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县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郭竞之[1](2021)在《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进步,社会对电力能源供应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发电厂总装机规模也不断增加。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渐增大,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很有必要提升电网稳定性、安全性、电能质量而满足其未来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出高性能的发电企业监控系统。某水电站是四川东北部高压传输电网的主力电站,担负着高压传输电网调节波峰、调节频率与意外突发事故配备等重要工作任务。2001年5月投入正式运行的南瑞SSJ 3060型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安全、连续、稳定发供电打下了坚实的设备基础,提高了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本文研究了此水电站监控系统的性能缺陷和难扩展相关问题,依据电力标准要求而对其进行重新设计。首先叙述了当前水电站监控系统的发展进步实际情况,根据水电站监控系统的真实状况以及特征,在对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需求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了满足实际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组成结构、上位机、现地控制单元、安全防护、AGC/AV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等进行研究,结合现场的设备结构及实际生产情况,找到符合要求且安全可行的设计方案。在对系统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对硬件、软件进行了选型配置,同时对开停机流程、AVC/AGC等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提高了生产运行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当代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是集自动智能化专业技术、电子信息化专业技术、网络专业技术、多数字媒体专业技术等多专业学科的结果。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对水电站运行设备的展开参数采集、实时监视、调节控制、操作,在节约人力成本,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安全可靠性。
游玲[2](2020)在《双原理水位报送 提高水情测报可靠性》文中研究指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电站经济运行和防洪调度中起到重要作用,要求其水位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单独采用浮子式水位计或雷达物位计进行水位测量,在实际运用中均存在一定弊端。本文结合沙县城关水电站的情况,比较了这2种测量方式的优缺点,并提出双原理水位报送,提高水位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邓飞[3](2019)在《贵州省正安县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孔水电站为小型水电站,其主要功能为发电,电站采用少人值班运行方式,远期可考虑无人值班、远方遥控值班。水电站的消防设计主要秉持"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本文对水电站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科学设计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确保水电站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相关设备的有效运转。
赵良成[4](2018)在《李家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监控系统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轮发电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对老一代水轮发电机进行增容设计改造,有效解决发电机设计缺陷及存在的隐患,同时结合增容提升其效率是节能增效的途径。同时,现今时代不断要求水电站电站提高自身自动化水平程度,以实现新电网模式下发电机开停机迅速,满足电力系统远程集中控制不断智能化、现代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高可靠性、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达到现代社会电能质量高的要求。为了实现电力系统及发电站更加经济的自动运行以及更加稳定的安全监控,只有不断提升和完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各项性能,才能满足“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本文在李家峡水电站机组运行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轮发电机增容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论证机组增容的可行性,探讨了机组增容改造的相关技术,在解决转轮裂纹问题的同时对机组进行改造增容,总结了机组增容后各项综合性能提升效果及提高的经济效益,为水力发电厂的发电机增容改造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本文将国内外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综合分析,提出了李家峡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配置、控制模式。厂站级采取100Mbps以太网,现地控制单元(Local Control Unit,简称LCU)级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分散式I/O的设备模式,并针对LCU控制单元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对LCU开停机流程图及人机界面进行了设计。系统在软硬件配置及性能上均达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
福建省人民政府[5](2018)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8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闽政[2018]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经研究,确定2018年度省重点项目1562个,总投资3.6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150个,总投资2.8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08亿元;预备项目412个,总投资8540亿元。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陈建波[6](2017)在《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描绘了 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实现“十三五”时期的规划目标,就必须破解难题,深挖潜力,扬长避短,再创新优势,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认真回顾总结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实践之后,深切感到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果正是践行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成功范例。本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特别是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长江流域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最新指示要求,借助于国内外服务科学、水利学、电力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论框架。文章沿着三峡工程建设前后的时间脉络,从长江经济带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历史渊源出发,着眼于长江经济带在行政性分割格局下探索产业互补、资源共享、交通相连,谋划在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主导下,深刻领悟总书记发展区域经济的强烈愿望,分析三峡工程兴建创造的巨大综合效益对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服务和贡献,阐述了宏伟工程在该区域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该地区区域融合发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进一步探索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的对策。论文分七个部分,由引言和六章组成。本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创新点:一是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回顾总结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与实践基础之上,对三峡工程防洪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进行了效应分析,提出三峡工程建设及其服务长江经济带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例和杰作。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和梯度转移理论及空间均衡理论,论证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统筹开发的全局意义和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移民社会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的服务作用。通过对区域经济中城市和城市群功能的比照解析,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内部分大中城市在三峡工程兴建前后自身进步、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和变革,论证了由于三峡工程经济效益对长江经济带上游电站的开发建设,在上游有产生副中心城市和一级城市群的基础和可能。三是在运用数理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三峡水电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通过阐明长江经济带资源比较优势和现实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依据大量数据进行了差异关联分析,构建了水电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灰色模式,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性测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部分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化历史进程和空间发展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提升迅速,针对工程对上中下游各城市服务功能侧重的不同,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立体交通为纽带的城市体系,以组团式的核心区带动广大经济腹地的发展。四是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既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又要实现生态环境和谐的双重重大历史任务,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长江经济带与三峡工程和谐、持续和绿色发展,在不断发展中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双轮驱动,在加强生态保护中推进区域经济向前发展。
姜妍[7](2016)在《琅口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方案浅析》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福建省三明市开始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十二五"期间共对73座农村水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水能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自动化水平,改善了电站运行环境,增强了电站安全可靠性。沙县琅口水电站是73座农村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电站之一,该电站由于多年运行,设备设施老化,效率减退,安全可靠性下降,增效扩容改造十分必要。增效扩容改造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2 500kW,新增装机容量200kW,水轮发电机组综合效率提高到87.43%,发电量新增27.5%,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改造顺利完成,达到设计要求。表3个。
兰有磷,张文银,罗榕华,胡启华[8](2012)在《高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改造》文中指出高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自2002年1月份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基本稳定,由于上位机主机/操作员站运行年限已到,均已损坏且无法修复,因此,针对存在问题先行对上位机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是必要的。简述了高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存在问题及改造要求,介绍了改造后监控系统的结构和设备配置,升级改造现场施工与调试,以及升级改造的体会等内容。
李光炼[9](2009)在《天际水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天际水电站位于福建省沙县境内,电站装设2台6300kW水轮发电机组,电站接入系统采用35kV电压等级。天际水电站电气二次设计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继电保护、直流电源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电站的运行按少人值班、机旁正常无人值班设计。文章对其监控系统结构及总体配置、设计原则及系统功能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戴益群[10](2008)在《基于DSP的小水电站综合测控装置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国内外小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小水电站的控制要求,提出了基于DSP技术的综合测控装置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论文选用TI公司的32位定点DSP TMS320F2812作为测控装置的主控制芯片,辅以嵌入式系统技术和CPLD技术,实现了硬件功能的模块化、智能化。将机组保护、调速控制、励磁控制、转速测量、温度巡检、电量采集、非电量采集、同期控制、顺序控制、人机对话、系统监控、通讯等功能集成于一体。详细论述了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入开出模块、测温测速等硬件模块的设计和软件的设计方案,探讨了装置的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及可靠性设计。充分利用电量采集的相似性,在软件上综合利用采集的电量数据,改善了励磁、调速的性能,加快了同期的过程,在保证水轮机组可靠运行的基础上简化了小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的结构;由于采用了TMS320F2812控制专用32位高端DSP,简化了励磁控制的同步信号捕获、移相脉冲触发电路的设计。本文所设计的综合测控装置实现了小水电站机组自动化的综合一体化,有效避免了传统调速、励磁、同期采用分离装置只能实现局部优化的局限性,减少了各种通讯规约的转换,简化了综合自动化的结构,降低了小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成本,有利于实现小水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信息化管理。
二、沙县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沙县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与需求分析 |
2.1 基本需求 |
2.1.1 现地控制级 |
2.1.2 电厂控制级 |
2.2 功能需求 |
2.2.1 系统软件需求 |
2.2.2 开发软件需求 |
2.2.3 应用软件需求 |
2.3 性能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1 监控对象 |
3.2 设计原则 |
3.3 结构设计 |
3.4 设计难点及解决方案 |
3.4.1 数据采集软件的问题 |
3.4.2 主控平台与被控设备通讯软件配置参数及数据库修改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 |
4.1 上位机的硬件设计 |
4.1.1 上位机的硬件需求 |
4.1.2 上位机的硬件设计 |
4.2 现地控制单元(LCU)的硬件设计 |
4.2.1 现地控制单元(LCU)概述 |
4.2.2 现地控制单元(LCU)功能需求分析 |
4.2.3 机组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2.4 公用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2.5 开关站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2.6 闸门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3 安全防护硬件设计 |
4.3.1 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
4.3.2 安全防护硬件设计的总体原则 |
4.3.3 分区防护 |
4.3.4 硬件设计 |
4.4 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的硬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界面设计 |
5.1.1 设计原则 |
5.1.2 监控系统、触摸屏界面设计 |
5.2 系统平台 |
5.3 软件设计 |
5.3.1 监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
5.3.2 监控软件功能模块 |
5.3.3 软件设计思想 |
5.3.4 监控系统应用软件 |
5.4 机组自动控制流程的软件设计 |
5.4.1 开机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
5.4.2 开机过程控制PLC程序设计 |
5.4.3 正常停机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
5.4.4 正常停机过程PLC程序设计 |
5.4.5 事故停机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
5.4.6 事故停机过程PLC程序设计 |
5.5 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设计 |
5.5.1 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设计 |
5.5.2 自动电压控制(AVC)的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评估分析 |
6.1 测试目的和计划 |
6.1.1 测试目的 |
6.1.2 测试计划 |
6.2 系统的试运行 |
6.2.1 运行监视和事件报警 |
6.2.2 顺控流程控制 |
6.2.3 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 |
6.2.4 机组自动电压控制(AVC) |
6.3 系统的测试用例 |
6.4 服务器性能测试 |
6.4.1 用户的并发数据测试 |
6.4.2 服务器流量需求测试 |
6.4.3 实时性的测试 |
6.5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6.6 系统优缺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
6.6.1 系统整体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6.2 LCU硬件回路及软件程序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6.3 上位机软件程序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6.4 设备布置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双原理水位报送 提高水情测报可靠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浮子式水位计测量原理及特点 |
3 雷达物位计测量原理及特点 |
4 双原理水位测量的改进方案 |
4.1 改进方案 |
4.2 实际运用 |
5 结语 |
(4)李家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监控系统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水轮发电机组改造的现状 |
1.1.1 国内外水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的现状 |
1.1.2 国内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 李家峡电厂基本情况 |
1.3 李家峡水电站机组现代化改造的意义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发电机增容改造技术分析 |
2.1 李家峡电厂发电机组运行基本情况 |
2.2 水轮机增容改造分析 |
2.2.1 李家峡水电站水轮机工作概况 |
2.2.2 水轮机组增容改造方案 |
2.2.3 转轮裂纹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 |
2.3 发电机组增容分析 |
2.3.1 李家峡发电机组的基本情况 |
2.3.2 水轮发电机增容改造方案研究 |
2.3.3 主变压器增容方案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李家峡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分析 |
3.2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3.2.1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
3.2.2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选择 |
3.3 本章小结 |
4 LCU的硬件和程序设计 |
4.1 机组LCU的功能 |
4.2 李家峡水电站对机组及公用LCU的功能要求 |
4.2.1 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 |
4.2.2 安全运行监视 |
4.2.3 控制与调节功能 |
4.2.4 事故停机处理 |
4.2.5 在线诊断 |
4.3 李家峡水电站机组及公用LCU的硬件设计 |
4.3.1 主控制器PLC的选择 |
4.3.2 监控点数的确定 |
4.3.3 其它设备的选择 |
4.4 机组顺控工艺流程的设计 |
4.4.1 机组停机态到空转态 |
4.4.2 机组空转态到空载态 |
4.4.3 机组空载到发电态 |
4.4.4 机组发电态到空载态 |
4.4.5 机组事故停机功能 |
4.5 LCU应用程序的设计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5 李家峡水电站机组及监控系统改造效果分析 |
5.1 机组增容后运行情况 |
5.1.1 增容后主要电气设备参数复核 |
5.1.2 主要电气设备参数复核 |
5.2 李家峡水电站主接线监控界面 |
5.3 经济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李家峡水电站现代化增容改造的意义 |
6.2 水电站自动化技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0 研究问题的背景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论文创新点 |
1.2.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区域经济理论 |
2.1.2 创新理论 |
2.1.3 灰色系统理论 |
2.1.4 复杂科学与管理理论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长江经济带研究 |
2.2.2 三峡工程研究 |
2.3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概述 |
3.1 三峡工程与长江经济带概况 |
3.1.1 三峡工程基本概述 |
3.1.2 长江经济带基本概述 |
3.2 三峡工程与长江经济带关系 |
第4章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效用分析 |
4.1 三峡工程建设前长江地区洪涝灾害情况 |
4.1.1 洪涝灾害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影响 |
4.1.2 三峡工程建设前洪灾防治情况 |
4.2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基本情况 |
4.2.1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建设情况 |
4.2.2 三峡工程防洪作用情况 |
4.3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
4.4 三峡工程补水和引水新效益对长江经济带效用分析 |
第5章 三峡工程水电行业服务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 |
5.1 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创新 |
5.1.1 工程建设创新 |
5.1.2 资金管理创新 |
5.2 水电行业的科技和质量安全管理创新 |
5.2.1 科技创新使三峡工程独占世界水电行业鳌头 |
5.2.2 安全质量管理创新保证实现三峡工程精品杰作 |
5.2.3 三峡工程引领重大装备自主创新 |
5.2.4 三峡输变电工程科技创新超前提升我国电网建设水平 |
5.3 长江经济带架起绿色发展之路 |
5.3.1 三峡工程引发的“羊群效应” |
5.3.2 三峡水电引领水电开发史革命性变革 |
5.3.3 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 |
5.4 水电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
5.4.1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
5.4.2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的灰色关联度计算 |
5.4.3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的灰关联分析 |
第6章 三峡工程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 |
6.1 城市与区域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
6.1.1 城市与区域的内涵 |
6.1.2 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
6.2 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与城市群 |
6.2.1 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
6.2.2 城市群概念 |
6.3 长江经济带部分主要城市发展研析 |
6.3.1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概况 |
6.3.2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部分主要中心城市简析 |
6.4 区域要素流动与三峡移民 |
6.4.1 生产要素流动理论要义 |
6.4.2 三峡工程移民概况与经济发展 |
6.5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性测度分析 |
6.5.1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指标选取 |
6.5.2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新发展理念综述 |
7.2 破解发展瓶颈 |
7.2.1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存有差距 |
7.2.2 长江经济带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 |
7.3 论文研究局限性 |
7.3.1 创新成本和风险研究解析欠充分 |
7.3.2 水电的“羊群负效应”研析短缺 |
7.3.3 三峡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探究不深 |
7.4 未来展望 |
7.4.1 三峡集团必将成国际级清洁能源的航母 |
7.4.2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将成为创新绿色协调发展的典范 |
7.4.3 三峡工程必将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服务新贡献 |
参考文献 |
在职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8)高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改造后监控系统结构与设备配置 |
1.1 系统结构 |
1.2 设备配置 |
2 H9000 V4.0计算机监控系统特点 |
3 升级改造现场设计、施工与调试 |
3.1 设计原则: |
3.2 安装调试原则: |
3.3 现场施工与调试 |
4 改造过程中的体会 |
5 结束语 |
(9)天际水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
(一) 主要监控对象及外接系统 |
(二)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1.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技术, 全站按全计算 |
2.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高度可靠性, 与电站安全运行密 |
3. 计算机监控系统可选用标准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和网络 |
4. 计算机监控系统人机界面选用汉化系统, 人机接口功能 |
5. 计算机监控系统可选用与调度中心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远程联网的能力, 实现遥信、遥测、遥控、遥调能力。 |
6. 计算机监控系统可选用与微机调速器系统、微机励磁系 |
(三) 监控系统结构及总体配置 |
(四) 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
三、继电保护 |
四、直流系统 |
五、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
六、结语 |
(10)基于DSP的小水电站综合测控装置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小水电开发现状及发展 |
1.2 小水电站综合测控装置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小水电站综合测控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
2.1 小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 综合测控装置的功能 |
2.3 综合测控装置总体设计原则 |
2.4 调速、励磁与同期的基本原理 |
2.4.1 调速系统 |
2.4.2 励磁系统 |
2.4.3 同期过程 |
2.5 综合测控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
2.5.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2.5.2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测控装置硬件设计 |
3.1 硬件系统概述 |
3.1.1 主控芯片的选择 |
3.1.2 TMS320F2812简介 |
3.2 综合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 |
3.2.1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
3.2.2 信号调理电路 |
3.2.3 测频测相电路 |
3.2.4 测温测速电路 |
3.2.5 移相触发脉冲形成电路 |
3.2.6 触发脉冲输出驱动电路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控制装置的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
4.2 软件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简介 |
4.2 通讯管理模块及人机界面接口的实现 |
4.2.1 CAN总线的特点 |
4.2.2 人机接口界面 |
4.3 主要功能模块流程图 |
4.3.1 励磁控制模块 |
4.3.2 同期并网模块 |
4.3.3 调速模块流程图 |
4.4 中断服务程序 |
4.4.1 捕获中断服务程序 |
4.4.2 DSP Timer0中断服务程序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综合测控装置电磁抗干扰设计及装置可靠性 |
5.1 电磁干扰的产生 |
5.2 硬件抗干扰措施 |
5.3 软件抗干扰措施 |
5.4 装置的可靠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 |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沙县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郭竞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双原理水位报送 提高水情测报可靠性[J]. 游玲.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0(08)
- [3]贵州省正安县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J]. 邓飞. 珠江水运, 2019(19)
- [4]李家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监控系统改造研究[D]. 赵良成.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8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J].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7)
- [6]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D]. 陈建波. 武汉大学, 2017(01)
- [7]琅口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方案浅析[J]. 姜妍. 小水电, 2016(05)
- [8]高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改造[J]. 兰有磷,张文银,罗榕华,胡启华.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2(03)
- [9]天际水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J]. 李光炼.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08)
- [10]基于DSP的小水电站综合测控装置研究与开发[D]. 戴益群. 中南大学,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