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23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伟伟[1](2021)在《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行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患儿的完整病例资料。通过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颈椎评分、脊髓储备空间(space availabie for the cord,SAC)、寰齿前间隙(the atlanto-debtal interval,ADI)、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Rotatory Angle of the Atlas on Dentata,RAAD)、寰齿侧间隙差值(Variance of Bilateral Lateral Atlanto-Dental Space,VBLADS)以及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平均手术时间144.2min,平均出血量127.8ml。临床症状均获得改善:(1)颈部疼痛缓解:术前VAS评分5.88±1.83,术后2.06±1.35。(2)颈髓压迫减轻:术前JOA评分11.11±1.45,术后14.44±0.98,末次随访16.33±0.50;术前SAC 9.91±1.84mm,术后14.31±0.98mm,末次随访16.00±0.82。(3)颈部偏斜获得矫正:术前ADI 5.46±1.61mm,术后2.48±0.71mm,末次随访1.74±0.65mm;术前RAAD:37.11±21.03°,术后5.88±3.18°,末次随访5.16±3.72°。(4)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改善。所有数据行非参数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且可靠的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度及神经功能,恢复寰枢椎的正常解剖关系,重建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提倡。
孙素鹏[2](2021)在《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脊柱微调正骨手法和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疗效差异,探究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寰枢椎半脱位受试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两组受试者运用松解手法后予以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旋转扳法为主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组予以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所有受试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以及寰齿前间距(atlanto dental interval,ADI)、寰齿侧间隙差值(variance of bilateral lateral ailanto dental space,VBLADS)、枢椎棘突偏移度和颈椎曲度等影像学数据的测量,治疗结束后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评价治疗前后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1.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VBLADS、枢椎棘突偏移度、VAS评分和颈椎治疗成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I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2.脊柱微调正骨手法可以调整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的ADI、VBLADS和枢椎棘突偏移度,且对于VBLADS和枢椎棘突偏移度的调整作用优于传统推拿手法。3.脊柱微调正骨手法与传统推拿手法对于寰枢椎半脱位患者颈椎曲度可能没有调整作用。
陈岩,徐士象,高希法[3](2021)在《三维质子密度加权MRI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MR成像技术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23例临床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儿童患者,采用三维可变翻转角空间优化对比度完善技术(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的质子加权成像(3D-PD-SPACE)联合常规扫描,牵引治疗2~4周后进行复查,对3D-PDSPACE抑脂序列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两名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对MR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对寰枢关节治疗前后的MR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MR图像质量评价全部为优或良,两名医师评价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46)。23例患者中,寰枢关节及颈椎无明显异常(7例);寰枢关节半脱位16例;半脱位的影像学异常表现诊断为齿突侧块间距差值大于3 mm(7例)、寰齿前间隙大于5 mm(9例)、横韧带损伤(2例)、翼状韧带损伤(10例)。其他影像学异常表现包括颈椎侧弯(4例)、齿突先天畸形(1例)。MR诊断阳性的寰枢关节半脱位行牵引治疗后,MR复查结果:16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中11例MR表现恢复正常,3例有所缓解。结论 MR 3D-PD-SPACE抑脂序列联合常规MR成像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很高的价值。
李超,邱峰,丁俊峰,胡国鹏,张贤[4](2020)在《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寰枢关节是颈椎中结构最为复杂、活动度最大的关节,稳定性差,当某些非创伤性原因如咽喉部感染、颈部轻微扭伤等致颈部动力与静力失衡,就会发生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是围绕该病的争论从未停止,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病的命名与诊断2个方面。目前有关该病的临床诊断仍较为混乱,而且学术界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仍无统一确切的认识。本文从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3个方面对其诊断进展进行了综述。
黄炎强[5](2020)在《葛根汤治疗风寒阻络型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葛根汤治疗风寒阻络型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内治法用于该病的治疗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在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非创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卧位持续枕颌带牵引法治疗,配合儿童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葛根汤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1周、治疗2周记录测量患儿Wong-Baker疼痛评分、颈椎旋转ROM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寰齿侧间隙差值及寰齿间距,治疗2周后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及治疗结束三个月后患儿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Wong-Baker疼痛评分、寰齿侧间隙差值、寰齿间距、颈椎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ong-Baker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治疗3天、1周、2周的Wong-Baker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4个时间点Wong-Baker疼痛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疼痛评分均随时间的进展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颈椎旋转活动度:组间比较:治疗3天、1周、2周的颈椎旋转活动度,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4个时间点颈椎旋转活动度进行两两比较,活动度均随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侧寰齿侧间隙差值:治疗后,两组患儿寰齿侧间隙差值均比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寰齿侧间隙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寰齿间距:治疗后,两组患儿寰齿间距均比治疗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寰齿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痊愈结束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儿均未复发,无再次出现斜颈、颈项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结论葛根汤联合枕颌带牵引治疗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可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改善临床症状,较单纯枕颌带牵引治疗疗效更佳。
王怀铿,裴新红,黄少敏,檀鲁健[6](2019)在《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儿童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512例AAR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512例AARS患儿中男童273例,女童239例;平均年龄(5. 6±2. 1)岁; 168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49例有外伤史;就诊时症状持续时间平均(3. 7±1. 6) d; 23例患儿出现过2次及以上的AARS;按Fielding临床分型:Ⅰ型321例,Ⅱ型143例,Ⅲ型29例,Ⅳ型19例; 512例影像学结果除提示AARS外,尚有27例筛查出其他疾病。即6例肿瘤性病灶,5例先天性结构畸形,6例感染性病灶,3例出血性病灶,1例出血伴感染,1例血管畸形,1例血管畸形合并出血,1例血管畸形合并先天性结构畸形,3例颅内囊肿。在接受颈托制动或枕颌带牵引治疗的463例患儿中有461例(99. 57%)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及外伤后,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同时需排除肿瘤、感染、出血、先天性结构畸形等疾病,颈托制动及枕颌带牵引治疗效果显着。
夏亮[7](2019)在《推拿并牵引联合中药对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影响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治疗对中青年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影响,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用一年内(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脑病中心门诊的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中青年患者(寰枢关节半脱位者)84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手法+牵引组和手法+牵引+中成药组)每组各28例,常规治疗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手法+牵引组予以颈部推拿及牵引治疗,手法+牵引+中成药组予以颈部推拿、牵引联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3、7天后观察眩晕障碍(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情况;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DHI量表、VAS评分和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值(Variance of Bilateral Lateral Atlanto Dental Space,VBLADS)。结果:(1)三组治疗前DHI量表、VAS评分及VBLA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治疗3天后DHI量表、VAS评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法+牵引组及手法+牵引+中成药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与治疗3天后比较,常规组治疗7天后DHI量表、VAS评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法+牵引组及手法+牵引+中成药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1)。(3)治疗2周后三组均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疾病的相关症状,但从临床有效率、DHI及VAS评分和VBLADS的比较发现手法+牵引+中成药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手法、牵引配合中成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性头晕头痛临床疗效显着,同时弥补了西医治疗措施单一等局限性,这在临床实践范畴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与手段。
裴帅[8](2017)在《复元舒筋汤结合颌枕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观察复元舒筋汤结合颌枕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复元舒筋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功效。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45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复元舒筋汤+领枕牵引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领枕牵引治疗,分别从疼痛、功能、活动度、影像学指标评估患者病情,并通过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14日后NDI指数、VAS评分、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影像学(VBLADS、ADI)四项指标,对复元舒筋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与研究。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比较,NDI指数、VAS评分、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影像学指标(VBLADS、ADI)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NDI指数、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影像学指标(VBLADS、ADI)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自身比较,NDI指数、VAS评分、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度、VBLAD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D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复元舒筋汤结合领枕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在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方面优于单纯颌枕牵引的治疗。(2)复元舒筋汤结合颌牵引在改变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影像学指标(VBLADS、ADI)方面,并没有发现有较单纯领枕牵引更有临床意义的改变。(3)复元舒筋汤有助于缓解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疼痛症状。
胡怡佳[9](2016)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以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整复错位为原则,运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通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客观评价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为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了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的技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结合推拿组为治疗组,牵引治疗组为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及推拿治疗,隔日一次,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坐位枕颌带间歇牵引,牵引重量为1-3kg,牵引时间每次20分钟,隔日一次,每周3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疗效。随时记录观察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致病原因等一般情况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4.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临床症状、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与对照组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但针刺结合推拿疗法在近期及远期疗效上均优于牵引疗法,是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迟宽永[10](2016)在《顶推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顶推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评定顶推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否优越。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顶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上颈椎拔伸下侧屈微调整复法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观察评分,将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总积分、疼痛积分比较(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积分与疼痛评分上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各观察项目评分均有明显改善。3.治疗后两组观察项目评分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观察项目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改善率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实验组治疗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顶推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较上颈椎拔伸下侧屈微调整复法显着,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运用于临床。
二、环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2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23例(论文提纲范文)
(1)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检查及评估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处理 |
1.5 评价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典型病例 |
5.1 病例1 |
5.2 病例2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的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内容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伦理学审批 |
2.3 随机化分组 |
2.4 治疗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安全性控制 |
2.7 观察指标 |
2.8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病例入选及试验完成情况 |
3.2 基线资料比较 |
3.3 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
3.4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5 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
3.6 总疗效比较 |
3.7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寰枢椎半脱位的认识 |
1.1 寰枢椎半脱位的病因病机 |
1.2 寰枢椎半脱位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寰枢椎半脱位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寰枢椎半脱位的命名与定义 |
2.3 寰枢椎半脱位的发病机制 |
2.4 寰枢椎半脱位的治疗 |
3 寰枢关节的运动与解剖结构 |
3.1 骨性稳定结构 |
3.2 关节连接 |
3.3 神经、血管 |
3.4 运动与关节 |
4 脊柱微调正骨手法的理论基础 |
4.1 脊柱推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4.2 脊柱整体理论 |
4.3 脊柱枢纽理论 |
4.4 脊柱半脱位理论 |
4.5 脊柱“微调”理论 |
5 结果分析 |
5.1 基线资料 |
5.2 总有效率 |
5.3 影像学指标 |
5.4 量表评分 |
5.5 本研究与其他有关研究的比较 |
5.6 脊柱微调正骨手法的作用机制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影像学数据记录表 |
附录4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
附录5 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 |
文献综述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三维质子密度加权MRI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仪器与扫描方法 |
1.3 图像后处理、报告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
3.2 寰枢椎半脱位影像学方法的选择 |
3.3 MR寰枢椎关节成像的进展 |
(4)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病因 |
2 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临床表现 |
3 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学检查 |
3.1 X线检查 |
3.2 CT检查 |
3.3 MRI检查 |
4 小 结 |
(5)葛根汤治疗风寒阻络型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剔除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3 不良反应观察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
2.1 Wong-Baker疼痛评分比较 |
2.2 颈椎旋转活动度 |
2.3 寰齿间距(ADI) |
2.4 双侧寰齿侧间隙差(VBLADS) |
2.5 临床疗效分析 |
3 临床复发情况分析 |
4 不良反应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 |
2.1 寰枢关节解剖结构 |
2.2 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机制 |
2.3 ADI、VBLADS在临床的应用 |
2.4 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 |
3 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 |
3.1 中医对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病因、病机探讨 |
3.2 导师对于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中医认识 |
3.3 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 |
4 葛根汤方解及临床应用 |
5 葛根汤的药理研究 |
6 试验结果分析 |
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方法及分型 |
三、治疗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一、AAR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二、AARS的治疗 |
(7)推拿并牵引联合中药对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影响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对颈椎骨错缝(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 |
1.1.脏腑亏虚对颈椎骨错缝的影响 |
1.2.气血失和对颈椎骨错缝的影响 |
1.3.外邪侵袭对颈椎骨错缝的影响 |
2.西医关于寰枢关节的认识 |
2.1.解剖理论 |
2.2.病因 |
2.2.1.炎症因子 |
2.2.2.外界干扰 |
2.2.3.慢性劳损 |
2.2.4.先天畸形 |
3.中西医对头晕头痛的认识 |
4.颈椎骨错缝的诊断 |
5.药物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诊断标准 |
1.2.纳入标准 |
1.3.排除标准 |
1.4.脱落及剔除标准 |
1.5.注意事项 |
1.6.技术路线图 |
2.研究方案 |
2.1.病例分组 |
2.2.治疗方案 |
2.3.治疗疗程 |
2.4.手法、牵引注意要点 |
2.5.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2.6.观察指标 |
2.6.1 疗效判定标准 |
2.6.2 量表 |
2.6.3 疗效观察时间点 |
2.7.误差控制 |
3.统计学方法 |
4.研究结果 |
4.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
4.2.三组治疗前DHI、VAS评分比较 |
4.3.三组治疗3 天、7 天后DHI、VAS评分比较 |
4.4.三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效果比较 |
4.5 三组患者治疗2 周后DHI量表、VAS评分及VBLADS比较 |
5.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对“补阳还五汤”的分析与临床应用 |
2.关于推拿手法的应用分析 |
3.使用牵引方法的临床意义 |
4.对本次实验结果及试验指标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复元舒筋汤结合颌枕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解剖生理 |
2. 病因机制 |
2.1 炎症 |
2.2 先天性寰枢椎变异 |
2.3 创伤 |
2.4 其他原因 |
3. 分型与临床表现 |
4. 影像学表现 |
4.1 X线检查 |
4.2 CT平扫及三维重建 |
4.3 MRJ |
5. 诊断 |
6. 治疗 |
6.1 中医治疗 |
6.2 西医治疗 |
7. 中医理论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依据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方法 |
2.1 设计方案 |
2.2 分组及随机方法 |
2.3 治疗方案 |
2.4 治疗疗程 |
2.5 随访方式及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价 |
2.7 数据整理 |
2.8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比较 |
4. 结论 |
5.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X片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意义 |
2. 寰枢关节半脱位与痉挛性斜颈的鉴别诊断 |
3. 上颈椎韧带的影像学研究 |
4. 复元舒筋汤的组方分析 |
5. 现代药理分析 |
6.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研究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实验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疗效观察指标 |
2.3 安全指标 |
2.4 结果测定时间点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一般情况分析 |
3.2 剔除、脱落病例统计 |
3.3 两组NPQ评分比较 |
3.4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
4 讨论 |
4.1 祖国医学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 |
4.3 本课题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
4.4 技术操作要点评述 |
4.5 技术安全性评述 |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中医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顶推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脱落、剔除标准 |
6. 治疗方法 |
6.1 实验组:顶推法 |
6.2 对照组:上颈椎拔伸下侧屈微调整复法 |
7. 疗效评定、疗效指数与疼痛程度评定 |
7.1 疗效评定 |
7.2 寰枢关节半脱位评分量表 |
7.3 疗效指数计算 |
7.4 疼痛程度评定 |
8. 统计学处理 |
9. 研究结果 |
9.1 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
9.2 研究结果统计学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学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认识 |
2. 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机制讨论 |
3. 顶推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优点分析 |
3.1 操作要点 |
3.2 注意事项 |
3.3 优点分析 |
4. 寰枢关节半脱位引起头痛、恶心、行走不稳等症状机制的讨论 |
5. 结果分析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1. 存在的问题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四、环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2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后入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的疗效评价[D]. 何伟伟.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D]. 孙素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三维质子密度加权MRI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研究[J]. 陈岩,徐士象,高希法.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2)
- [4]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进展[J]. 李超,邱峰,丁俊峰,胡国鹏,张贤. 中医正骨, 2020(07)
- [5]葛根汤治疗风寒阻络型非创伤性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炎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儿童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临床特征分析[J]. 王怀铿,裴新红,黄少敏,檀鲁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9(10)
- [7]推拿并牵引联合中药对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影响及疗效研究[D]. 夏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复元舒筋汤结合颌枕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D]. 裴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9]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D]. 胡怡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6)
- [10]顶推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研究[D]. 迟宽永.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标签:颈椎压迫神经的症状论文; 颈椎错位论文; 颈椎牵引论文; 中医推拿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