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钢:将ERP进行到底

湘钢:将ERP进行到底

一、湘潭钢铁:把ERP进行到底(论文文献综述)

张枫[1](2015)在《软件公司基于QFD的ERP实施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软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型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迅速推动ERP等管理软件市场的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如Oracle、SAP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ERP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ERP软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企业业务发展的变化,ERP软件用户需求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本文通过以ERP软件用户需求为导向的QFD研究方法,对ERP软件实施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ERP软件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ERP实施的研究现状,对ERP软件用户需求进行展开,确定实施ERP软件用户的需求和各个需求的重要度,从而确定ERP软件实施的优化目标。然后进行ERP软件实施的优化措施展开,确定优化措施指标和各个优化措施之间的重要度,以及ERP客户需求和ERP优化措施之间的相关度,通过对优化措施对ERP实施的客户需求映射,最终确定优化措施的重要度。最后,结合在用友软件实际案例中运用QFD方法,构建ERP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评价模型进行实际的应用与验证,进一步表明国内软件企业ERP实施水平和ERP实施的改进方向,为管理软件公司在ERP实施优化上提供了相关建议。

朱君奇[2](2014)在《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中苏同盟”仅仅存在了十余年,而真正的“蜜月期”更不过是数年而已,但苏联之于现当代中国的影响则是极为广泛且深远的。直到市场化改革二十余年后的今天,从党政机关的建制及名称,到政府干预角色突出的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再到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苏联红歌《喀秋莎》,乃至城市规划和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苏联模式的痕迹都还依稀可见。但苏联之于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影响并非起始于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而是早在民国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就掀起了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思潮。可以说,中国走计划经济道路几乎成为当时朝野上下的一致共识。而且并非光说不练,国民政府在抗战前、抗战中和战后都对发展计划经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历史是割不断的,中国近现代史更是有其延续性和继承性。新中国继承了民国的计划经济遗产,并系统引进了正统的苏式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在万余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一五计划的锤炼打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在中国初步的搭建了起来,但其统的过死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1958年之后,在“以苏为鉴”的口号下,毛泽东主导的两次矫枉过正的大规模“放权”改革运动,把刚刚建立的中央计划经济破坏殆尽。虽然在随后的两次经济“整顿”中有所恢复,但已经不复当年。取代苏式理性计划经济的是革命战争年代行之有效的“运动经济”,即通过诉诸革命激情、组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推动中国经济跃进式发展。计划经济是与集约型的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经济,而运动经济则是脱胎于根据地经济的、与分散的小农生产相适应的农业社会传统经济。中式运动经济和苏式计划经济的大异其趣,其实质便是“中央集权、理性主义、科学主义、精英主义专家治国”与“各自为政、浪漫主义、反智主义、民粹主义群众运动”的分野和对立。两种体制处处针锋相对,它们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效果都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关于改革前经济体制的定性,本文没有因循旧说,而是认为“外生”的真正的计划经济在中国甫一建立就被排山倒海的群众运动冲毁了,“内生”的运动经济只是沿袭了计划经济的“外观”而已。苏式理性计划经济在中国“幼年早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落后的经济基础和毛泽东个人的好恶是两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由于真正的计划经济在1958年之后便被抛弃了,以致中国最原初意义上的经济改革的实质,与苏联、东欧迥然不同,不是破除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而是告别运动经济,恢复苏联长期坚持、在中国“一五”时期也一度建立的苏式中央计划经济。正是由于改革前经济体制(即改革起点)的根本不同,决定了中苏两国改革的难易程度和实际效果的差异。正所谓“反者道之动”,苏东的计划经济运行得还算成功,这反而增加了转轨的难度,使得苏东的改革就像“一次痛苦的长征”,而中国运动经济所造成的混乱和低效,反而使得改革成为“一场愉快的郊游”。运动经济既反市场又反计划,因此相较于苏联、东欧、印度,中国的改革具有“恢复市场”和“重建计划”的双重优势。改革开放之初,计划经济得以在中国恢复重建,市场经济也在体制外潜滋暗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一段计划和市场此消彼长的“双轨并行”期之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中国的改革才完全倒向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才走向根本性的衰败,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本文认为,计划经济在中国经历了“三起三落”:1930年-1957年,计划经济从思潮的勃兴到体制的建构,此为一“起”;1958年-1961年,第一次“放权”改革严重破坏了计划经济,此为一“落”;1962年-1965年,经济整顿重新“收权”,部分恢复计划经济,此为二“起”;1966年-1974年,第二次“放权”改革再次重创脆弱的计划经济,此为二“落”;1975年-1991年,计划经济得以恢复重建,与市场经济双轨并行,此为三“起”;1992年-2005年,市场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计划经济逐渐式微,此为三“落”。我们从计划经济在中国“兴起、变异、衰败”的“三起三落”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近现代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脉络——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运动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郭宁娟[3](2014)在《企业家心智视角下企业物流模式选择中战略领导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组织转型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源泉。如何制定有效的物流战略,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提高物流管理绩效,是企业决策者首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物流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企业家心智为研究视角,主要通过探讨提升企业家的战略领导力来解决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的问题。首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找出影响物流模式选择的诸多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得出影响物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法(ICA方法)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即是企业家心智中的情绪、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其次,论文对当前物流模式进行了综合概述,站在企业家心智的角度对物流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划分。提出并建立了企业物流模式选择三种影响因素,依次为企业家情绪、企业家的认知结构、企业家的认知能力三个因素。详细给出了每个因素在物流模式选择中常见的战略失误案例并确立了合适的企业家心智模型。然后,论文选取物流模式选择相关的战略领导者A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物流模式选择的战略问题,提出基于企业家心智的战略领导力提升路径,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判断战略者A的心智在物流模式选择中是否合格,然后通过此方法确定合适的战略领导者人达到提升战略领导力的目的,进而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为确保在面对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时企业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首先通过企业家自身进行修炼能最大限度地达成保证企业家心智与物流模式选择环境的适配;其次,面对物流模式的快速变化和动态的战略时组织能够保障企业家心智的保持不断的开放和成长,进而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长久性。

葛红兵[4](2013)在《东方电气集团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经济提振乏力、危机挑战和机遇复杂交织的大背景下,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如何获取效益和价值?不论是中央大型企业集团,还是中小企业,都愈来愈感觉到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对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只有具备了强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所需,才能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和获取更高的利润。世界知名企业成功经营到“百年老店”境界的根本,在于具备主导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连续十年高速增长的发电设备制造业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局面。整合五家传统国企组建发电设备制造航母、中央企业装备制造业排头兵、中国内地首批赴港上市的东方电气集团公司,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面对国内外强劲的同行对于,对标世界一流如何正确认知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差距;通过资源整合、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构建高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保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这是本文作者探究的主要问题和希望找到的答案。本文简略分析了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行业特点,剖析了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其核心竞争力表现特征。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特征、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几个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精要进行了概述。应用战略管理理论深入分析了发电设备市场需求,和来自国内国际行业企业的竞争态势,对国内三大集团核心竞争力强与弱做了对比分析。针对东方电气要实现“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发电设备制造集团”战略目标对其竞争力要素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对其整合资源能力、价值链和战略定位进行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详尽论述。通过对发电设备产业分析、竞争态势分析和东方电气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分析,本文提出了企业应当着眼“提升管理、强化研发、振兴质量、降低成本、人才兴企”等方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从管理的整顿提升、技术创新、低成本策略、质量振兴、人才优势、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达到提升东方电气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主导能力的目的。本人在发电设备制造一流公司东方电气从事管理工作,熟悉和经历了中国乃至世界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市场井喷、平稳调整、低谷和需求结构的深度变化,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对标世界一流主动提升公司运营水平、整合各类人才资源提升企业价值,构建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有充分的市场话语权而居于竞争主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中国发电设备行业提升竞争能力起到一定的借鉴。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2010)在《一次成功的变革重组》文中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流程的效能高低一是取决于它是否科学严谨,更重要的在于是否具有严格执行流程的组织文化。湘钢的流程优化正是在这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取得成功。

杨治合[6](2006)在《涟源钢铁集团ERP系统实施及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我国企业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法则。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我国企业必须尽快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自己,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控制经营成本、缩短物料制造配销的时间、加速存货周转率、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正是改变企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的利器,因此,研究ERP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其绩效评价问题,对于我国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来自国际国内的竞争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着眼于对ERP系统在涟源钢铁集团的应用及应用绩效问题进行研究。重点从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研究ERP系统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作用,并对我国钢铁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二部分,以深入涟源钢铁集团进行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对其实施ERP的全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第三部分,在对层次分析赋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进行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并采用这种方法首次对涟钢实施ERP系统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文章首次采用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涟源钢铁集团实施ERP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第二,首次对涟源钢铁集团实施ERP的全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涟钢集团是国内首家成功实施SAP(ERP的一种)系统的国有钢铁企业,因此,对其实施过程和实施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我国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实施并应用ERP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磊[7](2004)在《湘潭钢铁集团公司ERP管理系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企业要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建立起快捷、高效、动态的反应系统,实施ERP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但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因认识、技术等原因使其成功率极低,特别对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企业,ERP尚无成功模式和经验。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是一个钢铁大厂,但从其竞争力来看,与一个钢铁强厂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国际企业管理接轨,提高管理创新和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水平,湘钢ERP势在必行。 本人作为湘钢项目组成员,全过程参与了湘钢ERP系统从计划、选型、BOM设计、实施方案、成果评估、二次开发的架构与设计研究。在参考了国内外企业成功实施ERP后它们建立的评估体制与模型,本文拟设计了ERP系统评估模型,它既是对湘钢ERP的评估模型,也是对国有钢铁企业实施ERP进行评估的一般建模。基于此评估体系的评价,对湘钢ERP系统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补充和完善湘钢ERP系统的六个新项目的方案设想。 本文对湘钢ERP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评价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湘钢和其他国有企业实施ERP提供了借鉴经验,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胡艳娥[8](2004)在《武钢ERP系统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ERP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大型企业实施的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了我国企业实施ERP失败的关键因素。再结合武钢的生产特点、武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武钢前不久投巨资开发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的情况,研究了武钢实施ERP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武钢顺利实施ERP系统提出了战略性的建议。首先,本文介绍了选题来源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背景,阐明了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的。其次,本文概括了ERP的涵义以及ERP的发展历程,结合大量企业成功实施ERP的案例,归纳出了成功实施ERP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再结合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发展过程及现状,指出了我国企业目前实施ERP失败的主要原因。接着,结合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武钢目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从武钢内外环境出发,总结出了武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从武钢深化改革、市场、知识经济时代以及武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出发阐述了武钢实施ERP的必要性,提出了武钢ERP系统的管理实施方案及所要实现的功能,再通过分析武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武钢的经济状况和武钢的技术状况,阐述了武钢实施ERP系统的可行性。最后,在对武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ERP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本文为武钢ERP系统的顺利实施,为武钢的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的建议。

伍建业[9](2004)在《湘潭钢铁:把ERP进行到底》文中研究说明 湘钢自2001年以来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思想及方法,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原则,在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以采购、销售、财务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了ERP财务分销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及预算系统,努力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统一,实施内容包括采购管

伍建业,陈芳义,段立新[10](2003)在《实施ERP打造“数字湘钢”》文中认为

二、湘潭钢铁:把ERP进行到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湘潭钢铁:把ERP进行到底(论文提纲范文)

(1)软件公司基于QFD的ERP实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质量功能展开(QFD)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ERP实施优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3 QFD方法简介
        2.3.1 QFD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2.3.2 QFD的ASI(American Suppl ier Institute)模式
    2.4 质量屋的结构简介
    2.5 QFD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 ERP行业实施现状分析
    3.1 ERP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2 ERP软件产品特点
    3.3 ERP软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ERP软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3.2 问题原因分析
4 ERP实施中的QFD模型构建
    4.1 运用QFD进行ERP实施优化的合理性分析
    4.2 ERP实施优化中的客户需求分析
    4.3 ERP实施优化措施分析
        4.3.1 确定ERP实施优化措施
        4.3.2 确定ERP实施应对措施之间的自相关矩阵
        4.3.3 确定客户需求与ERP实施优化措施之间的关系矩阵
    4.4 建立ERP实施质量屋
        4.4.1 ERP实施质量屋模型构建
        4.4.2 确定指标权重
    4.5 本章小结
5 QFD方法在用友公司ERP实施中的应用
    5.1 用友公司企业现状
    5.2 用友公司的组织结构
    5.3 QFD方法的应用
        5.3.1 用友公司ERP实施中的客户需求指标建立
        5.3.2 ERP实施质量屋的建立
    5.4 分析和反馈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展开
    (二) 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一、 倒转红轮:计划经济从理论模型到现实体制
    (一) 计划经济思潮的源起
        1. “羊吃人”的社会
        2. 计划经济“乌托邦”
    (二)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构想及实践
        1. 马克思的“社会大工厂”模式
        2. 列宁的“国家辛迪加”模式
        3.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确立
        4. 计划经济的制度悖论
二、 1930-1957:计划经济在中国的兴起
    (一) 计划经济思潮的勃兴
        1. 国际背景
        2. 知识精英对计划经济的推崇
        3. 国民党对计划经济也跃跃欲试
    (二) 国民政府对计划经济的探索
        1. 战前的“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
        2. 抗战期间的“国营工业三年建设计划”
        3. 战后的“国营工业三年建设计划”
    (三) 跨越 1949:计划经济道路的延续性与继承性
        1.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延续性
        2. 新中国对民国计划经济资源的继承
    (四) 新中国“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1. “三大改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扫清障碍
        2. “一五计划”的实施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
三、 1958-1975:“放权”改革对计划经济的破坏
    (一) 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
        1. 中央计划经济的弊端
        2. 社会主义阵营的改革共识
    (二) 第一次“放权”改革
        1. 毛泽东的“放权”思路
        2. 中央经济权力的全面下放
        3. “放权”改革被大跃进扭曲
        4. “放权”对计划经济的破坏
    (三) 第一次“收权”整顿
        1. “收权”整顿决议的形成
        2. “收权”整顿的具体措施
    (四) 第二次“放权”改革
        1. “哑铃型”经济领导体制的形成
        2. 下放就是革命,下放越多越革命
        3. “放权”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破坏
    (五) 第二次“收权”整顿
        1. 周恩来恢复计划经济的努力
        2. 邓小平恢复计划经济的努力
四、 1958-1975:“计划经济”还是“运动经济”
    (一) 苏联模式下的“中央计划经济”
        1. 计划经济的“完美”构想
        2. 围绕计划经济可行性的争论
        3. 苏式中央计划经济的特点
    (二) “延安模式”与“运动经济”
        1. 延安模式:革命战争年代的成功经验
        2. 运动经济:用群众运动搞经济建设
        3. 运动治国:毛泽东的运动经济思想
        4. 激情退潮:运动经济的“失灵”
    (三) 从苏联专家在华境遇看计划经济的兴衰
        1. 1958 年之前:苏联专家大显身手
        2. 1958 年之后:苏联专家备受排挤
五、 苏式“计划经济”与中式“运动经济”之比较
    (一) 运行机制之比较
        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 “马钢宪法”与“鞍钢宪法”
        3. “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
        4. 现代性的“异化”与现代性的“反动”
    (二) 运行效果之比较
        1. 绩效比较
        2. 质量比较
    小结
六、 计划经济的“夭折”及其原因
    (一) 计划经济在中国甫一建立就被破坏
        1. 中国徒有虚名的“五年计划”
        2. 中国没有认真搞过计划经济
        3. 学界业已达成的基本共识
    (二) 计划经济“夭折”的原因
        1. 计划经济在农耕社会“水土不服”
        2. 严酷的政治环境压抑理性的声音
        3. 中央领导人在经济路线上存在分歧
        4. 计划经济与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相抵牾
        5. 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格格不入
        6. 强大“革命惯性”的冲击
    小结
七、 中苏两种迥异的“计划经济”对转轨的影响
    (一) 两种“计划经济”的可逆性不同
        1. 苏式计划经济的“不可逆性”
        2. 中式运动经济的灵活“可逆性”
    (二) 两种“计划经济”的可放弃性不同
        1. “效率”方面的可放弃性
        2. “公平”方面的可放弃性
        3. 中国改革初期高度一致的社会共识
八、 1975-2013:计划经济从“重建”到“谢幕”
    (一) 1975-1978:计划经济的恢复重建
        1. 改革的实质是恢复计划经济
        2. 第三次经济“整顿”
        3. 重拾“马钢宪法”
        4. “大清朝、北大荒”现象
    (二) 1979-2013:从“双轨经济”到“市场经济”
        1. 1979-1984: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 1984-1987: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 1987-1991: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4. 1992 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企业家心智视角下企业物流模式选择中战略领导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物流模式发展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模式的研究
        1.2.2 物流模式选择与选择方法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框架
        1.3.3 论文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1.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第二章 企业家心智视角下物流模式选择的相关性理论分析
    2.1 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相关理论
        2.1.1 企业家理论综述
        2.1.2 企业家心智
        2.1.3 战略领导力
    2.2 物流模式选择中战略领导力应用企业家心智视角的理论基础
        2.2.1 企业家心智与物流模式相关性分析
        2.2.2 企业家心智与战略领导力的相关性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ICA 对企业家心智与物流模式选择的相关性检验
    3.1 ICA 的基本原理
    3.2 企业家心智和 ICA 模型
        3.2.1 销售物流观测数据中的独立分量
        3.2.2 ICA 模型对物流模式选择中企业家心智的解释
    3.3 物流模式选择中企业家心智因素提取
        3.3.1 销售物流观测数据中的独立分量--企业家心智
        3.3.2 FastICA 算法与物流模式选择中企业家心智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物流模式选择失败的企业家心智因素分析
    4.1 企业家心智因素影响战略选择失败的案例分析
        4.1.1 企业家自负的案例
        4.1.2 企业家的主观偏好案例分析
        4.1.3 企业家认知能力局限的案例分析
    4.2 物流模式选择中合适的企业家心智关系的模型
        4.2.1 心智关系
        4.2.2 企业家的良好心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物流模式选择中提升战略领导力的策略研究
    5.1 构建企业家心智质量的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1.1 评价要素指标体系的设置
        5.1.2 评语集合的确定
        5.1.3 利用求和法确定指标权重
        5.1.4 建立模糊隶属度矩阵
        5.1.5 应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2 提升企业家战略领导力的自身修炼
        5.2.1 心智的控制
        5.2.2 认识的改善
        5.2.3 追求问题的本质,学会系统思考
        5.2.4 有效的规划
        5.2.5 社交商的修炼
    5.3 提升企业家战略领导力的组织保障
        5.3.1 求真的文化氛围
        5.3.2 培训辅导的促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小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个人基本信息
    二、企业家领导力指标的影响程度调查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东方电气集团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东方电气集团基本情况和行业特点
        1.1.2 集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3 东方电气核心竞争力表现特征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2 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特征
    2.3 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第3章 东方电气所处行业和竞争态势分析
    3.1 中国电力装备需求仍保持增长
    3.2 国际市场对电力装备需求呈结构性增长
    3.3 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
        3.3.1 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三大集团间的竞争
        3.3.2 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
    3.4 潜在的进入者
    3.5 业主、供应商和相关利益方
    3.6 基本结论
第4章 东方电气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确立
    4.1 集团资源状况
        4.1.1 有形资源
        4.1.2 无形资源
        4.1.3 人力资源
    4.2 整合资源的能力
    4.3 集团发展战略定位及推进措施分析
        4.3.1 相关多元化战略
        4.3.2 收购与重组战略
        4.3.3 海外经营与国际化战略
        4.3.4 差异化竞争战略和低成本竞争战略
        4.3.5 总体发展目标
    4.4 集团竞争力评价
    4.5 东方电气核心竞争力的确立
        4.5.1 确保资源对核心竞争力持久性的保障
        4.5.2 价值链管理的优化
        4.5.3 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的方向和侧重
第5章 东方电气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5.1 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找准短板,主动提升管理水平
    5.2 技术创新竞争策略
    5.3 成本的竞争策略
    5.4 质量振兴竞争策略
    5.5 基于人才优势的竞争策略
    5.6 提升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
    5.7 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国际竞争新领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一次成功的变革重组(论文提纲范文)

优化核心业务流程, 构建面向客户、快捷反应的流程体系
再造与流程运行匹配的组织体系, 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1. 设置高层领导工作与议事机构, 提高决策效率
    2. 推行“大部制”, 简化横向分工
    3.整合基层组织机构, 减少纵向层级
坚持“流程唯一、责任唯一”原则, 完善制度体系、责任体系
    1.建立与流程对应的制度体系
    2. 建立基于流程管理的有效制衡机制
    3.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
为管理变革创造和谐氛围

(6)涟源钢铁集团ERP系统实施及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文章结构与创新点
第2章 我国钢铁企业实施ERP 系统的现状研究
    2.1 ERP 在我国应用的历史沿革
    2.2 我国企业实施ERP 系统的现状研究
        2.2.1 深化财务管理内容
        2.2.2 实现管理结构合理化
        2.2.3 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范围共享
        2.2.4 实现有效的客户管理
    2.3 我国钢铁企业实施ERP 系统的总体状况研究
第3章 涟钢集团ERP 系统实施过程分析
    3.1 实施ERP 的需求分析
    3.2 ERP 软件选型
    3.3 实施目标的确定
    3.4 ERP 系统实施的总体思路
    3.5 ERP 系统实施准备工作
    3.6 第一、二期项目实施
        3.6.1 物料模块
        3.6.2 销售模块
        3.6.3 财务模块
        3.6.4 生产模块
        3.6.5 质量模块
        3.6.6 与外挂系统和三级机系统无缝集成
    3.7 第三期项目实施
        3.7.1 资产重组
        3.7.2 热轧架构调整和冷轧项目
        3.7.3 实现产销一体化
        3.7.4 与外挂系统的集成
第4章 涟钢ERP 系统实施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4.1 企业实施ERP 系统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4.1.1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研究
        4.1.2 层次分析赋权法模型研究
        4.1.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4.2 涟钢实施ERP 系统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指标赋权
        4.2.3 评价因素论域的分割
        4.2.4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4.2.5 因素评判与模糊变换
        4.2.6 对模糊综合评判值进行分析
    4.3 涟钢企业ERP 系统实施的总体评价
        4.3.1 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4.3.2 优化了业务流程,管理效果明显改善
        4.3.3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5章 我国钢铁企业成功实施ERP 系统的建议
    5.1 正确预期ERP 系统,正确选择ERP 产品
    5.2 建立完善的项目小组,搞好项目团队建设
    5.3 有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管理模式
    5.4 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实施过程循序渐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7)湘潭钢铁集团公司ERP管理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湘钢ERP项目实施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ERP理论的形成
        1.2.2 ERP的发展趋势
        1.2.3 ERP系统的评价研究
        1.2.4 我国 ERP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湘钢ERP系统架构与实施
    2.1 湘钢ERP系统前期准备工作
    2.2 湘钢ERP项目总体设计
    2.3 湘钢业务流程重组(BPR)
        2.3.1 业务流程重组与ERP应用的关系
        2.3.2 湘钢业务流程重组方案设计
    2.4 湘钢 ERP项目具体实施及设计
        2.4.1 ERP运行所需基本数据及概念:
        2.4.2 湘钢BOM与标准成本的制定
        2.4.3 财务分销、生产制造、预算系统的实施
第3章 湘钢ERP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3.1 湘钢实施 ERP后的成果
    3.2 湘钢 ERP系统的不足
第4章 湘钢 ERP系统评价
    4.1 湘钢 ERP系统的技术水平评价
    4.2 湘钢 ERP系统评估模型设计及评价结果
        4.2.1 评估原则及意义
        4.2.2 评估模型
    4.3 湘钢 ERP系统评估等级设计及评价结果
第5章 湘钢ERP系统的动态发展
    5.1 湘钢ERP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
    5.2 推进项目方案设想
        5.2.1 建立冶金规范体系
        5.2.2 优化岗位授权管理系统
        5.2.3 开发资金管理系统
        5.2.4 实施二钢生产调度系统
        5.2.5 推行办公自动化(OA)
        5.2.6 建立设备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金流量表
附录2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录3 资产负债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8)武钢ERP系统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 言
    1.1 选题来源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2 ERP的概念及其应用现状
    2.1 ERP的涵义
    2.2 成功实施ERP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2.3 ERP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4 ERP在我国企业失败的原因
3 武钢实施ERP的必要性
    3.1 钢铁行业的特点
    3.2 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钢铁市场中的地位和差距
    3.3 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3.4 武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5 武钢ERP系统实施的意义
4 武钢实施ERP的可行性分析
    4.1 信息化基础分析
    4.2 先行者的经验
    4.3 技术可行性分析
    4.4 经济可行性分析
    4.5 领导的高度重视
5 武钢ERP系统实施方案
    5.1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介
    5.2 武钢信息化建设的回顾
    5.3 武钢ERP系统概况
6 武钢实施ERP系统的建议
    6.1 武钢“十五”发展战略
    6.2 武钢ERP系统一期工程实施情况
    6.3 武钢实施ERP系统的几点建议
结 束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湘潭钢铁:把ERP进行到底(论文参考文献)

  • [1]软件公司基于QFD的ERP实施优化研究[D]. 张枫.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2]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D]. 朱君奇. 曲阜师范大学, 2014(02)
  • [3]企业家心智视角下企业物流模式选择中战略领导力研究[D]. 郭宁娟. 天津理工大学, 2014(03)
  • [4]东方电气集团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 葛红兵. 西南交通大学, 2013(01)
  • [5]一次成功的变革重组[J].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 2010(01)
  • [6]涟源钢铁集团ERP系统实施及绩效评价研究[D]. 杨治合. 湖南大学, 2006(11)
  • [7]湘潭钢铁集团公司ERP管理系统评价研究[D]. 王磊. 中南大学, 2004(06)
  • [8]武钢ERP系统实施研究[D]. 胡艳娥.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9]湘潭钢铁:把ERP进行到底[J]. 伍建业.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4(01)
  • [10]实施ERP打造“数字湘钢”[J]. 伍建业,陈芳义,段立新. 冶金管理, 2003(10)

标签:;  ;  ;  ;  ;  

湘钢:将ERP进行到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