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殖健康与母亲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徐薇薇[1](2021)在《基于PRECEDE模式下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PRECEDE模式为理论依据,经Delphi法专家咨询编制问卷,从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探索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流动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部门开展教育和服务项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一、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拟定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经过两轮Delphi法专家咨询,修改和完善问卷内容,随后通过预试验检验问卷信效度,测得问卷的I-CVI为0.80~1.00,S-CVI为0.93,Cronbach’sα系数为0.81,重测信度为0.92,最终构建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二、第二部分属于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流动人口最集中的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流动青少年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工具是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数据通过双人核对录入Epidata3.1,采用SPSS 22.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分析流动青少年避孕知识、艾滋病知识、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得分差异。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流动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研究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拟定了问卷6个维度共63个备选条目。来自四川省、广东省、贵州省和重庆市8所三级综合医院或生殖健康专科医院的20名专家参与了本次研究。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了6个一级指标和58个二级指标。经kendall’s W检验,一级指标W值为0.40(X2=39.98,P<0.001),二级指标W值为0.27(X2=330.21,P<0.001)。二、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研究(一)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本研究调查流动青少年1060例,平均年龄为(21.28±2.46)岁。男性占46.00%,女性占54.00%。流动青少年文化程度偏低,开始工作年龄小,工作时间长,岗位类型丰富,月收入低。78.60%的流动青少年父母均健在。居住方式主要为与朋友合住,占33.58%。没有与父母讨论过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占65.28%。饮酒和吸烟行为发生率高。(二)倾向因素1.避孕知识条目共8条,平均得分(5.99±1.42)分,其中条目“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避孕”正确率最高,为86.10%,条目“女性可以每天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正确率最低,为64.00%。避孕知识处于高水平占38.60%。艾滋病基本知识条目共8条,平均得分(6.08±1.41)分,条目“母亲有艾滋病,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有艾滋病”正确率高达91.80%,正确率最低的是“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能从外表上看出来”,为55.7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10%。影响流动青少年避孕知识和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共同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开始工作年龄、工作时长、父母是否健在及是否吸烟,单独影响流动青少年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性别(P<0.05)。2.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条目共10条,平均得分(6.99±1.67)分,赞同率最高的条目是“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就应该避孕”(85.80%),赞同率最低的条目是“周围朋友经常使用避孕套”(54.20%)。态度得分处于高水平占38.00%。影响流动青少年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态度得分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开始工作年龄、居住状况及是否饮酒(P<0.05)。(三)促成因素1.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主要是学校,占71.90%,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期望获取途径,有47.70%的人选择医疗机构。经常获得避孕知识、性病知识宣传资料和经常参加性与生殖健康促进活动者分别占13.00%、13.60%、9.20%。2.流动青少年月收入在>2000元且≤5000元最多,占48.30%,>8000元仅占9.06%。(四)强化因素1.1060名调查对象中,78.60%的流动青少年父母均健在,没有与父母讨论过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占65.28%。有饮酒和吸烟行为的分别占77.90%、36.80%。2.对医务人员服务非常满意的占66.40%,对服务过程中保密性非常满意的占62.30%。(五)首次性行为1.参与调查的1060名流动青少年,有931名(87.83%)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占27.93%,从未与伴侣讨论过避孕问题占20.62%,有过怀孕经历的占35.34%,72.95%的流动青少年怀孕结局为人工流产。30.29%的流动青少年担心伴侣有性传播疾病,但只有69.86%的流动青少年采取措施来规避性传播疾病的风险。2.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流动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因素如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时长、月收入及居住状况(P<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有:年龄(≥20岁且≤24岁:OR=2.968,95%CI:2.036~7.294);性别(女:OR=0.137,95%CI:0.079~0.238);工作时长(>10小时且≤12小时:OR=0.329,95%CI:0.149~0.731);态度得分水平(中:OR=0.446,95%CI:0.211~0.944,高:OR=0.428,95%CI:0.201~0.913,(P<0.05)。结论:一、本研究构建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信效度好,能够有效测量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二、避孕知识和艾滋病知识缺乏、对待性与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开放,是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倾向因素。三、缺少技术资源、资源利用不足及经济状况差是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促成因素。四、缺少家庭支持、健康危险行为及对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满意度是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强化因素。
张小余[2](2021)在《生育利益的私法实践样态与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育利益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家庭的稳定,同时也影响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秩序,因此,为防止他人对生育利益的不当干预,应以法律的手段予以保障和救济。从我国已有法律体系来看,对生育利益的私法保护明显弱于公法保护,不仅规范的数量较少,规定的内容也较为概括。而私法领域的生育利益案件涉及领域较广、发生数量较多、案件情节较复杂,对生育利益私法保护的疏漏,不仅降低了司法审判效率,也无法全面保护生育主体受损的生育利益。由此,从私法层面完善对生育利益的规制十分必要。生育利益的私法完善方向,应立足我国司法实践现状予以明确。通过分析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生育利益案件、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生育利益案件,在参考国际文件和其他国家生育利益私法保护方式以及我国生育利益私法保护观念的基础上,针对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审理生育利益案件所反映的裁判问题,可更好地明确我国生育利益私法保护的路径选择。加强对生育利益的私法保护,既要由法律肯定生育权的民法地位,细化生育权的权利内涵,还应综合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其他规范,对个别类型化生育利益案件的特殊性予以特殊规制,进行及时、专业的调整。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法律规范的补足促进实践问题的解决。完善生育利益私法保护规范,不仅有益于丰富生育利益私法保护体系,实现不同规范的协调统一,而且也能为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活动提供更为充分的裁判依据,增强司法裁判效能,更好地保障生育主体的生育利益。
王金学,王朝才,林刚,宣岩,谢今朝,刘燕[3](2021)在《青海省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了解青海省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有针对性的探索适合本地区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青海省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对生理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知晓率为80.82%;性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为30.42%;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不接受未婚同居的较汉族女大学生多,分别为72.87%和6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6,P<0.05);本科女大学生不接受未婚同居较职校女大学生多,分别为79.91%和5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86,P<0.05);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1.68%,其中年龄在19岁以下的占38.51%。结论青海省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不一,性病防治知识认知有待加强,少数民族、本科女大学生较汉族、职校学生性态度上更为保守,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内地高校报道一致,高校应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学生特点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以促进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
陈颖颖,郑诗婷[4](2020)在《感染科未婚女性患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调查分析及健康宣教对策》文中提出目的对感染科未婚女性患者进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调查,分析影响认知水平因素,探讨健康宣教对策,以期提高未婚女性患者生殖健康素养。方法制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调查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就诊的98例未婚女性进行调查,总结未婚女性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其生殖健康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根据数据总结结合探讨未婚女性生殖健康宣教对策。结果 98例未婚女性生殖健康认知合格49例,合格率50.00%,未婚女性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以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为主。经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识水平的因素有:学历、专业背景、居住方式、居住地、母亲教育水平、着紧身裤情况、免疫功能、夜生活、不洁性生活、阴道清洁方法、受孕史及生殖道感染就诊史(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不合格的危险因素有:与父母分隔居住、居住乡村、母亲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喜着紧身裤、不良阴道清洁方式、不洁性生活是未婚女性生殖健康认知不合格的危险因素,而医学专业背景、生殖道感染就诊史是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不合格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感染科未婚女性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亟需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结合患者未婚特点及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生殖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生殖健康问题的重视,促进生殖安全与健康水平。
宋萧萧[5](2020)在《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在坦桑尼亚,“学生怀孕”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指的是学校里的青少年怀孕。它指的是仍在上学的青少年怀孕,以便区分上学的青少年和失学的青少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少年怀孕”定义为10-19岁之间的女性怀孕。青少年怀孕现象在坦桑尼亚大陆普遍存在,不仅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还导致教育机会的丧失。据估计,从1959年至今,坦桑尼亚大陆的学校一直在驱逐怀孕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坦桑尼亚大陆的两所中学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同伴压力、伴侣压力和自我欲求等,另外,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根源有女性法律保护的缺失、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和社会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一旦怀孕,学校将其开除和驱逐,警察将其本人和父母逮捕、拘留和监禁,这些学生在分娩后也不得重新入学。通过比较坦桑尼亚周边国家,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政策和做法,即开除、重新入学和继续上学。文章最后,将结合调研结果和他国经验,向坦桑尼亚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中学女生的短期建议和促进坦桑尼亚女性发展的长远建议,
严韵文[6](2020)在《《残疾青年:关于全球社会消除性别暴力、实现性和生殖健康及权利的研究》(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报告Young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Global Study on Ending Gender-Based Violence,and Realising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ights,主要探讨了残疾青年在性、生殖、健康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遭受的性别暴力和歧视。该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残疾青年的关注。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以该报告的第一章为翻译材料,希望能为中国残联和其他残疾人组织的工作提供参考资料。该联合国报告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残疾的概念,残疾青年在享受性和生殖健康服务时所受的歧视,以及他们所遭受的暴力等等。文本类型为公文文本,语言严谨客观,逻辑性强。主要的翻译难点在于多义词和普通词汇的取义、长难句的翻译以及原文风格的再现。本报告以语境理论为指导,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个方面,对文本中词、句和风格的翻译进行探讨,认为多义词、普通词汇和长难句的翻译可以从言内语境出发,词汇的翻译方法分为词性转换法和词义引申法,句子的翻译方法分为增译法、拆分法和包孕法。原文风格的再现可以依靠言外语境,以语式、语旨和语场为依据,从词汇和与语篇的角度来达到这一目的。本翻译实践报告探讨了公文文本的一些翻译方法,以期为公文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闫瑞[7](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调查》文中指出对于正值青春发育早期的初中生而言,性教育在解决困惑与焦虑、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发育高峰期、甚至奠定一生身心健康与发展上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国家级或省市级性教育框架,故学校仍未开展统一的性教育课程。本研究目的在于构建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以期为将来山西省性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及焦点小组讨论法,参考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建议的内容,制定出青春期性教育初始主题框架,再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调查样本依据地区经济水平和学校层次采用分层等额及方便抽样法获得,共覆盖了山西省11个市33所初中学校(其中包括12所完全中学、20所三年制初中及1所九年制学校)。研究工具为本课题组自编的、经预调查和专家认证信效度均良好的《青春期性教育调查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99份,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并利用Amos 26.0软件对性教育框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初中女生学习意愿重构的性教育理论框架包含八个主题,经Amos结构方程检验,证实模型拟合度指数(χ2/df=2.553、GFI=0.874、AGFI=0.832、NFI=0.849、CFI=0.902、RMSEA=0.040)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即该模型与学生学习意愿相符。性教育八大主题分别为:(1)文化、社会与性;(2)态度、两性交往礼仪与性价值观;(3)家庭、婚姻与人际关系;(4)青春期发育与卫生;(5)生殖生育与风险防护;(6)健康生活与性信息决策技能;(7)道德、法治与安全技能;(8)艾滋病专题。这些主题对性教育内容的解释率分别为:85%、92%、93%、87%、86%、90%、91%和87%。2、初中女生对性教育总体内容及各主题的学习意愿均值都在3.5-4.5之间,标准差均在0.7-0.9之间。在八个主题中,学生对“态度、两性交往礼仪与性价值观”和“家庭、婚姻与人际关系”的学习意愿均值在4.0以上。初二女生对性教育内容的学习意愿较其他年级略低。3、关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1)抚养类型及男女性抚养人文化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性教育内容的学习意愿有极显着差异(P=0.000);(2)地区经济水平及家庭年均收入不同的学生间学习意愿在0.01水平上有显着差异(P1=0.002;P2=0.006);(3)不同家庭类型学生的学习意愿在0.05水平上差异显着(P=0.03);(4)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意愿无显着差异(P=0.07)。其中,中等经济水平地区、家庭年均收入10万元及以上、双亲家庭、抚养人文化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学习意愿较高。4、92.04%的学生认为性教育课程应从初中甚至更早开设。初中女生意愿度较高的性教育课程形式有:必修课、选修课、主题班会及社团活动(对这些形式的选择率均在70%以上)。5、95.65%的专家认为有必要在初中开展性教育课程,且专家认为本研究制定的性教育内容适合在初中开展,印证了上述研究结果。由以上调查与访谈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构建的性教育内容框架具有理论意义;2、初中女生对性教育总体内容及各主题的学习意愿均较强;3、地区经济水平、家庭年均收入、家庭类型、抚养类型及男女性抚养人文化水平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意愿有显着影响,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意愿无显着差异;4、性教育课程应在初中或更早阶段开始,开设形式可以是必修课、选修课、社团活动及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初中女生性教育课程实施提出纲要性建议。
张雨凡[8](2020)在《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2013-2017年度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描述五年来流动女性人口学特征、就业特征、流动特征、生育状况的变化,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育生产、抚育照料、生育健康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且就女性个人特征、流动特征和流入地区特征作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孕育生产方面,育有3孩及以上的女性就业率显着降低,育有1孩与2孩的就业差异不明显;抚育照料方面,携幼年子女流动的女性就业可能性较低,且孩子年龄越小就业可能性越小,亲友照料和托管等育儿分担有明显调节作用;生育健康方面,流动女性孕期主要在外地居住或者临分娩时流出到外地、未使用现代避孕方法的,会造成生育健康损耗,导致就业率降低,非适龄生育、接受产前检查次数少对就业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具有不确定性。受教育程度低是造成女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稳定性差的主要个体原因,年轻的流动女性更易受到抚育照料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受生育健康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更深,流动范围越小、流入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的流动女性更容易受到孕育生产、抚育照料和生育健康对就业的显着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探讨解决当前流动女性两种生产之间冲突的对策,通过提升城乡女性受教育水平,完善中小型城市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生育健康意识,保障生育过程中的健康状态等方法,实现更广泛的适龄生育、负责任生育、健康生育,进一步缓解流动女性生育对就业的影响。
熊华[9](2020)在《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西方“性自由”“性开放”思潮涌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年龄提前;青少年性侵案件时有发生等事实。无不向我们敲响警钟——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评价等理论进行文献研究,对性健康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会人士对性健康教育的认识及态度,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性健康教育情况及性健康知识水平。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进行设计。采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及教学实录论述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通过学生作业、学生参与度变化及学生性健康知识水平变化来评价整个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对比教学实际效果与课程目标间的差异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根据数据结果分析,通过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学生性健康知识水平,拓展了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课程实施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活动,积极给予帮助与开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成绩提高的同时心理健康程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效果来看,基本完成了设定的课程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赵列[10](2019)在《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与出路》文中认为我国男性受择偶梯度和婚姻迁移的影响,在婚姻市场中出现大量男性过剩和男性婚姻挤压的现象,这部分男性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主要聚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形成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本研究以贵州省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同龄已婚男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了解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状况,对该群体的婚恋、生殖健康以及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比较与已婚男性的异同;呈现出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在婚姻支付、健康知识与社会资本方面存在的困境;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陷入困境的成因。从社会支持的视角下,结合择偶梯度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生殖健康知信行理论的相关主张切入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困境出路的研究,为大龄未婚男性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为该群体摆脱弱势处境、改善生活状况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发现,55.8%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这一数据高于已婚男性(35.6%);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年均收入是13811.34元/年,明显低于已婚男性;同时,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整体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超过半数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婚恋方面,38.1%的没有谈过女朋友的经历,20.7%的没有人给介绍过对象,69.0%的在意至今尚未结婚,当地的结婚彩礼集中在210万元之间,给未婚男性带来了较大的成婚压力;在生殖健康方面,大龄未婚男性对性传播疾病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性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性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相对局限;由于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缺失横向的夫妻关系和纵向的亲子关系,造成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社会资源缺乏的困境。最后,针对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存在的困境,本文试图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厘清个人、社会和政府三者分别承担的主体责任,明确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系统的各要素分工,充分满足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需求;把握“大龄未婚男性自身—主体,外部社会资源—客体”的路径,提出提升大龄未婚男性自身能力、介入社会力量及政府政策支持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提供新出路。
二、生殖健康与母亲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健康与母亲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RECEDE模式下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构建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
1 构建原则 |
2 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 |
3 Delphi法专家咨询 |
4 内容效度检验 |
5 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预试验 |
6 讨论 |
第二部分 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调查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PRECEDE模式分析中国青少年性行为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生育利益的私法实践样态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生育利益的涵义厘定 |
第一节 生育概述 |
一、生育的内涵分析 |
二、生育的发展沿革 |
第二节 生育利益的私法定位 |
一、生育权与生育利益的关系 |
二、生育利益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的差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生育利益的私法实践样态 |
第一节 生育利益案件的综合梳理 |
一、生育利益案件的收集 |
二、生育利益案件的选取 |
第二节 生育利益案件的类型分析 |
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生育利益案件 |
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生育利益案件 |
第三节 生育利益案件的问题整理 |
一、生育利益的民事权利规制阙如 |
二、生育利益案件特殊规制的疏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育利益私法保护的路径探寻 |
第一节 国际文件对生育利益的保护指引 |
一、国际文件对生育利益的保护内容 |
二、国际文件对生育利益的保护趋势 |
第二节 国外生育利益私法保护的形态梳理 |
一、英美法系国家对生育利益的私法保护 |
二、大陆法系国家对生育利益的私法保护 |
第三节 我国生育利益私法保护的观念呈现 |
一、生育利益民法保护的观念差异 |
二、民法典建议稿对生育利益的私法保护 |
第四节 生育利益私法保护的理性选择 |
一、法律的民事权利确认 |
二、其他规范的综合性调整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育利益私权保护的规范设计 |
第一节 生育利益私权地位的民法确认 |
一、生育权的性质 |
二、生育权的主体 |
三、生育权的内容 |
四、生育权的实现 |
第二节 生育利益案件特殊规制的补充立法 |
一、补充婚姻家庭领域的生育立法 |
二、补充劳动用工领域的生育立法 |
三、补充医疗卫生领域的生育立法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青海省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特征女大学生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
2.2 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 |
2.3不同民族、学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态度 |
2.4 女大学生性相关行为情况 |
3 讨论 |
3.1 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 |
3.2 不同民族、学校女大学生对于生殖健康态度的差异 |
3.3 女大学生性行为现况 |
(4)感染科未婚女性患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调查分析及健康宣教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调查方法 |
1.2.1 制定一般资料调查表 |
1.2.2 制订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调查问卷并进行测评 |
1.2.3 制定可能影响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相关因素调查指标方案及赋值 |
1.2.4 相关因素数据测评、收集整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感染科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
2.2 感染科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认知不合格相关因素分析 |
2.3 感染科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认知不合格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5)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青少年怀孕现象的基本情况 |
(一)坦桑尼亚的基本情况 |
(二)坦桑尼亚青少年怀孕现象的基本情况 |
(三)非洲其他国家青少年怀孕现象的基本情况 |
(四)青少年怀孕的负面影响 |
1.健康影响 |
2.教育机会的丧失 |
二、坦桑尼亚大陆两所中学的实地调研 |
(一)调研设计和方法 |
1.调研设计 |
2.调研方法 |
3.调研总结 |
(二)数据分析和解释 |
1.问卷1受访对象:在校的中学生 |
2.问卷2受访对象:中学教师 |
3.问卷3受访对象:2名怀孕的女学生 |
(三)调研结果总结 |
三、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影响因素与根源 |
(一)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影响因素 |
1.个人层次 |
2.家庭、学校和社区层次 |
(二)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根源 |
1.女性保护法律的缺失 |
2.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 |
3.社会文化规范中的性别歧视 |
四、非洲国家中学女生早孕现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
(一)坦桑尼亚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处理方法 |
1.学校层面的处理方法 |
2.政府层面的处理方法 |
(二)坦桑尼亚周边国家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处理方法 |
1.肯尼亚 |
2.马拉维 |
3.乌干达 |
4.赞比亚 |
(三)非洲国家针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处理方法的分析 |
五、针对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相关建议 |
(一)应对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短期建议 |
1.政府 |
2.非政府组织 |
3.学校 |
(二)促进坦桑尼亚女性发展的长远建议 |
1.提高坦桑尼亚经济发展水平 |
2.促进女性政治经济赋权 |
3.改变传统观念,宣传男女平等 |
4.健全关于女性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 |
5.敦促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监督和针对性援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1 |
附录B 问卷2 |
附录C 问卷3 |
致谢 |
(6)《残疾青年:关于全球社会消除性别暴力、实现性和生殖健康及权利的研究》(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任务背景 |
1.2 任务意义 |
第二章 翻译文本分析 |
2.1 文本内容 |
2.2 文本特征 |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2 译中过程 |
3.3 译后审校 |
3.3.1 自我校对 |
3.3.2 他人校对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语境理论 |
4.2 言内语境与词义信息的准确传递 |
4.2.1 词义的选择 |
4.2.2 词性的转换 |
4.2.3 词义的引申 |
4.3 言内语境与语句信息的逻辑重组 |
4.3.1 逻辑内涵的增译 |
4.3.2 复杂结构的拆分 |
4.3.3 后置修饰成分的包孕 |
4.4 言外语境与原文风格的再现 |
4.4.1 词汇风格的一致性 |
4.4.2 语篇情景的还原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翻译实践中的收获 |
5.2 翻译实践中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
附录2 术语表 |
附录3 翻译辅助工具及平行文本列表 |
致谢 |
(7)健康中国背景下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家及教育层面 |
1.1.2 个体发展层面 |
1.1.3 个人兴趣及经历方面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
2.1 研究现状 |
2.1.1 国外性教育发展及内容体系 |
2.1.2 国内性教育发展及研究现状 |
2.2 概念界定 |
2.2.1 性 |
2.2.2 性教育 |
2.2.3 全面性教育 |
2.3 研究问题 |
2.4 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
2.4.1 研究思路 |
2.4.2 研究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问卷调查及访谈样本 |
3.1.1 取样方法介绍 |
3.1.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3.2 研究工具 |
3.2.1 《青春期性教育调查》初始问卷 |
3.2.2 《青春期性教育调查》专家问卷 |
3.2.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法 |
3.3.2 文献法 |
3.3.3 焦点小组讨论法 |
3.3.4 问卷调查法 |
3.3.5 访谈法 |
3.3.6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
3.4 研究过程 |
3.4.1 前期准备 |
3.4.2 预调查 |
3.4.3 正式调查 |
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5.1 学生问卷数据的收集、录入与整理 |
3.5.2 专家问卷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3.5.3 专家访谈结果的收集与整理 |
3.6 结构方程建模 |
3.6.1 项目分析 |
3.6.2 因子分析 |
3.6.3 学生问卷信度分析 |
3.6.4 学生问卷效度分析 |
3.7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基于学习意愿的性教育内容理论框架 |
4.2 学习意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1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
4.2.2 初一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
4.2.3 初二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
4.2.4 初三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
4.3 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不同年级女生学习意愿差异分析 |
4.3.2 地区经济水平对初中女生学习意愿的影响 |
4.3.3 家庭因素对初中女生学习意愿的影响 |
4.4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课程开设相关问题的看法 |
4.4.1 初中女生认同的性教育课程开始阶段 |
4.4.2 初中女生希冀的性教育开设形式 |
4.5 专家问卷调查结果 |
4.5.1 性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
4.5.2 对性教育课程男女分开授课的看法 |
4.6 专家访谈结果 |
4.6.1 初中校长访谈结果分析 |
4.6.2 初中教务主任访谈结果分析 |
4.6.3 初中班主任访谈结果分析 |
4.6.4 初中生物老师访谈结果分析 |
4.6.5 初中心理咨询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6.6 初中校医访谈结果分析 |
5 结论 |
5.1 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 |
5.2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内容的学习意愿 |
5.3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 |
5.4 对于性教育课程开设的相关问题 |
5.4.1 学生意愿概述 |
5.4.2 专家意见概述 |
6 讨论与建议 |
6.1 讨论 |
6.1.1 对于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讨论 |
6.1.2 对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
6.1.3 对于性教育课程开设的讨论 |
6.2 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实施建议 |
6.2.1 课程目标 |
6.2.2 课程开展形式 |
6.2.3 教学原则 |
6.2.4 教学内容 |
6.2.5 教学方法 |
6.2.6 教学评价 |
7 创新与不足 |
7.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1.1 内容框架的创新之处 |
7.1.2 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8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山西省 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 |
附录 B 山西省各市教育局网址 |
附录 C 《青春期性教育调查》初始问卷 |
附录 D 《中学性教育调查专家问卷》 |
附录 E |
附录 F |
附录 G |
附录 H 表H-1专家对性教育主题及内容适合度的评定结果 |
致谢 |
(8)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数据来源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1.4.1 研究新意 |
1.4.2 难点与不足 |
2 概念、理论与文献评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生育 |
2.1.2 生育健康 |
2.1.3 生育状况 |
2.2 相关理论 |
2.2.1 迁移选择理论 |
2.2.2 女性主义迁移理论 |
2.3 文献评述 |
2.3.1 生育与就业关系 |
2.3.2 流动女性与非流动女性差异比较 |
2.3.3 小结 |
3 我国流动女性的生育特征与就业特征分析 |
3.1 流动女性的人口学特征 |
3.2 流动女性的流动特征 |
3.2.1 时空特征 |
3.2.2 流动原因 |
3.2.3 夫妻一起流动 |
3.3 流动女性的就业特征 |
3.3.1 就业率与职业分布 |
3.3.2 就业单位与就业身份 |
3.3.3 社会保障 |
3.4 流动女性的生育特征 |
3.4.1 生育数量 |
3.4.2 生育年龄 |
3.5 小结 |
4 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 |
4.1 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
4.1.1 数据说明及基本状况 |
4.1.2 模型设定 |
4.2 主要变量及操作化 |
4.2.1 因变量与自变量 |
4.2.2 操作化 |
4.2.3 变量筛选 |
4.3 模型研究假设 |
4.3.1 第一层面假设 |
4.3.2 第二层面假设 |
4.3.3 第三层面假设 |
4.4 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 |
4.4.1 孕育生产对就业的影响 |
4.4.2 抚育照料对就业的影响 |
4.4.3 生育健康状态对就业的影响 |
5 结论与对策 |
5.1 主要结论 |
5.2 讨论 |
5.2.1 流动女性迁移与生存状况 |
5.2.2 深层社会经济或制度原因 |
5.3 对策建议 |
5.2.1 提升女性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强度 |
5.2.2 完善中小型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能力 |
5.2.3 加快全民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
5.2.4 强化保障生育过程中的健康状态 |
6 参考文献 |
(9)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性健康教育”发展情况 |
1.2.2 国内“性健康教育”发展情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课程与校本课程 |
1.3.2 健康与性健康教育 |
1.3.3 校本课程评价与课程评价模式 |
1.4 相关理论梳理 |
1.4.1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梳理 |
1.4.2 校本课程实施理论梳理 |
1.4.3 课程评价模式 |
1.5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思路 |
第2章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
2.1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前期需求调查 |
2.1.1 社会人士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态度调查 |
2.1.2 学生需求分析 |
2.2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 |
2.2.1 课程目标的确立 |
2.2.2 课程内容的选择 |
2.2.3 组织课程内容 |
2.2.4 课程的课时安排 |
第3章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
3.1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
3.1.1 “性生理”专题教学案例 |
3.1.2 “性心理”专题教学案例 |
3.1.3 “性法制”专题教学案例 |
3.2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结果 |
3.2.1 课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 |
3.2.2 基于“目标评价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
第4章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结论与反思 |
4.1 结论 |
4.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关于开展青少年性教育调查问卷 |
附件2 初中学生学校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
附件3 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材选节 |
附件4 人的生殖和发育试卷 |
致谢 |
(10)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大龄未婚男性 |
1.3.2 婚姻挤压 |
1.3.3 生殖健康 |
1.3.4 社会支持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与地点 |
1.4.2 收集资料的方法 |
1.4.3 分析资料的方法 |
1.4.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依据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大龄未婚男性年龄的相关界定 |
2.1.2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状况 |
2.1.3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支持 |
2.2 理论依据 |
2.2.1 择偶梯度理论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2.2.3 社会支持理论 |
2.2.4 生殖健康知信行理论 |
3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现状 |
3.1 对象基本情况 |
3.1.1 年龄分布 |
3.1.2 文化程度 |
3.1.3 经济状况 |
3.1.4 健康状况 |
3.1.5 个案信息 |
3.2 婚恋状况 |
3.2.1 婚恋经历 |
3.2.2 结婚彩礼 |
3.2.3 婚姻观念 |
3.3 生殖健康现状 |
3.3.1 生殖健康知晓度 |
3.3.2 性知识掌握情况 |
3.3.3 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
3.4 社会支持现状 |
3.4.1 非正式社会支持 |
3.4.2 正式社会支持 |
3.5 本章小结 |
4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及生成逻辑 |
4.1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 |
4.1.1 经济文化水平较低 |
4.1.2 婚姻支付困境 |
4.1.3 健康知识缺乏 |
4.1.4 社会资本局限 |
4.2 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困境的生成逻辑 |
4.2.1 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 |
4.2.2 传统向现代择偶观嬗变 |
4.2.3 农村现代化的结婚条件 |
4.2.4 农村单一化的社会资本 |
4.3 本章小结 |
5 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困境的解决路径 |
5.1 自身能力提升 |
5.1.1 健康意识能力 |
5.1.2 人际交往能力 |
5.1.3 职业技术能力 |
5.2 社会力量介入 |
5.2.1 倡导降低婚姻成本 |
5.2.2 搭建婚介正式支持 |
5.2.3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
5.3 政府政策支持 |
5.3.1 精准扶贫政策倾斜 |
5.3.2 确保城乡均衡发展 |
5.3.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生殖健康与母亲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RECEDE模式下的珠海市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研究[D]. 徐薇薇.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生育利益的私法实践样态与保护[D]. 张小余.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青海省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况调查[J]. 王金学,王朝才,林刚,宣岩,谢今朝,刘燕.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01)
- [4]感染科未婚女性患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调查分析及健康宣教对策[J]. 陈颖颖,郑诗婷. 中国妇幼保健, 2020(22)
- [5]坦桑尼亚大陆中学女生早孕现象的调查分析[D]. 宋萧萧.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6]《残疾青年:关于全球社会消除性别暴力、实现性和生殖健康及权利的研究》(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严韵文. 湘潭大学, 2020(02)
- [7]健康中国背景下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调查[D]. 闫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我国流动女性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D]. 张雨凡. 浙江大学, 2020(01)
- [9]初中“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熊华.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社会支持视角下贵州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困境与出路[D]. 赵列. 贵州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