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管理与职业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米丽班古丽·玉苏英[1](2021)在《高校图书馆职业化建设发展进程》文中指出信息时代的生活节奏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读者面临的问题也逐渐从如何寻找信息转变为如何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在信息时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同。图书馆,其服务对象类型是复杂的,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保守的类型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的需要,因此,高质量的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消除垃圾邮件的干扰,将满足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加工、处理,提供给读者,成为图书馆的时代责任。这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图书馆从业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
黎玲,李红[2](2021)在《新时代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图书馆是保存各种资料、帮助人们学习的重要场所。知识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也需要一批有优秀专业素质的馆员为图书馆工作做出贡献。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图书馆员多为女性,这给图书馆职业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根据女性馆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特点进行制度改革,以促进她们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相关工作,保证知识在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确保我国科教事业有序发展。
瞿萍[3](2020)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化探析》文中研究指明职业化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体现,图书馆员职业化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因起步晚、人力和财力投入低,缺乏领路人和有效的行业信息等原因,阻碍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化现状和发展措施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瑾[4](2019)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是继互联网、云计算相继发展的又一颠覆性技术革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开启了又一次重大的教育转型,数据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正在助推教育模式的升级,助力教师职业技能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将大数据运用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时代应有之义。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和技术创新出发,基于新时代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要求,提出应用大数据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手段。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一,阐释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这部分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技术路线,以及大数据在探索事物发展过程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中所具有的管理、分析和预测的功能。与此同时,从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时代新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入手,围绕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这条主线,解析了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概念、阐述了辅导员职业的目标、任务和环节,进而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与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基本理论,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分析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与大数据的内在关联,阐明应用大数据是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最科学和有效的路径。其二,考察大数据时代给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系统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所引发的思维转变、社会变革和管理革命的现实影响;全面分析了这一系列变革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影响,给自身建设带来的动态化呈现、个性化需求、高效管理的发展机遇;通过反思,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面临大数据应用的意识不足、政策导向欠缺、技术处理能力不够等现实困境;进而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有必要建立大数据管理系统,以便动态呈现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完备的数据技术支撑下,科学化、个性化、动态化地开展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其三,分析和反思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数据应用现状。论文指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能考核体系中缺乏个人信息和个性化培养机制的数据积累和数据管理;究其原因,认为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观念薄弱、思维欠缺、主动性意识不够,缺乏对大数据技术引用、培训和管理的投入;提出“用数据分析、用数据管理、依数据评价、靠数据决策”进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理念,应将大数据技术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其四,应用大数据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构想。一是科学搭建多层次联动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大数据管理平台,规划组织平台的技术架构,搭建辅导员职业档案的云数据库,从宏观层面的组织活动和微观层面的个人活动中提取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二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可视化地精准分析和评价辅导员群体对职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和辅导员个体对职业能力建设的反馈情况,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建设、个性化教育管理水平和自我提升发展能力;三是通过可视化地分析和预估研判,重点把握辅导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职业心理环境等激励机制建设,尝试对辅导员的职业选聘、职业培养和考评晋升等建设机制的完善提供科学决策和方案;四是在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中,要注意科学选择和防范大数据应用的风险,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及泄密防控等问题。
王晴,徐建华[5](2019)在《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与未来趋向》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归纳分析,将国内目前关于图书馆职业的研究内容分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及其拓展、图书馆员职业能力与胜任力、图书馆员职业素养与素质、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图书馆员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图书馆职业化与去职业化八个方面。在研究内容上,主题分布较为零散,现象描述较为普遍;在研究实践上,缺乏生动的图书馆职业活动实践;在研究方法上,思辨性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类调查研究偏少。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建立了一个整合分析框架,提出未来研究的五大趋向:图书馆人力资源职业化管理体系、图书馆职业生态的综合评估、图书馆员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图书馆职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的有效对接、图书馆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以期为我国图书馆职业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王鑫[6](2019)在《深圳社工人才政策评估研究 ——基于职业化理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利益主体分化严重,社会越来越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寻求专业性的途径与办法,社工人才在社会治理中的专业性作用愈发凸显。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中央颁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目的是通过构建社工人才政策体系,培育社工人才队伍,推进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前沿城市,政府不但有效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亦十分重视社会领域的治理。2007年10月,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社会工作发展的“1+7”文件(1)。深圳以社工人才提供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做法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2009年,民政部与深圳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明确要求将深圳打造成我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试验田。此后,深圳陆续颁布一系列文件,为社工人才职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平台。论文以此为契机,选择深圳社工人才发展政策进行研究。论文基于职业化理论视角,建构了社工人才政策的理论分析维度——职业权利维度,职业义务维度,职业管理维度。论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作者收集整理深圳2007-2018年间的31份政策文本,运用社工人才政策的三个分析维度,对深圳社工人才政策进行评估分析。论文还通过对社工人才的访谈调查,探寻社工人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与约束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深圳社工人才政策进一步修正与完善的优化建议。
刘清越[7](2019)在《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技术、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开始了由传统工匠向近代建筑师的转变。本文以首都门户、北方经济贸易中心的近代天津为切入点,选取近代时期在天津开展职业实践的中外建筑师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历史档案等一手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借助分类比较、信息数字化、实地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螺旋式职业化发展进程,总结了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化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建筑师职业化对天津近代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的冲击和产生的影响,为我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建筑师职业发展提供参考。论文第2章分中西方两条主线,对中国古代传统工匠体系的传承发展和西方近代职业建筑师的演进历程分别进行了梳理,是对中西方建筑师不同的职业起源和形成的概述。第3章从建筑思想、建筑技术、建筑教育和建设管理模式这四个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影响最大,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理清各自的发展阶段、转变内容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为下文进一步的分析、论述做好背景铺垫。第4章首先根据群体的来源和供职机构的不同,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进行分类。然后选取了其中八个最为典型的中外建筑设计开发机构,通过整理、归纳每个机构的运营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类型、实践作品以及机构中所涉及的中外建筑师的生平经历,清晰地描绘出天津近代建筑师在职业实践中显现出的群体轮廓和个体形象。第5章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包括职业注册制度确立表现出的法制化特征,建筑师职责范围明确表现出的责任化特征,建筑师执业规范增强表现出的规范化特征,以及建筑师行业组织创立表现出的团体化特征。第6章总结了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天津近代建筑设计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周娴[8](2019)在《面向数字人文环境的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研究中以图书馆员综合素质为核心,明确数字人文环境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分析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困境,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促进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实现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谭玉,朱思慧[9](2018)在《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指出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以高水平、体系化而举世闻名,具有借鉴意义。论文以时间为序,纵向梳理了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以现状为纲,横向总结了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的特征。针对我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经验,论文提出了成立全国学校图书馆员行业协会、提升图书馆员职业地位、构建职业资格认定体系等建议。
方雯灿,龚蛟腾,易凌[10](2018)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去职业化”》文中研究说明近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建设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囿于机构限制存在严重的职业化弊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过于偏重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管理工作与职业趋向等职业化内容,因而束缚了图书馆学的持续发展、降低了图书馆学的社会认同度、弱化了图书馆学的理论导向、钳制了图书馆学的专业教育。图书馆实践工作必须"职业化",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去职业化",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图书馆学学科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管理与职业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管理与职业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职业化建设发展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职业化建设 |
1. 我国图书馆去职业化 |
2. 图书馆职业化建设中的困境 |
3. 图书馆职业化建设的有效应对方法 |
二、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历程 |
1. 高校图书馆建设对高校文化的影响 |
2. 高校图书馆职业化建设的现状 |
3. 高校图书馆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 |
三、结语 |
(2)新时代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下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化概述 |
2 新时代下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化的内涵 |
2.1 职业素养 |
2.2 行为规范 |
2.3 职业技能 |
3 新时代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 职业认同感有待提升 |
3.2 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
3.3 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
3.4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
4 应对新时代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中问题的对策 |
4.1 提升女性图书馆员职业认同感 |
4.2 提升女性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
4.3 提高女性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 |
4.4 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
5 结语 |
(4)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现状 |
(一)关于大数据概念及应用研究 |
(二)关于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三)关于大数据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应用大数据的概念阐释与理论资源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应用大数据的概念解读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
(三)大数据及其技术应用 |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
(一)恢复重建期(1977年至1989年) |
(二)科学建制期(1990年至2003年) |
(三)内涵式发展(2003年至今)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理论资源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向指导 |
(二)社会学相关理论的合理借鉴 |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充分探索 |
(四)大数据基本原理的技术支撑 |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变革 |
一、大数据时代引发的社会变革 |
(一)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的转变 |
(二)大数据时代社会生活的变革 |
(三)大数据时代引发的管理革命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必要性 |
(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可行性 |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应用的现状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应用的缺失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大数据应用的欠缺 |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中缺乏大数据的统计分析 |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大数据应用的影响因素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数据管理意识欠缺 |
(二)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
第四章 运用大数据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构想 |
一、建立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
(一)建立辅导员职业管理服务的大数据平台 |
(二)辅导员职业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
二、推进大数据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应用 |
(一)数据的可视化研判 |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靶标 |
(三)职业行为的数据挖掘 |
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
(一)实现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职业准入与淘汰机制 |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培养系统 |
(三)健全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考评反馈机制 |
(四)构建高校辅导员数据化的晋级管理机制 |
四、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辅导员个性化养成教育 |
(一)把握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特征 |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个性培养方案 |
(三)利用大数据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进行调适 |
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用大数据的风险控制 |
(一)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数据真实性的保障 |
(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数据规范化的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5)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与未来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1文献来源及相关说明 |
2 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 |
2.1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及其拓展 |
2.2 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与胜任力 |
2.3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与素质 |
2.4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 |
2.5 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 |
2.6 图书馆员职业资格 |
2.7 图书馆员的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 |
2.8 图书馆的职业化与去职业化 |
3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未来趋向 |
3.1 现有研究的特点 |
3.2 未来研究趋向 |
3.2.1 总体框架 |
3.2.2 研究内容 |
(1)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职业化管理体系 |
(2) 图书馆职业生态的综合评估 |
(3) 图书馆员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
(4) 图书馆职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的有效对接 |
(5) 图书馆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 |
3.2.3 基本思路与目标 |
(6)深圳社工人才政策评估研究 ——基于职业化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基于素质视角的社工人才发展研究 |
二、基于管理视角的社工人才发展研究 |
三、基于社会建设视角的社工人才发展研究 |
四、上述研究的评价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社会工作人才的界定 |
二、社工人才政策 |
三、政策评估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六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社工人才政策实施:职业化理论与评估分析 |
第一节 职业化的理论基础 |
一、职业化的相关理论 |
二、职业化的制度规范 |
第二节 社工人才政策实施:基于职业化理论的评估维度 |
一、职业权利维度 |
二、职业义务维度 |
三、职业管理维度 |
第三节 深圳社工人才政策实施评估:步骤与操作 |
一、社工人才政策制定 |
二、社工人才政策文本选择 |
三、社工人才政策评估步骤 |
第三章 深圳社工人才政策实施:职业权利维度的评估分析 |
第一节 职业权利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
一、职业权利实现的弱制度化 |
二、职业权利分布的碎片化 |
三、职业权利获得的感知度低 |
第二节 职业权利政策实施的约束因素分析 |
一、政策内容的整体性不足 |
二、社工机构的发育程度低 |
三、社工人才的权利意识较弱 |
第四章 深圳社工人才政策实施:职业义务维度的评估分析 |
第一节 职业义务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
一、职业义务的约束力较弱 |
二、职业义务的要素分布不平衡 |
三、职业义务的约束针对性不明确 |
第二节 职业义务政策实施的约束因素分析 |
一、政策制度缺乏效力 |
二、职业义务内容不具体 |
第五章 深圳社工人才政策实施:职业管理维度的评估分析 |
第一节 职业管理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
一、职业管理内容不全面 |
二、职业准入条件不严格 |
三、职业管理过程不规范 |
四、权利保障途径缺失 |
第二节 职业管理政策实施的约束因素分析 |
一、职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
二、制度实施过程不完善 |
第六章 政策优化建议 |
第一节 职业权利实现问题优化建议 |
一、建立职业权利保障制度 |
二、提高社工机构“自我再生”能力 |
三、培养社工人才权利意识 |
第二节 职业义务规范问题优化建议 |
一、健全职业义务规范制度 |
二、加强社工人才的培训考核 |
三、厘清职业义务的标准 |
第三节 职业管理效果问题优化建议 |
一、完善社工人才管理制度体系 |
二、严格执行人才准入退出机制 |
三、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 |
四、加快教育培训机制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范围 |
1.5 概念界定 |
1.6 既有研究综述 |
1.6.1 天津近代建筑史研究 |
1.6.2 我国近代建筑师、建筑设计机构研究 |
1.6.3 我国近代建筑师执业状况研究 |
1.6.4 既有研究不足 |
1.7 研究方法 |
1.8 创新点 |
1.9 研究框架 |
第2章 中西建筑师的职业起源和形成 |
2.1 中国清朝以降工匠体系的传承 |
2.1.1 皇家工官制度 |
2.1.2 民间匠籍制度 |
2.2 西方近现代职业建筑师的发展 |
2.2.1 建筑师职业角色的演进 |
2.2.2 建筑师培养方式的转变 |
2.2.3 行业组织和职业注册制度的建立——以英国为例 |
2.3 小结 |
第3章 中国近代建筑师职业引入的社会背景 |
3.1 观念转变——近代建筑思想的更新 |
3.1.1 从消极避让到主动学习 |
3.1.2 从机械模仿到辩证思考 |
3.1.3 传统样式与现代风格的碰撞 |
3.2 技术支撑——近代建筑技术的升级 |
3.2.1 西方建筑技术的早期引入 |
3.2.2 西方建筑技术的全面接受 |
3.2.3 中西建筑技术的本土融合 |
3.3 人才培养——近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创建 |
3.3.1 西方教育制度的引入 |
3.3.2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制度的形成 |
3.3.3 天津近代建筑教育的发展 |
3.4 制度确立——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形成 |
3.4.1 租界对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引入(1860-1902) |
3.4.2 华界对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1902-1928) |
3.4.3 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确立(1928-1937) |
3.4.4 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1937-1949) |
3.5 小结 |
第4章 天津近代建筑师群体的构成和职业实践 |
4.1 天津近代建筑师群体的构成 |
4.1.1 近代建筑师群体来源 |
4.1.2 近代建筑师群体供职机构 |
4.2 外国开发建设机构与建筑师在津的早期开拓 |
4.2.1 先农公司(工程部) |
4.2.2 义品公司(设计部)和沙德利工程司 |
4.3 中外建筑师在津的职业实践 |
4.3.1 “合伙经营型”建筑设计机构 |
4.3.2 “独立经营型”建筑设计机构 |
4.4 小结 |
第5章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的特征表现 |
5.1 法制化——建筑师的职业制度 |
5.1.1 民国时期的初步确立 |
5.1.2 日伪时期的短暂停滞 |
5.1.3 民国末期的快速发展 |
5.1.4 解放初期的过渡转换 |
5.2 责任化——建筑师的职责范围 |
5.2.1 项目协调 |
5.2.2 许可申请 |
5.2.3 施工监督 |
5.2.4 安全鉴定 |
5.3 规范化——建筑师的执业规范 |
5.3.1 收费标准 |
5.3.2 工作流程 |
5.3.3 工程文件 |
5.4 团体化——建筑师的行业组织 |
5.4.1 学术团体 |
5.4.2 同业公会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的规律 |
6.1.1 阶段性的发展 |
6.1.2 多方面的转变 |
6.1.3 进程中的不足 |
6.2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对天津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 |
6.2.1 促进了设计思想的多元发展 |
6.2.2 推动了建筑技术的长足进步 |
6.2.3 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储备人才 |
6.2.4 提供了有借鉴性的管理制度 |
6.3 研究未尽事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面向数字人文环境的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人文环境中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的作用 |
1. 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
2. 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 |
3. 提高图书馆社会地位 |
二、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
1. 职业准入制度匮乏 |
2. 缺少统一的行业管理 |
3. 图书馆员职业化认知不够 |
三、面向数字人文环境的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路径 |
1. 树立职业化意识, 创新服务模式 |
2. 锻炼职业化能力, 提高服务质量 |
3. 构建制度体系, 规范执业行为 |
4.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地位 |
四、结束语 |
(9)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发展进程 |
1.1 初创时期 |
1.2 发展时期 |
1.3 深化时期 |
2 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特点 |
2.1 行业协会具有领导性 |
2.2 职业地位具有特殊性 |
2.3 资格认定具有严格性 |
2.4 技能要求具有多重性 |
3 对我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的启示 |
3.1 完善制度规范, 发展馆员行业协会 |
3.2 提升校馆建设, 明确图书馆员地位 |
3.3 严格准入标准, 实现职业资格认定 |
3.4 提升技能要求, 强化馆员职业素质 |
4 结语 |
(10)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去职业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图书馆学职业化的色彩 |
2.1 图书馆学研究内容针对业务活动 |
2.2 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偏重管理工作 |
2.3 图书馆学研究的职业化价值取向 |
3 图书馆学职业化的弊端 |
3.1 束缚图书馆学的持续发展 |
3.2 降低图书馆学的社会认同度 |
3.3 弱化图书馆学的理论导向 |
3.4 钳制图书馆学的专业教育 |
4 图书馆学去职业化的途径 |
4.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准确定位 |
4.2 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的合理抽象 |
4.3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 |
5 结语 |
四、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管理与职业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职业化建设发展进程[J]. 米丽班古丽·玉苏英. 公关世界, 2021(24)
- [2]新时代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黎玲,李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08)
- [3]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化探析[J]. 瞿萍. 现代职业教育, 2020(52)
- [4]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研究[D]. 于瑾.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5]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与未来趋向[J]. 王晴,徐建华.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9(04)
- [6]深圳社工人才政策评估研究 ——基于职业化理论视角[D]. 王鑫. 深圳大学, 2019(12)
- [7]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D]. 刘清越. 天津大学, 2019(06)
- [8]面向数字人文环境的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研究[J]. 周娴. 兰台内外, 2019(01)
- [9]美国学校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 谭玉,朱思慧. 新世纪图书馆, 2018(12)
- [10]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去职业化”[J]. 方雯灿,龚蛟腾,易凌. 图书馆,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