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藏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一、藏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胆囊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胆囊壁的急慢性炎症反应[1]。根据胆囊内有无结石将其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较为常见。根据本病的临床诊疗指南[2],手术治疗一直作为根治本病的首选,但术后体内产生结石的微环境未改变,胆囊炎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以及诸多术后综合征等后遗症,不易被患者接受。中医药在胆囊炎的治疗上能够消石排石,并且在改善症状以及减少复发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效果显着。中医学中并无结石性胆囊炎的记载,但根据其发作时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伴有黄疸等临床特征,将其归为“胁痛”、“胆胀”、“黄疸”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湿热内蕴,肝胆瘀滞发而病[3]。大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代表方剂。擅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且表里兼顾,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身目发黄、往来寒热、胸胁、心下满痛,伴有呕吐,苔黄、脉弦数是大柴胡汤证的辨证要点,对比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时出现剧烈右上腹疼痛,高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大的的相似性。现代诸多医家在临床上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取得了显着的疗效。当前针对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研究与实验作用机制研究较多,但因中药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且干扰因素众多。因此,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明确。因此,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初步筛选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核心靶点。构建高胆固醇饲料致结石性胆囊炎的动物模型,验证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核心靶点的治疗作用。为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机制研究提供相关依据与数据支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筛选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关键化学成分、核心靶点、GO功能及KEGG通路。结合实验一筛选出的关键核心靶点,选取豚鼠造模,验证大柴胡汤对实验一筛选出关键核心靶点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观察结石性胆囊炎豚鼠胆囊的病理切片,探讨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获得大柴胡汤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结石性胆囊炎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人类基因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获取复方-疾病的交集基因。结合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核心靶点-有效成分网络,靶标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Bioconductor中的Biocmanager,org.Hs.eg.db,Colorspace,Stringi,ggplot2,DOSE,ClusterProfiler,enrichplot,Pathview等程辑包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将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实验二:取豚鼠30只,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大柴胡汤组10只。连续喂以胆囊炎高胆固醇饲料4周建立结石性胆囊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大柴胡汤组中药灌胃,连续灌胃40天,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CCK、SOD的水平。观察豚鼠胆囊肉眼及镜下病理图片。结果实验一:1.化学成分靶点的收集:共收集大柴胡汤药物化学成分151个,靶点基因260个;收集结石性胆囊炎疾病靶点基因486个;获得交集基因55个。2.有效化学成分筛选:构建化学成分-交集基因网络图,主要化学成是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柚皮素。3.核心蛋白的筛选:构建PPI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蛋白有 TNF、CCK、EGFR、VEGFA、AKT1。4.分子对接验证:显示TNF与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CCK与槲皮素、β-谷甾醇;EGFR与槲皮素、木犀草素;AKT1与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VEGFA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5.GO及KEGG富集分析:共富集到了 2307个GO条目,其中细胞成分92个,生物学过程2126个,分子功能89个。KEGG通路发现共富集到了 150条通路,主要涉及到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实验二:1.造模后一般情况观察:模型组豚鼠在造模过程中出现行动迟缓,皮毛暗淡易脱,弓背,扎堆,尿液色黄,大便稀溏。2.各组间血清学指标变化:模型对照组豚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CCK、SOD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柴胡汤组血清TNF-α的含量有所下降,但高于空白对照组,CCK、SOD的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升高,但低于空白对照组,以上结果P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肉眼下胆囊形态观察:空白对照组豚鼠胆囊大小形态正常,红润,有血管附着囊壁,血运良好,囊壁未见增厚。模型对照组胆囊体积增大,颜色偏深,血运不佳,胆囊壁较厚,胆囊内可见泥沙样物质。大柴胡汤组胆囊介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血运尚可。4.镜下观察豚鼠胆囊组织病理切片:空白对照组可见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脱落,囊壁未见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对照组可见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松弛,坏死脱落明显;黏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炎性渗出明显。大柴胡汤组豚鼠胆囊细胞病变有改善,介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结论1.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过程是一个多成分、多靶点,作用于多条通路的调控网络。2.大柴胡汤可以改善结石性胆囊炎豚鼠的一般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状态,对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机制可能与调控TNF、CCK、SOD的含量,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介导炎症反应,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胆囊的收缩运动有关。

陈凯锋,李明,赵娟娟,袁通立[2](2021)在《消炎利胆止痛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消炎利胆止痛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消炎利胆止痛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胃肠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2、IL-6和腹胀、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积分均降低,而血清MOT、GAS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L-2、IL-6和腹胀、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OT、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炎利胆止痛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有助于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张晟铭[3](2021)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T管拔出时间的影响,并通过随访出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情况,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患者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评估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否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指标以达到远期防治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的237例胆总管结石手术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将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两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取石并放置T管。观察组在术后常规行止血,抗感染,保肝等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口服,1包/次,每日3次;对照组只予术后常规处理。(3)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d、3d、7d、14d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d、3d、5d、7d 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最终T管拔出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嘱患者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CP检查(术后3个月每月1次,后每6月1次),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4)汇总数据并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以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次数及患者结石大小、数量及胆总管内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WBC,NEU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术后7d,14d WBC,NEU计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3)两组治疗前,ALT、AST、ALB、PA、DBIL、I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7d,14d ALT、AST、DBIL、IBI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ALB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术后7、14天ALT、AST、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ALB无显着变化;(4)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d、3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7d观察组胆汁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终T管拔出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结果:两组总随访人数237人,实际随访人数106人;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对照组复发人数16例(结石复发率14.68%),最短复发时间2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0.5月;观察组复发人数10例(结石复发率7.81%),最短复发时间6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3.5月,两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3,P=0.0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同一手术方式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次手术患者对比1次手术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06,P=0.021;x2=13.855,P=0.003;)同组间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患者对比白细胞异常升高患者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2.086,P=0.420;x2=1.335,P=0.8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术前WBC、NEU异常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ALT、AST、ALB、PA、DBIL、IBIL异常患者对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患者复发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Log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术前炎性指标异常人数,术前肝功能异常人数后,结果显示:多次胆道手术史[OR=2.31(95%CI:1.34-3.97),P<0.01]、术前WBC异常[OR=1.58(95%CI:0.81-3.10),P<0.01]、术前NEU异常[OR=3.60(95%CI:1.90-6.82),P<0.01]、术前ALT异常[OR=3.48(95%CI:1.86-6.40),P<0.01]、术前AST异常[OR=3.86(95%CI:2.23-4.32),P<0.01]、术前ALB异常[OR=3.92(95%CI:2.41-4.58),P<0.01]、术前PA异常[OR=4.01(95%CI:2.56-5.01),P<0.01]、术前DBIL异常[OR=3.98(95%CI:2.43-4.62),P<0.01]、术前IBIL异常[OR=3.96(95%CI:2.42-4.60),P<0.01]是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够有效控制胆道感染与胆管炎症,能阻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促进患者肝功能迅速改善,调节肝脏的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胆汁淤积,促进残石排除,减少患者带管时间,进而逆转胆管结石复发,显着降低患者远期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率,既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李明[4](2020)在《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利胆汤对胆石症肝郁气滞证患者的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结石大小及数目的影响,评价疏肝利胆汤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湖南省直中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门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肝郁气滞证的胆石症患者,将所选患者按Doll’s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治疗组服用自拟疏肝利胆汤、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CCK、结石大小及数目的变化。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变化进行对比,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浆CCK:两组治疗前C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CK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CCK下降幅度更明显。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3.影像学腹部B超疗效:治疗组腹部B超疗效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腹部B超疗效总有效率为3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利胆汤可以改善胆石症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化石排石,同时可以降低血浆CCK,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娅玲[5](2020)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且符合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即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即西药治疗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手术方式、病情轻重、病程等基线水平均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以饮食指导、情志疏导、生活方式调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煎剂口服,主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粪便脂肪球计数情况,并制定相关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腹泻复发情况。结果:1.因各种原因,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各自剔除2例,脱落3例,两组最终有效病例各为32例。2.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有效率9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间比较,两组在大便性状、大便频率、腹胀、胁肋胀痛、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志、情志与腹泻关系、嗳气、食欲、精神、体力、舌脉方面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睡眠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嗳气(P>0.05)外,其余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病情分级方面,治疗后,病情轻度的观察组有31例,对照组19例,病情中度的观察组1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体重指数方面,胆囊切除术后,两组BMI值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治疗后BMI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BMI仍低于术前水平。6.在大便脂肪球计数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大便脂肪球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大便脂肪球计数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复发率方面,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3人,对照组复发10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在改善肝郁脾虚型PCD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改善PCD患者BMI值,安全性均较好,两者均能有效降低大便脂肪球计数,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且前者复发率更低。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予以验证。

鲁意[6](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和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循证医学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及病例归纳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 Med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临床文献,检索范围设定为2015年01月01日至2020年02月01日,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以临床疗效为主要评价指标,胆囊功能、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为次要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门诊患者中确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例进行整理归纳,把柴胡疏肝散化裁方作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将年龄、性别、病程为混杂因素,以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胆囊功能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Meta分析共检索了179篇文献,最终纳入16篇中文文献,共有149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有16篇文献研究对比了临床疗效,结果显示:RR=1.25,95%CI为(1.20,1.31),P<0.00001,有3篇文献研究对比了胆囊功能的情况,结果显示:RR=1.31,95%CI(1.16,1.49),P<0.0001,有6篇文献研究对比了症状积分,结果显示:MD=-2.38,95%CI(-2.62,-2.13),P<0.00001,有1篇文献详细统计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该研究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2.回顾性研究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病例。在患者性别分布中,男性占20例,女性占28例,女性:男性为1.40:1,P=0.586;年龄分布中,位于(42~53岁)组(19例)所占比例最大,P=0.653;病程位于(4.32~8.22)年的患者(21例)最为密集,P=0.534;年龄、性别、病程三项因素的统计结果P>0.05,说明上述特征在两组分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比较中,中西医组有效率达96.2%,西医组为59.1%,P<0.05,两组病例中患者总体病情的恢复状况存在对比的统计学意义;彩超检查患者的胆囊壁壁厚、透声以及毛糙三样指标的正常情况,对两组患者胆囊功能进行评价并得出中西医组有效率96.2%,西医组为5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干、腹胀、大便等症状定量评估,并得出症状积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恢复胆囊功能和改善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干、腹胀、大便等症状上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2.患者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病程)对两组病例的分析结果干扰较低,柴胡疏肝散化裁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在临床疗效、恢复胆囊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上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与Meta分析结果一致。

马可丽[7](2019)在《近几年蒙医治疗胆陈热症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陈热症主要是在胆新热症期,治疗不彻底,使热症隐伏于胆腑或希拉热邪炽盛犯袭胆腑所致的常见慢性病,与西医所讲的慢性胆囊炎相近。蒙医对胆陈热症有独到的治疗方法,治宜在调理胃火前提下,探明其因,以清希拉热邪、随症施治为原则。本文对近两年蒙医临床上治疗胆陈热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将蒙医临床上治疗胆陈热症办法、方案总结归纳,方便临床参考。

杨丽艳[8](2019)在《四四利胆汤治疗CAC(肝郁脾虚夹湿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四四利胆汤治疗CAC-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肝郁脾虚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CA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研究方法:对2018年01月到2018年12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胃病科门诊确诊为CAC(肝郁脾虚夹湿热型)的患者进行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与研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四四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胆宁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胆囊彩超疗效及疾病疗效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右胁胀痛、口干苦、便溏不爽、腹部胀满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体倦乏力、纳呆、腹痛欲便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体倦乏力、便溏不爽、腹部胀满、纳呆、腹痛欲便这5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上,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右胁胀痛、口干苦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3.胆囊彩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两组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4.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研究结论:四四利胆汤能有效改善CAC(肝郁脾虚夹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胆囊彩超影像学表现,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此研究能为中医药治疗CA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李翠翠[9](2018)在《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消石利胆胶囊联合艽龙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及其所致的胆源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肝胆胰内科,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1组32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口服;对照2组32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口服;对照3组33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泌特)2片,日3次口服;实验1组35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联合艽龙胶囊2粒,日3次口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24例,对照4组30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口服;对照5组32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口服;对照6组31例,给予胆舒胶囊2粒,日3次,联合泌特2片,日3次口服;实验2组31例,给予消石利胆胶囊3粒,日3次,联合艽龙胶囊2粒,日3次口服。以上患者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效果。结果:1、非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治疗后结果各组治疗结束后各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其中实验组1在缓解胆囊区压痛、右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口干口苦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对照组3相比较,在缓解后背及右肩放射痛、嗳气、早饱及餐后饱胀、食欲不振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厌油腻方面实验组1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在降低症状总积分(均值)方面,实验组1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对照组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上,实验组1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治疗后结果实验组2在缓解后背及右肩放射痛、胆囊区压痛、右上腹痛及上腹部烧灼感、口干口苦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嗳气、早饱及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厌油腻方面,实验组2与对照组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4、对照组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4、对照组5及对照组6相比较,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值)以及总有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及各种消化不良症状,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2、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在缓解某些症状(右上腹痛、胆囊区压痛、口干口苦、上腹部烧灼感)方面优于胆舒胶囊联合泌特治疗组,有明显差异;在缓解早饱及餐后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方面两种联合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3、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及其所致消化不良效果理想,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值)及总有效率差异显着,明显优于其它各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小军[10](2017)在《蒙医辨证治疗慢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并探讨蒙医辨证治疗慢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慢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蒙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辨证治疗慢性胆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疗效高,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二、藏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结石性胆囊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2. 病因学说
        2.1 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变形变异
        2.2 胆汁的生理
        2.3 胆石的形成
        2.4 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
        2.5 致病菌侵袭
        3. 临床表现
        4. 相关辅助检查
        5. 并发症
        6. 治疗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结石性胆囊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结石性胆囊炎的认识
        2. 对结石性胆囊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辨证分型及治疗
        4. 现代医家对结石性胆囊炎的认识
        5. 中医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6. 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及软件来源
        1.2 大柴胡汤药物化学成分收集及药物靶点预测
        1.3 疾病靶点来源
        1.4 复方-疾病交集基因的获取
        1.5 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1.6 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核心蛋白筛选
        1.7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1.8 分子对接验证
        1.9 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复方化学成分及药物靶点
        2.2. 疾病靶点的获取
        2.3. 获取复方-疾病交集基因
        2.4. 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
        2.5 核心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核心蛋白筛选
        2.6 交集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2.7 交集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2.8 分子对接分析
        3. 讨论
        3.1 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
        3.2 有效化学成分分析
        3.3 PPI核心蛋白分析
        3.3.1 TNF
        3.3.2 CCK
        3.3.3 EGFR
        3.3.4 AKT1
        3.3.5 VEGFA
        3.4 KEGG通路分析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大柴胡汤对结石性胆囊炎豚鼠血清学指标及胆囊病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相关溶液的配制
        1.4 分组、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
        1.4.1 分组
        1.4.2 给药
        1.4.3 取材
        1.4.4 检测
        1.4.5 胆囊组织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豚鼠的一般情况观察
        2.2 肉眼下豚鼠胆囊的形态学特征
        2.3 镜下豚鼠胆囊的病理切片观察
        2.4 各组豚鼠血清学指标的的变化
        3. 讨论
        3.1 结石性胆囊炎豚鼠模型的建立
        3.2 实验中豚鼠的一般情况观察
        3.3 大柴胡汤对结石性胆囊炎豚鼠胆囊的影响
        3.4 血清TNF-α、CCK和SOD含量的变化
        3.5 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提供思路
        4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消炎利胆止痛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胃肠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1.5 仪器与试剂
2.方法
    2.1 治疗方法和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
        2.1.1 治疗方法
        2.1.2 两组治疗方案的选择
        2.1.3 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方剂的确定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基线资料
        2.2.2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2.2.3 肝功能指标
        2.2.4 胆汁引流量及T管拔出时间
        2.2.5 术后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3.4 两组胆汁引流量及拔出T管时间
    3.5 两组随访结果及其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5.1 随访结果
        3.5.2 两组手术方式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3 多次胆道手术史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4 术前异常血象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5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6 两组患者与结石复发相关独立风险因素的Logic回归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案
    1.临床研究对象
    2.研究病例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研究标准
    3.分组
    4.治疗方法
    5.观察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实验室指标
        5.3 疗效性指标
        5.4 安全性指标
    6.疗效评定标准
    7.不良反应程度分级与处理
    8.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实验室指标分析
    3.疗效指标分析
    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西医对于胆石症的认识
    2.中医对于胆石症的认识
    3.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的理论基础
    4.研究结果分析
    5.研究意义
    6.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胆石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两组剔除、脱落及终止情况比较
    3.2 基线指标比较
    3.3 临床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胆囊的生理病理
        2.1 胆囊的生理
        2.2 胆囊的病理
    3 胆囊切除的现状
        3.1 胆囊切除的指征
        3.2 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
        3.3 胆囊切除后的并发症
    4 PCD诊疗现状
    5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6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立方依据
        6.1 导师治疗PCD(肝郁脾虚型)的经验总结
        6.2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的方义解析
        6.3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治疗PCD有关的药理研究
    7 不足与展望
        7.1 不足
        7.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附录3 Bristol粪便评分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和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研究意义及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近几年蒙医治疗胆陈热症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蒙西医结合治疗
2 蒙医与西医对比研究
3 蒙医与中医结合治疗
4 单蒙药治疗
5 结论

(8)四四利胆汤治疗CAC(肝郁脾虚夹湿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方案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病例标准
        2.3 排除病例标准
        2.4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5 中止试验标准
    3 病例分组
    4 治疗方案
        4.1 一般治疗
        4.2 药物治疗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观测
        5.2 疗效性观测
        5.3 疗效评分指标
        5.4 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方法
结果
    1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剔除、脱落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2.1 性别分布比较
        2.2 年龄分布、年龄均数比较
        2.3 病程分布、病程均数比较
        2.4 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治疗前胆囊彩超积分比较
    3 疗效比较
        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 胆囊彩超疗效比较
        3.3 疾病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观测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AC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CAC的认识
    3 立题依据
    4 四四利胆汤方义探析
    5 四四利胆汤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6 本研究的意义
    7 研究结果分析
    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述
    1.3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1 胆囊结石
        1.3.2 慢性感染
        1.3.3 胆囊运动功能障碍
        1.3.4 化学性损伤
        1.3.5 其他
    1.4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1.5 诊断及检查方法
    1.6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1.6.1 现代医学保守治疗
        1.6.2 中医保守治疗
        1.6.3 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
        1.6.4 外科治疗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疗效判定
    2.3 分组情况
    2.4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非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治疗后结果
    3.2 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治疗后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蒙医辨证治疗慢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标准[6]: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藏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机制研究[D]. 张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消炎利胆止痛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 陈凯锋,李明,赵娟娟,袁通立. 中国医学创新, 2021(11)
  • [3]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D]. 张晟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D]. 李娅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6]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和回顾性研究[D]. 鲁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近几年蒙医治疗胆陈热症临床研究进展[J]. 马可丽.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04)
  • [8]四四利胆汤治疗CAC(肝郁脾虚夹湿热型)的临床观察[D]. 杨丽艳.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9]消石利胆与艽龙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D]. 李翠翠. 吉林大学, 2018(01)
  • [10]蒙医辨证治疗慢性胆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 罗小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12)

标签:;  ;  ;  ;  ;  

藏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