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变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1](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董晨雪[2](2020)在《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养老将健康理念引入养老领域,不仅关注老年群体的物质和生活需要,还关注其医疗照护、精神慰藉、社会参与等等,强调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统筹协调养老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随着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健康养老已经成为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呈现不断增长且日益多元趋势,尽管与之相应的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且城乡差异显着的问题。关注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公平的正义,是聚焦老年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在归纳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健康养老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况,并以江苏省太仓市、合肥市肥西县、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对其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及供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城乡间、还是地区间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为此,本文将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城乡需求差异显着,统筹协调存在困难;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服务理念较为传统,健康养老有待深化;城乡供给差异显着,共建共享仍需加强;并将其原因归结为:城乡环境、生活观念存在不同,行为选择存在差异;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健全,供给效果尚未凸显;健康养老服务理念发展较晚,相关探索有待加强;养老服务城乡供需结构失衡,统筹协调仍需推进。最后,基于罗尔斯的正义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思考,分别为:正视差异,构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精准供给,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提升;更新理念,保障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服务权益;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养老服务协调推进;以期能够对我国健康养老的发展提供相关思考,促进我国健康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孙丽娟[3](2020)在《财政支出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影响效应的研究 ——基于江苏省地级市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消费结构升级使得专业且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如何满足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成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之一,民办养老机构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制定合理有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是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途经。以江苏省为例,深入剖析现行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和财政支出政策,探索财政支出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影响效应,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本文首先从财政支出政策影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理论基础入手,明晰了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概念、财政支出政策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机制。其次,通过分析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后发现其存在因入住费用相对较高、养老护理人才紧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入住率普遍较低的问题。而后,详细梳理了江苏省各地级市相关财政支出政策现状,发现财政补贴政策存在门槛设置不尽合理、对养老护理人才扶持不够和对医疗卫生资源调动不足的问题,以及政府购买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支持有限的问题。再者,以江苏省苏州市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现行财政支出政策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方向和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分配额度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专项资金每增加1万元,会使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提高约0.02个百分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基金支出每增加1亿元,会使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降低约0.1个百分点。最后结合政策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优化财政支出政策的结构选择、改进财政支出政策的规模安排、加强财政补贴政策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调动性、增强财政补贴政策门槛设置的合理性、加大财政补贴政策对养老护理人才的扶持力度、扩大政府购买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范围的政策建议。
张宁芮[4](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赵颖楠[5](2020)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构性均衡配置不仅能促进区域内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而且还能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的均衡与否,不仅与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总量有关,还与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结构有关。然而,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构性配置不均衡,阻碍了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因此,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构性均衡配置问题值得探讨。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帕累托最优理论、福利多元理论以及分配正义理论,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从六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系统收集了江浙沪皖在2016年—2018年间,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医疗机构、医疗床位、财政对卫生费用投入共5个方面的医疗服务资源数据资料,对三省一市的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第二,结合医疗服务资源层次性、结构性的特征,基于分配正义理论,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别对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资源“按人分配”和“按地分配”两种分配方式的均衡程度进行分析。运用泰尔指数,测量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市间和不同省市内的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的均衡性。第三、分析国外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并从中得出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医疗服务事业发展的可参考经验。第四、通过研究并借鉴国际经验,对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从两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一是加强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的顶层设计,二是科学规划区域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结构。第五、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府的统筹作用与监督作用,并对资源各要素进行调度组合;明确不同类别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目标,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资源服务质量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论文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的医疗服务资源发展呈现逐渐均衡之势,表现出长三角城市逐步趋于共同发展;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按人分配的均衡程度优于按地分配,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因此,政府要从加强统筹规划、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几个方面实现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构性均衡配置。
毛鹏远[6](2019)在《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面临着“条块分割”与“碎片化”的处境,“断链式”、“碎片式”的卫生服务在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不能有效的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卫生服务联合建设中的重重障碍已成为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瓶颈。为实现缓解老龄化加剧时段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压力,刺激民众生育意愿的目的,生育政策在三年内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之后,生育率不升反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民众生育二孩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一孩生育率持续降低,预想中的“补偿性生育高峰”并没有出现,尽管我国现已初步建立起妇幼保健机构三级诊疗体系,但对于急速增长的民众生育需求反应缓慢,尤其是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根据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特征,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简述了国内外卫生服务提供研究现状;第二章从理论角度阐述了相关概念及应用;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四章追溯了妇幼机构历史沿革与演进历程;第五章比较不同类型的妇幼保健机构运行机制;第六章提炼了妇幼保健服务协同特征与影响因素;第七章探讨了我国医联体的发展状况;第八章从操作层面分析三级妇幼保健机构间卫生服务提供协同体系缺失的制度归因,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体化”理念下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协同体系的实施路径和模型框架;第九章关于本文的总结与展望,也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本文广泛搜集国内外与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并利用利益相关者维度分析,旨在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增强群众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本研究针对人口老龄化加剧时段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有利于人口结构调整的策略集,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九章的篇幅总结了从宏观的医疗联合体国际发展形势深入至我国典型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发展模式,将人口结构调整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我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的现实状况、缺失节点与优化路径,最终提出了构建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的研究模式,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了研究不足,以资在后续的研究中得以改善,力求研究结论更加精准实用。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度卫生项目评价框架,指导上述有关评价数据的调查搜集,并运用Topsis分析法基于归一化的原始数据矩阵,评价出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并将所有指标趋同化分析确定实际协同效果或待选协同策略与理想解的距离和负理想解的距离,计算实际协同效果或待选协同策略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最终通过计算结果综合对比分析三级妇幼保健机构间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缺失程度,筛选缺失关键节点、提出优化协同的干预清单,并设计出有利于人口结构调整的策略集,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糜泽花[7](2019)在《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分析及需求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新医改以来江苏省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梳理,研究分析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从公平性及配置效率角度具体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几年的卫生资源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及公平性的可能性方法和建议,为促进“健康江苏”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方法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江苏省各类卫生资源的配置现状;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集聚度对其配置公平性进行动态分析;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横向比较2017年江苏省各市资源配置有效性,运用Malmquist指数纵向比较2009-2017年来资源配置有效性;基于GM(1,1)灰度预测模型,预测到2020年江苏省卫生资源发展是否能达到既定政策要求。结果1.现状分析显示:(1)2009年到2017年间,卫生人员总数从43.69万人增长到69.28万人,增长了58.57%,年均增长5.93%。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有217225人,注册护士有237156人,医护比1:1.09。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达到6.82人、2.71人和2.95人,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拥有水平表现为苏南地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2)截止到2017年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为3203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共计469805张。卫生机构总数为苏北>苏南>苏中,单位面积卫生机构数为苏南>苏中>苏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和单位人口床位数均为苏南>苏北>苏中。(3)2009-2017年,江苏省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收入和卫生总支出均为逐年上涨。截止到2017年,政府财政补助收入3259846.8万元,苏南5市占比60.91%,苏中3市占比1 7.26%,苏北5市占比21.83%。卫生机构总支出方面。卫生机构总支出为26805247.7万元,各市增加幅度不同,其中南京和苏州等市的卫生总支出基数较大,增长也较大,而而宿迁、连云港等市卫生机构总支出的基数较小,且增长幅度也较小。2.配置公平性:(1)人力资源公平性。基于人口维度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0448-0.1438、0.0018-0.0114,基于地理纬度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2398-0.3230、0.0396-0.0742,公平程度均为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且不公平性均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引起。从集聚度来看,苏南地区的卫生资源在人口和地理层面配置公平性均较高;苏中地区按人口维度配置,注册护士的公平性相对较低;苏北地区各项卫生资源在人口和地理层面的配置公平性均较低。(2)物力资源公平性。基于人口维度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0464-0.1688、0.0016-0.0203,,基于地理纬度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1406-0.3245、0.0141-0.0766,公平性程度均为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机构数,并且在人口层面,卫生机构数的不公平性是因为组间差异,床位数不公平性是因为组内差异,而在地理层面则相反。从集聚度来看,苏南地区按人口维度的卫生机构数公平性相对较低,其余各资源按人口和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较高;苏中地区按人口维度的床位数公平性相对较低,按地理纬度的公平性存在差异性:苏北地区按人口维度的卫生机构公平性相对较高,其余各资源按人口和地理纬度的公平性均较低。(3)财力资源公平性。基于人口维度计算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别为0.2029-0.3306、0.0285-0.0837;基于地理纬度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3895-0.4875、0.1093-0.1851,公平程度均为总支出>财政补助,且不公平性均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引起。从集聚度来看,苏南地区的卫生资源在人口和地理层面配置公平性均较高;苏中地区按人口维度配置,总支出的公平性相对较低;苏北地区各项卫生资源在人口和地理层面的配置公平性均较低。3.配置效率:(1)江苏省及各市的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均表现为逐年上升,到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8437.24万人;对于病床的利用,2017年病床周转次数为32.2次,较2009年增加了3.2次,病床工作日从2009年的338.2天下降到2017年的319.2天,全省病床利用率87.45%,整体表现为下降,且地区间差异明显。(2)横向比较2017年江苏省各市的资源配置效率,DEA有效城市6个,弱有效城市3个,DEA无效城市4个,且非DEA有效城市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959,江苏省对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水平较高。(3)纵向比较2009-2017年间全省的资源配置效率,平均全生产要素为0.942,并且除201 0年外年份的整体平均全生产要素均小于1,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呈负增长;分解全要素可知,技术效率的下降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4.资源预测:基于GM(1,1)模型预测,到2020年,江苏省常住人口将达到8091.40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将达到262411人,注册护士人数将达到29208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将达到563785张。结合既定的政策目标,全省总体上满足卫生资源既定目标要求,具体到江苏省各市,在注册护士和机构床位数上,部分地市按照现阶段增长趋势尚不能达到要求。结论从配置现状来看,卫生人力资源总量逐年上升,但各市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拥有量的地区间差异较大,且总体上医护比依然很低;不同地区居民就医的地理可及性有一定差距;部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高水平医疗机构或城市。从配置公平性来看,卫生资源配置总体水平较高,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不公平程度受地区间差异影响较大,全省各市的资源配置表现为过剩和短缺并存。从配置效率来看,横向比较可知全省现阶段总体配置水平较高,存在帕累托改进;纵向比较可知全省配置效率呈负增长,且生产率水平的降低主要由技术水平的下降导致。从模型预测来看,到2020年,全省卫生资源总体配置水平可达到政策目标要求,但是具体到各地市,部分城市资源配置在预期上明显不足。所以,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需要优化人力资源相关制度,以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分布;需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并积极发挥市场效用;需要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存量,积极调整资源增量配置;落实分级诊疗有效实施,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兼顾公平和效率,推进卫生资源配置的可持续发展。
张萌[8](2019)在《基于多尺度关联的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 ——以大树根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社区逐渐成为了开展各项适老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大城市老旧社区由于其建造时间久,老年人集聚,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面临更急、更重的建设需求。目前对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研究仍然较多的停留在老年人口需求及社区尺度的物质空间改造层面[1],本文试图以建筑学的视角,从城市、街道以及社区三个尺度,更加系统化的探索大城市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策略。本文依托《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专题》及《南京城墙及护城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明城墙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两项实践项目,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政策体系的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有关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政策指标的发展情况及各部委工作侧重点的变化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梳理出空间配建指标体系,为后续整合性设计策略的研究提供基础与参考。市域尺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形态及时空演变规律,把握南京市老龄人口的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选取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三类养老设施——医疗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绿地,对其分布的空间效益及可达性进行分析,明确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养老设施分布的空间特征,筛选三类养老设施分布的盲点区域,以此为依据大致确定基于城市涉老资源可达性的大城市老旧社区分类,研究不同的城市涉老资源分布情况对老年人的影响。街道尺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老年人的日常出行及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分布规律。本章节重点对老年人的日常出行规律及活动目的地的选择偏好进行调查研究;其次,对其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布局规律进行探索,分析日常出行与生活设施布局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结合前一章节对城市涉老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探索城市涉老资源分布与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关联性;从大尺度视角,对社区及其周边的空间规划、社区生活服务圈层优化等提供理论指导。社区尺度主要研究大城市老旧社区老年人社区空间环境要素的使用现状及改造需求,并将以上多尺度的研究整合落实,明晰社区环境要素的改造细节和改造重点。最后,以大树根社区适老化改造实践为例,整合运用以上研究结论,探索多尺度关联的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实践方法。
王否[9](2019)在《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从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出发,对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效率进行评价,把握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合理建议,为江苏省卫生部门深化医疗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充分利用数据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和阅读本研究所需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通过公开的《江苏省卫生计生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搜集2012-2016年江苏省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财政收入等相关数据,利用Excel录入数据,对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应用基尼系数从人口和地理维度出发,对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整体把握,再运用泰尔指数对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区域分解分析;使用MaxDEA 7.6 Basic通过数据包络分析从横向研究2016年江苏省十三市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利用《江苏统计年鉴》数据纵向研究1999-2017年江苏省卫生资源利用动态情况,掌握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特点。结果:(一)2016年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占全省卫生机构总数的5.22%、90.61%,但医院的床位数、在岗职工数分别占全省床位数的80.39%、全省在岗职工数的60.82%,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在岗职工数分别占全省床位数的17.50%、全省在岗职工数的32.53%。2016年江苏省医护比为1:1.08,各地区中苏中医护比例最为失衡(1:0.98);2012-201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床位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总增长率分别为3.48%、33.01%、25.75%,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增长率最高,达107.2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增长率最低,为0.79%,医院同比增长速度也高于卫生机构总数;2016年苏南地区每千人口床位、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数值分别为5.78、7.23、2.74、3.15,高于苏北(各项指标值分别为5.53、5.99、2.44、2.56)、苏北高于苏中(各项指标值分别为5.06、5.78、2.41、2.36)。2012-2016年江苏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总增长率分别为29.40%,28.64%、41.33%,三项指标的总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均高于全国;2012-2016年,江苏省总诊疗人次、入院人数总增长率分别为21.92%、37.43%,医疗服务承载力提高。2016年各类卫生机构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最低,仅为60.77%。各级医院中,省属综合医院的医生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最高,其次为省辖市属医院医生。2012-2016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增长速度较快,总增长率79.60%,患者医疗费用增长较为合理。(二)公平性方面,使用基尼系数发现江苏省整体公平性较好,基于人口分布的公平性高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均低于0.2,实现高度公平,按地理分布的床位和卫生人员基尼系数在0.2-0.3,较为公平;使用泰尔指数进行公平性分解分析发现,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中,苏北地区的公平性最差,区域间不公平是造成卫生机构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不公平是造成床位和卫生人员不公平的主要因素。(三)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应用数据包络法横向分析2016年江苏省十三市,发现南京、徐州、镇江、宿迁达到DEA相对有效,苏州、扬州两个地市的DEA弱有效,其中苏州的规模收益递减,扬州的规模效益递增。其他七个地级市DEA相对无效,DEA无效的原因主要是投入冗余;通过纵向分析发现,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平稳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卫生资源配置水平逐步提高。结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江苏省卫生资源投入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承载力和质量逐步提升,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总体较好,但也同时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区域之间公平性差异明显、各市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差距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区域卫生规划、提高政府部门职能,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提升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
王朔[10](2019)在《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随着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完善,使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通过阅读文献、理论分析,论文将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作为主题展开研究。大致研究思路如下:第一步,理论分析,以需求层次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供求理论作为分析问题以及提出对策建议基础;第二步,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部分村空巢老人为样本数据,深入了解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对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划分,主要考察养老需求结构、内容和水平等。并通过实地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得出显着性影响因素;第三步,从政府、机构(社区)、志愿组织、家庭等视角,深入分析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主要考察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社会福利情况及其问题;第四步,供需关系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分析,找出影响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分析供需关系及其不匹配的原因;第五步,探究优化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的对策建议,及其对改善我国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的启示。通过上述研究,得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关系不匹配的结论。因此,需明确各类需求层次供给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村委(社区)、家庭和个人的作用以构建多层次、符合国情的农村养老服务支持体系。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江苏省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变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省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1.2.2 分级诊疗 |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1.2.4 医疗机构 |
1.2.5 医联体 |
1.2.6 卫生资源配置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资料来源 |
1.6 创新性与不足 |
1.6.1 创新性 |
1.6.2 不足 |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1.1 美国 |
2.1.2 英国 |
2.1.3 日本 |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2.2.1 古巴 |
2.2.2 泰国 |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
2.3.1 特点 |
2.3.2 经验启示 |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
4.2 建议 |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健康养老是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方式 |
(二)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
(三)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但仍不平衡、不充分且城乡差异显着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调查分析法 |
(三) 数据分析法 |
(四) 对比分析法 |
(五) 归纳总结法 |
五、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一) 研究内容 |
(二) 技术路线图 |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
一、基本概念 |
(一) 健康 |
(二) 老年健康 |
(三) 养老 |
(四) 健康养老 |
(五) 健康养老服务 |
(六) 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
(七) 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 |
二、理论工具 |
(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 正义论 |
(三) 社会福利理论 |
第二章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 |
一、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
(一) 宏观需求 |
(二) 中观需求 |
(三) 微观需求 |
二、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一)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制度供给现状 |
(二)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投入供给现状 |
第三章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比分析——基于三个地区的调查 |
一、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
(一) 数据来源 |
(二) 样本基本情况 |
(三)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
(四)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
二、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一) 信息来源 |
(二) 三个地区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的背景 |
(三)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四)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分析 |
三、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比分析 |
(一) 总体服务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 |
(二) 城乡间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 |
(三) 地区间城乡供需差异有所区别 |
第四章 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 城乡需求差异显着,统筹协调存在困难 |
(二) 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
(三) 服务理念较为传统,健康养老有待深化 |
(四) 城乡供给差异显着,共建共享仍需加强 |
二、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城乡环境、生活观念存在不同,行为选择存在差异 |
(二) 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健全,供给效果尚未凸显 |
(三) 健康养老服务理念发展较晚,相关探索有待加强 |
(四) 养老服务城乡供需结构失衡,统筹协调仍需推进 |
第五章 基于差异的正义——构建我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思考 |
一、正视差异,构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一) 建立覆盖全民的统一的健康养老制度 |
(二) 构建“基本+补充”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二、精准供给,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提升 |
(一) 扎根健康养老实际需求 |
(二) 夯实健康养老基础建设 |
(三) 完善健康养老服务内容 |
(四) 加强健康养老人才保障 |
(五) 优化健康养老资源配置 |
三、更新理念,保障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服务权益 |
(一) 深化健康养老研究探索 |
(二) 推进健康养老理念传输 |
四、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养老服务协调推进 |
(一) 统筹配置城乡养老资源 |
(二) 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
(三) 协调区域健康养老差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 |
后记 |
(3)财政支出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影响效应的研究 ——基于江苏省地级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原因及存在优势 |
1.2.2 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环境及存在问题 |
1.2.3 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政府支持及财税政策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贡献与不足 |
1.4.1 研究贡献 |
1.4.2 研究不足 |
2 财政支出政策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理论分析 |
2.1 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概念 |
2.1.1 机构养老和养老机构 |
2.1.2 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 |
2.2 财政支出政策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必要性 |
2.2.1 正外部效应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3 财政支出政策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作用机制 |
2.3.1 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 |
2.3.2 政府购买的作用机制 |
3 江苏省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分析 |
3.1 江苏省现行财政支出政策影响下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 |
3.1.1 入住费用相对较高 |
3.1.2 养老护理人才紧缺 |
3.1.3 医疗卫生资源不足 |
3.2 江苏省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现状 |
3.2.1 财政补贴政策 |
3.2.2 政府购买政策 |
3.3 江苏省影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问题 |
3.3.1 财政补贴政策门槛设置不尽合理 |
3.3.2 财政补贴政策对养老护理人才的扶持不够 |
3.3.3 财政补贴政策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调动不足 |
3.3.4 政府购买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有限 |
4 财政支出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4.1.1 研究样本 |
4.1.2 数据来源 |
4.2 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
4.2.1 变量定义 |
4.2.2 模型构建 |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整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各年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
4.4.1 模型回归结果 |
4.4.2 回归结果分析 |
4.4.3 小结 |
5 完善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
5.1 优化财政支出政策的结构选择 |
5.2 改进财政支出政策的规模安排 |
5.3 加强财政补贴政策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调动性 |
5.4 增强财政补贴政策门槛设置的合理性 |
5.5 加大财政补贴政策对养老护理人才的扶持力度 |
5.6 扩大政府购买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范围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调查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
2.1 本章研究目的 |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
2.2.3 比较研究 |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
2.3.3 分析结果 |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
3.1 本章研究目的 |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
3.2.1 概况 |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
3.2.3 功能设置 |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
3.3.1 概况 |
3.3.2 功能设置 |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
3.4 比较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
4.1 本章研究目的 |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
4.4.2 选址策划 |
4.4.3 规模策划 |
4.4.4 功能策划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今后研究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目录 |
附录A 问卷 |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
(5)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区域结构性均衡配置研究的学理基础 |
2.1 概念阐释 |
2.1.1 长三角一体化 |
2.1.2 医疗服务资源 |
2.1.3 结构性均衡配置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帕累托最优理论 |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3 分配正义理论 |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现状 |
3.1 长三角地区人口和地理概况 |
3.1.1 长三角地区人口概况 |
3.1.2 长三角地区地理概况 |
3.2 医疗人力资源结构性配置现状 |
3.2.1 执业(助理)医师 |
3.2.2 注册护士 |
3.3 医疗物力资源结构性配置现状 |
3.3.1 医院 |
3.3.2 医疗床位 |
3.4 医疗财力资源结构性配置现状 |
3.4.1 财政对卫生费用投入 |
3.4.2 财政卫生支出弹性分析 |
第四章 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的均衡性 |
4.1 区域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的测量方法 |
4.1.1 基尼系数 |
4.1.2 泰尔指数 |
4.2 测量数据收集与整理 |
4.2.1 研究区域 |
4.2.2 测量数据来源 |
4.2.3 指标体系构建 |
4.3 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的均衡性测量 |
4.3.1 基于基尼系数的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的均衡性测量 |
4.3.2 基于泰尔指数的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的均衡性测量 |
4.4 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的测量结果分析 |
4.4.1 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按人分配的结构性均衡性优于按地分配 |
4.4.2 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构性配置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 |
第五章 区域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的国际经验 |
5.1 典型案例分析 |
5.1.1 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
5.1.2 建设城市群交通网络 |
5.1.3 多中心产业网络格局 |
5.2 国际经验借鉴 |
5.2.1 整体性规划引领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 |
5.2.2 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政策贯彻实施 |
5.2.3 以数字治理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 |
5.2.4 重视区域交通网络的构建 |
第六章 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的优化路径 |
6.1 加强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配置顶层设计 |
6.1.1 建立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 |
6.1.2 建立合理的患者就医流向机制 |
6.2 科学规划区域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结构 |
6.2.1 从总量上扩大医疗服务资源投入 |
6.2.2 形成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正三角结构 |
6.2.3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资源布局 |
第七章 长三角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的对策建议 |
7.1 加强政府统筹作用与监督作用 |
7.1.1 加强政府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统筹作用 |
7.1.2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
7.2 优化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结构 |
7.2.1 明确不同类别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目标 |
7.2.2 明确三个级别医院的功能定位 |
7.2.3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资源的建设 |
7.3 提高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
7.3.1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
7.3.2 探索长三角区域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等多模式发展路径 |
7.3.3 加快发展区域“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
2.1 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关于“一体化”卫生服务研究动态 |
3 研究思路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 协同理论 |
1.1 基础理论 |
1.2 理论特征 |
2 基于文献计量学基础对于“服务协同”的分析研究 |
3 卫生服务提供协同 |
3.1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纵向协同模式 |
3.2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提供横向协同模式 |
3.3 跨医疗机构间服务提供协同模式 |
4 “服务协同”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 |
4.1 服务协同模式在图书资源领域运用 |
4.2 服务协同模式在经济领域中运用 |
4.3 服务联合模式在社会化服务管理领域中运用 |
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
2 研究内容 |
2.1 基础理论研究 |
2.2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的现况调查和综合评价 |
2.3 深度分析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纵向卫生服务纵向整合缺失成因 |
3 研究目标 |
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5 研究方法 |
5.1 文献研究和宏观政策分析 |
5.2 现况研究 |
5.3 评价框架和Topsis综合评价法 |
5.4 统计方法 |
6 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3) |
第四章 妇幼机构历史沿革与演进历程 |
1 我国“妇产科学”的演进史 |
1.1 中医妇科学的诞生 |
1.2“妇产科”发展进阶 |
2 专业妇产机构的产生 |
3 妇幼机构发展现状 |
3.1 妇幼保健机构接诊对象 |
3.2 妇幼保健机构科室设置 |
3.3 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框架和内容 |
3.4 我国妇幼机构发展规模 |
4 妇幼保健机构规模统计 |
4.1 妇产(科)医院规模统计 |
4.2 妇幼保健院发展现况 |
4.3 儿童医院统计现况 |
5 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发展现状 |
5.1 妇女保健服务提供现状 |
5.2 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现状 |
5.3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趋势 |
6 全球妇幼卫生发展势态 |
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立与民营妇幼保健机构间比较 |
1 典型机构 |
1.1 公立妇幼保健机构样本—F医院 |
1.2 民营妇幼医疗机构样本—H医院 |
2 组织形式间的比较 |
2.1 F医院的组织结构 |
2.2 H医院的组织结构(见图17) |
2.3 F医院与H医院组织结构比较 |
3 信息与沟通机制比较 |
3.1 医院信息概述 |
3.2 F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
3.3 F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
3.4 H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
3.5 H医院信息传递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
3.6 F医院与H医院信息传递的总体比较 |
4 激励机制比较 |
4.1 F医院激励机制概况 |
4.2 H医院激励机制概况 |
4.3 F医院与H医院激励机制比较 |
5 组织文化比较 |
5.1 组织文化的主要构成 |
5.2 理想的组织文化——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 |
5.3 F医院的组织文化 |
5.4 H医院的组织文化 |
5.5 F医院与H医院组织文化建设比较 |
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
1 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 |
2 妇幼保健服务协同的意义 |
3 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特征 |
3.1 以妇女儿童利益为核心 |
3.2 妇幼保健服务与临床卫生服务相结合 |
3.3 地域辐射半径制衡 |
3.4 妇幼保健机构考核标准特殊性 |
4 实证调查结果分析 |
4.1 资料来源 |
4.2 数据分析 |
4.3 统计方法 |
4.4 统计结果 |
5 影响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协同的因素 |
5.1 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过重 |
5.2 高危妊娠因素增多 |
5.3 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
5.4 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 |
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医疗服务联合体的模式分析与典型案例 |
1 医疗联合体的概念 |
2 医疗联合体的主要类型 |
2.1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
2.2 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
2.3 松散型医联体模式 |
3 我国典型的医联体案例 |
3.1 武汉医院“直管”模式 |
3.2 上海瑞金医院“重置”模式 |
3.3 镇江“医疗集团”模式 |
3.4 河南省“区域医联体”模式 |
4 国外医联体的典型案例 |
4.1 “守门人”制度—英国 |
4.2 ACO—美国 |
4.3 医疗服务集团—新加坡 |
5 研究述评 |
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卫生服务协同模型框架研究 |
1 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需求研究 |
2 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效应研究 |
3 关于妇幼保健机构服务提供质量评价的研究 |
4 现实困境 |
4.1 生育新政下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面临严峻挑战 |
4.2 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能缺失致使顶层机构就诊压力过大 |
4.3 服务对象去基层就诊意愿不强 |
4.4 上级机构缺乏向下转诊的动力 |
5 关于“一体化”卫生服务研究进展 |
6 妇幼保健机构联合体系卫生服务协同模型框架 |
6.1 统一规划区域间医保结算政策 |
6.2 健全双向转诊通道 |
6.3 构建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
6.4 构建各利益相关主体间利益均衡机制 |
7 研究意义 |
8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创新 |
1.1 观点新颖 |
1.2 理论研究方法创新 |
1.3 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创新 |
2 研究不足 |
2.1 文献检索存在瑕疵 |
2.2 研究设计不足 |
2.3 模型尚未完善 |
3 研究总结 |
4 研究展望 |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
4.2 研究设计将更加全面 |
4.3 实证研究将持续进行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攻读期间取得成果 |
附录 |
附件1 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访谈相关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件2 江苏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医务人员情况问卷调查表 |
附件3 江苏省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就诊方问卷调查表 |
附件4 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状况研究访谈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
(7)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分析及需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不公平现象的矛盾 |
1.1.2 医疗资源有限和需求增大的矛盾 |
1.1.3 新国情对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2 本研究的目的 |
1.3 本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资料来源 |
1.6 创新与不足 |
1.6.1 创新 |
1.6.2 不足 |
第2章 研究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卫生资源 |
2.1.2 卫生资源配置 |
2.1.3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 |
2.1.4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
2.2 相关理论 |
2.2.1 福利经济学 |
2.2.2 资源配置理论 |
2.2.3 区域卫生规划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研究 |
2.3.2 国内研究 |
第3章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
3.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3.1.1 卫生人力资源总量 |
3.1.2 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 |
3.2 卫生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
3.2.1 医疗机构数 |
3.2.2 医疗机构床位数 |
3.3 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
3.3.1 财政补助 |
3.3.2 卫生机构总支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
4.1 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 |
4.1.1 按人口配置的人力资源公平性 |
4.1.2 按人口配置的物力资源公平性 |
4.1.3 按人口配置的财力资源公平性 |
4.1.4 小结 |
4.2 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 |
4.2.1 按地理配置的人力资源公平性 |
4.2.2 按地理配置的物力资源公平性 |
4.2.3 按地理配置的财力资源公平性 |
4.2.4 小结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
5.1 描述性分析 |
5.1.1 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
5.1.2 物力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
5.1.3 财力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
5.2 基于DEA的效率分析 |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2 2017年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5.2.3 2009-2017年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5.3.1 运行现状 |
5.3.2 运行效率 |
5.3.3 动态效率及影响因素 |
第6章 江苏省卫生资源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
6.1 基于江苏省整体的预测分析 |
6.1.1 常住人口预测 |
6.1.2 卫生资源预测 |
6.2 基于江苏省各市的预测分析 |
6.2.1 常住人口预测 |
6.2.2 执业(助理)医师数预测 |
6.2.3 注册护士数预测 |
6.2.4 机构床位数预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多尺度关联的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 ——以大树根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 |
1.1.2 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研究多方位发展要求 |
1.2 概念界定 |
1.2.1 大城市 |
1.2.2 老旧社区 |
1.2.3 多尺度关联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适老化理论研究现状 |
1.3.2 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现状 |
1.3.3 小结 |
1.4 研究方法 |
1.4.1 多尺度研究对象选择 |
1.4.2 不同尺度研究内容及目的的关联性概述 |
1.4.3 不同尺度的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老年宜居社区适老化相关政策分析 |
2.1 我国有关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政策指标 |
2.1.1 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历程 |
2.1.2 我国各部委对养老体系建设的推动侧重点分析 |
2.2 江苏省有关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政策指标 |
2.2.1 社区适老化建设指标的总体变化情况 |
2.2.2 当下社区适老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解读 |
2.2.3 省市两级指标差异性分析 |
2.3 社区适老化配建指标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市域尺度—南京市涉老人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
3.1 内容与方法 |
3.1.1 研究内容 |
3.1.2 老龄人口研究的数据来源及圈层划分 |
3.1.3 涉老资源可达性研究的阈值划分 |
3.2 南京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
3.2.1 南京老龄化系数的空间分布 |
3.2.2 南京老龄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 |
3.2.3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率热点演化规律 |
3.3 南京市涉老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
3.3.1 养老设施分布的空间特征 |
3.3.2 医疗设施分布的空间特征 |
3.3.3 城市绿地分布的空间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街道尺度—老旧社区老年人日常出行研究 |
4.1 内容与方法 |
4.1.1 日常出行研究内容界定 |
4.1.2 日常出行的测度指标与阈值划分 |
4.1.3 研究样本及数据采集 |
4.2 老年人户外休闲出行研究 |
4.2.1 典型社区的选择 |
4.2.2 户外休闲可达理想区和非理想区老年人户外休闲出行的差异性 |
4.2.3 社区间差异性因素对老年人休闲出行的影响 |
4.3 老年人生活事务出行研究 |
4.3.1 典型社区的选择 |
4.3.2 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分布规律研究 |
4.3.3 生活服务设施的分布特征对老年人生活事务出行的影响 |
4.3.4 老年人生活事务出行的其他影响要素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社区尺度—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策略 |
5.1 基于老年人满意度评价的社区空间环境要素改造策略研究 |
5.1.1 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方法 |
5.1.2 社区空间环境要素分类及改造需求强度分级 |
5.1.3 研究样本及数据采集 |
5.1.4 四类空间的总体满意度评价 |
5.1.5 空间评价的要素影响力分析 |
5.2 社区适老化改造策略梳理 |
5.2.1 以政策为依托的老旧社区适老化指标建设策略 |
5.2.2 户外休闲空间的适老性提升策略 |
5.2.3 生活服务设施的适老性提升策略 |
5.2.4 社区内部空间环境的适老性提升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设计实践——以大树根社区为例 |
6.1 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实践概要 |
6.1.1 实践对象选择依据 |
6.1.2 大树根社区概况 |
6.1.3 老年人的日常出行路径调查 |
6.1.4 老年人空间使用满意度调查 |
6.1.5 适老化提升原则 |
6.2 社区养老指标配建现状及提升策略 |
6.2.1 我国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标准及规范 |
6.2.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指标 |
6.2.3 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套工程指标 |
6.2.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标 |
6.2.5 大树根社区指标配建清单 |
6.3 多尺度关联的社区适老化布局研究 |
6.3.1 户外休闲出行的空间提升策略 |
6.3.2 生活事务出行的空间提升策略 |
6.3.3 老年人日常出行高频使用空间的筛选及适老化提升策略 |
6.4 社区空间环境要素改造设计 |
6.4.1 楼栋入口空间 |
6.4.2 楼间空间 |
6.4.3 街道空间 |
6.4.4 小广场空间 |
6.4.5 景观小品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表索引 |
作者简介 |
实践项目图纸部分 |
(9)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4 技术路线 |
1.5 质量控制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
2.2 江苏省卫生服务利用与卫生费用情况 |
2.3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
2.4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
3.2 江苏省卫生服务利用与卫生费用情况分析 |
3.3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
3.4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
4.1 研究总结 |
4.2 建议 |
4.3 创新及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来源 |
1.1.2 选题的背景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创新点 |
1.4.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村空巢老人 |
2.1.2 养老服务 |
2.1.3 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2.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4 供求理论 |
第三章 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实证分析 |
3.1 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现状及其特殊性 |
3.1.1 调研地选取及其概括 |
3.1.2 调研过程与需求现状描述 |
3.1.3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生活的特殊性 |
3.2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数据来源 |
3.2.2 变量设置 |
3.3 回归模型构建及计量结果分析解读 |
3.3.1 回归模型构建 |
3.3.2 计量结果分析解读 |
第四章 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实证分析 |
4.1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及其分类 |
4.2 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分析 |
4.2.1 国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分析 |
4.2.2 宿迁地方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分析 |
4.3 宿迁市农村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4.3.1 以家庭供给为主的养老现状 |
4.3.2 以土地供给为主的自我养老现状 |
4.3.3 以社区村集体供给为主的养老现状 |
4.3.4 城乡医保和基本养老保险供给现状 |
4.3.5 医疗卫生保障现状 |
4.3.6 社会福利供给现状 |
4.3.7 养老机构供给现状 |
4.3.8 公益组织供给现状 |
4.4 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4.4.1 基本养老保险支持力度不够 |
4.4.2 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
4.4.3 精神文化方面供给不足 |
4.4.4 基层政府反馈能力有限 |
4.4.5 服务人员数量欠缺 |
第五章 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及原因分析 |
5.1 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分析 |
5.1.1 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对现状满意度评价分析 |
5.1.2 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关系分析 |
5.2 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原因分析 |
5.2.1 政府的主体责任失位 |
5.2.2 非正式组织供给不足 |
5.2.3 需求评估机制不健全 |
5.2.4 农村老人对养老服务的认知有限 |
第六章 优化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的对策建议 |
6.1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的基本原则 |
6.1.1 公平性原则 |
6.1.2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
6.1.3 责任分担原则 |
6.1.4 推进适度普惠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
6.1.5 扩大市场参与原则 |
6.2 进一步改进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的对策建议 |
6.2.1 优化乡镇养老机构服务 |
6.2.2 构建发展村级社区养老中心 |
6.2.3 实施精准化对接服务 |
6.2.4 注重情感关怀 |
6.2.5 引导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化养老 |
6.3 对完善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的启示 |
6.3.1 改进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支持体系 |
6.3.2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的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四、江苏省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变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D]. 董晨雪. 苏州大学, 2020(03)
- [3]财政支出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影响效应的研究 ——基于江苏省地级市的分析[D]. 孙丽娟. 苏州大学, 2020(03)
- [4]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5]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医疗服务资源结构性均衡配置研究[D]. 赵颖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6]以“一体化”为导向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服务提供协同模式研究[D]. 毛鹏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分析及需求预测研究[D]. 糜泽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基于多尺度关联的大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研究 ——以大树根社区为例[D]. 张萌. 东南大学, 2019(05)
- [9]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研究[D]. 王否. 东南大学, 2019(05)
- [10]宿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研究[D]. 王朔.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