数学模型试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学业水平考试注重以数学模型试题形式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与数学思维的呈现形式,研究发现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与数学相关的许多生物学知识内容主要以数学模型形式呈现,且数学思维对部分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其次,对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运用进行课堂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数学建模方法有利于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且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最后,笔者借助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学实践机会,选取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中与数学思维相关的部分章节内容,以数学建模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以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的过程》为教学案例。通过对实习学校高一年级171班和172班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评估数学思维结合在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依据实践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这一目标;数学思维是科学思维最核心的内容,将数学思维有效运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新课标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下,高中生物学教师应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相关的数学知识,注重数学思维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试谈生物学概念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谈生物学概念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加压训练对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下肢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加压训练
        2.1.2 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
        2.1.3 下肢力量
    2.2 关于加压训练的研究现状
        2.2.1 加压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2.2.2 加压训练的生理机制、特点及安全性
        2.2.3 加压训练的实验安排研究
        2.2.4 加压训练对青少年下肢力量影响的研究
    2.3 关于下肢力量及其指标的研究现状
        2.3.1 下肢力量的研究
        2.3.2 羽毛球下肢力量的研究
        2.3.3 羽毛球练习者下肢力量的评价指标
    2.4 小结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实验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4.2 下肢围度指标的变化
        4.2.1 左大腿围度的对比结果
        4.2.2 右大腿围度的对比结果
    4.3 下肢爆发力的变化
        4.3.1 立定跳远的对比结果
        4.3.2 纵跳摸高的对比结果
    4.4 下肢专项移动速度的变化
        4.4.1 左右移动的对比结果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加压训练对左大腿围度的影响
    5.2 加压训练对右大腿围度的影响
    5.3 加压训练对水平方向爆发力的影响
    5.4 加压训练对垂直方向爆发力的影响
    5.5 加压训练对专项移动速度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问卷信息一览表
附录3 效度检验信息一览表
附录4 实验承诺书
附录5 专家效度问卷
附录6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辨析
        (一)动物
        (二)动物观
    四、研究综述
        (一)动物学史的研究
        (二)动物文化史的研究
        (三)动物伦理学的研究
        (四)总体评价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起源
    第一节 天地化育万物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现象
    第三节 动物的化生现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生物特征
        一、“血气”的解说
        二、“血气之属”的生理特征
        三、“血气之属”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社会特征
        一、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道德属性之别
        二、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社会结构之别
        三、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类劳动能力之别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生活联系
    第一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利用
        一、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基本情况
        二、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基本理由
        三、先秦儒家利用动物的主要困境
    第二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管理
        一、动物职官与儒家制度规范
        二、驯养动物与儒家统治艺术
        三、人兽冲突与儒家礼法之争
        四、动物管理与儒家政治理念
    第三节 先秦儒家对动物的保护
        一、儒家动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二、动物保护与儒家社会蓝图
        三、儒家动物保护的生态意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道德关系
    第一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道德形象
        一、人类的禽兽化与禽兽的仁义形象
        二、仁禽义兽与凶禽猛兽
    第二节 先秦儒家论动物的道德地位
        一、动物道德地位的依据
        二、儒家动物伦理的发展历程
        三、仁民爱物的等差秩序
        四、仁民爱物的伦理困境
    第三节 先秦儒家论“德化动物”
        一、恩及禽兽与德化鸟兽
        二、百兽共舞与儒家乐教
        三、万舞翼翼与墨子“非乐”
        四、沉鱼落雁与道家天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先秦儒家论动物与人的信仰联系
    第一节 动物神灵与儒家信仰体系的建构
        一、山川精怪
        二、灵禽瑞兽
        三、农业动物神
        四、人兽变形
    第二节 动物献祭与儒家祭祀礼仪的转向
        一、动物献祭的传统
        二、动物祭品的道德化
        三、动物献祭仪式的变革
    第三节 动物占卜与儒家天命观念的转型
        一、龟甲占卜
        二、动物与占梦术
        三、动物与占星术
    第四节 动物与神道设教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内容
    二、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特征
    三、先秦儒家动物观的主要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基于当前教学的现状
        1.1.3 基于学生成长的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
        1.2.2 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运用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生物学科学思维
        2.1.2 生物学实验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3 杜威“做中学”
第三章 科学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现状及成因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3 调研实施
        3.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教师访谈及分析
        3.2.1 访谈概要
        3.2.2 访谈结果分析
    3.3 调查结论
第四章 培养科学思维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4.1 教学策略与原则
        4.1.1 教学策略
        4.1.2 教学原则
    4.2 教学流程
第五章 实验教学实践及结果分析
    5.1 基于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
        5.1.1 实施对象
        5.1.2 教学实践内容与安排
        5.1.3 教学片断展示
    5.2 结果分析
        5.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成绩比较
        5.2.2 实验班学生各个科学思维水平发展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启示
    6.2 教学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科学思维前测试卷
附录2 高中生科学思维与实验能力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3 关于科学思维的教师访谈卷
附录4 科学思维后测试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中美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1.1.2 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美国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高中生物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1.2.2 国内外高中生物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1.2.3 中美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教科书比较的依据与标准
        1.5.2 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教科书
        2.1.2 生物学实验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认知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科学素养理论
第3章 中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实验部分的比较
    3.1 课程基本理念的比较
    3.2 课程目标的比较
    3.3 课程结构的比较
    3.4 内容标准的比较
    3.5 两国课程标准比较小结
        3.5.1 中美课标都注重核心概念和实践
        3.5.2 中国课标重微观原理,美国课标重宏观应用
        3.5.3 中国课标内容要求具体,美国课标具灵活性
第4章 两版教科书实验部分的整体比较
    4.1 实验类型和数量分布的比较
        4.1.1 我国教科书实验类型和数量分布
        4.1.2 美国教科书实验类型和数量分布
        4.1.3 中美教科书实验类型和数量分布小结
    4.2 实验栏目设置的比较
        4.2.1 我国教科书实验栏目设置
        4.2.2 美国教科书实验栏目设置
        4.2.3 中美教科书实验栏目设置小结
第5章 两版教科书实验部分的具体比较
    5.1 实验背景信息的比较
        5.1.1 我国教科书实验背景信息
        5.1.2 美国教科书实验背景信息
        5.1.3 中美教科书实验背景信息小结
    5.2 实验材料用具的比较
        5.2.1 我国教科书实验材料用具
        5.2.2 美国教科书实验材料用具
        5.2.3 中美教科书实验材料用具小结
    5.3 实验方法步骤的比较
        5.3.1 我国教科书实验方法步骤
        5.3.2 美国教科书实验方法步骤
        5.3.3 中美教科书实验方法步骤小结
    5.4 实验插图的比较
        5.4.1 我国教科书实验插图
        5.4.2 美国教科书实验插图
        5.4.3 中美教科书实验插图小结
    5.5 实验分析讨论的比较
        5.5.1 我国教科书实验分析讨论
        5.5.2 美国教科书实验分析讨论
        5.5.3 中美教科书实验分析讨论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启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1 研究结论
        6.1.2 基于本土学情的研究启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UbD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UbD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单元教学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UbD模式
        (二)评价
        (三)大概念
        (四)单元
        (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掌握学习理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章 UbD模式与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一、UbD模式概述
        (一)UbD模式中的理解
        (二)UbD模式中的逆向设计三阶段
        (三)常规教学设计与逆向教学设计的比较
    二、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一)单元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单元教学设计模式
        (三)单元设计的主要特征
    三、基于UbD模式的单元教学的设计流程
        (一)阶段一
        (二)阶段二
        (三)阶段三
第四章 基于UbD模式的单元教学设计
    一、总览教材,确定单元主题和内容
    二、分析教学要素
        (一)课标分析
        (二)单元内容分析
        (三)学情分析
    三、解析课标,明确大概念和基本问题
    四、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五、评价方式及工具设计
    六、教学设计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七、评价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第五章 基于UbD模式的单元教学实践
    一、实验实施阶段
        (一)实验对象
        (二)实验变量
        (三)实验过程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学业成绩
        (二)课堂观察
        (三)教师访谈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建议
        (一)学校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月考试题
    附录三 期中考试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生物学概念教学对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
        2.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3. 新课标强调大概念的统领作用
    (二) 相关概念界定
        1. 核心概念
        2. 概念教学
        3. 科学思维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2. 国内概念教学研究现状
        3. 国外科学思维研究现状
        4. 国内科学思维研究现状
        5. 生物学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研究现状
    (四) 相关理论基础
        1. 概念同化理论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情境认知理论
        4. 概念转变理论
    (五)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六)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七)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 研究思路
        2. 创新点
二、“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2. 调查实施
    (二) 师生访谈纪要
    (三)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问题分析
        1. 教师概念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 学生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 教师在科学思维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4. 学生在科学思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逻辑分析
    (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生物学概念
        1. 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2. 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的概念框架
    (二) 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1. 教学思路
        2. 教学策略
    (三) 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思维类别梳理
        1. 科学思维主要方式
        2. 科学思维在生物学习上的运用
    (四) 基于科学思维的教材概念梳理
    (五) 概念教学与科学思维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
        1. 概念教学策略中的科学思维运用
        2. 概念内化路径中的科学思维运用
    (六) “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途径
        1. 大单元整合教学
        2. 认知冲突概念转变
        3. 有效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
        4. 整合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活动
        5. 精选精讲习题
        6. 拓展开放性的社会议题
四、“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案例教学研究
    (一) 实践影响因素及预设措施
        1. 教学安排的限制
        2. 教师关注度不高
        3. 学习者的认知欠缺
    (二) 基于概念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
        1. 案例一“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案例二“光合作用的原理”
        3. 案例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4. 案例四“探究酶的作用原理”
        5. 案例教学小结
    (三) 教学评价结果分析
        1. 前测成绩和期末生物学成绩分析
        2. 科学思维后测成绩分析
        3. 概念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概念教学培养模型与建模思维
        5. 概念教学培养归纳与概括思维
        6. 概念教学培养演绎与推理思维
    (四) 教学建议
        1. 运用思维,深化概念理解
        2. 借助概念,开发思维活动
        3. 精选策略,调动课堂氛围
        4. 精选习题,巩固提升思维
        5. 创设资源,灵活培养思维
五、总结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1. 有效的概念教学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
        2. 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师生重视
        3. 概念的掌握离不开科学思维活动,科学思维的运用依托于概念等基础知识
    (二) 研究不足与展望
        1. 研究不足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前测试卷
    附录2、后测试卷
    附录3、调查问卷
致谢

(9)基于系统思维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倡导生态文明理念要融入教育全过程
        1.1.2 生态文明教育对思维的培养相当匮乏
        1.1.3 系统思维对于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具有指导作用
    1.2 研究进展
        1.2.1 系统思想理论发展的研究综述
        1.2.2 系统思维培养的研究综述
        1.2.3 系统思维培养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系统
        2.1.2 系统思维
        2.1.3 生态
        2.1.4 生态文明
        2.1.5 生态文明教育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怀特海有机哲学思想
        2.2.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将系统思维培养引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 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系统思维的体现
    3.2 可行性分析
        3.2.1 高中生物知识普遍具有系统特点
        3.2.2 高中生物知识接近大自然和社会实践
    3.3 必要性分析
        3.3.1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3.3.2 系统思维指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具有优势性
第4章 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调查工具
        4.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4.3.2 问卷指标量化标准
        4.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4.1 生态文明知识的测量结果与分析
        4.4.2 生态文明意识的测量结果与分析
        4.4.3 生态文明行为的测量结果与分析
    4.5 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调查结果及其问题
第5章 基于系统思维培养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
    5.1 教学内容的选择
        5.1.1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
        5.1.2 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
        5.1.3 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
        5.1.4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
    5.2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5.2.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5.2.2 基于系统思维层级模型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5.3 教学程序的设计原则
        5.3.1 系统思维教学程序设计原则
        5.3.2 单课时教学程序设计原则
    5.4 教学辅助条件设计原则
    5.5 教学评价的设计原则
第6章 教学案例:《光合作用》单元教学设计
    6.1 单元规划分析
    6.2 单元教学目标
        6.2.1 单元总教学目标
        6.2.2 系统思维培养单元层级目标
    6.3 单元教学思路
        6.3.1 系统思维培养单元教学思路
        6.3.2 基于系统思维培养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单元教学思路
    6.4 教学过程(以“光合作用的过程”课时为例)
    6.5 教学评价
第7章 总结
    7.1 结论
    7.2 教学实施建议
        7.2.1 教师要做“引路人”而不是“带路人”
        7.2.2 引导学生从整体生态系统的角度讨论生态问题
        7.2.3 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角度讨论生态问题
    7.3 反思与展望
        7.3.1 反思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问卷
致谢

(10)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生物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1.2 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1.3 生物学教学要求掌握并善于运用数学知识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的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法
        1.4.2 行为观察法
        1.4.3 教学实践法
        1.4.4 数据统计法
2 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体现
    2.2 相关教学理论
        2.2.1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2.2.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3 STEM教育模式的出现
3 相关概念的内涵
    3.1 核心素养
        3.1.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1.2 科学思维
    3.2 数学思维
        3.2.1 数学思维的概念
        3.2.2 数学与生物学的融合
    3.3 数学模型
        3.3.1 数学模型的概念
    3.4 数学模型的类型
    3.5 数学模型的构建
    3.6 基于数学建模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设计案例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数学思维的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及分析
        4.3.1 2015~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数学模型分析
        4.3.2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生物学与数学思维的综合形式
        4.3.3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教材中生物学概念分析
5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数学思维运用教学情况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运用数学思维教学情况结果分析
        5.3.2 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生数学思维迁移能力结果分析
        5.3.3 数学思维运用的教学情况小结
6 普通高中生物学中数学思维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估
    6.1 教学实践目的
    6.2 教学实践对象
    6.3 教学实践方法
    6.4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堂观察统计表
    附录 Ⅱ 2019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文化检测生物科试卷(选择题)
    附录 Ⅲ《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 Ⅳ 崇左市2019年秋学期高一期未考试生物试题(选择题)
    附录 Ⅴ 学生课堂笔记、课堂教学活动图
致谢

四、试谈生物学概念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压训练对12-14岁少年男子羽毛球练习者下肢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雨生. 扬州大学, 2021(09)
  • [2]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D]. 徐勤洁.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先秦儒家动物观探究[D]. 刘怡. 西北大学, 2021(12)
  • [4]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D]. 王小江. 延安大学, 2021(11)
  • [5]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中美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比较研究[D]. 李慧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基于UbD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应用研究[D]. 杨静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8]生物学概念教学对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 张文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9]基于系统思维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D]. 孙佳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高中生物学必修3中数学思维的运用研究[D]. 赵玲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论生物学概念的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