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亚甲基乙内酰脲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的结晶工艺

苯亚甲基乙内酰脲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的结晶工艺

一、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结晶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丁威[1](2006)在《海因法合成几种α-酮酸及α-酮酸盐》文中研究表明α-酮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与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行业有重要应用前景。α-酮酸及其盐在构成杂环化合物方面性能卓越,是医药、农药合成中难以替代的原料和中间体,广泛用于包括治疗肿瘤、高血压、抑郁症、青光眼等药物及镇静剂、抑菌剂及植物发芽催进剂的合成。α-酮酸钙于医药方面亦有重要应用,具有减肥清脂、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耐力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极好的钙营养补充剂,已经出现了多种用于治疗的复方α-酮酸片。因此,研究α-酮酸及其盐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早期合成α-酮酸的方法反应条件苛刻,原料复杂,且需多步反应才能完成,产率一般不高,难以应用于生产实践和实现工业规模生产。本论文的目的是探索出一条工艺简单,成本低,污染少,适宜工业化的合成路线。本文采用海因法,通过海因与羰基化合物(如异丁醛、丙酮、丁酮、苯甲醛)反应制备系列α-酮酸及其盐,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物料配比、催化剂选用,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获得高产率、低成本的较佳工艺条件;此生产工艺在扩试中已获得了成功。通过熔点、IR、元素分析、1H-NMR和HPLC等对产品进行表征和分析,确定制备的产物即为目标产物,其主要质量指标均已达到相关标准要求。(1)海因与异丁醛在KHCO3催化下反应,得到异亚丁基海因,再在强碱性条件下水解获得4-甲基-2-氧戊酸(α-酮异己酸)钠盐,收率73.67%。将α-酮异己酸钠盐酸化可以获得α-酮异己酸,收率76.55%;同CaCl2反应可得到α-酮异己酸钙,收率72.00%。(2)海因与丙酮在乙醇胺催化下反应,得到异亚丙基海因,强碱性条件下水解获得3-甲基-2-氧丁酸钠盐(α-酮异戊酸钠盐),收率为78.36%;将上述钠盐同CaCl2反应可得到相应钙盐,收率为69.70%。(3)海因与丁酮在乙醇胺催化下反应得到2-亚丁基海因,强碱性条件下水解获得α-酮基-β-甲基戊酸钠盐,收率为89.70%;将上述钠盐同CaCl2反应可得到相应钙盐,收率为90.00%。(4)海因与苯甲醛在乙醇胺催化下反应,得到亚苄基海因,再在强碱性条件下水解获得苯丙酮酸钠盐,经过酸化得到苯丙酮酸,将钠盐同CaCl2反应可得到苯丙酮酸钙盐收率达到68.30%。本文所采用的改进的海因法能以低成本和较为简单工艺获得高纯度、高产率的α-酮酸系列化合物,在工业化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吴昊[2](2005)在《模拟移动床分离提取L-苯丙氨酸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简称L-Phe)是人体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是低糖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我国L-苯丙氨酸生产规模小、成本高,而降低L-苯丙氨酸生产中的成品分离纯化成本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选择WH6强酸性阳离子树脂,采用模拟移动床技术,建立了小试规模的模拟移动床,用驻波设计法优化设计了L-苯丙氨酸分离工艺,实现了连续、高效分离纯化L-苯丙氨酸过程,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WH6铵型阳离子树脂在经过离心、膜过滤等预处理的酶转化液中对L-苯丙氨酸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及良好的吸附选择性。静态条件下,转化液pH1.5,常温(10-25℃)下吸附6h,单位质量的树脂对L-Phe的吸附容量达0.083g/g。动态条件下,对离子交换柱A(φ40×227)最佳吸附工艺为:离交柱在常温下以5.5mL/min的流速进料吸附2.5L的转化液,树脂吸附L-Phe接近饱和,树脂对L-Phe吸附容量提高到0.12g/g。采用纯水洗杂,纯水流速5.5mL/min、用量750mL,洗杂中L-Phe损失为0.96%。对经过纯水洗杂的离子交换柱A采用的氨水浓度梯度动态解吸的工艺为:柱温50℃,先用0.2mol/L的低浓度氨水解吸L-天冬氨酸(L-Asp)、蛋白等杂质,再用0.5mol/L浓氨水集中解吸L-Phe,氨水流速为15mL/min;pH≤3.3的解吸液为解吸初流被废弃排放,几乎可完全除去L-Asp、蛋白等杂质;收集pH3.3~10.7范围内的L-Phe解吸主流,其L-Phe解吸收率达到95.37%,解吸液中L-Phe浓度高达30g/L;pH≥10.7为解吸尾流含有少量L-Phe,可回收利用。 本文考虑了树脂床层轴向扩散及树脂内外扩散等传质阻力的影响,成功地采用驻波法最优设计了实验室及工业生产规模的模拟移动床系统分离L-苯丙氨酸。实验室经连续运行4天分离110L转化液表明,模拟移动床系统中各组分在相应的各功能区中形成稳定的吸附、解吸驻波,L-Phe的解吸收率高达97.6%,解吸液中L-Phe浓度高达35.28g/L,单位质量L-Phe的氨水(0.5mol/L)消耗率仅为38.37L/kg,实现了L-苯丙氨酸与L-天冬氨酸等杂质的完全、高效的分离及连续、稳定的分离过程操作。工业生产的模拟移动床分离系统连续稳定运行30天,L-Phe的解吸收率达96.5%,解吸液中L-Phe浓度高达30g/L,单位质量L-Phe

彭涛,王林,徐琪寿[3](2004)在《一水合苯丙酮酸钠的合成》文中指出由甘氨酸和氰酸钠反应合成海因,然后与苯甲醛缩合,经碱水解得到一水合苯丙酮酸钠,总收率为67.0%。

曹飞[4](2002)在《饲料级L-色氨酸的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L—色氨酸是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低成本的制备有利于其在饲料添加剂中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化学合成—酶法拆分路线制备L—色氨酸,主要研究成果有:(1)由氯霉素副产物—邻硝基乙苯出发低成本地制备吲哚。采用CuAB—1型脱氢环化催化剂,由邻乙基苯胺制备吲哚,转化率达到100%,选择性在90%以上。该催化剂的反应选择性在反应175h小时后仍能维持在90%以上,催化剂的使用半衰期在200h以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由实验结果推测和验证了CuAB-1型催化剂具有金属铜和固体酸双活性中心。(2)通过对维路斯梅尔—哈克(Vilsmeirer—Haack)反应过程分析,采用苯作为DMF的替代溶剂,将DMF用量降低至初始的18%,维持吲哚醛其收率在96%左右。选择乙醇胺为缩合催化剂,利用本实验室常压合成海因专利,实现了吲哚醛与海因直接缩合制备吲哚亚甲基海因,摩尔收率可达到85.6%(高于文献83.6%水平)。(3)对吲哚亚甲基海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度和溶解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吲哚亚甲基海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过程为溶解和成盐共存过程。提高碱浓度易于吲哚亚甲基海因的成盐过程,不利于提高吲哚亚甲基海因在碱溶液中的溶解。采用雷尼镍催化剂,吲哚亚甲基海因加氢收率可稳定在80%左右。(4)对吲哚甲基海因水解制备DL—色氨酸过程研究表明:水解反应温度对DL—色氨酸制备有很大的影响。并首次提出吲哚甲基海因水解过程是一个一级连串反应过程,控制步骤在于N—氨甲酰色氨酸水解产生DL—色氨酸。通过高温加压提高反应强度,可以消除了限制步骤的影响。采用吲哚甲基海因加氢—水解级联反应可降低反应过程损失。DL—色氨酸摩尔收率对吲哚亚甲基海因达到85%。(5)采用加氢—水解—乙酰化级联反应,N—乙酰—色氨酸的收率相对于吲哚亚甲基海因为80%左右,降低了整体反应过程消耗。(6)在液体发酵过程中,植酸的存在对氨基酰化酶产生有很大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法和响应面分析法(RSA)对液态发酵产氨基酰化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产酶提高了2.26倍。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刺激菌体产酶。使用游离米曲霉菌体拆分DL—色氨酸,重复使用4批次后,转化率仍可维持在85%以上。并采用无效对映体在乙酰化过程中同时消旋的方法,降低了消旋成本。 本文的另一部分工作是磁分离技术在催化加氢中的应用:(1)采用磁性载体在釜式加氢反应中分离雷尼镍催化剂,解决了加氢反应过 南京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摘要 程中催化剂重复利用次数较低的问题。经20批重复实验确定,加入 磁性材料后能够将雷尼镍催化剂吸附分离,减少流失损失,催化剂的 活性变化不大,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有很大提高,哨跺甲基海因的 平均收率为78%,催化剂的相对使用量降低为3%,为初始催化剂用 量的十分之一。()设计了一种带催化剂回路装置的管式固定床加氢 反应器,在间歇17批次的阿跺亚甲基海因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活 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于可溶性底物加氢反应来看,采用固定床反应 器反应良好。

韦萍[5](2002)在《D-氨基酸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手性单元为L-型氨基酸,人们对L-氨基酸的研究已很详尽,而对其对映体D-氨基酸了解甚少。事实上,由于D-氨基酸在生化性质等方面具有自身显着的特性,它已被广泛用于合成抗生素和生理活性肽,并在医药、食品、农药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尚没有专着来综述D-氨基酸的发展概况等,也未见到对D-氨基酸的制备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论着,有些D-氨基酸制备方法的报道也只针对某一具体的品种。 本文较全面论述了自然界中存在的D-氨基酸的性质、应用、制备及发展概况;系统研究开发了D-氨基酸制备的最佳方法——化学-酶法;深入探讨了D-氨基酸制备过程中的反应历程、机理和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可靠的化学-酶反应全过程数学模型;并用多种重要D-氨基酸的制备实验(有的已实现产业化)考察、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通用性、先进性。 本文的技术创新包括: 在国际上首创了常压法合成海因新工艺。海因的摩尔收率(对羟基乙腈)为86.2%,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高压法收率(83%),且海因品质优良。300吨/年工业化规模的海因生产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报道的最好水平。该技术已申请了专利,获得知识产权。 采用缩合-加氢法以海因为原料制备用于生产不同D-氨基酸的5-取代海因,优化了缩合、加氢过程的反应条件。缩合产物亚苄基海因、对羟基亚苄基海因和吲哚亚甲基海因收率分别为98.3%(文献值94%)、92.6%(文献值86.28%)和83.8%(文献值84.9%)。加氢产物苄基海因(反应2小时)、对羟基苄基海因(反应2小时)和吲哚甲基海因(反应5小时)收率分别为:90.1%、83.0%和70.0%。并首次在国内实现了苄基海因的工业化生产。 对来源易得和价廉的L或D,L-型氨基酸等原料(如L-缬氨酸,L-丙氨酸,D,L-蛋氨酸),采用氨基酸关环法制备5-取代海因,其中产物异丙基海因、甲基海因和甲硫乙基海因收率分别为94.5%、93.0%和96.2%。 对Burkholderia cepecia JS-01菌株进行了紫外及5-氟尿嘧啶的复合诱变和激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光诱变,以竿基海因转化为D一苯丙氨酸的产物收率作为筛子,最终获得了转化率高、性状稳定的一株菌株Burkh口ldcria‘印ecia 10娜。确定了该菌株发酵培养基和诱导剂的最佳配方以及酶转化最适条件。用该菌株进行酶转化反应的最终产物,D一苯丙氨酸的转化率达85.5%。 采用本论文的菌种与合成方法,用外消旋的5一取代海因实验合成了六种光学纯的D型氨基酸:D一苯丙氨酸、D一色氨酸、D一酪氨酸、D一丙氨酸、D-撷氨酸和D一蛋氨酸,其中D一苯丙氨酸己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D一色氨酸完成了中试,充分证明本文开发的化学一酶法制备D一氨基酸技术的可行性、通用性和先进性。 本文的理论成果为: 在二氢嗜睫酶和酞胺水解酶的催化机理基础上,首次提出海因酶(D一HEn)催化机理模型,合理解释了酶催化过程。并且指出,海因酶的立体选择性是由于酶的疏水性“口袋”决定的。其“口袋”太小,只能容纳海因环C一5位上的H,所以D一海因酶只能催化水解D·型取代海因而生成N一氨甲酞一氨基酸。原料外消旋体海因中存在的L一海因的消旋保证了海因酶的连续反应。 实验验证了前人关于N一氨甲酞一D一氨基酸水解酶伽一CAEn)酶活性部位存在半肌氨酸的观点,但其“一SH’,基团并不参与氨甲酞催化水解过程。所提出的“袋口”模型,解释了该酶容易失活的原因,并为优化反应条件、稳定酶的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广义代谢工程的方法分析了在该酶转化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多步传质、反应的复杂过程,经合理简化,建立了化学一酶法转化全过程的数学模型::一争一K(c;一味一c犯,(l) dC sL气,户石厂- dC。n二,-‘纽生二二告‘(c;一C二一c二)一k,(c、合‘(c;一c二一c。)十k,(c二一cso)(2)CsD)一‘一二l鱼匕(3)K二+C肋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rmC胡K,+C胡 rmZC。-K,2+C,一+(4)脸勺。2二踢 游气ZC,1。一弓义、<sub><sub>,十七1卞— ,”二川K, PI(5) 由实验数据拟合了模型参数。用该数学模型模拟酶转化全过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该数学模拟方法可有效用于推断、预测该酶转化过程中的反应规律。 确证了属于底物抑制型的N一CAEn酶催化反应是该化学一酶法制备D一氨基酸过程的控制步骤。采用连续加入原料的半分批式最优操作策略,可使体系中组分浓度接近于该控制步骤的最适底物浓度,将该最慢反应的反应速率大幅度提高,致使全过程达最优操作。首次采用正交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数学模型中各参数对反应过程影响的显着性,优化了这些模型参数。、结果表明,N一CAEn的最大反应速率rm:是影响转化过程最显着的因素;可采用基因重组、酶修饰等现代化生物技术以提高rmZ。该研究结果对指导化学一酶法生产D一氨基酸的过程调控、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所完成的D一Phe工业化试验为国?

周华,姚忠,韦萍,欧阳平凯[6](2001)在《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结晶过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分析苯丙酮酸钠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的基础上 ,对亚苄基海因碱性水解液中的苯丙酮酸钠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和用酸的选择、加酸过程和搅拌速度的控制、以及结晶时间的选择 ,得到了优化的结晶工艺。苯丙酮酸钠的结晶收率达到 91.7% ,纯度达到 98.5 %。

二、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结晶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结晶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海因法合成几种α-酮酸及α-酮酸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α-酮酸及其盐概述
    1.2 α-酮酸及其盐化学合成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α-酮酸及α-酮酸盐的化学合成
    2.1 前言
    2.2 药品及仪器
    2.3 α-酮异己酸及其盐的制备
        2.3.1 前言
        2.3.2 实验方法
        2.3.3 结果与讨论
        2.3.3.1 产物表征
        2.3.3.2 合成异亚丁基海因的影响因素
        2.3.3.3 合成α-酮异己酸盐的影响因素
        2.3.4 扩试实验
        2.3.5 小结
    2.4 α-酮异戊酸盐的制备
        2.4.1 前言
        2.4.2 反应过程
        2.4.3 实验方法
        2.4.4 结果与讨论
        2.4.4.1 产品表征
        2.4.4.2 合成异亚丙基海因的影响因素
        2.4.2.3 合成α-酮异戊酸盐的影响因素
        2.4.5 小结
    2.5 α-酮基-β-甲基戊酸盐的合成
        2.5.1 前言
        2.5.2 实验方法
        2.5.3 结果与讨论
        2.5.3.1 产品表征
        2.5.3.2 合成2-亚丁基海因的影响因素
        2.5.3.3 合成α-酮基-β-甲基戊酸盐的影响因素
        2.5.4 小结
    2.6 苯丙酮酸盐的合成
        2.6.1 前言
        2.6.2 实验方法
        2.6.3 结果与讨论
        2.6.3.1 产品表征
        2.6.3.2 合成亚苄基海因的影响因素
        2.6.3.3 合成苯丙酮酸盐的影响因素
        2.6.4 小结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2)模拟移动床分离提取L-苯丙氨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L-苯丙氨酸的用途
    1.2 L-苯丙氨酸的制备
    1.3 L-苯丙氨酸的分离提取工艺
    1.4 模拟移动床
        1.4.1 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的原理
        1.4.2 模拟移动床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WH6树脂对L-苯丙氨酸的离子交换性能
    2.1 材料与实验装置
        2.1.1 WH6树脂
        2.1.2 供分离用的酶转化液
        2.1.3 其它主要试剂
        2.1.4 动态离子交换实验装置
        2.1.5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酶转化液的预处理
        2.2.2 WH6树脂静态吸附L-苯丙氨酸
        2.2.2.1 pH对树脂静态吸附L-苯丙氨酸影响的考察
        2.2.2.2 温度对树脂静态吸附L-苯丙氨酸影响的考察
        2.2.2.3 吸附时间对树脂静态吸附L-苯丙氨酸影响的考察
        2.2.2.4 固液体积比对树脂静态吸附L-苯丙氨酸影响的考察
        2.2.2.5 转化液L-苯丙氨酸浓度对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影响的考察
        2.2.3 L-天冬氨酸浓度对树脂吸附L-天冬氨酸影响的考察
        2.2.4 WH6树脂对L-苯丙氨酸与L-天冬氨酸的吸附选择性考察
        2.2.5 WH6离子交换柱动态吸附L-苯丙氨酸
        2.2.5.1 床层高径比对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影响的考察
        2.2.5.2 进料流速对树脂吸附性能影响的考察
        2.2.5.3 进料体积对动态吸附性能影响的考察
        2.2.6 L-苯丙氨酸的解吸分离
        2.2.6.1 离交柱的洗杂
        2.2.6.2 L-苯丙氨酸洗脱剂的选择
        2.2.6.3 L-苯丙氨酸解吸温度的选择
        2.2.6.4 L-苯丙氨酸动态解吸过程的考察
        2.2.6.5 L-苯丙氨酸动态解吸过程的控制
        2.2.7 分析检测方法
        2.2.7.1 L-苯丙氨酸与L-天冬氨酸的定性检测
        2.2.7.2 L-苯丙氨酸的定量检测
        2.2.7.3 L-天冬氨酸的定量检测
        2.2.7.4 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
        2.2.7.5树脂孔隙率的测定
        2.2.7.6 树脂床层空隙率的测定
        2.2.7.7 硫酸盐的定量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预处理对转化液性质的影响
        2.3.2 WH6树脂静态吸附L-苯丙氨酸过程
        2.3.2.1 溶液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3.2.2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3.2.3 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2.3.2.4 固液体积比对吸附量的影响
        2.3.2.5 转化液 L-苯丙氨酸浓度对等温吸附的影响
        2.3.3 树脂等温吸附L-天冬氨酸
        2.3.4 树脂对 L-苯丙氨酸、L-天冬氨酸的吸附选择性
        2.3.5 WH6树脂动态吸附L-苯丙氨酸
        2.3.5.1 床层高径比对吸附L-苯丙氨酸的影响
        2.3.5.2 进料流速对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的影响
        2.3.5.3 进料体积与L-苯丙氨酸流出浓度的关系
        2.3.6 洗杂及 L-苯丙氨酸的解吸
        2.3.6.1 洗杂
        2.3.6.2 解吸 L-苯丙氨酸洗脱剂的选择
        2.3.6.3 温度对 L-苯丙氨酸解吸的影响
        2.3.6.4 L-苯丙氨酸解吸过程考察
        2.3.6.5 氨水浓度梯度动态解吸 L-苯丙氨酸过程控制
    2.4 本章小结
        2.4.1 WH6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条件的优化
        2.4.2 WH6树脂解吸分离L-苯丙氨酸条件的优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模拟移动床提取 L-苯丙氨酸
    3.1 L-苯丙氨酸/L-天冬氨酸的模拟移动床提取体系设计
        3.1.1 概述
        3.1.1.1 L-苯丙氨酸/L-天冬氨酸体系
        3.1.1.2 分离提取过程分析
        3.1.2 模拟移动床(SMB)驻波设计
        3.1.2.1 模拟移动床设计方法
        3.1.2.2 驻波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3.1.2.3 驻波设计在模拟移动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3.2 模拟移动床提取 L-苯丙氨酸的实验室研究
        3.2.1 模拟移动床提取L-苯丙氨酸的驻波设计
        3.2.2 模拟移动床提取 L-苯丙氨酸实验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3.1 驻波设计与实验结果吻合
        3.2.3.2 模拟移动床多方案选择结果
        3.2.3.3 模拟移动床连续操作呈显着的驻波性
        3.2.3.4 模拟移动床连续分离的溶剂消耗与L-苯丙氨酸的收率
    3.3 驻波设计模拟移动床在工业L-苯丙氨酸生产分离系统中的应用
        3.3.1 模拟移动床提取L-苯丙氨酸生产系统
        3.3.1.1 酶转化液
        3.3.1.2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L-苯丙氨酸
        3.3.1.3 驻波设计模拟移动床
        3.3.1.4 模拟移动床的操作运行
        3.3.2 L-苯丙氨酸解吸液的脱色与纯化
        3.3.3 生产应用模拟移动床结果与讨论
        3.3.3.1 模拟移动床连续生产呈显着的驻波性
        3.3.3.2 模拟移动床的L-苯丙氨酸收率与洗脱剂消耗
        3.3.3.3 L-苯丙氨酸粗结晶的脱色纯化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附录
    附录1 符号表
    附录2 SMB分离L-苯丙氨酸的SWD软件包与操作参数计算
成果
致谢

(3)一水合苯丙酮酸钠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海因的合成
    1.3 一水合苯丙酮酸钠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盐酸与甘氨酸摩尔比对海因收率的影响
    2.2 回流时间对海因收率的影响
    2.3 氢氧化钠用量对亚苄基海因水解时间的影响
    2.4 结晶时pH对一水合苯丙酮酸钠收率的影响

(4)饲料级L-色氨酸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色氨酸的存在、性质、用途、安全性
        1 色氨酸的存在
        2 色氨酸的性质
        2.1 色氨酸的物理性质
        2.2 色氨酸的化学性质
        3 色氨酸的应用
        3.1 色氨酸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3.2 色氨酸在免疫功能的影响
        3.3 色氨酸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3.4 色氨酸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3.4.1 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效率
        3.4.2 色氨酸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3.4.3 色氨酸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4.4 色氨酸对采食量、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3.4.5 色氨酸对猪禽行为的影响
        4 L-色氨酸的安全性
        5 饲料级L-色氨酸的简要市场分析
    第三节 L-色氨酸的制备方法
        1 提取法
        2 发酵法
        2.1 直接发酵法
        2.2 添加前体发酵法
        2.3 发酵-化学或酶合成法
        3 酶法
        3.1 吲哚甲基海因水解法
        3.2 吲哚和丝氨酸合成法
        3.3 吲哚和丙酮酸合成法
        3.4 吲哚和半胱氨酸合成
        3.5 转氨酶法制备L-色氨酸
        4 化学合成-拆分法生产L-色氨酸
    第四节 DL-色氨酸化学合成的方法
        1 在合成过程中形成吲哚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2 以吲哚为原料的合成法
        2.1 从吲哚出发,经由3-吲哚醛的合成法
        2.2 由吲哚出发,经由3-二甲基氨甲基吲哚的合成法
        2.3 由吲哚直接缩合的合成法
        3 吲哚的制备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吲哚的制备
    第一节 吲哚制备方法评述
    第二节 邻硝基乙苯催化加氢制备邻乙基苯胺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择
        2.2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
        2.3 搅拌对外扩散的影响
        2.4 反应压力的选择
        2.5 反应温度的选择
        3 结论
    第三节 邻乙基苯胺催化脱氢环化制备吲哚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催化剂的制备
        1.2.1.1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1.2.1.2 CuAB催化剂的制备
        1.2.2 吲哚的制备
        1.3 吲哚的表征
        1.4 产物分析方法
        1.5 自行设计的脱氢反应器体系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研究进展与脱氢环化机理
        2.2 催化剂的选择
        2.3 催化剂组分对反应的影响
        2.4 反应温度的选择
        2.5 床层空速的选择
        2.6 混合水比例的选择
        2.7 催化剂的寿命考察
        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吲哚甲基海因的制备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吲哚醛的的制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吲哚醛的表征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用量的选择
        2.2 苯作为替代溶剂的应用
        2.3 氢氧化钠用量的分析
        2.4 反应副产物的利用
        3 小结
    第三节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制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表征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择
        2.2 缩合反应条件的优化
        2.3 醇洗物的重复利用
        3 小结
    第四节 吲哚亚甲基海因催化氢化制备吲哚甲基海因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T-1型雷尼镍催化剂的制备
        1.2.2 吲哚甲基海因的制备
        1.3 吲哚甲基海因的表征
        1.4 吲哚甲基海因的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选择
        2.2 反应溶剂的选择
        2.3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2.3.1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2.3.1.1 吲哚亚甲基海因碱溶液紫外吸收测定
        2.3.1.2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线性关系
        2.3.1.3 温度对吲哚亚甲基海因溶解度的影响
        2.3.1.4 氢氧化钠浓度对吲哚亚甲基海因溶解度的影响
        2.3.1.5 吲哚亚甲基海因溶解过程研究
        2.3.2 不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2.4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
        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6 初始氢压的选择
        2.7 添加物的影响
        2.7.1 活性炭的使用
        2.7.2 添加三乙胺和吲哚醛对反应的影响
        2.8 搅拌转速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2.9 底物浓度的影响
        2.10 产物调酸的影响
        3 结论
    第五节 吲哚甲基海因和吲哚亚甲基海因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水解
        1.2.2 N-氨甲酰色氨酸的制备
        1.2.3 N-氨甲酰色氨酸的表征
        1.2.4 开环过程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吲哚亚甲基海因不同碱浓度下的开环情况
        2.2 吲哚甲基海因在不同pH值下的开环情况
        2.3 不同温度下吲哚亚甲基海因和吲哚甲基海因的开环情况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磁分离技术在催化加氢中的应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釜式反应器中磁性分离技术的应用
        1 实验内容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方法
        1.3 检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磁性材料的选择
        2.2 磁性材料对催化剂的吸附性及吸附量
        2.3 批次反应中催化剂粉化度以及出料时催化剂的流失量
        2.4 磁性载体热吸附稳定性实验
        2.5 添加磁性材料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2.6 未添加磁性材料时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2.7 添加磁性材料对催化剂重复利用性的影响
        3 小结
    第三节 管式反应器中磁性应用研究初步
        1 实验内容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
        2.2 磁性材料的选择
        2.3 对羟基亚苄基海因的加氢效果
        2.4 吲哚亚甲基海因加氢效果
        2.5 管式反应器中吲哚亚甲基海因批次反应的结果
        2.6 溶解-反应耦合加氢反应
        2.7 磁稳定床反应器的设计和应用
        3 结论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吲哚甲基海因水解制备DL-色氨酸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DL-色氨酸的水解制备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DL-色氨酸的制备
        1.2.2 过程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吲哚甲基海因水解条件的选择
        2.2 碱种类对水解的影响
        2.3 碱浓度对水解的影响
        2.4 温度对水解的影响
        2.5 DL-色氨酸在强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
        2.6 水解反应动力学
        2.7 水解液调酸过程研究
        3 结论
    第三节 DL-色氨酸制备过程进一步优化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加压高温水解制备DL-色氨酸
        1.2.2 加氢-水解连串反应制备DL-色氨酸
        1.3 过程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加压高温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2.2 底物浓度的影响
        2.3 加氢-水解连串反应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DL-色氨酸的拆分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N-乙酰-DL-色氨酸及的制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N-乙酰-色氨酸的制备
        1.3 N-乙酰-色氨酸的表征
        1.4 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乙酸酐加入量的影响
        2.2 不同反应温度的影响
        2.3 反应时间的选取
        2.4 加氢-水解-乙酰化连串反应制备N-乙酰-DL-色氨酸
        3 结论
    第三节 氨基酰化酶的发酵制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培养基
        1.3 实验方法
        1.3.1 米曲霉3042固态发酵及粗酶的提取
        1.3.2 米曲霉3042液态发酵
        1.3.3 氨基酰化酶酶活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固态发酵产酶
        2.1.1 基质中原料比的影响
        2.1.2 水活度的影响
        2.1.3 固态发酵产酶曲线的测定
        2.2 液态发酵产酶
        2.2.1 发酵培养基中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2.2.2 不同麸皮浓度和大小对产酶的影响
        2.2.3 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2.2.4 液态发酵产酶过程曲线
        2.2.5 通气量对产酶的影响
        2.3 液体发酵产酶的提高方法研究
        2.3.1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3.1.1 Plackett-Burman法筛选影响酶产量的重要因素
        2.3.1.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
        2.3.2 菌体产酶位点分析
        2.3.3 添加产酶促进剂的作用
        2.4 固态和液态发酵产酶对比
        3 结论
    第四节 DL-色氨酸的拆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N-乙酰-DL-色氨酸拆分过程
        1.2.2 N-乙酰-D-色氨酸的消旋化
        1.3 过程分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游离氨基酰化酶拆分过程
        2.2 氨基酰化酶的固定化及重复利用
        2.3 米曲霉菌体拆分和重复利用
        2.4 无效对映体N-乙酰-D-色氨酸的利用
        2.4.1 乙酸酐用量的选择
        2.4.2 消旋化温度的选择
        2.4.3 消旋化过程的比较
        2.4.4 N-乙酰-D-色氨酸的新用途
        3 结论
    第五节 L-色氨酸生产成本核算和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D-氨基酸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D-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3 D-氨基酸生理学特性
        1.3.1 D-氨基酸在生物体中的分布
        1.3.1.1 微生物中的D-氨基酸
        1.3.1.2 动、植物中的D-氨基酸
        1.3.1.3 人体中的D-氨基酸
        1.3.2 D-氨基酸的味感
        1.3.3 D-氨基酸对动物的营养价值和毒性
        1.3.4 D-氨基酸的代谢
    1.4 D-氨基酸的应用
        1.4.1 D-氨基酸在医药上的应用
        1.4.1.1 在多肽药物中的应用
        1.4.1.2 在半合成抗生素中的应用
        1.4.1.3 止痛镇痛药
        1.4.1.4 减肥药
        1.4.1.5 Ⅱ型糖尿病治疗药
        1.4.2 D-氨基酸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1.4.3 D-氨基酸在农药中的应用
        1.4.4 其它用途
    1.5 D-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及其进展
        1.5.1 D,L-氨基酸消旋体拆分法
        1.5.1.1 物理拆分法
        1.5.1.2 化学拆分法
        1.5.1.3 酶拆分法
        1.5.1.4 酶不对称降解法
        1.5.2 不对称化学合成法
        1.5.2.1 Kagan-Corey合成法
        1.5.2.2 不对称催化氢化合成法
        1.5.2.3 Evans合成法
        1.5.2.4 Oguri合成法
        1.5.2.5 其它不对称合成法
        1.5.3 发酵法
        1.5.4 酶法合成
        1.5.4.1 D-氨基酸转氨酶法
        1.5.4.2 β-氯代-D-丙氨酸裂解酶法
        1.5.4.3 海因酶法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8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海因及5-取代海因的制备
    2.1 常压法合成海因新技术
        2.1.1 Bucherer-Berg's反应过程的调节控制
        2.1.2 实验部分
        2.1.2.1 实验试剂和药品
        2.1.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2.3 实验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1.4 海因的表征结论
        2.1.5 结果与讨论
        2.1.5.1 碳酸氢铵的加入方式对海因收率的影响
        2.1.5.2 羟基乙晴滴加速度对海因收率的影响
        2.1.5.3 CO_2的通入量对海因收率的影响
    2.2 缩合反应制备5-不饱和取代海因
        2.2.1 缩合反应机理分析
        2.2.2 实验部分
        2.2.2.1 实验试剂和药品
        2.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2.3 实验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2.4 产物的表征结论
        2.2.5 结果与讨论
        2.2.5.1 缩合催化剂的选择比较
        2.2.5.2 反应时间对缩合反应的影响
    2.3 5-不饱和取代海因加氢制备5-取代海因
        2.3.1 催化氢化反应机理
        2.3.2 实验部分
        2.3.2.1 实验试剂和药品
        2.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2.3 实验方法
        2.3.3 分析方法
        2.3.4 产物的表征结论
        2.3.5 结果与讨论
        2.3.5.1 催化剂的类型及用量的选择
        2.3.5.2 溶剂的种类及浓度的选择
        2.3.5.3 加氢反应温度的选择
    2.4 氨基酸关环法制备5-取代海因
        2.4.1 实验部分
        2.4.1.1 实验试剂和药品
        2.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4.1.3 实验方法
        2.4.2 分析方法
        2.4.3 产物的表征结论
        2.4.4 结果与讨论
        2.4.4.1 配料比的选择
        2.4.4.2 温度的选择
        2.4.4.3 关环反应的pH值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2.6 附录
        附录1 海因及5-取代衍生物的熔点测定和元素分析结果
        附录2 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3 亚苄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4 对羟基亚苄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5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6 苄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7 对羟基苄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8 吲哚甲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9 异丙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10 甲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附录11 甲硫乙基海因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2.7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菌种的诱变及发酵产酶过程研究
    3.1 种源与菌种鉴定
    3.2 菌种的诱变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菌种
        3.2.1.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2.1.3 紫外线及5-氟尿嘧啶(5-Fu)的复合处理
        3.2.1.4 激光诱变
        3.2.1.5 突变株筛选
        3.2.2 分析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2.3.1 紫外及5-FU梯度平板复合诱变结果
        3.2.3.2 Nd:YAG倍频激光诱变结果
        3.2.4 Burkholderia cepecia 1003菌株所含酶对底物的特异性
    3.3 发酵产酶研究
        3.3.1 实验部分
        3.3.1.1 实验药品
        3.3.1.2 实验仪器
        3.3.1.3 菌种
        3.3.1.4 培养基
        3.3.1.5 种子的培养
        3.3.1.6 发酵
        3.3.1.7 菌体的收集
        3.3.1.8 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3.3.1.9 发酵过程研究
        3.3.2 检测方法
        3.3.3 结果与讨论
        3.3.3.1 发酵培养时间及其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3.3.3.2 发酵培养基组成对菌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3.4 菌体催化性质研究
        3.4.1 材料与方法
        3.4.1.1 菌种
        3.4.1.2 实验药品
        3.4.1.3 实验仪器
        3.4.1.4 利用菌体进行的酶催化实验
        3.4.2 检测方法
        3.4.3 结果与讨论
        3.4.3.1 pH值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3.4.3.2 温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3.4.3.3 酶与底物的适应性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3.4.3.4 酶对底物的立体选择性
    3.5 本章小结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酶催化过程的动力学和分析
    4.1 酶催化机理和体系反应过程的研究
        4.1.1 酶催化的反应过程
        4.1.2 酶催化机理
        4.1.2.1 二氢嘧啶酶催化二氢嘧啶水解反应的机理
        4.1.2.2 酰胺键水解酶模型
        4.1.2.3 N-氨甲酰-D-氨基酸水解酶活性中心存在的半胱氨酸的论证
        4.1.2.4 海因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框架的推测
        4.1.2.5 D-海因酶的催化模型
        4.1.2.6 N-氨甲酰-D-氨基酸水解酶的催化模型及失活机理分析
        4.1.3 转化体系中传递及反应过程的分析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菌种
        4.2.1.2 实验药品
        4.2.1.3 实验仪器
        4.2.1.4 底物D,L-苄基海因的溶解实验
        4.2.1.5 L-苄基海因的消旋实验
        4.2.1.6 酶的催化反应实验
        4.2.2 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L-苄基海因溶解动力学
        4.3.2 L-苄基海因消旋动力学
        4.3.3 D-海因酶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4.3.4 N-氨甲酰-D-氨基酸水解酶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4.4 制备D-Phe过程的模拟和分析
        4.4.1 过程数学模型
        4.4.2 过程数学模拟
        4.4.3 影响体系转化过程的模拟分析
        4.4.3.1 D-HEn水解反应是快速反应
        4.4.3.2 D,L-BH的溶解及L-BH的消旋速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4.4.3.3 N-CAEn的反应速率是酶转化过程的控制步骤
        4.4.3.4 酶催化过程的最优操作条件
        4.4.4 酶转化过程参数显着性分析及优化
        4.4.4.1 正交试验的影响因子
        4.4.4.2 确定因子水平
        4.4.4.3 正交模拟试验结果及讨论
    4.5 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化学-酶法制备D-氨基酸的应用
    5.1 反应历程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
        5.2.2 实验方法
        5.2.2.1 5-取代海因的化学合成方法
        5.2.2.2 酶催化制备D-氨基酸的方法
    5.3 实验内容
    5.4 检测方法
        5.4.1 定性分析
        5.4.2 定量分析
    5.5 结果与讨论
    5.6 产物的表征
        5.6.1 熔点、旋光度测定及元素分析
        5.6.2 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5.6.2.1 D-苯丙氨酸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5.6.2.2 D-酪氨酸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5.6.2.3 D-色氨酸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5.6.2.4 D-缬氨酸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5.6.2.5 D-丙氨酸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5.6.2.6 D-蛋氨酸的红外谱图及其分析
    5.7 本章小结
    5.8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海因及5-取代海因的制备
    6.2 菌种的诱变和发酵产酶过程研究
    6.3 酶催化过程的动力学和分析
    6.4 化学-酶法制备D-氨基酸的应用
    6.5 本课题展望
附件一 本人主持和承担的与本文有关的科研项目
附件二 本人发表的与本文有关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四、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结晶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因法合成几种α-酮酸及α-酮酸盐[D]. 丁威. 东南大学, 2006(04)
  • [2]模拟移动床分离提取L-苯丙氨酸的研究[D]. 吴昊. 南京工业大学, 2005(04)
  • [3]一水合苯丙酮酸钠的合成[J]. 彭涛,王林,徐琪寿.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4(04)
  • [4]饲料级L-色氨酸的制备[D]. 曹飞. 南京工业大学, 2002(01)
  • [5]D-氨基酸的制备研究[D]. 韦萍. 南京工业大学, 2002(01)
  • [6]亚苄基海因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结晶过程[J]. 周华,姚忠,韦萍,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标签:;  ;  ;  ;  ;  

苯亚甲基乙内酰脲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的结晶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