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一、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赵校朋[1](2020)在《基于DSP与FPGA的传声器阵列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传声器阵列采集系统是声成像的基础,是噪声控制、故障诊断、低噪声设备研制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受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委托要求,本文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DSP与FPGA的传声器阵列采集系统。本文首先对传声器阵列采集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对比了几种重要的成像算法,对其应用场合、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采用了波束形成算法作为本设计的核心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分析。针对委托方提出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采用低噪声MEMS麦克风传感器组成阵列,对外界声音信号进行采集;采用高精度ADC芯片ADI7768对64路音频信号进行同步采样与转换;采用低成本、高速FPGA芯片EP4CE10F17C7N设计相应的数据接口对转换后的大量数据进行接收与缓存;采用高性能、低功耗DSP芯片TMS320C6678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读取与成像处理;采用快速以太网PHY控制器88E1111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以保证大流量数据的无阻塞传输。根据设计要求对硬件系统进行分析,并完成主要器件选型。根据分析以及选型结果进行了硬件系统的设计,包括原理图以及PCB图的绘制。并根据所绘制原理图,进行了程序部分的设计。本文对常见的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 MATLAB仿真,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选择LCMV算法进行改进。本文还分析了 FIR数字滤波器和按时间抽选的基2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并进行了 MATLAB仿真,以验证其性能。通过MATLAB仿真证明,数字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刘磊[2](2019)在《光电协同雷达信号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雷达系统在分辨率、带宽和通道数目上的不断提高,其对数据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海量且高速的数据处理需求,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或即将暴露其在运算速度和功耗等方面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光电协同信息处理技术被开发用于雷达信号处理。光电协同信息处理技术采用空间光学信息处理方法完成海量数据的复杂数学运算,采用电子技术完成逻辑运算和时序控制等。由于具有高速并行处理能力和高密度数据承载能力,该技术具备为雷达系统提供海量数据处理和实时处理的潜力。而且该技术主要依靠无源的光学元件,因此功耗低、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本文围绕光电协同雷达信号处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开展了高速空间光调制技术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的空间光幅度相位联合调制方法(JAPC方法)。空间光调制技术是实现光电协同信号处理的必需技术。该方法的实现依靠一个离轴的4-f光学系统和一套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DMD编码求解算法。求解算法充分考虑了调制结果中所有像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该方法具有比传统调制方法更高的调制精度。而且,由于采用了高数据刷新率的DMD,JAPC方法具有高速调制的独特优势。另外,JAPC方法能够同时且独立地对空间光束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制。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完成将任意复信号加载到激光光束上。其次,开展了相控阵雷达信号的光电协同波束形成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接收端的实时光电协同波束形成(OPBF)系统。面对海量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的需求,如大型相控阵、多波束的情况,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实时波束形成处理的问题。该系统是将雷达数据和加权系数调制到激光光束上,并在光域上完成对雷达数据的加权、求和运算,从而获得波束形成结果。所有通道的雷达数据被并行处理且并行形成多波束。由于高速并行的处理特点,与DBF系统相比,OPBF系统在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上有显着的优势。而且,阵元数目和波束数目的增多并不会影响该系统的处理速度。另外,该系统面对窄带或者宽带雷达信号均可精确快速地形成波束。同时,开展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的光电协同成像处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信号的实时光电协同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将SAR回波数据调制到激光光束上,调制后的激光光束通过透镜成像系统聚焦成SAR图像。该系统具有在线实时成像处理的独特优势。同时,在子孔径结构的帮助下,该系统能够通过多个子孔径光电协同处理模块并行地对海量SAR数据进行处理。因此,该系统能够高速处理高分辨率的SAR信号并实时生成全分辨率的SAR图像。而且,基于子孔径结构,该系统可支持的数据处理规模易于扩展。最后,开展了雷达组网中的光电协同编解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旋光束的高维度光电协同编解码方法。在雷达组网中,通信是桥梁。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速、大容量的自由空间通信问题,适用于大规模雷达组网中的通信系统。在该方法中,采用基于DMD的算法生成涡旋光束以用于编码信息。信息的解码利用干涉图来高效率的实现,避免了其他常用的基于相位匹配原理的解码方法所需的严格对准。该方法能够实现高维度编码,如64进制编码。编码维度的提升和高速DMD的使用使得所提出的方法比其他常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另外,通过引入阵列涡旋光束,该方法实现了多个信息的同时传输,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该方法的数据传输率,使其适用于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统。

李俞霖[3](2017)在《基于近场声全息技术的DSP实现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面对严重的噪声污染,噪声控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实践中近场声全息技术(near 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NAH)不断的用于解决噪声问题,这种先进的噪声源定位和可视化技术已成为噪声控制重要方法。近场声全息技术通过间接测量声场信息,测量靠近被测声源物体表面上全息数据,然后利用空间声场变换算法重构三维空间声场。利用源强模拟技术与离散傅里叶变换在适应性和数值计算上的优势,及其在近场声全息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基于Fourier变换—源强模拟的近场声全息技术用于对声场做全息测量系统研究。目前,基于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可视化系统体积大、成本高和不便携带等问题。针对近场声全息算法的运算复杂,数据量大等问题,选用TI公司的TMS320F28335 DSP芯片,实现了由少数传声器分步进行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在TMS320F28335的应用,此系统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研究小型便携式的声场分析系统对声场分析在汽车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场声全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全息理论算法的优缺点,选用基于Fourier变换—源强模拟的近场声全息技术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避免了基于边界元法的近场声全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实现任意形状声源的声全息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平面矩形阵列分步采集声压信号,设计FIR滤波器对采集信号分段滤波处理,根据算法结构基于DSP实现等。TMS320F28335核心处理器可达到150 MHz,满足信号处理要求。为提高程序可读性,采用C语言编程和模块化设计基于DSP实现。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将实验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影响因素,反复试验调试,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此方法可对声场进行重建,误差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并验证了本文设计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功能,具有运算速度快、实用性的特点。

孙明霞[4](2009)在《实时三维空间显示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嵌入式系统和计算全息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图像的三维空间实时显示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首次运用具有独特双核结构的OMAP5910开发平台,由MPU核来完成控制以及接口方面的处理需要功能,由DSP核实现图像处理模块功能,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种三维显示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将全息编码、实时操作系统和硬件开发平台三者结合,充分利用OMAP双核特点,对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内核进行裁剪修改,完成它在ARM核的移植,进行代码优化,减少程序运算量,在脱机状态下实现三维图像的编码及空间显示。论文详细介绍了此三维显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三维图像获取电路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液晶驱动显示电路模块和投影显示模块四部分。软件开发包括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的编译、装载、运行以及液晶显示驱动程序开发。本文系统首先提出一种利用程控高分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的衍射特性,通过对被记录物体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来增大再现视角的计算全息编码方法。该方法是先对视角超出所用SLM允许范围的物波信息进行预处理,使预处理后的物波视角满足抽样定理;然后再进行计算全息编码。对空间光衍射的三维全息图像数据的处理首先通过应用软件进行算法的仿真,通过仿真,找到最优化的计算处理方案,在图像处理速度以及图像分辨率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对被记录的物波信息进行预处理,获取相应的2D图像,图像经A/D变换,计算、全息编码后获得数字3D图像信号。然后利用OMAP5910的USB功能模块设计的USB接口电路实现全息编码图像信号与上位机的高速数据传输。在图像处理电路中,采用ARM925MPU核来进行主控,实现支持操作系统平台的硬件构架、用于数据传输、实现与DSP核间的双核通信、实现中断接口、显示图像和人机接口、实现外部控制器的接口等功能,以及实现操作系统μC/OS-Ⅱ的任务管理;传输的信号我们需要以数字形式对其进行变换、滤波等处理,并且处理速度要尽可能高,以提高显示图象的刷新速度,减少抖动。DSP核来实现图像的高速处理。在双核通信中,由于采集到的三维全息图像数据量比较大,并且ARM和DSP的任务也相对较多,因此采用邮箱寄存器来传递双核间的握手协议,利用DSP DMA来实现大量数据的传输将DSP从繁重的处理任务中解放出来,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来提高整个系统的程序运行效率。DSP/BIOS桥把GPP OS和DSP OS连接在一起,此连接可以使GPP端的客户与DSP上的任务交换信息和数据。DSP/BIOS桥提供运行在ARM925上的应用程序和运行在DSP上的算法之间的通信管理服务。DSP程序通过DSP/BIOS标准API与GPP通信。最后处理好的图像数据经由SONY公司的相关集成芯片搭建的XGA液晶投影机的显示驱动电路模块,将采样/保持(S/H)后的图像信号直接输入到液晶屏,经光学系统投影显示在屏幕上。ARM擅于控制,DSP擅于复杂数据处理,这个系统充分利用其双核特点。DMA传输方式将DSP从繁重的处理任务中释放出来,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本文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基于计算全息术、操作系统与OMAP平台的三维显示方案。LCD屏分辨率和对比度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全息技术的日益完善,为三维显示以后在生物科学、医学、地形侦察和军事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郝铭,安刚,黄大刚,卢桂章[5](2006)在《体全息存储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体全息数据存储器由于在容量和存储速度方面的巨大潜力,在信息处理、多媒体和大型数据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一套以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为核心的全息存储器的控制系统,着重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实验表明达到了设计要求。

郝铭,安刚,黄大刚,卢桂章[6](2004)在《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体全息数据存储器由于在容量和存储速度方面的巨大潜力,在信息处理、多媒体和大型数据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一套以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为核心的全息存储器的运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实验表明达到了设计要求。

郝铭,安刚,黄大刚,卢桂章[7](2004)在《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体全息数据存储器由于在容量和存储速度方面的巨大潜力,在信息处理、多媒体和大型数据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了一套以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LF2407A为核心的全息存储器的运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实验表明达到了设计要求。

赵英潇[8](2019)在《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息雷达是一种应用数字阵列技术的新体制雷达,采用低增益宽波束发射,同时多波束接收,可实现时域、空域的连续覆盖。由于无需进行波束扫描,全息雷达可获取较长的积累时间和较高的多普勒分辨率,适用于强杂波、低RCS、多目标等复杂探测情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算法及工程化实现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全息雷达基本信号处理流程及相关理论。对全息雷达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提出一套完整的全息雷达信号处理流程,指出长时间积累在全息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核心作用,并对几种典型的积累算法进行仿真测试与对比。第三章对全息雷达“低慢小”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出慢速小目标距离分段长时间积累算法。构建全息探测雷达方程,得到积累时间与探测距离的关系;再根据目标运动参数范围,得到积累时间内目标距离及多普勒变化阶数,完成探测距离段的划分;针对不同距离段,分别设计相应的积累算法。另一方面,提出低空杂波背景下的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采集并分析低空杂波(地杂波、雨杂波)在积累平面内的分布和起伏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杂波区域的动态提取和恒虚警算法的自适应选择。第四章对全息雷达高速机动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一种“距离—速度”统一量化的马尔科夫机动目标运动模型。然后,应用此模型,结合全息雷达特点,提出基于RFT–DP–BI的混合积累检测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内存优化和快速实现。分别提出了基于RFT插值和基于DP关联约束的快速实现算法。本章算法在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给定的情况下,可实现任意机动形式下的长时间积累,无需获取目标运动阶数,且允许积累过程中加速度等高阶运动参数的突变。第五章对全息雷达工程化实现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在全息雷达基本架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集成度的硬件实现方案。然后,对全息雷达实时处理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根据全息雷达信号处理特点,设计一种基于SRIO数据交互网络的可扩展实时处理架构,并基于FPGA和DSP完成全息雷达实时信号处理。接下来,对全息雷达数据录取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给出多类型、多通道数据并行录取方案,并针对并行录取中FPGA片内缓存的使用,设计一种资源和时序优化的PCIe DMA实现结构。最后,通过外场试验,对全息雷达样机功能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挖掘了全息雷达在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方面的潜力,提高了全息雷达的探测威力,推进了其在防空预警等领域的工程实用化进程。

许贤锋[9](2019)在《基于ARM的蓝牙微型激光光谱仪系统研究》文中认为传统光谱仪一般利用PC机实现光谱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具有体积大、成本高及操作繁琐等缺点。本论文采用嵌入式处理器作为光谱仪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具有体积小、开发周期短、功耗低、响应速度快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等优势,有效提升光谱检测的实时性,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在对光谱仪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光谱仪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基于光谱仪原理分析,采用ARM-Cortex-M7内核嵌入式处理器作为光谱数据采集处理的核心器件,研制了微型激光荧光光谱仪。光谱仪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电源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激光发射系统及探测系统五部分。数据采集系统采用ARM处理器为光谱数据采集处理核心,实现光谱数据的高速采集、处理及传输。电源系统采用线性降压及升压集成IC芯片为各模块进行供电,其纹波系数小,输出精度高,减少外围滤波电路的使用,极大降低BOM成本。数据通信系统利用蓝牙通讯方式与手机端通信,发送光谱数据并接收手机端命令;手机应用程序对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后绘制并显示光谱曲线,并通过发送命令设置光谱仪工作模式。激光发射系统控制激光器对被测样品进行激发,可实现连续和脉冲两种工作模式。探测系统分别采用面阵数字式CMOS成像探测器和面阵模拟式CCD成像探测器,集成获得数字式探测器光谱仪和模拟式探测器光谱仪,两套光谱仪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在完成了硬件系统设计后进行了光谱仪系统的软件设计,完成了光谱仪工作模式的设定及三种工作模式的实现。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了光谱图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及发送。完成光谱仪集成后,对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使用连续光源对光谱仪进行定标,利用定标后的光谱仪对测试样品进行光谱检测。实验研究证明设计的光谱仪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波长探测误差保持在较小范围之内,可完成多种物质的荧光光谱检测。本文设计的微型激光荧光光谱仪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实时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实现了光谱数据采集与处理一体化。借助物联网技术,使光谱仪大范围布局检测成为了可能,为民用化推广助力。

朱彤[10](2019)在《基于DSP与FPGA的多通道音频信号同步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音频信号的采集也越来越重视,在音频信号采集过程中,往往使用麦克风阵列对外界声音进行采集。目前市面上存在大量的数据采集系统,但是就麦克风阵列数据采集而言,这些数据采集系统在采样路数、采样精度、同步性以及实时性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特定需求,受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委托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多通道音频信号同步采集系统。本文针对委托方提出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DSP与FPGA的多通道音频信号同步采集系统,满足了委托方对麦克风阵列数据采集的要求。本设计采用低噪声MEMS麦克风传感器组成阵列,对外界声音信号进行采集;采用四片高精度ADC芯片AD7768对32路音频信号进行同步采样与转换;采用低成本、高速FPGA芯片EP4CE10E22C8N设计相应的数据接口对转换后的大量数据进行接收与缓存;采用高性能、低功耗DSP芯片TMS320F28335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读取与上传;采用快速以太网MAC控制器DM9000A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以保证大流量数据的无阻塞传输。本课题设计的32路音频信号同步采集系统完成了在实验室的调试,并对32路信号采集的准确性与同步性等进行了测试,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验证,本设计满足了委托方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目前已交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进行现场测试。

二、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SP与FPGA的传声器阵列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2 声音信号分析及定位算法简介
    2.1 声音信号分析
    2.2 声源定位原理简介
    2.3 定位原理比较
    2.4 传声器阵列对声源定位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常见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3.1 常规可控波束形成法
    3.2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
    3.3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主要器件选型及整体硬件电路设计
    4.2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4.3 信号采集与调理电路设计
    4.4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4.5 通信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主程序设计
    5.2 FPGA程序设计
    5.3 DSP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实验与分析
    6.1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光电协同雷达信号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间光调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相控阵雷达光电协同波束形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合成孔径雷达光电协同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光电协同编解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1.3.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光电协同信息处理理论
    2.1 引言
    2.2 物理含义和处理思想
    2.3 通用处理架构设计
    2.4 技术特点
    2.5 关键技术
        2.5.1 空间光调制技术
        2.5.2 傅里叶变换的光学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的空间光调制技术
    3.1 引言
    3.2 基于DMD的常用调制方法
        3.2.1 Lee全息法
        3.2.2 超像素法
    3.3 高精度幅度相位联合调制方法
        3.3.1 调制原理
        3.3.2 基于MIP的 DMD编码求解算法I
        3.3.3 基于MIP的 DMD编码求解算法II
        3.3.4 实验装置
    3.4 三种方法的调制精度对比
        3.4.1 测试场I
        3.4.2 测试场II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控阵雷达光电协同波束形成技术
    4.1 引言
    4.2 光电协同波束形成的算法原理
    4.3 光电协同波束形成的系统设计
    4.4 实验装置
    4.5 实验结果
        4.5.1 多波束形成结果
        4.5.2 通道均衡性能
        4.5.3 数据规模和处理速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孔径雷达光电协同成像技术
    5.1 引言
    5.2 高分辨率SAR信号光电协同成像的算法原理
        5.2.1 光电协同成像原理
        5.2.2 全分辨率成像原理
    5.3 高分辨率SAR信号光电协同成像的系统设计
    5.4 实验装置
    5.5 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光电协同编解码技术
    6.1 引言
    6.2 基于涡旋光束的高维度光电协同编解码方法
        6.2.1 涡旋光束的基本特性
        6.2.2 编解码的算法原理
        6.2.3 (阵列)涡旋光束的产生方法
    6.3 实验装置
    6.4 实验结果
        6.4.1 涡旋光束的产生及精度分析
        6.4.2 基于涡旋光束的高维度光电协同编解码实验
        6.4.3 基于阵列涡旋光束的高速光电协同编解码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授权的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3)基于近场声全息技术的DSP实现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声全息技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近场声全息技术
        1.3.2 全息测量分析系统
        1.3.3 应用于声场的嵌入式系统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近场声全息
    2.1 声场状态的表示方法
    2.2 近场声全息技术原理
    2.3 基于Fourier变换-源强模拟技术的近场声全息
        2.3.1 近场声全息技术原理
        2.3.2 近场声全息重建的正则化技术
    2.4 全息面声压的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
    3.0 DSP选择
    3.1 系统框架及原理
    3.2 传声器及阵列选择
        3.2.1 传声器
        3.2.2 阵列架
    3.3 信号调理模块
    3.4 数据采集模块
    3.5 存储模块
    3.6 串口模块
    3.7 DSP解算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系统
    4.1 软件开发平台和流程
    4.2 数据采集模块
        4.2.1 ADC模块初始化及配置
        4.2.2 读取采样数据
    4.3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4.3.1 FIR滤波器设计
        4.3.2 快速傅里叶变换
        4.3.3 全息面复声压
    4.4 近场声全息算法的实现
        4.4.1 传递矩阵的解算
        4.4.2 算法实现流程
    4.5 CMD文件配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研究及分析
    5.1 实验准备
    5.2 实验参数设置
        5.2.1 误差分析及标定
        5.2.2 采样滤波
    5.3 实验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实时三维空间显示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OMAP 简介
        1.3.1 OMAP 技术概述
        1.3.2 OMAP 平台特点
        1.3.3 OMAP 平台应用
    1.4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系统原理及硬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OMAP5910 硬件平台开发环境
        2.1.1 32 位处理器(ARM)介绍
        2.1.2 OMAP5910 处理器概述
        2.1.3 OMAP5910 结构特点
        2.1.4 MPU 子系统
        2.1.5 DSP 子系统
        2.1.6 USB 功能模块
        2.1.7 EMIF 接口、EMIFF 接口、IMIF 接口和存储器
    2.2 系统存储器扩展电路及JTAG 设计
    2.3 三维图像的获取与图像处理模块
        2.3.1 全息图像的编码实现
        2.3.2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2.4 液晶显示及驱动电路
    2.5 系统低功耗设计
    2.6 印制电路板PCB 和电磁兼容设计
第三章 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实现
    3.1 嵌入式操作系统
        3.1.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3.1.2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
        3.1.3 嵌入式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
    3.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分析
        3.2.1 μC/OS-Ⅱ简介
        3.2.2 μC/OS-Ⅱ的任务管理
        3.2.3 μC/OS-Ⅱ的中断和时钟
        3.2.4 任务间同步与通信
        3.2.5 内存管理
    3.3 μC/OS-Ⅱ的移植
        3.3.1 移植可行性
        3.3.2 具体移植过程
        3.3.3 移植后系统测试
    3.4 μC/OS-Ⅱ的扩展
        3.4.1 μC/GUI 在μC/OS-Ⅱ上的嵌入
        3.4.2 文件系统建立
第四章 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
    4.1 启动加载程序Bootloader
        4.1.1 Bootloader 的工作原理
        4.1.2 BootLoader 的功能框架
    4.2 OMAP 软件体系结构
        4.2.1 DSP/BIOS 桥简述
        4.2.2 DSP/BIOS 桥特性
    4.3 双核通信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息雷达发展与现状
        1.2.2 雷达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全息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及方法
    2.1 引言
    2.2 全息雷达概念及原理
    2.3 全息雷达信号处理流程
    2.4 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基础算法
        2.4.1 信号模型
        2.4.2 相参积累基础算法
        2.4.3 非相参积累基础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息雷达低慢小目标积累检测算法
    3.1 引言
    3.2 慢速小目标距离分段长时间积累方法
        3.2.1 全息探测雷达方程
        3.2.2 基于距离分段的积累算法选取策略
    3.3 低空杂波长时间积累特性分析
        3.3.1 地杂波数据采集与积累结果分析
        3.3.2 雨杂波数据采集与积累结果分析
    3.4 杂波背景下的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
        3.4.1 低空杂波分布区域动态提取方法
        3.4.2 基于区域判定的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
        3.4.3 性能测试与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息雷达高速机动目标积累检测算法
    4.1 引言
    4.2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机动目标运动模型
        4.2.1 连续状态空间下的马尔科夫机动目标运动模型
        4.2.2 离散状态空间下的马尔科夫机动目标运动模型
    4.3 基于RFT–DP–BI的混合积累检测算法
        4.3.1 信号模型
        4.3.2 算法原理
        4.3.3 仿真结果及性能测试
        4.3.4 外场试验与实测结果
    4.4 RFT–DP–BI内存资源优化及快速实现算法
        4.4.1 RFT–DP–BI内存资源优化方法
        4.4.2 基于RFT插值的快速实现算法
        4.4.3 基于DP关联约束的快速实现算法
        4.4.4 运算量分析及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息雷达工程化实现关键技术
    5.1 引言
    5.2 全息雷达总体设计
        5.2.1 全息雷达基本架构
        5.2.2 全息雷达高集成度硬件实现
    5.3 全息雷达实时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基于SRIO的可扩展数据交互网络
        5.3.2 基于FPGA+DSP的算法实时实现
    5.4 全息雷达数据录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4.1 全息雷达多通道、多类型数据并行录取的设计与实现
        5.4.2 基于FPGA片内缓存的PCIe DMA时序与资源优化
    5.5 外场试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9)基于ARM的蓝牙微型激光光谱仪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微型光谱仪国外研究现状
        1.2.2 微型光谱仪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激光荧光光谱仪基本原理
    2.1 光谱仪光学结构
        2.1.1 光源和准直系统
        2.1.2 色散系统
        2.1.3 光谱仪成像探测器
    2.2 荧光原理
    2.3 光谱数据处理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RM的微型光谱仪系统设计
    3.1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3.1.1 ARM处理器电路设计
        3.1.2 SDRAM缓存器电路设计
        3.1.3 数字相机接口电路设计
        3.1.4 硬件电路测试
    3.2 电源系统
        3.2.1 数字式光谱仪电源系统设计
        3.2.2 模拟探测系统电源设计
    3.3 激光发射系统
        3.3.1 数字变位器电路设计
        3.3.2 激光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3.3.3 硬件电路测试
    3.4 数据通信系统
        3.4.1 蓝牙电路设计
        3.4.2 硬件电路测试
    3.5 光谱仪系统软件设计
        3.5.1 处理器系统初始化
        3.5.2 应用层软件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谱仪探测系统
    4.1 数字探测系统硬件设计
        4.1.1 数字探测系统电路设计
        4.1.2 硬件电路测试
    4.2 数字探测系统软件设计
        4.2.1 I~2C初始化
        4.2.2 OV5640初始化
    4.3 模拟探测系统硬件设计
        4.3.1 模拟探测系统电路设计
        4.3.2 硬件电路测试
    4.4 模拟探测系统软件设计
        4.4.1 I~2C初始化
        4.4.2 TVP5150AM1初始化
        4.4.3 数字相机接口参数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集成和实验研究
    5.1 光谱仪系统集成
        5.1.1 数字式光谱仪系统集成
        5.1.2 模拟式光谱仪系统集成
    5.2 光谱仪实验研究
        5.2.1 数字式光谱仪实验研究
        5.2.2 模拟式光谱仪实验研究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DSP与FPGA的多通道音频信号同步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系统方案设计概述
    2.1 需求分析
    2.2 方案概述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系统整体硬件电路设计
    3.2 信号调理与信号采样电路设计
    3.3 处理器电路设计
    3.4 通信电路设计
    3.5 电源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 FPGA程序设计
    4.3 DSP程序设计
    4.4 通信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调试与分析
    5.1 调试工具
    5.2 实验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SP与FPGA的传声器阵列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D]. 赵校朋.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光电协同雷达信号处理研究[D]. 刘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基于近场声全息技术的DSP实现及实验研究[D]. 李俞霖. 广西科技大学, 2017(03)
  • [4]实时三维空间显示系统的研究[D]. 孙明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09(09)
  • [5]体全息存储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郝铭,安刚,黄大刚,卢桂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02)
  • [6]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 郝铭,安刚,黄大刚,卢桂章. 仪器仪表学报, 2004(S1)
  • [7]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A]. 郝铭,安刚,黄大刚,卢桂章. 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总第116期)
  • [8]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 赵英潇.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ARM的蓝牙微型激光光谱仪系统研究[D]. 许贤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基于DSP与FPGA的多通道音频信号同步采集系统的设计[D]. 朱彤.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基于DSP的体全息存储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