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辅助建立航海GIS库

遥感影像辅助建立航海GIS库

一、遥感图像辅助建立海图GIS库(论文文献综述)

闫佳佳[1](2020)在《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目前海上石油或其炼制品在开采、运输、装卸等过程中,导致排放和泄露进入到海洋环境中而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海洋污染。因此,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监控手段,及时且准确地获取溢油区域的监测数据,并且能对回传的数据进行快速和有效的分析处理,从而使海事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油污清除措施,提高水上反应能力,减少海洋污染,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海上特殊的监测环境,从实际项目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结合浮标跟踪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rc 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可实现对海上溢油区域的动态监控和立体监控。本文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以海事局溢油监管平台项目为开发背景,深入分析了当前海上溢油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数据实时传输效率、跟踪定位溢油扩散方向、直观化显示数据统计结果等为目标,对海上溢油监管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技术分析,提出基于Arc 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其次,根据由浮标、无人机和监测站三者组成的立体监控手段,提出了一种多种服务器共同服务的分布式建设方案来应对海量数据。开发和部署阿里云的IOT平台和视频直播服务实现无人机Pos数据、浮标采集数据和无人机航拍视频的实时传输,并转发到各个客户端显示;以Arc GIS Server为电子海图应用平台,在服务器实现集中管理海图相关功能,支持多用户的海图应用;以Tomcat为基础Web服务器,负责接收客户端发出的请求信息并将其转发给其它相应的服务器。该方案充分利用了系统资源,解决了单一服务器性能不足、不易扩展的缺点。最后,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在满足系统可行性的前提下,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采用Arc GIS API For Java Script前端开发框架实现客户端相关海图功能的操作,采用Echarts前端技术实现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直观化显示。在整个系统开发完成后,搭建基于云服务器ECS的测试环境,对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展开全面测试。大量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Arc 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方案的不足之处,在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服务器的处理性能和数据直观化显示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晓宇[2](2019)在《基于WebGIS遥感影像与航行环境信息的数据系统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船舶南下印度洋或大洋洲,需要经过中国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等,这片海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是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非洲、欧洲开展海上贸易的必经之道。船舶航行安全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海洋生态安全和国家能源与经贸安全。随着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航行数据信息和遥感监测手段为船舶航行提供决策支持,保障航行安全,是目前开展智能航运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多源数据信息集成在一个数据平台,更高效便捷地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数据支撑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WebGIS集成的涵盖船舶航行环境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于一体化的数据管理系统,以更好地服务于船舶的安全航行决策。文章首先对系统需要的航行环境信息和遥感影像数据及其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数据主要包括船舶轨迹数据及其观测的水文气象数据、国家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提供的热带气旋数据和GFS的风场数据: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及其反演得到的能见度数据。然后根据系统的基本需求和采用的开源GIS技术手段,PostgreSQL/PostGIS空间数据库、GeoSever地图服务器和OpenLayers框架,进行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最后从功能模块角度,详细介绍了系统重点模块的实现方法与结果展示,实现数据系统的交互性操作,提高数据系统的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本文立足于航行环境数据系统建设需求,依托开源GIS平台,利用WebGIS技术手段,实现集航行环境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的管理、发布和可视化于一体的web应用平台,为航行的安全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仇传银[3](2019)在《长江三角洲滩涂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受到陆地环境与海洋环境的双重影响。滩涂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它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城市发展和空间扩张所需的重要后备土地资源。但近年来滩涂资源出现普遍退化的迹象,已经对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得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开展详细的滩涂资源调查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然而,由于滩涂周期性地被潮水淹没,且滩面泥泞、通达性较差、变化频繁,使得传统的调查方法难以满足这一高度动态环境的变化监测需求。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快速、高频度观测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为长期大面积的滩涂资源调查和及时监测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以Landsat MSS、TM、ETM+和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1974-2017年长江三角洲的滩涂数据,从整体和分区域两个层面对滩涂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滩涂演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以佘山站每年可获取的最低潮位影像为基准,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采用阈值分割法分别提取作为高潮线指标的植被线和作为低潮线指标的水边线,以矢量相减的方式获取初始滩涂信息,然后考虑到潮位的空间变化,利用同一年份其它时相影像通过目视解译进行补充修改,确保研究区每个地方的滩涂都来自一年中可获取最低潮位的影像,最终得到1974-2017长江三角洲的年度滩涂范围数据。(2)对长江三角洲滩涂面积在1974-2017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整体上滩涂面积呈减少趋势,下降速率为17.5 km2/a,但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汇边滩、崇明东滩及圆陀角以北的苏北沿岸的滩涂在整体上都呈降低趋势,但下降速率与年均增量各有不同,其中苏北沿岸滩涂下降速率呈增大趋势,面积减少量最大,而崇明东滩下降速率呈减缓趋势。九段沙滩涂先后经过快速淤涨阶段和稳定阶段,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3)采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崇明东滩和九段沙在1974-2017年遥感影像的水边线,并生成水与非水的二值图像,通过叠加5年时间段内所有二值图像构建淹没概率图,根据时间段内所采用影像的最低和最高潮位,将淹没概率转换为高程,获取崇明东滩与九段沙的滩涂DEM。通过比较两个相邻时间段的滩涂DEM,对崇明东滩和九段沙的滩涂冲淤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崇明东滩东岸和北岸是滩涂的主要淤涨方向,而南岸则处于侵蚀状态。深水航道建设是九段沙冲淤状态转变的重要节点,使得九段沙的整体形态、范围、质心运动均有较大变化。(4)就驱动力而言,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围垦及河口工程建设、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滩涂的冲淤演变。在本文的时间尺度上,流域来沙、围垦及河口工程等人类活动是影响长江三角洲滩涂演变的主导因素。

刘柄麟[4](2018)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东沙滩短尺度地貌演变过程研究》文中提出东沙滩是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中的重要地貌单元,摸清东沙滩地貌动态变化规律,可为东沙滩土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航运、申遗等活动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数据。本研究在既有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遥感研究的基础上,以东沙滩为研究载体,基于长周期的东沙滩低潮位遥感影像图,采用遥感、GIS等多重手段,对东沙滩的水边线与面积、最小外接矩形质心、二分水线整体与分段运动趋势以及潮沟变化情况进行多角度定量分析,进而推测东沙滩各部分的冲淤态势及稳定性。研究发现:(1)东沙滩水边线在43a期间变化有逐渐剧烈的趋势,其中东岸变化相对更加剧烈,西岸变化相对平缓。(2)东沙滩在物源匮乏以及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背景下,主滩面积逐渐萎缩,由1973年的55457.57hm2,缩小为2016年的40691.83hm2,萎缩26.63%。(3)东沙滩在43a间的总体运动方向为北东北,东沙滩整体向太平沙方向运动了3.1713km,速度为0.0991km/a。东沙滩运动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1973年~1979年,东沙滩向北做相对平缓运动,移动距离为0.8494km,速度为0.2831 km/a;1983年~1989年,东沙滩向北做相对高速运动,移动距离为2.9630km,速度为0.5926 km/a;1991年~1999年,东沙滩向东东北方向运动,移动距离为1.5088km,速度为0.2156 km/a;2000年~2009年,东沙滩向南缓慢运动,移动距离为1.4402km,速度为0.1600 km/a;2011年~2016年,东沙滩向南东南方向做相对高速运动,移动距离为1.6718km,速度0.4180 km/a。(4)东沙滩最小外接矩形质心的高速运动的现象多出现于热带气旋过境之后,质心对热带气旋的响应有越来越强的趋势。(5)从整体上看,东沙滩沙脊线的变化呈现北部相对稳定,南部波动剧烈的格局。(6)东沙滩的西岸尤其是西岸的南段所受冲刷剧烈,使得东沙滩的沙脊线呈现NW-SE方向的逆时针偏转。就东沙滩沙脊线偏转的阶段而言,可以分为稳定偏转(1973年-1979年)、反复摇摆(1983年-1989年)、持续偏转(1991年-1999年)、复杂多变(2000年-2009年)和快速偏转(2011年-2016年)5个阶段。(7)东沙滩沙脊线的北段与南段总体向东摆动,中段总体向西摆动。就平均摆动速度而言,交点E>交点D>交点A>交点B>交点C。就摆动剧烈程度而言,交点E>交点D>交点C>交点B>交点A。(8)结合沙脊线摆动剧烈程度的空间插值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东沙滩沙脊线摆动的剧烈程度由北向南递增。

杨德志[5](2018)在《海图的采编一体化修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图属于地图的一种,对于沿海地区的规划而言,海图的获取十分重要。随着中国沿海岸带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绘制海岸地形图对于监测沙滩改造、推测沿海地表形态的演变的作用。本论文对基于卫星影像的采编一体化修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利用影像金字塔、双缓存、多线程加快影像读取,利用遥感数据分层、分块渲染,实现遥感影像的渲染,加快遥感影像的显示;针对传统数字线划图(DLG)首先进行三维采集而后进行三维编辑从而引出的作业效率低下、数据转换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采编一体化数字测图从而实现“一体化作业”的方案,利用立体模型进行一体化的流程数据处理,该方案将三线阵CCD影像立体测图、数据组织及地图要素可视化、制图输出等功能模块集成,提高一体化DLG作业效率;最后介绍了海图修测的基础技术,介绍了海图修测实现的主要算法、地物编辑功能的实现及海图数据库设计。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本文方法测图技术进行了可行性的验证,验证了遥感影像快速浏览的效率;基于采编一体化数字测图的关键技术完成了具备三维立体采集、三维立体编辑、海图数字符号库、海图制图输出等功能于一身的数字测图实验系统,对实验影像结合RPC参数进行核线影像生成实验,构建立体测图模型,并对城镇居民地、道路交通、水系及部分地物进行三维采集与编辑实验,验证了立体测图及修测的精度,形成数字线划图成果及海图成果。通过实验结果,本文的算法及实验软件能够实现1:50000的海图采编一体化测制及1:25000的地形图优化及更新。

曹红俊[6](2018)在《海洋溢油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海洋溢油时有发生,无不给沿海国家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和海洋环境灾难。因此,积极开展海上溢油监测研究对灾害防控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溢油事故具有突发性、范围大等特点,加上海洋环境复杂多样,增加了海上溢油监测难度。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技术具有全天候、高分辨率和大范围对海监测优势,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海洋溢油应急监测手段之一;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方面拥有优势,有利于溢油应急监测数据组织管理、分析、展示和信息发布。本文在分析溢油应急监测需求和溢油监测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SAR技术和GIS技术的海洋溢油遥感监测解决方案,设计研发了海洋溢油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海洋溢油的快速跟踪监测和监测信息发布等业务化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多源SAR影像成像特征及数据格式,实现了溢油信息提取算法与评价分析。采用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等开源类库,实现了SAR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图像滤波、几何校正和位深转换等过程;基于多尺度图像分割算法和灰度对比度特征提取算法识别溢油信息,并实现了提取算法的模块化封装;对溢油提取结果进行边缘平滑等精细化处理,并统计分析了溢油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等信息,比对专家解译结果,进行了溢油检测算法评价。(2)研究了溢油在海洋动力与船舶影响下的空间分析。分析研究了海洋流、浪和风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对溢油的影响,采用科学数据集类库实现了 NetCDF数据的解析,根据溢油监测显示规范,制定了不同的渲染方案,实现了 GIS环境下显示表达与查询,为溢油漂移趋势的推算分析提供支持;根据海洋溢油溯源需求,集成SAR影像船舶检测算法并识别溢油区船舶,结合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监测数据,实现溢油区影像检测船舶与AIS监测船舶关联分析,为溢油溯源提供辅助支持。(3)构建了海洋溢油遥感监测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溢油信息提取模块、海洋环境监测模块和船舶监测模块,并实现溢油对敏感环境的预警分析、一键式专题制图和信息发布功能,提高了业务化监测效率。系统已投入示范应用,稳定性和兼容性得到业务化检验。

徐腾[7](2016)在《全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我国从宋朝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海洋渔业生产,如今海洋渔业已发展为我国海洋第一大产业,解决了大量人民群众就业问题,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渔业生产直接依赖于海洋环境,海洋灾害会对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沿海各省相继建成了本省市的渔船监控系统,在渔船指挥调度及防止渔船碰撞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普遍缺乏影响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的海洋环境预警报信息,导致系统不能提前做出主动预警,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渔业生产活动对安全保障的需求。各省的系统在建设标准、数据格式、数据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各省之间无法共享数据,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功能亟待补充完善。本选题以渔船定位、预警报和海洋环境场等为研究主体,以渔船防灾减灾的信息化发展为需求引导,结合网络、集成显示和数据库等技术,集成各沿海省市原有的渔船动态监控系统,在各省已有的渔船监控系统基础上,进行网络与硬件设备建设,开发基于Windows平台的C/S架构国家级显示平台软件,集成显示与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海洋环境要素信息,进行中间件系统开发及国家级综合数据库建设等,形成全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提升我国海洋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显着降低渔业生产中由海洋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海洋渔业生产安全提供服务保障,促进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发展。

乔学瑾[8](2016)在《基于多光谱数据的最近50年黄河三角洲岸线自动提取》文中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部与莱州湾西部,社会经济增长最为迅速、人类活动与海岸地貌响应最明显和强烈的地域之一。黄河三角洲作为全球着名的陆相淤积性弱潮三角洲,滩涂宽广平坦且发育演化迅速,在入海河流和海洋双重动力作用下,岸线演变速度和方向与其它类型海岸相比差别极为明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区,但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区域的地貌演变极度频繁,使得其区域规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对未来海岸带岸线演变及海岸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预测要求变得更高。基于50年研究尺度上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自动提取与其变迁过程、黄河入河口迁移、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入海输沙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使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海岸线分形维数(FA)的海岸线分析和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五十年尺度上海岸线与海滨地区LUCC过程。本文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光谱、遥感影像和光谱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近五十年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演变过程。本文所用数据源包括测绘于不同时期的大比例尺海图、地形图以及影像数据。方法如下:1、将影像与实测地物反射率光谱对比,选择敏感波段建立提取模型,之后对研究岸段进行分类并自动提取,同时基于908专项中山东省修测海岸线标准的目视解译方法对实验部分的海岸线进行提取,随后通过ROC曲线原则对提取结果分别进行0.5与1像元精度评价。2、基于自动提取方法对近50年中的14景遥感影像进行海岸线自动提取,并通过部分可获取同期地形图或海深图进行精度校正,对15幅水深图、地形图和海图进行人工矢量化、定义和几何校正,随后通过海岸线数字分析系统(DSAS)对提取得到的海岸线的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根据Matlab语言中的计盒维数原理计算不同时期一维岸线曲线分形维数(并使用毯子维进行对比验证),进而表达海岸线复杂曲折程度和进退变化。3、在1974-2015年的14景遥感影像中,选取时间间隔为10年的5景影像,进行海岸带土地利用专题地图制作,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合河口变迁和入海水沙含量,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变迁特征机制。基于以上方法综合研究表明:1、海岸线自动提取:基于多光谱数据的海岸线自动提取在一个像元精度(提取置信度均高于90%)范围内能快速、准确地提取黄河三角洲复杂地貌类型地区海岸线,所得到的矢量岸线可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2、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近50年为主要研究基础、百年尺度为参照背景,1855年-1934年岸线长度与前进岸线呈增长趋势,1934年-1959年同样递增,1959年-2015年岸线长度值在1984最小、2002最大,前进岸线整体呈缩减趋势,1974-1980、1984-1988前进岸线达峰值,1980至1984年、1996至1998年,2000-2002有骤增点。1959-1984年岸线长度减小、进退速率增大且形态向平滑、简单变化;1984-2015年岸线长度整体趋势为增加、进退速率减小且形态演化呈现曲折、复杂性,以2002年为此区间突变点,前增后降;其中,1984年-1988年、1988年-1992年、1996年-1998年、1998年-2000年岸线移动缓慢,只在河口部分和极少受人为干扰岸段发生迁移,1968-1974年、1992-1994年、1994-1996年、2006-2009年、2009-2012年和2012-2015年几近平衡;综上可知,黄河三角洲沿岸海岸线动态变化具有区域阶段性和周期性,最终在人为作用下加速趋于平衡,岸线长度增加、形态趋于简单平滑。3、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自然类型持续减少,而人工类型逐渐增多,盐田和养殖池呈现为带状连接分布,并将堆积平原与滩涂隔断,三角洲海岸带上人工类型与自然类型,整体向海推进。1974-2015年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入海河口变迁、入海水沙含量和海洋动力(波浪、潮汐)变化及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着该地区海岸带演化机制,特别是近20年人为影响因素尤为突出。

裴红松[9](2015)在《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卫星、航空和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多源遥感影像,作为海洋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修测参考资料和各种专题海图、图集制作的影像数据源,但数据管理还是采取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大部分数据都采取离线式存储,这样就造成了数据检索管理困难、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大大制约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共享及应用的发展。因此建设海洋遥感影像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科学管理海量遥感影像,满足海图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各级作业人员对影像资料的检索、查看、下载等功能需求,以及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影像分发和面向遥感测绘生产的影像数据存取需求,形成多源遥感影像存储、管理与分发能力,从而为实现以遥感影像为制图资料的新型海图制图生产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高分辨率遥感资料快速获取及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因此,本论文在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架构技术,提出了“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提升航海图书制图技术层次、更新航海图书制图手段为要求,从而达到实现航海图书保障能力飞跃的目的。体系的建立以常规测量覆盖不到的区域为目标,充分发挥遥感技术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快速、高效、直观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优势,以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遥感影像制图生产体系、影像产品综合保障体系和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体系。

刘涛[10](2015)在《多维航道模型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航运业和航道建设的发展,以及地理空间数据应用研究的发展,内河航道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航道测绘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空间信息应用作为数字航道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为船舶用户和监管部门提供航道实时的动态信息。因此,更高效、更丰富的航道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应用系统对于船舶用户和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江南京航道局“多维数字航道基础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的资助下,本文开展了多维数字航道空间信息应用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中探索多维数字航道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完成了以下七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为了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航道空间信息,有别于传统的二维电子航道图,本文分析了数字航道的不同空间数据类型包括测深信息、导航标志、岸上地形信息、沿岸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信息的多维表达方式,设计了以二三维多源空间信息融合为基础的多维航道模型。(2)基于多维航道模型设计,针对其水下地形的三维空间表达问题,提出了多分辨率水下地形构建算法。首先,构建了陆上地形金字塔数据模型,设计了地形数据与水深数据融合的阈值计算方法;然后,采用分层距离加权平均的方法逐层进行数据融合,将陆上地形数据与水深数据相融合。(3)基于多维航道模型设计,针对其在三维空间中多比例电子航道图与遥感影像和水下三维地形的融合问题,提出了多比例尺电子航道图数据融合算法。在三维场景中,研究了多比例尺电子航道图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和水下地形数据融合的具体流程,包括多比例尺电子航道图数据的视相关可视化方法,电子航道图图幅处理的顺序问题、图幅裁剪和图幅拼接的方法,电子航道图中物标的绘制方法,以及物标的拾取方法等。(4)三维模型能表达更加丰富的空间信息,为了更高效和精确地将三维模型融合到多维航道模型中,本文提出了基于矢量数据的三维模型数据融合算法。首先,给出了三维模型的描述方法,定义了用于三维模型投影计算的简单网格的概念,设计了相交测试方法、通用逆时针排序算法和轮廓提取算法等;然后,基于上述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研究了三维模型基于矢量数据的融合流程,包括姿态调整、大小调整和位置匹配。(5)针对当前的航道空间数据应用习惯,研究了多维航道模型的Mercator变换,将多维航道模型在球面坐标和Mercator投影场景坐标之间进行变换,并对变换方法进行了分析。(6)基于多维航道模型,参照二维电子航道图系统、三维数字地球系统和数字航道相关业务系统,设计了多维航道基础平台的功能结构和系统架构,并研究了多维航道模型绘制相关的多图层技术、视点相关LOD可视化技术、异步多线程方法、数据调度的预读策略以及基于视点和视角的模型转换和隐藏方法等,构建了多维航道基础平台。(7)将多维航道基础平台应用于船舶导航和航道监控。针对多维航道模型中船舶等动态目标的绘制和信息查询需求,提出了动态目标的折半抽稀、多细节层次目标符号的绘制方法以及基于光线投射思想的目标拾取方法。设计开发了多维航道监控应用系统,实现基于多维航道模型的航标、水位和船舶监控;设计开发了多维船舶导航应用系统,实现多维航道模型中的船舶导航功能。基于上述研究,为数字航道构建了一个新的空间数据组织模型,并在船舶导航和航道监控应用研究中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二、遥感图像辅助建立海图GIS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遥感图像辅助建立海图GIS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eb电子海图的研究现状
        1.2.2 海上溢油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ArcGIS Server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ArcGIS Server平台
        2.1.1 ArcGIS Server概述
        2.1.2 ArcGIS Server架构
        2.1.3 ArcGIS Server服务访问方式
    2.2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2.2.1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介绍
        2.2.2 Dojo开发框架
    2.3 云平台
        2.3.1 云平台概述
        2.3.2 云平台的接入
        2.3.3 云平台的通信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1.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1.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系统框架设计
        3.2.1 传统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结构设计
        3.2.2 本系统结构设计
        3.2.3 系统层次架构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1 任务管理功能设计
        3.3.2 实时监测功能设计
        3.3.3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上溢油监管系统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服务器结构
    4.2 Node JS服务
        4.2.1 Node JS的原理
        4.2.2 Socket.io模块
    4.3 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传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3.1 基于IOT平台的数据传输设计与实现
        4.3.2 基于视频直播服务的视频传输功能设计与实现
    4.4 基于ArcGIS Server的电子海图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1 海图服务功能的整体设计
        4.4.2 海图数据处理
        4.4.3 海图服务的发布
    4.5 系统数据库搭建
        4.5.1 空间数据库搭建
        4.5.2 非空间数据库搭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ArcGIS Server海上溢油监管系统客户端实现
    5.1 用户登录及管理模块实现
        5.1.1 登录认证模块
        5.1.2 用户管理模块
    5.2 海图相关功能模块实现
        5.2.1 加载海图初始图层
        5.2.2 海图基本功能实现
    5.3 实时监测模块实现
        5.3.1 实时监测功能模块
        5.3.2 实时视频播放
        5.3.3 实时任务监管
    5.4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5.4.1 历史数据显示
        5.4.2 数据统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ArcGIS Server海上溢油监管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功能性测试
        6.2.1 用户登录及管理功能测试
        6.2.2 任务管理功能测试
        6.2.3 实时监测功能测试
        6.2.4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测试
    6.3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WebGIS遥感影像与航行环境信息的数据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运信息管理研究
        1.2.2 遥感影像管理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文章结构
2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源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选取
        2.1.1 研究区域概况
        2.1.2 主要数据选取
    2.2 航行环境数据源
        2.2.1 船舶轨迹数据
        2.2.2 风场数据
        2.2.3 热带气旋数据
    2.3 遥感影像数据源
        2.3.1 遥感影像数据源
        2.3.2 能见度数据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源处理方式
    3.1 航行环境数据处理
        3.1.1 船舶航行路线提取
        3.1.2 风场数据格式转换
    3.2 遥感影像处理
        3.2.1 影像处理流程
        3.2.2 影像预处理
        3.2.3 能见度反演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关键技术与架构设计
        4.1.1 关键技术介绍
        4.1.2 架构设计
    4.2 数据库设计与数据服务发布
        4.2.1 数据库设计
        4.2.2 数据服务发布
    4.3 功能模块设计
        4.3.1 功能总设计
        4.3.2 功能详细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功能实现
    5.1 地图基本功能
        5.1.1 地图初始化及地图控件
        5.1.2 图层控制
    5.2 查询检索功能
        5.2.1 空间属性查询
        5.2.2 空间图形查询
    5.3 遥感影像功能
        5.3.1 卫星地图
        5.3.2 影像地图
    5.4 动态展示功能
        5.4.1 船舶轨迹动态模拟
        5.4.2 风场数据动态模拟
    5.5 数据录入功能
    5.6 其他功能
        5.6.1 能见度查询
        5.6.2 Bootstrap页面布局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长江三角洲滩涂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特征
        2.1.2 生物资源
        2.1.3 社会经济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1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2.2.2 遥感数据预处理
3 考虑潮位空间变化的长时间序列滩涂遥感提取
    3.1 滩涂的解译原则
    3.2 阈值分割法
    3.3 基于Delft3D模型系统的潮位模拟
    3.4 考虑潮位空间变化的滩涂遥感提取方法
4 长江三角洲滩涂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1 总体时空演变特征
    4.2 重点区域时空演变特征
        4.2.1 苏北沿岸
        4.2.2 崇明东滩
        4.2.3 九段沙
        4.2.4 南汇边滩
    4.3 小结
5 滩涂地形遥感获取技术
    5.1 滩涂地形遥感获取技术比较研究
    5.2 水边线的边缘检测提取
    5.3 长江三角洲历史时期滩涂DEM的重建技术
        5.3.1 崇明东滩冲淤变化
        5.3.2 九段沙冲淤变化
    5.4 小结
6 长江三角洲滩涂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长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6.2 围垦及河口工程的影响
    6.3 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的影响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东沙滩短尺度地貌演变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独特的辐射状潮流沙脊沉积地貌体系
        1.1.2 全球环境变化与海陆相互作用的的重要载体
        1.1.3 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的突出代表
        1.1.4 重要的渔业价值
        1.1.5 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
        1.1.6 江苏省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1.1.7 盐城滨海湿地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1.1.8 卫星遥感技术的完善为大面积潮滩连续观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理论意义
    1.5 技术路线与论文组织结构
        1.5.1 技术路线
        1.5.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海洋动力特征
        2.2.1 潮流
        2.2.2 潮汐
        2.2.3 余流
        2.2.4 风浪
    2.3 形成机理
    2.4 地质与地貌概况
        2.4.1 形态特征
        2.4.2 滩面地貌
    2.5 地质与地貌概况
        2.5.1 土壤概况
        2.5.2 生物概况
第3章 资料来源与数据处理
    3.1 统计资料
        3.1.1 热带气旋资料
        3.1.2 养殖资料
    3.2 遥感影像选择
        3.2.1 卫星产品介绍
        3.2.2 数据筛选
    3.3 卫星过境时潮位确定
    3.4 遥感影像预处理
        3.4.1 几何校正
        3.4.2 图像增强
    3.5 东沙滩地貌遥感解译与分析
        3.5.1 水边线与面积遥感解译
        3.5.2 东沙滩最小外接矩形质心解译
        3.5.3 东沙滩二分水线遥感解译
        3.5.4 东沙滩二分水线地貌分析
        3.5.5 二分水线变化剧烈程度的分段定量分析
        3.5.6 二分水线摆动剧烈程度的空间插值分析
第4章 东沙滩短尺度水边线与面积演变分析
    4.1 东沙滩短尺度水边线演变分析
        4.1.1 1973-1979 年东沙滩水边线演变
        4.1.2 1983-1989 年东沙滩水边线演变
        4.1.3 1991-1999 年东沙滩水边线演变
        4.1.4 2001-2009 年东沙滩水边线演变
        4.1.5 2010-2016 年东沙滩水边线演变
    4.2 东沙滩短尺度水边线演变分析
第5章 东沙滩短尺度最小外接矩形质心演变分析
    5.1 东沙滩最小外接矩形质心动态演变
    5.2 东沙滩质心移动对热带气旋的响应
    5.3 东沙滩质心移动对紫菜养殖的响应
    5.4 东沙滩几何形态变化驱动力分析
第6章 东沙滩短尺度二分水线形动态变化分析
    6.1 东沙滩地貌遥感解译与分析
    6.2 东沙滩二分水线结构走向
    6.3 东沙滩二分水线摆动情况分析
    6.4 东沙滩二分水线摆动影响因素分析
        6.4.1 东沙滩的地形与覆被特点是其二分水线变化的基础
        6.4.2 水动力作用是东沙滩二分水线的变动的稳定的动力来源
        6.4.3 风暴潮成为东沙滩二分水线突变的重要动力来源
        6.4.4 围垦工程对东沙滩二分水线的影响日趋显着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东沙滩水边线与面积变化情况
        7.1.2 东沙滩水边线与面积变化情况
        7.1.3 东沙滩水边线与面积变化情况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海图的采编一体化修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海量遥感影像快速浏览
    2.1. 遥感影像处理
        2.1.1. 影像金字塔技术
        2.1.2. 双缓存技术
        2.1.3. 多线程技术
    2.2. 遥感影像数据组织
        2.2.1. 遥感影像数据分层
        2.2.2. 遥感影像数据分块
        2.2.3. 遥感影像图层组织
3 海图采编一体化测图
    3.1. 海图采编一体化测图概述
    3.2. 三线阵CCD影像立体测图
        3.2.1. 卫星遥感严格几何模型
        3.2.2. 卫星遥感通用成像几何模型
        3.2.3. 基于有理多项式的空间交会
        3.2.4. 核线影像生成
    3.3. 海图数据结构及要素可视化
        3.3.1. 系统点、线(面)数据结构
        3.3.2. 属性编码
        3.3.3. 海图符号库设计
    3.4. 海图制图输出
        3.4.1. 地图整饰的内容
        3.4.2. 地图整饰的辅助要素
4 海图修测
    4.1. 海图修测方法
        4.1.1. 基于立体量测的地物修测
        4.1.2. 基于正射影像的地物修测
        4.1.3 基于单幅原始影像的地物修测
        4.1.4. 基于三维编辑技术的更新方法
    4.2. 地物编辑基础算法
        4.2.1. 对象捕捉算法
        4.2.2. 大地坐标转换
    4.3. 地物编辑功能的实现
        4.3.1. 点地物三维编辑
        4.3.2 线状及面状地物的编辑
    4.4. 海图修测成果入库
        4.4.1. 数据模型
        4.4.2. 数据库设计
5 实验与分析
    5.1. 海量遥感影像快速浏览实验
    5.2. 海图采编一体化测图实验
        5.2.1. 地物三维采集
        5.2.2. 地物符号化
        5.2.3. 地物三维编辑
    5.3. 海图修测实验
        5.3.1. 正射影像制作
        5.3.2. 地物修测
        5.3.3. 制图输出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海洋溢油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主要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海洋溢油现状分析
    2.2 海洋溢油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2.3 海洋溢油遥感监测应用研究现状
3 溢油遥感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3.1 SAR数据
    3.2 数据预处理模块
    3.3 溢油信息提取模块
    3.4 溢油信息处理与分析
4 海洋环境与船舶信息监测
    4.1 数值模式产品分析
    4.2 海洋环境数据转换处理
    4.3 信息可视化
    4.4 海洋船舶信息监测
5 溢油遥感监测系统建设
    5.1 系统体系结构
    5.2 功能模块设计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7)全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已有的渔船监控系统
        1.2.2 基于GIS的海洋渔业环境保障服务
        1.2.3 国外相关系统情况
    1.3 需求分析
    1.4 研究目标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
    1.7 预期成果
    1.8 论文章节的安排
第2章 系统设计
    2.1 技术路线
    2.2 系统总体框架
    2.3 系统组成
    2.4 系统主要功能
    2.5 系统建设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实现
    3.1 网络及硬件建设
        3.1.1 网络建设
        3.1.2 硬件建设
    3.2 数据库建设
        3.2.1 数据库安装部署
        3.2.2 数据库系统设计
        3.2.3 数据库建设
        3.2.4 数据库优化
        3.2.5 数据库设计
        3.2.6 数据备份
    3.3 中间件传输系统
        3.3.1 传输中间件设计
        3.3.2 中间件组成
    3.4 系统界面开发及集成显示
        3.4.1 应用程序界面开发
        3.4.2 矢量海图集成显示与开发
        3.4.3 遥感影像地图集成显示与开发
        3.4.4 地图控制及性能指标
        3.4.5 预警报信息集成显示
        3.4.6 渔船集成显示
        3.4.7 统计分析模块
        3.4.8 输入输出
    3.5 状态监控
        3.5.1 用户管理
        3.5.2 网络状态监控
        3.5.3 数据传输监控
        3.5.4 服务器运行状态监控
        3.5.5 历史状态查询
        3.5.6 模块生命周期管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测试
    4.1 测试目的
    4.2 功能测试项目
    4.3 测试环境说明
        4.3.1 软件环境
        4.3.2 硬件环境
        4.3.3 网络环境
        4.3.4 软件列表
        4.3.5 测试软件工具
        4.3.6 模拟程序
        4.3.7 使用数据
    4.4 测试的有效性、充分性说明
        4.4.1 测试类型的覆盖
        4.4.2 测试需求的覆盖
    4.5 测试执行情况
        4.5.1 测试执行记录
        4.5.2 测试过程记录
        4.5.3 部件级测试
        4.5.4 系统集成测试
        4.5.5 第一轮回归测试
        4.5.6 第二轮回归测试
        4.5.7 部分功能性测试问题修正
    4.6 测试结论
    4.7 系统联调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多光谱数据的最近50年黄河三角洲岸线自动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背景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地质地貌条件
    2.3 气象水文条件
    2.4 入海河流、入海泥沙与河口迁移
    2.5 人类活动
第3章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3.1 实测光谱采集及预处理
    3.2 遥感影像数据源、历史数据及预处理
    3.3 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解译
第4章 岸线自动提取
    4.1 自动提取研究
    4.2 自动提取模型建立
    4.3 自动提取模型精度评价
    4.4 自动提取结果与分析
第5章 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
    5.1 数字岸线计算
    5.2 岸线长度及进退变化
    5.3 岸线变化速率及时空分布
    5.4 岸线演变预测
第6章 近50年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
    6.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6.2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
    6.3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转换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9)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现状及需求
    2.1 海洋测绘现状
        2.1.1 海岸地形测绘技术现状
        2.1.2 海洋测绘保障能力现状
    2.2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现状
    2.3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生产现状
    2.4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资料管理需求
        2.4.1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和生产的业务化应用需求
        2.4.2 实施全球海图修测与境外设施测绘的需求
        2.4.3 推进遥感技术海洋测绘信息化应用的需要
        2.4.4 一体化海图生产平台建设的需要
3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国外现状
        3.1.1 国外影像管理系统
        3.1.2 国外影像处理系统
        3.1.3 国外影像生产系统
    3.2 国内现状
        3.2.1 国内影像管理系统
        3.2.2 国内影像处理系统
        3.2.3 国内影像生产系统
4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4.1 系统组成
    4.2 装备体系
    4.3 系统体系构架
5 遥感任务调度控制分系统设计
    5.1 功能组成
    5.2 工作流程
    5.3 技术路线
    5.4 运行环境
6 遥感影像管理分系统
    6.1 数据库设计
    6.2 分系统构架
    6.3 功能组成
    6.4 工作流程
    6.5 技术路线
    6.6 运行环境
        6.6.1 基础软件环境
        6.6.2 ArcGIS软件环境
        6.6.3 云GIS运维管理套件
7 遥感影像专业处理分系统
    7.1 功能组成
        7.1.1 几何纠正
        7.1.2 图像配准
        7.1.3 图像融合
        7.1.4 图像镶嵌
    7.2 遥感专业处理软件选型
8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工作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8.3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多维航道模型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数字航道定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数字航道空间信息可视化
        1.3.2 数字航道空间信息可视化研究发展趋势
    1.4 数字航道应用研究现状
        1.4.1 航道动态监控应用
        1.4.2 船舶导航应用
        1.4.3 其他应用研究
        1.4.4 数字航道应用研究发展趋势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多维航道模型
    2.1 引言
    2.2 多维航道模型
        2.2.1 三维航道模型
        2.2.2 多维航道模型的概念及构建流程
    2.3 关键技术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多维航道模型数据融合
    3.1 引言
    3.2 多分辨率水下地形构建
        3.2.1 地形金字塔构建
        3.2.2 阈值计算
        3.2.3 数据融合
    3.3 多比例尺电子航道图数据融合
        3.3.1 视相关可视化
        3.3.2 图幅处理
        3.3.3 物标绘制
        3.3.4 物标拾取方法
        3.3.5 应用效果
    3.4 三维模型数据融合算法
        3.4.1 基本概念和计算过程
        3.4.2 融合方法
        3.4.3 应用示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维航道模型绘制及Mercator变换
    4.1 引言
    4.2 数据融合的多图层技术
    4.3 视点相关LOD可视化技术
    4.4 异步多线程绘制
    4.5 数据调度的预读策略
    4.6 基于视点和视角的模型转换和隐藏
    4.7 多维航道模型Mercator变换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维航道基础平台
    5.1 引言
    5.2 多维航道基础平台功能结构
    5.3 多维航道基础平台架构
        5.3.1 客户端
        5.3.2 服务器端
        5.3.3 客户端Web发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维航道模型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动态目标绘制算法
        6.2.1 折半抽稀算法
        6.2.2 目标符号绘制
    6.3 动态目标拾取算法
    6.4 航道监控应用
        6.4.1 系统架构
        6.4.2 航标监控
        6.4.3 水位监控
        6.4.4 船舶监控
    6.5 船舶导航应用
        6.5.1 系统架构
        6.5.2 船舶导航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遥感图像辅助建立海图GIS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上溢油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闫佳佳.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2]基于WebGIS遥感影像与航行环境信息的数据系统构建[D]. 王晓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长江三角洲滩涂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D]. 仇传银. 江苏师范大学, 2019(12)
  • [4]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东沙滩短尺度地貌演变过程研究[D]. 刘柄麟.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 [5]海图的采编一体化修测技术研究[D]. 杨德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9)
  • [6]海洋溢油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曹红俊.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7]全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腾.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7)
  • [8]基于多光谱数据的最近50年黄河三角洲岸线自动提取[D]. 乔学瑾. 鲁东大学, 2016(08)
  • [9]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D]. 裴红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8)
  • [10]多维航道模型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 刘涛. 大连海事大学, 2015(12)

标签:;  ;  ;  

遥感影像辅助建立航海GIS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