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湖南西部电网开、合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何珏[1](2017)在《电力系统电磁环网运行控制及解环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电磁环网结构形成于输电网络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是我国电网结构优化的重要研究对象。高电压等级输电网络建设初始阶段,电磁环网的存在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起着良好的作用;随着电网结构的完善,其运行弊端逐渐显现,并成为电网重要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磁环网的运行特性、控制方法及电磁环网解环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在如何确定解环原则、选取开环时间地点、把握解环幅度和进程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本文立足于电磁环网的基本概念,对电磁环网的运行利弊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地区电网结构特点制定了典型的运行方式,仿真研究了500kV网架逐步完善过程中,500/220kV电磁环网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并提供给运行调度人员应用于实际。针对电磁环网合环运行存在的弊端,分析了该地区电磁环网开环运行的必要性以及电网建设不同阶段开环的可行性。根据解环原则,针对达到解环条件后的地区电网结构特点制定了四种可行的解环方案并对每种方案的静态安全性、暂态稳定性和短路电流水平进行计算校核,确定了其中对电网安全稳定最有利的解环方案。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四种解环方案优缺点进行量化评价,更为科学直观地确定了最佳解环方案。本文不仅为电网运行规划人员提供了合理的运行策略和规划方案,而且从理论上应用了较为新颖的电磁解环的评估和决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实际地区电磁环网结构对电网送电能力的约束问题,明显缓解了该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具有较为良好的工程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田蓓,赵二岗,顾雨嘉,李宏强,宋云亭,田浩[2](2015)在《电磁环网解环暂态稳定和电压稳定量化评估》文中提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应避免和消除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的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电磁环网的解环决策需要进行潮流、稳定性和短路电流等多方面的分析计算。本文针对电磁环网开环操作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和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建立量化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其中暂态稳定性指标为联络线相同故障下的临界故障隔离时间,电压稳定性指标为联络线满足N-m下的静态功率传送能力。
尹宏杰[3](2016)在《变电站内低频振荡扰动源线路定位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内蒙古电网受地形影响,电气距离较远,电网结构薄弱。电网的输电负担随着大量电源的接入而变得越来越重,电网的动态稳定问题越来越多,低频振荡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低频振荡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危害极大,当电网中发生低频振荡时,及时确定扰动源位置并快速切除扰动源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低频振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变电站内测量和对比分析不同电压等级母线上低频扰动电压信号的差别,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变电站内低频扰动源线路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提取电压信号的极大值点并经过函数拟合求取极大值包络线,进而求取低频扰动变量,由于低频扰动变量通过变电站内变压器绕组时会产生一定的衰减,根据低频振荡扰动变量在电网中传播时的衰减特征,通过提取并比较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母线上的扰动变量的幅值,比较得出扰动变量幅值变化最大的线路即为低频振源所在线路。并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和实测PMU数据的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史兆杰[4](2011)在《甘肃河西电网750/330KV电磁环网解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磁环网是电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的电网构架,在电力系统中,当高一电压等级线路网络尚未成熟时,为获得较大传输功率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得不形成高低压线路并联运行的输电网络,这将不可避免地要形成高低压电磁环网并联的状况,给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本文从电磁环网的理论出发,主要分析了电磁环网在不同阶段的运行机理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电磁环网并联运行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电磁环网解环方案和控制措施,并对甘肃河西750/330kV电网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根据河西电磁环网的特点,总结并概括了解环原则和解环方案,这对河西电磁环网的运行与控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采用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电力分析软件(PSASP7.0)和电力系统可视化分析软件(POWER WORLD),分别建立了2011、2013、2015年河西电网750kV骨干网架形成后的电网构架模型。根据导则的相关规定,在不同时期,对河西电网在潮流分布、短路容量及稳定性等方面在开合环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开合环方案的比较最后得出合理的解环方案,其结果表明电磁环网分阶段进行解环是可行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对河西电网电磁环网进行综合评价,用数学的方法从中选出最优解环方案,计算结果与PSASP (7.0)一致。从而说明了河西地区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决策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而且及具现实意义。
张艳萍[5](2008)在《受端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电源距离的扩展、负荷恒功率化趋势的加大以及厂网分开后电力市场的逐步推进,使得大电网的电压稳定问题尤其是受端系统的无功电压问题日趋严重,对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能源缺乏的大型城市负荷中心的影响更为突出。以典型的受端系统北京电网为例,2005年夏季高峰负荷期间,北京地区从外网受电比例已经达到约75%,任何一个受电通道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电网发生严重的事故,因此大都市受端系统的薄弱性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以北京电网电压稳定分析项目为背景,对受端系统的小扰动电压稳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静态分析方法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系统的分析,但在应用中存在很多概念不清甚至混用的问题。本文在受端系统发生电压单调下降失稳机理的研究中深入讨论了静态电压稳定研究中系统运行极限的深刻含义,对出现率较高的关键词语,如电力网极限输送能力、系统最大负荷功率点、潮流极限、P-V曲线拐点、潮流雅克比矩阵奇异点、鞍结分叉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与论证。P-V曲线法是静态分析方法实用化程序中最常用的一种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但很多学者认为,当负荷不被假设为恒功率负荷模型时系统就不存在负荷功率极限,P-V曲线拐点也不再对应负荷能力极限、不再是电压稳定临界点。本文对计及电压负荷静特性模型情况下的系统潮流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系统稳定运行临界点的特征;对不同电压特性负荷指数α取值下的P-V曲线进行了解析,对非恒功率模型下潮流极限、负荷能力极限、系统负荷功率极限、P-V曲线拐点、潮流雅克比矩阵奇异点的物理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研究了负荷特性对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小扰动特征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机系统的低频振荡功角稳定问题,本文主要对小扰动特征分析法在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状态变量与系统状态方程系数矩阵特征值之间对应关系,确定系统失稳临界点处影响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以及系统可能发生的失稳模式。利用小扰动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研究了动态负荷感应电动机与空调负荷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无功电压问题是受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受端系统电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静止无功补偿器(SVC)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力系统的负荷补偿与输电线路补偿。本文针对北京电网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SVC在电网中的应用特性,针对传统U-I特性在实际系统应用中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U-I特性,并给出了详细的特性方程描述以及重要参数调差率的选择方法。网络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电磁环网在电网发展中出现的必然性及对系统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以及分层分区运行在都市电网发展中的必然趋势。通过详细分析北京电网讨论了网络结构的合理优化方法与分层分区供电原则。
张艳[6](2008)在《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输送更多优质的电力,电力系统需要建设更高电压等级网络。在新的更高电压等级网络问世的初期,其网架结构不可能十分坚强,需要一个逐步完善、强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低一级电压电网常常通过变压器电磁回路的联结,与高一级电压电网形成并列运行的格局,称为“电磁环网”。这种环网结构可以保障当局部区域失去高压电源时,能够通过低电压等级网络实现电力的传输和调剂,以改善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但却给电网的运行管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与电磁环网相关的大停电事故屡见不鲜。学术界和工程界一致认为,解环是必然的选择,最终实现分层分区供电才是大电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对解环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原则、解环时间和地点的判断与选择、解环幅度及其实施进程的控制与把握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尚缺乏统一的认识。目前,随着500kV网架结构的逐步完善,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打开500/220kV电磁环网的条件。解环过程中,如何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对众多可行的方案进行评估,以制定恰当的解环进程和实施方案,是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选择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为课题,针对500/220kV电磁解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和区间层次分析法的电磁解环评判指标体系和方案决策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从电磁环网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电磁环网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西500/220kV电磁环网的特点及其解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奠定了解环研究的基础。2.综合考虑解环的主要因素,着重探讨了解环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总结归纳了解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步骤,并通过提出2010年广西500/220kV电磁环网的可行解环方案,验证了其普适性和可操作性。3.为解决众多可行方案优劣性评估的问题,发展了一套适合于电磁解环方案评估和决策的指标体系,并将粗糙集(Rough Sets,RS)理论与层次分析(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AHP)法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判决策方法——基于RS理论的区间AHP法,在2010年广西500/220kV电磁解环方案决策中的应用表明了指标体系和决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不仅提出了2010年广西500/220kV电磁解环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且从理论上探讨了电磁解环的评估和决策方法,所进行的工作既具有良好的工程参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王喜刚[7](2008)在《延安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多起电网停电事故,其中许多事故都是由于运行方式改变后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不正确而引发的电压崩溃,造成了大面积停电的灾难。借鉴国内外电网事故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和防范由于负荷中心电源支撑弱、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整定不合理、无功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等导致的事故范围扩大,甚至电压崩溃的系统安全和稳定问题,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随着近几年延安电网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特别是330kV朱家变的建成投运,延安电网与陕西主网的联系得到加强,延安电网的110kV网架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330KV和110KV高低压双环网线路。为使延安地区电网更加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本文首先结合延安地区电网的现状和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延安电网进行了电力平衡分析;其次介绍了潮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并应用PSASP软件对延安电网进行建模仿真,确定了延安地区电网的开环点;最后在此基础上从电网潮流、接地方式、短路水平以及静态安全等方面对开环运行方式下的延安电网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依据分析计算结果,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电网的运行、调度更趋于合理。对延安电网开环运行方案进行了评估,总结了开环对系统稳定运行、可靠供电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对电网的规划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为延安电网运行方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科学指导。
杨建宏[8](2007)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中,规划人员经常面临对一系列在技术上满足要求的方案进行选择的问题。由于电网规划中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着城市规划电网的网架结构,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因此,研究城市规划电网开环的方案是当前规划人员的第一要务。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实用性强、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用于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中。为了解决电力工程中的城市规划电网最佳开环方案确定的问题,本文应用了模糊数学理论来研究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提出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城市规划电网开环的最佳方案。本文以包头城市规划电网为例,用实际算例验证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证明了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李春叶,李胜,尚敬福,黄廷政[9](2006)在《电磁环网方式与分层分区运行方式之决策》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系统动态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电网分别出现了电磁环网和分层分区运行方式。这2种运行方式有不同的适应性,有区别于对方的优缺点,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必须根据电网发展的具体阶段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运行,而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本文比较了这2种运行方式,并介绍了进行方式决策的方法。
段满银[10](2006)在《电磁环网解环决策的分析和评判》文中指出电力系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高低压电磁环网。电磁环网的存在给电网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外与电磁环网相关的大停电事故屡见不鲜。解开电磁环网运行将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在最初的解环方案确定以后,如何对众多可行的解环方案进行评价,并从中选择出最优的解环方案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点,本文构造了评判电磁环网解环方案优劣的指标,提出了一种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解环方案的优劣、从而确定最优解环方案的综合评判方法,开发了电磁环网解环决策支持系统,并且以北京电网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该决策支持系统和指标的有效性。
二、2005年湖南西部电网开、合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5年湖南西部电网开、合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系统电磁环网运行控制及解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电磁环网运行特性及控制方法 |
2.1 电磁环网概念及形成原因 |
2.2 电磁环网的影响研究 |
2.3 电磁环网运行控制措施 |
2.4 电磁环网解环运行 |
2.5 本章小结 |
3 实际地区电磁环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
3.1 江西电网概况 |
3.2 电磁环网稳定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
3.3 基于PSASP的短路电流分析及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4 电磁环网解环可行性分析及方案研究 |
4.1 开环运行的必要性 |
4.2 电磁环网解环可行性分析 |
4.3 电磁环网解环方案制定 |
4.4 解环方案计算分析评判 |
4.5 解环方案综合模糊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变电站内低频振荡扰动源线路定位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低频振荡产生机理 |
1.2.2 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
1.2.3 广域测量系统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蒙西电网低频振荡的现象及危害 |
2.1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成因及危害 |
2.2 内蒙地区形成低频振荡的原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低频振荡扰动源线路的定位方法 |
3.1 内蒙地区低频振荡扰动变量的提取方法 |
3.2 低频振荡扰动源线路的定位方法及原理 |
3.3 电力故障录波监测装置及其功能简介 |
3.3.1 电力故障录波监测装置功能简介 |
3.3.2 电力故障录波监测装置简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电站内低频振荡扰动源定位的仿真分析 |
4.1 内蒙地区变电站概况 |
4.2 常规变电站内低频振荡扰动源线路定位的研究 |
4.3 建立常规变电站仿真模型并模拟低频振荡现象 |
4.3.1 常规变电站的MATLAB仿真模型建立 |
4.3.2 提取低频扰动量并对比 |
4.4 实际系统的仿真分析 |
4.4.1 建立千里山变电站低频振荡模型 |
4.4.2 模拟千里山变电站的低频振荡分析 |
4.4.3 计算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蒙西电网实测PMU数据的低频振源分析 |
5.1 建立蒙西500KV电网仿真模型 |
5.1.1 蒙西500kV电网结构 |
5.1.2 电网中500kV变电站仿真模型的建立 |
5.1.3 蒙西500kV电网仿真模型的建立 |
5.2 模拟500KV电网发生低频振荡的分析 |
5.3 实测PMU数据的低频振源线路分析 |
5.3.1 千里山变电站实测PMU数据分析低频振源 |
5.3.2 计算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甘肃河西电网750/330KV电磁环网解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磁环网概述 |
2.1 电磁环网的概念 |
2.2 电磁环网形成的原因 |
2.3 电磁环网运行的利弊 |
2.3.1 电磁环网合环运行的有利作用 |
2.3.2 电磁环网合环运行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 |
2.4 电网的简化与分层分区 |
2.4.1 电压等级的基本制定原则 |
2.4.2 电网分层分区的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西电网电磁环网解环可行方案分析 |
3.1 甘肃电网概况 |
3.2 甘肃河西电网现状及现存的主要问题 |
3.2.1 解环的主要原则 |
3.2.2 解环的步骤和方法 |
3.2.3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介绍 |
3.2.4 计算分析方法和程序模型 |
3.3 河西电网解环分析 |
3.3.1 2011年河西电网电磁环网解环方案分析 |
3.3.2 2013年河西电网电磁环网解环方案分析 |
3.3.3 2015年河西电磁环网解环方案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电磁环网解环方案评价 |
4.1 模糊综合评价在电磁环网解环中的应用 |
4.2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步骤 |
4.3 模糊综合评价在河西电网电磁环网中的应用 |
4.4 层次分析法在电磁环网中的应用 |
4.5 层次分析法在河西电网电磁环网中的应用 |
4.6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
4.7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受端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压稳定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受端系统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静态分析方法概述 |
2.2.1 潮流多解 |
2.2.2 灵敏度分析法 |
2.2.3 潮流雅克比矩阵奇异值分析法 |
2.2.4 P-V 曲线分析法 |
2.2.5 连续潮流法 |
2.3 关键术语解析 |
2.3.1 关键术语数学表述与物理含义 |
2.3.2 实例仿真验证 |
2.3.3 结论 |
2.4 非恒功率负荷模型下系统负荷功率极限的存在及计算 |
2.4.1 不同负荷模型下的P-V 曲线解析 |
2.4.2 不同负荷模型下的负荷功率极限 |
2.4.3 负荷静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2.4.4 IEEE39 系统实例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扰动特征分析法在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分叉理论 |
3.2.1 基本概念 |
3.2.2 电力系统中的分叉现象 |
3.3 小扰动电压稳定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
3.3.1 状态变量与特征矩阵特征值的对应关系 |
3.3.2 计及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小扰动电压失稳模式实例分析 |
3.4 负荷特性对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3.4.1 负荷特性描述 |
3.4.2 不同负荷特性下小扰动电压稳定分析 |
3.5 利用小扰动特征分析对静态分析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静止无功补偿器在系统中的应用特性 |
4.2.1 SVC 基本模型 |
4.2.2 SVC 传统U-I 特性 |
4.2.3 SVC 在系统中的应用及仿真模拟 |
4.3 SVC 改进 U-I 特性研究 |
4.3.1 SVC 改进U-I 特性方程描述 |
4.3.2 SVC 改进U-I 特性中调差率 XSL2的取值 |
4.3.3 实例仿真 |
4.3.4 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受端系统网络结构分析及优化 |
5.1 引言 |
5.2 网络结构分析及规划原则 |
5.2.1 高低压电磁环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5.2.2 电磁环网开环运行、电网分层分区的供电原则 |
5.3 北京电网网络结构优化分析 |
5.3.1 北京电网特点 |
5.3.2 网络结构分析 |
5.3.3 开环运行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6)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二章 500/220kV电磁环网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2.1 电磁环网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
2.2 电磁环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2.2.1 线路传输特性 |
2.2.2 电磁环网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
2.3 “十一五”期间广西500/220kV电磁环网 |
2.3.1 广西电网概况 |
2.3.2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必要性 |
2.3.3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可行性 |
2.3.4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需注意的问题 |
2.3.5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进展 |
2.3.6 广西电网电磁解环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010年广西电网电磁解环方案的提出 |
3.1 解环的关键问题 |
3.1.1 解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
3.1.2 实施解环的时机选择 |
3.1.3 解环的基本原则 |
3.1.4 解环的一般步骤 |
3.2 2010年广西电网的运行方式测算与分析 |
3.2.1 基本运行和建设情况 |
3.2.2 测算条件与分析原则 |
3.2.3 南方电网500kV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 |
3.2.4 广西电网规划网架的薄弱环节 |
3.2.5 广西220kV电网分区电力平衡分析 |
3.3 2010年广西电网电磁解环方案的提出 |
3.3.1 解环方案的制定原则 |
3.3.2 可行解环方案的提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00/220kV电磁解环方案的评估与决策 |
4.1 解环方案的评判指标体系 |
4.2 基于RS理论的区间AHP法 |
4.3 2010年广西电网解环方案的评估与决策 |
4.3.1 备选方案运行方式的测算与分析 |
4.3.2 解环方案决策 |
4.3.3 解环分步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建设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7)延安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网建设的重要性 |
1.2.1 电网的复杂结构 |
1.2.2 电力工业安全的特点 |
1.2.3 建立电网安全运行及应急机制的思考 |
1.3 分析方法综述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2 延安电网现状及电力平衡分析 |
2.1 延安地区电网现状 |
2.1.1 电源现状 |
2.1.2 电网现状 |
2.1.3 电网负荷现状 |
2.1.4 目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2.1.5 延安电网电源建设及其它建设项目 |
2.2 电网电力平衡分析 |
2.2.1 电力平衡分析 |
2.2.2 110kV变电站的过载情况及110kV电网容载比 |
2.3 开环运行必要性 |
3 潮流分析原理及PSASP软件的应用 |
3.1 潮流分析原理 |
3.1.1 潮流计算 |
3.1.2 潮流计算的用途 |
3.1.3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特点 |
3.2 PSASP潮流计算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
3.2.1 一般功能特性 |
3.2.2 控制调节功能 |
3.2.3 用户自定义建模方法 |
3.3 PSASP潮流计算方法 |
3.3.1 PQ分解法 |
3.3.2 牛顿法(功率式) |
3.3.3 最佳乘子法(非线性规划法) |
3.3.4 牛顿法(电流式) |
3.3.5 PQ分解牛顿法 |
3.4 潮流计算流程 |
4 开环点的确定和潮流计算分析 |
4.1 确定2006年电网运行开环点 |
4.1.1 南部电网与北部电网开环点 |
4.1.2 北部电网开环点 |
4.2 计算负荷 |
4.2.1 2006年计算负荷 |
4.2.2 2007年计算负荷 |
4.3 计算结果和分析 |
4.3.1 网损分析 |
4.3.2 电压分析 |
4.3.3 电流分析 |
5 主变接地运行方式及短路水平分析 |
5.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方式 |
5.1.1 计算原则 |
5.1.2 计算及分析 |
5.2 电网短路水平分析 |
5.2.1 计算原则 |
5.2.2 计算结果 |
5.2.3 计算结果分析 |
6 静态安全分析 |
6.1 分析原则 |
6.2 330kV线路及变电站的静态安全分析 |
6.2.1 330kV线路静态安全分析 |
6.2.2 330kV变电站的静态安全分析 |
6.3 110kV输电线路静态安全分析 |
6.3.1 单回110kV输电线路供电的变电站 |
6.3.2 有备用线路但正常运行时是单馈线供电的变电站 |
6.3.3 2006年并列运行的110kV输电线路 |
6.4 110kV变电站的静态安全分析 |
6.4.1 变电站内只有单台变压器的110kV变电站 |
6.4.2 有两台变压器的110kV变电站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插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研究的意义 |
1.1.1 电网开环方案研究的意义 |
1.1.2 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电磁环网的缺点 |
1.2.3 国内电网开环运行实例 |
1.2.4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1.3 影响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的主要因素 |
1.4 城市规划电网开环的原则和分析步骤 |
1.4.1 城市规划电网开环的原则 |
1.4.2 城市规划电网开环的分析步骤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具体工作 |
第二章 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 |
2.1 模糊集合概述 |
2.2 模糊子集及隶属度的概念 |
2.3 隶属函数 |
2.4 模糊矩阵 |
2.5 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步骤 |
2.5.1 确定因素集 |
2.5.2 确定权重集 |
2.5.3 确定评语集 |
2.5.4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2.5.5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2.5.6 模糊综合评价的优先度 |
2.6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总结 |
第三章 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3.1 层次分析理论相关知识 |
3.1.1 层次分析法原理 |
3.1.2 递阶层次结构建立 |
3.2 评价指标体系 |
3.2.1 目标层 |
3.2.2 准则层 |
3.2.3 指标层 |
3.3 模糊行为指标 |
3.4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步骤 |
3.5 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实例 |
4.1 包头地区的规划装机容量和供电能力 |
4.1.1 包头地区的规划装机容量 |
4.1.2 包头规划电网的供电能力 |
4.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及稳定判据 |
4.2.1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 |
4.2.2 稳定判据 |
4.3 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计算 |
4.3.1 电网的潮流计算 |
4.3.2 静态“N-1”安全分析 |
4.3.3 短路电流分析 |
4.3.4 暂态安全稳定分析 |
4.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9)电磁环网方式与分层分区运行方式之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磁环网运行方式 |
1.1 电磁环网运行方式分析 |
1.2 电磁环网运行方式的原则 |
2 分层分区运行方式 |
2.1 分层分区运行方式分析 |
2.2 电磁环网运行方式的缺点 |
2.3 电磁环网开环分层运行的优点 |
3 方式决策 |
4 电磁环网转为分层分区运行的实践 |
5 结束语 |
(10)电磁环网解环决策的分析和评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评判指标综述 |
1.2.2 现阶段电磁环网开环运行的实践 |
1.2.2.1 上海电网分层分区的分析 |
1.2.2.2 福建电网电磁环网解环可行性分析 |
1.3 本论文的工作 |
1.3.1 提出评判电磁环网合解环运行方案优劣的指标 |
1.3.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1.3.3 电磁环网决策支持系统的程序实现 |
1.3.4 评判指标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北京电网运用的实例分析 |
1.4 说明 |
第二章 电磁环网解环分析及其评判指标 |
2.1 电磁环网的缺点 |
2.2 电磁环网合解环的原则和分析步骤 |
2.3 本论文所提出的评判指标 |
2.3.1 重载元件指标 |
2.3.1.1 线路平均重载率 |
2.3.1.2 变压器平均重载率 |
2.3.2 静态电压稳定指标 |
2.3.2.1 系统有功裕度 |
2.3.2.2 平均节点有功裕度 |
2.3.2.3 平均节点无功裕度 |
2.3.3 平均极限切除时间 |
2.3.4 短路电流指标 |
2.3.4.1 平均单相短路电流过流率 |
2.3.4.2 平均三相短路电流过流率 |
2.3.5 N-1 指标 |
2.3.6 网损指标 |
第三章 层次分析法原理介绍和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 |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3.1.1 原理 |
3.1.2 层次分析法的特色 |
3.1.3 步骤 |
3.1.3.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3.1.3.2 构造两两比较比较判断矩阵 |
3.1.3.3 层次单排序 |
3.1.3.4 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
3.2 AHP 应用实例 |
第四章 电磁环网解环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
4.1 开发软件的目的与思路 |
4.2 软件功能与结构 |
4.2.1 电磁环网解环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框架 |
4.2.2 三个模块的具体描述 |
4.2.2.1 指标计算、显示、和存储模块 |
4.2.2.2 指标对比模块 |
4.2.2.3 综合权重计算模块 |
4.2.3 解环计算步骤和流程图 |
4.3 各个界面简单介绍 |
第五章 应用实例分析 |
5.1 北京电网现状 |
5.2 初步方案的确定 |
5.3 用层次分析法和电磁环网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决策 |
5.3.1 指标结构层次的建立 |
5.3.2 判断矩阵的构造 |
5.3.3 综合排序的计算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和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2005年湖南西部电网开、合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系统电磁环网运行控制及解环方案研究[D]. 何珏.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2]电磁环网解环暂态稳定和电压稳定量化评估[J]. 田蓓,赵二岗,顾雨嘉,李宏强,宋云亭,田浩. 电气应用, 2015(S2)
- [3]变电站内低频振荡扰动源线路定位方法的研究[D]. 尹宏杰.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4]甘肃河西电网750/330KV电磁环网解环研究[D]. 史兆杰. 兰州理工大学, 2011(10)
- [5]受端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问题的研究[D]. 张艳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6]500/220kV高压电网电磁解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艳. 广东工业大学, 2008(08)
- [7]延安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D]. 王喜刚. 西安理工大学, 2008(12)
- [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规划电网开环方案研究[D]. 杨建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02)
- [9]电磁环网方式与分层分区运行方式之决策[J]. 李春叶,李胜,尚敬福,黄廷政. 电力学报, 2006(02)
- [10]电磁环网解环决策的分析和评判[D]. 段满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