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座环保电厂投产

我国第一座环保电厂投产

一、我国首座环保电厂投产(论文文献综述)

朱浩[1](2020)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文中提出资源热力电厂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主流。在过去,资源热力电厂在设计上主要强调功能使用的合理性。而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一批设计较为新颖的资源热力电厂,这些项目在满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外观形象、地域特色、科普教育等公众参与的属性上进行了优化设计。这种价值的转变,来源于公众日益增加的环保意识与公民意识。同时,国家进入十三五发展阶段以来,强调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作用,当下的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更为强调公众参与属性:对城市而言,是促进民众参与环保教育的桥梁;对社会而言,又是宣传当地环境保护事业、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窗口。相对于一般的工业建筑,资源热力电厂是兼具科普教育性、功能复合性、形象展示性的全新综合体,在建筑美学与文化层面上,建筑师也拥有了对其进行优化提升的广阔空间。基于此背景,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对论题展开研究:(一)绪论一一介绍论题的研究背景和缘起,确定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内容,分析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制定研究框架和方法;(二)基础研究——介绍资源热力电厂本体特征,分析公众参与行为对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影响,通过国内发展回顾探讨设计中的价值转变,并通过介绍新型设计模式阐述当下进行创新设计的可操行。(三)案例分析与调研——对近年来国内外一批较为新颖的电厂案例进行背景与设计策略手法分析,并通过对比研究,归纳出可供参考的技优化设计技术路线。最后以实地调研深入当下案例,搜集影响策略制定的不足与细节点。(四)优化设计策略的探讨——基于基础研究,提出了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原则与设计策略。(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笔者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的工程项目进行介绍,以验证本文观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六)结论

仲和[2](2020)在《产生危废单位需要注意的“红线问题”》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自1995年通过以来,已先后经历5次修改,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中修改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律,凸显了该法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地位。固废和危废的污染防治,在生态环境领域中,是专业性、复杂性、技术性最强的领域,固废和危废引发环境纠纷的风险较大,污染治理成本较高,企业因固废和危废污染而被追责的也较多。

刘启强,石雪珂[3](2017)在《聚力区域能源建设 打造清洁煤电标杆——专访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超》文中指出位于河源市埔前镇的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是由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合电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能源企业。公司主要负责华南地区首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广东河源电厂的建设、生产及运营。这一融合国际最新发电技术和环保标准的项目,是广东省"十一五"电源建设重点工程,该项目的建成及投运为粤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近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企业,专访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超先生,对企业以技术为驱动创新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深入了解。

曾鸿钧,郭春兰[4](2015)在《“攀登,只为超越”——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仁杰》文中指出通往山巅的路往往充满荆棘,沿途的风景是给攀登者的最好赏赐。陈仁杰说:陈仁杰,国家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高的个子,瘦削的身形,浓浓的眉毛下一双深邃的眼睛,脸上时时带着笑意,好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这是记者对

杨佩桦[5](2014)在《中澳能矿资源合作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与矿产资源几乎是一切经济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中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飞速跃进,城市化进程日趋深化,经济增长日益加速,人口数量持续膨胀,使得资源供需缺口不断拉大。步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加快,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品进口国,资源约束瓶颈愈益凸显,近20种能矿产品严重短缺,需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如此严峻的资源状况意味着保障资源以合理的价格持续、稳定、安全的供应是我国面临的关键性挑战之一。澳大利亚以其丰沛且高品位的能矿资源而享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美誉,其资源储量与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而其较少的人口使得国内资源消费量增长有限,因此澳大利亚素来也是全球排名领先的、可靠的资源出口大国。此外,澳大利亚拥有比较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较为健全的法律体制。中澳两国同属亚太地区,自1972年12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总体良好。所有上述因素使得双方彼此需要,并为双方的资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建交以来,中澳能矿资源贸易的数量与金额双双大幅攀升;两国在资源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向宽领域、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合作涉及的能矿资源品种不断拓展,合作形式从贸易逐渐发展到投资和能源技术合作。中澳资源合作进程总体较为平稳,但也经受过波折、面临着挑战。双方能矿资源贸易与投资协作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两国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状况的迥异,对中国企业投资澳能矿业构成极大挑战。由于上述差异,中国企业正常的利益诉求有时会被一些澳大利亚人曲解为意在控制澳资源的战略行为。如何让我国的利益诉求为澳方理解,消除其担忧或反感,令其意识到中国企业投资澳矿是互利双赢的经济活动,是值得努力寻求破解之道的一项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双方在资源领域各项协作的梳理和研析,探究两国资源合作对彼此的益处与意义,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为未来的协作提供些许启迪。本论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一,整理和计算相关数据,并适当绘制成折线图、柱状图或饼图,以直观地反映中澳资源贸易和投资的数量与金额变化等。其二,采用案例分析法,研析典型合作项目的来龙去脉与问题,探寻相应对策。其三,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相关理论,对中澳资源合作的历史、现状、未来加以剖析。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阐述研究的缘起,进行文献综述,解释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作为背景交代,介绍中澳两国能矿产业的政策变迁。第三至五章是论文的主体,横向地划分为中澳能源产品贸易、中澳矿产品贸易与中国对澳大利亚能矿业的投资三部分。第三章论述中澳能源产品贸易,这些能源产品包含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气和铀矿。第四章论述中澳矿产品贸易,包括铁矿、铜矿及铝矿产品。第五章着重从以下六方面剖析中国对澳大利亚能矿业的投资:外国对澳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中国企业在澳投资背景,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制度,中国投资澳矿历程,中国投资澳大利亚能矿业的挑战与对策建议,中国对澳矿投资项目下的双方能源技术合作。上述三章内部又纵向地阐述了各能矿产品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历程。第六章为结论,总结中澳资源合作的总体特征,阐释两国合作对双方的益处和意义,就双方合作中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并展望中澳资源合作的前景。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通过数十年来的中澳能矿资源合作,澳大利亚对有效缓解中国的资源饥渴作出了难以替代的积极贡献,促进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的增长;而中国成就了澳大利亚在新世纪的矿业繁荣,使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速长期保持着3-4%这个高于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中澳资源合作给两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为增加两国人民的福祉作出了贡献,也令双方对彼此日益依赖。中澳资源合作关系己成为两国整体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两国关系发展的强劲动力,甚至能在双边关系遭遇险情时起到稳定两国关系的关键作用,中澳资源合作已与两国整体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两国能矿资源合作的未来具有很大潜力,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双方持续关注,并以积极、客观的态度予以妥善应对和解决。

李新歌[6](2011)在《我国IGCC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文中提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发电技术是高效清洁燃煤发电可供选择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鉴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很难迅速改变,研究和发展清洁煤发电技术以提高燃煤电厂的热效率,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控制燃煤发电引起的污染,以及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IGCC的基础理论及特点,其中特别谈到了IGCC的环保优势;其次在对国外发展现状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发展IGCC的重要启示;再次运用原理分析和实证论述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国IGCC项目开发的现状,得出影响我国IGCC开发的技术因素是发电核心技术的突破、设备国产化程度、IGCC技术自主研发及技术运行可靠性,影响我国IGCC开发的经济因素是单位造价高和上网电价缺乏竞争优势;最后通过案例研究论述了我国实施IGCC的应对措施,指出国内发展IGCC发电的条件已经成熟,应通过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实现设备国产化、推进示范电站建设、优惠的电价政策、税收政策及环境政策等措施实现发展IGCC的目标。

王柏臣,韩伟[7](2007)在《工程扫描》文中认为2007年,中国电力及电力设备制造领域波澜壮阔、成绩卓着,我们岁末的盘点,希望把这波澜壮阔的图画复原给广大读者。于是,我们用十分的细心与精心,将这幅图画细分为政策、事件、工程、产品、企业,以期能够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审视行业标志性的发展动作。我们期望以我们的绵薄之力,给您带来的是惊喜之后理性的思考。

刘璞,谈琪英,汤晓舒[8](2010)在《“烟塔合一”、合并风机、脱硫无旁路烟道热电机组烟道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三河电厂(二期工程)是国内首座国产化"烟塔合一"、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合并设置、脱硫无旁路烟道并采用玻璃钢净烟道的热电厂。在确保烟气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二期工程简化了烟道系统设计,对烟道系统设计及引风机选型进行了探索,目前二期工程已正常稳定运行2年,达到了环保、安全的预期设计目标。文章根据上述特点,总结了该机组的烟道系统设计。

甘德一,张媛敏,曾鸣[9](2009)在《我国垃圾发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垃圾发电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却在投资机制、上网电价、二次污染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垃圾发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华[10](2019)在《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水电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以及项目管理的国际化,传统承发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相互分离现象严重,导致组织成员沟通不畅、管理环节分离、管理业务割裂、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时有发生。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模式是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到试运行全部交给一个总承包商实施的项目管理模式。随着水电企业重组和市场拓展,水电工程建设中推行国际上通用的EPC模式已经逐步成为一种趋势,但从现状调研来看,仍然存在着项目管理不协同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实际意义。本研究从总承包商的视角出发,以水电工程EPC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项目管理协同机理和协同度评价模型展开研究。通过将管理协同思想引入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中,分析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的复杂性,构建项目管理协同三维体系及系统模型,分析模型的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与协同度模型,对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协同度提升策略。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机理。从内部、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的复杂性,基于霍尔三维结构体系,从组织维度、过程维度、业务维度构建了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三维体系。基于此,通过构建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模型,分析了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划分以及层次关系,探究了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机理,为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2)构建了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协同度模型。基于信息协同、组织协同、过程协同、业务协同、资源协同、制度协同6个子系统,构建了 12个序参量和38个二级指标的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子系统、序参量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的有序度和序参量的有序度,计算系统协同度,构建了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模型,为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提供支持。(3)以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EPC项目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该项目的协同数据,根据构建的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协同度模型对项目管理协同度进行了评价,得出项目信息协同、组织协同、过程协同、业务协同、资源协同、制度协同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在[0.4,0.7]范围内,而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的协同度均小于0.2,属于低度协同,试运行阶段协同度为-0.0692,属于低度不协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协同度低下的原因,提出了该项目管理协同度的提升策略。

二、我国首座环保电厂投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首座环保电厂投产(论文提纲范文)

(1)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念解释
    1.2 研究背景
        1.2.1 资源热力电厂的发展历史与新动态
        1.2.2 公众参与视角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动因
        1.2.3 研究源起
    1.3 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资源热力电厂的基础研究
    2.1 我国资源热力电厂建筑设计发展回顾
        2.1.1 早期(1988-2002):产业萌芽与技术探索
        2.1.2 中期(2003-2015):标准化下的迅猛增长
        2.1.3 当下:挑战与突破
        2.1.4 公众参与的价值在设计中的转变
    2.2 资源热力电厂的基本特征
        2.2.1 资源热力电厂的工艺流程
        2.2.2 资源热力电厂的厂区功能分区
        2.2.3 主厂房的功能分区与平面
    2.3 公众参与需求对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影响
        2.3.1 科普教育需求
        2.3.2 人性化需求
        2.3.3 精神文化需求
        2.3.4 社会经济需求
    2.4 基于新形势的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4.1 “去工业化”思想的影响
        2.4.2 传统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4.3 概念设计辅助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5 国内热力资源电厂实地调研
        2.5.1 实地调研情况分析
        2.5.2 调研评价与可改进之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案例分析与归纳
    3.1 国外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实例分析
        3.1.1 丹麦哥本哈根Copen Hill资源中心
        3.1.2 丹麦罗斯基勒地区“能源之塔”
        3.1.3 法国伊西莱穆利欧垃圾焚烧发电厂
        3.1.4 新加坡“超级树”垃圾处理中心
        3.1.5 维也纳施比特劳远程供热中心
    3.2 国内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实例分析
        3.2.1 宁波市鄞州区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3.2.2 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3.2.3 深圳东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3.2.4 香港T-PARK污泥焚烧场
    3.3 可供参考的优化设计技术路线归纳
        3.3.1 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的转变
        3.3.2 注重与场地与文脉的在地关系
        3.3.3 注重建筑造型的个性化表达
        3.3.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3.3.5 多样性绿色生态设计
        3.3.6 注重电厂的环保科普职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
    4.1 资源热力电厂的优化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地域性原则
        4.1.3 形象性原则
        4.1.4 科教性原则
        4.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 厂区规划优化设计策略
        4.2.1 功能组合模式
        4.2.2 空间布局与界面处理
        4.2.3 交通规划策略
    4.3 主厂房形象优化设计策略
        4.3.1 主厂房形象的真实性
        4.3.2 表皮材料分析
        4.3.3 形象设计手法
        4.3.4 主厂房形象设计的切入点
        4.3.5 主厂房形象与厂区的协调
    4.4 外部景观优化设计策略
        4.4.1 资源热力电厂外部景观的含义
        4.4.2 因势利导的景观构建策略
        4.4.3 生态旅游模式的引入
    4.5 科教展览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5.1 资源热力电厂科教展览内容
        4.5.2 科普展览动线设计
        4.5.3 科教展览空间优化策略
    4.6 绿色生态优化设计策略
        4.6.1 绿色生态设计含义
        4.6.2 生态化开发模式
        4.6.3 资源的有效利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践总结——以花都第五热力资源电厂二期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场地分析
        5.1.2 公众参与方式定位
        5.1.3 设计概念...“高山流水、锦绣花都”
    5.2 厂区规划布局策略
        5.2.1 现状问题
        5.2.2 优化策略——景观化、集约化的整体布局
    5.3 主厂房形象设计策略
        5.3.1 造型处理手法
        5.3.2 立面与细部处理方式
    5.4 外部景观设计策略——就地改造的主题山水公园
    5.5 工业科普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
    5.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策略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产生危废单位需要注意的“红线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定危废管理计划
二、建立危废管理台账
三、不得将危废提供或者委托给无危废许可证者
四、不得擅自倾倒或堆放危废
五、转移危废的要求
六、运输危废的要求
七、制定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八、生态环境污染担责

(3)聚力区域能源建设 打造清洁煤电标杆——专访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超(论文提纲范文)

【对话】
    肩负光荣使命以深圳品质为粤东北发展提速
    践行环保承诺以技术创新呵护绿水青山
    转型发展谋新篇打造区域性综合能源企业

(5)中澳能矿资源合作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基础文献
        1.2.2 中国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架构
2 中澳能矿产业政策变迁
    2.1 中国能矿产业政策变迁
    2.2 澳大利亚能矿产业政策变迁
3 中澳能源产品贸易
    3.1 煤炭
        3.1.1 中澳煤炭贸易基础
        3.1.2 煤炭:中澳能源贸易重头戏
        3.1.3 影响因素与合作建议
    3.2 石油
        3.2.1 中澳石油资源禀赋与生产消费概况
        3.2.2 中澳石油贸易实践
        3.2.2.1 原油
        3.2.2.2 液化石油气
    3.3 液化天然气
        3.3.1 中澳液化天然气贸易条件
        3.3.2 液化天然气:中澳能源贸易新领域
        3.3.2.1 大鹏项目:中澳天然气合作先锋和典范
        3.3.2.2 高庚谈判:中澳天然气合作失败案例
        3.3.2.3 中澳天然气合作迈上新台阶
        3.3.3 影响因素
        3.3.3.1 市场供需与燃气价格的波动
        3.3.3.2 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博弈
        3.3.3.3 澳大利亚国内的挑战
        3.3.3.4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发展
    3.4 铀矿
        3.4.1 中澳铀矿贸易背景
        3.4.1.1 国际铀矿与核电产业
        3.4.1.2 中国铀矿资源与核电业发展
        3.4.1.3 澳大利亚铀矿业与弃核能政策
        3.4.2 铀矿:中澳能源贸易另一新领域
        3.4.3 挑战与前景
4 中澳矿产品贸易
    4.1 铁矿
        4.1.1 中澳铁矿贸易基础
        4.1.2 铁矿:中澳矿产贸易先驱和支柱
        4.1.2.1 贸易关系的开启和相互依赖的初步形成(1973~1999)
4.1.2.2 21世纪初期中澳铁矿贸易的飞速发展
4.1.3 激烈的价格之争
    4.2 铜矿
        4.2.1 中澳铜矿贸易动因
        4.2.2 中澳铜矿贸易实践
    4.3 铝矿产品
        4.3.1 中澳铝矿产品贸易条件
        4.3.2 中澳铝矿产品贸易实践
        4.3.2.1 铝土矿
        4.3.2.2 氧化铝
        4.3.2.3 铝
        4.3.3 挑战与机遇
5 中国对澳大利亚能矿业投资
    5.1 外国对澳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5.2 中国企业在澳投资背景
        5.2.1 澳大利亚矿业投资环境
        5.2.2 中国大举投资澳矿的内因和外因
    5.3 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制度
        5.3.1 澳大利亚外国投资政策总体原则
        5.3.2 澳大利亚外资审批制度框架
        5.3.2.1 外资审批政策和法律框架
        5.3.2.2 外资审查机构——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
        5.3.3 六点准则和新版“外国投资政策”
    5.4 中国投资澳矿历程
    5.5 中国投资澳大利亚能矿业的挑战
        5.5.1 双方的误解
        5.5.1.1 澳方对中方的误解
        5.5.1.2 中方对澳方的误解
        5.5.2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不足
        5.5.3 投资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
        5.5.4 澳环保与原住民保护政策带来的挑战
        5.5.5 来自其他投资者的竞争
    5.6 能源技术合作投资
        5.6.1 中澳能源技术合作背景
        5.6.1.1 相似的能源消费结构与共同的目标
        5.6.1.2 双方政府的政策鼓励与资金支持
        5.6.1.2.1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和发展规划
        5.6.1.2.2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律政策和发展规划
        5.6.1.3 丰沛的资源与优势互补
        5.6.2 中澳能源技术合作机制
        5.6.3 中澳能源技术主要合作领域
        5.6.3.1 新能源领域的联合研究
        5.6.3.2 煤炭技术合作
        5.6.3.3 太阳能领域合作
        5.6.3.4 风能领域合作
6 结论
    6.1 中澳资源合作总体特征
    6.2 中澳资源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6.3 中澳资源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6.4 中澳资源合作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6)我国IGCC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IGC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IGCC研究现状
        1.2.2 国内IGCC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IGCC的基础理论
    2.1 IGCC的基础理论
    2.2 IGCC的特点
    2.3 IGCC的环保优势
    2.4 研究IGCC对于我国燃煤发电的重要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IGCC发展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国际IGCC发展总体概况
    3.2 美国IGCC发展动态及政策特点
        3.2.1 美国IGCC发展动态
        3.2.2 美国IGCC相关的政策特点
    3.3 欧洲IGCC发展动态及目前仍在运营的项目
        3.3.1 欧洲IGCC发展动态
        3.3.2 欧洲目前仍在运营的IGCC项目情况
    3.4 亚洲IGCC发展动态及目前仍在运营的项目
        3.4.1 亚洲IGCC发展动态
        3.4.2 亚洲目前仍在运营的IGCC电站情况
    3.5 世界IGCC技术现状
    3.6 世界IGCC发展动态对我国的启示
        3.6.1 坚信IGCC的发展前景
        3.6.2 从能源战略高度重视IGCC核心技术研发
        3.6.3 以IGCC示范工程带动自主核心技术研发
        3.6.4 对IGCC示范工程给予政策支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开发IGCC项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4.1 IGCC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2 IGCC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4.3 影响我国IGCC开发的技术因素
        4.3.1 发电核心技术突破
        4.3.2 设备国产化程度
        4.3.3 IGCC技术自主研发
        4.3.4 技术运行可靠性
    4.4 影响我国IGCC项目开发的经济因素
        4.4.1 初始投资
        4.4.2 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开发IGCC项目的产业方向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分析
    5.1 我国开发IGCC项目的产业方向
        5.1.1 立足自主研发实现我国IGCC大型化和商业化
        5.1.2 继续推进IGCC示范电站建设
        5.1.3 发展IGCC+CCS近零排放技术
        5.1.4 鼓励发展IGCC多联产模式
    5.2 对我国发展IGCC发电技术的政策建议
        5.2.1 加大政府投资继续推进IGCC示范电站建设
        5.2.2 合理的电价
        5.2.3 环保政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烟塔合一”、合并风机、脱硫无旁路烟道热电机组烟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烟道系统设计特点
    2.1 玻璃钢净烟道及事故喷淋系统设计
        2.1.1 玻璃钢烟道设计参数的确定
        2.1.2 玻璃钢烟道材料及流速选择
        2.1.3 玻璃钢烟道布置设计
        2.1.4 实际的烟道布置方案
        2.1.5 玻璃钢烟道内积灰荷载的确定
        2.1.6 玻璃钢烟道疏水设置
        2.1.7 事故喷淋系统
    2.2“烟塔合一”排烟
3 烟道系统阻力分析及引风机选型
    3.1 烟道系统设备阻力值选取
    3.2 引风机选型
    3.3 电厂引风机实际运行情况及分析
4 关于炉膛防爆压力及烟道系统设计压力
5 启停控制方式
6 结论

(9)我国垃圾发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垃圾发电的发展情况
二、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特点
    (一) 投资主体多样
    (二) 关键设备进口, 配套设备国产化
三、垃圾发电存在的问题
    (一) 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二) 垃圾发电电价偏低
    (三) 国内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不成熟
    (四)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五) 二次污染造成环保问题
四、对策
    (一) 把垃圾处理费通过电价来收, 解决政府补贴不足的问题
    (二) 以BOT运作模式兴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三) 适当提高部分电价较低的地方电厂上网电价水平
    (四) 促进发展垃圾发电技术
    (五) 完善垃圾发电相应法律政策各发达国家都针对各自的垃圾发电
    (六) 加强对环保达标率的监管

(10)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现状调研及相关理论
    2.1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相关概念
        2.1.1 水电工程EPC项目基本概念
        2.1.2 水电工程EPC项目建设程序
        2.1.3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概念
        2.1.4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特点
    2.2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现状调研
        2.2.1 典型项目调研
        2.2.2 项目管理模式
        2.2.3 项目管理问题
    2.3 管理协同相关理论
        2.3.1 管理协同内涵
        2.3.2 管理协同原理
        2.3.3 管理协同优势
    2.4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框架设计
        2.4.1 协同度评价目的
        2.4.2 协同度评价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机理分析
    3.1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复杂性
        3.1.1 外部环境复杂性
        3.1.2 内部环境复杂性
    3.2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三维体系
        3.2.1 三维体系构建
        3.2.2 组织维度分析
        3.2.3 过程维度分析
        3.2.4 业务维度分析
    3.3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模型
        3.3.1 系统模型构建
        3.3.2 模型结构划分
        3.3.3 模型层次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构建原则
        4.1.2 指标选取
        4.1.3 指标说明
    4.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2.1 算法原理
        4.2.2 算法步骤
        4.2.3 权重计算
    4.3 协同度模型构建
        4.3.1 序参量有序度
        4.3.2 子系统有序度
        4.3.3 系统协同度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分析
    5.1 项目总体概况
        5.1.1 基本概况
        5.1.2 组织架构
        5.1.3 协同现状
    5.2 协同度计算与结果分析
        5.2.1 数据获取
        5.2.2 协同度计算
        5.2.3 协同度结果分析
    5.3 协同度提升策略
        5.3.1 信息协同
        5.3.2 组织协同
        5.3.3 过程协同
        5.3.4 业务协同
        5.3.5 资源协同
        5.3.6 制度协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我国首座环保电厂投产(论文参考文献)

  • [1]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D]. 朱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产生危废单位需要注意的“红线问题”[J]. 仲和. 中国环境监察, 2020(06)
  • [3]聚力区域能源建设 打造清洁煤电标杆——专访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超[J]. 刘启强,石雪珂. 广东科技, 2017(10)
  • [4]“攀登,只为超越”——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仁杰[J]. 曾鸿钧,郭春兰. 当代电力文化, 2015(02)
  • [5]中澳能矿资源合作之研究[D]. 杨佩桦.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2)
  • [6]我国IGCC项目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D]. 李新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9)
  • [7]工程扫描[J]. 王柏臣,韩伟. 电力设备, 2007(12)
  • [8]“烟塔合一”、合并风机、脱硫无旁路烟道热电机组烟道系统设计[J]. 刘璞,谈琪英,汤晓舒. 电力建设, 2010(03)
  • [9]我国垃圾发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甘德一,张媛敏,曾鸣. 改革与战略, 2009(10)
  • [10]水电工程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D]. 高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我国第一座环保电厂投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