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寒季节用车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宋昕洋[1](2021)在《沈阳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及节能改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杨景升[2](2021)在《酒店式房车营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潘雨晴[3](2021)在《蒙元时期蒙古军队后勤保障与生计文化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生计文化的理论入手,通过对生计文化中的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阐述。分析了草原生计文化与草原战争之间的联系,得出草原游牧经济的不稳定性是引起草原战争关键因素的初步推论。从生计文化理论的概述出发,利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解释“生计文化”的内涵,对其含义做了界定。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对“生计文化”做了一定的外延,将其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采集渔猎经济文化类型、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和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草原战争是草原生计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草原战争产生的原因,及草原战争与生计文化的联系进行了具体分析。蒙古生计文化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其经济来源。主要包括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其中,游牧经济是最基础的生计来源,农耕主要体现在蒙古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不断加深的交往中,蒙古人学习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将之发展成了又一个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蒙古族生计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出环境适应性、流动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正是这种与环境高度适应且流动性极高的生计文化,使蒙古军队在长时间和远距离作战中取得了优势。军事和生计互相补充,又造就了蒙古生计文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后勤保障的环节和特点两个方面,论述其与蒙古生计文化的适应性。在后勤保障环节的论述中,运用了相关军事学理论,将物资的选择与征收、运输、分配、补充的“有效性”,结合蒙古生计文化中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展开和比较分析。对资源环境和游牧文化中的生计特点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了蒙古后勤保障制度中对生计文化的运用。最后,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分析了蒙古军队这种与草原生计文化高度适应的后勤保障方式,在近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及影响。
黄潇以[4](2020)在《基于鸟类栖息地营造的厦门九溪口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环境质量下降以及分布破碎化,适合鸟类栖息的地方面积不断缩减。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较好保护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城市生态平衡。针对当前湿地生态系统逐年退化的大背景,鸟类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鸟类栖息地的营建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实现,以此为视角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是一个极具价值与意义的议题。就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究的方法,以厦门九溪口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将其和鸟类栖息地构建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在后者视角下对前者进行设计。首先,明确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探讨相关理论概念。其次,明确鸟类资源并对湿地生境的要求特点展开分析,将其作为具体规划展开的依据,在规划设计中寻找鸟类保护与湿地景观设计的平衡点。再次,明确规划依据,提出鸟类栖息地营建视角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法方法。对国内外针对鸟类栖息地营建的湿地公园建设相关案例搜集梳理和分析,对不同案例的特征进行对比,从中寻找其的成功经验,以及可被借鉴的方面。最后,理论结合实践,将理论中分析出来的相关方法和思路运用到具体的规划设计中,通过实例来验证理论本身的合理性,通过理论在实例中的运用,也指导实例中的规划设计更好展开。设计规划过程兼具生态性与综合性,具体设计中要对场地本身的特点进行尊重,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文中实例的设计,有效推动当前湿地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大背景下的城市湿地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为其他相关设计提供具有参考性的规划设计思路。
李昊阳[5](2019)在《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研究》文中认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基于凉山彝族的独特性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凉山彝族的建筑文化保持了古老而完整的彝族原始建筑文化痕迹。凉山州彝族民居建筑的演变受到生产方式改变、居民变迁、经济提升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民居空间更新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政府实施的政策与实际落实过程中新旧民居协调的矛盾突出,彝家新居与异地搬迁的建设逐步增多,传统民居的保护受到了忽视;居民现有的生活需求、生活方式与传统民居空间环境的矛盾突出,民居堂屋空间功能混乱导致空间利用率不足,对于建筑的受损与陈旧缺少更新恢复,彝族传统民居的文化特性逐渐消亡。在各种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取得稳定发展,是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且对于以传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为目的的传统民居空间更新发展研究急需取得关键性进展。在此条件下,进行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的研究,应当理性的从彝族民居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的凉山州彝民谋取更好的居住空间,建立较为完善的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体系,对明确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更新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以凉山彝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文化进行文献梳理,并通过田野调查和热环境测试的方法,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当前凉山彝族民居空间的现状特征,归纳总结出现传统民居空间与新建民居空间更新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居民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建筑室内无法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筑功能空间利用率不足、建筑构件不同程度的损坏、色彩装饰表达方式不成熟等。其次,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凉山彝族民居的空间原型、发展过程和更新的影响因素,归纳影响其更新发展的症结所在并指出更新设计策略方向: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凉山彝族民居别具一格的空间形态,建筑功能、室内环境、建筑构件、色彩装饰等方面的使用及现状需求又迫切推动民居的更新,而在新建政策影响下的“民居建筑更新”受到限制。因此,在新建政策范围内,最大程度满足居民需求、在保留文化传承的背景下,针对性的提出更新方法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最后,以凉山彝族民居现状为基础,结合居民具体需求和文化传承特点,以最大程度满足居民需求、提高经济发展、平衡政策与实施为目的,有针对性的从功能布局、室内环境、建筑构件等和色彩装饰方面提出彝族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空间的分类更新发展策略:以旅游业为未来发展导向,通过空间重组与功能置换、室内通风强化与自然采光优化等技术策略,结合具体更新策略,以生活体验型与旅游商品型分别在传统民居与彝家新居中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论证结论明确凉山彝族传统民居与彝族新建民居建筑的更新方向。基于彝族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背景,提取出具有凉山州彝族民居特有的空间模式原型,从凉山彝族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居建筑的现状入手,为了满族彝民现有的生活需求,总结出民居空间从功能布局、室内环境、建筑构件、色彩装饰四方面的更新策略,并将彝族民居的空间更新定位在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生活体验型”与“旅游商品型”的未来民居类型。期望对丰富和完善传统民居研究理论、推进地域性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空间的更新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蒋爱萍[6](2019)在《基于管理与游客需求的广州动物园园林景观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动物园的建设定位逐渐超越了娱乐、猎奇的局限,更加强调其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及公众教育的功能,传统城市动物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形式已显落后,对老旧城市动物园的景观升级改造势在必行。广州动物园有六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其规划和建设形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积累的一系列改造经验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广州动物园为例,根据动物饲养管理要求与游客需求、游客对动物园的评价及诉求等进行深入调查,探讨老旧城市动物园的现状以及在当代背景下广州动物园园林景观改造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广州动物园改造后游客需求及动物园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1.广州动物园景观改造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以动物和人为本”,依照游客需求和动物园功能发展要求,在原功能分区基础上对布局及交通系统进行合理调整。园区空间分配的特点为多种功能空间穿插融合,形成动物展示区261319 m2、公共服务区52250 m2、科普教育区12574 m2、游乐互动区9088 m2等六大类型功能区,布局调整后新增科普教育区面积6607 m2,增加110.7%,新增公共服务区面积8642 m2,增加19.82%,新增动物展区面积12868 m2,增加5.18%;营造以动物展示为主题,整体上满足游客观赏、游憩、学习需求的空间环境。交通系统的特点为主次路分明、景观富有识别性和引导性,采用黑色沥青、彩色沥青、彩色水泥压印形式区分主路、次路、游步道,营造人车分流、游览有序的景观环境2.广州动物园建筑及设施形象改造设计主要是“全元素主题化、精细化设计”,改造后以“动物世界、岭南风情”为景观主题。游客活动的公共区域的建筑及设施造型风格是应用明星动物造型作为主题装饰元素,岭南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代表建筑有南北入门、中心服务区等,建筑面积为4493 m2,体现现代简洁大方风格的代表建筑有小卖部餐厅、公共厕所等,建筑面积为3439.59 m2;材质以混凝土、花岗岩、砖等传统建筑材质与金属、玻璃钢等材质组合运用,表面肌理为仿石自然肌理与仿木自然肌理为主;色彩以具有岭南特色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红、黄、棕色系为主。动物展区笼舍及设施造型风格为岭南自然生态风格与动物原生地传统风格相结合,其中体现岭南自然生态与热带雨林风情的展区有飞禽大观展区、盘龙苑等,笼舍造型以仿自然造型为主,笼舍面积为3544 m2,体现非洲风情的展区有黑猩猩馆、旋角羚等,笼舍造型以仿自然或仿非洲当地民居造型,笼舍面积为2627 m2等。笼舍造型形式有仿自然造型、圆形、长方形,其中以仿自然造型与长方形为主;笼舍的装饰材质为仿石仿木混凝土为主,表面为仿石自然肌理与仿木自然肌理为主,丰容设施的材质主要为原木、原石、混凝土塑木塑石、麻绳以及现成物品,表面肌理为原木原石自然肌理与仿木仿石自然肌理为主,围挡设施的材质主要为混凝土仿木、玻璃材质以及金属材质,表面肌理为仿木自然肌理、玻璃肌理以及金属肌理;色彩以与动物生境和谐的黄、棕色系为主。经调查统计分析结果:(1)游客偏好改造后的金钱豹、黑熊、鹦鹉、梅花鹿、金丝猴、长鬣蜥六种在动物自然式运动场环境与传统笼养环境有极显着差异(P<0.01)。(2)新旧老虎展区老虎的跳跃、跑动、嘻戏和磨抓行为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游客数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游客拍照次数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新旧猩猩馆的黑猩猩攀爬、觅食(踢)、觅食(踩)行为差异显着(P<0.05),黑猩猩追逐、觅食(摇动)、觅食(敲打)、觅食(吃食)行为差异不显着(P>0.05),游客数量和拍照次数差异极显着(P<0.01),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差异显着(P<0.05)(3)新、旧旋角羚展区,旋角羚弹跳、追逐和觅食行为差异极显着(P<0.01),打斗行为差异显着(P<0.05),游客数量、停留时间和拍照次数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3.经《游客需求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显示:游客年龄以25-40岁比例最高,占比47.73%,其次为14-25岁的青少年,占比为36.81%;游览时长方面,游览耗时半天的游客占比64.55%,游览耗时一天的游客占比21.36%;游览方式中54.09%的游客选择与朋友结伴游览,45.91%的游客选择以亲子游览的方式等。39.55%的游客认为广州动物园的笼舍及运动场“景观效果较好,但感受不到动物栖息地的气氛”,25.91%的游客评价认为“景观与动物栖息地相似,装置装饰动物很喜欢……”;游客对科普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有37.73%游客到广州动物园游览的目的是陪伴教育子女,有36.36%游客认为广州动物园的主要吸引力是可以参加科普活动、学习动物知识。4.以三大湖公共展区与新改造的动物展区为例,广州动物园植物景观改造是以凸显岭南风情为主题,营造花卉景观,以动物生境为特色的植物景观。三大湖公共展区植物品种增加了58种,其中新增开花及彩叶植物45种,打造了以宫粉紫荆、美丽异木棉、金黄熊猫、勒杜鹃、落羽杉为主的赏花观叶亚热带滨水景观片区;植物景观配置方面,游客活动区配置特征为舒朗通透,营造自然舒适的疏林草地休憩空间。新改造的动物展区在植物品种方面增加了37种,丰富了动物展区的植物品种,形成了岭南风情与动物原生地风格相结合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特征为自然粗放、疏密有致、有露有藏,营造符合动物原生环境及生态习性的生活空间。
许英[7](2019)在《湖南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近年来各项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落地,为旅行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在信息时代,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影响,客户的旅行需求和旅行社的经营模式也发生着巨大而快速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旅行社的发展战略问题,对于推动传统业态的旅行社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深入分析了企业的宏观外部环境、产业竞争环境和内部资源和条件,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战略取向,进而提出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总体发展战略,和核心职能战略,规划了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和主要保证措施。研究表明:湖南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发展环境中,既存在市场快速扩张、技术设施日趋完善、新技术进而新业态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也面对着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等威胁;企业自身既有市场基础、资源实力雄厚的优势,也存在产品陈旧、经营模式落后等劣势。企业应采用密集性增长和相关多元化战略,整合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新业态培育,抓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同时,也要在人力、财务、组织、文化方面为战略实施提供可靠保障。本研究不仅对湖南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同类型企业战略的决策也具有借鉴价值。
赵倩倩[8](2019)在《基于MEPDG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交通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病害,低温多雪和极端气候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有其特殊性。气候变化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影响的研究已有诸多报导,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定也已形成规范,但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的研究成果却鲜有报道。为了体现极端气候特点,补充完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适用于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管理系统,选定了 7条季冻区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对其技术状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调查了路段交通量、气候状况、路面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分析了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适用于季冻区的评价指标;利用有限元分析了路面板脱空位置、脱空面积和脱空深度对混凝土板变形的影响,研究不同传荷能力和脱空面积下,板边与板中弯沉差、板角与板中弯沉差,分析弯沉差与路面板底脱空的关系,利用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钻芯取样进行验证;用MATLAB创建SOM神经网络,以季冻区典型路段路面技术状况指标作为SOM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及识别样本,将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调整包括训练步数和学习速率在内的网络各项参数,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最佳权值;以MEPDG理论为基础,将气候和交通量作为重要参数对IRI预测模型权值进行修正,拟合因变量DBL与自变量CRK、SF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利用HTML、CSS、javaScrip和jQuery等语言研究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路面性能预测、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养护和报表处理等功能的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PCI、RQI和SRI中的一个或几个指标评价结果处于次时,说明路面结构破损严重,仅用使用性能指标无法反映实际的路面技术状况,在已有评价系统基础上,增加板底脱空、传荷能力和结构强度三个结构性能指标进行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更加符合实际状况;针对水泥混凝土板不同的传荷能力,提出了利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结果判定季冻区水泥混凝土板底脱空的标准;利用SOM神经网络训练确定了增加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后的季冻区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模型各指标的权值,PCI 的为 0.36、RQI 的为 0.29、SRI 的为 0.08、PSSI 的为 0.08、TK 的为 0.07 和 KJ的为0.12;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 IRI修正预测模型和DBL预测模型,模型的决定性系数方差贡献率均在90%以上,说明拟合程度高,两个模型的经验值残差和回归标准化残差都符合正态分布,新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已有模型。开发了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齐全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可确定合理的养护时机、适用的养护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陈浩[9](2018)在《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针对国家对于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国家采取了多重举措促进产教融合,推进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培养更高水平、更具业务经验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了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根植于东北寒地,东北地区的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多方挑战。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模式势必对东北的高职院校带来影响,而我国东北地区特殊的寒地气候与相对滞后的经济条件也为高职院校的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基于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校园所属特殊地域环境的要求,文章对东北寒地高职院校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其中,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高职院校最具代表性的实训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东北寒地高职院校实训区的设计内容。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东北寒地高职校园特征以及产教融合背景对校园实训区影响,进而提出了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的设计原则。以此为基础,文章分别从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景观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的设计策略。最后,文章以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区设计为实际案例,探讨了设计策略对于实际项目的具体实践,并为东北寒地高职院校实训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王苗苗[10](2017)在《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村镇医疗体系正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对村镇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扶持和推进,作为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乡镇卫生院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中。但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因素的限制,它的发展仍存在建设不足、设施老旧、技术落后等关键问题,这在气候严峻的严寒地区则更为突出。如何科学有效地挖掘出影响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以推进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发展是本文的重要出发点。综合评价是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对象在各个因素方面具体表现的良好方法。目前学术界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评价研究多集中于社会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领域,评价的侧重点也多为卫生服务、医疗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在建筑领域的评价研究相对较少,专门针对严寒地区的则更为缺乏。另外国内外村镇医疗模式发展的不同决定了国外相关评价体系在我国乡镇卫生院建筑评价应用的“水土不服”。因此作为新医改的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对于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综合评价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于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深入思考本研究课题,通过对各类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以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综合评价等名词为切入点,界定其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结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解读,挖掘出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的评价内涵,即基本卫生服务能力、应急能力及气候适应性。其次对于综合评价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各环节使用的方法体系的整理与分析,为后期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总结分析建筑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依据及国家现行政策法规,并从建筑学的视角对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的三大内涵展开论述。再次通过对现有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研究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调研方案,从基本卫生服务能力、应急能力及气候适应性三方面对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展开实地调查,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现状问题,为指标因子的提取提供实践依据。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针对实际调研案例进行综合评价。在新的时期,基层医疗卫生的新发展必然会带来对建设的新需求,本文在研究其满足基本卫生医疗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应急能力及严寒气候适应能力方面的评价,在满足发展新需求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找出限制性因素,对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及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严寒季节用车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寒季节用车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3)蒙元时期蒙古军队后勤保障与生计文化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生计文化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生计文化 |
一、生计文化的内涵 |
二、生计文化的外延 |
第二节 草原生计文化与战争的联系 |
一、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的不稳定性 |
二、草原生计文化与战争的联系 |
第二章 蒙古生计文化及其特点 |
第一节 蒙古生计来源 |
一、游牧经济 |
二、农耕经济 |
第二节 蒙古生计特点 |
一、环境适应性 |
二、流动性 |
三、系统性 |
第三章 蒙古军队后勤与蒙古生计文化相适应 |
第一节 后勤制度与蒙古生计文化的联系 |
一、物资的选择与征收 |
二、物资运输 |
三、物资分配 |
四、物资补充 |
第二节 后勤制度的特点——与生计文化相适应 |
一、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
二、与游牧文化相适应 |
第四章 蒙古军队后勤制度的影响 |
第一节 “不间断补给”策略对战争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速食食品在近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
一、“炒面”与抗美援朝战争 |
二、“肉干”与近现代战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4)基于鸟类栖息地营造的厦门九溪口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化进程引发的湿地破坏 |
1.1.2 鸟类种群灭绝与栖息地退化 |
1.1.3 我国湿地公园迅速发展 |
1.1.4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鸟类栖息地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研究 |
2.1 城市湿地公园 |
2.1.1 定义 |
2.1.2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 |
2.1.3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2 鸟类及鸟类栖息地 |
2.2.1 定义 |
2.2.2 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类型 |
2.3 相关理论概念 |
2.3.1 鸟类生态学 |
2.3.2 行为生态学 |
2.3.3 景观生态学 |
2.3.4 恢复生态学 |
2.4 鸟类生态习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
2.4.1 城市公园鸟类的选择 |
2.4.2 鸟类生态习性及对栖息地环境的需求 |
2.4.3 鸟类与栖息地自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2.4.4 鸟类与栖息地人工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2.5 鸟类与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性研究 |
2.6 小结 |
3 基于鸟类栖息地营造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
3.1 规划设计概述 |
3.1.1 规划设计概念 |
3.1.2 规划设计目标 |
3.1.3 规划设计作用 |
3.2 城市湿地公园选址依据 |
3.2.1 上位规划及政策导向 |
3.2.2 自然环境条件 |
3.2.3 鸟类资源条件 |
3.3 规划设计原则 |
3.3.1 因地制宜原则 |
3.3.2 系统保护原则 |
3.3.3 生态优先原则 |
3.3.4 合理建设原则 |
3.3.5 多元参与原则 |
3.4 规划设计内容 |
3.4.1 总体设计 |
3.4.2 分区规划 |
3.4.3 鸟类栖息地规划 |
3.4.4 植物景观规划 |
3.4.5 水系统规划 |
3.4.6 驳岸规划 |
3.4.7 竖向规划 |
3.4.8 游览体系规划 |
3.4.9 服务设施规划 |
4 相关案例分析 |
4.1 Nieuw Land国家公园 |
4.1.1 项目简介 |
4.1.2 项目特色 |
4.2 英国伦敦湿地公园 |
4.2.1 项目简介 |
4.2.2 项目特色 |
4.2.3 经验借鉴 |
4.3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
4.3.1 项目简介 |
4.3.2 项目内容 |
4.3.3 经验借鉴 |
4.4 上海崇明东滩国际湿地公园 |
4.4.1 项目简介 |
4.4.2 项目特色 |
4.4.3 经验借鉴 |
4.5 北京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
4.5.1 项目简介 |
4.5.2 项目特色 |
4.5.3 经验借鉴 |
4.6 珠海横琴国家湿地公园 |
4.6.1 项目简介 |
4.6.2 项目特色 |
4.6.3 经验借鉴 |
5 厦门九溪口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
5.1 场地建设背景简介 |
5.2 场地概况 |
5.2.1 区位背景 |
5.2.2 上位规划 |
5.2.3 规划区域用地性质 |
5.2.4 规划区域交通分析 |
5.2.5 场地现状资源概述 |
5.3 现状综合分析 |
5.3.1 场地主要生境类型 |
5.3.2 鸟类资源分析 |
5.3.3 场地综合评价 |
5.4 设计目标与策略 |
5.4.1 目标与定位 |
5.4.2 设计策略 |
5.5 总体规划 |
5.5.1 景观结构 |
5.5.2 分区规划 |
5.6 专项规划设计 |
5.6.1 鸟类栖息地规划 |
5.6.2 植物景观规划 |
5.6.3 水系统规划 |
5.6.4 竖向设计 |
5.6.5 驳岸规划 |
5.6.6 道路规划 |
5.6.7 游线规划 |
5.6.8 服务设施规划 |
5.7 小结 |
6 总结与讨论 |
6.1 研究总结 |
6.2 经验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附件 |
(5)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凉山彝族民居空间原型提取 |
2.1 自然环境及文化传承背景 |
2.1.1 自然环境背景 |
2.1.2 文化传承背景 |
2.2 传统文化在彝族民居中的体现 |
2.2.1 凉山彝族民居 |
2.2.2 传统文化在彝族民居中的体现 |
2.3 凉山彝族民居案例分析 |
2.3.1 传统民居案例分析 |
2.3.2 新建民居案例分析 |
2.4 凉山彝族民居空间原型提取 |
2.4.1 院落平面 |
2.4.2 正房平面 |
2.4.3 室内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3 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现状分析 |
3.1 凉山彝族民居空间更新的背景 |
3.1.1 生产发展分析 |
3.1.2 生活条件改变 |
3.1.3 生态环境背景 |
3.2 凉山彝族民居空间现状 |
3.2.1 功能布局 |
3.2.2 室内环境 |
3.2.3 建筑构件 |
3.2.4 色彩装饰 |
3.3 本章小结 |
4 凉山彝族民居空间更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自然环境因素 |
4.1.1 地形地势的复杂 |
4.1.2 气候条件的差异 |
4.1.3 自然资源的丰富 |
4.2 居民自身因素 |
4.2.1 功能需求的提高 |
4.2.2 生活方式的改变 |
4.2.3 家庭结构的变迁 |
4.2.4 居民自身的条件 |
4.3 经济技术因素 |
4.3.1 旅游行业的发展 |
4.3.2 建筑技术的提高 |
4.3.3 现代建筑的冲击 |
4.3.4 经济技术的促进 |
4.4 文化传承因素 |
4.4.1 信仰文化的缺失 |
4.4.2 装饰色彩的传承 |
4.4.3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策略 |
5.1 功能布局 |
5.1.1 空间重组与优化 |
5.1.2 功能置换与整合 |
5.1.3 功能多元化转变 |
5.2 室内环境 |
5.2.1 自然采光优化设计 |
5.2.2 强化横向通风设计 |
5.2.3 强化竖向通风设计 |
5.2.4 无烟火塘改造设计 |
5.3 建筑构件 |
5.3.1 构建检测与修复 |
5.3.2 构建检测与加固 |
5.3.3 建筑构件的维护 |
5.4 色彩装饰 |
5.4.1 黑红黄三色的运用 |
5.4.2 图腾信仰文化的纹饰运用 |
5.5 本章小结 |
6 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实践 |
6.1 生活体验型民居空间更新实践 |
6.1.1 传统民居吉木曲坡宅更新实践 |
6.1.2 新建民居吉保尼黑宅更新实践 |
6.2 旅游商品型民居空间更新实践 |
6.2.1 传统民居黑子中莫宅更新实践 |
6.2.2 新建民居奥格拉子宅更新实践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文目录 |
图表目录 |
附录 |
(6)基于管理与游客需求的广州动物园园林景观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起源 |
1.1.1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城市动物园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
1.1.2 科学进步与社会责任的变化对城市动物园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
1.1.3 部分传统城市动物园的规划设计已显落后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阅读 |
1.4.2 实地调研 |
1.4.3 问卷调查 |
1.4.4 归纳总结 |
1.4.5 技术路线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有关动物园规划设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城市动物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5.3 国内城市动物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2.1 动物园的分类 |
2.1.1 按展示种类分 |
2.1.2 按展示方式分 |
2.1.3 广州动物园的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动物园规划设计基本理论 |
2.2.2 园林美学 |
2.2.3 景观生态学 |
2.2.4 旅游心理学 |
2.2.5 动物行为学 |
3 广州动物园概况与游客需求调查 |
3.1 广州动物园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
3.1.1 广州动物园的地理位置 |
3.1.2 广州动物园的气候条件 |
3.2 广州动物园历史沿革及现状概况 |
3.2.1 广州市动物园历史沿革 |
3.2.2 广州动物园概况 |
3.3 广州动物园游客需求调查与分析 |
3.3.1 广州动物园游客需求调查结果 |
3.3.2 广州动物园游客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
4 广州动物园园林景观改造 |
4.1 改造前园林景观分析 |
4.1.1 近年来园区总体规划 |
4.1.2 功能分区 |
4.1.3 动物场馆分布 |
4.1.4 道路规划分析 |
4.1.5 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分析 |
4.1.6 建筑及设施形象设计分析 |
4.1.7 植物景观分析 |
4.1.8 改造前园林景观分析与探讨 |
4.2 广州动物园园林景观改造的基本原则 |
4.2.1 因地制宜 |
4.2.2 以人和动物为本 |
4.2.3 从整体着眼统筹计划 |
4.2.4 保护场所文化风貌 |
4.2.5 用生态原理指导设计 |
4.3 整体规划与基础设施改造 |
4.3.1 优化园区空间分配 |
4.3.2 根据分区改善交通系统 |
4.3.3 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
4.3.4 提升科普设施的配置与内容 |
4.4 建筑与配套设施改造 |
4.4.1 游客活动区建筑与配套设施的形象设计 |
4.4.2 游客活动区建筑与配套设施改造案例分析 |
4.4.3 动物展区建筑与配套设施的形象设计 |
4.4.4 猩猩馆建筑与配套设施改造案例分析 |
4.5 植物景观改造 |
4.5.1 游客活动区植物景观的改造 |
4.5.2 三大湖区域植物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
4.5.3 动物展示区植物景观改造 |
4.5.4 动物展区植物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
5 结论及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广州动物园游客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 B 广州动物园游客偏好调查 |
附录 C 动物展区情况调查表 |
(7)湖南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湖南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发展环境分析 |
2.1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基本情况 |
2.2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
2.2.1 政治法律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社会和文化环境 |
2.2.4 技术环境 |
2.3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行业竞争性分析 |
2.3.1 旅游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征 |
2.3.2 行业内的竞争威胁 |
2.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2.3.4 替代品的威胁 |
2.3.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2.3.6 客户的议价能力 |
2.4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业务发展内部资源分析 |
2.4.1 资源现状 |
2.4.2 管理现状 |
2.4.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2.5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SWOT分析 |
2.5.1 优势 |
2.5.2 劣势 |
2.5.3 机会 |
2.5.4 威胁 |
2.5.5 SWOT矩阵分析 |
第3章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业务发展战略方案制定 |
3.1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愿景和使命 |
3.2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发展战略方案 |
3.2.1 密集性增长战略 |
3.2.2 相关多元化战略 |
3.3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发展战略目标 |
3.3.1 发展战略总体目标 |
3.3.2 发展战略具体目标 |
3.4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关键职能战略 |
3.4.1 市场营销战略 |
3.4.2 产品开发战略 |
3.4.3 人力资源战略 |
第4章 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障措施 |
4.1 发展战略的实施 |
4.1.1 发展战略发动阶段 |
4.1.2 发展战略计划阶段 |
4.1.3 发展战略运作阶段 |
4.1.4 发展战略的控制与评估阶段 |
4.2 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4.2.1 完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
4.2.2 供应链资源赋能保障 |
4.2.3 组织制度保障 |
4.2.4 财务保障 |
4.2.5 企业文化保障 |
4.3 发展战略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
4.3.1 盈利模式和能力的突破 |
4.3.2 对发展转型机遇的把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MEPDG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2.1 评价指标要求 |
2.2 调查路段 |
2.3 调查路段区域气候条件 |
2.4 调查路段交通状况 |
2.5 路面技术状况调查 |
2.5.1 使用性能调查 |
2.5.2 结构性能调查 |
2.6 调查结果分析 |
2.6.1 使用性能的分析 |
2.6.2 结构性能的分析 |
2.7 评价指标的确定 |
2.8 评价指标相关性检验 |
2.9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2.10 本章小结 |
3 路面结构性能评价标准建立 |
3.1 脱空模型建立 |
3.1.1 计算模型 |
3.1.2 计算参数 |
3.2 混凝土板变形分析 |
3.3 脱空评价判定标准 |
3.4 室内试验验证 |
3.4.1 试验条件 |
3.4.2 试验加载过程 |
3.4.3 应变片和位移计的布置 |
3.4.4 试验结果分析 |
3.5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3.6 室外钻芯取样验证 |
3.7 FWD检测时判定标准的应用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模型 |
4.1 SOM神经网络 |
4.1.1 SOM网络结构 |
4.1.2 算法设计 |
4.1.3 归一化处理 |
4.2 SOM网络训练及测试 |
4.2.1 训练步数确定 |
4.2.2 模型的权值确定 |
4.2.3 SOM网络验证与分析 |
4.3 模型验证 |
4.3.1 评价结果对比 |
4.3.2 评价对策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 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 |
5.1 MEPDG理论的参数 |
5.1.1 气候参数 |
5.1.2 交通量参数 |
5.1.3 材料参数 |
5.2 路面平整度预测模型 |
5.2.1 IRI模型 |
5.2.2 指标分析 |
5.2.3 指标与IRI线性相关性 |
5.2.4 SPSS回归分析 |
5.2.5 模型的验证 |
5.3 路面破损预测模型 |
5.3.1 DBL影响因素 |
5.3.2 构建模型分析 |
5.3.3 SPSS回归分析 |
5.3.4 模型的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6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 |
6.1 系统的作用及功能 |
6.2 系统模块的建立 |
6.2.1 数据输入模块 |
6.2.2 路面性能预测模块 |
6.2.3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模块 |
6.2.4 养护模块 |
6.2.5 报表处理模块 |
6.3 程序的开发 |
6.4 应用示例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成果 |
1.2.2 国内研究成果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框架 |
第2章 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设计的基本解析 |
2.1 东北寒地高职校园特征 |
2.1.1 寒地特殊气候的制约 |
2.1.2 寒地经济条件的限制 |
2.1.3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背景 |
2.1.4 注重实训的教学模式 |
2.2 产教融合背景对高职校园实训区的影响 |
2.2.1 校企合作模式的变革 |
2.2.2 校园空间布局的改变 |
2.2.3 实训空间模式的变化 |
2.3 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的设计原则 |
2.3.1 实用性原则 |
2.3.2 适应性原则 |
2.3.3 舒适性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设计策略 |
3.1 功能布局适应校企共享合作 |
3.1.1 实训区选址便于内外联系 |
3.1.2 实训区功能配置适应产业发展 |
3.1.3 实训区建筑使用兼容通用 |
3.2 交通组织分流有序 |
3.2.1 高效有序的机动交通 |
3.2.2 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 |
3.2.3 灵活可变的静态交通 |
3.3 景观环境彰显寒地高职特色 |
3.3.1 引入实践教学功能 |
3.3.2 强化校园文化象征 |
3.3.3 塑造适寒场所环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区设计实例 |
4.1 项目概况 |
4.1.1 项目背景 |
4.1.2 项目理念 |
4.1.3 项目特征分析 |
4.2 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区设计实践 |
4.2.1 功能布局 |
4.2.2 交通组织 |
4.2.3 景观环境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3.1 选题的立足依据 |
1.3.2 现有研究成果对本研究的帮助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相关概念解析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主要研究方法 |
1.4.4 主要研究手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相关研究基础及评价内涵 |
2.1 建筑综合评价的方法评述 |
2.1.1 综合评价的解析及评价逻辑 |
2.1.2 国内外综合评价的方法评述 |
2.1.3 确立建筑综合评价的方法体系 |
2.2 建立建筑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
2.2.1 系统工程理论 |
2.2.2 综合评价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主要设计及评审标准 |
2.3.1 《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
2.3.2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 |
2.3.3 《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 |
2.4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评价内涵 |
2.4.1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卫生服务能力 |
2.4.2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应急能力 |
2.4.3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气候适应性 |
2.4.4 评价内涵及因子的联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案例调研及数据分析 |
3.1 案例调研的目的 |
3.2 调研对象的选取与特征分析 |
3.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3.2.2 调研对象的特征分析 |
3.3 调研方法及具体操作 |
3.3.1 对调研对象进行基本资料的整理 |
3.3.2 对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观测 |
3.3.3 对医务人员及病患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
3.4 调研分析总结 |
3.4.1 调研现状及数据整理 |
3.4.2 调研数据分析总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构建思路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构成指标初选库 |
4.2.2 遴选相关指标 |
4.2.3 形成最终指标体系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设计调查问卷 |
4.3.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4.3.3 评价指标权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
5.1 评价标准的确定 |
5.1.1 评价等级 |
5.1.2 评价要素及因子解释 |
5.2 评价模型的建立 |
5.2.1 评价方法选择 |
5.2.2 评价模型建立过程 |
5.3 评价模型的实例应用分析 |
5.3.1 评价模型建立过程 |
5.3.2 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四、严寒季节用车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沈阳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及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 宋昕洋.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酒店式房车营地设计研究[D]. 杨景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蒙元时期蒙古军队后勤保障与生计文化适应性研究[D]. 潘雨晴. 烟台大学, 2021
- [4]基于鸟类栖息地营造的厦门九溪口湿地公园规划设计[D]. 黄潇以.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5]凉山州彝族民居空间更新研究[D]. 李昊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基于管理与游客需求的广州动物园园林景观改造研究[D]. 蒋爱萍.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7]湖南同程亲和力旅游国际旅行社发展战略研究[D]. 许英. 湖南大学, 2019(07)
- [8]基于MEPDG的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研究[D]. 赵倩倩.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9]东北寒地高职校园实训区设计研究[D]. 陈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10]严寒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综合评价研究[D]. 王苗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