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音公司加紧改造空射巡航导弹(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才[1](2020)在《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发展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信息化战争、智能化战争军事需求和国家创新驱动、信息化、军民融合等发展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发展需求,从军事需求牵引和技术发展推动两个方面,对武器装备在新形势下体系化、全域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精确化、隐身化、无人化、集群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思考。
吴潇剑[2](2020)在《冷战后美国核力量现代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核武器是人类发明的破坏力最大的武器。美国最早掌握了核武器的秘密,并且坚持不懈地更新和发展核武器,拥有最先进的核武器。特朗普上台之后,继承之前的发展规划,计划对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进行全面更新和现代化改造。但是七十余年来,核武器只有过一次实战应用。美国如此不遗余力地发展核武器,主要还是为了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尤其是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威慑。本文首先结合美国的核战略演变,系统地梳理自核武器诞生到冷战结束时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发展的过程;接着通过分析冷战后四位美国总统执政时期的对外政策与核战略,探析各个时期美国核力量现代化的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及效果,并详细地叙述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最后分析冷战后美国核力量现代化对美国、核军控与中国的影响。先进的核武器对于保证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美国始终不肯大力推进裁减核军备进程,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中国前进的道路愈发困难,面对强大的美国及其拥有的核力量,中国必须有所准备,积极发展先进核武器,应对美国的威慑。
高松,滕克难,葛峰,李吉[3](2020)在《美军核心空袭装备发展及作战样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近期美军介入的局部战争看,空袭作战是美军发动战争的首选作战样式。对美军核心空袭装备发展现状做了详尽阐述,并分析了空袭作战的基本步骤、主要方式及手段,给出了未来防空反导装备体系构建的几点启示。
张灿,林旭斌,刘都群,胡冬冬,叶蕾[4](2020)在《2019年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综述》文中认为对2019年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动向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一次性使用高超声速导弹、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维度,分析和总结了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在高超声速领域的发展情况和态势,并梳理了在试验能力建设及基础科研领域的主要进展。
崔建树[5](2018)在《美国核武器现代化的原则、规划与进展》文中指出保有强大的和结构合理的核力量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础。奥巴马在任职之初便提出了"无核武器世界"的主张,但在其第二任期就大幅地增加了对核武器领域的投入,以推动美国核武器系统的现代化改造。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核武器系统现代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美国计划在未来30年投入1. 2万亿美元对现存核武器的投送系统、核战斗部、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进行全面改造。俄罗斯和美国在经济实力、中国和美国在核技术领域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美国按计划的时间表完成对核武器系统的现代化改造,美国将在核武器领域形成巨大的优势,从而导致国际安全战略态势的失衡,其他大国有可能受美国核力量现代化改造的影响,从而启动本国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冷战后有所平息的国际核军备竞赛或将被激活。
田宏亮[6](2018)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首先介绍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研究的历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军事强国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思路和正在进行的项目。根据目前高超声速武器的现状,着重剖析了其关键技术。最后,对高超声速武器的未来发展前景及其战略意义进行了展望。
徐能武,黄长云[7](2014)在《太空威慑: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与全球战略稳定性》文中研究表明冷战后,美国将空间技术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极力打造新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利用太空的信息优势发挥军事信息支援的威慑功效,进而发展太空打击威慑系统。从根本上说,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演进旨在谋求绝对安全,维护世界霸权,然而其加速推进太空威慑体系建设,反而降低了全球的战略稳定性:反卫星武器会引起潜在对手的恐慌,降低首攻稳定性;导弹防御系统使他国感到威胁,引起太空军备竞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则极大地降低了太空的危机稳定性。为此,维护战略威慑中的太空、反导和核武系统的互动稳定,促进太空军备控制的安全战略沟通,加强太空复合相互依存中的多元领导与有效协调,既事关太空和平与国际安全,也是大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必然选择。
梁熠,罗小明,蔡业泉[8](2011)在《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及其影响与启示》文中指出美国传统战略打击力量体系以核力量为主体,同时包括常规用途的远程轰炸机和航母战斗群等。近年来,美国不断从三个方面调整力量体系结构:一是投入少量资金改造核武器,提高性能削减数量;二是升级延寿传统非核打击力量和发展过渡性装备以满足当前和近期战略需求,减少对核力量的依赖;三是加强新型常规打击力量的研发,弥补战略打击力量能力的缺陷。美国战略打击力量的发展将进一步影响世界军事平衡,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争面貌,并反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李建明[9](2011)在《军事技术创新风险论》文中提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军事技术创新”的概念,此后该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风险性是军事技术创新的一个显着特征,论文由此切入,透过哲学视角,审视军事技术创新风险问题。首先讨论了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内涵,考察了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定义,军事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分布状况以及军事技术创新风险与民用技术创新风险之间的区别。通过对军事技术创新风险演变的探讨,将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依次是孕育时期、萌芽时期、显现时期和突显时期,并对各个时期军事技术的地位、军事技术创新的特点以及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状况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军事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分为技术风险(性能风险、费用风险和进度风险)、军事风险(战略风险和战术风险)和社会风险(伦理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三大类,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每一类风险要素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从认识上的局限、军事上的对抗、利益上的博弈和经济上的约束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规避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原则和途径。
周小康,周晨鸣[10](2008)在《“空中幽灵”的暗器——西方小型精确制导武器发展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以F-22和F-35为代表的美国第四代战斗机,为了获得最佳的雷达隐身性能,都重新采用了内置弹舱,正在研制中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K-FA也将采用内置弹舱。内置弹舱无疑对机载武器的小型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新兴的武装无人机也急需适合其携带的小型精确制导弹药。另一方面,采用小型精确制
二、波音公司加紧改造空射巡航导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音公司加紧改造空射巡航导弹(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形势背景分析 |
2.1 信息化战争、智能化战争 |
2.2 国家战略 |
2.2.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2.2.2 信息化发展战略 |
3 武器装备发展 |
3.1 武器装备发展驱动 |
3.1.1 军事需求牵引 |
3.1.2 技术发展推动 |
3.2 武器装备发展思考 |
3.2.1 体系化 |
3.2.2 全域化 |
3.2.3 信息化 |
3.2.4 网络化 |
3.2.5 一体化 |
3.2.6 智能化 |
3.2.7 精确化 |
3.2.8 隐身化 |
3.2.9 无人化 |
3.2.1 0 集群化 |
4 结束语 |
(2)冷战后美国核力量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冷战期间美国核力量的发展 |
第一节 罗斯福和杜鲁门时期——诞生及初步发展 |
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三位一体” |
第三节 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时期——缓慢地发展 |
第四节 里根和老布什时期——提出及实施现代化 |
第二章 冷战后美国核力量的现代化 |
第一节 克林顿时期——继承冷战遗产 |
第二节 小布什时期——“新三位一体” |
第三节 奥巴马时期——无核武器世界 |
第四节 特朗普时期——实施全面更新 |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核力量现代化的影响 |
第一节 对美国地位和安全的作用 |
第二节 对防扩散与核裁军的阻碍 |
第三节 对中美关系及中国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美军核心空袭装备发展及作战样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美军核心空袭装备发展现状 |
1.1 核心作战飞机类空袭装备发展现状 |
1.1.1 电子战飞机 |
1.1.2 战斗机 |
1.1.3 轰炸机 |
1.1.4 无人作战飞机 |
1.2 精确制导弹药类空袭装备发展现状 |
1.2.1 巡航导弹 |
1.2.2 空地导弹 |
1.2.3 精确制导炸弹 |
1.2.4 微型空射诱饵 |
2 美军主要空袭作战样式分析 |
2.1 美军空袭作战基本步骤 |
2.2 美军主要空袭方式及手段 |
2.2.1 空袭基地作战方式 |
2.2.2 航母战斗群作战方式 |
3 结束语 |
(4)2019年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加快推进高超声速导弹研制部署 |
1.1 美国显着加速高超声速导弹研制,体系化推进作战能力形成 |
1.2 俄罗斯同步推进多型高超声速导弹研制和部署列装 |
1.3 法国全面布局高超声速导弹武器研制 |
1.4 英国披露高超声速导弹研制信息 |
1.5 日本公布高超声速导弹装备计划 |
1.6 印度完成高超声速技术验证机首次试射 |
2 积极开展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储备 |
2.1 美国加紧高超声速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关键技术攻关 |
2.2 英国高超声速动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2.3 欧洲深化开展马赫数8级高超声速民用飞机技术研究 |
3 加强高超声速试验能力提升,持续推进基础技术发展 |
3.1 美国多举并行提升高超声速试验能力 |
3.2 俄罗斯展示新型高超声速飞行试验平台,加大热防护和材料技术投入 |
4 结束语 |
(6)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最新项目进展 |
1.1 战术助推滑翔项目 (TBG) |
1.2 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项目 (HAWC) |
1.3 先进高超声速武器 (AHW) |
1.4 3K-22“锆石”高超声速导弹 |
1.5 Yu-71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 |
2 关键技术发展情况 |
(1) 高超声速动力推进技术 |
(2) 高超声速导弹引战技术 |
(3) 高超声速导弹材料、结构与制造技术 |
(4) 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技术 |
(5) 高超声速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 |
3 国外发展趋势与战略意义 |
3.1 发展趋势 |
3.2 战略意义 |
4 结论 |
(7)太空威慑: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与全球战略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威慑战略重心调整与太空威慑体系建设 |
( 一) 加快组建新的 “三位一体”国家战略威慑体系 |
( 二) 不断强化太空信息支援的威慑功效 |
( 三) 逐步推进从太空控制地球的打击威慑 |
二、美国发展反卫星武器降低首攻稳定性 |
( 一) 反卫星武器的进攻性: 因 “超临界”导致 “威慑失败” |
( 二) 反卫星武器的挑衅性: 因 “误判”导致 “威慑失败” |
( 三) 反卫星武器的隐蔽性: 因 “事先干预”导致 “威慑失败” |
三、美国发展反导防御系统降低军备竞赛稳定性 |
( 一) 美国反导防御系统引发对手或潜在对手发展进攻性核武器 |
( 二) 美国反导防御系统引发对手或潜在对手发展天基防御系统 |
( 三) 美国反导防御系统引发对手或潜在对手发展太空进攻力量 |
四、美国发展全球快速打击系统降低危机稳定性 |
( 一) 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与太空竞技格局的变化 |
( 二) 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与 “核误判” |
( 三) 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与非对称性反制战略 |
五、结语 |
( 一) 维护战略威慑中太空、反导和核武系统的互动稳定 |
( 二) 促进太空军备控制中的安全战略沟通 |
( 三) 加强太空复合相互依存中的多元领导与有效协调 |
(8)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及其影响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战略打击力量装备体系构成及特征 |
1.1 战略打击力量体系的构成 |
1.2 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特征 |
1.2.1 战略打击力量体系以核力量为主体, 不影响能力的情况下逐步削减核武器数量 |
1.2.2 非核战略打击力量在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
1.2.3 常规力量前沿部署为主, 打击速度快、精度高 |
2 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现状与趋势 |
2.1 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现状 |
2.2 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趋势 |
2.2.1 对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等现役武器装备进行延寿和升级改造 |
2.2.2 继续改造核力量装备, 特别注重发展适应作战要求的武器 |
2.2.3 发展少量新型常规战略打击武器, 追求对高价值目标的全球快速响应 |
3 美国未来战略打击力量体系能力目标 |
3.1 近期 |
3.2 中期 |
3.3 中远期 |
3.4 远期 |
4 未来战略打击力量装备体系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
4.1 影响 |
4.1.1 进一步改变世界军事力量平衡, 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
4.1.2 新型战略打击力量将改变战争的面貌 |
4.1.3 新型装备的出现将反向推动新型技术的进步 |
4.2作战能力生成模式的几点启示 |
4.2.1 研究新型作战概念、作战理论, 确保核心能力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
4.2.2 结合国家战略和国情, 集中力量进行技术创新, 发展多种手段武器装备 |
4.2.3 分步走、有重点地发展战略打击装备 |
5 结束语 |
(9)军事技术创新风险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方法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内涵 |
2.1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定义 |
2.1.1 军事技术 |
2.1.2 技术创新 |
2.1.3 技术创新风险 |
2.1.4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 |
2.2 军事技术创新过程及风险的分布 |
2.2.1 决策阶段的风险 |
2.2.2 研制阶段的风险 |
2.2.3 实用化阶段的风险 |
2.3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与民用技术创新风险的区别 |
2.3.1 风险来源不同 |
2.3.2 风险表现不同 |
2.3.3 风险后果不同 |
第三章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演变 |
3.1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孕育时期(有战争起—16 世纪初) |
3.1.1 军事技术的地位 |
3.1.2 军事技术创新的特点 |
3.1.3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状况 |
3.2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萌芽时期(16 世纪初—20 世纪初) |
3.2.1 军事技术的地位 |
3.2.2 军事技术创新的特点 |
3.2.3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状况 |
3.3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显现时期(20 世纪初—二战结束) |
3.3.1 军事技术的地位 |
3.3.2 军事技术创新的特点 |
3.3.3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状况 |
3.4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突显时期(二战结束至今) |
3.4.1 军事技术的地位 |
3.4.2 军事技术创新的特点 |
3.4.3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状况 |
第四章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类型 |
4.1 技术风险 |
4.1.1 性能风险 |
4.1.2 费用风险 |
4.1.3 进度风险 |
4.2 军事风险 |
4.2.1 战略风险 |
4.2.2 战术风险 |
4.3 社会风险 |
4.3.1 伦理风险 |
4.3.2 经济风险 |
4.3.3 政治风险 |
第五章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原因 |
5.1 认识上的局限 |
5.2 军事上的对抗 |
5.3 利益上的博弈 |
5.4 经济上的约束 |
第六章 军事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
6.1 原则 |
6.1.1 适度超前 |
6.1.2 立足对抗 |
6.1.3 科学决策 |
6.2 途径 |
6.2.1 提升技术水平 |
6.2.2 加强机制建设 |
6.2.3 完善政策法规 |
6.2.4 优化评估方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波音公司加紧改造空射巡航导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发展思考[J]. 刘永才. 战术导弹技术, 2020(04)
- [2]冷战后美国核力量现代化研究[D]. 吴潇剑.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美军核心空袭装备发展及作战样式分析[J]. 高松,滕克难,葛峰,李吉. 飞航导弹, 2020(01)
- [4]2019年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综述[J]. 张灿,林旭斌,刘都群,胡冬冬,叶蕾. 飞航导弹, 2020(01)
- [5]美国核武器现代化的原则、规划与进展[J]. 崔建树. 当代美国评论, 2018(03)
- [6]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趋势[J]. 田宏亮. 航空科学技术, 2018(06)
- [7]太空威慑: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与全球战略稳定性[J]. 徐能武,黄长云.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05)
- [8]美国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发展及其影响与启示[J]. 梁熠,罗小明,蔡业泉.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1(04)
- [9]军事技术创新风险论[D]. 李建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10]“空中幽灵”的暗器——西方小型精确制导武器发展展望[J]. 周小康,周晨鸣.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