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显微镜可快速检测宫颈涂片

电脑显微镜可快速检测宫颈涂片

一、电脑显微镜可快速检测宫颈涂片(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1](2021)在《微流控芯片技术结合多重PCR-反向斑点杂交原理同时检测24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人乳头瘤病毒(HPV)目前已鉴定出超120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能引起不同的临床表征。对于HPV的检测,临床上传统方法大多采用血清学方法、巴氏涂片、液基细胞薄层技术等检测方法,操作复杂,主观性大,结果缺乏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都不够理想,为HPV的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核酸探针杂交的分子生物技术成为HPV分型检测的主流方式,而基于微阵列的反向杂交技术在HPV分型检测方面的应用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同时用于多个样本和多种基因型分型。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得到长足发展。将微阵列试验所需的多种设备功能整合到一块手掌大小的芯片上,微流控与微阵列的技术结合可实现较少的样本和试剂的使用量和减少孵育所需时间,且纳米溶液体积微通道中的高表面积体积比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集成样本核酸提取、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于微阵列的反向斑点杂交和结果分析功能的手掌大小的微流控芯片,其可对样品中24种HPV基因型同时进行检测。目的:将传统HPV基因型检测所需的样本核酸提取、目的核酸扩增、扩增产物分析步骤集成在本研究所提出的微流控芯片上进行,同时可一次性检测24种HPV基因型。此外,对其检测过程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性能进行实验评估。方法:(1)微流控芯片设计与制作:以聚苯乙烯为原材料制作微流控芯片主体,层压上用以多重PCR扩增的PCR联排管,嵌入包含24种HPV基因型检测探针的微阵列用以反向斑点杂交检测,从而对HPV临床样本进行24种HPV基因型的检测。(2)以24种HPV基因序列中L1区的保守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和检测探针,对各基因型上下游引物进行简并,确定8条上游引物和7条下游引物,在引物3’端预先以生物素标记,检测探针则用于制作DNA微阵列。(3)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110例宫颈疾病门诊患者的宫颈拭子样本,且所有样本均在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前收集。(4)筛选以PRD和PCRD驱动的泵液通路,计算多次泵液总量并在同一芯片不同芯片单位相同泵液途径进行对比,计算微泵的总体泵液偏差以评估该微流控系统的泵液精度。(5)以3种不同磁珠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核酸提取步骤,对提取核酸进行定量PCR检测,对比核酸提取效率确定提取效率最高的磁珠种类。(6)以不同浓度的两种不同修饰的HPV16基因型探针制作微阵列,在不同杂交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杂交过程以优化杂交条件,并以不同浓度的HPV16核酸样本进行杂交过程以测算杂交灵敏度。(7)将24种HPV基因型国家标准参考品梯度稀释为不同浓度与HEK293细胞混合作为模拟样本以测试该芯片的检测限。(8)使用该微流控系统和经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同类检测试剂盒分别对15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以评估该微流控系统的临床应用表现。结果:在本研究构建的微流控芯片上,以化学细胞裂解和硅基磁珠吸附核酸的原理提取样本核酸,加入引物开始扩增循环,扩增产物在95℃条件下解链成单链DNA与DNA微阵列在45℃条件下杂交10分钟,最后加入显色液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显色结果判断检测结果。(1)筛选的PRD泵液通路为RR-SR,PCRD泵液通路为ER-MM1,经测算PRD的泵液总体CV为15.97%,PCRD的总体CV为21.55%。(2)使用3种不同品牌磁珠提取的核酸经RT-PCR定量检测对比,Magsibeads-Allround在微流控芯片中的提取效率最高(65±5%)。(3)在45℃条件下杂交10分钟为最优条件,在该微流控芯片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的杂交灵敏度为100Pm。此外制作微阵列的探针浓度越高,杂交结果越好,而两种不同修饰探针的杂交结果没有明显差异。(4)使用含有不同浓度24种HPV基因型质粒的模拟样本进行检测,测算出该微流控芯片的最低检测限为103copies/m L。(5)通过与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检测结果一致,显示该微流控系统可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微流控芯片集成了样本核酸提取、目的核酸扩增、反向斑点杂交和结果分析功能,对于24种HPV基因型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同相同类型的试剂盒产品对比,表明该芯片具有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潜力。

王晓平[2](2020)在《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通过分离并鉴定引起阴道感染的病原菌,筛选出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在此基础上制备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为细菌性阴道炎的主动免疫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且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35.01±9.96)岁。排除月经期、性生活、阴道冲洗、用药等影响因素。用无菌棉拭子采集两管阴道分泌物,30min内送检。1样本进行常规镜检和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联合检测,根据其联合检测结果筛选出细菌性阴道炎标本,同时排除滴虫、霉菌等其他类型的阴道感染。2细菌培养及鉴定将符合要求的阳性标本进行细菌接种培养,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并分纯培养,根据生化反应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初步鉴定;选择相应引物应用q RT-PCR进一步基因鉴定。3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q RT-PCR结果,绘制直方图描述细菌性阴道炎病原菌频数分布,根据病原菌频数分布,筛选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4灭活疫苗制备将筛选的制备灭活疫苗的种子菌复苏并进行纯检,采用细菌平板计数,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根据设定的不同甲醛浓度、不同时间对细菌的灭活效果研究,探讨最适甲醛灭活浓度及灭活时间。将灭活纯检后的种子菌等体积混合制备成联合疫苗,并进行理化性状及无菌性检验。结果1 187例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中,经常规镜检和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联合检测,符合要求的标本共168例。2标本接种培养后,经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生化反应鉴定出144例菌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株,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分离率为31.2%;大肠埃希菌38株,分离率26.3%;肺炎克雷伯菌27株,分离率18.8%;肠球菌14株,分离率9.7%;B群链球菌8株,分离率5.6%;阴沟肠杆菌7株,分离率4.9%;加德纳菌3株,分离率2.0%;棒状杆菌2株,分离率1.5%。PCR基因鉴定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株,在细菌性阴道炎中的分离率为30.5%;大肠埃希菌38株,分离率为26.4%;肺炎克雷伯菌26株,分离率为18.1%;肠球菌12株,分离率为8.3%;B群链球菌6株,分离率为4.1%;阴沟肠杆菌7株,分离率为4.9%;加德纳菌1株,分离率为0.7%;棒状杆菌2株,分离率为1.4%。3根据q RT-PCR鉴定结果绘制频数分布图,根据其频数分布情况,筛选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菌,将这三种菌作为制备灭活疫苗的候选种子菌。4根据细菌生长曲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液浓度在12h时达高峰,大肠埃希菌在10h达到高峰,肺炎克雷伯在18h达高峰,此时均为细菌处于稳定期的种子菌。37℃条件下,甲醛浓度为0.3%,灭活36h时对这3种菌的灭活效果最佳,对甲醛灭活后制备的联合疫苗进行接种培养后无细菌生长且稳定性良好。结论1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因此这三种细菌可作为制备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的候选种子菌。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培养12h、大肠埃希菌10h、肺炎克雷伯菌18h时收获细菌最佳。37℃条件下甲醛灭活的最佳条件组合为:浓度0.3%,灭活时间36h,制备的灭活疫苗接种培养后无细菌生长且稳定性良好。图6幅;表9个;参92篇。

马玉[3](2020)在《人工智能(TS)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TS检测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筛查效果,为TS检测技术是否适合我国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同时,探索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案在我国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效果,为我国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全国东、中、西三个地区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选择一个国家级宫颈癌筛查项目县作为研究县开展了以基层宫颈癌筛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效果的横断面研究,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972名妇女均进行了 TruScreen(TS)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cytology,LBC),任一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此外,本次研究模拟了 HPV检测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方案,采用HPV初筛,然后TS检测和LBC检查两种筛查方法分流的分流策略;同时还模拟了 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以及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三种联合筛查策略。比较三种筛查方法单独筛查、两种分流策略以及三种联合筛查策略识别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等指标综合分析各种筛查方案的筛查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5.16±5.40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和炎症689例,CIN1有164例,CIN2有29例,CIN3有42例,原位腺癌2例,癌4例。单独筛查时,TS检测的灵敏度为40.3%,明显低于HPV检测(94.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的灵敏度与LBC检查的灵敏度(57.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的特异度为88.0%,低于HPV检测(93.1%)和LBC检查的特异度(97.4%),TS检测的特异度与其他两种筛查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51~54岁年龄组,TS检测的特异度和HPV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的AUC为0.641,小于HPV检测(0.940)和LBC检查的AUC(0.773),TS检测的AUC与其他两种筛查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TS检测的AUC与LBC检查的AU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46岁~和51~54岁年龄组,TS检测的AUC与LBC检查的AUC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HPV初筛阳性,TS检测分流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3.3%和82.4%,与LBC检查分流的灵敏度(53.8%)和特异度(86.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S检测分流的AUC为0.579,小于LBC检查分流的AUC(0.700),两种分流策略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筛查策略中,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灵敏度(100.0%)最高,明显高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灵敏度(7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灵敏度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灵敏度(96.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为82.3%,低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86.1%)以及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91.4%),三种联合筛查策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东部地区,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35岁~年龄组,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与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在51~54岁年龄组,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特异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为0.788,低于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AUC(0.911)以及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0.93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的AUC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东部地区,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35岁~和41岁~年龄组,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与HPV检测和LBC检查联合筛查的AUC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独筛查时,在HPV检测不可及的地区可考虑将TS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筛查方法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对于HPV初筛阳性者,由于TS检测分流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LBC检查分流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LBC检查的AUC略大于TS检测,如果当地缺乏细胞学阅片人员和实验室检测条件,或阴道镜随访较困难,则可以考虑TS分流的策略。对于联合筛查方案,TS检测联合HPV检测的筛查效果与HPV检测联合LBC检查相当,若当地人力和物力都比较充足,鉴于TS检测无需细胞学阅片人员,相对客观准确,则可以考虑TS检测和HPV检测联合筛查策略。

张淑雨[4](2020)在《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及其在肺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肺癌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按照治疗和生物学特性,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肺癌诊断主要依靠组织活检,该方法对医师经验要求高,取材和染色步骤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常规技术对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分歧。研发一种新型的肺癌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无标记二维光散射技术在细胞分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该技术与流式技术相结合可用于单细胞高通量分析。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流体细胞仪成为流式细胞仪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进一步提高流式测量通量,实现并行检测目的,多通道流式细胞仪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二维光散射技术与多通道鞘流技术相结合预期可实现肺癌高通量无标记检测。本文通过光片技术,多通道三维水动力聚焦技术,以及无标记二维光散射技术的有机集成,构建了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装置,该装置主要包含光片生成模块、多通道三维水动力聚焦模块和散射图样采集与处理模块。光片生成模块将纺锤形截面的激光压缩成片状光束;多通道三维水动力聚焦模块同时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聚焦流,提高检测通量;散射图样采集与处理模块采集颗粒或细胞的二维光散射图样并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利用该装置采集了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69)细胞和人低分化肺腺癌细胞系(SK-LU-1)细胞的二维光散射图样。借助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四个特征,论文通过SVM分类器实现了该两类肺癌细胞的自动化分类识别,分类准确率达92.7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具有无标记、高通量等优势,预期可为肺癌以及其他癌症诊断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

李兴娟[5](2020)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及其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我国同一地区汉族和蒙古族妇女HPV感染及其型别差异、不同宫颈病变级别HPV型别感染差异,并探究队列随访期间汉族和蒙古族之间HPV感染情况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期为我国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疫苗接种提供有力依据。方法2017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开展子宫颈癌筛查,招募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共2398人,通过受检者自我采样的方式每人采集2份带有阴道分泌物的样本,并分别用PCR HPV检测技术(不分型)及care HPV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以上两种HPV检测结果任一阳性者进行PCR HPV分型检测及转诊阴道镜处理,阴道镜检查示宫颈鳞柱交界完全可见者,在异常处取活检;宫颈鳞柱交界不完全可见/完全不可见者,行宫颈搔刮术并在异常处取活检。2019年7月召回上述已招募人群进行随访,重复上述筛查流程。本研究以病理诊断为最终确诊依据。结果1.2017年共纳入2398人,其中汉族1321人,蒙古族1077人。鄂托克旗居住的妇女普遍文化水平不高(77.5%),而且大部分女性为农民(66.5%)。近一半人听说过宫颈癌(41.6%),但仅有少部分人做了筛查(27.9%),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宣传欠佳(HPV知晓率仅为6.4%)。2.本研究人群中总的子宫颈病变患病率为2.16%;其中汉族患病率为1.49%;蒙古族患病率为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病理级别为CIN1时,汉族HPV感染优势型别前五位的为HPV 51、53、16、52和59;蒙古族HPV感染排在第一的为HPV 53,随后便是HPV56、52、16和18。其中HPV 56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255,P<0.05)。在病理级别为CIN2+时,HPV16在汉族和蒙古族的感染中均是首位,其次汉族HPV33排第二,而在蒙古族中其排在第三,在蒙古族中排第二名的是HPV18,而在汉族中没查到此型别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64,P<0.05)。在汉族患病的人群中HPV 68感染率为33.33%,显着高于而蒙古族(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05,P<0.05)。4.CIN2+的患者中多重感染率为81.30%,明显高于CIN1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2+级患者含HPV16感染率为56.30%,显着高于CIN1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种疫苗可覆盖的HPV型别的感染率在病理为CIN1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IN2+人群中,二价疫苗组的感染率达81.25%,九价疫苗可达到100%,而四价HPV疫苗组与二价HPV疫苗组感染率一样。6.2017年及2019年汉族及蒙古族HPV感染率分别为汉族(17.3%和24.7),蒙古族(23.0和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内汉族和蒙古族间的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及蒙古族分种族对比两次筛查的HPV感染率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及2019年汉族和蒙古族HPV型别分布前三位为汉族:HPV52、58和68,而到了2019年HPV16型别超越所有型别成为汉族感染率最高的HPV型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蒙古族为HPV53、52和68,而蒙古族变化不大,只是第三位被HPV58型取代。结论1.此次参与筛查的鄂托克旗妇女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宣传力度欠佳。2.此地区子宫颈患病率较高,且以蒙古族为主,可能与筛查者多为农民,蒙古族对HPV更易感等因素有关。3.在CIN1患者中,汉族和蒙古族HPV感染型别差异较大。同时在CIN2+人群中HPV16型占主要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汉族和蒙古族患者中HPV33和HPV18分别为次重要型别,这可能提示此地子宫颈癌的发生与这三种HPV型别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进行HPV分型检查后,对此三种种族高危HPV型别可以适当进行更加积极的处理;4.CIN2+相较于CIN1来说HPV多重感染更明显,可能说明HPV的多重感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但还需更多试验加以证实。其中合并HPV16型的感染占大多数,更加说明了HPV16型在疾病发展中的危害。5.从不同HPV疫苗疾病感染覆盖范围来看,现阶段可接种二价疫苗来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但九价疫苗可接种时,接种九价疫苗是最好的选择。6.同一地区生活的蒙古族比汉族HPV感染率更高。即使无外界特殊干预,同一民族不同时间的HPV优势型别也会产生波动,但各民族HPV感染率变化不大。且不同民族间HPV感染主要型别不完全相同,但HPV52型总在前两位,并且这还是导致子宫颈疾病的主要型别之一,因此在今后的筛查及疫苗注射时应对此型别提高重视。

刘燕珊[6](2020)在《新型3D打印双层仿生支架用于大鼠子宫全层损伤的再生修复研究》文中指出宫腔手术或感染等原因一旦伤及子宫基底层,将导致子宫内膜修复再生障碍、宫腔纤维化、瘢痕化、粘连,严重者可导致育龄妇女不孕。目前的防治手段(防止纤维化、粘连及促进受损区域血管再生等)只适合小面积和薄层子宫内膜损伤,尚无有效的手段修复大面积、全层子宫损伤,而组织工程技术是子宫再生修复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如今用于子宫再生修复的支架主要以单层支架为主,缺乏对子宫生理结构的仿生,选择合适的多层仿生支架,用以模拟体内子宫上皮层、内膜层、肌层等多层结构,对于全层子宫的功能再生至关重要。本研究展示了一种可负载细胞的3D生物打印双层仿生支架用于大鼠子宫全层损伤的再生修复,通过优化海藻酸钠和透明质酸的混合比例制成复合水凝胶,作为打印的生物墨水,运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含子宫内膜腔上皮层和子宫内膜功能层的双层支架。采用挤出式3D生物打印方法,首先将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与新生大鼠子宫基质细胞混合后打印出具有纵横交错网格结构的多层子宫内膜功能层,再将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与新生大鼠子宫上皮细胞混合制成单层子宫内膜腔上皮层,进而构成新型双层仿生支架。体外实验证明该支架拥有良好的机械强度(191.5±14.98MPa)、合适的孔隙直径(434.4±46.42?)以及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体内实验证明该支架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进一步将该支架用于雌性SD大鼠子宫重度损伤(子宫局部全层缺损)的再生修复。将41只成熟雌性SD大鼠,共82条子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开腹而无子宫损伤),自发修复组(Spontaneous regeneration组,Sr,子宫损伤后不进行修复干预),负载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混合物的无序结构支架组(Simple scaffold组,Ss,子宫损伤后用无序结构支架修复),3D打印具有多层基质层和单层上皮层的有序结构支架组(3D Printed scaffold组,Ps,子宫损伤后用3D打印有序结构支架修复)。术后90天评估其再生修复情况:与Sr组和Ss组相比,Ps组显着促进了大鼠子宫内膜再生(内膜厚度为274.1±23.96μm,P<0.001)和肌层再生(平滑肌含量为18.1%,P<0.001),同时增加了微血管的再生(微血管数量最多,为26±4.75,P=0.1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区的胚胎着床率也更高(着床率为12/16,P<0.001),以上结果均表明,该新型3D打印双层仿生支架将是一种潜在可用于临床子宫全层损伤修复的支架。

古力米热·乃扎尔[7](2020)在《新疆地区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选取新疆喀什巴楚县农村地区妇女行宫颈癌筛查,了解该地区子宫颈癌发病情况,早期诊断现状以及相关基本信息,评价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LI),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care HPV等初筛方法的诊断效果,各种筛查方案进行评价,拟寻找适合新疆农村地区妇女有效的子宫颈癌筛查手段;评价care HPV初筛时cervista,cobas,aptima高危型HPV DNA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等分流方法在预测农村妇女宫颈病变的价值。2.现场调查结束后通过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女性进行care及HC2高危型HPV检测方法,探讨care HPV及HC2高危型HPV-DNA检测在ASC-US女性分流中的一致性来验证care HPV用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应用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1.2015年8月10日至2015年9月20日期间,对巴楚县4个乡2个镇35-64岁的已婚妇女3000人作为调查对象,期间采用访谈方式进行妇女基本信息(筛查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和行为因素(月经初潮年龄、初婚年龄和活产次数等)的问卷调查及妇科检查,通过研究中心设计好的随机自动分组系统、将妇女身份证输入电脑来分组,其中1993人采取care HPV检测、1007名妇女进行VILI和VIA。其中care HPV阳性者、则行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 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aptimaHPV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care HPV或VIA/VILI中任意一项阳性者,通过阴道镜技术对子宫颈进行活检。首先是对该地区妇女的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二步,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当作金标准,对筛查方法几个指标进行计算,即是: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再对几种筛查方式模拟相互组合,通过对各种方案合理分析,选择效果最好的方案,判断其在农村地区的实施的可行性和其主要影响要素,从而选择出一套对新疆落后农村地区宫颈癌早期检测行之有效的方案。2.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年龄范围为21-64岁的ASC-US的妇女120例,采用care HPV及HC2高危型检测,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筛查方法的诊断指标,进一步验证careHPV与HC2高危型HPV检测的一致性来推断care HPV用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应用可行性及可靠性。结果:1.巴楚县宫颈癌筛查研究应筛查妇女共3000名,在实际筛查中完成3000人,通过现场问卷的方式加上宫颈癌的检测,完成率达百分百。数据经统计发现,各组之间受试者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收入等基本状况和行为情况(月经初潮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初婚年龄,活产次数,绝经情况等)等指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筛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约有77.87%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其中,最大及最下年龄分别为64岁、35岁,年龄均数为44.95士6.66岁,总宫颈活检人数569名,其中慢性宫颈炎500例,CINⅠ35例,CINⅡ9例,CINⅢ21例,鳞癌4例、阳性率为2.3%(69/3000),CINⅡ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检出率为1.13%(34/3000)。2.筛查方法的特性:VIA/VILI组:VIA/VILI阳性检出率7.85%,病理结果中无癌,CINⅡ及以上病例9例,检出率0.89%;VIA,VILI的Se:均为55.6%,Sp分别为68.3%,68.8%,PPV分别为7.4%,7.5%,NPV97.1%,97.2%;VIA、VILI两种筛查方法进行诊断效果评价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A、VILA两种筛查方法在我院与巴楚县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的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care HPV阳性检出率为10.9%,鳞癌4例、CINⅡ及以上病例25例,检出率为1.25%。HPV感染率有两个高峰年龄40-45及60-64岁。50-54岁妇女CINⅡ级以上病变的发生率高.care HPV检测的Se,Sp,PPV,NPV分别为92%,42.3%,10.6%,98.6%,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HPV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也在逐渐增高。各筛查方法中,care HPV和VIA/VILI初筛效果比较,care HPV初筛检测结果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1,高于VIA/VILA检测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19),care HPV Kappa值(0.075)高于VIA/VILI(0.058),care HPV诊断价值高于VIA/VILA检测方法.3.将care HPV初筛,各种分流方法模拟组合,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aptimaHPV检测及TCT分流法中,TCT分流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802,Se,Sp,PPV,NPV分别为64%,96.4%,57.1%,97.3%,其次,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分流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大,AUC为0.747,Se,Sp,PPV,NPV分别为84.0%,65.5%,15.3%,95.2%;第三为Cobas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分流,AUC为0.723,Se,Sp,PPV,NPV分别为92.0%,52.7%,12.6%,98.9%;Aptima分流法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相对最小,AUC为0.679,Se,Sp,PPV,NPV分别为95.7%,40.2%,15.9%,98.7%;care HPV初筛TCT分流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最有价值。4.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门诊机会性筛查ASC-US女性分流的结果显示,病理活检为鳞状细胞癌4例,CIN2以上病变检出率为23.33%(28/120);HC2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高级别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7.7%和3.9%(P<0.01);care 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高级别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7.5%和7.1%(P<0.01);HC2与care HPV的Kappa值:0.815,有较好的一致性;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HC2及care HPV检测预测CIN2及以上病变的Se,Sp,PPV,NPV分别为92.9%、53.3%、37.7%、96.1%;85.7%、56.5%、37.5%、92.9%;HC2和care HPV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31,0.711,两种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基本相近。结论:1.该地区农村妇女的CINⅡ级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检出率是1.13%,HPV的感染率为10.89%,低于中国其他宫颈癌高发地区,50-54岁的妇女CINⅡ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高,HPV感染率有两个年龄出现高峰、分别为40-44及60-64岁。2.VILI与VIA比较,二者筛查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准确性相当;VIA,VILI两种筛查方法灵敏度及特异度低,但是成本较低,易培训、可以反复进行,无需实验室人员和设备,为即查即治,可减少失访,适合欠发达地区使用;在我院与巴楚县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的诊断结果相等,加强基层妇科医生的专科培训可达到预期的效果。3.care HPV和VIA/VILI初筛效果比较,care HPV诊断价值高于VIA/VILA检测方法,虽然VIA/VILI在农村地区仍然是一种有价值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但是主观性强,如果条件允许,在农村地区推广用care HPV。4.将care HPV初筛各种分流方法,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 4800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技术,aptimaHPV检测及TCT方法分流的模拟组合筛查方案中,TCT分流所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are HPV初筛TCT分流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最有价值。如液基细胞学检查条件欠缺时可选择care HPV初筛cervistaHPV检测分流的筛查方案。5.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PV-DNA检测在ASC-US人群分流时,care及HC2高危型HPV有较好的一致性,careHPV可用于新疆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

廖乘胜[8](2017)在《显微光谱成像细胞DNA定量分析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宫颈癌正面临严峻的防治形势,对其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治手段。在中国,使用液基细胞学技术联合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是筛查宫颈癌行之有效的方案,但目前这两种分析方法需在不同的涂片上进行,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及失误率高等缺陷,因此急需研究一种能完美融合两种技术的方法,实现高效精准地筛查。本课题研究立足于现有产品,结合市场需求,对细胞学筛查方法中标本制片、标本染色和标本诊断这三个既独立又连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染色和显微光谱成像分析的细胞学筛查方法。该方法仅需一次取材制备一张涂片,将两种染色方法作用于同一细胞,既可进行DNA定量分析诊断,也可进行细胞形态分析做TBS分类诊断,且两种诊断方法对同一细胞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方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具有高效、准确快速的特点。(2)针对制片要求及市场需求分别研制了两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制片机。对于膜式液基细胞制片机,为解决市场现有产品结构复杂,机械臂利用率低,细胞采集效率低等缺点,设计了极坐标机械臂及新的工作方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同时设计新型动密封操作头和压力控制系统,改善了细胞采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制片机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制片满意率高;对于沉降式液基细胞制片机,将市面上普遍采用的标本转移机功能合并到制片机中,实现了移液和制片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并将成本较高且浪费较严重的一次性注射器改为成本低廉的移液管,降低了耗材使用成本,针对转移标本效率低下和易混乱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龙门桁架式三维机械臂和可折叠离心管转移架,并在单片机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优化的运动控制算法,实现了机械臂高效的直线插补和加减速运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圆弧插补同时也改善了吸头堵塞的情况。实际测试机械臂定位精度和加减速曲线拟合方面都具有很高精度。(3)针对复合染色需求,开发研制了自动染色机。为克服现有染色机价格高、体积大、抗腐蚀性能差等缺点,选择轮转式结构方案作为基础,开发了复用式染缸盖及主从机械臂协作方案,空间利用率大幅提高;从材料和结构设计上对高挥发性和渗透性的强酸进行有效防护,杜绝了腐蚀现象;设计了染色规程分割运行算法,实现了多任务多种染色同时进行,工作效率提升。测试结果表明,染色的定位精度、重复精度、控温效果及实际染色效果等均可满足医院实际使用需求和课题需求,设计的染色机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抗腐蚀性能优良等优势。(4)建立了一套多波段光源的显微光谱成像系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现了对混叠多光谱图像的剥离,完成了对DNA的定量和细胞形态同步分析。设计了几组能发出离散单色光的LED组合光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仪器的稳定性;使用了分辨率和帧采集速度更高的CMOS图像传感器来获取光谱图像,提高了图像精度和信噪比;图像传输和处理方式上,用DDR缓存图像并采用标准PCIe总线接口传输数据,提升了图像传输速度,满足了实时性要求;最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混叠的多光谱图像中剥离出福尔根染料的真实吸光度用于DNA定量分析,同时合成符合医生诊断习惯和要求的彩色图像。测试结果表明,选用多波段光源组成多光谱显微成像系统是可行的,只要选择合适波段的LED,无论在光学结构还是成像方法上都可以轻松实现,具有成本低、实现简单、可扩展性好的特点。最后将整个流程连贯运行,用本文研制的制片机、染色机和显微光谱成像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处理和分析小鼠肝脏和宫颈阳性标本,以校准过的光密度测试设备测量数据作为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标本制备装置能制出满意的细胞涂片并能成功进行复合染色,采用显微光谱成像分析系统计算的DNA准确度高,本方法在筛选癌细胞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王海瑞[9](2017)在《p16/Ki-67、p16/mcm2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筛查和HPV分流中的应用评估》文中指出研究目标1.研究p16/Ki-67和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HPV感染的关联,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2.比较这两种标志物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于HPV阳性妇女分流的效果。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ICAMS)进行的2项前瞻性研究的细胞标本,采用之江HPV试剂盒和罗氏cobas 4800 HPV试剂盒进行HPVDNA检测,所有标本完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将筛查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分别采用p16/Ki-67试剂盒和p16/mcm2抗体混合物对留存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利用基线数据分析p16/Ki-67、pl6/mcm2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联。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标志物在总人群和HPVDNA阳性人群中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能力。研究结果1.p16/Ki-67表达与高危HPV感染关系分析:pl6/Ki-67在HPV阳性人群的表达高于HPV阴性人群(X2=95.98,P<0.001),阳性率分别为37.1%(122/329)和8.9%(43/483)。根据HPV感染型别将HPV阳性者细分为HPV16/18型和非HPV16/18 型,相应的 p16/Ki-67 阳性率分别为 34.5%(26/51)和 51.0%(96/278)。同高危HPV阴性相比,p16/Ki-67在HPV16/18型别表达的风险(OR=10.7,95%CI:5.6-20.1)近 2 倍于非 HPV16/18 型别(OR=5.4,95%CI:3.6-8.1)。2.p16/mcmm2表达与高危HPV感染关系分析:同HPV阴性组相比,p16/mcm2在HPV阳性人群的表达风险增加(OR=11.5,95%CI:8.2-16.1)。p16/mcm2阳性率在HPV阴性组、其他12种HR-HPV组、HPV16/18组分别为9.8%(53/540)、53.4%(188/352)和 63.4%(59/93)。同高危 HPV 阴性相比,pl6/mcm2 在HPV16/18型别表达的风险(OR=16.0,95%CI:9.6-26.5)是其他高危型HPV(OR=10.5,95%CI:7.4-15.0)的 1.5 倍。3.p16/Ki-67对CIN2+和CIN3+的检出能力:p16/Ki-67阳性率在病理确诊的宫颈炎、CIN1、CIN2、CIN3、宫颈鳞癌中分别为 28.2%(51/181)、44.1%(15/34)、81.8%(9/11)、93.3%(14/15)、100%(2/2),经线性趋势检验,其阳性率随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增强(f=38.57,P<0.001);p16/Ki-67检出CIN2+和CIN3+的灵敏度分别为89.3%和94.1%,特异度分别为69.3%和66.8%;液基细胞学检查在CIN2+和CIN3+的灵敏度分别为60.7%和64.7%,特异度分别为49.3%和 49.1%。4.p16/mcm2 对 CIN2+和 CIN3+的检出能力:p16/mcm2 在宫颈炎、CIN1、CIN2、CIN3 的阳性率分别为 53.3%(106/199)、57.1%(24/42)、77.8%(14/18)、92.0%(23/25),趋势性检验显示其阳性率随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x2=15.4,P<0.001);在总人群中,p16/mcm2检出CIN2+和CIN3+的灵敏度分别为86.1%和92.0%,特异度分别为46.1%和44.4%;在细胞学诊断为NILM人群中,p16/mcm2检出CIN2+和CIN3+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46.4%和46.6%;在细胞学诊断为ASC和LSIL人群中,p16/mcm2检出CIN2+和CIN3+的灵敏度分别为85.7%和87.5%,特异度分别为45.5%和44.1%,转诊率为53.8%。5.p16/Ki-67和p16/mcm2在HPV阳性人群中对CIN2+和CIN3+的检出能力:在病理正常、CIN1、CIN2、CIN3和SCC中,p16/Ki-67阳性率分别为34.4%(41/119)、46.2%(12/26)、87.5%(7/8)、92.9%(13/14)和 100%(2/2);p16/mcm2 阳性率分别为 56.3%(67/119)、65.4%(17/26)、75.0%(6/8)、92.9%(13/14)和100%(2/2)。两标志物阳性率均随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0.001)。在所有HPV阳性人群中,p16/Ki-67检测CIN2+和CIN3+的灵敏度为91.7%和93.8%,特异度为63.5%和60.8%,转诊率为36.2%;p16/mcm2检测CIN2+和CINN3+的灵敏度为87.5%和93.8%,特异度为42.1%和41.2%,转诊率为58.4%。在HPV阳性且细胞学NILM人群中,p16/Ki-67检测CIN2+和CIN3+的灵敏度为90.9%和100%,特异度为71.7%和69.4%;p16/mcm2检测CIN2+和CIN3+的灵敏度为81.8%和100%,特异度为46.2%和46.0%。研究结论1.p16/Ki-67、p16/mcm2表达与高危HPV感染,尤其是HPV16/18型别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鉴于高危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p16/Ki-67和p16/mcm2检测可考虑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潜在分子标志物。2.p16/Ki-67检测灵敏度高于细胞学检查,特异度与之相似,能有效识别宫颈高度病变和指导CIN的分级;p16/Ki-67双染制片重现性较好,阅片不依赖于细胞形态学,普通技术人员经短期培训即可掌握,可考虑作为液基细胞学的替代方法用于宫颈癌筛查。p16/mcm2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有限,能在细胞学正常人群中分拣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同时可用作ASC和LSIL人群的分流方法并有效降低阴道镜转诊率。3.在HPV阳性妇女中,p16/Ki-67灵敏度与p16/mcm2相似,但其特异度更高,并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阴道镜转诊率。因此,p16/Ki-67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HPV分流标志物,非常适用于中国医疗资源缺乏,细胞学筛查体系不健全的广大农村地区。

赵理莉[10](2017)在《宫颈细胞图像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宫颈细胞图像智能分析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现代辅助医疗中的特定任务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宫颈细胞图像智能分析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是,由于实际宫颈细胞图像的特点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复杂性,现有宫颈细胞图像处理、检测与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仍有待提高。为提高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和速度,本文在深入分析宫颈细胞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特征选择融合及检测识别等问题后,以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理论为指导,对宫颈细胞图像智能分析过程中的几大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对非重叠宫颈单细胞图像分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准确快速分割非重叠宫颈细胞图像的超像素Gap-search MRF模型。该模型在超像素划分的基础上,结合MRF模型对宫颈细胞图像进行建模,通过对超像素标注来达到对宫颈细胞图像分割的目的;模型中的Gap-search机制减少了模型求解过程中的大量冗余计算,进一步提升了模型运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高效地对非重叠彩色宫颈单细胞图像进行分割;并且与其他现有模型相比,该模型兼具较高的分割准确率和更快的运算速度。(2)深入分析了重叠宫颈细胞图像分割问题,将该问题细分为两类:一是“部分重叠”分割问题,二是“真实重叠”分割问题。1?对于第一类问题,提出了基于超像素K-means++的改进分割模型。该模型在超像素划分的基础上,先用K-means++算法将超像素分为4类,根据类别中心的亮度值不同,将图像粗步划分为细胞核、背景、候选细胞质和重叠区域4块;然后再依据细胞形状先验轮廓知识对候选细胞质和重叠区域进一步判别处理,去除非本细胞的细胞质区域,最终实现细胞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部分重叠”彩色宫颈细胞图像分割的效果优于其他现有模型。2?针对第二类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割和维诺图的组合分割模型。该模型先用图割方法分割出细胞簇团区域与背景;然后以细胞核中心为维诺图的种子点位置构造维诺图划分细胞簇团区域,得到每个细胞的粗分割区域;最后根据细胞形状先验轮廓知识找出每个粗分细胞所在维诺图元胞补区的重叠补偿区,由粗分区和重叠补偿区相加最终得到每个细胞的完整分割结果。在两届重叠宫颈细胞大赛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割效果良好,与现有处理此类问题的最优分割模型效果相当。(3)针对宫颈细胞图像特征组合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间隔的自适应特征选择融合方法,该方法以“类内样本距离更近,而类间样本距离更远”准则为指导,在更大向量空间中求解多值特征权向量,并在求解过程中引入训练数据的先验概率知识来增加新特征集的判别性,以更好地适应宫颈细胞检测问题。通过宫颈细胞检测实验评估了此特征选择融合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其他特征选择融合方法相比,该方法取得了最优的结果。(4)针对宫颈细胞图像异常检测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指出准确率和效率是宫颈细胞检测系统需要保证的两个重要方面,并且准确率比效率的优先级更高。1?为提高细胞检测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宫颈细胞图像异常检测的Three-phase模型。该模型在细胞图像已准确分割的基础上,对宫颈细胞异常检测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优化,以提升总体检测的准确率。首先,提取了160维宫颈细胞特征增强了分类器对样本的判别能力,其中106维细胞核纹理特征是首次应用于宫颈细胞异常检测。其次,使用基于间隔的自适应特征选择融合方法对这160维特征集合进行优化组合。最后,提出一种Two-stage分类策略对宫颈细胞进行检测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优化了每个步骤的Three-phase宫颈细胞检测模型优于其他16种模型,其检测准确率高达96.98%。2?为同时提高细胞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本文提出了宫颈细胞图像异常检测的MI-ELM模型。该模型在已提取出宫颈细胞特征集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多示例学习思想整合特征选择融合和分类决策步骤,基于MI-ELM模型直接将宫颈细胞样本分为正常类和异常类。首先将细胞的特征集在语义上分为颜色、形状、纹理三个方面,引入多示例学习思想,进而将宫颈细胞样本与特征集的三个方面视作“包”与“示例”的关系;然后基于MI-ELM模型实现对宫颈细胞的检测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I-ELM的宫颈细胞图像异常检测模型与其他检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运算速度。(5)针对宫颈细胞图像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PCA特征变换的层次多分类宫颈细胞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以SVM模型作为基分类器,分两层对宫颈细胞图像进行4分类,第一层训练3个SVM分类器根据OVO策略对所有细胞进行3分类,第二层训练1个二分类器对上一层结果中的非正常细胞类进一步分为2类,最终将所有宫颈细胞分为正常鳞状上皮细胞、正常柱状细胞、病变细胞和癌细胞4类。此方法在每层分类之前,用PCA法对样本进行特征变换,从而达到去除冗余特征、加快识别速度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多分类方法相比,本方法兼具了识别准确率高和识别速度快的优点。

二、电脑显微镜可快速检测宫颈涂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脑显微镜可快速检测宫颈涂片(论文提纲范文)

(1)微流控芯片技术结合多重PCR-反向斑点杂交原理同时检测24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及其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2)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一般资料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试剂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分泌物常规镜检及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检测
        1.2.3 细菌培养及鉴定
        1.2.4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常规镜检及阴道五联检测结果
        1.3.2 细菌菌落特征及镜下革兰染色结果
        1.3.3 细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及q RT-PCR鉴定结果
        1.3.4 细菌性阴道炎病原菌频数分布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必需试剂配制
        2.1.3 菌种的复苏
        2.1.4 细菌菌落计数
        2.1.5 甲醛灭活浓度及时间的选择
        2.1.6 灭活疫苗的制备与保存
        2.1.7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理化性状及无菌性检验
    2.2 结果
        2.2.1 细菌复苏结果
        2.2.2 绘制细菌生长曲线
        2.2.3 甲醛灭活浓度和时间筛选结果
        2.2.4 细菌性阴道炎灭活疫苗无菌性检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细菌性阴道炎研究现状
    3.1 细菌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3.2 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2.1 细菌性阴道炎诊断方法
        3.2.2 细菌性阴道炎鉴别诊断
    3.3 细菌性阴道炎治疗现状
        3.3.1 抗生素治疗
        3.3.2 益生菌制剂
        3.3.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3.4 细菌性阴道炎的预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人工智能(TS)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 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2 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
    3 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法的介绍
    4 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
    5 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 研究现场的选择
    2 研究对象
    3 样本收集方法
    4 统计分析
    5 质量控制
    6 技术路线图
五、结果
    1 基本情况
    2 TS检测和其他两种筛查方法单独筛查的效果比较
    3 TS分流和LBC分流的效果比较
    4 联合筛查的效果分析
六、讨论
    1 TS检测的筛查效果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
    2 单独筛查时,可考虑将TS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筛查方法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3 对于HPV阳性者,TS检测分流的效果和LBC检查分流效果相当
    4 对于联合筛查,TS检测联合HPV检测的筛查效果与HPV检测联合LBC检查相当
    5 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七、结论
八、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性
    1 研究特色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妇女问卷调查
综述 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妇女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及其在肺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肺癌概述
        1.1.2 肺癌检测方法
    1.2 光散射检测技术简介
    1.3 流式细胞仪概述
        1.3.1 传统流式细胞仪
        1.3.2 光散射流式细胞术
        1.3.3 高通量流式细胞术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本原理与技术简介
    2.1 前言
    2.2 米氏散射与二维光散射技术
        2.2.1 米氏散射理论基础
        2.2.2 基于米氏散射的二维光散射模拟
    2.3 多通道鞘流技术
        2.3.1 微流控技术
        2.3.2 微流控力学理论
        2.3.3 水动力聚焦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装置
    3.1 前言
    3.2 装置框架
    3.3 光片生成模块
        3.3.1 光片照明技术引言
        3.3.2 光片照明示意图
        3.3.3 光片生成模块
    3.4 多通道三维水动力聚焦模块
        3.4.1 多通道鞘流管单元设计
        3.4.2 多通道三维水动力聚焦模块
    3.5 散射图样采集与处理模块
        3.5.1 灰度共生矩阵法
        3.5.2 散射图样采集和处理模块
    3.6 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的装置集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的性能测试
    4.1 前言
    4.2 光片性能测试
    4.3 鞘流效果测试
    4.4 不同尺寸标准微球的识别
        4.4.1 标准微球溶液的配制
        4.4.2 不同尺寸标准微球的二维光散射图样测量
        4.4.3 标准微球的尺寸识别
    4.5 不同浓度标准微球的测量
        4.5.1 标准微球溶液的配制
        4.5.2 不同浓度标准微球的二维光散射图样测量
        4.5.3 不同浓度标准微球的测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用于肺癌细胞识别
    5.1 前言
    5.2 溶液配置
    5.3 肺癌细胞常规流式测量
    5.4 肺癌细胞二维光散射测量
    5.5 肺癌细胞的无标记自动分类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和奖励
    学术论文
    荣誉或奖励
附件

(5)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及其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预防方案和临床价值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插图和附表清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6)新型3D打印双层仿生支架用于大鼠子宫全层损伤的再生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绪论
第一章 3D打印双层仿生支架的制备和表征
    1.1 引言
    1.2 实验仪器和材料
        1.2.1 材料和试剂
        1.2.2 实验仪器
        1.2.3 相关溶液的配置
        1.2.3.1 外用PBS溶液配制
        1.2.3.2 细胞房用PBS溶液配制
        1.2.3.31 0%水合氯醛溶液配制
        1.2.3.45 %氯化钙溶液配制
        1.2.3.5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配制
        1.2.4 实验动物
    1.3 实验方法
        1.3.1 优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浓度比例
        1.3.1.1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的配制
        1.3.1.2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大体图观察
        1.3.1.3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检测
        1.3.1.4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微观形态观察
        1.3.2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的生物学性能检测
        1.3.2.1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的细胞增殖曲线检测
        1.3.2.2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的细胞活性检测
        1.3.2.3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体内组织相容性检测
        1.3.3 新生大鼠子宫原代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离和培养
        1.3.3.1 新生大鼠子宫原代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离
        1.3.3.2 细胞冻存
        1.3.4 新生大鼠子宫原代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鉴定
        1.3.4.1 新生大鼠子宫原代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表面标记物鉴定
        1.3.4.2 新生大鼠子宫原代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RNA水平表达鉴定
        1.3.5 3D打印的负载细胞的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双层仿生支架的体外表征
        1.3.5.1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双层仿生支架的3D打印
        1.3.5.2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双层仿生支架的形态观察
        1.3.5.3 3D打印的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双层仿生支架的荧光表征
        1.3.5.4 3D打印的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双层仿生支架的细胞活性
    1.4 实验结果
        1.4.1 优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浓度比例
        1.4.2 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水凝胶生物学性能检测
        1.4.3 新生大鼠子宫原代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1.4.4 3D打印的负载细胞的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双层仿生支架的表征
    1.5 讨论
第二章 3D打印双层仿生支架修复大鼠子宫局部全层缺损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相关试剂配制
        2.2.3.1 4%多聚甲醛溶液配制
        2.2.3.2 抗原修复液配制
        2.2.3.3 盐酸酒精配制
        2.2.3.4 伊红溶液配制
        2.2.3.5 丽春红-品红溶液配制
        2.2.3.6 2%苯胺蓝溶液配制
        2.2.3.7 磷钼酸溶液配制
        2.2.3.8 1%冰醋酸溶液配制
        2.2.3.9 3%过氧化氢溶液配制
        2.2.3.10 1%BSA配制
        2.2.3.11 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抗体配制
        2.2.4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大鼠子宫局部全层缺损模型的构建
        2.3.2 组织学分析
        2.3.2.1 大鼠子宫样本包埋
        2.3.2.2 HE染色
        2.3.2.3 Masson染色
        2.3.2.4 免疫组化染色
        2.3.2.5 免疫荧光染色
        2.3.2.6 缺损部位再生子宫内膜厚度测量
        2.3.2.7 缺损部位再生子宫平滑肌含量测量
        2.3.2.8 缺损部位再生微血管密度计数
        2.3.3 再生子宫内膜功能性检测
        2.3.4 统计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3D打印双层仿生支架促进大鼠子宫局部全层缺损再生
        2.4.2 子宫缺损再生部位的组织学分析
        2.4.2.1 子宫缺损部位再生子宫内膜厚度
        2.4.2.2 子宫缺损部位再生平滑肌含量
        2.4.2.3 子宫缺损部位再生内膜中微血管形成
        2.4.3 子宫损伤修复后的功能性检测
    2.5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组织工程技术在子宫重建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新疆地区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VIA/VILI与care 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研究背景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筛查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质控
        1.4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CARE HPV初筛后CERVISTA酶切信号扩大法、COBAS4800 高危HPV检测技术、APTIMA高危型HPV检测方法分流的筛查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筛查对象
        1.3 筛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CARE HPV初筛TCT分流策略及三种高危型HPV检测分流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及比较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筛查对象
        1.3 筛查方法
        1.4 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HPV-DNA检测在门诊机会性筛查ASC-US患者分流管理中的研究(两种HPV检测一致性验证)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显微光谱成像细胞DNA定量分析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宫颈癌筛查的方法与策略
        1.2.1 宫颈癌筛查方法介绍
        1.2.2 宫颈癌的筛查策略
    1.3 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液基细胞制备技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1.3.2 自动染色机发展与研究现状
        1.3.3 DNA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4 多光谱成像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现状
    1.4 论文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与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
        1.4.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复合染色和显微光谱成像的细胞学筛查方法
    2.1 细胞学基础
        2.1.1 细胞周期
        2.1.2 细胞染色
    2.2 DNA定量分析方法
    2.3 TBS分类诊断方法
    2.4 基于复合染色的高度联合筛查方法
    2.5 复合染色和显微光谱成像筛查方法的实现原理和过程
        2.5.1 吸光度剥离原理
        2.5.2 吸光度剥离矩阵模型的建立
        2.5.3 新方法对现有技术和设备提出的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基细胞制片技术研究
    3.1 液基细胞制片技术的原理介绍
        3.1.1 微孔膜过滤制片原理与结构
        3.1.2 密度梯度离心制片原理
    3.2 膜式液基细胞制片系统关键技术
        3.2.1 极坐标机械臂
        3.2.2 动密封操作头
        3.2.3 压力控制系统
    3.3 沉降式液基细胞制片机关键技术
        3.3.1 制片流程的优化
        3.3.2 机械结构的优化
        3.3.3 取样机械臂运动控制策略
    3.4 测试验证实验
        3.4.1 膜式液基细胞制片机测试实验
        3.4.2 沉降式液基细胞制片机实验研究
        3.4.3 两种液基细胞制片方法的比较和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细胞涂片染色技术研究
    4.1 染色机防腐蚀解决措施
        4.1.1 主从机械臂协作方案
        4.1.2 防腐蚀解决措施
    4.2 多任务染色规程
        4.2.1 染色规程运行规则
        4.2.2 分割运行算法
        4.2.3 多任务染色程序
    4.3 实验效果分析
        4.3.1 染色机样机
        4.3.2 定位精度测试
        4.3.3 控温效果测试
        4.3.4 染色效果测试
        4.3.5 自动染色机复合染色分步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显微多光谱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5.1 多光谱成像方案
    5.2 显微多光谱成像系统的结构及组成
    5.3 显微光谱成像系统设计
        5.3.1 显微镜
        5.3.2 自动平台
        5.3.3 光源系统
        5.3.4 数据采集系统
    5.4 实验效果分析
        5.4.1 光源带宽测试实验
        5.4.2 光源同轴性测试实验
        5.4.3 图像剥离与合成实验
        5.4.4 图像剥离应用效果测试
        5.4.5 多光谱DNA定量分析准确度验证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归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发表的科研成果
    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9)p16/Ki-67、p16/mcm2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筛查和HPV分流中的应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宫颈癌筛查行业专项
        1.2 cobas 4800临床注册
        1.3 样本含量的估计
    2. 基线调查
    3. 标本收集
    4. 实验室检测方法
        4.1 cobas 4800 HPV检测
        4.2 之江HPV检测
        4.3 p16/Ki-67双染检测
        4.4 p16/mcm2双染检测
        4.5 液基细胞学检查
    5. 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p16/Ki-67双染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1 p16/Ki-67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关系
        1.2 p16/Ki-67在宫颈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1.3 不同病理级别中p16/Ki-67和细胞学阳性率比较
        1.4 p16/Ki-67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CIN2+和CIN3+的检出效果
    2. p16/mcm2双染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1 p16/mcm2表达与HR-HPV感染的关联
        2.2 p16/mcm2和HR-HPV在宫颈细胞学中的阳性率比较
        2.3 p16/mcm2、HR-HPV和LBC在宫颈组织病理学中的阳性率比较
        2.4 p16/mcm2、HR-HPV和LBC在全部宫颈组织病理学中的诊断价值
        2.5 p16/mcm2在NILM人群中对CIN的诊断价值
        2.6 p16/mcm2、HR-HPV在ASC和LSIL人群对CIN2+、CIN3+的诊断价值
    3. p16/Ki-67和p16/mcm2在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比较
        3.1 p16/Ki-67和p16/mcm2在细胞学和病理诊断中的表达
        3.2 p16/Ki-67与p16/mcm2在不同HPV型别中的阳性率比较
        3.3 p16/Ki-67、p16/mcm2在HPV阳性妇女中对CIN2+和CIN3+的检出效果比较
        3.4 p16/Ki-67和p16/mcm2在HPV阳性且细胞学阴性妇女中对CIN2+和CIN3+的检出能力
        3.5 p16/Ki-67、p16/mcm2与细胞学HSIL及HPV16/18联合筛查效果评估
讨论
    1. p16/Ki-67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1 p16/Ki-67与高危HPV感染的关联
        1.2 p16/Ki-67在宫颈细胞学和病理诊断中的表达
        1.3 p16/Ki-67在宫颈病理诊断中对CIN2+和CIN3+的检出能力
        1.4 本研究的局限性
        1.5 小结
    2. p16/mcm2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1 p16/mcm2表达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关联
        2.2 p16/mcm2在不同宫颈细胞学诊断中的表达
        2.3 p16/mcm2在宫颈组织学中的诊断价值
        2.4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2.5 小结
    3. p16/Ki-67和p16/mcm2在HPV阳性人群中分流效果评估
        3.1 p16/Ki-67和p16/mcm2在宫颈变的表达
        3.2 p16/Ki-67和p16/mcm2在HPV阳性且细胞学正常人群中对CIN2+和CIN3+的检出能力
        3.3 p16/Ki-67、p16/mcm2与细胞学HSIL及HPV16/18联合筛查效果评估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宫颈细胞图像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宫颈细胞分析的必要性
        1.1.2 宫颈细胞分析技术难点
        1.1.3 宫颈细胞分析研究热度
    1.2 研究现状
        1.2.1 宫颈细胞图像智能分析过程
        1.2.2 宫颈细胞图像获取
        1.2.3 宫颈细胞图像滤波和分割
        1.2.4 宫颈细胞的基本特征
        1.2.5 细胞图像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融合
        1.2.6 宫颈细胞分类
        1.2.7 性能评估指标
        1.2.8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
        1.3.1 宫颈细胞图像分割研究
        1.3.2 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融合研究
        1.3.3 宫颈细胞图像分类研究
    1.4 篇章结构
第二章 基于超像素Gap-search MRF模型的非重叠宫颈细胞图像分割
    2.1 引言
    2.2 模型整体分割流程
    2.3 图像预处理和SLIC超像素过分割算法
        2.3.1 基于非局部均值滤波的预处理
        2.3.2 SLIC超像素过分割算法
    2.4 超像素Gap-search MRF模型
        2.4.1 经典MRF模型的相关概念和形式定义
        2.4.2 Gap-search MRF模型的基本思想
        2.4.3 超像素的特征
    2.5 模型求解算法及复杂性分析
        2.5.1 ICM算法
        2.5.2 IACA算法
        2.5.3 Gap-search加速机制
        2.5.4 计算复杂性分析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1 数据集和实验环境
        2.6.2 分割准确度评价指标
        2.6.3 分割结果轮廓可视化方法
        2.6.4 分割效果对比
        2.6.5 分割时间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无监督学习算法的重叠宫颈细胞图像分割
    3.1 引言
    3.2 “部分重叠”宫颈细胞图像分割模型
        3.2.1 模型的基本思想
        3.2.2 超像素K-means++改进分割模型
        3.2.3 提取细胞质、细胞核和区域背景
        3.2.4 “部分重叠”细胞图像整体分割流程
    3.3 “真实重叠”宫颈细胞图像分割模型
        3.3.1 模型的基本思想
        3.3.2 基于图割的场景分割
        3.3.3 基于维诺图的粗分割
        3.3.4 重叠区补偿
        3.3.5 “真实重叠”细胞图像整体分割流程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数据集和实验环境
        3.4.2 评价指标
        3.4.3 “部分重叠”宫颈细胞图像分割结果与分析
        3.4.4 “真实重叠”宫颈细胞图像分割结果与分析
        3.4.5 两种分割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间隔的自适应特征选择融合方法
    4.1 引言
    4.2 宫颈细胞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4.2.1 宫颈细胞图像的颜色特征
        4.2.2 宫颈细胞的形状特征
        4.2.3 宫颈细胞图像的核纹理特征
    4.3 基于间隔的自适应特征选择融合的形式化和算法
        4.3.1 基于间隔特征选择融合的形式化和求解算法
        4.3.2 基于间隔特征选择融合的自适应处理机制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数据集和实验环境
        4.4.2 评价指标
        4.4.3 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种宫颈细胞图像异常检测模型
    5.1 引言
        5.1.1 特征提取
        5.1.2 特征选择融合
        5.1.3 分类策略
    5.2 基于Three-phase的异常检测模型
        5.2.1 Three-phase模型的基本思路
        5.2.2 Two-stage分类策略
        5.2.3 Three-phase异常检测的整体流程
    5.3 基于MI-ELM的异常检测模型
        5.3.1 MI-ELM检测模型的基本思路
        5.3.2 ELM模型和学习算法
        5.3.3 MI-ELM检测模型和学习算法
        5.3.4 MI-ELM的学习算法
        5.3.5 多示例学习异常检测框架流程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数据集和实验环境
        5.4.2 评价指标
        5.4.3 Three-phase模型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5.4.4 MI-ELM模型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5.4.5 两种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PCA特征变换和层次多分类的宫颈细胞图像快速识别
    6.1 引言
    6.2 基于PCA的层次多分类
        6.2.1 基于一对一策略的层次多分类
        6.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变换
    6.3 多分类快速识别算法
        6.3.1 特征归一化
        6.3.2 本章识别算法的描述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数据集和实验环境
        6.4.2 评价指标
        6.4.3 特征集合
        6.4.4 主成分数目选取
        6.4.5 分类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和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缩略语列表

四、电脑显微镜可快速检测宫颈涂片(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流控芯片技术结合多重PCR-反向斑点杂交原理同时检测24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方法学研究[D]. 王锐.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细菌性阴道炎优势菌筛选及灭活疫苗的制备[D]. 王晓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人工智能(TS)技术在基层宫颈癌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 马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4]多通道鞘流二维光散射流式细胞术及其在肺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张淑雨. 山东大学, 2020(02)
  • [5]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及其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 李兴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新型3D打印双层仿生支架用于大鼠子宫全层损伤的再生修复研究[D]. 刘燕珊. 浙江大学, 2020(02)
  • [7]新疆地区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的评价研究[D]. 古力米热·乃扎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显微光谱成像细胞DNA定量分析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D]. 廖乘胜. 武汉大学, 2017(01)
  • [9]p16/Ki-67、p16/mcm2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筛查和HPV分流中的应用评估[D]. 王海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02)
  • [10]宫颈细胞图像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 赵理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电脑显微镜可快速检测宫颈涂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