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过滤法提高啤酒的澄清度和生产率(论文文献综述)
鲁健章[1](2014)在《共表达β-1,3-1,4-葡聚糖酶和β-1,4-木聚糖酶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及其性能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啤酒酿造特别是纯生啤酒的酿造中,高分子物质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蛋白质等不仅增加了啤酒粘度还极易堵塞过滤装置,造成过滤困难,影响生产。啤酒酿造中,高分子化合物含量越高,助滤剂硅藻土的使用量就越大。全球啤酒行业每年消耗的硅藻土是惊人的,初步计算每年硅藻上的使用量在200万吨-300万吨之间,这不仅需要企业付出大量成本,也给环境带来大量的污染。因而,研究如何降低啤酒的粘度,改善啤酒的易滤性,已成为业界和相关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有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已经证明,啤酒酿造工艺中添加β-1,3-1,4-葡聚糖酶和β-1,4-木聚糖酶可以降低啤酒中β-1,3-1,4-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含量,从而降低啤酒粘度,是改善啤酒易滤性的可行途径之一。本研究从改造发酵菌株出发,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β-1,3-1,4-葡聚糖酶和p-木聚糖酶的基因工程酵母,赋予重组酵母降解啤酒中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能力。尝试通过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改善啤酒过滤困难的问题。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构建了组成型分泌表达β-1,3-1,4-葡聚糖酶(GluZ)和β-1,4-木聚糖酶(XylB)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通过对商品化酵母穿梭质粒YEplac181的改造,构建了组成型分泌表达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重组质粒载体,该载体的表达盒包含了克隆自酿酒酵母基因组的PGK1启动子、MFα1信号肽、ADH1终止子序列,以及来自PUG6质粒的遗传霉素G418抗性基因KanMX,构建了组成型启动了PGKl调控的酵母分泌表达载体YEplac181-PMAK。将全基因合成的β-1,4-木聚糖酶基因(XylB)和来自YEplac181-KPMBT质粒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GluZ)克降到YEplac181-PMAK上,构建了分泌表达XylB的YEplac181-PMXAK质粒和分泌表达GluZ的YEplac181-PMGAK质粒。分别将重组质粒YEplac181-PMXAK和YEplac181-PMGAK转化S. cerevisiae WZ65,构建了分泌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S. cerevisiae PMXAK和S. cerevisiae PMGAK;同时将重组质粒YEplac181-PMXAK和YEplac181-PMGAK共同转化S. cerevisiae WZ65,构建了共分泌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S. cerevisiae PMG-XAK,经透明圈实验证实三株重组酵母均可以分泌表达有活性的重组酶XylB和GluZ。摇瓶培养60h测得三株重组酵母的发酵液中酶活力分别为:S.cerevisiae PMXAK产XylB酶活为45.4U/mL; S. cerevisiae PMGAK产GluZ酶活为17.9U/mL; S. cerevisiae PMG-XAK共表达XylB和GluZ的酶活分别为21.7U/mL和8.7U/mL。第二,构建了组成型展示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以YEplac181-PMAK为出发质粒,分别克隆了XylB、GluZ以及凝集素C端320个aa的锚定序列,构建了展示表达XylB和GluZ的表达载体YEplac181-PMXAAK和YEplac181-PMGAAK。分别将重组质粒YEplac181-PMXAAK和YEplac181-PMGAAK转化S. cerevisiae WZ65,构建了展示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S. cerevisiae PMXAAK和S. cerevisiae PMGAAK;同时将重组质粒YEplac181-PMXAAK和YEplac181-PMGAAK转化S. cerevisiae WZ65,构建了共展示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S. cerevisiae PMG-XAAK,经透明圈实验证实在三株重组酵母中两种酶均为有活性的展示表达。摇瓶培养60h测得三株重组酵母的发酵液中XylB和GluZ的活力分别为:S. cerevisiae PMXAAK产XylB酶活为8.9U/mL; S. cerevisiae PMGAAK产GluZ酶活为4.1U/mL; S. cerevisiae PMG-XAAK共表达XylB和GluZ的酶活分别为4.2U/mL和2.3U/mL。第三,构建了诱导型展示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以YEplac181-PMGAAK和YEplac181-PMXAAK为出发质粒,克隆了源自酵母基因组的GAL1启动子,构建了诱导型启动子GALI控制的展示表达载体YEplac181-PMGAAK和YEplac181-PMXAAK。分别将重组质粒YEplac181-GMXAAK和YEplac181-GMGAAK转化S. cerevisiaeWZ65,构建了展示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S. cerevisiae GMXAAK和S. cerevisiae GMGAAK;同时将重组质粒YEplac181-GMXAAK和YEplac181-GMGAAK转化S. cerevisiae WZ65,构建了共展示表达XylB和GluZ的酿酒酵母基因工和菌S. cerevisiae GMG-XAAK,经透明圈实验证实三株重组酵母均可以展示表达有活性的重组酶XylB和GluZ。摇瓶培养60h测得三株重组酵母的发酵液中酶活力分别为:S. cerevisiae GMXAAK产XylB酶活为15.6U/mL; S. cerevisiae GMGAAK产GluZ酶活为7.3U/mL; S. cerevisiae GMG-XAAK共表达XylB和GluZ酶活公别为7.6U/mL和3.4U/mL。第四,本文对重组酵母分泌表达和展示表达的XylB和GluZ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重组酶XylB具有专一的水解β-1,4-木糖糖苷键活力,GluZ具有专一的水解β-1,3-1,4-葡葡糖糖苷键活力。(2)重组酵母菌株S. cerevisiae PMXAK、S. cerevisiae PMXAAK和S. cerevisiae GMXAAK所产XylB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重组酵母菌株S. cerevisiae PMGAAK和S. cerevisiae GMGAAK展示表达的GluZ最适反应温度是50℃;S. cerevisiae PMGAK分泌表达的GluZ最适反应温度是40℃。上述6种重组酶在10℃-50℃时都具有较高的的热稳定性,在最适反应湿度下保温1h后仍可保持70%以上的活力(3)重组酵母菌株S. cerevisiae PMXAK、S. cerevisiae PMXAAK和S. cerevisiae GMXAAK所产XylB最适反应pH为5.0;重组菌株S. cerevisiae PMGAK、S. cerevisiae PMGAAK和S. cerevisiae GMGAAK所产GluZ最适反应pH为6.0。上述6种重组酶在偏酸性环境中(pH3.0和pH4.0)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第五,本文对重组酵母的发酵性能和发酵中降低啤酒发酵液粘度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重组菌与出发菌株相比较,生长性能略有下降,但是对啤酒的的表观发酵度和相实发酵度影响不大。(2)重组菌精酶液具有较好的降解麦汁葡聚糖和木聚糖的能力,麦汁粘度随葡聚糖或木聚糖含量的降低而下降。(3)三株共表达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重组菌在主发酵过程中都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麦汁的粘度,其中分泌表达菌株降解能力最好,诱导型展示表达菌株降解能力最差。第六,为考察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实验室小规模酿酒试验。重组菌株酿造的啤酒口味纯正,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啤酒国家标准。重组酿酒酵母在啤酒主发发酵和后发酵中使麦汁中的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含量降低了60%-70%,与对照组S. cerevisiaeWZ65相比,啤酒粘度下降27%以上,麦汁中β-葡聚糖从312mg/L降至106mg/L和121mg/L,达到了管敦仪等人提出的啤酒在膜过滤除菌前β-葡聚糖含量应低于150mg/L的要求。
刘辉[2](2012)在《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本实验以草本咖啡和糯米为原料进行了混合发酵酿酒的研究,主要做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双酶法水解糯米淀粉的工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草本咖啡的添加方式和添加比例;适合于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的优良酵母菌的筛选;最佳主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和草本咖啡糯米酒澄清工艺条件的研究。1.糯米糖化液的制备及草本咖啡添加方式和添加比例的确定(1)糯米糖化液的制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温度、时间、加酶量和pH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L9(34)正交试验结果得出4个因素中影响糯米水解率的主要因素为加酶量,其次是温度和时间,pH对淀粉的水解率影响最小。双酶法水解糯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加酶比例(α-淀粉酶:糖化酶)为1:2的条件下,温度为70℃、水解时间为8.5h、加酶量为2.5%、水解pH为5.0。此条件下糯米淀粉的水解率达到了41.45%。(2)草本咖啡添加方式和添加比例的确定根据草本咖啡的特点选择了两种方式(直接添加草本咖啡和添加草本咖啡浸提液)进行了草本咖啡发酵酿酒的初试试验,试验结果得出在糯米和草本咖啡1:1的条件下,选择直接添加草本咖啡方式酿造的草本咖啡糯米酒,无论酒精度还是色泽都到达了预期的要求。产品澄清透明、醇香和咖啡香协调悦人。2.适宜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优良酵母菌的选择首先研究比较了4株供试酵母的发酵性能,结果发现4株酵母的发酵完成时间相当,基本上都在一周左右。以3“酵母的发酵速度最快发酵产品的酒精度最高、残糖量最低、感官评价最好。其次在发酵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4株酵母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结果显示:在耐高温试验中当温度达到40℃以上时3#酵母的产酒精能力最高,其他3株相当;在耐高浓度糖试验中,3#酵母的耐受能力最强,当糖浓度为40%它依旧能够产生8.7%的酒精;在耐酒精试验中,4株酵母菌在10%-12%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生长情况;在酒精含量为14%时生长情况均有所下降,在酒精含量为16%时只有2“和3#还有生长现象,在酒精含量为18%时4株酵母菌均没有生长情况。综合考虑,适宜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的最佳酵母菌为3“。3.草本咖啡糯米酒主发酵工艺的确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初始温度、初始糖度、初始pH值和酵母菌接种量四个因素,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L9(34)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发酵初始温度为22℃、发酵初始糖度为22%、发酵初始pH为4.0、接种量为5%。此条件下生产的草本咖啡糯米酒色泽鲜亮、醇香与咖啡香浓郁、协调悦目、风格独特,典型性良好4.草本咖啡糯米酒的澄清工艺选取了5种澄清剂,结合冷处理的方法对原酒进行了澄清试验研究,结果得出经过5种澄清剂处理后,皂土和壳聚糖处理对原酒的影响最小,PVPP次之。综合经济成本和澄清效果考虑,可以选择皂土和壳聚糖对原酒进行澄清处理。结合冷处理方法,、添加当皂土的和壳聚糖的添加量为0.2%和0.25g/L,原酒的透光率分别为95.6%和96.2%。
王宇[3](2006)在《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逐年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大众消费品的啤酒,在国内的产量与消费量也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啤酒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一背后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产能的过剩、加入WTO后外资的进入,使得啤酒企业的优胜劣汰急剧加快,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作为入世后完全不再受到保护的啤酒行业,国内企业该如何参与到这场竞争中呢? 本文在大量调研和阅读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在对世界啤酒生产企业现状分析基础上,分别对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总体现状、生产现状、市场现状和绩效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当前我国啤酒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影响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因素,对国内外啤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有针对性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发展对策。同时对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品牌的资本运作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啤酒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张肇富[4](2000)在《用过滤法提高啤酒的澄清度和生产率》文中研究表明
二、用过滤法提高啤酒的澄清度和生产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过滤法提高啤酒的澄清度和生产率(论文提纲范文)
(1)共表达β-1,3-1,4-葡聚糖酶和β-1,4-木聚糖酶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及其性能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名词缩写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啤酒酿造的原辅料及特性 |
2.1 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大麦 |
2.2 啤洒酿造的辅助原料 |
2.3 大麦和麦芽中与啤酒酿造有关的酶类 |
3 啤酒酿造工艺 |
3.1 原料粉碎 |
3.2 糖化 |
3.3 发酵 |
3.4 后酵 |
3.5 过滤 |
4 啤酒过滤技术 |
4.1 硅藻土过滤法 |
4.2 膜过滤技术 |
4.3 错流微过滤技术 |
5 啤酒过滤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5.1 啤酒过滤问题产生的原因 |
5.2 解决啤酒过滤困难的措施 |
6 β-1,3-1,4-葡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
6.1 β-1,3-1,4-葡聚糖酶的来源 |
6.2 β-1,3-1,4-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6.3 β-1,3-1,4-葡聚糖酶的克隆表达和热稳定性研究 |
6.4 β-1,3-1,4-葡聚糖酶的检测方法 |
6.5 β-1,3-1,4-葡聚糖酶的应用 |
7 β-1,4-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
7.1 β-1,4-木聚糖酶的来源 |
7.2 β-1,4-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7.3 β-1,4-木聚糖酶的克隆表达 |
7.4 β-1,4-木聚糖酶的检测方法 |
7.5 β-1.4-木聚糖酶的应用 |
8 酿酒酵母展示表达系统 |
8.1 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表达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
8.2 常用酿酒酵母展示表达系统 |
8.3 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表达系统的应用 |
8.4 酿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表达系统的缺陷 |
9 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分泌型表达β-1,3-1,4-葡聚糖酶和β-1,4-木聚糖酶重组酵母的构建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菌株和质粒 |
1.2 引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培养基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密码子优化和基因合成 |
2.2 PCR反应条件 |
2.3 PCR产物纯化 |
2.4 DNA片段的酶切与连接 |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6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8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宿主 |
2.9 基因测序 |
2.10 酵母基因组DNA提取 |
2.11 酿酒酵母的感受态制备和质粒的电击转化 |
2.12 重组酵母的筛选及PCR检测 |
2.13 酵母分泌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 |
2.14 透明圈实验 |
2.15 β-1,4-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2.16 β-1,3-1,4-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β-1,4-木聚糖酶基因的优化和合成 |
3.2 β-1,4-木聚糖酶基因的扩增 |
3.3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扩增 |
3.4 PGK1启动子基因的扩增 |
3.5 MFα1基因的扩增 |
3.6 PGK1-MFα1基因的连接和扩增 |
3.7 ADH1终止子基因的扩增 |
3.8 KanMX的扩增 |
3.9 PGK1-MFα1的克隆 |
3.10 ADH1终止子基因的克隆 |
3.11 KanMX的克隆 |
3.12 β-1,4-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3.13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3.14 分泌表达β-1,4-木聚糖酶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15 分泌表达β-1,3-1,4-葡聚糖酶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16 共表达β-1,4-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糖酶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17 β-1,4-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塘酶的分泌表达 |
4 讨论与小结 |
4.1 讨论 |
4.2 小结 |
第三章 组成型展示表达β-1,3-1,4-葡聚糖酶和β-1,4-木聚糖酶重组酵母的构建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菌株和质粒 |
1.2 引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培养基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PCR反应条件 |
2.2 PCR产物纯化 |
2.3 DNA片段的酶切与连接 |
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5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2.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7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宿主 |
2.8 基因测序 |
2.9 酵母基因组DNA提取 |
2.10 酿酒酵母的感受态制备和质粒的电击转化 |
2.11 重组酵母的筛选及PCR检测 |
2.12 酵母展示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 |
2.13 透明圈实验 |
2.14 展示表达β-1,4-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2.15 展示表达β-1,3-1,4-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2.16 酵母工程菌株细胞组分的制备 |
3 结果与分析 |
3.1 β-1,4-木聚糖酶基因的扩增 |
3.2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扩增 |
3.3 α-agglutinin基因的扩增 |
3.4 β-1,4-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3.5 α-agglutinin基因的克隆 |
3.6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3.7 展示表达β-1,4-木聚糖酶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8 展示表达β-1,3-1,4-葡聚糖酶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9 共展示表达β-1,4-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 |
3.10 β-1,4-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糖酶在细胞表面的展示表达 |
4 讨论与小结 |
4.1 讨论 |
4.2 小结 |
第四章 诱导型展示表达β-1,3-1,4-葡聚糖酶和β-1,4-木聚糖酶重组酵母的构建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菌株和质粒 |
1.2 引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培养基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PCR反应条件 |
2.2 PCR产物纯化 |
2.3 DNA片段的酶切与连接 |
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5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2.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7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宿主 |
2.8 基因测序 |
2.9 酵母基因组DNA提取 |
2.10 酿酒酵母的感受态制备和质粒的电击转化 |
2.11 重组酵母的筛选及PCR检测 |
2.12 酵母展示表达载体的构建流 |
2.13 酵母基因工程菌诱导产酶方法 |
2.14 透明圈实验 |
2.15 β-1,4-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2.16 β-1,3-1,4-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2.17 酵母工程菌株细胞组分的制备 |
3 结果与分析 |
3.1 GAL1启动子基因的扩增 |
3.2 构建YEplac181-GMXAAK质粒 |
3.3 构建YEplac181-GMGAAK质粒 |
3.4 展示表达β-1,4-木聚糖酶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5 展示表达β-1,3-1,4-葡聚糖酶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6 共展示表达β-1,4-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 |
3.7 重组酿酒酵母展示表达β-1,4-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墉酶 |
4 讨论与小结 |
4.1 讨论 |
4.2 小结 |
第五章 重组β-1,4-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性质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菌株 |
1.2 主要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β-1,4-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2.2 β-1,3-1,4-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
2.3 标准曲线制作 |
2.4 木聚糖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表达 |
2.5 酵母细胞的收集 |
2.6 β-1,3-1,4-葡聚糖酶酶学性质研究 |
2.7 β-1,4-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重组内切β-1,3-1,4-葡聚糖酶的底物专一性 |
3.2 重组内切β-1,4-木聚糖酶的底物专一性 |
3.3 β-1,4-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
3.4 β-1,4-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 |
3.5 β-1,4-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 |
3.6 β-1,4-木聚糖酶的pH稳定性 |
3.7 β-1,3-1,4-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
3.8 β-1,3-1,4-葡聚糖酶的热稳定性 |
3.9 β-1,3-1,4-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 |
3.10 β-1,3-1,4-葡聚糖酶的pH稳定性 |
4 讨论与小结 |
4.1 讨论 |
4.2 小结 |
第六章 重组菌株的发酵性能 |
1 材料与仪器 |
1.1 主要试剂 |
1.2 培养基 |
1.3 菌株 |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生长曲线 |
2.2 发酵力试验 |
2.3 凝聚性试验 |
2.4 热死火温度试验 |
2.5 木聚糖含量与麦芽汁粘度的关系 |
2.6 葡聚糖含量与麦芽汁粘度的关系 |
2.7 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主发酵过程中分解木聚糖和葡聚糖的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曲线 |
3.2 发酵性能 |
3.3 凝聚性 |
3.4 热死灭温度 |
3.5 麦芽汁粘度与β-葡聚糖含量的关系 |
3.6 麦芽汁粘度与与木聚糖含量的关系 |
3.7 木聚糖在啤酒主发酵过程中的降解 |
3.8 葡聚糖在啤酒主发酵过程中的降解 |
4 讨论与小结 |
4.1 讨论 |
4.2 小结 |
第七章 基因工程菌株酿酒试验 |
1 材料与仪器 |
1.1 酵母菌株及原料 |
1.2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麦汁培养基的制备 |
2.2 啤酒酿造试验方法 |
2.3 理化指标和性能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啤酒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3.2 酵母菌性能测试 |
4 讨论与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1.1 具有降解木聚糖和葡聚糖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1.2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 |
1.3 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性能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草本咖啡概况及加工现状 |
1.1.1 草本咖啡概况 |
1.1.2 草本咖啡的保健功能 |
1.1.3 草本咖啡的加工现状 |
1.2 糯米的加工现状 |
1.2.1 糯米概况 |
1.2.2 糯米中的化学 |
1.2.3 糯米的药用作用 |
1.2.4 糯米的加工利用现状 |
1.3 咖啡酒的概况及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 |
1.3.1 咖啡酒的概况 |
1.3.2 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 |
1.4 澄清技术的研究 |
1.4.1 浑浊的原因 |
1.4.2 澄清方法 |
1.4.3 几种常用澄清剂的澄清原理 |
1.5 立题依据和实验内容 |
1.5.1 立题依据 |
1.5.2 实验内容 |
第2章 双酶水解糯米淀粉工艺的研究及草本咖啡糯米酒初试发酵试验 |
2.1 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设备 |
2.2 方法 |
2.3 双酶-步法水解糯米淀粉单因素试验 |
2.3.1 时间单因素试验 |
2.3.2 加酶量单因素试验 |
2.3.3 温度单因素试验 |
2.3.4 pH单因素试验 |
2.3.5 加酶比例的确定 |
2.4 正交优化试验 |
2.5 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的初试试验 |
2.6 结果与分析 |
2.6.1 双酶水解糯米淀粉单因素试验结果 |
2.6.2 正交试验结果 |
2.6.3 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的初试试验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3章 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酵母菌的筛选 |
3.1 材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3 酵母菌的筛选 |
3.3.1 发酵性能试验 |
3.3.2 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试验 |
3.4 结果及分析 |
3.4.1 4株酵母在混合发酵液中的发酵结果 |
3.4.2 4株酵母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的试验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4章 草本咖啡、糯米混合发酵酒主发酵工艺参数的研究 |
4.1 材料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4.2.2 工艺流程 |
4.2.3 主发酵单因素试验 |
4.2.4 正交试验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4.3.2 正交实验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5章 草本咖啡-糯米混合发酵酒澄清实验研究 |
5.1 材料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试剂 |
5.1.3 主要仪器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5.2.2 澄清剂的制备 |
5.3 澄清方法 |
5.3.1 皂土澄清实验 |
5.3.2 蛋清澄清实验 |
5.3.3 明胶澄清实验 |
5.3.4 壳聚糖澄清实验 |
5.3.5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澄清实验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皂土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
5.4.2 蛋清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
5.4.3 明胶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
5.4.4 壳聚糖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
5.4.5 PVPP澄清效果的影响 |
5.4.6 5种澄清剂澄清效果的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讨论及结论 |
6.1 双酶法水解糯米淀粉及草本咖啡糯米酒初始试验 |
6.1.1 双酶水解法对糯米淀粉水解率的影响 |
6.1.2 草本咖啡添加方式对发酵酿酒的影响 |
6.2 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酵母菌的筛选 |
6.3 草本咖啡糯米混合发酵酿酒酒主发酵工艺参数的研究 |
6.4 草本咖啡糯米酒澄清试验的研究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3)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啤酒生产概述 |
§1.3 中国啤酒行业的背景 |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1.2 波特的企业竞争理论 |
§2.2 核心能力理论 |
§2.3 营销理论 |
§2.4 环境分析理论 |
第三章 国内外啤酒生产企业现状及问题 |
§3.1 国外啤酒生产企业发展现状 |
§3.2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总体现状 |
§3.3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分析 |
§3.4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
§3.5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绩效现状分析 |
§3.6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影响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环境因素分析 |
§4.1 影响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国际环境因素分析 |
§4.2 影响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国内环境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国内外啤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5.1 国外啤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5.2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六章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发展对策 |
§6.1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宏观对策 |
§6.2 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微观对策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用过滤法提高啤酒的澄清度和生产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共表达β-1,3-1,4-葡聚糖酶和β-1,4-木聚糖酶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及其性能的应用研究[D]. 鲁健章. 浙江大学, 2014(07)
- [2]草本咖啡—糯米发酵酿酒工艺的研究[D]. 刘辉.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3]中国啤酒生产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宇. 长春理工大学, 2006(11)
- [4]用过滤法提高啤酒的澄清度和生产率[J]. 张肇富. 酿酒科技, 2000(01)